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剧走进孩子心灵

合集下载

学校课本剧观后感

学校课本剧观后感

学校课本剧观后感1上个月,老师布置了让我们演课本剧。

演课本剧就是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让我们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演课本剧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还可以更加了解人物的心理。

这次我们要表演的是“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猴王出世”或“红楼春趣”的其中之一。

因为我们组只有一位男生,所以我们组选择了演“红楼春趣”。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70回,该剧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紫鹃,探春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演课本剧,需要的准备工作可真不少。

除了要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性格,还要做各种道具,要画风筝,做剧本的表演台词脚本,还要大家一起讨论动作、表情和彩排。

首先就是要选好角色,我们组的胖女孩小茜,极想饰演林黛玉,可她与瘦弱、病殃殃的林黛玉样子相差甚远,演起来就像“东施效颦”。

组里的另一位又高又瘦的女孩小雯,学着小丫头那又尖又细的嗓音,场面逗得大家都笑得十分喷饭。

最后还是长相端庄,身材标致的女生小颖当之无愧地饰演了忧愁美丽的林黛玉,我嘛,则饰演了黛玉的贴身丫头――探春!不过丫头们都是身材娇小的,我的身材嘛,就显得太“粗壮”了呀,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选好角色,我们就开始了辛苦的排练。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马上就要上台演出了。

我们在教室外紧张的等候着上场。

大家一边检查着各自的化妆,一边默念着台词,有的在回忆着动作,真的是紧张而忙乱。

再看我们的装扮,那古代的衣服可真难穿,头发上还要扎成一个发髻,头戴发饰,耳上要带耳环等等。

同学们可都装扮成大观园中的人物啦,再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走了两步,那效果真是――“云鬓花颜金步摇”啊!终于轮到我们上台表演了,我紧张得只听见自己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声音,仿佛要从胸膛里跳了出来。

第一个同学上场了,她说,“呀!大家快来看呀,这有个大蝴蝶风筝挂树上啦!”“哪呀?哪呀?”小丫头们都争着看。

宝玉一瞧,乐了,“这不是昨儿嫣红姑娘在南苑放的那只风筝吗?怎么跑到这儿啦?”“好了,好了,我看你是想放风筝了,那我们今天就放风筝吧。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一、课本剧表演的内涵课本剧表演是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剧本,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把课文的内容展现出来。

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欣赏能力,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准确、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形体语言。

同时课本剧的表演,需要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本剧表演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演,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课本剧的表演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最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方法(一)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性格课本剧的编写是以对课文深入理解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并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主题思想入手,理解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并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二)分组合作编写剧本分组合作编写剧本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挖掘课文中的创新点,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剧本的原意。

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剧本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班级课本剧演绎活动方案

班级课本剧演绎活动方案

班级课本剧演绎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演绎经典,绽放青春”二、活动目的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展现自我,提高综合素养。

本次班级课本剧演绎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主体全班同学四、活动时间及地点1、时间:具体活动时间2、地点:班级教室五、前期准备1、选择课本剧内容教师提供一些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文学作品范围,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感兴趣的篇目。

所选课本剧内容要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2、分组与分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特长,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左右。

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的排练工作。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包括编剧、导演、演员、道具制作、服装准备等。

3、剧本编写各小组在选定课文后,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剧本。

剧本要忠实于原著的主题和情节,同时可以适当加入创新元素,使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对各小组的剧本进行指导和修改,确保剧本的质量。

4、排练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排练过程中要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台词的熟练程度以及舞台效果的呈现。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各小组的排练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5、道具与服装准备根据剧本的需要,各小组自行准备道具和服装。

道具可以自制,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服装要尽量符合角色特点。

六、活动流程1、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和评委嘉宾。

教师发表简短讲话,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最好的自己。

2、课本剧表演各小组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依次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结束后,评委进行打分,并由主持人公布上一组的得分情况。

3、互动环节表演结束后,设置互动环节。

可以邀请观众分享观看感受,也可以针对剧情提出问题,由演员进行解答。

4、评委点评评委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和改进的方向。

小学语文论文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

小学语文论文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

以课本剧促学,新语文绽放新光彩[内容摘要]: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课本剧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丰富的创造力,确立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依靠可利用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本剧激发兴趣课程资源合作创新综合素养现如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全面进入了“大语文”时代。

