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系统的观察与评价

活性污泥系统的观察与评价

活性污泥系统的观察与评价(一)现场观察——感官指标操作管理人员每班数次定时登上处理装置作一观察,了解系统运行的状况。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

①色、嗅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

在曝气池溶解氧不足时,厌氧微生物会相应滋生,含硫有机物在厌氧时分解释放出H2S,污泥发黑、发臭。

当曝气池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时,污泥中微生物可因缺乏营养而自身氧化,污泥色泽转淡。

良好的新鲜活性污泥略带有泥土味。

②二沉池观察与污泥性状活性污泥性状的好坏可从二沉池及后面述及的曝气池的运行状况中显示出来,因此,管理中应加强对现场的巡视,定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脸色”进行观察。

二沉池的液面状态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有密切关系,在巡视二沉池时,应注意观察二沉池泥面的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漂泥的有无、漂泥泥粒的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形状良好上清液混沌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SVI高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该处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泥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③曝气池观察与污泥性状在巡视曝气池时,应注意观察曝气池液面翻腾情况,曝气池中间若有成团气泡上升,即表示液面下曝气管道或气孔有堵塞,应予以清洁或更换;若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尤应注意四角有无积泥。

此外,还应注意气泡的形状。

a.气泡量的多少在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较少,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

污泥负荷过高、水质变化时,泡沫量往往增多,如污泥泥龄过短或废水中含多量洗涤剂时,即会出现大量泡沫。

b.泡沫的色泽④泡沫呈白色且泡沫量增多,说明水中洗涤量较多;⑤泡沫呈茶色、灰色,这是因为污泥泥龄太长或污泥被打碎而吸附在气泡上所致,这时应增加排泥量;⑥气泡出现其他颜色时,则往往因为是吸附了废水中染料等类发色物质的结果。

c.气泡的黏性用手沾一些气泡,检查是否容易破碎。

在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时,气泡较黏,不易破碎。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学问——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察看在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起着极其紧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微生物培育和污泥驯化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废水的处理情况。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构成的混合体。

细菌具有高增殖率和强有机物分解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本领。

原生动物重要以游离细菌为食,进一步净化水。

后生动物重要是原生动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察看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

通过对丝状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察看和鉴定,可以判定污泥的质量和处理后的水质。

因此,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被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除了活性污泥的宏观指标外,污泥的微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可以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察看。

生物量观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察看指示性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元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质量的指示生物。

通过对指示性生物的察看,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

另一部分是察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测量丝状菌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

(1)指示性生物察看: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时,生物相基本稳定。

假如有变化,表明活性污泥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应实行进一步的察看和治疗措施。

微生物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非常多而杂。

从实际启程,操作人员应娴熟把握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示菌:阿米巴、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比例将取决于该过程的运行状态。

在活性污泥培育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没有。

这时,在显微镜检查中会显现大量的变形虫。

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上没有处理效果。

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中以鞭毛虫为主,出水水质较差。

然而,在活性污泥培育过程中,鞭毛虫的显现和优势表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向良性方向进展。

中负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虫为主。

此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生物相的观察

生物相的观察
- 标本制作
取曝气池混合液-活性污泥一滴于一干净的载玻片中 央,盖上盖玻片(先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 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 镜检内容
主要包括活性污泥絮体、原生动物(纤毛虫、鞭毛虫、 变形虫、吸管虫等)、后生动物(轮虫、线虫瓢体虫等); 此外还有各种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藻类等。
有二个调节装置:
镜头 1.聚光镜的调中螺丝,可以对聚光镜前后、左右调整,使聚光镜的
聚光器
光轴与照明光路、成像光路合轴。 2.聚光镜托架的上下调节装置(载物台调节器、粗调和细调),可使聚
光镜位置作上下调整,使视场光阑经过聚光镜在样品视野中的成像
调到最清晰。
活性污泥镜检基础知识-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部件
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 部分组成,其中有机成分主要由生 长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并 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 物链,其中以各种细菌及原生动物 为主。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废水中 所含的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包括 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
性能指标主要为:MLSS、MLVSS 、SV30、SVI。
剩剩余余污污泥泥 线线虫虫类类++轮轮虫虫类类
原原生生动动物物
异异养养性性细细菌菌++ 腐腐 生生性性原原生生动动物物
生生物物残残骸骸
流流 入入 水水
废废水水中中的的有有机机物物 可可分分解解性性有有机机物物
无无机机物物
细自菌养性
处处理理水水
2
活性污泥镜检基础知识-显微镜观察
- 材料及器皿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校正过的胶头滴管、微型动 物计数板、目镜测微尺、台镜测微尺及新鲜的活性污泥 样品。
是显微镜的核心光学部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辨能力、色差与

