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魏晋以来,佛道两教在哲理及人精神安顿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社会影响力广泛,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唐末五代,政权更迭,割据势力混战,违背儒家伦常的行为则层出不穷。

这表明当时儒学( )A.受到佛道两教的挑战B.纲常礼教遭到破坏C.理论存在严重的局限D.正统地位已经丧失2、下图为唐朝著名诗人籍贯所占比重分布图。

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政治影响文化发展B.科举选官凸显公平公正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3、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一行字中有时会刻意使其中部分字倾斜,使其似出非出又与主体形离神连。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1.唐朝被尊为“画圣”的是A.吴道子B.顾恺之C.孙思邈D.李春2.某种书体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这种书体是()A.B.C.D.3.与利玛窦合作编译《同文算指》的人是A.徐光启B.汤若望C.邓玉涵D.李之藻4.唐朝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繁荣B.科举考试提倡写实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D.南北文化的交流5.以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果,出现于汉代的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重大革命①《齐民要术》记录黄河中下游的生产经验①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①《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中的珍品,据图可知()A.唐文化在东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B.唐朝各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异域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发展7.王羲之用笔画线条来表现内心:《兰亭集序》的自足、《丧乱帖》的沉痛,《快雪时晴帖》的欣然,这些不同情怀写下的文字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思想解放的时代气象B.艺术风貌呈现地域差别C.书法重视个性与法度D.书法融合了宗教与玄学8.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万世宝典”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D.西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9.唐代有一位诗人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忧国忧民,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赞颂,抒发了高度的爱国情感。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这位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10.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新教材人教(2019)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第8课

新教材人教(2019)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学案第8课

知识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从儒学独尊到“三教合一”(1)汉代儒学独尊: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①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

②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3)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①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2.从佛教“盛行”“灭佛”到复兴儒学(1)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2)南朝范缜抨击佛教: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统治者四次灭佛:①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四次灭佛。

②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4)韩愈提出复兴儒学①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②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学习聚焦]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

[知识拓展]儒学独尊(1)董仲舒新儒学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微点拨]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魏晋时期,嵇康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刘伶更是蔑视名教,放浪形骸。

这反映了()A.门阀政治导致士人归隐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C.纲常名教遭到彻底否定D.玄学成为当时统治思想2.东汉时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数学成就。

魏晋之际,刘徽《九章算术注》对圆周率计算法进行修正。

到南朝时,将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横线处应填写()A.张衡B.祖冲之C.贾思勰D.裴秀3.东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隐逸恬淡的“山林气”;唐代楷书则有一种中正平和,端稳凝重,法度谨严的“庙堂气”。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法()A.深受主流思想演变的影响B.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C.体现严谨工整的审美需求D.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言中说,写这本书本是为了“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所以“丁宁(即叮咛)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

据此可知,《齐民要术》()A.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蕴含着求真务实的编写精神C.体现出魏晋时期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D.折射出北魏农民生活的安逸5.魏晋时期,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

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

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社会普遍崇尚自由6.在魏晋时期,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嘉峪关5、6号墓中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酒泉丁家闸5号墓燕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壁画中有羌女送行图。

这体现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B.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C.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7.魏晋时期,儒教与道教的冲突日趋激烈,葛洪提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所以贵儒“以移风易俗”,尊道“以其不言而化形”。

高中历史 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 含解析

高中历史   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作业  含解析

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

这说明( )A.唐文化多元共荣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C.君权的极度强化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解析】选D。

题目中未涉及唐朝文化的多元共荣及君权的极度强化,故无法得出A、C的结论;B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表明唐朝时期的儒学地位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较为稳固,不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推崇,故选D。

2.“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这说明当时( )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C.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教的冲击D.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解析】选D。

根据材料“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可知,魏晋时期道教吸收了儒家“亲亲尊尊”的观念,说明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进行自我变革,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思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缺陷,也没有体现道教冲击儒家思想,排除C。

3.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

这说明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解析】选B。

从材料中“南朝道士”“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B正确;A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现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C错误;D材料没有反映。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人教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人教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这段记述能够反映当时在邺下地区()A.妇女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C.商品经济的繁荣致风气开放D.战乱动荡导致妇女地位上升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邺下地区,妇女社会活动的范围与主动性相比较以前都明显发展,这与“三纲五常”中对妇女的要求不同,体现了儒家纲常各教地位的动摇,B项正确;妇女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繁荣致风气开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战乱动荡导致妇女地位上升,排除D项。

