慢性咽炎中药贴敷

合集下载

非常有效治疗慢性咽炎方法

非常有效治疗慢性咽炎方法

非常有效治疗慢性咽炎方法:2004年的夏天,我的慢性咽炎又犯了,整天咳嗽不断,一位中医朋友知道后告诉我,慢性咽炎是肺阴湿热引起的,服汤药不但慢,而且疗效也不特别明显,建议我试试穴位贴敷的方法,并且给我了一个药方。

我半信半疑地到药店买来了中药进行贴敷,第一天感到贴敷的穴位有些烫;第二天贴敷后不久就感到嗓子舒服多了,当天晚上咳嗽少了,睡了个安稳觉。

我一鼓作气连着贴敷了二十天,没想到困扰我多年的慢性咽炎就这样奇迹般地好了。

方法是: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定喘和胸前的“膻中穴”上,再用关节止痛膏贴住,一小时后感到相应部位发烫发热即可揭下,每天一次。

穴位贴敷治好了我的慢性咽炎后,我又把这种方法推荐给有同样疾病的患者,他们都说“不错”。

另外,为了防止慢性咽炎复发,依照“冬病夏治”的原理,每年夏天我都会贴敷10天,两年了,我这老毛病一直没有犯过。

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

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穴位:定喘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约50次。

主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肩项痛。

穴位: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

耳鼻喉科中医药疗法有哪些常见方式

耳鼻喉科中医药疗法有哪些常见方式

耳鼻喉科中医药疗法有哪些常见方式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疗法在耳鼻喉科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耳鼻喉科常见的中医药疗法。

中药内服是中医药疗法中的重要一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体质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慢性咽炎患者,若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伴有声音嘶哑,可能会使用养阴清肺汤加减,以达到滋阴润肺、清热利咽的效果。

而对于耳鸣、耳聋属肝胆火旺者,龙胆泻肝汤往往能起到清肝泻火、通窍聪耳的作用。

中药外用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滴鼻法,将具有清热解毒、通窍作用的中药制剂滴入鼻腔,常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

例如,苍耳子滴鼻液可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中药熏洗在耳鼻喉科应用广泛。

对于耳部湿疹、外耳道炎等,可用苦参、黄柏、地肤子等中药煎汤熏洗耳部,以达到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目的。

对于慢性鼻炎患者,可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等中药煎汤熏鼻,有助于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针灸疗法在耳鼻喉科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听会、翳风等穴位,对于耳鸣、耳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过敏性鼻炎,针刺迎香、合谷等穴位,能够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对于虚寒性的耳鼻喉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艾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温阳散寒、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改善症状。

推拿按摩在耳鼻喉科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按摩耳部周围的穴位,如耳门、听宫、听会等,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耳部的不适。

对于鼻塞的患者,按摩鼻部周围的穴位,如迎香、印堂等,能够疏通经络,减轻鼻塞症状。

穴位贴敷也是常见的中医疗法之一。

将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发挥作用。

例如,在三伏天或三九天,使用三伏贴或三九贴,贴敷在肺俞、大椎等穴位,对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慢性咽炎(chronicpharyngitis)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慢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临床症见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及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体征,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慢性咽炎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西医一般注重局部用药,可在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临床效果不甚满意。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但有虚实之分,与肺、肝、肾、胃有密切关系[1]。

主要病机是由于脏腑亏虚,阴阳失衡所致。

近年来采用中医药等传统治疗方式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较佳,现将目前常用治疗慢性咽炎的中医药方法汇总如下。

辨证论治热毒蕴结证:感受外风热邪毒或风寒外袭,日久郁而化热,邪毒蕴结于咽喉,热毒耗伤津液,咽部失于濡养滋润而致。

临床症见咽部肿胀疼痛不适,伴有干咳或咳吐少量黄色稀痰,口干欲饮,恶风热,舌苔薄白,质微红,脉浮数。

中医治以治宜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方药:金银花、桔梗、薄荷、射干、胖大海、生甘草。

