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
肉桂的作用与功效
肉桂的作用与功效
肉桂的作用与功效
肉桂的作用与功效
肉桂,别名玉桂、桂树、官桂、牧桂、简桂、紫桂等。
樟科樟属常绿乔木。
肉桂原产于越南,我国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
肉桂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名贵香药植物,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出口中药之一。
下面,知种植网为您介绍肉桂的作用与功效:肉桂的作用与功效
肉桂具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和先甜后辛辣味。
主要呈味物质为肉桂醛、香兰素、丁香酚等。
从桂皮、桂叶、桂柄、幼枝及桂子中均可提取肉桂油。
肉桂树皮(桂皮)、桂叶、果实、桂枝均可作为调味品,肉桂入肴调味具有悠久历史,是我国广为使用的香辛调味品。
其气芳香,可去腥解毒,增香矫味,增进食欲。
肉桂可增添水果类罐头和增加腌渍食品的风味。
此外,还可用于红茶、咖啡、泡菜等调香。
肉桂粉是调制五香粉的重要配料之一,又是十三香、卤料、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的主料之一。
桂皮、桂枝、桂油、花蕾、幼果、桂根均可入药。
性热,味辛甘,能治多种虚寒病,有解热、抗菌、镇痛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桂皮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
桂油是制作清凉油及各种驱风油的主要原料。
桂油作药用,主治昏迷、风湿、头痛、皮肤病、胎毒
第1页共2页
等,也可用作杀菌剂、口臭剂、矫臭剂等。
桂皮有温中补肾、驱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腹泻、腹痛、关节痛等。
桂皮入药,尤以韧皮部已形成油层的品质更佳,如贮藏时间愈长,味道愈醇,既香又甜,药力更显著,被誉为补药中之珍品,对年老虚弱者有特效。
故肉桂为医药中之珍品。
第2页共2页。
肉桂
处方举例:1、安中散:肉桂2.4g(焗服)延胡索9g,小茴香9g,高良姜9g,煅牡蛎18g(先煎)、砂仁6g,茯苓15g,白芍(酒炒)15g,甘草6g,水煎服。
2、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肉桂3g(焗服),小茴香(炒)7粒,干姜0.6g,延胡索3g,没药3g,当归9g,川芎3g,赤芍9g,蒲黄6g,五灵脂6g,水煎服。
2、健胃:促进胃液分泌。
炮制:刮去栓皮,捣碎或磨粉。
性味:辛甘、大热。
归经:入肝、肾、脾经。
功能:温脾胃、暖腰肾、通血脉,散散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腹胀胃痛,消化不良,肾虚腰痛,腹泻腹痛,血寒经闭。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阳虚内寒、肾气虚弱。凡患慢性病或体质衰弱而有大便溏泄、虚喘、腰痛脚软、尺脉虚细者,可配附子入补益肝肾药,方入附桂八味丸。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玉桂、油桂、牡桂。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干皮或枝干皮。多为人工栽培,亦有部分野生。
产地:主产于广西的平南、桂平、岑溪、藤县、钦州、东兴;广东的高要、德庆、罗定等地。
性状鉴别:企边桂(广西地区):呈长凹槽形,左右两侧向内卷边,卷边呈圆筒形或版圆筒形。凹槽中心略凸、从外皮看则略下陷。长约30~45厘米,全宽约10~13厘米(不计算卷边宽4.5~6厘米),厚约3~5毫米。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两端各有5毫米,削去栓皮的部分呈棕色。全体有不规பைடு நூலகம்的横长皮孔和多数微突起的小瘤点,偶有略突起的横皱纹及灰绿色花斑(苔藓类植物着生后的痕迹,俗称彩皮)。内表面黄棕色或棕色、光洁。用指甲刻划时可显深棕色油纹。气浓烈香甜,味甜辛。
注:1、肉桂品名规格较多,即有国产又有进口。即有人工栽培也有野生。一棵生长在六年以上至几十年的桂树,剥下来的树皮可以加工成几种不同的商品。主要加工依据是桂树的生长所限,皮层的薄厚粗细,含油的多少,决定加工成什么品种。如选干皮厚在3~5毫米皮细油足的加工企边桂,皮厚在5毫米以上皮色较粗油足的加工成油桂,皮厚皮粗油少的加工成板桂,枝干皮较厚含油性较大的作油桂通,枝干皮较薄的加工为桂通或桂心。
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桂枝与肉桂
中药一字之差辨异同——桂枝与肉桂异同讲解桂枝与肉桂均为中医常用中药,桂枝一名与肉桂均始载于《本经》,桂枝嫩枝条入药则始于明末清初。
古往今来,历史文献和现代教科书特别是“经方”对该药的认识颇有争议,影响中医临床疗效。
本草解读——桂枝与肉桂关系溯源《本经》(孙本)在“牡桂”注释中云:“今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明确指出:桂枝即肉桂。
桂枝在《伤寒论》汤方中均注明“去皮”二字,即去掉肉桂“木栓层”非药用部位,不是去掉现今“桂枝”的皮。
这里要注意,桂枝嫩枝条无木栓层,只有干皮才有木栓层。
据谢宗万教授生前考证:唐代以前,肉桂、桂枝为同一药物,仅在用量上有差异;宋代至清代,肉桂为树枝或小树干皮的皮,嫩枝皮为桂枝,再嫩者为柳桂,即张仲景汤方中所用“桂枝”;现代所用桂枝为肉桂树的嫩枝条,而肉桂则为干皮和枝皮。
正如张志聪所言:“《本经》有牡桂、菌桂之别……上体枝干质薄,则为牡桂。
牡,阳也。
枝干治阳本乎上者,亲上也。
下体根荄质厚,则为菌桂。
菌,根也。
根荄治阴本乎下者,亲下也。
仲祖《伤寒论》有桂枝加桂汤,是牡桂、菌桂并用也。
又云:桂枝去皮,去皮者,只取梢尖嫩枝,外皮内骨皆去之不用。
是枝与干又各有别也。
今以枝为桂枝;干为桂皮,为官桂,即《本经》之牡桂也。
根为肉桂,去粗皮为桂心,即《本经》之菌桂也。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医药文献记载却背离了《本经》和《伤寒论》本意,误导后学者用药。
如《中药大辞典》:“桂枝,出《新修本草》,为樟科植物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辛、甘、温。
入肺、心、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通经,闭经,痰饮,咳喘,小便不利等。
”“肉桂,出《新修本草》,又名牡桂、玉桂、官桂。
为樟科植物肉桂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
辛、甘、大热。
入肾、脾、肝经。
补肾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
中药肉桂与桂枝的功能主治
中药肉桂与桂枝的功能主治1. 肉桂肉桂,即肉桂皮,是中药材中一种常用的香辛料,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药。