2.南朝的范缜编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关于《神灭论》引发的争论和“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可知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神灭论》反对佛教”,可知当时儒家思想与佛教未出现融合,排除C项;题干材料“梁武帝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表明政治与学术之间存在矛盾,排除D项。

3.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

这反映唐朝时期()A.道教的发展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正统地位D.出现三教合流趋势答案:D解析: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体现唐朝三教合流的趋势,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教的发展,A项错误;儒学出现危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唐朝儒学一直占据正统地位,C项错误。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

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50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

”由此可见汉武帝时代( )A.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B.已创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门第已成为选官的标准D.已把儒家思想与选官相结合2.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3.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4.唐朝统治者特别是唐玄宗亲自对《孝经》(儒家)、《金刚经》(佛教)和《道德经》(道教)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有人主张“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B.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C.唐朝三教地位已经实现了平等D.统治者注重三教的实用功能5.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这反映了唐代(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完全化解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6.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C.诗歌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7.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等三种字体刻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讲义: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讲义: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及答案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教、道教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2.结合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果,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3.结合典型事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成果及影响。

4.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这一时期我国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1)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只是受佛教、道教的冲击,但并未失去正统地位。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

(4)唐代:儒学复兴运动①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②时间:唐朝中期。

③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

(1)兴起: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

(2)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3.佛教 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1)传入:汉代传入。

(2)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

②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3)曲折:反佛斗争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文学艺术1.文学 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新教材】2021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含解析)

【新教材】2021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含解析)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问题导引1.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中期儒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道教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武则天时期儒教发展的表现,南朝隋唐反佛灭佛的原因、表现、结果。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2.魏晋隋唐时期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发展的表现。

(历史解释)3.魏晋隋唐时期科技发展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医药学方面的表现。

(历史解释)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

(历史解释)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的发展(1)汉武帝时期:儒学__正统__地位确立,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__佛教__和__道教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__儒学家__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儒学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中期__韩愈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①背景:__佛教__和__道教__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特点: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天命论__和__封建纲常__来反对__佛教__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__儒学__的影响,主张“__贵儒__”和“__尊道__”。

(2)唐朝:统治者奉行__三教并行__政策,奉__老子__为祖先,__道教__最受尊崇。

3.佛教的发展与挫折(1)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__儒__ 、__道__的精髓,渐趋__本土化__。

(2)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__禅宗__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反佛灭佛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某历史学习小组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A.隋唐的繁荣与开放B.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C.隋唐的制度与创新D.隋唐中华文化圈形成2.汉魏以来经学进入学童课程的情况逐渐增多,部分士人在幼童阶段已能诵读《诗经》《尚书》等经典。

《颜氏家训·勉学》篇描述当时“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政府重视蒙学教材的编纂B.官学读经颓势难振的趋势C.经学教育以培养品德为主D.儒学的社会基础得到拓展3.《论语·为政》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而具有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教化价值。

下列对《诗》的解读错误的是()A.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五经”之一的儒家经典C.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D.“唐诗三百”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4.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6.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刻画了二十四位女性形象。

表为其中部分代表()部分女性形象女子周氏的丈夫去世了,“妇兄弟欲迎妹还”,周氏“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说:王家见谢安、谢万到家里来,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地招待他们。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

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

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

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

对此解读全面的是()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2.南朝梁武帝萧衍深谙儒释道三教,在他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奉佛教,并下诏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皈依佛教;其诸子萧统、萧纲、萧绎等与名僧交往也日益频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佛教已成为国教之一B.政权形式已变为政教合一C.三教合一局面已形成D.儒道思想受到了佛教冲击3.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上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

这表明当时()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本土化倾向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中外交流的频繁4.如图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

这反映了唐代()A.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B.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C.佛教儒学思想的融合D.科举考试影响的扩大5.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

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

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A.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B.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C.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D.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6.唐玄宗二十年颁行以《礼记》为基础的《大唐开元礼》。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廷祭祀活动与道教紧密联系,还专门规定国祭日行佛教礼或道教礼。

