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课件(26张)【课件25】
隋朝以后:科举制(综合才能)
隋文帝:分科考试
结形提扩 果式高大
隋炀帝:设进士科
是是素来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武举、殿试
启唐示玄宗::选任用才高应官坚主持持考德试 才兼备,公正公
宋代:扩大科举规模,南北卷制度
平明公清:开八,股取实士现制度化、规范化。
阻八质源 碍股与固 科取效统 技士率治
பைடு நூலகம்
贰 古代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
商与西周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主要表现: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为主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西周) 青铜铸造成为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
贰 古代经济——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农业 春秋战国:铁力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建设 (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 汉代:经济得到持续恢复(与民休息)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均田制与租调制 隋唐时期:曲辕犁、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元时期:复种制度普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引进 高产作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农业商品 化农提业高总、体经趋济势作:物自繁给多自、足多的种小经农营经模济式始出终现占主导;人身
有刺
限史
壹 政治制度
透视中国封建社会两大政治基本矛盾
1、隐含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 权与相权的矛盾。
2、发展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 弱;相权不断削弱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
壹 政治制度 边 疆 治 理
秦朝:修长城 西汉:西域都护府(新疆) 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新疆);文成公主入 藏、唐蕃会盟(西藏);封渤海国(东北) 元朝:宣政院(西藏);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新 疆);澎湖巡检司(台湾) 明朝:重修长城;设奴儿干都司(东北);设行都指挥 使司(西藏) 清朝:伊犁将军(新疆);设,盟、旗(蒙古)册封 “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西藏);郑成功收复 台湾、演设进台趋湾势府:。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不断扩张成型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6-2罗马人的法律 44张
专题6 第2讲
2.(2)资产阶级法学
必修一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1.中国古代统治者巩固统治的基本手段是加强中央集 权,而罗马的统治者则是完善法律制度,历代皇帝的最主要的 政绩也体现在对法律发展的贡献上。 2.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 立的。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万民法 (1)背景:罗马帝国的扩张使统治领域扩大,境内民族复 杂。 (2)内容:注重________及财产等经济和________。 (3)特点:________且实用有效。 (4)意义: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材料限制了高利贷的剥削程度,有利于调节债务 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A、B、C三项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信息 中得出。
【答案】D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5.(2007· 广东· 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因为它( )
【答案】D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
(2010· 福建文综,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 )
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பைடு நூலகம்
2.(2)资产阶级法学
必修一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1.中国古代统治者巩固统治的基本手段是加强中央集 权,而罗马的统治者则是完善法律制度,历代皇帝的最主要的 政绩也体现在对法律发展的贡献上。 2.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 立的。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万民法 (1)背景:罗马帝国的扩张使统治领域扩大,境内民族复 杂。 (2)内容:注重________及财产等经济和________。 (3)特点:________且实用有效。 (4)意义: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材料限制了高利贷的剥削程度,有利于调节债务 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A、B、C三项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信息 中得出。
【答案】D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5.(2007· 广东· 1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因为它( )
【答案】D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
(2010· 福建文综,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 )
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6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出行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方式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对家族)凝聚宗族,利于维护内部稳定和团结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互为表里;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宗法制
政治体现(表)
礼乐制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秦汉宋元明清)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皇权与相权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一课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 目的: 巩固周朝统治 同姓王族(主体);异姓诸侯:功臣、先代 • 对象:
贵族的后代
• 内容: 分封土地和人口 • 特点: • 作用与弊端
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至胥各庄铁 开平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2)成果:1909年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修筑权 。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西周 战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目的:充实执政集团,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1)总复习课件
度
宗法制
(目的、起源、内容、特点、作用)
考点一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
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土地+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 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王权
方案 评价
后期《资政新篇》(内容、评价)
进步性: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认识: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 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背景 准备 兴起 发展 永 安 建 制 , 定 都 天 京 经过 高潮 颁 布 纲 领 , 三 路 出 击 转折 防御 失败
考点五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外朝制) 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秦 (三公九卿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总的趋势: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与变化(了解)
秦 (郡、县) 隋 (州、县) 元 汉初 (郡、国并行) 唐 (道· 州县) (藩镇)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考点一
背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中国封建危机四伏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 列 强 入 侵
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
宗法制
(目的、起源、内容、特点、作用)
考点一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
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土地+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 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王权
方案 评价
后期《资政新篇》(内容、评价)
进步性: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认识: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 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背景 准备 兴起 发展 永 安 建 制 , 定 都 天 京 经过 高潮 颁 布 纲 领 , 三 路 出 击 转折 防御 失败
考点五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外朝制) 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秦 (三公九卿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总的趋势: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与变化(了解)
秦 (郡、县) 隋 (州、县) 元 汉初 (郡、国并行) 唐 (道· 州县) (藩镇)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考点一
