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

皖北地区农业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农业经营观念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较慢。成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经济盆地,限制着皖北经济的腾飞。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实施及安徽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皖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一些相关的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及优惠措施也开始实施。本文将对皖北经济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阐述,讨论问题并提出对策,最后做出发展展望。

关键词:皖北;农业经济;发展

正文:

皖北地区即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其是中原黄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在安徽省占有较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然而其农业经济却相对落后。该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曾是中原经济区和江淮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一直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近代以前如此,就是现当代依然不能改变这种经济结构。当前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在全国就已经落后的安徽全省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更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大力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对皖北地区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我的见解。一皖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业在三产中比例较大,农用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皖北地区耕地面积约

占全省50%,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的1.16倍。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农业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我的家乡亳州更是在皖北六市的平均线以下,与皖中南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低得状况下,很显然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林牧渔的角度来看,皖北地区的种植业偏高是制

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种植业的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得比例较高,而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又过高,经济作物种植不足,可以说皖北的农业经营主要靠得就是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多,存在相当程度的靠天收得现象。

3、自然灾害频发皖北地区旱涝灾害最为突出,一方面是气候因素,夏雨多而

集中,冬天较为干燥,一方面是水利设施不完善。每年此地区都会或大或小的发生涝灾或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其土壤特质加剧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4、农村劳动力外向型转移较严重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应该是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实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转移可分为抛荒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真正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一种是应该提倡的。从转移的流向又可分为就地转移和外向型转移,皖北大量的农民实行的就是外向型转移,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但对农业经济确实一个冲击。不能促进农业结构的完善也不能有效保持地方产业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5、科技应用落后,农村人才缺乏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

业科技若较好地应用到农业,将使农业在其内涵、结构、体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如细胞工程、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将使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皖北地区对以上新技术虽有应用,但规模及范围均有限。新科技的应用推广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但是此地单位人口中受教育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全省,且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

所以要确立科技致富的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6、地区统筹需要及发展定位滞后在东部优先发展,享受大量优惠政策的同时,

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展的保证,而与之毗邻人口稠密的皖北地区就成为优质劳动力的供给之地。此地区又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确保全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有重要意义,要求此地区要注重种植业。两方面因素致使政府在此地的政策投入有限,没能充分的调动皖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相应的对策

1、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对农产品商品

率低、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要着眼市场,立足市场,围绕市场,进行农业结构的主动性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优质高产品种,生产优质农产品;二是拓宽农产品出路,丰富农业产值结构。皖北各市政府也在此方面不断的做出努力,如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上面宣城市大力推广良种并取得不错效益。亳州市在农业生产上建立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推广农业成产标准化,加快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在拓宽农产品出路方面,宣城市在建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组织体系。其他各市也提出了类似的计划以增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挖掘皖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其作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粮仓”、“大肉铺”、“大菜园”,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皖北地区旱涝频发着重建设配套的水利设施,

同时对砂浆黑土进行治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生产。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如建立乡村图书室,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完

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充实农技推广内容。这些工作可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地合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安徽农业大学与皖北各省市开展合作,将研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与亳州联合开展了粮食丰产工程、黄牛振兴计划、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并在合作项目中推广使用生产技术,并帮助当地制定科学的技术规程。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应注重人才的引进,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只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才能有效的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让皖北农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4、扭转劳动力的外向型转移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强劲增长,皖北地区落后的农

业经济越来越成为其经济腾飞的限制,形势要求省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皖北经济,而皖北经济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解决好农业经济问题。适逢此时,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