咳痰较多,加川贝母、浙贝母;咽喉痛甚,加胖大海、板蓝根;热甚者加连翘、青黛。

肝火上炎证:因情志不舒,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火热耗伤津液。

临床症见咽喉肿胀疼痛,伴有干咳,微痒,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或紧。

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咽。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半夏、陈皮、薄荷、麦冬、桔梗、生甘草。

热甚者,加郁金、夏枯草、龙胆草;气郁甚者,加川楝子、川芎、香附。

气郁痰阻证:因忧愁思虑等引起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肝气横逆犯胃,脾胃运化失调,津液不能输布运化,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咽喉。

临床症见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咽喉肿痛,伴胸胁胀痛,焦虑急躁,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痰液较多,口干不欲饮,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

中药穴位贴敷扁桃体方法

中药穴位贴敷扁桃体方法
.慢性咽炎的治疗 一、穴位治疗<br> 穴位电疗<br> (一)取穴<br> 主穴:风池、天突、扶突、大椎。<br> 配穴:阿是穴。<br> 阿是穴位置:双颈三角区。<br> (二)治法<br> 先取主穴。用电疗机治疗。将电极板置双风池穴,向下向外侧移动,移至双颈三角区时加大电量。至整个咽部有流水样麻木感及咽部紧缩感、舒适感,再点状送电2~4分钟。其感应电量为5~7伏。然后,以3~4伏电量负极置天突穴,正极置大椎穴,点状送电2~4分钟,将负极分别移至双侧扶突穴点状送电1~2分钟。上法每日1次。如治疗5次无明显疗效,取配穴,外敷中药(山豆根、威灵仙各10克,共为粗粉,以温盐水湿润纱布包裹),用直流电导入10~20分钟。亦每日1次。上述方法10次为一疗程。<br> (三)疗效评价<br> 共治250例,经2~3个疗程治疗,痊愈114例,显效10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0%[3]。<br> 穴位敷贴<br> (一)取穴<br> 主穴:天突。<br> (二)治法<br> 每次仅取1穴。用市售之伤湿止痛膏剪成直径2厘米之圆片,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贴敷。每日换贴1次,10次为一疗程。<br> (三)疗效评价<br> 以上法共治100例,结果显效55例,有效2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1.0%[4]。<br> 穴位注射<br> (一)取穴<br> 主穴:扁桃体穴。<br> 扁桃体穴位置: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转动前方。<br> (二)治法<br> 药液:当归注射液2毫升。<br> 患者取坐位,头略仰,用5号齿科针头

彭顺林教授采用利咽合剂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病案1例

彭顺林教授采用利咽合剂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病案1例

痰、利咽,桔梗为引经药,载药上行,直达咽喉。全方
1 临床资料
共奏养阴生津、活血祛瘀、散结利咽之功效[2]。因患
患者丁某,男,44 岁,四川省安岳县人,长期居 者病情迁延未愈,症状反复,且对口服用药外其他疗
于四川省成都市。患者因“自觉咽部干燥感、异物感 法特别是有创操作均有所排斥,彭顺林教授提出联
5 年”于 2017 年 2 月至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 合穴位贴敷疗法针对此患者效果可更加。制定具体
渊上接第 189 页冤
才能检测到,称为 DEL 抗原。 以前的观点认为 RhD 变异型人群作为受血者
应视为 RhD 阴性,输 RhD 阴性红细胞[2]。但是,进一 步了解了 RhD 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后,得知 应根据 RhD 变异型不同的发生机制选择不同的输 血方案,已达到节约 RhD 阴性血液资源的目的。 RhD 变异型的产生原理有:淤基因交换:由于 RhD 基因和 RhCE 基因在 Rh 座位上方向相反,两个同 源基因之间容易发生交换,即部分 D。于碱基变异: 包括突变、缺失、mRNA 拼接位点变异等,若在剪切 点周围发生突变往往是 DEL 型,蛋白编码区突变往 往是弱 D 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 RhD 变异型个体, 既要警惕他们的血液可能使受血者产生抗体,又要 避免不加区分地一律给他们输注阴性血液。有关 RhD 血型的输血方案有如下总结:淤RhD 阴性:即 RhD 全基因缺失者,作为受血者应接受 RhD 全基因 缺失的供血者血液;作为供血者可供血给任何 RhD 亚型的受血者;于部分 D:即 RhD 部分基因被 RhCE 基因替换融合者,作为受血者应接受 RhD 全基因缺 失或相同部分 D 亚型的供血者血液;作为供血者可 供血给相同部分 D 亚型和 RhD 阳性受血者;盂弱 D:弱 D 作为受血者可当作 RhD 阳性对待,接受 RhD 阳性血液,作为供血者应当作 RhD 阳性对待;榆 DEL 型: 作为受血者可了显著疗效。彭顺林 冬与玄参共奏养阴生津、解毒利咽之功效而为臣;佐

