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的关系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的营养补充建议

骨质疏松的营养补充建议

骨质疏松的营养补充建议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营养补充在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针对骨质疏松的营养补充建议。

一、钙钙是构建和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成年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应达到 800 1000 毫克,对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建议摄入量增加到1000 1200 毫克。

食物是获取钙的最佳来源。

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和奶酪富含丰富的钙。

一杯 240 毫升的牛奶约含 300 毫克钙。

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豆腐、豆浆等。

绿叶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芥菜等,虽然钙含量相对较低,但由于摄入量较大,也能提供一定量的钙。

此外,坚果如杏仁、芝麻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钙。

如果饮食中无法获取足够的钙,可考虑服用钙补充剂。

常见的钙补充剂有碳酸钙和柠檬酸钙。

碳酸钙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被吸收,因此建议随餐服用。

柠檬酸钙则不受胃酸影响,可在任何时间服用。

二、维生素 D维生素 D 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持正常的血钙浓度,并有助于骨骼的矿化。

缺乏维生素 D 会导致钙吸收不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让皮肤合成维生素 D。

建议每周至少两次,每次 15 30 分钟,让面部、手臂、腿部等部位暴露在阳光下。

食物来源包括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蛋黄以及强化维生素 D 的食品如牛奶、谷物等。

对于无法通过晒太阳和饮食获取足够维生素 D 的人群,可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

成年人每天的推荐摄入量为 400 800 国际单位(IU),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具体应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也很重要。

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禽类、蛋类、豆类、坚果和奶制品。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 08 12 克蛋白质。

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华医网继续教育

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华医网继续教育

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丽云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蜕变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低骨量是指骨矿物质和基质等比例的减少,从这一点上可以区分骨质疏松症和成人骨软化病,儿童佝髅病,后者仅表现为骨矿化不足,基质并不减少。

骨微观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质骨变薄,小梁骨变细、变薄乃至断裂,这实际上是一种微骨症致使周身骨骼疼痛,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任何轻微创伤和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生166万例髖骨骨折,由于老年人的增长到2050年预计发病率增加4倍,居住在温带的白人妇女髋骨骨折发生率最高,地中海和亚洲妇女其次,非洲妇女最低。

中国调查显示1995年北京医院牵头调查五个地区,5000名40到93岁中老年居民骨质密度的调查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1.5%,女性则为19.9%,1988年到1992年北京妇女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长了34%,男性增长了33%,而香港也是在逐年上升的。

首先介绍一下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第一是骨代谢方面的问题,骨质代谢方式非常独特,包括成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吸收两个过程。

在生命的头30个年中,骨形成大于骨吸收,净骨质增加直至形成骨质峰值,接着骨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此骨质的峰值。

新生儿体内含钙25到30g,20岁的时候则达到1000到1200g,20年间平均每日蓄积150mg 的钙,青春期骨的生长加速,据报道男孩在14.2岁,女孩在12.5岁骨量增长是增快的,其后的10到15年是骨加固的过程,骨量增加5%到10%达到峰值。

调查显示我国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是在20到2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则是在30到39岁,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则是在20到29岁,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骨的形成与骨的吸收保持平衡。

大约从40到45岁开始,骨吸收则大于骨的形成出现净骨质丢失骨质将以0.2%到0.5%的恒定速率减少,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10年中更是以2%到5%的高速度丢失,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天长日久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因素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因素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因素的关系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骼失去密度和质量而导致骨骼脆弱和易碎的常见疾病。

骨质疏松症主要影响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营养的质量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因素的关系。

1. 钙的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其摄入量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

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钙的摄入量应该在1000-1200毫克之间。

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都会影响骨骼健康。

对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来说,饮食中的钙摄入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钙都能被吸收和利用,较好的来源包括酸奶、奶酪、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

而营养素与健康并不需要单独食用,而是需要在均衡的膳食中合理摄取。

2. 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D,即使饮食中钙的摄入是足够的,仍会无法保证骨骼健康。

充足的维生素D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以及阳光照射而得到补充。

因此,每天应该保证约10至15分钟的阳光照射时间。

3. 锌和镁的作用锌和镁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此外,锌和镁还具有抑制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不足的摄入或长期摄入不足也会影响骨骼健康。