这()A.体现了唐朝礼制的创新精神B.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C.表明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D.说明统治者的喜好影响巨大7.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以及二者凝铸而成的人格精神。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过程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1)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_________(2)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3)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1)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_(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2.反佛教斗争(1)概况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2)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挑战。

(2)概况:唐中期__________________率先提出。

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文艺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被誉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科技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的传播:请为下列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进行正确连线: 中亚、天竺高僧西行天竺取经,成为佛学大师东晋的法显长安求法,带走佛经和诗文集唐朝玄奘法师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日本空海法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唐朝高僧鉴真经西域至天竺,收集大批梵文经典2.其他的交流(1)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_______ _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其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3)唐朝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____________等港口城市定居。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单选题1.唐代诗歌繁荣,被誉为“诗圣”的是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王维2.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思想大活跃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书法艺术成熟,名家辈出。

其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其为“书圣”的是A.卫夫人B.王献之C.王羲之D.顾恺之3.以下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果,出现于汉代的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重大革命①《齐民要术》记录黄河中下游的生产经验①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①《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唐朝时期,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方面是:A.小说B.赋C.诗歌D.词5.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下图)该作品体现了当时()A.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B.随性反叛的士人风貌C.奢靡骄纵的贵族遗风D.及时行乐的社会风尚6.马球起源于波斯,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

唐代不少皇帝迷恋马球,玄宗能在空中击球百次不落,僖宗自称可以中马球状元。

不光皇帝喜欢,军人、文人甚至女性也挥杖上场。

据此可知,唐代()A.皇帝的喜好决定文化兴衰B.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具有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D.外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7.2020年陕西考古队在发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时发现颜真卿手书的墓志(见右图局部),墓志上清楚写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

这种字体盛行于唐,一直使用到现在。

该字体是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8.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9.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不事农业。

传至中国后,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等观点。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2.《西游记》中,孙悟空拜菩提老祖为师,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他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题组二文学艺术4.“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是() A.屈原 B.李白C.杜甫D.柳永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6.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了()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北魏时期的社会状况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题组三科技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是()A.诸葛亮B.贾思勰C.祖冲之D.郦道元8.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二单元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二单元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 佛教外传——鉴真东渡 其他文化交流
1.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 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 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 )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
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在历史研究中,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史互证”), 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史实,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
问 问题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有哪些?隋唐时期


哪些科技领先于世界?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数学 农学 自 主 医药学 学 习 地理学
四大发明
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后七位
忆昔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课 堂 练 习
A.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B.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 C.向西经青藏高原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国家 D.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 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并提 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唐朝:孙思邈,《千金方》 唐高宗:《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 药典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8课__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原卷版)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8课__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原卷版)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单选题1.(2020·江苏省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2.(2020·天津高考真题)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3.(2020·全国高考真题)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

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5.(2018·浙江省高考真题)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6.(2013·海南省高考真题)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7.(2017·全国高考真题)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繁荣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由文化到社会存在,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思考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注意到文化发展、繁荣需要﹣定的时间进程。

3.史料实证:欣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其艺术特征。

4.历史解释: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初步掌握阅读史料阅读的方法。

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对材料的历史名词进行解释。

本课结束后,对隋唐繁荣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学习重难点】重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2.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3.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难点:1.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2.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梳理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表现魏晋南北朝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②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③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①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道教最受尊崇③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曲折:南朝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统治者几度灭佛,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复兴①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文学艺术(1)文学:自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书法:东晋的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唐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

(3)绘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4)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随堂测试一、单选题1.公元七世纪初曾西行取经、回到中国之后口述《大唐西域记》一书,后被明代著名小说《西游记》当成唐僧一角原型的唐代高僧是( )A.鉴真B.法显C.悟空D.玄奘2.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发行的药典是( )A.《唐本草》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千金方》3.唐代有一位诗人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忧国忧民,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赞颂,抒发了高度的爱国情感。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4.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5.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这说明当时( )A.儒学独尊B.三教并行C.儒学式微D.理学形成6.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札记》《左传》等给吐蕃。

