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 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 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 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 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 盖”万里”,地之远也; • ”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齿暮也; • ”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 • ”独登台”,无亲朋。 •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 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 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二、《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 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 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 这首诗是作者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今四川 奉节一带)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 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明代胡应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五、“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件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 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 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 面了。
总结
• 1、沉郁顿挫 •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
忧愤、蕴藉;“顿挫”是指情势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 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2、诗人的悲愁情怀
•
秋天万物凋谢,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
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
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愁,融入了羁旅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 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 为华州司功。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类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 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叹。
登高
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 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叹万端,独自登高,写下了 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登高
一、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独留青冢向傍晚
远葬他乡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杜甫诗三首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 温故知新—— • 子美(字 ) 杜少陵(曾居少陵 )杜工部 ( 曾任工部员外郎 ) • “诗圣”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 • “诗史” • “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
4. 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 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 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 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 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杜甫在 蜀中八年,荆、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 抒情性质。
五绝
七绝
五绝
七绝
上述二式单用为绝句,双用 为律诗,律诗第五句只能用左边 的定式。
诗歌鉴赏方法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意象分析法: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知人论世法: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三、知识点梳理
(1)玉露:白露。 (2)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3)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5)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6)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 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 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 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 温故知新—— • 子美(字 ) 杜少陵(曾居少陵 )杜工部 ( 曾任工部员外郎 ) • “诗圣”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 • “诗史” • “三吏”(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
4. 漂泊西南时期(48—58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 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 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 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 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杜甫在 蜀中八年,荆、湘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 抒情性质。
五绝
七绝
五绝
七绝
上述二式单用为绝句,双用 为律诗,律诗第五句只能用左边 的定式。
诗歌鉴赏方法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意象分析法: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知人论世法: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三、知识点梳理
(1)玉露:白露。 (2)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3)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5)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6)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 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 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 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43张PPT)
《秋兴八首》解析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 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 个基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 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 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 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 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 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 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 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 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 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 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 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 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 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 《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 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 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 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 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 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 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 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什 么 方 法 表 达
么事为
态 度 ( 体 悟 感 情 )
? 诗 人 在 诗 中 表 现
出
什
最新课件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的所
(描 鉴
弄写 赏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事 是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怎
样
33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 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 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 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Shì的整 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 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 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 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 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焉。”
文
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 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
分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析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最新课件
20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最新课件
2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
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
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
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最新课件
3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么事为
态 度 ( 体 悟 感 情 )
? 诗 人 在 诗 中 表 现
出
什
最新课件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的所
(描 鉴
弄写 赏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事 是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怎
样
33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 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 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 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Shì的整 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 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 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 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 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焉。”
文
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 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
分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析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最新课件
20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最新课件
2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
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
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
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最新课件
3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课件
登 高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 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 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 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
(其三)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 为华州司功。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王昭君入选皇宫。 汉元帝命令宫中的知名画师毛延寿为各位佳丽各描肖像一幅, 以便挑选。那些出身富贵人家的千金们无不重金贿赂画工,以 图毛延寿能手下留情,在画卷上为她们增添姿色。王昭君家境 贫寒,没有多余的财物来贿赂画工,也不愿意干这种龌龊之举。 更何况她自恃美冠群芳,鹤立鸡群,根本就用不着欺瞒天子。 毛延寿心里生出报复之心,故意把王昭君的画像描绘得十分平 庸,甚至在画像的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使汉元帝对王 昭君顿起嫌恶之心,始终不曾召见。直到昭君自请和亲,才被 汉元帝发现她的真实相貌,十分不甘,彻查之后发现事情缘由, 便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问斩。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 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 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
杜
甫
咏 怀
诗
古 迹
三
( 其
首
三 )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 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 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 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 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 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 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 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不同点 :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
气氛太浓,境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登高》壮阔。
《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
“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
点明“风急”、“天高”、“鸟飞
回”。
• 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 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给我 们塑造了哪一 个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 幽怨。 ⒉对画师的无耻行 为怨恨。
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件81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 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 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 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 特考中的失败 ☞ 父亲病故 ☞ 才华得不到赏识 ☞ 儿子饿死 ☞ 安史之乱成了俘虏 ☞ 对官场产生绝望,放弃官职 ☞ 穷困再次袭来 ☞ 年迈体弱,无家可归,病死客船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 宏伟抱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 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 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后来安 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 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 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 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 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 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 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 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 “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 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 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 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 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 挫”。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 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 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 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课件
时期匈奴内部产生矛盾以致分裂。 ③徒:空,白白地。
④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1]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
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 族团结融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 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 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分析技能: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 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 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类似性,触发点在
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 对照失落。
练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杜甫
《咏怀古迹》 是一组结构周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 刘备庙、诸葛亮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抒 发对生活、时事、自身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节奏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④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1]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
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 族团结融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 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 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分析技能: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 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 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类似性,触发点在
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 对照失落。
练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杜甫
《咏怀古迹》 是一组结构周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 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 刘备庙、诸葛亮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抒 发对生活、时事、自身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节奏
hè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明确:风——急天——高 猿——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 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 肃临天下的秋景图。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说“万里悲秋 秋,时之凄惨也;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复述诗意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诗的前四句也就是首颔两 联,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 象的特点又是什么?
