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复习教案
化学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苏教版选修4)
![化学1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苏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64698703aef8941ea66e056c.png)
第一单元化学反响中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1. 知道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响热的简单计算。
1.化学反响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 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及焓变。
2.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燃烧热及中和热的定义。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知识再现知识点1. 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响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以下列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概念:1. 反响热: 化学反响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响热.2. 放热反响: 化学反响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响叫放热反响.3.吸热反响: 化学反响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响叫吸热反响. 4. 燃烧热:25°C 、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 或J/mol.提示: (1)规定要在25°C,101kPa 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响热的数值也不相同. (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以下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 2 ,H----H 2O ,S----SO 2 ,等.5.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响时生成1molH 2O,这时的反响热叫做中和热.反响物总能量反响物总能量 反响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放热反响吸热 反响 放热 反响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 能量能 量提示: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响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响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常见的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吸热反响: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响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响,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响,CO2和C 的反响。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488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9.png)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由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热效应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来确定。
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热电偶、火柴的燃烧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定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掌握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热效应的计算方法;2.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热效应的思考。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演示,比如测定镁带燃烧时的热效应。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观察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步骤。
4.分组实验(4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
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来进行实验,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或是金属和酸的反应等。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然后计算热效应值。
5.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6.小结和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1.教材和教具:化学教材、示意图、实验室用具等。
2.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be55c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a.png)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并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能与热能的的相互转化关系,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4.了解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知识梳理1.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________的释放和吸收。
2.反应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用_______表示。
反应吸热时,表示为__________;反应放热时,则表示为_____________。
3.反应热通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其计算公式Q= –C(T1 – T2)中,C表示_____________,T1、T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取1.0 molL-1的盐酸100mL,并分别加入100mL1.0molL-1的NaOH溶液、KOH溶液,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酸或碱略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因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不同而产生的。
用符号______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只转化成热能,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成时,反应产物的总焓_____(填“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否则就是吸热反应。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苏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苏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b9a8d0d74afe04a1b171de1a.png)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苏教版选修4【课时安排】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课时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1课时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配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复习】化学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形式分为四大类型的基本反应;依据电子转移与否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依据反应进行是否彻底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引入】化学反应还可根据热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板书】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典型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典型的放热反应: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CaO +H2O = Ca(OH)2;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典型的吸热反应:C +CO2=2CO(高温);C +H2O =CO +H2(高温);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铵盐与碱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①在讲金属与酸的反应前,带领学生完成教材P35——活动与探究(实验1)。
②在讲铵盐与碱的反应前,带领学生完成教材P35——活动与探究(实验2)。
【课堂练习】教材P35——交流与讨论。
【课堂练习】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
高中化学 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4)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4) 苏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369737e312b3169a451a4e4.png)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变化过程同时包括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过程。
2.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知道反应热,理解焓变的含义。
3.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物质内能的关系,并会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4.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造成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N2+ O2=2NO反应本质的探讨,理解造成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辩证分析,充分认识到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从微观变化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3)教学难点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涵义。
(4)教学建议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学生大都有初步的认识,在必修课本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就是热量的变化。
但是,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实质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如何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使化学反应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学生还没有更深刻的了解。
因此化学反应中的焓变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
这节课教学程序应该从热效应入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然后引出反应热的概念。
再过渡到焓和焓变,讲明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焓变等于反应热。
然后强调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的视角来看待化学反应、从化学键键能大小的角度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大小。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创设情景】我们来看两则消息:1、在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宣布到2020年,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将减排几十亿吨CO2。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73c38ce6bec0975f465e2df.png)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复习提问】1、什么是反应热?2、什么是中和热?如何测定中和热?【引入新课】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
能量正如质量一样,也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物质具有的这个能量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为此,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之为“焓”的物理量,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物理量。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一)焓与焓变【阅读预习】1、焓和焓变分别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2、反应焓变与反应热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该关系成立?【板书】1、焓(H):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注意】①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板书】2、焓变(△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是用来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
(1)单位:J•mol—1或kJ•mol—1(2)表达式:△H=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学生分析】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释放能量。
【板书】△H>0 或“+”反应放热(3)△H△H<0 或“—”反应吸热(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表示为:Q p=△H (Q p为等压反应热)【投影】我们可以借助于反应焓变示意图来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焓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示意图△H = ∑E(反应产物) —∑E(反应物)【过渡】我们以前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仅表示物质的变化,没有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表示出来。
如果既要将物质变化表示出来,也要将能量变化表示出来的话我们就要借助于热化学方程式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dfd38c1c708a1294a442e.png)
第|一节化学反响的热效应
第二课时化学反响的焓变
【教学目标】
1. 理解焓、反响焓变的概念,及反响焓变与反响热的关系.