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60例观察

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60例观察

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60例观察作者:刘艳芳,王淑敏,刘冰,许琳琳,陈常力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30期[摘要] 目的:观察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的疗效。

方法:利咽贴贴敷天突、大椎穴4周,判定疗效。

结果:60例患者有效率为96.7%。

结论: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利咽贴;贴敷;慢性咽炎[中图分类号] R76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87-01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有咽干、咽部不适、异物感、咽痒、咽部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晨起刺激性咳嗽。

常因受凉、感冒、疲劳、多言等原因导致该病的发作,其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若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导致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中耳炎;向下发展,可侵犯喉、气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对身体危害极大。

因慢性咽炎为非细菌性炎症,所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本院近几年开展的穴位贴敷疗法中利咽贴治疗小儿慢性咽炎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2010年5月24日~7月24日2个月期间治疗慢性咽炎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3岁,平均8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2个月。

1.2治疗方法利咽贴成分:青黛20 g,冰片20 g,射干20 g,木蝴蝶20 g,重楼20 g,挂金灯20 g,烘干后研细末,每日以醋调糊,放于辅料贴内约铜钱大小贴敷于天突,大椎穴。

还可以选穴:廉泉、扶突、涌泉、风池及阿是穴等穴位。

每日1次,每次2~4 h,连续贴敷4周。

贴敷期间忌食辛辣刺激及寒凉之品,忌食海腥发物及肥甘厚腻等食物,避免吹空调风,对流风,避免过度劳累及感冒,适时增减衣物,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还可配合饮用罗汉果茶,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 min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传统医学疗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糊制剂,贴敷于相应的腧穴或病变部位上,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药物通过经络,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将体内寒湿邪气拔除出来或攻而散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配方: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

湿帖痛点。

2.治早泄: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1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蜂蜜调和备用。

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口腔溃疡:黄连3克、大黄3克、芒硝3克、吴芋3克、胆南星3克,醋调湿贴双涌泉。

甲硝唑针剂嗽口。

5.脚后跟疼的病人: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先用干贴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再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

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

天突穴。

10.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XXX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卵巢囊肿: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克,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

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

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

玄麦甘桔袋泡茶结合咽扁清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

玄麦甘桔袋泡茶结合咽扁清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

上海……200125;2江西中医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口服银黄颗粒治疗,各治疗4,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结论:玄具有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辨证相结合、整体调节跟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玄麦甘桔中药袋泡茶结合咽扁清穴位敷贴治疗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干预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 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慢喉痹阴虚肺燥型的诊断标准,具体为: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频频求饮,而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

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萎缩,或有淋巴滤泡增生。

舌红,苔薄,脉细数。

1.1.2 纳入标准凡诊断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符合中医慢喉痹阴虚肺燥证诊断,且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者,均可纳入本观察项目。

1.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精神病患者;④有严重肝、肾、心血管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有明显的扁桃体肿大者;⑥有恶性肿瘤者。

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患者,即排除。

1.1.4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②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疗程中自行退出者,或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治疗方法,或自行中途更换治疗方法者;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而被终止试验的病例。

1.2…一般资料纳入病例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慢性咽炎病史或咽喉不适为主诉就诊于我院被诊断为慢性咽炎阴虚肺燥型者,共计82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比较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所谓“穴位敷贴”,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如哮喘),在病情系那个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在盛夏之际,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药物容易投入,达到治病的功效。