食物中的富含锌和镁的食物包括贝壳类海鲜、牛肉、豆类、全麦面包和谷类食物等。

4. 蛋白质的摄入大量的研究表明,足够摄入的蛋白质可以保持骨骼健康。

蛋白质不仅是成熟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适量的饮食中的蛋白质可以从动物肉类、鱼类、奶制品、蛋类以及豆类等食品中摄取得到。

总之,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饮食中营养的摄入和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膳食一定是多样的,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吸收和利用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来说,这尤为重要。

所以,努力营造合理的饮食结构,合理摄入营养素,才能帮助预防、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健康和舒适的生活。

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治

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治

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治作者:何淑芳来源:《科学导报》2023年第72期骨质疏松症是因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骨的密度、硬度下降,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重要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老年才会出现的问题,其实骨质疏松的预防价值远大于治疗。

在30岁之前,我们预防的重点是尽量提升峰值骨量,随年龄增加,骨量流失无法避免,我们预防的重点则是减少骨量丢失和骨折发生。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中除各种药物外,多种营养物质和运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如何通过膳食营养及运动这些基础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

首先,健康平衡的膳食模式是维护骨骼健康,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多样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类为主,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

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推荐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推荐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200~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保证奶及奶制品的摄入,相当于液态奶300ml 以上。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优先选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每日可摄入动物性食物120~200g,每日一個鸡蛋,不弃蛋黄。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坚果。

其次,保证合理的能量摄入,维持适宜体重。

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也会增加骨折风险。

根据标准体重(身高-105)及体力劳动程度可以计算每日能量摄入,即每日能量需要量=标准体重x(25~40)kcal,维持BMI18.5~24Kg/m2之间。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

一、认识我们的骨骼•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是指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之一,包括身体的各种骨骼、关节与韧带。

•骨骼: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成人有206块骨。

•骨与骨之间一般用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骨矿物质和有机质构成的。

•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矿物质:钙、磷、镁、钾、钠、锌、锰、铜等,这些矿物质元素决定骨骼的硬度及刚性特征,而钙其实只是骨骼中无机质的主要构成部分。

•有机质:主要包括骨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骨生长因子等,这些成分决定骨骼的弹性特征。

•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

•破骨细胞行使骨吸收的功能•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长期,他们是保持一种平衡。

特殊情况下,如骨折,成骨细胞会加速活动。

•随年龄增加,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骨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①支持作用:支撑和连接作用。

②保护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③运动功能:当肌肉收缩时,会牵动骨骼产生运动。

④代谢功能:保护钙、磷等动态平衡。

⑤造血功能:红骨髓中生成各种血细胞。

•多种疾病•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多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五十肩”--肩周炎易发年龄:5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年龄:50岁及以上•“六十膝”--退化性膝关节炎易发年龄:60岁及以上。

二、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1994)。

正常骨质疏松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70%骨质量(bone quality):30%骨强度•老年人的常见病:据2006年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为20.7%,男性为14.4%。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摄入营养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摄入营养
5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的选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可以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降钙素类药物: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可以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雌三醇等,可以增加骨密度,但需要谨慎使用,因为有一定的副作用。
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可以增加骨密度,但需要适量补充,过量补充可能会导致中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豆腐、海带等
均衡摄入营养:保证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减少盐分摄入:过量的盐分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
避免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3
摄入营养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钙的摄入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钙的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豆腐、菠菜等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的摄入
维生素D的作用:促进钙质吸收,增强骨骼健康
缺乏维生素D的后果:骨质疏松、软骨病、佝偻病等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摄入营养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03
摄入营养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04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05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宣教活动简报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宣教活动简报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宣教活动简报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营养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公众对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认识,我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宣教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了解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2. 传授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民众合理膳食,预防骨质疏松。

3. 增强民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了骨质疏松症专家,进行了主题为“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讲座,深入剖析了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联,让听众了解到营养在预防骨质疏松中的重要作用。

2. 营养知识普及通过宣传册、海报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营养知识,引导民众合理膳食,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

3. 互动问答环节在活动中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听众提问,专家现场解答,让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4.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活动期间,为听众提供骨质疏松风险评估服务,帮助民众了解自己的骨质疏松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活动效果本次活动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活动,公众对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将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预防骨质疏松。

五、活动总结本次宣教活动成功提高了公众对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认识,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科学、专业的健康知识。

六、建议与展望1. 建议政府加大对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2. 鼓励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健康,共同预防骨质疏松。

