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之光
《中 国科技之光》 说课稿

《中国科技之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科技之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科技之光》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涵盖了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现代的科技创新,如高铁、5G 通信技术、航天工程等,彰显了中国在当代科技前沿的地位。
通过对这些科技成果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感受科技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部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所了解,但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背后的原理和影响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重要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包括发明时间、发明者、主要特点和应用领域。
掌握一些关键科技成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例如造纸术的工艺流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科技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科技事业。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和现代科技的突出成就。
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返回
指南针
• 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位的简 单仪器,又称指北针。指南 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 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 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 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 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 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 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 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 等方面。
神火飞鸦
• 身两侧各装两支“起火”,“起火” 的药筒底部和鸦身内的火药用药线 相连。作战时,用“起火”的推力 将飞鸦射至100丈开外,飞鸦落地 时内部装的火药被点燃爆炸。爆炸 时的飞鸦宛如今日的火箭弹。明代 史书还记载了一种原始的火箭弹— —震天雷炮,可依靠自身装药燃烧
推进。
磁石
• 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吸引铁磁性物 质如铁、镍、钴等金属。将条形磁 铁的中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静止的 时候,它的两端会各指向地球南方 和北方,指向北方的一端称为指北 极或N极,指向南方的一端为指南 极或S极。如果将地球想成一块大 磁铁,则目前地球的地磁北极是指 南极,地磁南极则是指北极。磁铁 与磁铁之间,同极相排斥、异极相 吸引。所以,指南极与指南极相排 斥,指北极与指北极相排斥,而指 南极与指北极则相吸引。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孙悦
和 她 表 哥
传送带
火药
磁石
印刷术Biblioteka 火药•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 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 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 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 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为我国四大发明 之一。 • 烟花 • 神火飞鸦
返回
烟花
• 烟花又称烟火、焰火,在 中国发明较早,主要用于 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 现代全球唯一能在同天同 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则 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中国科技之光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善于学习经验/注重实践研究
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勇于开拓创新
深入民间请教;
亲自栽培药物,并炮制药物, 摸清药物药性。
4
(二)中国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4、内容特点:
①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增加新品种; 配有插图; ②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 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③纠正前人很多错误;
④涉猎多种学科;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⑤文学色彩浓厚;
5
①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 (二)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 就,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 5、影响及地位: 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 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②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 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7
精神
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物质基础):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 政治: 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 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民族关系: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展; 政策:统治者采取的开明的政策; 文教:教育的不断发展 前代基础: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人民贡献: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
22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周恩来
学术地位: 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 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 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人格魅力: 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 祖国和人民。 总体评价: 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 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 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 替代的位置。
专题6 一 中国科技之光