秋兴八首
唐 杜甫
玉露凋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兴”就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 即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再现诗意
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 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 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 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故园 情怀。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 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 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 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 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 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 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 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艺术手法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 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 肃临天下的秋景图。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说“万里悲秋 秋,时之凄惨也;
常作客,百年 多病独登台”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复述诗意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诗的前四句也就是首颔两 联,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 象的特点又是什么?
秋兴八首
唐 杜甫
玉露凋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兴”就是《诗经》中“赋比兴”的“兴”, 即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再现诗意
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 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 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 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故园 情怀。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 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 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 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 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 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 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 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艺术手法
高一语文(必修三)课件--杜甫诗三首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 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落木 生命的晚秋 长江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短暂与无穷进行对比、 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 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 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 阔。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 后可分四个时期。
1. 读书壮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 (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2. 困守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 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 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 诗人,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 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分析颈联所包含的几层含义!
万里,地域辽远也;
悲秋,时节惨淡也;
宋代罗大经曾 作客,羁旅也;
说颈联的十四 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登台,高迥处也;
谢谢大家!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 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 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 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 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 “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 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 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 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72张PPT)
审视标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即因秋引发感慨(触景 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 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 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通读诗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ຫໍສະໝຸ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 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使枫树林凋谢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接连天际,山上雾霭阴 沉接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一 叶孤舟系在江岸,像系着我思念故园之情。
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
游 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 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时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期 《望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
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
长 “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
安 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 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
西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 时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期
沉郁顿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甫诗三首》用(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3
秋 兴 八 首 (其一)
4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衰露败般飘的零秋,霜 巫使 山两 巫岸 峡的 一枫 带树 气林 象 巫山巫峡气萧森。更加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澎沉湃地,压边向塞大上 地风 。云滚滚,阴沉
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
丛菊两开他日泪,像孤往独日的一小样舟又 系一 向次 岸伤 边心 ,落 也泪 系, 着 孤舟一系故园心。我怀念故园的心情。
杜
(其一)
甫 诗
咏怀古迹 (其三)
三
登高
首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 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 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 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千载以来,琵琶弹奏胡乐, 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怨恨。19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
20
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借高山 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形象的伟大, 寄予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 2、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昭君的 悲剧。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 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 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 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昭君 出塞的悲惨命运。
秋 兴 八 首 (其一)
4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衰露败般飘的零秋,霜 巫使 山两 巫岸 峡的 一枫 带树 气林 象 巫山巫峡气萧森。更加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澎沉湃地,压边向塞大上 地风 。云滚滚,阴沉
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
丛菊两开他日泪,像孤往独日的一小样舟又 系一 向次 岸伤 边心 ,落 也泪 系, 着 孤舟一系故园心。我怀念故园的心情。
杜
(其一)
甫 诗
咏怀古迹 (其三)
三
登高
首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 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 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 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千载以来,琵琶弹奏胡乐, 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怨恨。19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
20
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借高山 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形象的伟大, 寄予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 2、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昭君的 悲剧。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 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 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 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昭君 出塞的悲惨命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首句押韵,应作: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绝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五绝 七绝
上述二式单用为绝句,双用
为律诗,律诗第五句只能用左边 的定式。
CHENLI
8
(二)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 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 为“诗圣”。
CHENLI
10
3. 陷贼与为官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 (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 但创作成就很大,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4. 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 三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 的抒情性质。
CHENLI
14
(四)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 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 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 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 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 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 首。
杜 甫 甫唐 诗 三 杜首
·
CHENLI
1
一、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 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 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CHENLI
2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CHENLI
3
四、教学内容
• 与“失粘”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也就是同 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
CHENLI
6
近代诗的两种常见格式
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 七绝
如复句押韵,应作: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
七绝
CHENLI
7
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
(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 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受格 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每 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 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
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使唐代形成
CHENLI
15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 心憔悴不堪。“布衾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 “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 (《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 酬十一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 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 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 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CHENLI
11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HENLI
12
三、知识点梳理
(1)玉露:白露。 (2)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3)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5)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6)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
CHENLI
16
(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 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 蓄势。
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
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
仄对仗。
CHENLI
4
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 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 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 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 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 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 (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 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 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 句称“对句”。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 后可分四个时期。
CHENLI
9
1. 读书壮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 (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2. 困守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 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 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 诗人,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
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 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字双关,一谓 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
CHENLI
13
(7)接地阴:风云盖地。 (8)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9)系(jì):系舟上岸。 (10)寒衣:冬天的衣服。 (11)催刀尺:赶裁新冬衣。 (12)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zhēn),捣衣石。
CHENLI
5
• 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 1. 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 押,通常要求押平声, 且一韵到底。
• 2. 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 3. 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 谓之“失粘”。
• 所谓“失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粘”的 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 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