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

合集下载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血容 量
年龄
老年人动脉硬化, 心血管反应性的降 低
神经 药物
降压药物、抗精神 类药物、利尿剂、 治疗帕金森病药物、 硝酸酯类等影响血 压的调节机制
3 Part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 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患病率
从4%~33%不等。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 低血压更多见,尤其是服用多种降
症状
头晕、头昏、 头痛
认知能 力下降
胸闷、 心慌
视力模糊、黑蒙
乏力、 恶心
晕厥、 摔倒
2 Part
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 于3个因素:心脏排血、 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 血量。
发病原因
失血、失液(腹泻、 呕吐、大量出汗等) 所致的血容量不足。
神经系统疾病、糖 尿病等患者,交感 神经兴奋性减弱, 使周围血管张力不 能随体位改变而变 化。
压药的患者。
有症状的患者早期筛查, 监测卧立位血压,症状明 显者可穿弹力袜。
如何
平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耐 力制订锻炼计划,坚持运
动,增强体质。
预防
合理饮食,避免饮食过饱或饥 饿,进餐后不宜立即起立和从
事体力活动。
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 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活动后出汗较多时,注意 盐和水的补充。
3.立位 站起来在床边停30秒后再走
4 Part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0 1立即让病人平

卧或抬高下肢。
02保持空气流通, 松解衣领。
03监测血压、心 率。
么 办
0 注意补充水
分。
40 如意识长时
间未恢复, 及时就医。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

2 眩晕
感觉房间旋转或视野模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1 血容量减少
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脱水、药物副作用等导致血容量不足。
影响血压调节的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3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不动导致血液循环受限。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倾斜试验结果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 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本文将介绍其定义、症状、原因、诊 断以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从躺着或坐着的姿势转变为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引 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
1 头晕
站立时出现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
3 乏力
感到疲倦、无力。
3 穿紧身衣物
穿紧身衣物有助于提高血 液循环,预防低血压。
结论和备注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通过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水分摄入
多喝水可以帮助增加血容量, 预防低血压。
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
定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有 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1 缓慢起床
早上起床时先坐起来一会 儿,再慢慢站起来,避免 突然起立。
2 不猛动
避免快速转身或突然改变 姿势,以减少症状发作的 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整,保 持情绪稳定
鼓励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 受,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
家属教育与沟通技巧
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患者 的理解和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 心和陪伴,共同应对 疾病
指导家属掌握与患者 沟通的技巧,避免给 患者带来负面情绪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途径
根据患者需求,推荐合适的心理 援助途径,如心理咨询热线等
患者依从性有待提高
部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如未按时服药、 未坚持锻炼等,影响了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不足
部分患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提出改进建议并优化方案
1 2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 等方面。
03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 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04
提醒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尤其在 炎热天气或运动时,以防脱水导 致血压下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总结本次护理措施实施效果
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 施,患者的头晕、乏力等 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的典型症状包括头晕、眼花、乏力、恶心、心 悸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这些症状通常在体位改变后迅 速出现,平卧休息后可缓解。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体位性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体位性 低血压和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急性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较明显 ,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慢性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较轻,血压下 降幅度较小。
指导患者记录血压日记,包括 测量时间、血压值、症状等信 息。

体位性低血压时应急预案

体位性低血压时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背景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改变体位(如从平卧位转为站立位)时,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恶心、心悸、出汗等症状。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晕厥,甚至造成意外伤害。

因此,制定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加重。

2. 提高医护人员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降低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

3. 加强患者及家属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体位性低血压的识别方法,包括血压测量、症状询问等。

(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

2. 病情评估(1)对疑似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有无相关疾病史。

(2)进行血压测量,评估血压下降程度。

(3)观察患者症状,如头晕、恶心、心悸、出汗等。

3. 应急处理(1)立即将患者置于安全、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头部抬高15-20度。

(2)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患者吸氧,改善缺氧症状。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5)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盐酸氟桂利嗪、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4. 预防措施(1)患者起床、站立、行走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2)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3)适当增加盐分摄入,维持血压稳定。

(4)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压波动。

(5)定期复查血压,了解病情变化。

5.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

(2)讲解体位性低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3)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增强体质。