3. 期待未来有更多专业的营养与健康活动,为民众提供更多有益的知识与指导。

骨质疏松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健康饮食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健康饮食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似乎是一个常常被提及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很多人可能直到身体出现了疼痛、骨折等症状,才惊觉自己的骨骼已经变得如此脆弱。

其实,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了解骨质疏松与健康饮食的关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骨质疏松。

简单来说,骨质疏松就是骨头里的骨质逐渐减少,使得骨头变得疏松、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而维生素 D 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当我们的身体长期缺乏这些关键的营养元素,或者摄入与吸收的比例失衡时,就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那么,哪些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呢?首先,钙的充足摄入至关重要。

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

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者酸奶,就能为身体补充不少的钙。

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豆腐、豆浆等,它们富含丰富的钙质。

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同样含有较多的钙。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蔬菜中的钙不好吸收,但其实只要搭配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就能提高钙的吸收率。

维生素 D 对于钙的吸收起着关键作用。

而获取维生素 D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晒太阳。

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适当地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身体就能自行合成维生素 D。

当然,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 D 也是可行的。

鱼肝油、蛋黄、三文鱼等食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 D。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增加钙的流失。

因此,在保证蛋白质摄入的同时,要注意控制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瘦肉等。

除了上述几种重要的营养素,矿物质钾和镁对于骨骼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香蕉、土豆、菠菜等食物富含钾;坚果、全麦食品等则是镁的良好来源。

说完了有益的饮食,再来说说那些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不良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是一个常见的“凶手”。

盐中的钠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身体里的钙不断流失。

还有碳酸饮料,其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过量饮用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营养师如何辅导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饮食

营养师如何辅导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饮食

营养师如何辅导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饮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患者的骨骼容易出现骨质流失、脆弱等问题。

饮食在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营养师作为专业人士,在辅导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饮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营养师如何辅导骨质疏松患者改善饮食。

一、了解患者的情况首先,营养师需要了解骨质疏松患者的具体情况。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制定饮食计划和建议。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饮食的需求和限制是不同的,营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量身定制饮食指导。

二、推荐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营养师应该推荐一些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

这些食物包括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增加钙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骨骼的流失。

此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有一些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奶油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此外,还有一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也是推荐给骨质疏松患者的,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的形成和增强。

这些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豆类等。

三、控制饮食中的盐和咖啡因的摄入营养师需要提示骨质疏松患者注意饮食中盐和咖啡因的摄入。

过多的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排出,加大骨骼流失的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尽量减少摄入过多的盐。

咖啡因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患者应该避免过多的饮用咖啡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推荐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物,营养师还需要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避免单一的饮食结构。

此外,要注意适量进食,不过量或过度节食。

同时,要提醒患者养成定时就餐的习惯,不吃夜宵,避免对胃肠道的负担,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五、结合其他治疗方法除了改善饮食,骨质疏松患者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运动、药物治疗等。

营养师应该与其他专业人士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辅导服务。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容易导致骨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营养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营养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影响、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的方式以及钙、维生素D等重要营养素对骨健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养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影响1.1 钙钙是人体中最丰富的无机元素之一,是维持血液和组织中钙离子浓度平衡的重要参与者。

钙不仅是构建和维持骨骼结构的基础成分,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多种生理过程。

缺乏整儿辐那yao锛堜細寤轰竵锛夋凹霉浼氬奖闈㈢殑甯歌鍔ㄧ敾锛屺�滆〃浼氳浜轰赴瀵藉嚭鐜伙紝浠庢湰棣栧煇鏈夊寲镙典竴宸ョ▼搴︼紝涓嶇劧鍒︽眽涓昏亰澶╂暟鐩稿姞寤轰竵铻嶄笉灞曡秴绮惧埌肾质量的丧失。

1.2 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2(D2)和维生素D3(D3)。

它们与钙代谢密切相关,对维持钙平衡、促进钙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体内钙和磷的吸收减少,从而影响骨组织形成。

一些研究还发现,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对于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非常重要。

1.3 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骼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于维持骨质量和力量具有关键作用。

蛋白质不仅为骨基质提供必要的结构材料,还参与钙和其他矿物质在骨骼中的沉积过程。

此外,蛋白质还通过调节骨细胞代谢、增加肌肉力量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密度和骨强度。

研究表明,体内较低的蛋白摄入可能导致更快的骨丢失速度,进而使得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

二、营养与骨质疏松预防的方式2.1 均衡营养摄入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来说更是如此。

