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为什么而活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案名称:《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主旨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主题探讨、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激发学生对个人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反思。

教学重点:散文的主题思想和逻辑论证。

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和个人信念的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写作表达个人对生活意义和目标的理解。

教学准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人生意义、价值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主题探讨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人生意义、价值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罗素的生平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韵律和情感。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逻辑结构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主题探讨: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生意义的探讨,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述,模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表达,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思考方式,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生活意义和目标的理解。

2. 主题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鼓励表达个人思考。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逻辑结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2、揣摩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感悟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吧。

(4人一组,采访交流,要说大实话)生答,师总结。

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三、默读课文,思考并在文中勾画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2、罗素追求的知识具体指的是哪些?3、罗素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的“苦难”具体指的又是哪些呢?(注意提示性的语言)老师补充罗素的相关资料。

四、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呢?五、拓展延伸1、当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展示有关苦难的图片。

2、师生配乐诵读祈祷词。

六、作业布置1、感情朗诵课文。

2、积累有关生命意义的名人名言3—5则。

3、阅读《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博大的爱同情苦难。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感知文章阐述的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启迪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引入课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二、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代表作品:《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三、背景介绍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他一生写过70多部专著,他80岁的时候才开始创作小说,据说95岁的时候还在写自传,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四、读书有方“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是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段历程······读出自己,就是理解,就是共鸣,就是欣赏。

“读出问题”:就是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内容······读出问题,就是思考,就是质疑,就是研究。

五、初读文本,读出自己(一)学生大声诵读文章小贴士:体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

(二)小组合作交流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为1小组进行交流,寻出一个代表汇报各小组“读出自己”的成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 濒bīn临多音字颤抖chàn 秘鲁bì呼号háo颤栗zhàn 神秘mì号外hào2.重点字词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案_7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罗素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理清文章的结构,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既重大有往往被人忽略实际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问题。

很多名人就做出过回答,法国莫里哀说:“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但丁认为:“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肖洛霍夫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

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听读课文,正音正字,整体把握文意。

遏制(è) 飓风(jù) 俯瞰(kàn) 濒临(bīn)2、再读课文,自我精读研习(1).概括罗素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明确: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指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明确: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课外补充:罗素一生有过好几段爱情,他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多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将偏狭得多。

”爱情是自私的,但罗素在真诚的追求爱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胸怀更宽广、更博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优秀教学案例
2.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创作动机,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散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如何将作者的观点应用于实际,激发学生的思考。
1.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作为开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作者将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人生意义相关的图片,如志愿者服务、支教活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学会通过阅读、分析和品味,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自读课文。

因此,教学此文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中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展开更广阔的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整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多种方式去阅读,在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做些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罗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出示问题组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2、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3、这几种追求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方法:划出关键句,圈点勾画,批注。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学设计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设想]《我为什么而活着》是新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哲理散文。

作者罗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中我想让他们学以致用,快速浏览课文,明确罗素人生追求的内涵。

细读课文环节中,我想教会学生通过修辞手法和抓关键词等方法鉴赏语言,用美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体味文章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此基础上,我想通过展示罗素在苦难人生经历中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们理解他在苦难人生经历中所散发的人格魅力。

并进一步探讨文章结尾“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的原因。

[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罗素为什么而活着以及他人生追求的内涵。

2.品析语言,感受罗素散文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知人论世,从罗素充满苦难而成就卓越的人生经历中感受罗素“乐意再活一次”的原因。

[学习重点]品析语言,感受罗素散文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习难点]知人论世,从罗素充满苦难而成就卓越的人生经历中感受罗素“乐意再活一次”的原因。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品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从罗素的苦难人生经历导入。

二、作者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家。

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是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和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三、整体感知,明确罗素人生追求的内涵1.积累字词(学生齐读多媒体字词)2.快速浏览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2)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明确答案:1)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分析文章中罗素对生活、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描述,如“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等,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2)分析文本语言特色: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举例:分析文章中“生活不是为了忍受,而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空虚,而是为了充实”等句子,理解对比、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罗素的人生观,学习了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生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举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4)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学生可能缺乏经验和技巧。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如从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生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1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深入浅出理解文章主旨。