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穴位敷贴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

自清代张路《张氏医通》记载至今被广泛应用,据1996年依赖国内文献报道:中药外贴疗法防治2300余例哮喘患者3年以上长期疗效治愈显效率达90%左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哮喘冬病夏治门诊,该法的临床应用已经成熟,并被医务专家和患者接受。

该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

夏令三伏天,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式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根据“春夏养阳”(《内经》)的防病思想,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因此“穴位敷贴”属于防御性的治本之法。

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一、穴位敷贴的平喘机理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痰饮久伏,遇邪引动而发,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

敷贴方药组成重点就是针对痰邪宿根和寒气两端,穴位敷贴所选用的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药刺激性强,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气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三者可调节集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

二、常用敷贴穴位1.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隔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肾俞: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天突:胸骨上窝正中,任脉经。

6.华盖:在胸骨正中线上,平两乳头,任脉经。

慢性咽炎偏方2

慢性咽炎偏方2

慢性咽炎偏方:麦头、花粉、双花、青果、桔梗、元参、甘草各十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一般三剂,即可见效。

湿疹验方偏方[通治方]朱仁康:湿疹粉,治湿疹、脚湿气。

煅石膏末310克枯矾末150克白芷末60克冰片15克先将冰片及白正末研细,后加煅石膏末、枯矾同研极细。

渗水多时用药末外掺,渗水少时用植物油调如糊外搽,亦可加入其他药膏外用。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陈国恩:治阴囊湿疹及皮肤湿疹,常用蛇床30克、苦参30克、川椒15克、黄柏10克、白矾10克、雄黄7.5克、少许食盐。

水煎熏洗,不必服药,屡使屡应。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冉小峰:湿疹膏,治急慢性湿疹,婴儿湿疹。

黄柏60克牡蛎60克冰片3克雄黄9克蓖麻油60克香果脂120克前4味药粉碎为细粉,过筛,于乳钵内加入蓖麻油,研合均匀,然后再加入香果脂微温搅匀即可。

视患处大小,每日或隔日用药1次,将患处洗净,薄薄涂敷本品1层,用纱布包扎。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龚志贤:皮肤湿疹外洗方。

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水煎。

每剂可煎2~3次,洗涤湿疹。

--《龚志贤临床经验集》[辨证方]1、寒证张可委:吴萸螵硫散,治湿疹。

吴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黄9克冰片3克上药共为细末,湿重流水者,用药面撤患处;湿轻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药抹患处,每日两次。

李××,男,11个月。

患儿自出生后50天患双侧面部湿疹,起初如钱眼,红润流水,经用肤轻松、氢化可的松软膏、蛋黄油、黑豆油等久治不愈,逐渐发展到双侧面颊部,流黄粘水。

经用吴萸螵硫散3天,即告痊愈。

--《千家妙方》下册2、热证凌云鹏:三妙散,治湿疹。

黄柏末l00克牡蛎粉200克青黛15克共研成细末。

取适量以植物油调成糊状,涂敷局部。

--《临诊一得录》张梦依:湿疹。

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薛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芩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l0克荆芥3克浓煎,分3次服;小儿在1岁者,分3天15次服完;3岁者,分2天10次服完。

【肠道疾病常识】慢性咽炎2

【肠道疾病常识】慢性咽炎2

编辑本段中医分型1.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2.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3.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

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慢性咽炎的治疗西医一般注重局部用药,如:嗽口药,用2%棚酸溶液,3%盐水和1:5000呋喃西林溶液反复嗽口,或者用2%碘甘油、5%强蛋白银液途于咽壁,或用碘含片、杜米芬、薄荷等含于口腔内等,有一定缓解症状之功能。

局部对症治疗也可以选用中成药,如草珊瑚含片、西瓜霜等。

编辑本段治疗1.穴位电疗慢性咽炎(一)取穴主穴:风池、天突、扶突、大椎。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双颈三角区。