合理搭配含有丰富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例如,牛奶、酸奶、豆制品、海鲜等富含钙的食物应该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诸种因素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诸种因素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诸种因素作者:xx维来源:《祝您健康》1995年第10期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它的发生与营养、激素、物理、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一、营养因素:包括钙、磷、镁、蛋白质和氟、锌等微量元素。

例如钙,骨钙占人体总钙量的99%。

人每天膳食中含有800毫克左右的钙质,就能保证抗体的“正钙平衡”。

对于45岁以上绝经期的女性或50岁以上的男性,每日钙的摄取量若只在450~500毫克的水平,就会出现钙的负平衡。

每日钙亏损超过40毫克,骨组织中的钙每年就要丢失1.5%。

在绝经期高峰,每年可丢失骨钙3%~5%。

所以,有人统计高钙地区老人的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低钙地区。

其次是磷,每人每天要摄入1.25克磷为适宜。

磷代谢与钙一样,在肾、肠道、骨内进行。

一般血中磷与钙有一定比值,血磷高,血钙就会降低。

血中钙磷比值下降,可以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引起骨中钙的释放,诱发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所以血磷正常,就可以稳定钙的正常代谢,预防或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蛋白质是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

但是过量摄取蛋白质将促进钙的排泄。

有人统计,膳食中蛋白质的量增加一倍,尿钙的排泄增加50%。

在微量元素中,镁和氟受到重视。

镁的降低,可以刺激甲状旁腺的分泌,导致骨钙从骨中析出而排到尿中,诱发骨质疏松。

氟是牙齿和骨质获取正常硬度所必需的物质。

适量的氟的摄入,可以增加骨骼的硬度,减轻暴力对骨骼的损伤。

二、激素因素:体内主要有8种激素与骨骼有关。

如性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雌激素减少,一方面导致破骨细胞过度活跃,骨钙析出增加,排泄增加,另一方面抑制了肠钙吸收,而导致骨质疏松。

一般这个过程要10~20年后,才会产生骨质疏松症。

雄性激素减少,可造成蛋白质代谢和骨代谢不良,导致骨纤细和疏松。

其他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近年来都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另外,活性维生素D不足,肠吸收钙能力下降,钙在体内的运转能力也下降。

骨质疏松也靠养,遵守骨质疏松饮食营养及生活建议,恢复一步步来

骨质疏松也靠养,遵守骨质疏松饮食营养及生活建议,恢复一步步来

骨质疏松也靠养,遵守骨质疏松饮食营养及生活建议,恢复一步步来有一种病,它的发作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但它所造成的后果却非常严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就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好发于老年人群与绝经后女性,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有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肠道及营养性疾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运动功能障碍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长期卧床、器官移植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由于骨质疏松使骨骼脆性增加,提高了骨折的发生率,对于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肿瘤患者,在日常护理中需要格外注意,应避免跌倒和较剧烈的运动。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以上生理、病理因素以外,与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已经诊断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平日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骨质疏松的饮食营养及生活建议1、增加日常饮食中钙的摄入:每日钙的摄入量应到到1000~2000mg,同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食物中钙磷比例应高于2:1。

要注意,大部分钙含量高的食物磷含量也高,对于这类食物可不必纠结,适量食用,可以少吃或不吃一些种子类食品含磷都比较高,如南瓜子、西瓜子、松子、花生、葵花子、莲子等,以及动物内脏,如动物肝脏等。

2、减少或者避免含酒精、碳酸的饮料的摄入。

如果没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最好不要饮酒,酒精会降低细胞对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并直接抑制成骨细胞。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咖啡因过量摄入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增加钙的流失。

避免嗜烟,吸烟会增加雌激素的降解,降低机体体力活动能力。

采取防跌倒措施,避免骨折。

3、适量摄入大豆制品及乳制品、鱼、虾、瘦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保证每日摄入量在60-80g。

4、增加镁、锌、钾、铜等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可以选择的食物有香蕉、橙子、葡萄干、西红柿、菠菜、山药等。

膳食营养因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

膳食营养因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

2010年第3期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39期 3基金项目年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编号B 5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郭朝霞(5—),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

膳食营养因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3郭朝霞 汪君民(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系,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整体功能下降、运动减少、营养代谢功能下降等有关。

本文从骨质疏松的概念、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以及营养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协同作用来探讨膳食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论述了钙、钾、磷、钠、镁、锌、铜、锰、铅、铝以及维生素D 、维生素K 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