它的科学名称为肉桂樟,属于樟科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
肉桂味辛热,性温,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散瘀止血等功效。
肉桂的功能主治包括:•温中散寒肉桂能够温中散寒,具有暖胃的作用,适用于胃寒致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状。
•活血通络肉桂能够活血通络,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用于血淤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痛经、腰腿酸痛等。
•散瘀止血肉桂具有散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症状,如崩漏、吐血、衄血等。
2. 桂枝桂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中国传统中药中的名贵药材之一。
它是植物桂树的枝条,具有辛热的性质。
桂枝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是中药学中的经典药物之一。
桂枝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通阳气、理气止痛等功效。
桂枝的功能主治包括:•发汗解表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恶寒发热等症状,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寒邪。
•温通阳气桂枝能够温通阳气,具有抗寒增温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引起的疲乏、畏寒等症状。
•理气止痛桂枝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胸腹胀满、经脉不畅等症状,能够缓解疼痛。
3. 肉桂与桂枝的常见运用肉桂和桂枝常常会一起使用,以发挥相互的药效,并且有协同作用。
常见的肉桂与桂枝的运用包括:•温阳散寒汤肉桂和桂枝与其他药材一起组成了温阳散寒汤,经常用于治疗阳气不足、寒性体质引起的症状,如畏寒、腹痛、腰腿酸冷等。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和肉桂与芍药、生姜等药材一起组成了桂枝加芍药汤,通常用于治疗经期不调、痛经等症状。
•桂枝茯苓蜜枣汤桂枝和肉桂与茯苓、蜜枣等药材一起组成了桂枝茯苓蜜枣汤,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
综上所述,肉桂和桂枝在中药学中都是常用的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散瘀止血、发汗解表、温通阳气、理气止痛等功效。
它们常常被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但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配方和剂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肉桂的名家论述
肉桂的名家论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桂,又称肉桂皮,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其芳香的味道和独特的药用价值使其在许多菜肴和药物配方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古代,肉桂就被视为珍贵的香料,被称为“十全大补之品”,被列为“五香”之一。
在许多名家的论述中,肉桂被赞誉为独具特色的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和药用价值。
肉桂在中医药理论中被认为具有热性和辛温的特性,可以温中散寒,驱风去湿,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免疫力。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肉桂甘而辛,温阳助火,提神健脾,固肾止泻。
”肉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腹痛泄泻,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也曾有言:“肉桂性味辛热,足以补心肾。
”肉桂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药物方剂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
肉桂在西方药理学中也备受关注。
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肉桂中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防止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肉桂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除了药用价值,肉桂还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的香料。
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可以增添菜肴的风味,提升食欲。
在中餐厅和西餐厅,肉桂常被用来烹制肉类、甜点和饮品。
在中国传统糕点“肉桂糕”中,肉桂的香气可以和糯米一起煮制,成为一道美味的甜点。
在美食作家厨艺大师手中,肉桂也可以发挥出无限的创意,制作出各种美味的肉桂料理。
值得一提的是,肉桂还常被用于香氛疗法。
其独特的香气可以让人感到宁静、放松和提神,对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需求越来越高,香氛疗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或其他主题的文章,请随时告诉我。
第二篇示例:肉桂,又称肉桂皮,是一种香料和中药材料,又名“肉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誉为“五香之首”。
肉桂的名家论述,是对肉桂的功效、用法、禁忌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权威解释和分析。
桂枝与肉桂
桂枝与肉桂桂枝与肉桂李东垣对二药作用之不同,曾说得很清楚:“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
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