生物相的观察

生物相的观察

底座及
底座和主机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底座内通常装有透射光照明光路 系统(聚光、集光和反光)部件,光源的滤光片组,粗/微调焦机构,
透射光 光源的视场光阑也安装在底座上。
光源 透射光光源由灯室、灯座、卤素灯、集光与聚光系统及其调整装置
组成。
电源开 电源开关用以接通或切断显微镜所需用的交流电源。电源开关旋钮
生物相观察基础知识-生物相观察意义
•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废水好氧 生化处理技术。
• 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关键要素之一是活性污泥 本身。
• 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 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系统 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 质的微生物生存。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 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 重视。
活性污泥中指示生物简介-原生动物
原原生生动动物物简简介介
主主
主主要要依依赖赖水水流流移移动动,,本本身身的的运运动动能能力力依依靠靠各各种种运运动动胞胞器器来来完完成成。。 -- 伪伪足足 肉肉足足纲纲种种类类以以伪伪足足为为运运动动胞胞器器,,根根据据其其形形态态构构造造可可分分为为四四种种
::叶叶状状伪伪足足、、丝丝状状伪伪足足、、根根状状伪伪足足、、轴轴状状伪伪足足。。
活性污泥镜检基础知识-显微镜
目镜
间距调节
镜体 换镜转盘
物镜 机械载物台 镜头聚光器 孔径光栏调节
视野光栏调节杆
带光源的镜座
镜臂 载物台调节器
粗调节器
细调节器 光强度调节
活性污泥镜检基础知识-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部件
目镜
把物镜所成的像作再一次放大的部件,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通常是 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废水中原生动物及菌胶团的观察

废水中原生动物及菌胶团的观察

废水中原生动物及菌胶团的观察标题:废水中原生动物及菌胶团的观察废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是了解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废水中原生动物及菌胶团的观察为主题,介绍观察方法、相关观察结果以及对废水处理的意义。

一、废水中原生动物观察方法原生动物是废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群体,观察原生动物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直接观察来完成。

观察方法如下:1. 取一定量的废水样品,并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

2. 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甲苯或丙酮,以使废水样品中的微生物迅速死亡并固定在载玻片上。

3.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使用适当倍数的镜头观察。

4.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和计数。

二、废水中原生动物观察结果废水中的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鞭毛虫、纤毛虫、阿米巴等。

观察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进行描述和分析。

1. 鞭毛虫:鞭毛虫是废水中常见的原生动物之一,它们具有鞭毛,通过鞭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观察废水样品后发现,鞭毛虫的数量较多,其形态多样,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长条状。

鞭毛虫数量的增多可能与废水中富含有机物质有关。

2. 纤毛虫:纤毛虫也是废水中常见的原生动物,它们具有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观察废水样品后发现,纤毛虫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形态呈椭圆形或长条状,大小较一致。

纤毛虫的数量较少可能与废水中的环境条件有关。

3. 阿米巴:阿米巴是一类常见的原生动物,它们通过伪足进行运动和摄食。

观察废水样品后发现,阿米巴的数量较少,其形态呈不规则的、变形的形状。

阿米巴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有关。

三、菌胶团的观察方法菌胶团是废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群体,观察菌胶团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直接观察或染色观察来完成。