其中,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高雅的艺术鉴赏情趣为目的的教育。

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编入教材的课文包罗万象,但大多以叙述性的文章为主。

基于学情出发,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生动的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较长篇幅或较复杂的故事情节的课文,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这在无形之中启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进而有效组织教学。

因此,以课本剧促学,能有效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何为课本剧?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并通过戏剧形式的再创造,集创造和表演为一体的儿童戏剧。

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并且和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想象力,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及其他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谈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最新文档

浅谈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最新文档

浅谈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最新文档浅谈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变成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

它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有机结合,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编演课本剧不仅是对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而且这种课堂表演的形式,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剧种。

正如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在学区组织的课本剧比赛中,“我行我秀,秀出真我”,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该是粉墨登场了!《尊严》剧本中,小演员在演“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时,完全可以做出各自因饥饿难忍,痛苦不堪的面容,只要符合这一要求,便是成功的,至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要看学生如何深切理解这种“饥饿难忍”了,如果学生之前确实有过类似的挨饿经历,他的表情、动作就显得更加逼真一些。

虽然他们有些稚嫩,但是举手投足之间无不跃动着童真与童趣。

那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都是“拔节”的声音。

他们的快乐在实践中得到了体验,他们的兴趣在演出中又一次被激发。

表演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的机会,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强化锻炼。

当学生勇气十足地把课堂意外的潜能引入课堂,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个性张扬、自我展示时,表演,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受益,而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

从孩子们眼神的真情流露,专心致志的聆听体味,随心所动的肢体展现中看得出他们在自由的“戏剧王国”中达到了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

课本剧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吸引了学生稚嫩向上的心,他们在其中可以大显身手,而这无疑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

课本剧观后感400字

课本剧观后感400字

课本剧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让我深受启发。

这部剧生动地展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应用,让观众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观看这场剧目后,我深感教学应该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

内容概述这场课本剧以一位普通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展开,将课本中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剧情。

剧中的角色形象鲜明,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展现了各种知识的具体运用,让观众看到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首先,剧中主人公在数学课上遇到了难题,他通过努力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解决了问题。

这个情节突出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通过参与剧中的合作解决问题过程,观众们深刻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剧中还出现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激情洋溢的讲解,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

观众们通过剧中角色的互动,感受到了语文知识的魅力和美妙之处,激发了他们对语言的热爱。

最后,这场课本剧还精彩地展现了学生们在科学实验课上的探索过程。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和神奇之处。

观众们仿佛融入了剧中的角色,一同参与了这场科学实验,真实地体验到了科学实践的乐趣。

对教学的启示这场课本剧给了我很多对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学应该注重实践。

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剧中情节,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教学应该注重合作学习。

观众在剧中见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

通过角色扮演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们在互相帮助和交流中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

最后,教学应该注重创新与激情。

剧中的语文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知识,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激情洋溢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编演课本剧,让语文走进学生心里

编演课本剧,让语文走进学生心里

编演课本剧,让语文走进学生心里作者:陈敬容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5期课本剧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教师和学生根据课文和学校生活编写和排练的。

通过创造情境和角色扮演,展示了文本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反映了学校生活。

它在活跃课堂文化、享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编演课本剧的意义(一)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生性活泼,他们有强烈的表演欲望,也有潜在的表演天赋。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文本的表演点,组织学生表演,使文本在学生面前生动地展现出来。

编演课本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让语文走进学生心里。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编演课本剧正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建立在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极富创新性和挑战性。

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如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要具备戏剧表演的素质,如舞蹈技能、组织协作能力、音乐艺术素养等。

学生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角色,再现文本场景,同时渗透自己的言行,能有效促进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编演课本剧能让学生亲自体验文中的情境,感受文中的情感。

例如,《荷叶圆圆》中有一段描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不同的游乐场,准确生动地运用了“躺”“立”“蹲”“游来游去”这几个动词。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乐趣,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他们的表演非常投入、逼真,使得课堂气氛瞬时活跃起来,这时再顺势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还深刻地体验了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审美情趣。