二者一上行而偏于走表达肢,一下行而偏于走里入肾。
(金匮肾气丸又称桂附八味丸,或简称肾气丸。
其原方组成是:干地黄八两、山茱黄四两,山药四两、丹皮、获菩、泽泻各三两,附子大者一枚、桂枝一两。
后世目为温补肾阳之祖方。
欲补肾阳,则宜温不宜凉,但干地黄性凉,剂量又最大,肾阳贵凝降,而桂枝却上行。
所以,从《千金方》、《局方》诸方书开始,一般都把千地黄改为性温之熟地,并把桂枝改成下行之肉桂。
后世亦常按此沿用,但这样做是否妥当,很值得讨论,笔者对此略谈几点认为不应擅改之认识,以供中医药界参考: 1.肾气丸是补精化气的代表方。
景岳云: “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
”补精生水之药,干地黄甚佳。
故仲景选其为肾气丸之主药,但阴寒沉静之物,如不佐以阳药,未免缺乏生动之机。
故仲景又略佐桂、附,以微微生火,温暖水脏,则少火得助,便能充分发挥其蒸精化气之作用,而使肾气渐充,这就是景岳所说的:“水暖则化气,化气则升,无不生也,水寒则成冰,成冰则降,无不死也,的道理。
因肾气丸用桂、附之目的,是为了蒸精化气,引水上济,所以选用具升浮上行之性的桂、附为佐,十分合适,如改用下行之肉桂,就大失仲景之本义。
———摘自1982年《金匮肾气丸不宜用肉桂代桂枝》)。
桂枝与肉桂的区别,周凤梧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桂枝与肉桂同出于一种樟科常绿乔木桂树之身。
树的干皮及根皮叫肉桂,干燥的嫩枝即桂枝。
两药虽同出一体,但其作用同中有异。
二者都能温营血,散寒凝,辛开温通,振奋气血,是其共同之点;但肉桂味厚,主下行而补肾火,能消下焦之阴寒;桂枝气薄,主上行而发散,且能入心扶阳以助心阳。
”桂在治疗奔豚方面,因桂枝有温心阳、下气之功,所以一般加重桂枝用量即可,若肾阳虚而水寒之气甚,则宜另加肉桂,方能提高平冲降逆之功。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又名:桂、大桂、玉桂、牡桂、油桂、桂皮、菌桂、筒桂、紫桂、辣桂。
原植物肉桂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亦广为栽培;越南、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亦产。
本品药材性状: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进口肉桂:多来自越南、锡兰、柬埔寨等地。
越南桂加工后,总的样式有“平板”与“卷筒”2种,到香港后,按肉桂质量制成各式各样的规格。
清化桂:为越南的北圻清化的“净挽山”、“冷精山”所产,系野生,桂质最佳;其皮质细薄,有青白色大形花斑(地衣斑),饱含紫油,经久不干,肉腻滑如玉,故称“清化玉桂”,为桂类最上品;其加工方法多将平板状之皮,二边拗拢名为“企边”,横撑竹片如梯子状,两头用刀刮去外皮,露出桂心1cm左右,全体长30~45cm,宽4~7cm,每条重100~200g。
企边桂:产越南中圻、会安,多系家种,形式与清化桂相仿,质量稍逊;皮质厚体重,表面较平坦,皮孔圆而小,内面及断面色发乌,油足,香浓,分为1~4等。
桂楠:企边桂剔下的次桂;皮纹粗,多残破,油少,香味稍淡。
夹桂:体重皮厚,一般称“大板桂”。
以上均属平板类,统称为“玉桂”。
筒桂:统称为“安桂”;用桂皮卷成筒状,长30~40cm;用蔑扎成圆把,每把重4~4.5kg,以品质分“三品桂”(12支、16支、20支,各6把合装1箱)、“30支油桂”、“30支把桂”等。
北越近我国云南边境的孟山,有一种野生桂,皮分特厚,体轻松,质亦很好。
一般栽植15年后,其树干已高6~10m,时可砍剥。
肉桂与桂枝的比较
肉桂与桂枝的比较
内容导读:肉桂与桂枝二药在温阳散寒、温中止痛方面是一致的,都能治疗脘腹冷痛、寒湿痹痛、痛经等病症。
这是由于二药都具有对胃肠道的解痉止痛作用和对关节的消炎镇痛作用。
肉桂与桂枝二药在温阳散寒、温中止痛方面是一致的,都能治疗脘腹冷痛、寒湿痹痛、痛经等病症。
这是由于二药都具有对胃肠道的解痉止痛作用和对关节的消炎镇痛作用。
肉桂与桂枝二药在温热的程度上是有差别的,一为热性,一为温性。
肉桂是树皮,桂枝是细枝。
肉桂药气浓厚,桂枝药气比较淡薄,这与所含的桂皮油含量多少有关。
肉桂的桂皮油含量为l.0%~2.0%,桂枝为0.2%~l.0%,显然低得多。
油中的主要成分桂皮醛,桂枝比肉桂也低得多了。
古人在临床使用上是分得很清楚的。
小建中汤用桂枝是温中止痛,治疗脾胃虚寒而疼痛,是舒张平滑肌解痉止痛的效果。
肉桂在治疗脾胃虚寒方面虽然有桂心散、丁桂散等,但都不是著名方剂。
说明古人在治疗脾胃虚寒疼痛方面主要是用桂枝的。
肉桂温补脾肾及命门火衰为主,为桂枝所不及。
桂枝发汗解表,治疗风寒感冒,为肉桂所不及。
这与肉桂能提高血浆皮质醇水平,桂枝具有解热发汗作用有关。
桂枝温通阳气,温阳化水,而能化痰饮,利小便。
这是桂枝具有的抗炎、抑制渗出和利尿作用所起的效果。
对这方面病症的治疗,为肉桂所不及。
桂枝的临床应用比肉桂更加广泛,可能是由于桂枝比肉桂更加安全,副反应小的缘故。
桂枝与肉桂的异同
桂枝与肉桂的异同桂枝与肉桂的异同桂枝与肉桂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两味药,两者同属于桂树的产物,桂枝是桂树木质心的嫩枝,肉桂是指将其树皮去除最外层皮栓后的树干皮,既是桂树的老皮。
两者虽属同一株植物但它们的性味功能却大有不同在临床使用中不可混为一谈。
中医认为,二者虽均味辛、甘,均能助阳散寒、温通经脉、止痛,均可治疗腕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以及经寒血滞引起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等证。
但两者的药性是有区别的,桂枝性轻而走上,肉桂性沉而走下,所以在治疗上感风寒时易用桂枝,治疗中下焦寒证取肉桂性沉而入肝、肾。
接下来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肉桂与桂枝的各自功效与应用(一)肉桂辛、甘、大热,归心、肝、肾、脾经,力强而功专走里,肉桂的功效有补命门火,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常见应用如下:1、阳痿宫冷,腰膝冷痛本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如在肾气丸中肉桂与附子、山药、枸杞等同用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2、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
与附子,川芎,小茴香等同用治疗胸阳不振,寒邪内侵之胸痛,如桂附丸。
3、痛经经闭,寒湿痛痹,阴疽流注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气,通经脉,散寒止痛。
在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中与小茴香、川芎、当归同用治疗冲任虚寒,寒凝血滞之闭经、痛经。
在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中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合用治疗风寒湿痹。
