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公开课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优秀教案-1
第十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型:造型·表现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目标: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一幅有透视现象的画。
五、学习材料:教材、木头笔、刮画纸。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分析透视看图比较: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为什么?总结,出示课题——透视现象(二)、新授(1)联系生活,了解概念1、了解消失点。
消失点: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是可以移动的。
2、了解视平线。
视平线: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平线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
3、了解消失线。
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景物的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叫消失线。
(2)、观察思考,发现规律观察图片发现透视规律: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
(三)、教师示范,创新表现1、师演示如何运用刮画纸表现透视现象。
2、步骤:定视平线——定消失点——定消失线——作画3、错误展示,讲注意事项。
4、欣赏范画。
第二课时(四)、艺术实践,感受透视实践提示:运用透视知识,创造一幅有透视现象的风景画。
(五)、欣赏评价,课后拓展评价要点:能够有目的的安排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能够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
(六)、拓展、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视平线和消失点,并运用透视现象成功地表现了一幅风景画,你们真棒!透视现象不仅可以表现室外风景,也可以表现室内空间、静物(看图),以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七、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与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这叫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感受透视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练习中,怎么运用消失点、视平线和透视线等知识,使描绘的场景更真实。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以自己双手为例,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双手,思考怎样在不改变手形状的前提下,让双手看起来不一样大?学生积极作答。
引导学生总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1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具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师生共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从画中看到了哪些透视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等2、引导分析,深入探究小游戏“找找我在哪儿”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
一个是消失点:随着视平线的延伸景物逐渐汇聚于一点。
另一个是视平线:与眼睛视线相平行的一条线,通常与地面线相重合。
请同学上台指认。
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
出示消失点咋左和在右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消失点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选代表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突出左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右移,突出右边的景色消失点就往左移。
继续讨论视平线为什么不是固定的?引导总结……总结消失线。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3.欣赏作品,内化审美请同学们欣赏名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从中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讨论发言它的魅力所在。
再找出话中的视平线,视点。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包括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提高绘画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和运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在绘画中的综合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图片、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及运用方法。
3. 示范讲解:结合绘画作品,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展示绘画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透视的基本概念3. 线性透视原理及运用4. 空气透视原理及运用5.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6. 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绘画练习:运用透视知识,完成一幅风景画。
2. 拓展练习:观察身边的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将透视知识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透视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教学内容1. 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透视的基本技法。
2. 学习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3. 通过欣赏和分析名家的透视绘画作品,提高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透视的基本画法,能够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画法。
2. 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图纸、画具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透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画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透视的画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透视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掌握透视原理。
4.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家的透视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5.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课堂收获。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的基本画法。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透视原理,绘制一幅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2. 课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如何在今后的绘画中更好地运用透视原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5篇)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5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得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资料、铅笔、图画纸。
设计理念:本课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了,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生: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师:福娃象征着北京欢迎你。
今天我们请福娃欢欢来同大家一起学习,高兴吗?师:仔细看,欢欢从远处到近处,你觉没觉得有什么不同呢?生: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生:站在路中央往远处看,路两边的景物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当我站在楼上往远处看,近处的楼房大,远处的楼房小。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9-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9-人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掌握绘画中的透视技巧。
3.通过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画笔、绘画纸、颜料、橡皮擦、圆规、直尺等器材。
2.教具:PPT课件或黑板、粉笔等。
教学内容课堂活动1:透视现象的介绍教师操作: 1. 展示图片一:一幅透视图。
2. 引导学生发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在对比展示图片二:一幅非透视图。
3. 通过上述两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透视现象更符合人眼的观感,更能够获得美的体验。
学生操作:跟随教师观察和分析两幅图片,了解透视现象的作用。
课堂活动2:透视技巧介绍教师操作: 1. 展示PPT或黑板画幅一:远景与近景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画面的明显差异。
2. 通过画幅二:带有透视效果的方框图,简要介绍透视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利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不同角度的直线实现透视效果。
学生操作: 1. 跟随教师了解并运用透视技巧。
2. 在绘画纸上进行透视绘画,画出远近不同的两幅图画。
课堂活动3:透视作品创作教师操作: 1. 分送学生透视绘画的作业,提醒他们注意用光影和线条表现远近感。
2. 对于较难的问题及技巧,详细指导学生解决。
学生操作: 1. 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透视绘画作品。
2. 将作品展示给同学并进行讲解。
教学小结1.本课程旨在带领学生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掌握绘画中的基本透视技巧。
2.绘画是一门审美学科,透视现象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课后作业1.课下复习所学内容,再次练习透视绘画技巧。
2.完成今日的课后作业——自由创作一幅透视绘画作品。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在绘画中,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得物体在画面上产生的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
2. 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等。
3. 透视的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
4.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透视原理画出真实、立体的空间感。
5. 欣赏和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透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示范法:展示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并进行现场演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透视运用。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具有透视感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绘画作品、画具、白色board。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透视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知识。