观察方法如下:1. 取一定量的废水样品,并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

2. 在载玻片上加入菌胶团染色剂,如甲基蓝或伊红等,以使菌胶团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中的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细菌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形态存在,游离细菌很少。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种类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还有楯纤虫、吸管虫、漫游虫、变形虫等。

另外,还有一些原生物,如轮虫和线虫。

可以说,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

我们是通过几年的生产,在生物相的观察上积累了一点经验以飨读者。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观察,一般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完成,通常称为镜检。

在长期的镜检过程中,我们根据各种相关资料介绍,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生物系统的性质、特征的变化等,将镜检分为如下几情况:一、微生物种类的变化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会随水质变化以及运行阶段而变化。

培菌阶段,随着活性污泥的逐渐生成,出水由污变清,污泥中微生物的各类生物菌发生有规律的演替。

运行中,通过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种类的正常变化,可以推测运行状况的变化。

1、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着大量的流动纤虫如各种数量较多的草履虫、漫游虫、豆形虫、波豆虫等,而细菌则以游离细菌为主,此时表明水中有机物质较多,处理效果很低;如果原来出水水质良好,突ERP系统的实施提高了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

取得了如下的成绩:(1)ERP系统实现了公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公司的核心业务高度依赖ERP系统运行。

(2)很好的适合公司核心业务,提高了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促进了业务流程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使得企业在管理和业务上更加精细化,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ERP系统为公司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目前主要业务数据已形成完整数据库,基础数据准确、完整。

ERP已经成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

(4)完善和改进了业务流程。

简化了原来重叠交叉的职能,并通过ERP系统和相应的业务规范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改变原来业务处理的随意性。

活性污泥及其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及其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及其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观察活性污泥及其生物相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活性污泥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体,污泥的数量、活性和沉降性直接与生物处理系统的工作效能密切相关。

污泥中的生物相是赋予污泥活性的关键因素。

污泥生物相较为复杂,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也有真菌和后生动物等。

当水质条件或曝气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相也会随之变化。

一般认为,原生动物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污水处理系统运转正常;后生动物轮虫大量出现则意味着污泥已经老化;缓慢游动或匍匐前进的生物出现时,说明污泥正在恢复正常状态;丝状菌占据优势,甚至伸出絮体外,则是污泥膨胀的标志。

发育良好的污泥具有一定的形状,结构稠密,沉降性能好。

因此,观察活性污泥絮体及其生物相,可初步判断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转状况,有助于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保证生物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三、实验材料1.样品取自实验室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

2.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微型动物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4.其它用品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滴管。

四、实验步骤(一)制片镜检1.样品准备取曝气池活性污泥。

在观察活性污泥时,若曝气池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较少,可先沉淀浓缩;若污泥较多,可先加水稀释。

2.制作样片(1)水浸片:用滴管取制好的污泥混合液一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活性污泥标本。

加盖玻片时,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样液,然后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染色片:用滴管取制好的污泥混合液一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干燥),固定,加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染色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

3.水浸片观察(1)低倍镜观察:观察活性污泥及其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大小,结构松紧程度;观察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的分布状况;观察微型动物的形态及其活动状况。

(2)高倍镜观察:观察活性污泥中菌胶团与污泥絮粒之间的联系;观察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形态特征,注意两者之间相对数量;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注意微型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污水厂的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是通过采样、制备滴片、显微观察和分析等步骤来完成的。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方法流程,1200字以上:1.采样污泥: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池中选取代表性样品。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样品,并将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2.污泥制备滴片:取适量的污泥样品,将其加入1%无菌盐水中进行稀释,制备出适宜的滴片。

滴片的备份数量可根据实验要求决定,一般为3-5个。

3.滴片显微观察:将制备好的滴片放置在显微镜镜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便观察到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群体。

4.在滴片上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观察滴片上的微生物群体,可以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

比如,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形态特征;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等。

5.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群体的数量、分布、形态等特征来记录观察结果,并尽量拍摄清晰的图片进行记录。

6.数据分析: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群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比例,绘制柱状图、饼状图等进行图形化展示。

7.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污水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组成的情况。