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中配合鹿角胶、炮姜、麻黄等,治疗阳虚寒凝,血滞痰阻之阴疽。
4、肾虚做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归元。
如在治疗地黄饮子(《圣济总录》)中配合附子、肉苁蓉、巴戟天共奏温暖下元,补肾壮阳,摄纳浮阳引火归元之效。
另外,肉桂与桂皮一样,也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卤料调味,但因其味辛性热,极易伤阴助火,故不宜过量和长期服用。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肉桂的功效与作用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中,肉桂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作调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一、肉桂的基本介绍肉桂,学名肉桂树皮,属于樟科植物。
肉桂的主要产地有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方等地。
肉桂树树皮呈灰褐色,富有香气,质地坚韧,有一定的韧度。
中医学认为,肉桂味辛、甘,性温,归心、肾经。
二、肉桂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寒冷为病邪之一,肉桂能够进入人体,“辛热能散寒,故能除冷邪。
”因此,肉桂常被用于治疗寒冷型疾病以及寒凝、气滞等症状。
2. 补阳助火阳虚是一种中医常见的病理理论,肉桂能够补阳助火,具有温阳的作用。
阳虚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肉桂能够治疗和改善这些症状。
3. 暖经活血肉桂具有暖经活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气血不畅通,就会出现疼痛和疾病。
肉桂可以温煦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使气血充盈。
4. 健脾胃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而脾胃虚弱则会造成消化功能不良,导致各种疾病。
肉桂能够温中健脾,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
5. 化痰止咳肉桂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病邪之一,容易导致咳嗽、痰多等症状。
肉桂能够化痰止咳,改善痰湿症状。
6. 抗菌抗病毒肉桂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肉桂中含有挥发油、肉桂酸等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肉桂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7. 调经活血肉桂能够调经活血。
在中医理论中,经血是女性生理特点之一,如果经血不通畅,就会导致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
肉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改善经血循环,缓解痛经、经期不调等问题。
8. 降低血糖肉桂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肉桂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肉桂常被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
9. 强化免疫力肉桂具有强化免疫力的作用。
桂皮肉桂烟桂油桂桂枝等终于弄明白了!及在卤水中的作用
桂皮肉桂烟桂油桂桂枝等终于弄明白了!及在卤水中的作用桂皮、肉桂、桂枝、桂心、烟桂、桂丁、桂子、板桂、油桂等,这些桂树家族以前总是晕晕的,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下,终于搞明白了,现在把它们来缕缕清楚。
上图中的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的树皮。
厚0.1~0.2cm,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光滑,有极细纵纹,划之无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光滑,外层灰色,内层红棕色,两层间有黄棕色射线。
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
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这个图中的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树的干燥树皮。
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劣,有的见到灰白色的花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光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以皮细肉厚、断面紫赤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渣者为佳。
桂枝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即桂树之细枝。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从5~10年生的肉桂或粗枝剥取树皮、清洗、晒干,单片卷成筒状称为桂通。
桂通刮去外层粗皮及内层薄皮的叫作刮皮桂也称烟桂、桂心。
桂通、桂心皮较薄。
树龄10~15年的肉桂皮,较薄的制成多层卷筒状皮块叫作卷筒桂;较厚的加工成中间平槽状,两边对称卷起的皮块叫作企边桂皮,厚度在3~5毫米.皮细油足。
树龄20年以上树皮,皮厚、龌且油少加工成板桂,香味较淡。
皮厚在5毫米以上.皮粗且油足的加工成油桂,油桂是价值含量最高的桂皮,香味浓厚。
桂丁为肉桂树的幼嫩果柄。
气香,味辣。
以肉厚、香气浓者为佳。
桂子为肉桂树晒干的未成熟果实,气味芳香,味微甜,单县羊肉汤中用的丁桂粉中的桂子就是它。
我们一般所说的桂皮是同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川桂等树的皮,特点是树皮较薄,特征香气远不如肉桂。
肉桂的香气浓厚、味甜微辛,甜中带辣略苦,其断面近外层处有一乳白色带纹,而桂皮的香气却不同,香气微香、味微甜稍带涩味,其断面是断断续续的乳白色带纹或者没有。
走近中药:肉桂和桂枝“本是同根生”,它们有什么不同?
