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研究

摘要:从货币国际化的自然演进过程和国际货币的职能看,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计价中的使用,可以度量该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与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绑定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相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计价功能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在大宗商品领域人民币计价严重滞后,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只有推动实现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才能进一步发掘与之相关的贸易、投资以及金融领域的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推动人民币计价体系建设。

一、人民币计价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一)人民币计价的内涵

从货币的职能角度看,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通常由三种指标计量:一是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储备货币);二是在商品贸易与金融交易中计价的占比(计价货币);三是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结算和支付中的占比(结算货币)。

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市场主体已可自主选择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跨境贸易、投资、借款等业务均已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信托、保险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陆续推出,可以说跨境交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已无制度障碍。但相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计价功能发展相对缓慢。

所谓人民币计价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私人用途和官方用途中,承担价值衡量和记账工具职能。就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而言,人民币计价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跨境贸易合同和跨境支付单据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二是指跨境交易的投融资金融产品,例如债券、股票、期货等,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在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计价职能的发挥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标志,这是由于,商品、服务的计价功能衍生出结算功能,而

金融资产的计价功能则衍生出外汇储备功能。因此,人民币计价功能显得更为重要。

鉴于涉外经济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既是我国货币主权的重要体现,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计价的开展。

(二)人民币计价的发展现状

1、边境贸易试点阶段。199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边贸企业与毗邻国家的企业和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边境贸易时,以可兑换货币或者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据不完全统计,在允许边境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后,中越、中缅的边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较快,人民币计价的商品约占整个边境贸易额的80%以上,部分边贸口岸甚至达到90%以上。

2、贸易和金融产品计价阶段。200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境内机构在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时,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境内银行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

3、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阶段。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经过近五年的发展,目前境内外市场主体已可自主选择使用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跨境贸易、投资、借款等业务均已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发展,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信托、保险等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陆续推出。

总体看,虽然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跨境交易主体选择使用人民币计价还面临一些困难,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计价发展不平衡,相当比例的人民币结算仍使用外币计价;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市场计价处于起步阶段。

二、计价货币理论及实践

(一)计价货币选择的主要理论

从货币国际化的自然演进过程和国际货币的职能看,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计

价中的使用,可以度量该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民币计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计价货币选择理论中主要有以下观点:

1、以交易成本为角度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Swoboda(1968) 指出,货币交易媒介的功能与交易成本有关,货币汇率的波动越小,交易费用越低。Magee和Rao(1980)认为如果国际贸易发生于具有较低通货膨胀率的发达国家和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发展中国家之间,计价货币的选择往往是发达国家的货币。Krugman(1980)认为一旦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中成为一种强势货币,就很少有公司会有动力去寻找另外一种货币作为替代的计价货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Goldberg和Tille(2009)认为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而言,越大规模数量的交易倾向于选择进口企业东道国的货币来计价,这有利于交易数量的增加,实现更多的利润。

2、以市场需求为特征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McKinnon(1979)认为对于选择计价货币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来自于为了避免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大部分出口企业倾向于选择自己国家的货币来计价。另一方面,如果出口企业更多地考虑价格的不确定性,那么选择计价货币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因素。Viaene和de Vries(1992)认为如果选择出口企业所在国家的货币,可能是来自于出口企业在交易中所占的优势。出口企业在交易的双方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选择出口企业国家货币作为计价货币。Bacchetta和van Wincoop(2005)认为价格对需求和成本的弹性也会影响计价货币的选择。

3、以工具货币为核心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顺利展开的时候,应当选择非交易双方的第三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也就是工具货币的概念。Tavlas(1991)认为在大宗均质商品市场上,“信息传递的经济性”要求采用单一货币。Friberg(1997)认为国际贸易双方在考虑选择计价货币时,应更多关注的是双方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性。假如工具货币对于交易双方的货币都很少出现波动时,那么选择工具货币可能会是国际贸易往来中的最佳选择。Rey(2001)认为选择一种恰当的工具货币可以有效地降低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Goldberg和Tille(2005)认为在垄断竞争的条件下,出口企业倾向于选择工具货币来对商品进行计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