(二)治法先取主穴。

用电疗机治疗。

将电极板置双风池穴,向下向外侧移动,移至双颈三角区时加大电量。

至整个咽部有流水样麻木感及咽部紧缩感、舒适感,再点状送电2~4分钟。

其感应电量为5~7伏。

然后,以3~4伏电量负极置天突穴,正极置大椎穴,点状送电2~4分钟,将负极分别移至双侧扶突穴点状送电1~2分钟。

上法每日1次。

如治疗5次无明显疗效,取配穴,外敷中药(山豆根、威灵仙各10克,共为粗粉,以温盐水湿润纱布包裹),用直流电导入10~20分钟。

亦每日1次。

上述方法10次为一疗程。

2.穴位敷贴(一)取穴主穴:天突。

(二)治法每次仅取1穴。

用市售之伤湿止痛膏剪成直径2厘米之圆片,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贴敷。

每日换贴1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相关整本阅读:/ebook/8c0711d6c8d376eeaeaa315b.html(一)取穴主穴:扁桃体穴。

扁桃体穴位置: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转动前方。

(二)治法药液:当归注射液2毫升。

患者取坐位,头略仰,用5号齿科针头快速进针,进针得气,使针感放射到咽喉部,回。

中医慢性咽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慢性咽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慢性咽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慢性咽炎为一种咽喉部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多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常有气候剧变、吸烟、饮酒、发音过度、有害气体吸入等不良刺激所诱发。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燥瘙痒,微痛不适,干咳或咳出少量黏痰或有异物感、堵塞感、烧灼感,吞咽时不适感加重,伴有咳嗽,易恶心;音调低沉,讲话乏力,声音粗糙、嘶哑或完全失声,常有“清嗓习”惯。

二、治疗方法1.穴位敷贴贴敷涌泉穴【操作】取吴茱萸30g,生附子6g。

两药共研细末,加麝香0.3g,面粉适量,与米醋调匀,做成面饼。

将药饼蒸至微热,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

若半夜脚心发热,则可取下,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

贴敷天突穴【操作】取外用药物桔梗、甘草、麦冬、薄荷、黄苓、板蓝根等12味中药按比例配制,碾成粉备用。

成人取药粉6g∕次,做成直径约2cm,高约为Icm大小的圆锥形药饼1个;儿童酌减至3g∕天。

用6cmX6cm大小的胶布固定,贴24小时后取掉药后洗净皮肤。

每日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

2.耳穴压豆【主穴】咽喉、肺、胃、肾、胆、小肠、大肠、三焦。

【操作】先由耳垂至耳尖按摩2次,以疏通耳部经气。

用消毒棉签蘸75%乙醇,消毒耳部皮肤,脱去耳廓油脂,再用消毒干棉签将耳廓擦干。

将医用胶布剪成O.5cmXO.5cm小方块,将1粒压丸贴附其中央,用镶子将胶布贴于所以选耳穴上,并予以按压数秒,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

左右耳交替贴压,3天换1次,每周2次。

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推拿疗法【主穴】太冲、合谷、肝俞、肺俞、肾俞、廉泉、天突、人迎、气舍、扶突、风池、肩井。

【操作】①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指腹由廉泉揉至天突穴,往返10次;再用拇指梯侧端自廉泉推至天突,往返10次;再由扶突推至天鼎穴,两侧各5次。

②用双手指自人迎推穴至气舍穴,往返5次。

③用一手拇指与示、中两指相对捏住患者气管两侧,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揉法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揉按、点颤廉泉穴及天突穴各5分钟,直至咽部有热感。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将中药煎煮后浸泡在纱布或贴布上,直接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方法。

中药贴敷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对于一些皮肤病、创伤、风湿病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1.白芷贴敷:取白芷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白芷贴敷具有温经活血、疏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等疾病。

2.红花贴敷:取红花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红花贴敷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适用于瘀血性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3.当归贴敷:取当归10克,生姜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当归贴敷具有活血养血、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疾病。