3. 示范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的效果。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透视运用,让学生了解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重要性。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美术透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绘画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在绘画中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如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等。
2. 掌握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在绘画中使用透视知识,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片素材(风景图片、透视绘画作品等)3. 画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幅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种变化现象叫做透视现象。
二、新课讲授1.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a. 教师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如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等。
b. 通过课件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
2. 透视现象的应用方法a.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透视知识在绘画中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尝试绘画,体会透视现象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画纸和绘画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 学生根据所学透视知识,绘制一幅具有立体感的风景画。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
2.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了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d.评价与反思:评价标准,如透视准确性、空间感表现等,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小、线条会收敛的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透视现象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透视现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绘画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能够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3.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在绘画实践和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a.能够在小组内分享透视知识,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b.能够积极评价他人作品,吸收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透视基本概念的理解:重点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探讨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我注意到,当学生首次接触透视概念时,他们普遍感到好奇,但也伴随着一些困惑。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名画案例分析,让学生对透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概述1.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在绘画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的一种技巧。
透视使得画面上的物体能够呈现出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
1.2 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通过线条的延伸和交汇来表现空间深度。
空气透视: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几何透视: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第二章:线性透视的基本原理2.1 线性透视的要素消失点:画面上物体线条汇聚的点,表示远近关系。
基线:水平线或垂直线,作为消失点的参考线。
平行线:在透视中保持平行的线条。
2.2 线性透视的画法确定视平线:画面上的水平线,表示观察者的眼睛水平。
画出基线:根据视平线位置,画出垂直的基线。
确定消失点:根据物体的远近关系,确定消失点的位置。
画出平行线:从物体边缘出发,向消失点延伸,形成透视效果。
第三章:空气透视的原理与应用3.1 空气透视的原理空气透视是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色彩会逐渐变淡,明暗逐渐变暗。
3.2 空气透视的画法确定景深: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景深范围。
运用色彩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色彩,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明暗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明暗,表示远近关系。
第四章:几何透视的原理与应用4.1 几何透视的原理几何透视是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物体的形状会变形,大小会变小。
4.2 几何透视的画法确定视距: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视距范围。
运用形状变形: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形状的变形,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大小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大小的渐变,表示远近关系。
第五章: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风景画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风景画面。
5.2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第六章:线性透视的实践练习6.1 绘制简单的线性透视练习画出单个物体的线性透视效果。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公开课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公开课教案第一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公开课教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2.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路和树木,近处和远处有什么区别?2、师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现象统称为透视现象。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二、新授、尝试、感知1、看图思考,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小组讨论,师适当引导)2、学生总结透视的基本规律,师板书透视的基本规律,学生齐读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3、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框架(消失点,消失线,视平线)。
4、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两种透视现象一样吗?引出透视现象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师板书透视现象分类(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学生总结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各有几个消失点。
师板书(一个消失点,两个消失点)。
5、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立体空间是怎样表现的,师板书透视定义。
(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透视定义)。
6、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透视现象的优秀绘画作品。
学生感受。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1、师分步骤示范讲解一点透视空间图,学生边看边思考。
2、学生作业:完成一幅一点透视效果图,可以画室外场景(如马路、街区等),可以画室内场景(如房间,室内走廊等),也可以画某种物体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如气球、红旗等)。
3、指导要点:先定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画出透视的基本框架;透视的基本框架画好以后,画物体时需在框架的基础之上作画,遵循透视规律(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
五年级上《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美术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后反思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科的教学三维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能更透彻的理解透视,我采取的是直接切入主题的方法,直接阐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先是以提问的方式导出,然后我以当场示范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当场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在讲解定义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肯定不愿意听老师把概念叙述一遍就结束了,一是印象不深刻,再就是感觉很枯燥、没意思。
我还展示了一些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心里“他能画出来,我也能”的想法,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绘画欲望。
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视平线和消失点定的太远、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关系运用的不明显、构图小、用线碎等情况都有出现但是并不是全部而是个别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单独辅导纠正错误,学生作品成型后绝大部分都符合教学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我选取的不仅仅是好的作品还选取了一些有问题的,采用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为辅的方针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然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绘画中线条的准确表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原理图示、透视绘画作品、示范画板、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透视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透视线条的准确表现。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展示:学生互相交流绘画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透视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1)透视基本原理(2)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3)透视绘画步骤(4)透视绘画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透视原理,进行一幅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艺术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透视绘画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绘画技法,能使二维的画面产生三维的立体效果。
2. 透视的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知识,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透视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相关资料、案例作品、绘画工具。
2. 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透视相关的案例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透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示例演示透视的画法。