四、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能力。

2.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3.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应急预案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3
实验室检查
介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压、心率和血液化验。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改变 • 水分摄入增加 • 规律锻炼
药物治疗
• 血管收缩剂 • 补充盐分 • 调整其他可能导致低血压的药物
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
1 保持水合
提醒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
2 避免过度劳累
3 规律就餐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欢迎来到体位性低血压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体位性低血压的定 义、症状以及常见原因。一起来了解这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吧!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和症状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解释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和身体对其产生的反应。
症状和影响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症状,并介绍它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常见的体位性低血压原因
1 自律神经失调
说明自律神经失调在体位 性低血压发生中的作用。
2 药物副作用
列举常见药物并解释其与 体位性低血压的关系。
3 脱水和低血容量
讨论脱水和低血容量对体 位性低血压的贡献。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用药历史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2
体位倾斜试验
描述体位倾斜试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解读。
解释体力活动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鼓励定期进食并避免过度饥饿和饱食。
医学研究和进展
最新研究
介绍有关体位性低血压的最新医 学研究和相关进展。
诊断和治疗革新
讨论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创新 和新方法。
早期检测和预防
强调早期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 以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结论和总结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诊断、治疗和生活方式改 变来管理和缓解。我们希望这个课件使你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更深入的了解。

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护理
增加肌肉力量: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 血管功能
改善平衡能力:通过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稳定性, 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增加心肺功能: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 增强心血管调节能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 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
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每 天至少测量一 次血压,记录 数据
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体位性低血压概述 02. 体位性低血压预防 03.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概述
体位性低血压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如从卧位、坐 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时,导致血压突然下降的现象。
体位性低血压通常表现为头晕、眩晕、视力模糊、 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老年人和 长期卧床者更容易出现。
测量方法:采 用正确的测量 方法,如袖带 式血压计
异常情况:发 现血压异常, 及时就医
血压控制:根 据医生建议, 调整药物和饮 食,控制血压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确定药物剂量
03
药物用法:遵循药物说明书的用法,注意用药时间、次数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饮食调理
01 增加盐分摄入:适当增
加盐分摄入,以维持正
常血压水平
02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
脱水
03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
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增
强血管弹性
04 增加钾、钙、镁等矿物
质摄入:适当增加钾、
钙、镁等矿物质摄入,

直立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直立位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诊断方法,常见分析如下:
1、诊断标准: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直立时血压比卧位时的血压,其收缩压低20mmHg,或者舒张压低10mmHg,并且经常出现脑灌注不足的症状,如头晕、眼前发黑、心慌、浑身没劲等情况;
2、诊断方法:患者需躺在床上至少5分钟左右,保持比较确定的卧位状态,此时测量血压,如测量右边胳膊的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之后患者需从卧位站起,站起后不要坐下,直立1分钟,此时测量同侧手臂血压,测量3次取平均值,立位1分钟后,需再保持立位2分钟,即立位满3分钟时测量血压,测量同侧血压,无论是1分钟,还是3分钟的血压,如果达到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说明有体位性低血压。

若患者未到1分钟就出现症状,如30秒时就出现头晕,这时血压开始下降,说明患者有比较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即患者直立时,越早发生血压下降,越早出现相关症状,说明体位性低血压越严重。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体格检查要点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监测 患者从卧位到立位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 体位性低血压。
血压监测与评估
血压测量方法
采用标准血压计在不同体位下多次测量血压,至少包括卧位和
1
立位两个体位,每个体位测量血压至少3次,评估其变化。
血压变化的判断标准2根据国际标准,从卧位到立位,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 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且伴随症状,可以诊断为体位性
1
失调,继发性则与其他疾病相关。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2
准确分类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上的盲目 性。
相关生理机制的理解
血管反应性的调节失常
体位变化时,血管对自主神经信号的反应性降低,是导 致血压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脏排血功能的影响
心脏的排血功能受到体位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供血不足 ,进而引起低血压。
20XX
体位性低血压 策划人:xxx
目录 CONTENTS
1 一、体位性低血压定义及概念 2 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 3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4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流程 5 五、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6 六、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与管理
一 体位性低血压定义及概念
体位性低血压的病理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的干预
一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加剧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
1
生活方式的影响
2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卧床、缺乏适度运动等,可能是 体位性低血压的潜在诱因。
二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血管舒缩反应异常
当个体由卧位变为立位时,自主神经系统应通过血管收 缩来维持血压稳定。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存 在功能障碍,无法有效促进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下降。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课件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课件