2. 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响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3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重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响焓变的计算
【教学过程】
拓展对于可逆反响A(g) + B(g) C(g)
ΔH= a kJ/mol 怎样理解?
找学生答复
1mol A (g ) 和1mol B (g )完全反响生成
1mol C (g )放出285.8kJ的热量. 学生思考,交
流,讨论
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
加深对反响
焓变的理解
练习自主丛书P8T7 (3 )
作业
布置
自主丛书第2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元认知,从元认知出发,结合一些案例或生活中的常识,引导着改变学生的元认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本节课是从学生对反响热的认识出发,引出焓的概念,结合化学反响的物质变化,引出热化学方程式.
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根底性,又要注重提高性.本节课根底是焓变,热化学方程式.
主要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对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练习中就能看出,明确指出学生的出错点,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
专题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专题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6aecfbcc22bcd126ff0cf1.png)
专题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焓变(2课时)一、教学内容: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并大体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
然后重点介绍了一种在一定条件(等压、等温)下的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其中出于描述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还对热化学方程式做了详细说明。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3. 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焓变的概念,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讨论能量变化实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主梳理】学点1 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当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般被称为。
记做,单位用。
△H=∑E(生成物)∑E(反应物)∑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H0为“”值;∑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H0为“”值;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课堂练习1〗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也服从能量守恒定律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664346a300a6c30c229f6d.png)
精心整理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再认识。
本节以能量变化的一部分——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了反应热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对反应热有个初步概念,并学会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动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学完之后是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
二、学
三、设
再组织
化。
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
教学难点: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d8d1ceefdc8d376ee32d7.png)
教材P10第2题,第3题
学生练习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拓展
对于可逆反应A(g) + B(g) C(g)
ΔH= a kJ/mol怎样理解?
找学生回答
1mol A(g)和1mol B(g)完全反应生成1molC(g)放出285.8kJ的热量。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对反应焓变的理解
练习
自主丛书P8T7(3)
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Qp
=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3.ΔH符号的规定
ΔH> 0反应吸热
2.在ΔH后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因为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其焓变是不同的。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温度。
3.ΔH的单位是kJ/mol
4.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ΔH数值的绝对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的数值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熟练掌握
加深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记忆
聆听
指导阅读
请学生们先看书P5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内容。我们来讨论焓变及其与反应热的关系。
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问。
指导学生看书,有利于学生成自学的习惯
板书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的定义:
2.焓变的定义:
表示方法:
符号规定: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讨论归纳
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2871b826fff705cc170a76.png)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化学反应的焓变3、反应焓变的计算二. 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掌握反应热和焓的概念。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盖斯定律并用之进行相关计算。
三. 重点和难点:1、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反应焓变的计算。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2、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比较焓变的大小。
3、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
五. 知识要点1、反应热焓变(1)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反应。
(2)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叫做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_____,符号用___________表示,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___。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___________测量。
(3)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_____________间的___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_____________形成时,又要_____________能量。
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大时为_____________反应;反之为_____________反应。
(4)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___,因此△H 为_____________或△H_____________0;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吸收能量而使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吸热反应的△H 为_____________或△H_____________0。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鲁科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f71badb133687e21ae45a94f.png)
第1章化学反响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响的热效应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响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响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响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响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响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响热和反响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响焓变,了解反响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响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响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比照、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响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响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响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响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响焓变的计算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响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响分为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