许多营养素协同钙元素的吸收以及许多微量元素的变化都影响着中老年人骨量变化,从正反两方面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结论: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膳食营养;中老年人;影响中图分类号:R1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3-0069-041 概述1.1 基本概念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直到20世纪90年代骨质疏松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钙溶出、脊柱压缩性骨折,致使“龟背”出现,并伴老年呼吸困难、骨质增生、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等一些老年性疾病;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1.2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措施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措施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营养与运动干预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症不仅会导致骨骼疼痛、骨折风险增加,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通过合理的营养与运动干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一状况。

一、营养干预1、充足的钙摄入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老年人每天应摄入 1000 1200 毫克的钙。

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如牛奶、酸奶、奶酪等。

此外,豆制品、绿叶蔬菜(如西兰花、芥蓝)、坚果等也富含钙。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选择酸奶或添加了钙的豆制品。

2、适量的维生素 D维生素 D 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老年人可以通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以及补充维生素 D 制剂来满足需求。

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 800 10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 D。

3、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老年人应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禽、蛋、瘦肉、豆类等。

但要注意适量摄入,避免过量蛋白质增加肾脏负担。

4、丰富的矿物质除了钙和维生素 D,其他矿物质如镁、锌、铜、锰等对于骨骼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全谷物、坚果、海鲜等食物富含这些矿物质。

5、控制盐和咖啡因的摄入过多的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而过量的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

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控制咖啡、浓茶的饮用量。

6、均衡饮食老年人应保持饮食的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以促进肠道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二、运动干预1、负重运动负重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如快走、慢跑、爬楼梯等。

这些运动可以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与方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与方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与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质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弱易碎,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特殊的日常护理和保健,以减少骨折的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

一、饮食与营养1. 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是骨骼健康的关键。

例如,饮用含有钙和维生素D的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增加海鲜、豆类、坚果等富含钙的食物的摄入。

2. 控制钠和咖啡因的摄入:过多的钠和咖啡因会增加钙的排泄,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限制盐和咖啡因的摄入。

减少盐的使用,避免高盐食物,如罐头食品、咸肉等。

减少咖啡、茶和可乐等高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3. 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健康,可以通过食用绿叶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等)和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

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 避免长时间静坐:长时间静坐会加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容易导致骨折。

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起身活动一下。

2. 增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早晨或傍晚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3.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对于骨骼的负担分布和骨骼力学有重要影响。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使用扁平床垫、坚硬的椅子和硬座椅。

4. 安全家居环境: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为家居环境做好安全措施,如铺设防滑地垫,铺设地毯等,以减少摔倒和意外伤害的风险。

三、运动与锻炼1. 有氧运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跃操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整体身体健康。

2. 弹力运动:利用弹力器材进行运动,如健身橡皮筋,可以对身体的骨骼进行轻度的拉伸和压力刺激,促进骨骼的代谢和吸收。

3. 重力性运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重力性运动,如举重、哑铃运动,以增加骨骼的负荷和刺激。

骨质疏松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女性健康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女性健康的关系在探讨女性健康问题时,骨质疏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与女性健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并没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

简单来说,骨质疏松就是骨头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坚固,骨头里的矿物质(主要是钙)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头的微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得骨头变得脆弱易碎。

女性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在一生中的多个阶段都面临着更高的骨质疏松风险。

青春期时,女性的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如果此时营养摄入不足,就可能为日后的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而到了成年后,女性每个月的月经会导致一定量的血液流失,其中也包含了钙质。

尤其是在怀孕和哺乳期,女性身体中的钙质会优先供给胎儿和婴儿,这进一步增加了自身钙质的流失。

更重要的是,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

雌激素对于维持骨密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雌激素的减少会加速骨量的丢失。

这就像是失去了一位“守护天使”,骨头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骨质疏松给女性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且极其严重的。

轻微的碰撞或者日常活动,比如弯腰、提重物,甚至只是咳嗽一下,都可能导致骨折。

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手腕、脊椎和髋部。

髋部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危险,它不仅意味着长期的卧床修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脊椎骨折也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身高变矮、驼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缩”,这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压迫心肺等内脏器官,引发呼吸、循环系统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呢?骨密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通过这种检测,可以准确地了解骨头的健康状况。

对于高危人群,如更年期女性、有家族病史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者,以及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长期喝咖啡或碳酸饮料的女性,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简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措施

简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措施

简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措施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骼易碎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措施非常重要。