4.乳香贴敷:取乳香10克,没药适量,煎煮10分钟,将煎液倒入洗净的纱布袋中,敷于患处。

乳香贴敷具有祛风、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疾病。

5.石膏贴敷:取石膏粉30克,水适量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

石膏贴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烧伤等疾病。

注意事项:-煎煮中药时,应使用炖盅或瓷锅,不宜使用铁锅,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煎煮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以充分释放药材的有效成分。

-使用纱布或贴布时,应先将其用开水烫洗干净,以防污染。

-敷贴时应注意不要过热或过凉,避免烫伤或感冒。

-中药贴敷一般每次敷贴30-60分钟,每天1-2次,连续使用3-7天为一个疗程。

总之,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对于不同疾病、不同个体,所选用的中药和使用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同时,中药治疗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中药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中药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中药贴敷疗法操作流程中药贴敷疗法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中药贴敷的方式,达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贴敷疗法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准备工作。

1. 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治疗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

2. 准备好贴敷所需的辅助材料,如纱布、绷带、保鲜膜等。

3.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询问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贴敷疗法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二、操作流程。

1.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贴敷前,首先要对贴敷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以免影响中药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2. 熏蒸穴位,使用艾条或者艾炷对贴敷部位的穴位进行熏蒸,以温通经络,增加穴位的敏感性,提高中药的渗透吸收能力。

3. 研磨中药,将选用的中药材料研磨成粉末状,或者煎煮成药汁,以便于贴敷使用。

4. 敷贴中药,将研磨好的中药材料均匀地敷于贴敷部位,可以使用纱布或者直接敷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敷贴方法。

5. 固定包扎,在敷贴中药后,使用绷带或者保鲜膜进行包扎固定,确保中药能够充分渗透吸收,同时防止中药材料的散失。

6. 观察疗效,在贴敷中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 严格控制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确定贴敷的时间,避免贴敷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影响治疗效果。

3. 注意贴敷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在贴敷中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和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 在贴敷中药后,对中药材料和辅助材料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清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影响。

四、总结。

中药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穴位贴敷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

中医穴位贴敷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

中医穴位贴敷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中医穴位贴敷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与创新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耳鼻喉研究所赵胜堂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的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一定穴位上,通过药力和穴位作用于肌表,传感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是中医针灸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穴位贴敷不仅可以治疗肌表疾病,而且可以治疗经络脏腑疾病,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

穴位贴敷既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双重治疗作用,故临床疗效显著。

而且穴位贴敷疗法操作简便易学,使用安全,疗效可靠,毒副作用极小,易于被患者接受,尤其适用于老幼体弱患者,对于攻补难施之时,不能服药之症,不肯服药之人,更具有内服疗法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因此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由于美国开发成功东莨硠碱贴片,使得透皮给药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在现代人们的医疗消费心理更加关注健康的状态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1.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和发展1.1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在人类的医学史上,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药物方法之一,广泛流传于民间,应用于百姓、此法很难登大雅之堂,施治者被称为摇铃串雅之辈。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健康不得不在与灾害搏斗中自求自救,消除病痛。

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人们总结了将泥土、树叶、草茎等捣烂涂敷伤口或某一部位等多种外治方法。

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论述。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外敷、浴法、熏法等多种外治疗法的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帛书?灸经》(1974年在湖南长沙4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述,即用白芥子捣泥贴敷百会穴,使其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咽炎中药贴敷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

常见的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感。

古方中医指出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虚火喉痹”,多由风热邪毒侵袭咽喉部,或胃腑素有郁热,上冲咽喉,或虚火上炎所导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又有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无创外治疗法。

慢性咽炎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古方中医具体介绍如下:
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此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定喘穴和膻中穴上,再用关节止痛膏固定,1小时后感到相应部位发热、发烫即可揭下,每日1次。

白芥子和细辛所含有的挥发油,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足三里穴为补益要穴,主要能通经活络,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膻中穴可理气止痛、生津增液,对慢性咽炎、咳喘有效。

上方贴敷,药穴相配,能达到消炎祛痰、散结止痛、扶正抗病之功效,对慢性咽炎出现的咳嗽、咯痰、咽痛、咽干等症状,具有一定
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