【板书】第1章化学反响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投影】【提问】常见的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有哪些类型?【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响: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响 ②酸碱中和反响③燃烧反响 ④多数化合反响常见的吸热反响:①多数分解反响,如CaCO 3 高温CaO+CO 2↑②2NH 4Cl 〔s 〕+Ba(OH)2·8H 2O 〔s 〕=BaCl 2+2NH 3 ↑+10H 2O③C(s)+H 2O(g) 高温CO+H 2 ④CO 2+C 高温2CO【讲解】注意:化学反响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响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
化学:1.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教案(鲁科版选修4)
![化学:1.1.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教案(鲁科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64a1d5bbe1e650e52ea9966.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教材分析:本节首先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介绍了化学反应伴随着的能量变化,从能量(热量)变化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就是热化学。
又结合高一必修二第二章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初步介绍,也就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概念——焓变。
既然化学反应同时含有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要有新的化学用语来表示,引出了热化学方程式。
并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引出了盖斯定律——化学反应,无论是通过一步完成还是通过几步完成,只要产物种类状态确定,那么反应焓变也是确定的。
二、教学设计及思路:本节教学内容计划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中和热的定量测定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的概念,感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测量难度。
指出研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方法,应该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第二课时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比、迁移、建构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焓变,明确焓变与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关系,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课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练习热化学方程式,掌握盖斯定律。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变化的2:2O学生讨论,思考,交流,讨论。
化钠这一中和反应所释放的热量,如何给中和热下一个定义。
化学: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鲁科版选修4)
![化学: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鲁科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e3b6214aaea998fcd220e18.png)
第一节化学反应地焓变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地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地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地物质地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地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及焓变.(2>了解焓地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地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地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地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地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地乐趣.(2>体验概念地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地科学美.(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地信心.二、教学分析本课时地重点、难点放在对焓地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上.三、重点、难点1.知识上地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焓、焓变地含义;焓变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地关系;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知识难点:焓地概念地理解;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2.方法上地重点、难点学习焓以及焓变这些比较抽象地概念,要通过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层剖析、形成概念.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引申法,问答法,阅读法,讲练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地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地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地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地总能量>生成物具有地总能量2、你所知道地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地总结吗?多数地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地反应、水煤气地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地总能量<生成物具有地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地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地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地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地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地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地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一、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反应热: 当化学反应地反应物与生成物地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地能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地热效应,简称反应热.表示符号:通常用符号Q表示,当Q>0时表示反应放热,当Q <0时,表示反应吸热.【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地反应热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中和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地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原理 (测量计算 >药品: 50ml 0.50mol∕L地HCl + 50ml 0.50mol∕L地NaOH方法: 通过先测量稀地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地反应热,然后计算酸碱反应地中和热.H +(aq> + OH_(aq> = H2O0.025mol 0.025mol 0.025mol 测定值△H1思考:我们取一定量地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地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Q =m c Δt ①Q:中和反应放出地热量.m:反应混合液地质量.c:反应混合液地比热容.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地差值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m地质量为所用酸、碱地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地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 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地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地是它地稀溶液,它们地质量应怎样得到?问题讨论] 为什么不直接用100ml 10mol∕L地 HCl + 100ml 10mol∕L地 NaOH或1000ml 1.0mol∕L地 HCl + 1000ml 1.0mol∕L地 NaOH直接得到1moL地H2O,从而直接测得中和热呢?答: 10mol∕L地 HCl 浓度太大. 1000ml 1.0mol∕L地体积太大,既浪费,而且体积太大热耗大.使测量值偏小.简易测定方法: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为了保证0.50 mol/L地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亦可.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地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过渡] 化学反应地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地能量不同而产生地.物质所具有地能量是物质地固有性质,科学家们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一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物理量.二、化学反应地焓变1.