背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中国封建危机四伏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 列 强 入 侵
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课件
(2)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 ③丞相位高权重
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
3、地方的郡县制 (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 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 行政机构 (3)特点: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 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 维护国家的统一。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 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 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代: 郡县制 汉代: 州—郡—县 唐代: 道—州—县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
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内容
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 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 呈报枢密院;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开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复习 (课堂PPT)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核心
战国形成
秦朝确立
封建专 制主义 中央集
发展 西汉巩固 过程 隋唐完善
宋元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
权制度
明清空前强化
思想:法家思想
趋
功能: 内--组织生产,镇 压人民,调整矛盾
两对矛盾
势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外-抵御外患
21
2.影响: (1)奠定古代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基础。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历代沿用。 (2)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有重要作用。 (3)对古代农耕经济及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形成(民族融合)起重 要作用。 (4)专制色彩浓厚,阻碍近代民主及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中 央与地方。
(二)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及特点 1.演 变:
(1)西汉: ①汉初,仿秦代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内(中)外朝制
(2)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分工;②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宰相)、枢密院(分宰相军权)、三司(分宰相财权)。 (5)元朝:一省两院制----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6
二、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政治局势: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诸侯称王; 地主阶级(士)兴起; 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统一趋势增强; 中央集权制逐渐形成(县制的出现)。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1)发展历程: ①萌芽于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确立于秦朝: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郡县制 ③巩固于汉代 :中外朝制;推恩令 ④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 ⑤加强于北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收兵权、用文官、设通判 ⑥元朝有新发展:中书省;行省制、宣慰司 ⑦强化于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要点解说】 一、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及其特点 (一)演变 中朝:决策机构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西汉 外朝:执行机构 名称、职责 2、隋唐:三省六部制 运行机制 作用 中书门下省(行宰相职权) 3、北宋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军权) 三司使(分割财权) 4、元朝:废三省,只设中书省。 相权一分三,保证了皇权 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 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 总揽大权;皇权与相权 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加强、开发、扩大
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看看下面的问题: ①分封体制之下,西周的最高统治者是? ②被分封的诸侯可不可以继续进行分封? ③诸侯接受封授后,必须怎么样? 答: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②可以; ③享有权利的同时要承担义务。
层 层 分 封, 等 级 森 严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复习要点解说】 一、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 顺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基本内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一是建立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1、中央 二是建立三公九卿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协助皇帝理政 太尉 2、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 任免,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考查知识: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 2、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上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3单元
概述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进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本单元在历史中的地位:从横向角度认识近代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同封建专制制度相比的巨大优越性。它开启 了从人治向法治社会的过渡,提供了比封建社会 本国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纵向角度认识本单元承 继了15、16世纪以来历史的巨变和转折:通过轰轰烈烈的 革命和改革,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完善了资产阶 级的民主政治。它为这一时期亚洲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成果。(承上启下)
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 社会稳定 一种模式
材料一 1721 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 国内阁制形成。雍正十年( 1732 年)设置军机处,君权得到极大 加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材料二 康熙皇帝说:“今大卜大小事务,皆联一人亲理,无可 旁贷。”乾隆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 人大权,从无旁落。” 一摘自(清) 《 东华录 》 材料三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 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 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 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 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 … … 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刚刚 坐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 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 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18 世纪中期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掌握了海上霸权;率先开始并 指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 国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国家成为大国的前提和保障;必须 -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 《 大国崛起 》 之“走 善,扫除了资本土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占领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独断专权:英国确立了资本 与时俱进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造了政治前提 地,成为最为发达的资本土义国家,盛极一时 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受到法律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制 1 )根据材料一、三,指出 18 世纪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 ((3 2)材料二中提到的英国一度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 )根据材料中有关英国的崛起的内容,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何特点? 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 现是什么? ( 2 分) ( 4( 分) 4 分) ( 2 分)