急性发作期处理流程与规范
现场急救措施介绍
立即扶稳患者
避免患者因头晕、乏力而摔倒, 造成进一步伤害。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口腔、鼻腔无异物, 维持正常呼吸。
迅速评估病情
观察患者症状,如头晕、黑蒙、 出冷汗等,以便采取针对性处 理措施。
安慰患者并保暖
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保持平静, 同时注意给患者保暖。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训练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 康复训练计划。
社会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如加入康复俱乐部、参加康复讲座等,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和 积极性。
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训练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 划。
效果评价
采用量表评价、观察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为调整训练计划 提供依据。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剂量。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尽量选择口服制剂,避免使用注射剂等高风险剂型。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提 高血容量,预防体位性低 血压发生。
在急救过程中,每隔5-10分钟测 量一次血压,以及时了解患者血
压变化情况。
掌握正常血压范围
熟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正常 血压范围,以便准确判断患者血
压状况。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血压监测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
治疗。
转运途中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平稳
在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颠 簸和突然加速、减速。

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

体位性低血压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人在从卧位或坐位迅速转为立位时,由于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眼花、眩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晕厥。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意外伤害。

2. 提高医护人员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识别、判断和处理能力。

3. 加强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应急预案1. 症状识别(1)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眩晕等症状,尤其是体位改变时;(2)患者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心悸等;(3)患者出现站立不稳、眼前发黑、意识模糊等症状。

2. 应急处理(1)立即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如床边或椅子;(2)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于血液回流;(3)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4)给予患者保暖,防止体温过低;(5)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6)遵医嘱给予吸氧、补液等治疗;(7)如患者出现晕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科室协作(1)立即通知医生,汇报患者病情;(2)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协助救治;(3)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4. 后续处理(1)完善患者病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措施;(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预防体位性低血压;(3)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四、预案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体位性低血压的识别、判断和处理培训;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预案评估1. 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3.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应对能力,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35265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35265ppt课件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和抗抑郁 药,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增 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神经疾病
某些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和 多发性系统萎缩,可能导致体 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血压测量
通过测量血压,医生可以判断是 否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医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 系统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倾斜试验
在医院进行的倾斜试验可以模拟 体位改变,帮助医生确定诊断。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1
液体摄入
增加液体摄入,保持血容量充足,有助于预防低血压发作。
2
体位调整
避免突然从躺位或坐位转为站立姿势,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3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如血管收缩剂或强心药物,以提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逐渐改变体位
从躺位或坐位缓慢转为站立 姿势,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 应血压调节。
保持水分摄入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 于维持血容量。
定期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 能和血液循环,预防体位性 低血压。
结论和要点
•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下降。 • 症状包括头晕、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 • 原因可能包括血液调节问题、药物副作用和神经疾病。 • 诊断需要测量血压、进行医学检查和倾斜试验。 • 治疗方法包括液体摄入、体位调整和药物治疗。 • 预防措施包括逐渐改变体位、保持水分摄入和定期锻炼。
体位性低血压35265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次体位性低血压35265ppt课件,通过本课件,你将了解到体位性 低血压的定义、症状、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结论和要点。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CONTENCT

•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体位性低血压的日常护理 • 体位性低血压的案例分析
01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定义
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 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解释
合理膳食结构
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摄入足 够的营养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
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
过度饮酒和咖啡因可能导致血 管舒缩异常,加重体位性低血 压症状。
生活习惯改善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
控制情绪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
03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血压测量
在站立和躺下时测量血压,站立时的 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 降超过10mmHg,可诊断为体位性低 血压。
症状观察
排除其他原因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低血压的疾病,如 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晕厥 等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以及在改变 体位时症状是否加重。
详细描述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低血压 症状。案例中提到了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如自主神经功能衰退、血管舒缩
功能下降等,并给出了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和起立时的动作等。
案例二:长期卧床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
总结词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缺乏运动,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案例二介绍了长期卧床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情况和处 理方法。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课件