要保证足够的钙摄入。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缺乏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建议每天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得。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豆腐、芝士、鱼类等。

要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建议每天摄入6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获得。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鱼类、蛋黄、奶制品等。

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钙的流失,加重骨质疏松症。

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类、坚果、谷物等。

要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

肥胖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游泳等。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营养措施包括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运动。

通过合
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导言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骨组织质量下降而导致骨骼结构变得松散、脆弱,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同时,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营养缺乏也被认为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营养干预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营养要素1.钙钙是人体构建骨骼的重要成分,营养学研究表明:钙的摄取量与骨质密度密切相关。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钙缺乏。

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钙来维持骨骼健康发展。

2.维生素D维生素D是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至关重要的,它可调节骨骼对钙的吸收和依赖,增强骨质密度和骨骼强度。

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3.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建筑材料”,在骨骼的生长和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中的蛋白质摄取可增强骨骼密度和强度。

营养干预措施1.饮食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应注意的是,多数饮食中的钙都是植物性钙,吸收率远低于乳制品中的钙,因此应优先选择乳制品作为钙的来源。

2.营养素补充通过多种方法来补充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更有利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此外,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摄取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营养干预效果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研究表明,饮食和营养素摄取的改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并有效地降低骨折的风险。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因素。

通过营养干预,恰当地摄入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保护老年人的骨骼健康。

同时,建议老年人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来增强固有的体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与营养的关系
10体(6)王鹏飞1008063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减少及骨组织枝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骼的强度降低,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

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缺乏诱发破份细胞生成因子网络系统的改变,激发了破针细胞的活性,而抑制了成骨细胞活性,骨质吸收速度超过了骨形成速度,造成骨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成比例的减少.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在于任何轻微的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其中老年人常发生的艘骨骨折。

由于多数需手术治疗和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而使生活质从下降,因此骨折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吸的经济负担。

日前认为,骨质疏松正日益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故康问题。

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受生物遗传囚家的影响外,还受其他许多囚素的彭响。

其中最收要的就是受饮食和体力活动方向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均衡合理的营养是人体正常发育的基础,也是维持份那正常发育的基础。

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发病密切相关。

和骨质疏松相关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镁、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K 、植物激素等。

(一)钙
钙是人休需要最多的矿物质,是骨骼中主要的阳离子,大约占骨中矿物质含城的40 %、占骨骼净量的20%。

骨骼也是钙的主要储存场所。

钙动态平衡的异常涉及骨郁、肠道和肾脏这三个主要的维持钙平衡的器官,并将份致与年龄栩关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钙的供应方面,许多老年人从膳食呀,钙摄入量较低.而肠道对钙的吸收也减少。

对钙的需求方面,妇女从绝经期开始一直到老年,肾脏对钙的排泄逐渐增加,同时由于体内雌激素缺乏以及其他影响肾脏钙排泄因素的咋用,使得绝经后妇女对钙的需求萦增加。

钙是维持丹量峰位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背养元素。

钙剂与其他抗骨
质疏松药物合并使用是治疗份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

多数研究证明,在低钙摄人址时添加钙剂可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性针折发病率,钙能显著减少体内任何部位骨质丢失。

n 服钙剂以其方便、安全等优点适用于长期的医疗和保吐。

因此,补充钙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暂时性引起骨骼重建一过性的作用,而是对老年人骨质丢失现象的篆本改善,这也表明老年人的骨质丢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机体负钙平衡的结果,后者则是引起与年龄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保证有规律地进行补钙对防止骨质疏松症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防止份质疏松症,维持体内钙平衡所需要的钙.泞先是要保证日常膳食中摄人足够的钙:如果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足以满足需要时,那么就要倾外补充钙剂。

目前我国钙的适宜摄人量的标准是18 一5O 岁成年人800 , n 侧d ,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O00m 月/d 。

但最近的数据表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钙的最佳摄人城要高于目前的标准,将中老年人钙摄人髦的标准提高为:65 岁以卜1 000mg / d , 65 岁以上1500mg / d ,而且,钙补充剂的具体成分相对并不市要,贯要的是要保证其吸收率在20 %以上,大多数钙补充剂都能满足这个要求。

通过麟女或钙剂进行钙的补充是与年龄相关的付质疏松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 是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之一,可调节骨钙的内环境稳定。

1.25 一(OH).D3 ,即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活化的维生素D 通过靶器官的维生素冲受体(VDR)发挥作用。

