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6)
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上一讲主要介绍整体阅读的要领,这一讲主要说读文和答题的技巧。

一、阅读文章的技巧
这里介绍一种技巧。

这种技巧可称为“倒读法”,虽不“正规”,但行之有效。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这是一种辅助方法。

主要是借助筛选信息的试题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试题的题面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选说筛选信息的试题。

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

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15题干中说“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的一组是”,这里的“清慎”就是胡质、胡威父子的性格特征,也是全文的表达的中心意思;2001年全国卷第15题题干中说:“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这“兵不厌诈”是田单用兵的手段,也是他知己知彼、用兵取胜的法宝;2002年全国卷第14题题干中说“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苟’的一组是”,这“宽缓不苟”是李广的性格特征之一;2003年全国卷第13题题干说:“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这“佞于隋”和“忠于唐”是裴矩性格的两个侧面,也是司马光发议论所凭借的事实。

抓住题干所规定的这些筛选信息的“中心”,再去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说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

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有的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有的是对文章所叙复杂事实的概述和分析。

这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也是大致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读法”的运用。

不信可以试一试。

二、解答试题的技巧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技巧,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即从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答案。

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

以2003年的试题来说,第14题C项中说裴矩“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究竟对不对呢?应去找到对应的原文。

原文说“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尽管你对这几句话可能不甚理解,但至少可以看出没有“主张当即平定”之意,因而不正确。

第15题B 项说“非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但相对应的原文是“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裴其性之有变也。

”这样一对照,便可知该项是错的。

强调“题文对应”,也是有针对性的。

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试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顾原文,不顾语境,往往出错。

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

三、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6题。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躲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

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或共帐而寐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D.通达治体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铨简秀士铨简:选拔B.当由径道径道:小路
C.登所生庶贱所生:指生母D.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

A.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以恪为左辅……是为四友。

C.
是说也,人常疑之。

使求过丸。

D.
行过夷门,见侯生。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下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这是2002年春季考试北京卷的古文阅读试题。

从阅读文章来说,第15题题干所说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这一中心语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第16题的四个选项,A项叙述分析的是文章首段,B项叙述分析的是次段,C、D两项分别叙述、分析的是第三、四两段,用“倒读法”可以常助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

这就不用多说了。

下列说解题。

第11题考查辨别词语的古今义的能力,答案是B。

对照原文,A项的“或”为“有时”之意,代词,今之“或”为连词;C项“出身”是“出”与“身”的连用,为献出其身之意;D项“通达”是“通”和“达”的连用,意思是通晓明白,今只有明白之意。

B项“而已”古今义相同,罢了。

第12题考查理解实词的能力,答案D。

D项“疾”前省介词“以”,可见“疾”,是病,而不是疾速。

第13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答案是B。

A项两个“以”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C项的两个“是”都是代词,相当于“这”;D项两个“过”都是经过之义。

B项中的两个“见”,对照原文,前者“见释”是释放他,因为全句的主语是“登”;而后句的“见”表示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侮。

第14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该项中的“略”是副词,大概、大致之意,译为“少”自然不对。

第15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D。

句①表现孙登对下属的态度,句③表现对徐氏的态度,句⑤表现对步氏的态度。

可见这三句都是表现孙登待人接物的态度的。

句②是预测正确的政令的良好后果,句⑥是表现“有一人”和“从者”的态度,句④表现孙登对拜将封侯的态度,与“待人接物”无关。

第16题考查叙述、分析文意的能力,不正确的是C。

“特别是对步氏恭敬有加”不合文
意。

对照原文,孙登对于布氏只是一般礼节。

步氏有赐只是“拜受而已”,可称为“顺”,而谈不上“孝”。

四、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国,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升匹。

——《后汉书·卷三一》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暴横
..民间暴横:凶残横暴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清平:清正廉洁
C.郡内比室
..殷足比室:家家户户
D.求欲降避
..功臣降避:放下身价躲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复使之.河东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A.B.
辍耕之.垄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诛暴立威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C.D.
猥以.微贱,当侍东官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说明下列各组句中“所”称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指前两处任职的地方
B.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代实行“符第合会”的原因
C.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代前文的“兵者”即凶器
D.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代杜诗死后下葬的地方
4.下面四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杜诗才能的一组是()
①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③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这室殷足④不安久居大郡
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⑥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箫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勇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讨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6.把《杜诗传》中的两句话译成现汉语。

(1)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2)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

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表为侍御史。

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

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

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

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贬吉州刺史。

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

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强:勉力。

B.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居:居住。

D.性宽易,与之接.者。

接:交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A.刑部、大理罪人
..以请。

..。

B.因权势
C.渭,用武
..。

..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因.权势以请。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出财为.偿所亡。

B.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两川……
C.
以.资政殿学士行。

乃.得去,莫不流涕
D.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袁滋“慈惠”的一组是()
①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②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③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④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⑤耆老遮道,不得去。

⑥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③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仁途。

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

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附:答案及简析
(一)1.C (A项“横暴”是动词,干横行霸道的事;B项“平”,平和;D项“降避”
是两个词,降职让位)
2.B(A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D项两个“及”都是连词,和。

B项前一“乃”,就,后“乃”,竟然)
3.B(“所以”在这里表示凭借的方式、方法)
4.D(句④、⑤是忠于朝廷)
5.C(只有愿望,因皇上不许,最终没有让出)
6.(1)使用的力量少,收获却很多,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

(这句是说:“农器”的优点)(2)如果没有如姬的杀父之仇,那么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

(要注意上文“犹假兵符以解赵国”一句)
(二)1.C(应是停留之意)
2.C(用兵,使用武力。

A项“罪人”,古,给…………定罪;今,有罪的人。

B项“权势”,古,有权有势的人;今,权柄和势力。

D项“肺肝”,古,内心;今,肺和肝,表“内心”则用“肺腑”)
3.B(介词,替、给;介词,被。

A项两个“因”,介词,通过,经由;C项两个“以”,介词,用(凭)……身份;D项两个“乃”,副词,才)
4.B(要注意“直接表现”的限制)
5.D(有两处错,一是“执法如山”,二是“畏敌不前”)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