专题6 一中国科技之光一中国科技之光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2.认识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1.重点:(1)了解《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价值与贡献。
(2)掌握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对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贡献。
(3)掌握李四光关于地质力学的主要理论和具体成就。
2.难点:理解科学理论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
1.立志学医、从医,出身明朝蕲州名医世家,曾在京师做太医,后辞职回乡行医。
2.编写《本草纲目》(1)动因: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古医书中的错误、遗漏,决心重编医药学著作。
(2)问世:历经27年总结、发现和研究,1578年完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3)内容:全书52卷,分为16部,62类,共190多万字,载有1 892种药物,11 096个药方及1 160幅药物形态图。
3.影响(1)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果,是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
(2)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
(3)1606年传入日本、朝鲜,被译成多国文字。
教材整理2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求学1878-188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专业。
③成就: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型油田。
④意义: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保证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李时珍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中医药学成果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撰成了集古代传统医药学之大成的《本草纲目》。
2.在国势日衰的晚清时代,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成为近代中国工程建筑史上的一项创举。
3.李四光心系祖国,以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创建地质力学,指导地质勘探,成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
史料解读史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
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
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铁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造纸术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主要有龟甲、兽骨、青铜器、 玉石器、竹木简,还有写在岩 石和丝帛上。
这些书写材料的缺点是: 1,难以书写,如岩石,甲骨,青铜器。 2,不易移动,如岩石,青铜器。 3,材料珍贵或者稀少,如丝帛,青铜器,甲骨。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蔡 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 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取代了竹木简和帛,为 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 把这种纸叫作“蔡侯 纸”。
蔡 伦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 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西汉纸
东汉纸
751年,唐朝与大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 匠被俘,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14 世纪)和北非。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泥 活 字 的 工 艺
2008北京奥运会上活字印刷术的再现
印刷术的外传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
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年,德意志人 古腾堡改良了中国 的活字印刷术,形 成金属活字印刷术 。
四大发明之:火药
火药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 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至今已有一千 多年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 经》,称作硫磺火法。
四大发明之:指南针
宋 代 的 指 南 针
◇战国的司南
今 天 的 指 南 针
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北宋时,进而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使用 人工磁体发明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I. 介绍中国古代是世界科技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科技遗产。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通过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之光。
II. 农业科技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的农业科技发展对于中国文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例子:A. 农耕工具的发展1. 铲耙的改进:古代农民改进了铲头和耙子的形状,增加了工作效率。
2. 曲水灌溉:通过引导水流灌溉农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B. 粮食种植技术1. 轮作制度:农民采用轮作制度,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来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2. 新型农具:古代农民发明了犁耕机等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栽培效率。
III. 工程建筑中国古代的工程建筑技术也是举世闻名的,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例子:A. 长城1. 构造与军事意义:古代中国修建了万里长城,不仅起到了防御的作用,还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才华。
2. 材料选择与构造:长城采用了石、土、木等多种材料,采用巧妙的营造方式,使其能够经受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
B. 故宫1. 规模与美学: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2. 建筑技术与装饰:故宫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技术,融入了华丽的装饰,使其成为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
IV. 科学发明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对于世界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发明:A. 指南针1. 导航与海洋贸易:指南针的发明对于古代中国的航海和海洋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磁性原理: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研究磁性的物质,探索出了指南针的原理。
B. 零件儿1. 数学与计算:零件儿的发明使中国古代数学家能够进行更为准确和高效的计算。
2. 天文观测:零件儿的使用对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V. 医药科技中国古代的医药科技也非常发达,以下是一些例子:A. 麻醉药物1. 麻沸散:中国古代医师发明了麻沸散,成为古代手术的麻醉剂。
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国科技之光》教案

中国科技之光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学习要求: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理论,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的成长历程及其用全部心血著成的《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认识他主持完成的京张铁路工程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了解李四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探讨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及其在振兴国家的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通过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自主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合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探讨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高中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比较和分析詹天佑、李四光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主要事迹和贡献的学习,认识到怀疑和探索精神的可贵,认识到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性格坚毅,不断创新,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虽然是独立的领域,但它与其他社会领域有很强的关联,认识到科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营造适合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重、难点】重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和理解詹天佑、李四光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如果你生病了,你会选择西医还是中医?答:学生讨论:……看得出来,一旦生病了,大部分同学还是会选择西医。
但是正如很多同学讲到的,不选择中医并不是因为怀疑中医的疗效,而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如:中医院数量少、中药熬制麻烦、良药苦口等。
实际上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的中医中药在现代面临的困境。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出现在两千四百多 年前,用天然磁石制成。到了宋朝,人们制 造了人工磁化的指南针。把指南针安在方位 盘上,就称为罗盘。 早在1119年,我国已有将指南针运用于 航海的记录。大约一百多年后,指南针才传 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贸易、文化等事 业的发展。
蔡伦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纸张,但纸 质比较粗糙、疏松且厚。大约在105年,东汉 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他将树皮、废麻、 破布、废渔网等原料掺水并捣碎成浆,然后 均匀地撒在细密平整的网板上,干后剥离, 再轻轻压榨,烘干成纸,这种纸工艺简单, 成本低、质量好,易于书写、携带和收藏。 后来,造纸术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大大 的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关于 毕昇与印刷 术,你还知 道哪些呢?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展示我国活字印刷文明。 图为表演“以和为贵”的现代的“和”字。
毕昇
毕昇(生卒年未详),北宋布衣。湖北英山县 人。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 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这一 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 人收藏,其事迹见《梦溪笔谈》卷十八。活字印 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 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板印刷术有了本 质上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89年在湖北英山县发 现毕昇墓碑。
春秋时期李冰父子带领修建的都 江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 程之一,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哈雷彗星 是每 76.1年环绕太阳一 周的周期彗星,因 英国物理学家爱德 蒙· 哈雷首先测定其 轨道数据并成功预 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 期为76~79年,下 次过近日点为2061 年7月28日。哈雷彗 星是人类首颗有记 录的周期彗星。
7中国古代科技之光(其它发明)

