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汇率制度与汇率管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汇率制度与汇率管制
第一节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又称为汇率安排,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
1、传统分类
(1)按汇率变动幅度划分为
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经过的两阶段:1816~二战前的金本位制下的规定汇率制度;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规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幅度,官方也不承担和维持汇率波动的义务,而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自由涨落。
(2)按政府是否干预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而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而自由涨落。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货币当局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使市场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方向浮动。
(3)按汇率浮动形式
单独浮动: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独立浮动。
联合浮动:货币体系或集团内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而对集团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采取共同浮动的汇率制。
典型:实行联合浮动制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
2、1982年IMF分类
(1)钉住(无弹性)汇率制:本币与某种货币或某一混合货币单位保持固定比价,即钉住所选货币,而本币对其他外币的汇率则随所钉住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浮动而浮动,又分为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合成货币。
后者指钉住一篮子或一揽子货币。
一揽子货币通常是由集中世界主要货币或与本国经济贸易比较密切的国家的货币组成,如特别提款权,它由英镑,美元,日元,马克,法国法郎,按照不同比重构成。
特别提款权的价格随这5种货币汇率变化每日进行调整。
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国家为了避免本国货币受某一货币的支配。
(2)有限灵活(有限弹性)汇率制:一国货币的汇率仍然钉住某种货币或某一组货币的浮动,但与钉住货币间的汇率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又分为:①对单一货币在汇率带内进行浮动。
最大特点:允许有一定的波动幅度,这个幅度维持在所钉住货币的2.25%范围内。
②汇率合作安排(联合浮动或整体浮动):一些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经济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并且规定各方面制度,对其他国家实行联合浮动,波动幅度保持体致一致。
(3)更加灵活(高度弹性)汇率制:汇率波动不受幅度限制,以独立自主的原则进行汇率调整。
又分为独立浮动,管理浮动,按一套指标调整:以本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消费物价指数及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有关的物价之间变动情况等作为本国调整汇率浮动的依据。
上两种分类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为各国官方所公布的汇率制度类型往往各不相符,或不能明确的反映其汇率制度的实际变动。
3、1999IMF分类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一国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法定货币或隶属某一货币
联盟,共同使用同一法定汇率。
包括形式:美元化(巴拿马、厄瓜多尔)货币联盟(欧元区、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非洲法郎区)
是彻底的,不可逆转的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2)货币局制度:汇率安排,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兑换率,并对本国的货币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特点:①一国将其货币汇率牢牢钉住另一种货币
②该国所有钞票与硬币都能从固定汇率完全兑换成被钉住的货币,因而该国不能发行超过其外汇储备的等值货币。
缺陷:由于货币当局不能发行超过与其外汇储备等值的钞票和硬币,货币局制度的运作是被动的,机械化的。
优点:可以防止政府因发行钞票产生游资,避免产生通货膨胀。
香港实行的联合机制
(3)其他传统的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按固定汇率钉住某一种或一篮子货币,汇率可以围绕中心汇率上下1%内波动,实际上就是钉住汇率制。
(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波动>1%,汇率要保持在官方承诺的固定汇率带内波动,波动幅度要超过中心汇率上下1%。
(5)爬行钉住汇率制:汇率可以经常的进行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特点:①该国具有维持平价的义务
②平价可以进行小幅度的经常性的调整。
(6)爬行带内浮动汇率制:一国的汇率围绕中心汇率在至少±1%的幅度内浮动,同时中心汇率还要按照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或根据所选取的定向指标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
(7)不事先宣布干预方式的浮动汇率制:一国的货币当局通过外汇市场来进行干预汇率变动,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
(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汇率基本上由外汇市场来决定,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指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其不适当波动,而不是为了给汇率设一个界定。
(1)(2)固定汇率制(2)~(7)中间汇率制(8)自由浮动汇率制
二、汇率制度的选择——围绕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
(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争
1、赞成浮动汇率制度的理由