走近中药:肉桂和桂枝“本是同根生”,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知道,中药里有很多“家族”,就以植物来说,同一株植物上可能“藏”着好几味中药。
比如紫苏,叶子叫苏叶,种子叫苏子,茎秆叫苏梗等等。
这几味名字相似,功用也各有侧重,而肉桂和桂枝的情况也属于此类。
由于肉桂和桂枝都是很常用的中药,由它们组成的方剂,大多是中医基本方剂,如果对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清楚,或许会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取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肉桂和桂枝之间的异同。
中医说“求同存异”,只有抓住其相同之处,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不同,所以我们首先来说说两者相同的地方。
肉桂和桂枝相同的地方,也就体现在功用上的“温阳”:它们都能温阳散寒、温中止痛。
对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症、女子痛经诸证都能用得上。
从机理上来说,现代科学发现,肉桂和桂枝的内在成分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一定的解痉止痛之能,同时对关节附近组织也有不错的镇痛作用。
总而言之,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肉桂和桂枝的相同之处就是能够温阳。
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之后,我们就更主要说说它们的差别了。
首先从性味上就存在程度的差异:肉桂性味辛热,桂枝性味辛温,肉桂的“热”显然要强于桂枝,其温阳的能力强于桂枝也就很好理解了。
虽然都来源于同一植物上,肉桂是桂树的树干皮,而桂枝则是桂树的嫩枝。
因此,肉桂的气味浓厚而强烈,桂枝的气味相对就要淡薄很多了。
现代科学发现,这是由于两者所含“桂皮油”的多少所决定的,这样也间接决定了桂皮醛的多少,肉桂含有约2%左右的桂皮油,而桂枝则不足1%。
正是由于肉桂和桂枝在性味上有程度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它们在具体运用上的不同,这一点,在历代医家留下来的方剂里得到体现。
比如在调治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时,其治法是温中止痛,著名的小建中汤就用到桂枝而不是肉桂,其目的是为了舒张平滑肌而解痉止痛。
相比之下,虽然在个别调治脾胃虚寒的方剂里也有肉桂,比如桂心散、丁桂散等等,但和小建中汤比起来就要逊色不少了。
这也就说明了,在调理脾胃虚寒、中焦虚寒上,桂枝反倒比肉桂更合适,这也和脾胃中焦属土的特点有关。
中药油桂的功能主治是哪些
中药油桂的功能主治1. 基本概述油桂,学名肉桂,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主要来源于桂树的树皮。
油桂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中药油桂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油桂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2.1 补脾温阳油桂可以补脾温阳,调理脾胃功能。
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2 暖宫活血油桂具有暖宫活血的作用,可以舒缓痛经、调理月经不调。
对于女性的子宫寒冷、经血量少、经期疼痛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3 补肾壮阳油桂对于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补肾壮阳,提高性欲。
2.4 驱寒散寒油桂具有驱寒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性腹痛等症状。
2.5 暖胃化痰油桂还能暖胃化痰,对于胃寒、胃痛、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6 护肤美容油桂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
常用于防治皮肤瘙痒、痱子等问题。
2.7 抗菌消炎油桂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
3. 使用方法与禁忌3.1 使用方法油桂常用的使用方法包括煎煮、炒炸、制成药酒等形式。
具体的使用方法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3.2 禁忌油桂性温,不宜过量使用,尤其对于体内湿热较重、阴虚火旺的人群慎用。
孕妇、儿童以及过敏体质者也应避免使用油桂。
3.3 注意事项在使用油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调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在使用油桂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 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应进行小剂量试验,观察有无不适反应。
- 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 总结中药油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补脾温阳、暖宫活血、补肾壮阳、驱寒散寒、暖胃化痰、护肤美容和抗菌消炎等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注意禁忌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肉桂】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肉桂的功效与作用肉桂的简介中药名:肉桂 rougui别名:菌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牡桂、紫桂、桂皮。
英文名:Cinnamomi Cortex性味:性大热,味辛、甘。
归经: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
药用部位: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功效与作用: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属温里药。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粗皮。
用时捣碎。
临床应用:内服:1~4.5克,不宜久煎;研末,0.5~1.5克;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擦。
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药理研究: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具有很强的抗溃疡作用;可拮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对阳虚、阴虚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具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抗肿瘤;升高小鼠血清三酰甘油有明显降低作用,能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
化学成分:肉桂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苯甲酸苄酯、反式桂皮酸、桂皮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树皮厚约1.3厘米,幼枝多有四棱,被褐色茸毛。
肉桂是不是桂皮,图解肉桂、桂皮、油桂和桂枝有啥区别
肉桂是不是桂皮,图解肉桂、桂皮、油桂和桂枝有啥区别桂皮和肉桂是两种不同的香料,两者的药用功效有很大区别,在烹饪中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使用时必须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桂皮从广义上来说,桂皮和肉桂都可以称为桂皮,但由于这两种桂皮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更方便区分,所以才把它们细分为桂皮和肉桂。