焓(1>含义: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地能量这一固有性质地物理量称为焓.(2>符号:H【质疑】焓是一个定值吗?它受其他因素地影响吗?(学生分析举例,如100°C 地水和100%地水蒸气,多媒体显示水发生状态变化时地能量变化.>【阐述】对于一定量地纯物质,在一定地状态(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地数值,它地数值地大小与物质所具有地能量有关.但是,由于目前人们无法求得物质内部所具有能量地绝对数值,因此焓地绝对数值也无从确定,只能判断其相对值.2.焓变(1>定义:产物地总焓与反应物地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地焓变.(2>符号:△H(3>表达式:△H==(反应产物>一H(反应物>【交流研讨】用一个数学式可以将Q P (等压下地反应热>与△H地关系表示为:Q P=△H.Q与反应吸热、放热地关系我们已经在上节课中详细讨论过,那么,H与反应吸热、放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看多媒体投影,交流讨论,回答.>(4>△H与反应吸热、放热地关系:若△H>0即反应产物地焓大于反应物地焓,则Q>0反应是吸收能量地,为吸热反应.若△H<O即反应产物地焓小于反应物地焓,则Q<0反应是释放能量地,为放热反应.【质疑】在《化学2(必修>》地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地前后总伴随着能量地改变,,我们可以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地物质变化,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既.把化学反应过程中地物质变化表示出来,又把这一过程中地能量变化表示出来呢?【讲述】在热化学中,常用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地变化和反应地焓变同时表示出来.3.热化学方程式.【思考】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探讨】在298 K时,1 mol H2(g>和1/2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H20(1>放热285.8 kJ,此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 △H(298 K>=-285.8 kJ / mol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地热量地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观察·思考】观察热化学方程式,比较它与我们以前学过地化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在我们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四位同学一组.>【投影或板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在物质地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参加反应地物质地聚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字母g、l、S分别表示物质地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地溶质则用aq来表示.②在△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同一反应在不同地温度下进行时其焓变是不同地.③标明△H地“+”与“一”:“+”表示为吸热反应,“~”表示为放热反应.④△H地单位是J·mol_1或kJ·mol_1.其中,mol叫表明参加反应地各物质地物质地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地系数相同.可用分数作为各物质地系数.⑤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地系数加倍,则△H地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交流·研讨】已知在298 K时,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 1 mol NH.(g>放热46.11 kJ,将下列化学方程式写成热化学方程式(学生看书来进行练习,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三、反应焓变地计算[小组讨论]如何测出这个反应地反应热:<1)C(s>+1/2O2(g>==CO(g> ΔH1=?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学生回答:① + ② = ③则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 =ΔH3- 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应用了什么规律?总结: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地.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地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地途径无关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1+ΔH2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地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地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地途径无关.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地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地反应热计算出来.小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1 / 1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6c7bd658fb770bf68a5510.png)
化学反响的热效应一、教课方案思路剖析1、教材剖析本课的教课内容为选修 4 第一章第一课时。
要修业生理解反响热、焓变的含义和反响热产生的原由。
重点为吸热与放热的关系,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色及书写方法。
2、学情剖析本章节在高二下期的化学学习中,占着相当重要的地点。
这章也是在为后边学习化学反响速率与化学均衡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均衡两章打下基础。
3、教课重难点吸热与放热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特色和书写方法二、教课方案设计1、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经过剖析H2(g)+Cl(g)=2HCl(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理解反响热、焓变的含义和反响热产生的原由。
2)经过剖析化学反响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理解反响物、生成的能量高低与H 的”+”与“ -”,反响热与放热的关系。
3)经过剖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差别,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色和书写方法。
( 2)过程与方法1)经过探“因”——寻“果”——悟“图”——知“型”来理解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2)以“细”“准”为原则和要求,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焚烧热和中和热,进而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特有内涵和焚烧热、中和热的特定含义。
(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教课过程,培育学生勇于2、教课方法以解说法为主,辅以议论法及绘图理解法索,谨慎务实的科学态度。
3、教课准备提早准备好教课过程中需要的教材内容,及要解说的内容4、教课过程(一)老师提出问题:氢气和氯气的反响有哪些现象?化学变化中存在能量变化,这是个别现象吗?学生回想实验现象,指出这是一个放热反响。
学生实验:1.Al 与盐酸反响;2.Ba(OH)2﹒8H2O 与 NH4Cl 反响;3.在一支试管中加少许 NaHCO3 粉末,再加少许盐酸4.在一支试管中加少许盐酸,再加少许的 NaOH 溶液(二)发问:怎样表示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当反响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时,放出热量;当反响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时,汲取热量。
【教学方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新课标)】
![【教学方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复习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8603dc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8.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复习课◆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包括《反应热》和《反应热的计算》两节,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
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它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
它主要用于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4)明确盖斯定律的含义,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能源的学习,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对能源问题联系实际的学习讨论,不仅可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自学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国家能源政策制定的参与意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的概念及计算。
(2)燃烧热的概念。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跟踪训练、练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一、了解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通用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92c1e4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d.png)