①浮动汇率制能够使国际收支平衡自动实现,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汇率固定,不能发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这会使国内经济出现失业的增加或物价水平的上涨,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收支失衡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经济杠杆,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汇率的自由浮动予以消除。
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可更专注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
②浮动汇率制可以提高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固定汇率制下,主要贸易伙伴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该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意味着本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外汇收大于支。
外汇汇率有下降趋势。
为维持固定汇率,本国就需要买入外汇,投放本币,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为维持外币市场均衡,本国也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下调利率,刺激货币需求增加。
在固定汇率制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不得不与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政策同向变动。
③浮动汇率制能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的传播。
在固定汇率制下,国外通货膨胀传播到国内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一价定律”根据外汇汇率e=P/P*,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时,为维持固定e,使国内物价上涨;二是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加,使本国货币供给增加,间接引起国内物价上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外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的汇率自动上浮,从而抵消了国外通货膨胀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④浮动汇率制无需太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往往需要保持较多的外汇储备以保持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
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没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所以不需过多的外汇储备。
⑤浮动汇率制可促进国际自由贸易,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货币当局往往会采取限制进口的惯例措施来保护本国落后的产业或企业,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2、反对浮动汇率(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
①浮动汇率制助长投机,加剧金融动荡,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会出现频繁波动,因此为国际游资的投机创造了条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频繁的汇率波动也使从事国际贸易,信贷等国际浮动的主体难以换算成本和收益,使他们遭受汇率风险。
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具有稳定性,使国际商品价格的决定、国际贸易成本的计算,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按比较顺利的进行,降低了外汇风险。
②浮动汇率制使一国具有通货膨胀倾向。
物价上涨使得国际收支逆差,从而本币贬值,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即棘轮效应。
本币贬值引起进口成本上升,进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本币升值,由于棘轮效应的存在,进口成本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因而物价不会下降。
③浮动汇率制会加剧货币战,造成国家经济秩序混乱。
国际协调困难,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浮动汇率制下,各国由于缺乏关于汇率约束的协议,往往将内部需求目标摆在首位,容易助长各国在汇率方面上的利己和各自为政。
本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贸易收支,从而扩张国内经济,增加生产和就业,因此浮动汇率制可能造成货币贬值战,各国都以贬值为手段输送失业,以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张国内经济。
发展中国家一般出口初级产品,进口高端的工业制成品。
当外汇汇率上升时,会使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因此进口成本上升,同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会下跌,贸易收支得不到改善,浮动汇率制又使具有高额外债的发展中国家管理外债增加了难度,增加了汇率风险。
(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1、经济论
由美国罗伯特·赫勒提出,认为汇率制度理论的选择是由经济方面因素决定,如:
①经济开发程度高低
②经济规模小大
③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单一、集中固定多样、分散浮动
④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低、松散发达、紧密
⑤相对通货膨胀率协调不协调
2、最适通货区论
由美国蒙代尔1961年提出,设想将世界划分为若干通货区,各区域采用共同货币或实行固定汇率制,而不同通货区之间则实行浮动汇率制。
适合组成通货区的制定标准:
①蒙代尔:生产要素流动性准则:即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间越适合组成共同通货区,采用共同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生产要素流动弱的国家越适合建立单独通货区,实行浮动汇率制。
②麦金农:以一国经济的开发程度为标准为标准,以贸易部门对非贸易部门的生产比重为标准,一些贸易关系密切的高度开放的国家应组成一个封闭的共同通货区,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而对区外及贸易往来关系不大的国家和地区实行浮动汇率制。
3、汇率目标区论
基本原理:由中央银行制定一个围绕中心汇率波动的目标区,在区域内中央银行不进行干预,当汇率浮动幅度过大,接近上限或下限时,中央银行才入场去保护。
依据目标区区域的幅度,调整的频率,目标区的公开程度及对目标区维持的承诺力度,分为:
①严格目标区域:区域小,极少变动,目标区公开,政府责任大。
②宽松目标区域:区域较大,经常进行调整,目标区不公开,政府责任小,只是有限度的维持。
蜜月效应:如果目标区是完全可信的,也就是人们确信在基本的经济因素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情况下,政府会在汇率变动目标区上下限进行干预。
当汇率变动逐渐接近目标边缘时,人们就会预期汇率很快会做反向调整,重新趋于中心汇率。
这种预期将会产生稳定作用,使得汇率的变动在不存在政府干预时也不会超过目标区范围。
汇率目标区像这种市场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上下变动,当离开中心汇率至一定程度之后便会自动向中心汇率趋近的情况,成为蜜月效应。
离婚效应:当基本的经济因素发生很大变动的情况下,人们预期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会做较大调整,这时汇率目标区就不再具有普遍可信性。
在这种情况下,投机性就会发生,市场规律变动将不再自动趋向于中心汇率,而是远离中心汇率。
所以称之为离婚效应。
蜜月效应和离婚效应与汇率目标区理论较好的综合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点,是高度可信和灵活性的结合体,具有一定优越性。
汇率目标区理论相对于内外均衡同时出现而圆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不能光考虑外部均衡,还要考虑到一国的内部均衡。
总而言之,汇率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没有一种汇率制度能够适合所有国家,也不存在一种汇率制度在任何时期都适合于同一个国家,汇率制度选择要看特定环境。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演变
1948.12.1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发行人民币,汇率制经过了七个阶段的演变
1、1949~1952 频繁调整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
2、1953~1972 固定汇率制
特点:强调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进行汇率压制,高估人民币币值,实行高度的外汇管制。
3、1973~1980 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特点:①选择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货币篮子,按照他们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加权计算。
②货币篮子中选定的币种,数量,权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别对象适时调整。
③货币篮子中的货币汇率变动达到一定限度时,人民币汇率进行相应调整,但不随着货币汇率变动的幅度的整体进行调整,而是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和我国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4、1981~1984 内部贸易结算价
特点:实行两种汇率,分别适应于非贸易外汇收支汇率和贸易外汇收支汇率
5、1985~199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特点:
①官方盘价、外汇市场调剂价不稳。
官方盘价就是根据全国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评估出来的,外汇调剂价是由外汇市场供需环境关系决定的,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②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且呈现大幅下跌趋势。
在此期间,外汇市场调剂价从最初与官方盘价相差1元一度缩小到仅差0.4元,到1993年相差3元。
6、1994~2005.7.21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钉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汇率制
特点:①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凭证当局直接制定,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平行的价格,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变化公布当日人民币汇率。
各外汇指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和规定的浮动范围自行界定和调整对客户的价格。
②实行新的银行结售汇制,把原来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改为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
③提高了外汇流程和上缴额度管理制
④建立了银行间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
⑤禁止一些外币在境内结算
7、2005.7.21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对美元浮动限制在上一日收盘价3%,对非美元浮动限制在上一日收盘价1.5%
特点:
①汇率调整方式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形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
②以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一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标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③起始汇率调整为1USD=8.11CNY
④浮动日,浮动区间的界定。
第二节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概述
1、概念
外汇管制又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收支、买卖、债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
2、产生和演变
3、管制原因和目的
直接原因:防止或解决国际收支严重逆差,黄金外汇大量流失,本币汇率难以维持的问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有:解决外汇资金短缺,资金外流。
目的:①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改善国际收支,增加外汇收入。
②限制资本外逃,防止外汇投机,稳定汇率。
③保护本国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国内物价。
④集中外汇财力,节约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4、外汇管制机构
即外汇管制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授权中央银行
②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如外汇管理局
③由财政部负责外汇管制
5、外汇管制对象
(1)对人管制:
对居民管制较严,对非居民管制较松(由于居民收支涉及到本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2)对物管制