隋唐时期: 1、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 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 熟。 2、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 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 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 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宋元时期: 1、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 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 有利于农事安排。 2、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3、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 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 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4、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 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日黑居仄,火如弹丸”
——《汉书·五行志》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
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 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文公十四年》 彗星和哈雷慧星的记录分别比欧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 的一次陨石雨记录。
“帝禹后氏八年雨金 于夏邑”。(公元前2133 年降落在今河南省的一场 铁陨石雨) ——《竹书纪年》
《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 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 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 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 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 经》。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氏星表》
北宋时期杰出的科 学家,在天文、历法、 算学、医学、地理学方 面都有突出成就,著有 《梦溪笔谈》。
大运河
大 运 河 江 南 运 河 河 段
《中 国科技之光》 说课稿

《中国科技之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科技之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科技之光》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科技的强大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题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航天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也反映了科技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科技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但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可能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科技概念和原理感到困惑,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重要的科技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概念和原理,如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待科技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成就和影响。
现代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2、教学难点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科技之光

中国古代科技 之光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
02
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领域
03
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人物
04
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典籍
05
中国古代科技对现代的影响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THEME TEMPLATE
02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历程
THEME TEMPLATE
古代科技起源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古代农业科技:农耕技术、水利工程、灌溉工具等 古代医学科技: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等 天文地理科技:天文观测、地理测绘等
古代科技发展阶段
添加标题
起源阶段:从远古时 代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技开始萌 芽,出现了一些重要 的发明和创造,如四 大发明中的造纸术、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火药:唐末时期发明,最初用于军事,其 爆炸的威力使得战争形式发生巨大变化。
印刷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北 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出现,大大提高了书 籍的印刷速度,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指南针:北宋时期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和效率。
04
中国古代科技的杰 出人物
THEME TEMPLATE
古代科学家的贡献
张衡:发明地动仪,精确测定地震方位 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数百年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推动中国数学发展
古代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勤奋好学:古代科学家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探索、学习,推动 科技的进步。
高二历史人民学案: 专题六 一中国科技之光

一中国科技之光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中华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在1984~1993年间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贵金属纪念币。
纪念币中的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农民起义领袖等等,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上面一枚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纪念币。
思考:李时珍为中华文明所作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提示:撰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为我国医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标要求: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一、李时珍1.立志学医、从医(1)出身医学世家的李时珍,在三次乡试落第后,放弃科考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把行医当作自己的终生职业。
(2)李时珍饱读医书,注重________并常常亲试草药,医术提高很快,不久便成为当地的名医。
(3)李时珍曾被推荐到京师太医院,但他觉得在朝廷无法实现自己专心从事医学工作的理想,毅然辞职,回故乡行医。
2.编写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1)编写动因: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古代医书中存在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于是决心重新编著一部完备的医药学著作.(2)巨著问世: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1578年,《本草纲目》问世.全书共载有药物1892种,分为植物性药物、动物性药物和矿物性药物三大类别,还收录了中国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药方11096个,并附有________图。
(3)深远影响①《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果,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________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②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六、中国科技之光

1、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
大庆 华北 大港
胜利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李四光
2、冰川学方面: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的存在,后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 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3、古生物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 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 用
——周恩来
学术地位: 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 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 基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外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问题:阅读材料2 、3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能取得 如此巨大的成就,当时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环境? ①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牛顿提供很好的条件;(继承与发展)
②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思想)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政治)
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又对理论发展
人格魅力: 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 和人民。
总体评价: 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 树立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 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二、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 学巨人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年
一、成长的足迹
童年时期:善于观察 、发明创造
中学时期:科研与实验
1)创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学中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的建立。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解释了
天文学 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1 “牛顿系统解决了力学问题,为之后的机器设计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
-《大国崛起》
大学时代: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正是牛顿这样的经历,他才能够被第二个苹
果击中,从而也就产生了人类最具智慧的奇 思妙想,才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漂亮 的一笔.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六 第一课 中国科技之光