二、编演课本剧的教学策略(一)在读中找戏,化静态为动态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使其把书读活,读出形象来,将静态符号语言转化为动态情境语言。

课本剧活动感想

课本剧活动感想

课本剧活动感想作为学生,参与课本剧活动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表演技巧,还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课本剧活动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过程,每个角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剧目的排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整个剧目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明白了团队合作比个人英雄更加重要。

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才能让整个剧目达到最佳的效果。

而这正是合作的魅力所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表演。

除了集体合作,课本剧活动还提供了许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紧张和恐惧,大胆地展现自己。

这让我学会了勇敢面对挑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演出时,我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这让我学会了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敢于面对观众和评委,这也为我以后的表演和演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结束之后,我真切地感到了演出带给我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观众们的掌声和赞许中,我感到了一种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努力和付出,才能收获成功和快乐。

而这种成就感的获得,也让我更加热爱表演艺术,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从事表演事业的决心。

此外,课本剧活动也让我深刻地领悟到表演艺术的魅力。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和魅力,学会了通过表演来传达情感和价值观。

表演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表达方式。

通过表演,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感染观众,传递正能量。

这种感染力和传递力,让我对表演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总的来说,课本剧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我不仅学会了表演技巧,还得到了团队合作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感受到了表演艺术的魅力。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表演,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从事表演事业的决心。

我相信,这次参与的经历将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勇敢和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语言想象中激发思维活力——以《缤纷课本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

在语言想象中激发思维活力——以《缤纷课本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

现代教育 2023·12 47
节的顺畅推动奠定基础。 总之,个性化语言和动作化语言对于表现人
物真实、凸显人物关系、反映剧情发展、表达作 家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只有学会剖析语 言,学会综合考虑人物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才能在舞台上架构 出真实 的、立 体的、鲜活的 人物。
二、放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剖析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课程素
养,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1“] 剧本是戏剧得以动 态实现的前提,对它的分析和鉴赏,为戏剧表演 行为的发生和选择提供了阐释及依据。”[2] 自课程 开设以后,所选剧本皆是贴近学生实际或较为经 典的文章,以拉近学生与戏剧之间的距离,继而 启发学生将目光投注于文本的深度分析与鉴赏。
关 键 词:课本剧;戏剧文本;人物形象;表演;成长 作者简介:王馨琦,青岛银海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课本剧是基于课文内容的小型戏剧,属于戏 剧范畴。戏剧有别于语文课堂中的小说、散文、 诗歌体裁,对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存在。学生 虽兴趣浓厚,但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 从理论到实践,是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 变的过渡,此过程需师生配合才得以达成。《缤纷 课本剧》是上海真爱梦想课程系列中一门灵活有 趣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剧作、创编剧本、彩 排表演,对戏剧认知由模糊到清晰,创作思绪由 单一到丰盈,表演状态由拘束到自然,从而获得 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在缤纷课本剧课程的 指引和启发下,青岛银海学校展开了积极探索。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 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4] 对思维 活跃、可塑性强的中学生而言,引导他们根据戏剧 文体和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编改剧本,并及时 捕捉在过程中随时迸溅的思维火花,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思维潜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

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美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课本剧应运而生。

课本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丰富。

一、课本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觉得乏味枯燥,对课文内容缺乏兴趣。

而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方式,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本剧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课本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需要在表演中进行台词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这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也可以学会更好地运用语言来构建角色形象,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课本剧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在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冲突和情感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课本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课文内容,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方式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内容中。

这种参与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本剧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角色分配、台词排练、舞台表演等一系列的协作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的意义——以《雷雨》为例