桂皮也叫烟桂,俗称桂皮,它是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桂、细叶香桂或川桂等桂树的树皮,每年冬季采下树皮阴干而成,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烹饪中主要作为肉类的调味品。
桂皮图片桂皮的厚度约为0.1-0.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灰色,内层红棕色,两层间有黄棕色射线,气清香而凉,似樟脑,味微甘辛,以皮薄、香气浓厚者为佳。
桂皮的外表面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栓皮或鱼鳞状脱落而显龟纹状凹斑,内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平坦,有极细纵纹,划之无油痕。
桂皮虽然也是中药材,但却很少作为中药材使用,主要还是当作烹饪中的香料使用,它在烹调中主要起到飘香作用,作为肉类食材去腥和提香解腻的灵魂调料,让菜肴闻起来非常香。
桂皮是粤菜中的卤水、鲁菜中的酱制品、家常红烧菜肴及各种五香类菜肴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桂皮和陈皮在烹调中有互补的作用,两者同用不仅能突显出陈皮的香气,还能突显出桂皮的香气,相得益彰,开胃健脾,而且有很好的复合香味。
二、什么是肉桂肉桂是樟科植物木桂树的干燥树皮(木桂树也称为肉桂树),厚度约为0.2-0.8cm。
肉桂的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一些突起的皮孔及少数裂纹,有时可见灰白色的斑纹。
肉桂的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用指甲轻划会呈显出油痕。
肉桂图片肉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选购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嚼之无渣者为佳。
选购时可以拿起来闻一下,一般味道浓且微辛的比较正宗。
肉桂的香气浓厚,比桂皮的味道更浓些,而且能有效地浸透到食材内部,是中餐用应用较广的香料,比较适合色重味浓的菜肴,如醉鸡、酱鸭、东坡肉和叫花鸡等,入口就感觉香味浓厚,也就是常说的前香。
肉桂、油桂、桂皮区别
肉桂肉桂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树皮和枝皮,别名安桂、玉桂,牡桂、树桂、菌桂。
肉桂外表灰棕色,有小裂纹;内皮红棕色,有辛香甜味。
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和越南、印尼等国。
一般生长5-10年后才可剥皮,以秋季7-8月的树皮质量好,晒干即成。
好的肉桂是采自30-40年老树树皮加工而成。
肉桂树的嫩枝晒干是桂枝。
晒干的未成熟果实为桂子,大多做药用,有的地区也用作调味料,用于生产桂皮油的原料可采用3-6月和8-12月两期,分别为春油和秋油,桂皮油是我国主要出口天然香料之一。
树皮加工的方法不同产品不同。
加工成平板状者称为板桂,长条圆筒状则为广条桂,剥取10年以上的树皮。
将两边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称为企边桂;剥取5-6年的幼树树皮和枝皮,卷成筒状晒1-2d后阴干,称为油筒桂。
肉桂以不破碎、外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微辣者为佳。
肉桂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先有甜感,后为辛辣味,略苦。
含有1%-2%的桂皮油,主要成分为桂醛(在85%左右)、苯甲醛、水杨醛、丁香酚等。
肉桂是五香粉的基本成分,也是肉制品加工中的一种主要调味香料,是烧鸡,烤肉及酱肉制品中特殊香气和风味的来源,也可用于糖果、调料、烘烤食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所说的桂皮是同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柴桂和浙樟等树的皮、特点是树皮较薄,特征香气远不如肉桂。
桂皮属辛、甘、大热,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治腹痛、关节痛和腹泻等症。
肉桂是人类最早发现并应用的香料之一。
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一带,是古代宗教礼仪及保存埃及木乃伊必备的香料之一。
肉桂甘甜且又略带刺激的香气,自古被视为爱情与思念的象征,更是进贡王公贵族的最佳赠礼。
传说古罗马有位君主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妻,便搜掠了全罗马的肉桂并集中焚烧,以示对爱妻的挚情挚爱。
另有传说:在为亲人送葬时,手捧肉桂也是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在15-16世纪的航海时代,肉桂也是探险家远渡重洋寻找的香料之一。
《中国药典》桂枝
《中国药典》:桂枝【拼音名】GuiZhI【英文名】RAMULUS C INNAMOMI【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
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nb粗端直径0.3〜ICn1。
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
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可见单细胞非腺毛。
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
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
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
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及纤维散在。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
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
射线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IOm1,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Iml含Iii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Hl,对照品溶液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酸(60〜90C)一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脱乙醇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
本品为类圆形、椭圆形的片或不规则形的段。
皮部红棕色,表面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用于风寒感冒,院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9g。
中药材介绍桂枝
中药材介绍桂枝桂枝,又称为肉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桂枝的概况、药用部分、药理作用、主要功效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中药材。
1. 桂枝的概况桂枝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
它的叶子呈卵形,花朵小巧而香气浓郁。
桂枝主要栽培和采集的部分是树皮和枝条。
2. 桂枝的药用部分桂枝药用部分为桂枝,也就是桂树的树皮和枝条。
桂枝可以鲜用,也可以晒干后使用。
一般来说,晒干的桂枝更常见和常用。
3. 桂枝的药理作用桂枝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它有温阳解表的效果,可以帮助人体驱散寒气。
其次,桂枝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桂枝还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等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 桂枝的主要功效桂枝有多种主要功效。
首先,它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引起的症状,如头痛、发热、鼻塞等。
其次,桂枝还可以舒经活络,减轻痛经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疼痛。