比如,哪些细菌或原生动物的数量较多,哪些细菌或真菌的分布较广,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察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无菌操作环境,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另外,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独立的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可以为污水厂的水质管理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生物相的观察

技能实训6: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生物相的观察在污(废)水生物处理正常运行时,通过水质测定可知道进出水质的变化和处理效果,但有机物浓度和毒性物质等的测定时间较长,故经常测定不易做到;而生物相镜检很简便,可随时了解到微型生物(原生动物与微型后生动物)种类变化和相对数量消长情况。

根据微型生物消长的规律性初步判断污(废)水净化程度,或根据微型动物的个体形态、生长状况的变化,预报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微型生物形态、生长状况异常,就可及时分析是哪方面出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此外,为了及时观察微型动物演替变化情况,还应定时对微型动物进行计数。

一、实训目标1.学会辨认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的菌胶团及生物相。

2.根据生物相的观察,能初步分析生物处理的运行状况,并采取适当措施。

二、实训原理活性污泥中生物相比较复杂,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微型后生动物。

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性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粒)。

在运行正常状态下,细菌大多数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具有一定现状,结构致密,折光率强,沉降性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水质和水处理程度,以及活性污泥培养成熟程度的指示生物。

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表明污泥已经培养成熟,水处理运行状况良好,出水水质好;当鞭毛虫、变形虫大量出现时,说明活性污泥还处于培养初期或恶化,工艺运行不正常,出水水质差;当游泳型纤毛虫大量出现时,说明活性污泥还未成熟或恶化,结构松散,出水水质差;若微型后生动物占绝对优势时,这意味污泥老化;缓慢游动或匍匐前进的生物出现时,说明污泥正在恢复正常状态;丝状菌占据优势时,甚至伸出絮体外,则是污泥膨胀的象征。

生物膜中的生物相与活性污泥基本相同,只是生物相在构筑物中分层分布,上层生长的全是细菌和少量鞭毛虫;中层生物以菌胶团、球衣菌、鞭毛虫和游泳型纤毛虫为主;下层除菌胶团和球衣菌外,主要是固着型纤毛虫和少量游泳型纤毛虫以及轮虫等生物。

实验二 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

实验二 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

实验二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一、实验目的:1.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基本形态。

2.了解活性污泥生物相中指示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好氧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物组成,而活性污泥以此为中心聚集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有机、无机固体。

其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具有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⑴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⑵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⑶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⑷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⑸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⑹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⑺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⑻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⑼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⑽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三、部分图谱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眼虫变形虫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游泳型纤毛虫波豆虫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钟虫螅状独缩虫累枝虫吸管虫轮虫水蚤。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地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地观察

-----------------------------------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及性状。

2. 测定污泥沉降比及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动物的数目。

3. 初步判断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较复杂,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

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某些细菌能分泌胶粘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粒)。

三、实验材料1. 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2. 其他量简(100mL,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计数板等。

3. 仪器显微镜采用厚玻璃割成9cm长,4cm宽的长方形,玻璃厚度以0.3〜0.4cm为宜。

利用氢氟酸腐蚀法,使玻板中央刻上10X 10=100个小方格,小方格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一片大号盖玻片能盖格子有余和便于在显微镜下计数就可以了。

用大号盖玻片切成宽约0.7cm的玻条,用阿拉伯树胶粘在计数用的小方格的四周,便呈一周凸起的边框。

这样,就制成了一块微型动物计数板。

四、实验方法1. 测污泥沉降比(SV30肉眼观察,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直接观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

2. 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1)制备水浸片取活性污泥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制成水浸标本片。

(2)低倍镜观察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结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生长状况,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及活动状况。

①污泥絮粒污泥絮粒性状是指污泥絮粒的形状、结构、紧密度及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镜检时可把近似圆形的絮粒称为圆形絮粒,与圆形截然不同的称为不规则形状絮粒。

絮粒中网状空隙与絮粒外面悬液相连的称为开放结构;无开放空隙的称为封闭结构。

絮粒中菌胶团细菌排列致密,絮粒边缘与外部悬液界限清晰的称为紧密的絮粒;边缘界线不清的称为疏松的絮粒。

②丝状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膜,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的废水。