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课件

心肌缺血
血压过低可能导致心肌缺 血,影响心脏肌肉的正常 功能。
对脑部供氧和供血的影响
脑部缺氧
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血压下 降,可能影响脑部供氧, 导致脑部缺氧。
脑部供血不足
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部供 血不足,影响大脑的正常 功能。
晕厥和跌倒
脑部缺氧和供血不足可能 导致患者晕厥和跌倒,增 加意外伤害的风险。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出汗等症状,严重时可 出现晕厥。
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同时可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以 协助诊断。
直立倾斜试验
患者处于倾斜位置,先测量基础血压和心率,然后逐渐调整倾斜角度 ,直至出现低血压症状或达到最大倾斜角度,记录相关数据。
患者发生体位性 低血压时的课件
目录
•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 体位性低血压的案例分析
01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 引起的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 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 状。
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
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或饥饿,避免饮用含咖 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营养补充
增加富含维生素B1、B2、C和烟酸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鸡蛋、豆类、蔬菜和 水果等,以补充营养,提高血压。
运动与休息指导
运动指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血压水平。 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活动受限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致患者活动 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 件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该病的定 义、原因、症状、检查、治疗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1 定义
当体位改变时,如从坐位或卧位转为站立位时出现的低血压。
2 症状
包括晕厥、头晕、耳鸣、需要物体支撑才能站立等症状。
3 原因
神经反射功能异常或缺失、液体平衡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原因。
如何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1
倾斜试验
通过观察倾斜试验中立位有无肌电活动、心率变异度、心肺指数的变化等来确定 低血压状况。
2
医学检查
如血压测量、心电图等医学检查都可以协助确诊低血压。
3
多途径综合评估
综合上述方法,可以更准确的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Fra bibliotek饮食调整• 少量多餐 • 增加盐分摄入
药物治疗
• 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 • 小剂量β受体激动剂 • 钙通道阻滞剂
生活调整
•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注意保证水分的摄入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运动
医学检查
饮食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心脏功能, 保持液体平衡,有助于预防低 血压。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及时发现 低血压的症状及其引发的疾病。
注意食盐、水分摄入,少量多 餐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结束语
及时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虽然不是什 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不注 意,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 响,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 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调整 生活习惯。
小心保健
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 作息和饮食习惯,可以很 好的预防此疾病。
积极锻炼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 素质,预防低血压问题的 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是指由于体位变化而引起的血压
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从坐位或卧位突然站立时,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通常会在数秒钟内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对于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来说,他们的血压下降可能会更为明显,导致头晕、眩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压下降,在站立位和卧位时,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指标。

通常来说,站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或者站立
位时收缩压下降至少20%以上,都可以被视为体位性低血压。

2. 症状表现,除了血压下降外,患者还需要出现与血压下降相一致的症状,如
头晕、眩晕、乏力、视力模糊、心悸、恶心等。

这些症状需要在站立位时出现,并且在卧位时可以得到缓解。

3. 时间要求,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卧位至少5分钟
后再进行站立位血压测量,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

4. 其他原因排除,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贫血、低血糖等。

除了上述的诊断标准外,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家族史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总之,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压下降、症状表现、时间要求和其
他原因排除。