概述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世界政治制度演变进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本单元在历史中的地位:从横向角度认识近代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同封建专制制度相比的巨大优越性。它开启 了从人治向法治社会的过渡,提供了比封建社会 本国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纵向角度认识本单元承 继了15、16世纪以来历史的巨变和转折:通过轰轰烈烈的 革命和改革,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完善了资产阶 级的民主政治。它为这一时期亚洲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 益的借鉴,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成果。(承上启下)
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 社会稳定 一种模式
材料一 1721 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 国内阁制形成。雍正十年( 1732 年)设置军机处,君权得到极大 加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新阶段。 材料二 康熙皇帝说:“今大卜大小事务,皆联一人亲理,无可 旁贷。”乾隆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 人大权,从无旁落。” 一摘自(清) 《 东华录 》 材料三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 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 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 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 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 … … 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刚刚 坐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 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 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18 世纪中期成为最大殖民国家,掌握了海上霸权;率先开始并 指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 国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国家成为大国的前提和保障;必须 -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 《 大国崛起 》 之“走 善,扫除了资本土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占领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独断专权:英国确立了资本 与时俱进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造了政治前提 地,成为最为发达的资本土义国家,盛极一时 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受到法律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制 1 )根据材料一、三,指出 18 世纪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 ((3 2)材料二中提到的英国一度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 )根据材料中有关英国的崛起的内容,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何特点? 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 现是什么? ( 2 分) ( 4( 分) 4 分) ( 2 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ppt课件
人类社会更替简况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2023/5/24
12
(二)消极影响
1.对秦:容易形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文化专制
2.对后世: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 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如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023/5/24
13
第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宋元明清)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选官制度的发展
(1)首创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3)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2023/5/24
10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
血缘关系
依据
地域
官吏 任免
世袭,封地有
皇帝、中央任免,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财赋 收入 军队 指挥
影响
2023/5/24
诸侯自用,少量上贡
诸侯指挥
诸侯国拥有较强的地 方独立性,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 目的: 为了加强……解决……(第6页)
• 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体系: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 关系 (特点:血缘纽带+政治关系)
• 作用:(对家族)凝聚宗族,利于维护内部稳定和团结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
2023/5/24
5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023/5/24
3
分封制的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 的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课 件
汇报人: 202X-01-03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史
01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早期政治制度
详细描述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时期,主要形成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 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
社会变革与思想活跃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初步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确立。
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 索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
01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深入
02
•·
03
04
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阶段。
深入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面貌
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新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 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04
世界史
古代世界史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总结词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戊戌变法是康有 为等维新派推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汇报人: 202X-01-03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史
01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早期政治制度
详细描述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时期,主要形成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 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
社会变革与思想活跃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初步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确立。
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 索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
01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深入
02
•·
03
04
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阶段。
深入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面貌
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新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 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04
世界史
古代世界史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总结词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戊戌变法是康有 为等维新派推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复习 (课堂PPT)
1.王位世袭制 2.内服与外服制度 (1)内服(中央):商王直接控制 (2)外服(地方):附属国管辖 (3)关系:商王控制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是有限。 3.政治特点: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 1.分封制:(1)目的、(2)过程、(3)内容、(4)影响 2.宗法制:(1)目的、(2)内容、(3)影响 3.礼乐制
特点:高度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个人独裁,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模式,即中央控制地
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权)、皇位世袭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朝议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和层级,长官由皇帝直接8任免)
④诸侯的义务:a.服从周王的政令,朝觐述职;
b.交纳贡赋;
c.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4)影响:影响深远。