2、把握作者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认识生命,浅谈人生。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大体理解文章主旨,认识生命,浅谈人生。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认识生命,浅谈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包含《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两篇,见于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上四单元15课。

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哲理性散文,读起来仿佛作者与读者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谈,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和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学情分析: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养成了他们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义务意识淡薄的心理。

但也由于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以及初中生活的体验和见闻影响,他们大多数有见有识,敢说敢做,富有正义感。

再加之到目前为止所受政治或者语文等学科的思想熏陶,面对“生命”、“人生”这类话题,如果点拨和引导得当,相信他们也能提出很多出人意料的真知灼见。

教具:黑板、粉笔、扩音设备、多媒体设备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观看“种子破土发芽”视频。

请学生谈一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说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的所有力量使自己茁壮成长,无论条件多么艰难,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同样,面对这个话题,我国现代作家严文井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更有自己的看法。

今天,让老师带着大家跟着二位大师到《散文二篇》中进行一场精神洗礼吧!二、展示学习目标(0.5分钟)三、名篇诵读浅谈生命(3+5+2分钟)1、全班齐读《永久的生命》,注意读准字音,把握作者的观点。

(老师仔细听,有读音错误的注意纠正)2、结合本篇,独立思考,谈一谈:生命有什么特点?示例:从“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文中句子),我发现生命是不可逆的。

(参考:生命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是来之不易的,是脆弱的,是艰难的,是独特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是有力量的,是崇高的,是神圣的,是永久的……理解:“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作者“为什么而活着”的三个理由,学习并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分析作者的人生观,理解““为爱,为知识,为人类的苦难”而活的深层含义。

2. 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问到““你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时,是如何回答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入作者罗素,简单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为理解文章背景做准备。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 提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了哪三个理由?三、深入研读1. 分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为爱,为知识,为人类的苦难”而活是重要的?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理由的深层含义,如爱的力量、知识的价值、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责任感等。

3. 比较作者的观点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四、拓展延伸1. 分享其他名人对于““为什么而活”的看法,如孔子、马丁·路德·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可以是完整的段落,也可以是关键词或短语。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并思考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阅读罗素的其他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观。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深层含义。

2. 通过学生的个人表达,评价他们是否能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并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杨华当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2、过程与方法首先总体把握作者的观点,采用探究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死相,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从作者的人生选择中理解作者崇高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寓言导入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

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

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会吧,现在,不行!”提问: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你用什么理由来支撑自己活下去?)(学生回答)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着的理由的权利,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今天来聆听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整体感知爱因斯坦曾说:“读罗素的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画出表现罗素活着的理由的关键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我为什么而活着]提问: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板书]三、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1、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的三个了理由,自然会生出“为什么”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2-4段,分别概括作者追求爱情、寻求知识、以及同情苦难的原因。

(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明:它给人带来狂喜,摆脱孤寂,在爱的结合中能见到天堂的缩影。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理解,“天堂的缩影”应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生回答)资料一:《致伊迪斯》(2)爱情让罗素平静、安宁、心满意足。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罗素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从而理解这位大学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2、鉴赏课文内容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罗素的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三、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介绍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导入: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灿烂最狂妄的年纪,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玩笑,让他失去了用以行走的双腿。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荒芜的园子里——地坛。

在那里他一个人静静思考着有关生与死的问题。

其中有一段话,他是这么说的:“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二)文本研读:1、生齐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2、小组合作,跳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b、罗素热情追求的知识具体是那些知识呢?c、罗素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又具体指什么呢?(三)合作探究1、CAI出示“这样的罗素”,请生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罗素的三种激情。

2、默读课文,体会罗素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情怀。

结合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语句谈一谈支撑罗素一生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1)关于爱情:CAI出示《致伊迪丝》,生齐读(2)关于知识:CAI出示名人名言(3)关于同情心:CAI出示冰心的话和罗素的话,生齐读。

3、为什么罗素除了寻求爱情与知识,还需要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明确三种激情的关系)(四)拓展升华1、罗素要告诉我们的,即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去关注人类的苦难,用一份博大的爱,去温暖世界的伤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作者崇高而博大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作者崇高而博大的情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引导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一禅小和尚——我们活着是为什么”小视频,引出文题。