3. 练习:学生根据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
2. 引导学生探索透视与其他绘画技法的关系,如光影、色彩等。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运用透视原理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的感想体会。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辅导:1. 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提高绘画技能。
十、课程资源:1. 教师收集相关的绘画教材、作品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设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关注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一种绘画技巧,通过线条或色彩的运用,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2. 透视的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透视原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相关的图片、案例和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透视的定义、作用以及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三种基本类型。
3. 示范教学: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绘制一幅运用透视原理的作品,展示个人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让学生现场感受透视现象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透视原理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价值。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9-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概念和分类2.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现象的图片、绘画作品、透视模型。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透视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透视现象的原理。
2. 讲解: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透视模型和绘画作品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 透视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绘制一幅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一点透视或两点透视。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细节丰富。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透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透视现象:- 生活实例: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教室、街道、建筑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透视现象。
- 历史背景:介绍透视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如何通过透视技巧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
- 提问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小?”或“为什么我们在画纸上画直线,但看起来却像会交汇在一起?”2. 讲解讲解阶段是传授知识的关键步骤。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4.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透视现象进行欣赏和评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绘画中的透视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透视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透视现象的特点。
三、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景物,寻找透视现象。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透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四、透视现象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透视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透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二、透视现象的绘画表现(10分钟)1. 教师讲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表现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表现技巧。
三、绘画实践(20分钟)1. 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透视现象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述,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的表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透视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演示法: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透视效果的画作,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透视现象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演示: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加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平行透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2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平行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平行透视图形。
2.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平行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平行透视效果的图形,如房间、街道等。
第三章:成角透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角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3.2 教学内容成角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成角透视图形。
3.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成角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成角透视效果的图形,如建筑、山脉等。
第四章:倾斜透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倾斜透视的基本原理。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的定义与种类;2.掌握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运用透视画法,能够描绘出具有透视感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2.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透视是什么,为什么透视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可以让画面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2. 正文(40分钟)2.1 透视的种类及其定义1.线性透视:即直线透视,是指利用平面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具有深度感的三维空间。
2.色彩透视:即光感透视,通过明暗度、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远近空间的感觉。
3.空气透视:即雾化透视,是指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尘埃等杂质造成的远近物体的模糊现象。
2.2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1.垂直透视线:用来表示一个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有多个垂直透视线。
2.消失点:是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远近关系的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消失点。
3.视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它决定了消失点的大小和在画面中的位置。
2.3 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1.风景画(空气透视):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远近不同、颜色递减的元素来表现空气透视。
2.建筑画(线性透视):透过建筑的直角和线条,可以通过透视画法表现建筑的远近关系。
3.人物画(色彩透视):在表现人物形态时,可以用颜色的暗淡、明亮来表现出人物的深度感。
3. 近期作业(5分钟)请学生选择一幅风景图进行绘制,并运用透视画法进行表现。
4. 课堂总结(5分钟)1.确定了透视画法的种类及其定义;2.掌握了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3.尝试将透视画法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画法可以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现实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透视画法进行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提高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2.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路和树木,近处和远处有什么区别?
2、师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这些现象统称为透视现象。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新授、尝试、感知
1、看图思考,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小组讨论,师适当引导)
2、学生总结透视的基本规律,师板书透视的基本规律,学生齐读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3、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框架(消失点,消失线,视平线)。
4、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两种透视现象一样吗?引出透视现象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的透视现象,师板书透视现象分类(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学生总结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各有几个消失点。
师板书(一个消失点,两个消失点)。
5、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立体空间是怎样表现的,师板书透视定义。
(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透视定义)。
6、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透视现象的优秀绘画作品。
学生感受。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师分步骤示范讲解一点透视空间图,学生边看边思考。
2、学生作业:完成一幅一点透视效果图,可以画室外场景(如马路、街区等),可以画室内场景(如房间,室内走廊等),也可以画某种物体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如气球、红旗等)。
3、指导要点:先定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画出透视的基本框架;透视的基本框架画好以后,画物体时需在框架的基础之上作画,遵循透视规律(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
4、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讲评,小结。
郭洋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