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的意义——以《雷雨》为例

造能力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读
者的文化修养不同,审美观不同,他们在阅读作品时
获得的感悟往往也不同。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的“留
白”,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知识、经验、 情感去填补这些空白,并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 语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能让他们在 文
“读、编、演”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提升创造能力。
以下是我班学生的一些感悟: 许广提:在饰演周萍这一角色时,我会尽力去贴 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表情和 动作。面对各种复杂的关系,周萍其实是迷茫、无奈 又矛盾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对这一人物形象的 理解更加深入了。原来书还可以这样去读,语文课真 有意思。 吴介熙:从鲁侍萍和周朴园的对话中,我逐步了 解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的生活经 历。当这个被丈夫抛弃、将母亲活活气死、失去亲生 骨肉的女人再次来到旧情人家时,她是何种心情?在 表演之前,我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一开始,我觉得 她除了带有恨意,还带着一丝迷惘。在与其他同学排 练时,当对方问起:“你是新来的下人?”一种无法言说 的悲痛如潮水一般涌上我的心头。我想象着自己就
也不再追究,而你,用这不带一丝情感的语气打发我
走,还妄想用你那肮脏的钱将这一笔勾销?”在排演的
过程中,我仿佛随着鲁侍萍在她的人生路上走了一
程,这比单单看书给我留下的印象要深许多。我想,
这大概是因为我在表演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世界吧。这种体验是非常宝贵的。
二、“表演即创造”,课本剧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创服装、道具 Nhomakorabea剧情相符
10 分
戏剧结构 (30 分)
剧情完整,完成度高 有适当的创新
15 分 15 分

开发“课本剧”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开发“课本剧”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开发“课本剧”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课本剧”是什么?“课本剧”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重现等形式深入参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二、“课本剧”课程的开发意义在教育实践中,不少学校纷纷开始探索“课本剧”课程的开发,这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本剧”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呈现出知识铺陈式、灌输式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而“课本剧”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参与表演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本剧”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不仅需要将故事情节通过戏剧形式重新呈现,还需要理解人物性格、情感表达等方面,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动机、行为的原因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课本剧”课程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在演绎故事情节的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提高了综合素养。

开发“课本剧”课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本剧”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动作细节等多方面要素,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本剧”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课本剧”课程的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必要在语文教育中加大“课本剧”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将其纳入语文教学的常态化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推动语文教学向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表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课本剧表演的概念、意义、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课本剧表演的概念课本剧表演是将课文内容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角色的扮演、语言的表达、场景的布置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课本剧表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课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课本剧表演的意义1.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课本剧表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课本剧表演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课本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和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施课本剧表演的步骤1.选择适合的课文:选择适合表演的课文,尽量选择故事性强、情节丰富的课文,以便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节安排。

2.组建表演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表演小组,并推选出小组负责人。

3.编写剧本: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共同编写剧本,确定角色、情节和场景等。

4.排练和修改:各小组根据剧本进行排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5.表演展示: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展示,让学生们欣赏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注意事项1.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分组和角色分配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2.注重剧本的编写和排练:剧本的编写要符合课文内容,情节安排要合理,排练时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和情感表达。

3.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浅谈课本剧在高师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课本剧在高师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课本剧在高师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摘要:在这个传媒时代,学会表演已经成为高师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本文从课本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有助于全面提高高师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课本剧的实施三个方面论述了课本剧在高师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倡导通过编演课本剧推动高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课本剧课本剧,就是学校师生以课本为蓝本,将其改编而成的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用舞蹈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

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普及。

在21这个声讯发达的传媒时代,各种影视表演充斥荧幕、各种广场、剧院演出层出不穷,甚至不乏草根族通过表演秀一炮走红的事例。

看来,学会表演也是新世纪新公民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更是高师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从教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这又是个纷繁而严峻的课题。

我们在高师语文教学实践中意识到,让课本剧从文艺庆典中偶尔一见的舞台上走下来,融入日常语文教学课堂,将有利于引领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

课本剧的创编、表演是全面提高师范院校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课本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

以人为本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或图像性,采用跃进、超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进行。

高师语文教学通过课本剧的编、导、演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记忆、外部言语等诸多因素,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以学生为本的可能,使高师语文学习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课本剧教学心得体会

课本剧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并组织了课本剧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本剧教学的魅力和价值,也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对课本剧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表演、对话、动作等形式,将课本内容生动呈现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本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本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荒岛之上,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2.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课本剧教学形式多样,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曹操、诸葛亮等角色,通过对话、动作等形式,展示故事情节。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本剧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本剧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话、独白等形式,将故事内容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扮演小女孩,通过对话、独白等形式,表达出小女孩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2.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课本剧教学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剧本创作、角色扮演等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剧本创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课本剧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剧本进行改编。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灰姑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剧本进行改编,增加新的情节,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本剧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本剧表演感悟体会作文500字