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是其功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主要包括:
外观:活性污泥应是稠糊的,呈现浓稠的状态。

浊度:活性污泥应具有较低的浊度,表现为透明度高。

流动性:活性污泥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结块。

化学需氧量(COD):活性污泥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COD值应低于原水。

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
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中应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厌氧菌、真菌等。

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应达到一定水平,保证其高效降解能力。

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降解能力。

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表现为高的降解率和生长速率。

指导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
调节污泥负荷:适当调整污泥负荷,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添加营养物质:适当添加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控制氧气浓度: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
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通过观察和指导,能够使活性污泥保持较好的性状和生物相,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八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八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2)丝状微生物
贝日阿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
球衣菌
发硫菌
(3)微型动物 变形虫
太阳虫 线虫
固着型纤毛虫
游泳型纤毛虫
栉毛虫
轮虫
寡毛虫 累枝虫
桡足虫
吸管虫(特征是带有 几根细长的吸管)
喇叭虫
钟虫 漫游虫
实验报告
❖ 观察、描述活性污泥的外观包括颜色、沉降性 能等
❖ 绘图说明菌胶团的整体形态、结构组成。难以 绘图的用文字说明。
❖ 轮虫经常可见。个体较纤毛虫大,注意观察前端的 轮器和后端的足趾
❖ 藻类中绿藻、硅藻较常见,有时可见螺旋藻(蓝细 菌).
❖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胞囊 ❖ 区分杂质与生物体。生物体形态通常较规则,较透
明,有可见的细胞内含物,细胞膜光滑、完整、连 续,不会有尖锐的突起。
❖ 观察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相,记录观察到的种 类,对其中至少三种绘图说明。(最好是三种 不同门类,如纤毛虫、鞭毛虫、轮虫、藻类等 等,以观察为准,无法定名者不必写名称,注 明大类)
注意事项
❖ 水浸片长时间观察后,可能会变干,影响观察,要 及时更换
❖ 原生动物以纤毛虫为主,游泳型和固着型都很多, 若游泳速度很快,调低物镜倍数观察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 污水处理池运转正常——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占
优势。 污泥膨胀或污泥松散——大量出现丝状微生物 污泥恶化——絮凝体0.1-0.2mm以下,优势种属有豆形虫、草履虫、眼虫、
波豆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种属 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一、 器材与用品 1.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2.100mL量筒、载玻片、盖玻片、玻璃小吸管、橡皮吸头、镊子。 3.显微镜、目镜测微尺。

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的应用

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的应用
VOCATIONAL
TECHNOLOGY 职业
技术
专题研究
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中活性污
泥生物相观察的பைடு நூலகம்用
广 东 张文华
一、引言 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时可通过对 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 运行状况, 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 系统的控制因素, 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 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生存。 二、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生物相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 的种类、数量、优势 度 及 其 代 谢 活 力 等 状 况 的概貌。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 及丝状细菌, 它们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 重量的 90% ̄95%左右, 是构成活性污泥的 骨架。微型动物附着生长于其上或遨游于其 间 。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的 活 性 污 泥 是 由 细 菌 、微 型动物与其他的微生物加上污水中悬浮物 质等混杂在一起, 形成具有强烈的吸附、氧 化分解有机物的絮状体。 三、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方法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一般通过光学显 微镜来完成。先用低倍数光学显微镜观察污 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结构紧密程度, 再转用 高倍数显微镜观察污泥絮粒中的菌胶团细菌 与丝状细菌的比例、絮粒游离细菌的多寡以 及微型动物的状态, 最后用油镜观察染色的 涂片, 分辨细菌的种类和观察细菌的情况。 四、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与控制 污泥中的微生物和它所处的处理系统 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 在处理系统的环境条 件发生变化时,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活 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对活性污泥的 生 物 相 观 察 来 了 解 污 泥 中 的 微 生 物 生 长 、繁 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替情况, 可 直接反映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处理 的效果。 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 我们除了 利用物理、化学手段来测定活性污泥性质 外, 还可以通过观察污泥的生物相来监视污 水处理的运行状态, 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 况, 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 保证运行稳定, 提 高处理效果。 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观 察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 1.活性污泥的结构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及性状。