对于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来说,及时明确的诊断可以帮助他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B 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在硬板床或地上,头低足略高。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右侧,左手掌根置于病人胸骨下半段约2/3处,右掌压于左手背上,双手的手指均不接触病人胸部,肘关节伸直,手臂与病人胸骨垂直,借助身体之力,有节奏地按压,每次使胸骨下陷3~4cm,每分钟100次。因婴儿及小儿心脏位置较高,应压在胸骨中部,以防损伤肝脏。
②心肺复苏如无脉搏,应经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1∶10000,0.5~1毫克推注。如有可能重复除颤,直至360J。复苏过程中可重复此剂量肾上腺素,每5分钟一次。
③利多卡因,1mg/kg静脉推注。复苏未成功或不稳定性的电活动持续存在的病人,2分钟后重复此剂量。随后用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滴注,速率1~4mg/分,根据病人年龄、身材和其它因素而定。
所以,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预防的方法有:
(1)告诉病人应用此类药物后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静卧1~2小时,站立后如有头晕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
(2)用药后,夜间起床大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
(3)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避免。清晨起床时须加小心。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量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快速调节机制 A.作用迅速,在血压突然改变数秒钟后就开始作用 a.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即减压反射; b.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升压反射(通过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 用) ; c.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 升高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所引起 的加压反射)。
基本概念
相关疾病
原因:分娩时出汗、进食量少,紧张、疼痛、用力、出血 等,骨骼肌血管扩张是运动后产生低血压的基本原因; 分娩后,腹盆腔相对空虚,产后排尿量大,腹内容量减 少;产后便秘下蹲时间长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特点:卧位时血压正常、直立时血压迅速降低,急性、一 过性、可逆的。
处理:平卧头低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监测孕妇 生命体征,一般休息需大于30min方可重新起立。
相关疾病
在T6水平以上脊髓损害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很高, 阻碍康复进程。 原因: 1.神经源性因素(交感神经正常传出通路中断) 2.血管源性因素(站立位血液下肢淤积) 3.心源性因素(长期卧床造成心脏低做功状态) 4.体液因素(升压激素水平降低) 表现:大脑缺血症状: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头痛、颈部 或者头部(枕部)不适、恶心、肌肉无力等。
治疗
治疗
避免可能引起体位性的因素如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 间卧床 避免增加腹腔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尿时用力过 度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饱餐和大量饮酒可诱发低血压。
提倡适当体育锻炼,出现晕厥患者,宜卧床暂停降压药。
治疗
护理
平卧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 尤其是夜间,如起立或行走时出现头晕、两眼发黑,应立 即蹲下或躺下,呼叫他人帮助。
(2)糖尿病: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较差的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迅速站 立后,血管不能适当收缩使血液重新分配所致。
影响因素
(3)脑卒中:体 位性低血压是 脑卒中较强的 预测因子,应 对脑卒中合并 OH进行初篩, 以免因为OH影 响卒中患者的 治疗。
相关疾病
(纹状体黑质变性SND)(MSA-parkinsonian,MSA-P) 特点: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主要表现肌强直和运 动缓慢,而震颤罕见。双侧同时受累但可轻重不同。抗 胆碱能药物可缓解部分症状,多数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 不佳。
分类
急性OH----急性或亚急性发生的症状性OH,包括肾上腺危 象、快慢综合征、心肌梗死、败血症、脱水和药物作用 等 慢性OH-----生理性和病理性(见于自主神经功能衰弱可分 为中枢性和周围神经性)
影响因素
(1)药物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临床最多见,如抗高血 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镇静药(丙 嗪)、抗肾上腺药物(如酚妥拉明)血管扩张剂(如硝 酸甘油)等,多见于老年患者联合用或大剂量用药,应 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分类
近年来,国内采用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技术的使用,又提出 了初始体位性低血压(Initial OH, IOH)和晚期OH。
IOH是指直立位后超15秒内血压水平短暂下降,收缩压大 于40mmHg和/ 或舒张压大于20mmHg并有脑血管低灌 注症状。 晚期OH是指直立位超过3分钟后,多在5-45分钟内出现血 压下降,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0mmHg,和(或)舒张压 大于10mmHg。
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亦称直立性低血压 (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 与卧位相比,站立3分钟后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舒张压 下降10mmHg。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 次报告(JNC7)根据临床实际,将此诊断标准更改为: 直立位收缩压下降大于10mmHg,并出现头晕或晕厥的 症状,更重视症状学的发展。即血压降低出现脑灌注不 足者,即属OH。
基本概念 定义 发生机制 分类 影响因素 相关疾病 治疗 护理
基本概念
高血压 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B.血压变动数分钟后其它调节机制开始活动
a.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调节机制; b.血管应力性舒张反应(血压改变后血管口径也相应改变以 适应可以利用的血量);
c.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或从毛细血管逸出的体液转移 以保证必要的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基本概念