课本剧表演感悟体会作文500字

课本剧表演感悟体会作文500字作文一
《课本剧表演感悟体会》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课本剧表演,那可真是太有趣啦!
我演的是《小红帽》里的小红帽。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可下了不少功夫呢!我每天回家都会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动作,还让爸爸妈妈当观众,给我提意见。

表演那天,我穿上漂亮的红裙子,戴上小红帽,心里特别紧张。

可是当我走上舞台,看到台下同学们期待的眼神,我一下子就不害怕了。

我努力地把小红帽的天真可爱表现出来,和大灰狼斗智斗勇。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开心极了!
通过这次课本剧表演,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而且,我还学会了要勇敢地面对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作文二
《课本剧表演感悟体会》
嘿,小伙伴们!我们班的课本剧表演可太精彩啦!
我参加了《白雪公主》的表演,我演的是七个小矮人里的开心果。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认真琢磨怎么能让大家一看到我就觉得开心。

表演的时候,我穿着小小的矮人衣服,戴着大大的帽子,一蹦一跳地出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表演得更起劲儿了。

这次表演让我知道了,团结的力量可大啦。

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排练,互相帮助,才有了这么棒的演出。

而且,我还发现原来表演能让我变得这么勇敢,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以后我还要参加更多这样的活动!。

让课本剧成为学生乐学语文的催化剂钱凤

让课本剧成为学生乐学语文的催化剂钱凤

让课本剧成为学生乐学语文的催化剂钱凤发布时间:2021-09-29T01:52:29.476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上作者:钱凤[导读] 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科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实验小学钱凤摘要: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科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实践证明,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可以使学生心力专一,兴致勃勃,出色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课本剧;催化剂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课标理念下的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课本剧这种形式,为学生学好语文开辟一条高速路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一、读,敲骨吸髓,抓住字词细节“读”,就是在演出前能够读懂课文,读透课文,以便在编写剧本的时候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扣住文章的细节,写出好的剧本;在表演和点评的时候,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咀嚼、品味同学们对细节的处理和评价,抓住重要词语,敲骨吸髓地深入阅读文本。

从“读”的环节看,课本剧教学对待文本的阅读绝不可走马观花,我们不仅要通读课文,更要抓住细节,抓住关键字词深入地去读,去分析,去鉴赏,去揣摩人物的性格,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我们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更进一步走进文本,与文中的几位主人公进行对话。

如文中的妈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妈妈?我们便要抓住妈妈赞赏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而走进妈妈的内心,为什么妈妈对巴迪的诗有如此高的评价?一个7岁的孩子所做的诗就真的有这么优秀?经过我们反复地推敲,结合下文,我们不免会发现妈妈只是想用这种夸奖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更有信心地在写作的道路上走下去,只有体会到妈妈的用心良苦,我们才能正确把握人物的说话语气,动作以及神态的处理,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做到恰如其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本剧走进孩子的心灵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校园课本剧因为集编导演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原因而深受推崇。

但是,看似热闹的校园课本剧实践却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校园课本剧的实践和反思,尝试完善编写指导,提升校园课本剧质量。

关键词:校园课本剧实践编写指导
校园课本剧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等感官,融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间和空间于一体,因此通过校园课本剧的编写与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不仅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扩大语文的教育作用。

但一些校园课本剧因为教师指导不够,编排内容过于随意,质量仍待提高。

本人结合平时的指导体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升华主题,变“搞笑”为“感动”
校园课本剧的编写可以训练孩子各方面能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但是不可任“自主”变为“自流”。

如出现大跳搞怪舞蹈、无厘头剧情、脑筋急转弯大闹课堂等,变成一场场闹剧。

如班上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剧《考试》,主要情节为:四位学生在考试前讨论如何作弊,在考场上耍老师,躲过老师的监督视线,最终顺利作弊。