2.测定污泥沉降比及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动物的数目。

3.初步判断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较复杂,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

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某些细菌能分泌胶粘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粒)。

三、实验材料1.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2. 其他量简(100mL),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计数板等。

3.仪器显微镜采用厚玻璃割成9cm长,4cm宽的长方形,玻璃厚度以0.3~0.4cm为宜。

利用氢氟酸腐蚀法,使玻板中央刻上10×10=100个小方格,小方格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一片大号盖玻片能盖格子有余和便于在显微镜下计数就可以了。

用大号盖玻片切成宽约0.7cm的玻条,用阿拉伯树胶粘在计数用的小方格的四周,便呈一周凸起的边框。

这样,就制成了一块微型动物计数板。

四、实验方法1. 测污泥沉降比(SV30)肉眼观察,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直接观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

2. 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1)制备水浸片取活性污泥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制成水浸标本片。

(2)低倍镜观察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结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生长状况,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及活动状况。

①污泥絮粒污泥絮粒性状是指污泥絮粒的形状、结构、紧密度及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镜检时可把近似圆形的絮粒称为圆形絮粒,与圆形截然不同的称为不规则形状絮粒。

絮粒中网状空隙与絮粒外面悬液相连的称为开放结构;无开放空隙的称为封闭结构。

絮粒中菌胶团细菌排列致密,絮粒边缘与外部悬液界限清晰的称为紧密的絮粒;边缘界线不清的称为疏松的絮粒。

②丝状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当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时,可从絮粒中向外伸展,阻碍了絮粒间的浓缩,使污泥SV30值和SVI值升高,造成活性污泥膨胀,根据污泥中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比例,可将丝状菌分成如下五个等级:0级:污泥中几乎无丝状菌存在;±级:污泥中存在少量丝状菌;+级:存在中等数量的丝状菌,总量少于菌胶团细菌;++级:存在大量丝状菌,总量与菌胶团细菌大致相等;+++级:污泥絮粒以丝状菌为骨架,数量超过菌胶团而占优势。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活性污泥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对于了解和优化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菌胶团的观察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聚集体,由许多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它们通过分泌多糖类物质形成粘性凝胶,将自身包裹在其中。

观察菌胶团可以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评估其处理效果。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菌胶团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内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菌胶团的形态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基本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二、生物相的观察生物相是指活性污泥中所有生物的总体形态和特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观察生物相可以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态等,评估其处理效果和反应器运行状况。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基本的生物相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生物相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

通过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可以了解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曝气池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

曝气池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

曝气池活性污泥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测定曝气池中的环境因素,如水温、pH值、溶解氧浓度等,进一步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群体生长代谢的影响;2.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直观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状态、结构以及是否有丝状菌繁殖;3.学会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并通过原生动物来间接地评定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的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

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与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水温、pH值、溶解氧等环境因素也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的代谢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微生物好氧代谢模式图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各种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

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虫类(钟虫、盖纤虫等)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所以,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原生动物通过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

通过观察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是否有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是否有污泥膨胀倾向等。

因此,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本实验观察和测定的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实验装置中曝气池的环境因素及菌胶团的生物相。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普通光学显微镜;2.酸度计;3.溶解氧测定仪;4.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首先确认系统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测定或记录系统的相关参数,如污泥负荷、pH值、溶解氧浓度、温度,记入表1中;2.调试显微镜;3.从曝气池中取少量混合液,沉淀去除上清液后,取一滴滴加到干净的载波片中央,小心地用洗净的盖玻片盖上。

加盖玻片时应使其中央接触到水滴后再放下,以避免在片内形成气泡影响效果;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标本放到圆孔的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观察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散程度、观察菌胶团的形状和结构,有无丝状菌繁殖,记录到表1中。