此外,桂枝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色暗淡和皮肤粗糙等问题。
5. 桂枝的应用范围桂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
桂枝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制剂中。
此外,桂枝还可以应用于食品行业,如调味品、茶叶等。
总之,桂枝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治疗感冒、痛经、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桂枝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来合理使用。
在使用桂枝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桂:桂临床上分肉桂与桂枝。肉桂为...
桂:桂临床上分肉桂与桂枝。
肉桂为...桂:桂临床上分肉桂与桂枝。
肉桂为地上树皮,质地中等,质量好的肉桂口尝甜中带辣,味道非常浓厚,闻之气亦较大,由此可知肉桂所含天地之气均较多,以地气多为主。
质量差的肉桂辛辣味较重,所含地气不如好肉桂多。
桂枝为树枝,质地较肉桂轻,口尝亦是甜中带辣,味道不如肉桂浓厚,闻之气亦较大。
由此可知桂枝所含天地之气均很多,亦是以地气多为主,然地气不如肉桂多,相比而言,桂枝比肉桂动性强。
桂在《本经》中记载有两种,一为桂,一为牡桂,现在大部分学者赞同张仲景所用之桂枝为桂。
无论哪种桂,《本经》均记载气味辛、温,为上品药,辛温则加快人体气向外运行,为上品药故只可使气外行,又不耗气,单用亦不致汗出,故辛甘化阳的辛味药首选即是桂。
张仲景常以桂枝、芍药、甘草等的不同比例配伍,调整人体气的方向,亦可用桂辛温之性与茯苓、术、甘草等配伍温化各部位水饮。
姜:姜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质地紧实,质量重,口尝辛辣刺喉,味道浓厚,闻之气亦较大,由此可知姜所含天地之气均较多。
姜于《本经》中言“生者尤良”,可见《本经》所言之姜为生姜。
生姜气味俱大,以气大为主,走窜力强,可发表出汗。
《本经》言气味辛、温,为中品药,可见生姜既有温里之功又有发散之力,以发散之力为主,可用于发表出汗,温化水饮。
干姜为生姜晒后所得,经久晒的干姜因曝晒而气大减,味却较生姜更浓烈,因此干姜地气多而天气少,性静,与甘味药合用为温中的不二之选,就温中而不走的特点而言很少有药能超过干姜。
需注意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发汗法为苦温配辛温,君药当为苦温药,不可见太阳伤寒就让病人单服生姜迫汗外出,正确的方法是以苦温的红糖为主配伍生姜凑成生姜红糖水发汗。
更须注意生姜发表出汗易使气虚,不可用于预防流感,过用反增加感受邪气的可能。
半夏:半夏药用部位为地下块茎,质地非常紧实,质量很重,有点像石头的质感,口尝味辛,刺激咽喉非常厉害,我曾服用如小指甲大一块生半夏立即感到咽喉剧烈紧痛,可见此药走窜之性很强。
肉桂的名家论述
肉桂的名家论述肉桂,又称为肉桂树皮、肉桂皮,是一种常见的香料,也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肉桂的名家论述可追溯到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名家对肉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其中一位名家是唐代的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在《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肉桂的药用价值和功效。
他认为肉桂性温,味辛甘,能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孙思邈强调了肉桂的独特药性,他认为肉桂能够治疗腰膝冷痛、寒疟、泄泻等症状,对于肾阳虚、寒湿痹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另一位名家是明代的李时中。
李时中是中国明代的著名医学家,他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肉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他认为肉桂能够温中散寒,行气活血,对于脾胃虚寒、寒痛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他还指出肉桂具有暖胃止痛、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对于治疗虚寒引起的胃痛、腰膝冷痛、痛经等症状有独特的疗效。
除了中医药学家外,现代科学家也对肉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发现肉桂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研究还发现,肉桂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胆固醇等,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肉桂作为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药用功效。
不论是古代名家的论述,还是现代科学的研究,都充分证明了肉桂的独特价值。
肉桂的名家论述不仅丰富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然、安全、有效的药用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量食用肉桂,享受其香味和健康益处。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肉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理解,肉桂将为我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又名:桂、大桂、玉桂、牡桂、油桂、桂皮、菌桂、筒桂、紫桂、辣桂。
原植物肉桂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亦广为栽培;越南、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亦产。
本品药材性状: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进口肉桂:多来自越南、锡兰、柬埔寨等地。
越南桂加工后,总的样式有“平板”与“卷筒”2种,到香港后,按肉桂质量制成各式各样的规格。
清化桂:为越南的北圻清化的“净挽山”、“冷精山”所产,系野生,桂质最佳;其皮质细薄,有青白色大形花斑(地衣斑),饱含紫油,经久不干,肉腻滑如玉,故称“清化玉桂”,为桂类最上品;其加工方法多将平板状之皮,二边拗拢名为“企边”,横撑竹片如梯子状,两头用刀刮去外皮,露出桂心1cm左右,全体长30~45cm,宽4~7cm,每条重100~200g。
企边桂:产越南中圻、会安,多系家种,形式与清化桂相仿,质量稍逊;皮质厚体重,表面较平坦,皮孔圆而小,内面及断面色发乌,油足,香浓,分为1~4等。
桂楠:企边桂剔下的次桂;皮纹粗,多残破,油少,香味稍淡。
夹桂:体重皮厚,一般称“大板桂”。
以上均属平板类,统称为“玉桂”。
筒桂:统称为“安桂”;用桂皮卷成筒状,长30~40cm;用蔑扎成圆把,每把重4~4.5kg,以品质分“三品桂”(12支、16支、20支,各6把合装1箱)、“30支油桂”、“30支把桂”等。
北越近我国云南边境的孟山,有一种野生桂,皮分特厚,体轻松,质亦很好。
一般栽植15年后,其树干已高6~10m,时可砍剥。
第一次砍伐者称“前期”,砍伐时必须留距离地面60cm高的树干头,以后仍会抽枝发叶,逐年成长,在经过10年后作第二次砍伐,称“后期”。
桂树栽植于高山者品质佳,低山者差;后期质佳,前期质差,故有“高山后期紫油玉桂”的称号。
本品呈两侧向内卷曲的筒状,中央略向下凹的槽形,两端皆斜向削去外皮。
长40~50cm,宽6~8cm,厚0.5~0.7cm。
外表面稍粗糙,具皱纹,有灰白色和黄棕色相间的斑块,习称“彩皮”,处处可见圆形或半圆形皮孔。
内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光滑有细线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有特殊芳香气,味甜、微辛。