问,要从詹天佑的话中来体会其不为物质诱惑、一心为国的爱国 情怀。第(3)问,面临的困难要从地理环境、国内资金、技术、
工期、舆论压力等方面分析。第(4)问,从捍卫祖国尊严、自立
自强等精神这一角度出发。
返回
[答案]
(1)1871年,清政府为推进洋务事业,宣布
招收幼童赴美留学,培养洋务人才。詹天佑赴香港考试通
返回
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赴美留学 (1)背景:1872年,考取清政府筹办的“ 幼童出洋 预习班 ”,到美国就读。 (2)过程:留美期间,詹天佑顺利读完了小学、中 学,17岁考入美国耶鲁大学,主修 铁路工程 专业。 1881年,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
返回
2.修建京张铁路 (1)背景: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英、 俄都想插手中国铁路的修建。 (2)过程:
民间自办铁路风气的中国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返回
[特别提醒]
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时,为国为民担风
险,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 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返回
二、如何认识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及其贡献?
(1)李四光自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毕生研究地质科学。 他勤奋好学,注重实践,学识渊博,取得了多方面的杰出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地质力学。运用这一理 论,李四光对现代地壳运动的分析、对矿产资源的探寻、地震 预报,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除此 以外,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
(2)列强利用修建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
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 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3)清政府认识到这些危害后于1904年决定修建京张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叙述了中外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分两课时授课。
第一课时介绍了分别处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三位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由多人著成、世界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祖冲之,明代写成《农政全书》的徐光启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成体系,成果先进,应用性强。
李时珍在批判地继承了16世纪以前我国医药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完成了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但纵观我国古代绵长的历史,领先世界的是实用型技术而非科学,而技术只有发展到科学的高度,用科学指导和改进技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明朝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已慢慢落后于西方。
当时的西方,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制度由萌芽走向壮大,新旧两种思想和两种制度的斗争空前惨烈,其中就包括以科学的力量来反对宗教的愚昧、落后与反动。
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这场殊死的斗争中为自己争得了独立的地位,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确立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帷幕。
而在中国,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和列强的侵略欺凌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国家。
在这种历史背景中,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成为震惊中外的伟大工程,它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科学家的坚毅性格、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许多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怀着报国之心,毅然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质学家李四光便是杰出的代表。
他创立地质力学,打破中国“贫油”之说,并致力于地震地质的研究,为实现地震预报探明了方向。
第二课时介绍了分别处于西方近代、现代的两位大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
在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大批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推动着世界进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期。
作为近代世界科学界的卓越代表,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解开了物质运动的本质,发现了宇宙定律。
作为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追寻着空间与时间的本质,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永无止境。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技的每一次大变革都促成了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科技推动着人类从古代走向了现代。
科技是由科学家创造的,一代代的科学家都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痴迷于科学研究,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在科学事业上的劈荆斩棘和艰辛努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
人类社会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并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18世纪60年代,以大机器生产和广泛应用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和完成。
蒸汽动力技术代表着这一时期技术发展的方向,它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其他技术的发展,并导致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变革。
19世纪60年代,随着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推广,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新运输手段的发明与使用,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出现等,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了。
它牵引着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人类社会开始大踏步地跨进现代文明的大门。
20世纪40年代末,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从美国兴起,随后扩大到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核能、空间技术、新型材料等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其成果共同构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科学技术跃居为社会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进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推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被普遍的认识。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它们的互相促进构成了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双翼。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外比较的方法展开探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如比较中外科学家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科学研究特点,可以较好地了解中国与外国科学发展的各自特点,更清楚地感受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开展研究工作的动力及其科学品质;将牛顿与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世界科学发展的重大转折,深切感受科学改变世界的力量。