生物相的观察

生物相的观察

有二个调节装置:
镜头 1.聚光镜的调中螺丝,可以对聚光镜前后、左右调整,使聚光镜的
聚光器
光轴与照明光路、成像光路合轴。 2.聚光镜托架的上下调节装置(载物台调节器、粗调和细调),可使聚
光镜位置作上下调整,使视场光阑经过聚光镜在样品视野中的成像
调到最清晰。
活性污泥镜检基础知识-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主要部件
生物相观察基础知识-生物相观察意义
• 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废水好氧 生化处理技术。
• 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关键要素之一是活性污泥 本身。
• 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 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系统 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 质的微生物生存。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 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 重视。
物镜类型
16毫米(低倍数,10×) 8毫米(中等倍数,20×) 4毫米(高倍数,干式43×) 1.8毫米(油浸式,90×)
用10×物镜=大 约放大的总倍数
100× 200× 430× 900×
通常观察菌胶团及原生动物采用100-200倍即可观察清楚;如需要 观察细胞的结构及详细观察原生动物的内部食物泡,纤毛结构才选 用>400倍的高倍观察;油镜则能更为详细的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 。
底座及
底座和主机组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底座内通常装有透射光照明光路 系统(聚光、集光和反光)部件,光源的滤光片组,粗/微调焦机构,
透射光 光源的视场光阑也安装在底座上。
光源 透射光光源由灯室、灯座、卤素灯、集光与聚光系统及其调整装置
组成。
电源开 电源开关用以接通或切断显微镜所需用的交流电源。电源开关旋钮
- 标本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轮虫经常可见。个体较纤毛虫大,注意观察前端的 轮器和后端的足趾
❖ 藻类中绿藻、硅藻较常见,有时可见螺旋藻(蓝细 菌).
❖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胞囊 ❖ 区分杂质与生物体。生物体形态通常较规则,较透
明,有可见的细胞内含物,细胞膜光滑、完整、连 续,不会有尖锐的突起。
❖ 观察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相,记录观察到的种 类,对其中至少三种绘图说明。(最好是三种 不同门类,如纤毛虫、鞭毛虫、轮虫、藻类等 等,以观察为准,无法定名者不必写名称,注 明大类)
注意事项
❖ 水浸片长时间观察后,可能会变干,影响观察,要 及时更换
❖ 原生动物以纤毛虫为主,游泳型和固着型都很多, 若游泳速度很快,调低物镜倍数观察
(2)丝状微生物
贝日阿托氏菌
球衣菌
发硫菌
(3)微型动物 变形虫
太阳虫 线虫
固着型纤毛虫
游泳型纤毛虫
栉毛虫
轮虫
寡毛虫 累枝虫
桡足虫
吸管虫(特征是带有 几根细长的吸管)
喇叭虫
钟虫 漫游虫
实验报告
❖ 观察、描述活性污泥的外观包括颜色、沉降性 能等
❖ 绘图说明菌胶团的整体形态、结构组成。难以 绘图的用文字说明。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 污水处理池运转正常——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占
优势。 污泥膨胀或污泥松散——大量出现丝状微生物 污泥恶化——絮凝体0.1-0.2mm以下,优势种属有豆形虫、草履虫、眼虫、
波豆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种属 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一、 器材与用品 1.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2.100mL量筒、载玻片、盖玻片、玻璃小吸管、橡皮吸头、镊子。 3.显微镜、目镜测微尺。
二、 方法和步骤 1.肉眼观察: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观察活性污泥
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30分钟沉降后的污泥体积)。 2.中倍或高倍镜下观察生物相。(勿使用油镜!)
(1)污泥菌胶团絮绒体:形状、大小、游离细菌多少等。(菌胶团在 10倍物镜下较好观察整体形态)
活性污泥中生物相比较复杂,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 动物等。某些细菌能分泌胶粘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 粒)。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的细菌 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形状、结构稠密、折光率强、沉降性 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 水处理池运转正常。丝状微生物构成污泥絮绒体的骨架,少数伸出絮绒体 外;当其大量出现时,常可造成污泥膨胀或污泥松散,使污泥池运转失常。 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