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

这( )A.实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B.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C.体现了羁縻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吸引力7.隋唐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翻译和注解佛经的工作,不少僧人常常把佛教的思想比附儒、道,为此撰写了不少宣传中国伦理纲常的佛教经典;在僧侣队伍中还出现了很多“孝僧”“儒僧”等等。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呈现本土化特征B.佛教注重维护礼乐制度C.儒道思想日益同质化D.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8.以诗证史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下表中的唐诗诗句与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诗句历史现象A 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B 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农业经济抗灾能力欠缺D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A.AB.BC.CD.D9.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当堂达标题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当堂达标题

第8课三国至隋唐文化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东晋士族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描绘人物)若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世说新语》中也有大量南朝名士关于品评人物形体之美的记载,如“妙有姿容,好神情”等。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A.盛行笔墨情趣的艺术风气B.士人文化引领社会时尚C.追求以形传神的创作理念D.民族融合促进艺术发展2.如表是部分唐诗摘录,由此可知()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3.唐传奇《崔炜传》中曾记载,晚唐德宗年间,主人公崔炜在一番曲折的经历后获得了一颗珠宝,于是他回到广州找一个年迈的胡商售卖。

胡商见到后大惊失色,说,此珠是大食国的国宝阳遂珠。

一千年前,汉初的南越国国王赵佗派一个“异人”到大食国偷取而来。

后随南越国王埋入地下。

······胡商还说,自己受国王所托,从大食国乘船远渡来,就是来寻此珠宝,愿意以十万缗钱交换此珠。

对这一情节,四位学生都认为有史实错误,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甲,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并未开通,大食国商人无法乘船来到中国B.学生乙,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到8世纪,汉初时还不存在C.学生丙,唐朝时广州并不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中不可能有胡商活动D.学生丁,文学是虚构的,与时代背景毫无关联,文中的史实也没有意义4.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告诫子弟:“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普遍重视学术文化学习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流动C.儒家文化占绝对的统治地位D.文化素养影响家族地位5.图1、图2作为史料,最能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统治阶级好大喜功C.思想领域的活跃性D.百姓摇役负担沉重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

2021学年高中历史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1学年高中历史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第8课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道教典籍”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表明这一时期道教典籍中吸收了儒家思想,这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教的发展情况,得不出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故A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道家学说发展中吸收了儒家思想,不能得出儒本道末的结论,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教危机的内容,故D项不正确。

2.魏晋时期,张季鹰做出“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崂提出“诗缘情”的思想,认为诗歌的意义不在于“言志”层面的讽喻教化,而是“陶性灵,发幽思”:陶渊明自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A.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赋体文学形成与发展D.是城巾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答案】A【解析】材料中张季度的“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利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人生抉择、钟噪的“诗缘情”思想、陶渊明的“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言论,均反映了他们追求超脱与自由,不追求功名利禄,这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得的思想,故选A项:当时儒家思想依然是统治思想,故排除B项:“赋”这种文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产生,故排除C项:魏晋文人的这些言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D项。

3. (2020 •辽宁本溪)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融合儒家经义后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玄学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老庄学说占据主流地位 B.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黑暗C.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思想【答案】B【解析】“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思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所致,故选B项:中国古代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三教合一出现于唐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所致,并非是商品经济的冲击,排除D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1《三国至隋唐文化》练习题及答案1.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开凿于这个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称“南朝四百八十寺”。

北周皇帝却下令灭佛。

这反应了南北朝时其()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B.中外思想冲突不断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D.佛教影响力较大2.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主张自然是木,名教(儒学)是末,有的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B.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而缺失D.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3.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冠位在僧侣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内容; 唐朝好几个皇帝还把道士请入皇宫炼丹。

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表明了儒学被统治者摒弃4.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的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人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

据此可知()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卬证C.《桃花源记》有着极强的史实依托D.《桃花源记》可作为史料确证史实5.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A.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B.对古代先贤的赞美之情C.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D.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6.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涉及饮食烹饪的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等。

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的方法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C.是北方民族交融在文化上的反映D.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7.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由此可知,玄学()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了道家的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了儒学的传统8.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人中原,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域外)文化交流日益深人9.吕思勉说:“崇尚文词之风,亦至魏、晋而始盛。

而其源则实自魏之三祖开之。

”据此可知,“崇尚文词之风”启自()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10.敦煌莫高窟壁画有三大特点,“在内容上,中西方同类神像同在一窟。