第18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复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从多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焓变反应热必备知识整理1.焓变、反应热(1)焓与焓变(2)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反应热是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________等于反应热,因此常用________表示反应热。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2)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3)常见的放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常见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④物质的缓慢氧化⑤铝热反应⑥大多数化合反应①弱电解质的电离②盐类的水解反应③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④C 和H 2O(g)、C 和CO 2的反应⑤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微点拨(1)焓变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是否进行彻底无关。
(2)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如发光、发电等。
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越强。
(4)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①注意活化能在图示中的意义。
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1);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E 2);ΔH =E 1-E 2。
②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焓变。
③涉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_____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
如2H 2(g)+O 2(g)===2H 2O(l)ΔH =-571.6kJ·mol -1,表示25℃、101kPa 条件下,2mol 氢气和1mol 氧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水时______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讲解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4.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燃烧热及中和热的定义。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知识再现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
如下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概念: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
2.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3.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过程吸热能量能量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的反应。
放热反应:燃烧、中和、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说明: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如: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多数需要加热,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4.燃烧热: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或J/mol。
提示:(1)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
(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
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H→H2O ,S→SO2等。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提示:(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即H2O的系数为1。
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焓变概念:1.焓: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
2.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焓变。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
表达为:Q p=△H 其中:Q 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知识点3、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概念: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书写注意事项:(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2)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4)△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
△H的单位是:kJ/mol或J/mol。
知识点4、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和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例如:C(s)+0.5O2(g)===CO(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
因此该反应的△H无法直接测得。
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H却可以直接测得:C(s)+O2(g)===CO2(g);△H1=-393.5kJ/molCO(g)+0.5 O2(g)===CO2(g) ;△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分析上述反应的关系,即知△H1=△H2+△H3△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由以上可知,盖斯定律的实用性很强。
3.反应热计算(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反应热、燃烧热的简单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础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
(2)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应热之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随者能量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y。
答案:AC例2、已知化学反应2C(s )+O2(g)===2CO(g)、2CO(g)+O2(g)===2 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
12g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的说法不正确。
由于C→CO放热、CO→CO2放热,根据盖斯定律得C→CO2比C→CO放热多,即D项说法正确。
本题考察的主要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答案:A例3、1g炭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10。
94kJ的热量,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H2O===CO+H2;△H=+10.94kJ/molB.C(s)+H2O(g)===CO(g)+H2(g);△H=+10.94kJ/molC.C(s)+H2O(g)===CO(g)+H2(g);△H=+131.3kJ/molD.0.5C(s)+0.5H2O(g)===0.5CO(g)+0.5H2(g);△H=-65.65kJ/mol〔解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需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放热与吸热,热量数值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答案:C变形题:沼气是一种能源,它主要是CH4。
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 CH4(g)+4O2(g)===2CO2(g)+4H2O(l);△H=+890kJ/molB.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C.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D.0.5CH4(g)+O2(g)===0.5CO2(g)+H2O(l);△H=-890kJ/mol〔解析〕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即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890kJ的热量。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规定,要标明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
答案:C例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A.2H2(g)+O2(g)===2H2O(g);△H=-Q12H2(g)+O2(g)===2H2O(l);△H=-Q2B.S(g)+ O2(g)===SO2(g);△H=-Q1S(s)+ O2(g)===SO2(g);△H=-Q2C.C(s)+0.5O2(g)===CO(g);△H=-Q1C(s)+O2(g)===CO2(g);△H=-Q2D.H2(g)+Cl2(g)===2HCl(g);△H=-Q10.5H2(g)+0.5Cl2(g)===HCl(g);△H=-Q2〔解析〕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特性来分析此问题。
①首先分析同一物质不同状态转化的能量变化。
例如:A中因H2O(g)→H2O(l)放热、故Q2>Q1;B中S(s)→S(g)吸热,而且S在燃烧时必须由固态变为气态才能燃烧。
故Q2<Q1;②其次分析化学计量数的影响,例如:D中Q1=2Q2;③再分析不同物质在反应中相互关系及反应热的影响。
例如:C中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而CO还可以燃烧放出热量,故Q2>Q1。
答案:AC变形题:已知:Zn(s)+S(斜方)===ZnS(s);△H1=-206.0kJ/molZnS(s)+2 O2===ZnSO4(s);△H2=-776.8kJ/mol试求由单质反应生成ZnS O4(s)的反应热,即Zn(s)+S(斜方)+2 O2===ZnSO4(s)的△H 〔解析〕虽然这个反应不能直接发生,但是将已知的两个反应式相加:即得:Zn(s)+S(斜方)+2 O2(g)===ZnSO4(s)根据盖斯定律:△H=△H1+△H2=-206.0kJ/mol+(-776.8kJ/mol)=-982.8kJ/mol 答案:由单质生成ZnS O4(s)的反应热△H=-982.8kJ/mol变形题:已知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H=-25kJ/mol(2)3Fe2O3(s)+CO(g)===2 Fe3O4(s)+CO2(g);△H=-47kJ/mol(3)Fe3O4(s)+CO(g)===4 FeO(s)+CO2(g);△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