(1)低山肉桂:外表面粗糙,皮薄体较轻,断面石细胞环节明显,内表面略粗;含挥发油量较少,香气弱,甜味淡,辛味较浓;(2)高山肉桂:外表面细致,皮厚体较重,断面石细胞环带不显著,内表面细致而润滑;含挥发油量高,香气浓,甜味强,辛味弱。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中医临床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镇痛,抗溃疡,促进胆汁分泌,抗炎,抗凝,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降压,抗菌,调节体温及解热,抗肿瘤,抗补体,抗放射,抗血小板聚集,提高免疫机能,平喘,杀虫,抗内毒素作用,对内分泌及肠管、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1)桂枝:为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药材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本品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奔豚;(2)肉桂油:为肉桂的干燥枝、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有肉桂的特异香气,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色渐变深,质渐浓稠,本品在乙醇或冰醋酸中易溶,将其冷却至0,加等容的硝酸振摇后,即析出结晶性沉淀;本品为祛风药及健胃药;(3)桂子:为肉桂的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又名桂丁、桂丁香、肉桂子;干燥幼嫩的果实包藏于宿存的花被内,全体呈倒圆锥形,外层的花被呈杯状,长6~11mm,顶端膨大,边缘6浅裂,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基部有时带有果柄,剥去宿萼后可见未成熟的果实,呈扁圆形,直径3~4mm,厚约2mm,黄棕色,有光泽,上面正中有一微凸的花柱残基,下面有放射状皱纹,中央有凸起的子房柄,质松软,易压碎,气芳香,味微甜;本品味甘、辛,性温,功能温中散寒,中医临床用于胃腹疼痛,肺寒喘咳;据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院测定,肉桂子舍挥发油2.90%。
肉桂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称为“菌桂”。
谓“味辛,温。
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
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本草图经》曰:“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
旧经载此三种之异,性味、功用亦别,而《尔雅》但言,梫,木桂一种。
郭璞云: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
苏恭以谓牡桂即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
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是也。
筒、菌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
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
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
今观宾、宜、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
参考旧注,谓菌桂,叶似柿叶,中有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与今宾州所出者相类。
牡桂,叶狭于菌桂而长数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与今宜州、韶州者相类。
彼土人谓其皮为木兰皮,肉为桂心。
此又有黄、紫两色,益可验也。
桂,叶如柏叶而泽黑,皮黄心赤,今钦州所出者,叶密而细,亦恐是其类,但不作柏叶形为疑耳。
皮厚者名木桂,即板桂是也。
苏恭以牡桂与单名桂为一物,亦未可据。
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中,人家园圃亦有种者。
移植于岭北,则气味殊少辛辣,固不堪入药也。
三月、四月生花,全类茱萸。
九月结实,今人多以装缀花果作筵具。
其叶甚香,可用作饮香尤佳。
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并阴干,不可近火。
中品又有天竺桂,云生西胡国,功用似桂,不过烈,今亦稀有,故但附于此。
”李时珍认为:“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又称“桂即肉桂也,去粗皮用,其去内外者即为桂心”。
由上所述,“桂”、“牡桂”应与现今之肉桂系同种植物。
至于“菌桂”为何种植物,历代本草说法不一。
据今人调查,目前全国桂类药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肉桂C. cassia的树皮,全国各省区作药用;另一类为樟属植物肉桂组中多种植物的树皮,习称官桂或桂皮、官桂皮,部分省区民间作香料或药用。
据祝之友“官桂”名实简考认为,官桂,自唐宋就已用之。
据古代本草文献记载,官桂乃肉桂之佳品,“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以质优效高而著称。
现今中医临床中药学中,中药饮片很少用之,均以肉桂取而代之。
在古代中医药文献中官桂即现今肉桂。
现代研究证实,在商品中药材学中之“官桂”有别于中医临床药学中所谓之官桂。
其商品来源加之地方习用品种较为复杂,商品中药材“官桂”不能作肉桂进入中医临床应用,只能作为食品香料或另作它药入药。
肉桂含挥发油1%~7%,并含鞣质、黏液质等。
油中主要成分为75%~90%的桂皮醛、醋酸桂皮酯、桂皮酸、桂皮酸乙酯、反式桂皮酸、β-榄香烯、菖蒲烯、醋酸苯丙酯、苯甲酸苄酯、辛卡西醇A,B,C1,C2,C3,D1,D2,D3,D4,E及辛卡西醇A,B,C1,D2,D4糖苷,以及南烛树脂醇、丁香树脂醇、Z-肉桂醛、邻甲氧基桂皮醛等。
尚含肉桂醇D1,D2,D3、前矢车菊素B2,B4、表儿茶精、儿茶精、苯甲醛、香豆精、胆碱、苦味酸盐、β-谷甾醇、原儿茶酸及众多的微量元素。
据王桂英报道,各种成品肉桂,厚度不同,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同。
厚度为1.0~2.0mm的肉桂,总灰分含量低,化学成分的含量,高于厚度为2.6~6.0mm的肉桂。
正常收获的同条件肉桂树杆皮,薄者的质量优于厚者。
以肉桂树植株的取皮部位而言,在杆皮范围内,上段薄杆皮优于下段厚杆皮,基部皮尤厚,质量更差。
产区采收肉桂时,可考虑分段采收,加工不同等级产品。
下段厚杆皮,如能除去不含桂皮油的粗皮部分,可提高质量,对于市售商品肉桂,厚薄度也是评价质量优劣的依据之一。
但嫩皮、枝皮不属此列。
从肉桂的收获年限来看,5年生肉桂总挥发油含量较低,11~16年的肉桂,挥发油含量平均增高4倍左右。
11~16年间,可分为11~13年和14~16年两个年限段,各年限段中,化学成分含量接近。
11~13年的肉桂,非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14~16年的肉桂,两种成分含量和成品率均高。
总灰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
故认为肉桂不宜过早收获。
4~5月收获的肉桂,虽然成品率稍高,总灰分含量较低,但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均低于6~9月所收获的肉桂,故产区于清明节前后收获,为时过早。
如过分推迟收获期,肉桂皮不易剥离而成碎块,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收获期必须考虑到质量与生产方便,产区须因地制宜,将采收期适当延后至6月上旬而又兼顾到能剥取成张片的树皮为宜,也可对肉桂树采取“断水”措施后,于秋季采收。
张丹雁等报道,肉桂再生皮与原生皮的性状、显微特征区别较大。
但二年再生皮与三年再生皮的性状及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别;从油细胞计数的结果发现,三年再生皮的油细胞数最多,因三年再生皮为六年树第一次剥皮后再长出的新皮,实际树龄应为九年,树干比六年原生树及二年再生者粗大,且经再生技术处理,树皮的韧皮射线生长旺盛,列数明显增多,组织间的径、切向联系较强,新陈代谢较旺盛,树皮生长加厚加快,油细胞数亦相应较高。
故可考虑以三年再生皮代替六年原生皮使用。
肉桂六年生原生皮含油0.70%,浅黄色;二年再生皮含油0.77%,黄色;三年再生皮含油0.92%,深黄色。
薄层分析结果表明,3种皮的挥发油各组分斑点位置基本一致。
朱兆仪等对肉桂不同采收期挥发油的含量测定表明,以5月和7月份为最高,分别为1.20%和1.30%;其主要化合物桂皮醛占油总量的87.3%,因此,肉桂采收期在5月和7月为宜。
林锦仪等报道,不论幼树或成熟植株,主干各部树皮厚度随树高增高而变薄。
四年生幼树干高25cm处皮厚为0.43~0.44cm,当树高达325cm处皮厚仅为0.22~0.33cm,递减25%~48%;10年生树高由25cm 升到1 050cm处,树皮厚度递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