在风格上,敦煌式酋域风格与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汉式风格并存……在立体感表现上,印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

从材料可知敦煌莫高窟文化()A.是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B.是历经数世纪锤炼的结晶C.使中外文化趋于一致D.使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扩大11.李泽厚在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时,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拘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岀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 口居易答案C12.唐宋时期,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

如唐玄宗亲自注释《孝经》《金刚经》《道德经》,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提倡“以佛修心, 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上述现象说明()A.儒学己经丧失其正统地位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13.康有为认为:“自唐以后,尊二王者至矣。

然王之不可及,非徒其笔法之维奇也,盖所取资管议魏问现奇伟丽之书.故体质古朴,意态奇变,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书法艺术中人的木质精神一任情态性B.表明了书法在技法层而上的严谨法度C.“二王”是王羲之、柳公权D.王羲之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14.北朝著名文学作品《木兰诗》中载:“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妇女地位提升B.北方战乱不断C.儒家思想盛行D.北方经济衰退15.在《送子天王图》中,吴道子将武将的脸型画得与唐代武士俑的而貌几乎一致;在千福寺的壁画里,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

这表明吴道子的画作()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D.代表了唐朝绘画的最高成就16.欧阳询、虞世南、薛樱张旭、怀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岭杜如晦.沈伶期贸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

这反映了唐朝()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17.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人物许多是全裸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至多半裸上身;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全穿上了宽袍大袖的衣服。

这种变化反映了()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佛教本土化特点越明显18.唐朝时,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增多。

由此可知()A.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B.唐朝的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交流C.开明兼容的政策是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D.唐朝的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作了重要贡献19.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出“以盈补虚”与“出人相补”,以此来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成功也具有“作纯理探讨”色彩。

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20.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卬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卬历己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卬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21.754年鉴真到达日本首都时,安宿王出城迎接,H木多名高僧相继拜谒鉴真。

不久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并决定把过去供奉圣武天皇的米盐转供鉴真和法进二人。

材料表明()A.中日开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B.佛教文化促使中日友好交往C.佛教通过鉴真传播到H本国D.只有日本政界认同鉴真地位22.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玄类西行体现唐太宗“示存异方之教”的宗教政策B.这条路线被称为“瓷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玄奘开始将佛教传人中国挑战了儒学地位D.指南针也经此路线传入阿拉伯以及欧洲23.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乐者所持乐器有羌笛、羯鼓等,舞者多祖上身,挂缨珞,赤脚,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对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反映出()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B.佛教艺术在交融中走向本土化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交流融合2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此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

这表明当时()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D. “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25.阅2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经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唐代的习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的相关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 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北魏广建佛窟,南朝佛法兴盛,北周武帝灭佛,这些现象都说明当时的佛教影响力较大,故D正确。

A项材料中表现不出来;材料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未涉及到中外文化的冲突, 故B也是错误的;材料中也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的矛盾,C错。

2.D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是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B项史实错误;从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可知,士族是有精神信仰的,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极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政治对文化的干预弱化,故D项正确。

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统治者非常重视道教,甚至将道家经典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选A项;B、D两项史实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与政府矛盾尖锐, 庄园经济发达,这与材料信息相符,说明《桃花源记》有着极强的史实依托,C 项正确。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韩愈恢复原典,复兴传统儒学的决心与责任心,故A正确;韩愈赞美古代先贤,本质是期望复兴早期儒学思想, 故B错误;C项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中也未提及韩愈与道家思想的关系,故D项也是错误的。

6.A由材料“涉及饮食烹饪的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 做菜肴和点心等”可知,《齐民要术》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方法,故选A项。

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D项错误。

7.答案B,根据材料“崇尚老庄” “宣扬'无'是万物产生的根本” 可知,玄学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故选氏8.D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等外来丝织品不断输人中原,内地也能生产“胡式锦”,可见中外(域外)文化交流日益深人,故选D项。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B、C 两项史实错误。

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亦至魏、晋而始,源头应该是实自魏之三祖开之”并结合所学可知,三项均晚于比普早的曹魏政权,故选A 项;B、C.D西晋,排除。

10.A根据材料“中西方同类神像同在一窟”“卬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可知,敦煌莫高窟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 故选A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