①积极作用:形成森严等级;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②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2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2.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府的关系 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
6Hale Waihona Puke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特点:高度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个人独裁,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模式,即中央控制地
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1.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权)、皇位世袭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朝议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和层级,长官由皇帝直接8任免)
④诸侯的义务:a.服从周王的政令,朝觐述职;
b.交纳贡赋;
c.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4)影响:影响深远。
①积极作用:形成森严等级;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②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2
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 (一)夏朝:
王位世袭制(政治权力传承方式转变) (二)商朝:
2.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府的关系 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
6Hale Waihona Puke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鸦片战争
1、 历史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2)中英贸易:中国出超(原因) (3)英国:走私鸦片(目的、危害) (4)中国:禁烟打击了鸦片贸易 2、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必然性)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可能性)
评 评 理
问题7:有人认为,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 化了中英矛盾,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 发鸦片战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解题方法:一判断;二说理;三结论 (1)此观点错误。 (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 命的开展,急需掠夺原料和抢占商品市场;虎 门销烟只是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找到借口,是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 国侵略中国战争迟早要发生。 (3)此观点忽视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没有 透过现象看本质。
落后必遭挨打
单位:千万元
战前中英贸易图示
1
0
1818年
英国输华总值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中国输英总值
根据上述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2: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贸易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 问题3:英国为改变这种贸易状况,采取什么途径? 背景2: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背景3: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一、鸦片战争
1、历史背景
2、原因
3、经过(重大事件)
时间起止: 1840~1842 开始地点: 广东珠江口 被占领土: 香港岛 自发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殉国将领: 海龄…… 清政府态度: 抵抗不力 屈辱求和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18世纪60 年代
欧美
▲近代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些 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有哪些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沦 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 会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材料一:战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50—100公斤/ 箱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40200 35445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20331 4000 7889
1799年 1820年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 (1)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
反封建和反帝基本上分开进行,但以反侵 略为主,直接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因中外反动 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方式 主要是直接、公开的武装侵略。 (2)从《辛丑条约》签订后:
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为中 国人民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反动政府已 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帝国主义采用“以华 治华”政策,利用其代理人进行侵略,中国社 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 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欧美工业革命 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旋涡之中,它就 不能存在与发展。”__列宁 英国工业革命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 40年代 19世纪 中期 19世纪 7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1、了解鸦片战争爆发 的必然性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 、了解闭关锁国对近 概述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代中国的深刻影响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 3、了解两次鸦片战争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对中国的影响 精神。
问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爆发是必然的?结合战前 国际国内形势加以分析。 战争前夕中英形势对比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民主革命的分期: 鸦片 战争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领导 五四 运动 无产阶 级领导 新中国 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840
·
·
·
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第10课)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12576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0
年
材料二:林则徐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 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问题4:英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林则徐对鸦片贸 易持什么态度?有什么典型事例可说明? 问题5: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依据是什么? 背景4: 中国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
第四单元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请根据课本第四单元目录,找出单元线索。
▲ 列强的武装侵略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 ——(侵略史、屈辱史) ▲ 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奋起抵抗
——(抗争史)
▲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不断探 索 ——(探索史)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 中国 第二次 鸦片 战争 甲午 战争 八国 联军 侵华
国际(英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完成了工业革命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国内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思想文化 近代科技领先,思想解放
国力 综合国力强大
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
腐朽落后
背景1: 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武装侵略
中国人民 奋起抵抗
清军将领海龄殉国、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黄海战役(邓世昌勇战)、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全民族抗战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遭受列强的欺凌?
腐朽封闭所以落后 思变才能崛起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中国各阶级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地主阶级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艰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难 探 资产阶级 维新派:维新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索 国民大革命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赢得独立、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