几位学生从报名参加到决定自己创作,课间不断讨论,课后排演
数次,剧本几经修改。

我在肯定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之后,提出了几点建议:1.纯属娱乐,没有实际内容。

2.剧中老师形象太不真实。

3.整场剧揭示的道理,显得牵强。

面对这样一个剧本,我们需要加以引导:
(一)重新调整,突出主题。

戏剧的情节需要跌宕起伏,才能吸引人。

可以设计一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当学生认为自己作弊万无一失,自信满满等待结果时,却被告知考不及格,因为答卷纸分ab卷设计,前后左右桌的答卷纸布局不一样,作弊无用。

最后老师语重心长得说:这次不仅是考核知识内容的一张试卷,更是呈现诚信的人生答卷。

当学生知道这个结果时,明白了:要想收获成绩,需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动歪脑筋,耍小聪明。

调整后,主题提升,剧情跌宕。

学生的自以为聪明,老师的用心良苦,都为了揭示诚信的可贵。

一场考试懂得一个道理,在知错中成长,在悔改中前进。

(二)淡化恶搞,增添感动。

几次演出后,我们又进一步调整了结构,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四个男孩子手拿高中录取通知书,在欢快的聊天中,忽然有一个男孩不说话了,他若有所思得说:今天的成长与收获,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冬天,也就是集体作弊的那次考试。

然后在音乐中,在旁白的述说中,观众被带回到二年前的那场考试。

淡化恶搞,增添感动。

作弊剧情在演绎中变成了铺垫,变成了对照,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整个故事在回忆中拉开序幕,在深思中结束。

升华主题,变“搞笑”为“感动”。

生活就是舞台,舞台演绎生活。

二、充实剧情,变“简单”为“深刻”
学生编写校园课本剧,往往是从一个小故事引发开,内容稍显简单,甚至2分钟就演完了,没办法编下去,如何延续故事,充实内容呢?老师此时要适时引导。

将独幕剧改成多幕剧是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关于幸福的话题,可以设置多个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再创作。

我给出的建议是,戏剧应该有戏剧性,而戏剧性正是通过冲突来表现的。

我们加入了第一幕剧的内容,由一对母女的对话中展开,小女孩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对生活充满抱怨。

于是与疼爱她的妈妈起了冲突,在争吵中,妈妈给小女孩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

然后之前排练的“一滴水寻找幸福”的故事就上演了。

最后再以母女的对话结束,女孩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幸福每天都在上演,最重要是你要做个善于发现,善于感受到幸福的人。

三、关注经典,变“课本”为“舞台”
《雷雨》、《茶馆》、《项链》、《晏子使楚》、《石壕吏》等都是经典名篇,不断被搬上舞台,也是校园课本剧很好的编写素材。

但是演绎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复制或是随意的改编。

(一)避免恶俗与搞怪。

有时学生为博台下一笑,会设计一些雷人情节:如《桃花源记》的船只,画上了宝马的标志;《梁祝》中的祝英台由男生担任,故意扯着嗓子说话;《荆轲刺秦王》行刺时,
秦王脱口而出oh my god等。

这是对历史、对古人乃至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把被人们尊崇的历史人物当成无厘头的取乐对象,这些情况老师应该给予引导。

(二)可以适度改编。

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中心,加强戏剧效果,可以适度进行改编。

如本校前年的优秀校园课本剧《谁是傻子》就是改编鲁迅作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学生精彩演绎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尊重经典,倾力演绎。

为了加强舞台效果,在戏中学生琢磨台词,饰演傻子的还加入了自己特定的动作;开场时,加入了幻灯片与音乐的渲染,在黑色屏幕上,白色的字幕缓缓出现,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把人们的思绪带去了那个黑暗的年代;结束时,学生还编写了一段对剧中社会进行控诉的文字,集体朗诵谢幕。

尊重原著,又加入了很多新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初中学生编演校园课本剧,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演员,在短时间内要推出这样一个长达10分钟的节目,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

教师的适度指导,在情节,主题,时间安排上给出建议,道具的准备,服装的搭配,音乐的设置这些细节上加以指点,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黄辛隐.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
社.2003-10-01
[3]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