长期缓慢调节机制(肾脏─体液─压力调节机制) 这种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血量所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以及由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醛固酮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 其中也有负反馈作用。当血压下降时,肾的泌尿量减少, 体液得到保存,部分进入循环系统,血量因之增加,使 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量都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回升。 在血压过高时肾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体液和血液都减 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也随之减少,结果引起血压 的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在血压未恢复正常以前,可以长 期起有效调节血量和血压的作用。
相关疾病
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一个变异亚型 好发于健康年轻患者,同时影响或选择性侵犯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 最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体位性低血压、少汗、口干,胃肠 道症状,可表现为胃胀气、恶心、呕吐、腹绞痛、便秘、 (有时可交替出现腹泻),以及瞳孔扩大固定、体温异 常、疼痛、尿储留、慢性疲劳综合症,腱反射减退。 此病可能由于自主神经节中介导快速突触传导的烟碱样乙 酰胆碱受体受累而导致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相关疾病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FAP)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并具有广泛种族分布的家族性 综合征。 确诊:腓肠肌活检 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的同时,均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腹泻和便秘交替);括约肌功能 受累(尿频、尿急、尿储留)常有头晕发作,尤以起立 时明显,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
加强看护,防止跌倒、坠床,需要陪护。发防止跌倒通知 书,请家属签字,下床时需有人搀扶。做好心理辅导, 消除紧张、恐惧。
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面色,如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 应让患者平卧,加强巡视。 对活动受限的患者以增强下肢收缩,应协助患者在床上进 行双下肢屈曲和伸屈锻炼,每天4-5次,每次5-10分钟, 以增强下肢收缩,使下肢肌肉泵维持正常功能。 病情允许时,可食用适量钠盐。 餐后2小时易发生OH,故餐后不宜活动过量。
相关疾病
确诊需神经病理学证实------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 特异性标志是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 早期----单纯自主神经系统受累 进展----由于橄榄核、脑桥、小脑及纹状体、黑质等变性, 依次出现小脑、锥体外系、锥体系受累的表现。
直立性低血压为最突出的特征。
相关疾病
帕金森病患者除表现特殊的运动症状外,还有具有非运动 症状(认知、情绪、睡眠方面改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多汗、OH) 既往认为,锥体外系症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更倾 向于MSA(多系统萎缩),而不是PD,但是尸解研究 发现,病理解剖诊断为PD的患者,78%生前明确诊断 有OH。PD患者的OH可以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也可以是抗PD药物导致血压调节异常。如果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相对运动症状出现早而严重,多考虑MSA, MSA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帕金森症状外还可有锥体束 或小脑病变的表现。
发生机制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如外伤后失血、失液所致的血 容量绝对不足。或使用过量扩张剂等药物后血液重新分 配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 (2)心血管反应性降低:临床主要见于老年患者,心脏 顺应性下降,对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
发生机制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人体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 任何一部分出现损伤,均可导致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 位改变而变化,从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 低血压皆与此有关。 (4)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血液内5-羟色胺、缓激肽、 前列腺素等舒血管因子浓度增高,均可引起周围血管扩 张而致体位性低血压。
基本概念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 舒张压<85 mmHg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 低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明确规定,但低血 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 于12/8 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
相关疾病
(MSA-cerebellar,MSA-C)(散发性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sOPCA)
特点: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步 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从下肢开始,以下肢的表现为突出, 并有明显的构音障碍、眼球震颤等小脑共济失调。
相关疾病
是Shy和Drager于1960年描述的一种不明原因的进行性神 经变性疾病。 影响中枢自主神经功能、小脑、基底节,锥体系及脊髓运 动神经元。 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小脑症状、锥体系症状和 帕金森症。
分类
1925年Bradbury等首先报道并创用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idiopath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这一概念。 1960年Shy-Drager报道了一种神经综合征伴立位低血压 的病例,后称为Shy-Drager 综合征。 2011年Lanier等又提出一种新观点,即依据病程分为急性 与慢性,相当于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种。症状包括头晕、 轻度头痛、视力模糊、虚弱、乏力、恶心、心悸等。不 常见的有呼吸困难、胸痛、颈肩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