中国科技之光[内容标准]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时珍的成长历程及其用全部心血著成的《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詹天佑的成长历程,认识他主持完成的京张铁路工程对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了解李四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探讨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及其在振兴国家的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
通过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手段自主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合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探讨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高中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比较和分析詹天佑、李四光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方面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主要事迹和贡献的学习,认识到怀疑和探索精神的可贵,认识到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性格坚毅,不断创新,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虽然是独立的领域,但它与其他社会领域有很强的关联,认识到科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营造适合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教学重点]: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的主要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詹天佑、李四光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
李时珍所处的时代背景介绍李时珍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能不提到中外科学发展的异同。
因为,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社会结构和科学技术开始发生巨大变动的前夜。
(1)从15世纪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西方以崭新的近代科学技术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时期,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
《本草纲目》的编纂宗旨是为了“辨天下物品之情味,合世人疾病之解宜”,即是为了解决应用的问题。
而此时,西方的自然科学则主要是朝着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
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直接目的,不在于能否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在于研究自然万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2)就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言,在西方,科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大多是观察、实验、数学演算和逻辑推理,为了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他们还发明了一系列的实验仪器。
正是这些理论的发现、方法的应用和实验仪器的发明,使近代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有别于古代的自然科学。
而当时中国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崇尚抽象的思辨,忽视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没有使用数学和符号系统进行论证的传统,因而往往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而综合分析也往往陷入空泛的思辨之中。
这就很难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3)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是一种相对分散的、狭隘的、封闭的、保守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既不能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研究手段,也不能产生发展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相对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本是一种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严密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专制和独裁扼杀了人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在这种社会政治制度下,难以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和激发人对自然探索的强烈兴趣。
严酷的政治现实使科学失去内在的活力,是这个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滞后的重要社会因素。
(4)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都毫无例外地实行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知识分子的诱逼与迫害;二是对不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所谓“异端思想”的封杀;三是实行所谓思想的大一统。
“学而优则仕”和荒唐的文字狱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惯用的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领域绞杀“异端”。
儒家思想宣扬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注重的是人自身的修养。
进入近代西方注重的是人的权利与自由,这种权利与自由来自于对自然、宇宙的探究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引导人们将目光投向自然和广阔的社会,成为激发探究愿望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无疑造就了大批献身科学的科学家。
(5)与上述状况相对应的是当时中国教育制度的落后。
这种落后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奴性化,即为培养效忠于皇帝的臣民而进行的教育;教育内容的陈腐化和单一化,即以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学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不涉及任何生产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方式上的私人化,即以私塾这种私人教育行为代替社会和国家的教育行为,这样不利于教育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教育评价体系上的官本位化,即以八股取土来评价教育效果的优劣。
15世纪以后,当西欧在教育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中国这种落后的教育制度就不仅仅是不适应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而是成为维护旧制度、压制人才成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而12至13世纪以后的西欧,教育在一些先进地区开始走出宫廷和教会的狭小空间,实现了教育的世俗化和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各级各类学校和大学相继建立,并普遍开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讲座,培养了大量有知识的工商业者、医生、技师、航海家和各种专家学者,他们在日后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扮演了主角。
李时珍所处时代特征:日薄西山,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相对西方历史潮流而言) 1、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表明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封建制度日益腐朽;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代表了新的生产力;3、对外关系上:实施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4、文化上:儒家思想开始活跃(李贽)一、李时珍的人生之路(了解)1.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2.三次乡试落榜,坚定从医之路3.宫廷御医之便,饱识医术药材4.深鉴《本草》遗误,辞官回乡重修5.27春秋努力,编成《本草纲目》1、编写的原因:——纠正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缺陷(1)药材名称混乱(2)一些药材虽有毒性,但长期被认为可以服用,害人不浅。
2、编写过程:①十年阅读鉴别(读万卷书);②亲自采药考察(行万里路);③深入民间请教;④亲自栽培药物思考1:你从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过程中能学到哪些高贵品质?救死扶伤的医德;不盲从古训;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不怕危险的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27年坚韧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