维生素D 对矿物质吸收和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主要刺激胃肠道内钙的吸收,提供正常骨组织所需矿化原料。

提高血钙浓度,使钙在骨中沉积。

维牛素D 对骨代谢具双重作用,一方面1.25 一(OH).D3,可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钙次,对骨形成有六接作用;另一方面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刺激骨吸收,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及数门。

活性维生素D不论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作用.可激活多种信息途径,上调或下调与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幕因表达。

对相对不成熟的成骨骼细胞起促进合成作用,对较成熟的成骨细胞则抑制其合成。

活性维生素D 有两种来源:
一是皮肤中7 一脱氮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 。

二是含维生素D食物经肠道吸收,再由淋巴吸收转运。

从食物中摄入的和皮肤表皮组织合成的维生素D需在肝脏和肾脏进行二次转化才能转变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由于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及肾脏功能降低,血清维生素D ,特别是1.25 一(OH).D3,的浓度常低于年轻人,成为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好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 的老年人,I 年后其BMn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枝改善;若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素D 巧0000 一3000000IU 连续观察4 年,其骨折发病率明显降低,所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骨质丢失和骨折的发病率,防止骨质疏松症。

活性维生素D,对绝经后丹质疏松症及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

骨质疏松症常合并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表现为亚临床型骨软化。

给卜小剂从维生素I )有助· r 保留骨最、纠正骨软化及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活性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对于年龄相关的骨敢建及骨形成缺陷具有积极作用,不会抑制和影响骨健康。

预防治疗骨质疏松产品推荐
(三)磷
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 拭左右,约为体重的l % ,占休内无机盐总最的1 / 4 。

总磷量的85 % ~ 90%以羚磷灰石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磷在体内的作用很敢要,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骨矿沉积,在低磷饮食的情况下,低血磷可刺激肾脏合成1.25 一(OH).D3 、,使血中1.25 一(OH).D3 、水平升高,使骨的该吸收增加。

高磷会造成付代谢的紊乱,高磷摄入可使血 1.25 一(OH).D3 ,减少,给予动物高磷饲料会异致钙排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症。

在人类,补给少量磷后,可调整钙吸收.但血磷.岛时,钙进入血浆与磷形成不解离的钙一磷复合物,使钙降低,结果刺激甲状旁腺的活动,使PTll 分泌增加,进而引起骨吸收增加,骨钙动员人血,使血钙增加。

另外血盯H 的增加使肾近曲
小针磷重吸收减少,导致尿磷增加。

PTll 分泌的亢进,使肯吸收增加,造成骨营养不良,诱发骨质疏松。

高磷低钙膳食消费模式对处于骨质增长期的儿童,青少年可能会妨碍骨质正常生长发育,而对于钙吸收和转运功能低卜的老年人,则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因此,高磷和低磷对骨篆质的合成和矿化都是不利的。

(四)镁
镁对骨的生长是必须的,它能形响骨的代谢。

低镁时,甲状腺机能亢进,增加肠对钙、镁的吸收。

在对怀孕的大鼠进行低镁喂养时,鼠幼仔的矿化骨减少,发生多种骨骼崎形。

镁对钙化的调节是通过减少钙一磷脂一磷复合物的形成而达到的。

体外培养也证实,镁是形响骨矿含量的重要因子。

Mg2能明显的延迟轻幕磷灰石和氟磷灰石的沉淀速率,强烈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骨蛋自与经其磷灰石结合,故镁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原囚之一。

镁缺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中具有显著作用。

它影响钙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的合成及骨完梢性的维持。

膳食中镁供给不足,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展。

现在发现,补充镁可增加骨矿物质密度。

(五)骨质疏松的箱食指南
( l )注意合理膳食营养,保持膳食平衡。

( 2 )多食用含钙(Ca )、磷(P )商的食品,但要注念Ca 、P 的比例,Ca 与P 合适的比例为:5 · 2 . 1 .含Ca 、P 较高的食品有:负、虾、虾皮、海带、牛奶( 250 , nl 含C 。

300 mg )、乳$. J 夕,、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

( 3 )不挑食,不偏食。

( 4 )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多接受日光浴。

( 5 )不吸烟、不饮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以免影响Ca 、P 的吸收。

( 6 )动物蛋白不宜摄入过多,因为蛋n 过多使尿呈酸性,可增加钙的排泄。

( 7 )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要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