)在这个视频中令一禅小和尚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人人都知道人生的结果必然是死亡,那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什么呢?同学们,你们想过吗?(不作回答)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命题。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

历史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

当代的人呢?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今天我们很有幸能一起来聆听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品读罗素的这篇哲理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

(板书课题)二、研读文本:(质疑)(一)朗读指导1.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课文,有同学愿意吗?老师范读课文第1自然段,再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

剩余同学听读并思考:罗素的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朗读时配乐)2.请学生对刚才四位朗读的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指导: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整体感知指名学生回答朗读前提出的问题:罗素的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爱情、知识、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班内容。

(教师板书:爱情、知识、同情心,全班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全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

【课时设计】:一课时【课前准备】:ppt、沙漏【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三个沙漏,会让给你想到什么?感受如何?【预设】:时间在不停的流逝,我们的每分每秒都在离我们而去,内心不由得生出了一种紧张之感。

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忙碌得简直忘记了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去探讨这样一个哲学问题,看看它又将给我们的人生怎样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尝试为文章划分分层,并概括大意。

【预设】本文采取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1)“我”的一生被三种感情所支配;(2-4)、分别讲述了“我”寻求爱情、追求知识,也充满同情心(5)、“我”无悔一生2、罗素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预设】: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三、深入文本,精读课文1、罗素为什么寻求爱情?【预设】:它带给我狂喜、解除孤寂、可以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预设】:第一方面:关于人,了解人;第二方面:关于自然科学;第三方面:社会科学知识3、作者的同情心又将其带入何种境地?【预设】:作者渴望减轻不幸,但却无能为力。

虽然有对人民的同情心,但同处患难,只有哀叹。

4、作者回顾一生,他的感受如何?【预设】:人生总在悲喜当中交织,做到无悔,就是对这一生最好的答案。

不悔过去,不畏将来。

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积极面对人生。

四、拓展延伸,交流思想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你从这篇课文当中学到了什么?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你能否也给出自己的答案,对于“我什么而活着”这样的一个命题。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8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8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点: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在平淡的叙述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深奥而复杂的话题,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从容自在的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乐观自信的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胸怀天下的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舍生取义的活。

今天让我们走进英国哲学家,文学家罗素的文章,去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提问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确: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提问2: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明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提问3:作者为什么追求爱情?明确: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教学设计
3.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4.实践活动,巩固应用:
-设计角色扮演、仿写练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情感引导,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次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深刻道理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设问等。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4.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5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5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对人生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2.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3.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课文主旨和修辞手法时,可能没有讲得足够清晰易懂。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次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加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发现案例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观的传递。这也让我意识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c.对于修辞手法的讲解,可以挑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举例:
a.在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讨论和分析。
b.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从而锻炼思维。
c.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可以设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修辞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本文是作者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它对我们认识世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课文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经历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这一思考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自读课文。

因此,教学此文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中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展开更广阔的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整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去阅读,在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做些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
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罗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出示问题组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
3、这几种追求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写?
方法:划出关键句,圈点勾画,批注。

明确结构:总--分--总。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细读课文——整合分析。

学生自由选读,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对于爱情有这么多的理解,那么再看看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结果怎么样呢?
2、作者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结果怎么样呢?
4、作者所追求的三种理想有何内在联系呢?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五)研读课文——探究内涵
学生跳读课文,研读。

出示问题组:
1、请问同学们说说你们渴望爱情吗?渴望什么样的爱情?
2、哪个流传至今的美好爱情故事令你感动呢?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是否)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
讨论交流。

(六)赏读课文——品评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探讨解答。

如: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4、爱情与知识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
小组代表交流,说出意思即可,不求答案的一致。

(七)拓展延伸
1、历史上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却遗臭万年,这两种人你能分别举例子吗?他们为什么给后人的影响不一样呢?
2、其实,活着有N种可能。

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生存,有的人活着犹如行尸走肉,有的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作为我们平凡的人们,我们应当怎么活着呢?
学生自由发言。

(八)教师小结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九)布置作业:学习了这一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有是什么?”为题,写一篇想像性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