a、静态管制:对外汇实体的管制。
外汇实体包括外币现钞,有价证券,外币进出凭证,贵金属以及本国货币的携出入境。
b、动态管制:对外汇运行的收支存兑环节的管制。
(3)地区管制
a、对国境内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管制
b、对境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行不同管制,宽严程度视其与本国政治经济往来密切程度而定。
6、管制方法
①直接管制:外汇管制机构直接强制性的对外汇交易加以控制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对外汇买卖和汇率实行直接干预与控制,具有强制性和刚性特征。
②间接管制:通过其他一些途径,如采用外汇缓冲政策来影响外汇供求数量来间接控制外汇收支与稳定汇率。
③数量管制:政府对外汇买卖数量和进出国境的数量进行控制。
例:在经常项目上,对贸易外汇实行外汇配额制,分成制等。
④价格管制:对本币汇率作出限制.实质是复汇率制。
二、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对贸易外汇的管制(较严)
(1)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出口许可证(价格、金额、结算外汇、收入方式、期限)就是对出口商品所得外汇的管制。
目的:鼓励出口,扩大外汇收入,同时要限制某些商品、原材料、能源等出口。
(2)对进口外汇支出管制——进口许可证(进口审批制、进口押汇制、进口预存款制)
就是对进口商品用汇的管制。
目的:限制与国内相竞争的商品进口,并禁止某些奢侈品的进口,以便节约外汇,保护本国工业。
2、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
目的:集中该项目的外汇收入,限制外汇支出。
措施:许可证审批、结售汇制度、登记制度、预付存款制度、规定购买非贸易外汇的间融时间、征收非贸易货币的购买税。
3、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
①外汇资金过剩,国际收支长期顺差——限制资本流入,鼓励资本流出
措施:创收利息,提高存款准备金,限制购买本国有价证券,限制本国企业向国外借款
②外汇资金短缺,国际收支长期逆差
吸引资本流入:优惠税收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或配套基础设施
限制资本流出:限制企业在国外投资,限制居民购买外国有价证券;对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投资征收利息,平衡税;冻结账户。
4、对黄金和现钞输出人的管制
①禁止私人输出人黄金,若由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及需输出入黄金时,则由本国给银行或指定机构独家放行。
②对本国现钞输出实行禁止或规定最高限额,管制一般较松,因为其可能导致资本外逃或本国汇率下跌。
③对外币现钞:输入时向海关申报,输出时出示有关证件。
5、对银行非居民存款账户管制
①自由账户(国外账户):账户的资金可自由输出人国境,一般适用于友好国家之间。
②有限制账户(国内账户):账户资金只能是国内形成,不准输出,一般适用于中立国家之间。
③封锁账户(只进不出账户):资金只许转入不许转出,适用于敌对国家。
6、对汇率的管制
①直接管制:制定单一官方汇率;复汇率。
②复汇率:公开;隐蔽。
③间接管制:政府通过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直接买进或抛售外汇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从而进行间接管制。
三、外汇管制类型
①全面外汇管制:对经常和资本项目都进行管制,实行该管制的国家一般都经济落后,外汇资金短缺,市场极不发达,发展中国家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大部分实行。
②部分外汇管制:不对经常项目,只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
通常经济比较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多,贸易非贸易出口良好,有一定的外汇黄金储备。
③基本取消外汇管制:对经常和资本项目都不进行管制,一般属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总结:一国对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情况和国际收支情况以及外汇和黄金储备的多少,因此随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秩序的重新组织,每个国家对外汇的管制会不断变化与发展。
四、外汇管制的利弊
利:可使一国经济少受或不受外来因素影响,改善国际收支,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实现经济安全。
弊:①阻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增加国际间摩擦。
②阻碍外汇市场机制的发挥,降低资源在国际间的合理配置。
③导致高昂的管理费用和商品成本的提高。
④容易导致寻租和腐败行为。
第三节货币自由兑换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基本概念
是作为外汇管制的对立物出现的。
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所有的外汇收入都必须以官方汇率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
所有外汇支付都必须向外汇管理处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到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
可见,一国货币的可兑换程度与一国外汇管制程度的高低有关。
所谓货币自由兑换又称为货币的可兑换,是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货币按照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权利。
1、经常项目可兑换
取消对经常项目下,国际支付和转移的汇兑限制
国际货币金银组织第八款国指自由兑换实际上是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因此实现了经常项目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可称为第八条款国。
2、资本项目可兑换
取消对资本流入或流出的限制,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比经常项目可兑换难得多,因为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就意味着本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这会使本国经济面临着外国的冲击和压力,造成不确定因素,容易带来自由市场的动乱,增加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3、完全可兑换
一国货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
4、实现自由兑换需经历的阶段
①不可自由兑换: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都受到管制
②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经常项目有限管制,资本项目完全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