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体例常识 编年体 纪传体 国别体 断代体

合集下载

史书的体例

史书的体例

史书的体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
编纂的《史记》。

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此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和《三国志》。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二十四史”中除《史记》
外均为断代史。

注: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中国传统史学体例包括

中国传统史学体例包括

中国传统史学体例包括史书体例是史书编撰的类型,主要有五种:1、编年体2、纪传体3、纪事本末体4、国别体5、通史。

以上五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如《史记》属于纪传体;《三国志》属于纪传体。

1、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利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数量极多。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利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

你不知道的中国史书体我国的史书体例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通史这几类。

以下小编简单介绍下这几类史书。

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叙述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中心记载历史,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代表作有《史记》。

纪传体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左传》。

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

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

【常识】常考文史之史书的体例1、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2、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来的“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典志体史书又叫典制体,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按照分门别类来表述相关典章制度,曾被称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下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

涵盖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4、纪事本末体史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中国文学常识1

中国文学常识1

屈原的爱国情怀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 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 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 强兵,虽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被 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 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这种爱国情怀,任何 时代都不会过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边塞诗
•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 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 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以 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 代表诗人有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出塞二首·其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杜甫简介
•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 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都有哪些(区别介绍)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都有哪些(区别介绍)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都有哪些(区别介绍)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注意: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才是《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以国家为中心的风格对于详细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在事件和整体的描述上仍有不足,可以很好地把握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

但有些人可能对某些事件的具体描述一无所知。

总的来说,把握整个时代的发展脉络还不太直观。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史书体例有着多种分类,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书的体例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起源于春秋。

编年体史书数量极多。

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中国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
总共六种
1,纪传体:以《史记》为代表。

内容分世家,列传,书,表等。

世家主要描写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如帝王将相。

列传写一些隐士,侠客,如游侠列传。

书,表都是臣下对皇帝的奏章。

总体上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历史人物。

通过历史人物来说明历史进程。

2,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春秋》。

如XX公XX年XX事。

3,国别体:按国家记载一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代表《战国策》,分开记载了战国七个国家的史实。

从现在来看这种国别体就象是县志一样。

4,纪事本末体:分开记载没个历史事件。

对研究历史的某一方面很有帮助。

代表《通鉴纪事本末》
5,通史:记载几个朝代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实。

代表《史记》《资治通鉴》。

6,断代史:记载一朝一带的历史。

如《汉书》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大多是断代史史书。

中国古代史书的三大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的三大体例

《国语》《战国策》

东林书院
2.典制体:

《通典》《通志》
体 《文献通考》《唐会要》家!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史书的体例
张荣靖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 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 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 最发达。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目 录



编 年 体
《 春 秋 》 拓 片
一、编年体的概念及特点
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基本体例之一,它是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 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 叙事重复。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 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也不易于写出 同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 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往往详 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这些都影响 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二、纪事本末体代表作
《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南宋史学 家袁枢很喜欢《资治通鉴》,但却 “苦其浩博”,于是别出心裁,以 事为纲以类排纂,将《资治通鉴》 中千余年的历史事迹,按时间顺序, 分编为239个题目,“每事各详起迄, 自我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 尾”,撰成《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1.国别体:
二、纪传体史书的代表
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 《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 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 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共一百 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历时14年而 成。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是什么意思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是什么意思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是什么意思
1、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2、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

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6.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

公共基础:史书体裁常识在全国各类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学常识题,涉及到对史学著作的考察。

而考察著作时,除了考察作者、朝代以及评价之外,还经常考史书体裁,包括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典志体,以及通史和断代史的区别,而这些都属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接下来就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以及断代史和通史的区别进行阐述:1.编年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能够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所著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左传》——左丘明所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所著2.纪传体:以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本纪:帝王的传记,例如秦始皇本纪世家:诸侯和贵族的人物历史事迹,例如越王勾践世家列传:其他英雄人物代表的传记,例如屈原列传书: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内容的体裁表:用表格排列历史大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所著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陈寿所著二十四史(正史)均采用纪传体。

3.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春秋时期国别体史书《国语》——左丘明所著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作者不明,刘向编订4.典志体:又称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立的体裁。

在全国各类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学常识题,涉及到对史学著作的考察。

而考察著作时,除了考察作者、朝代以及评价之外,还经常考史书体裁,包括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典志体,以及通史和断代史的区别,而这些都属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接下来就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以及断代史和通史的区别进行阐述:1.编年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能够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史书体例常识 编年体 纪传体 国别体 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 编年体 纪传体 国别体 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着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着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着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着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着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得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得也就是最简便得方法.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得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得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得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得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得《国语》;较好得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得《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得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得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得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得《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得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得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得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得史书,以朝代为断限得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得《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得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得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得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得《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得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得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之阳早格格创做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1、纪年体——史书籍编著的一种体裁.纪年体史书籍是按正在世皇帝的年号纪录(即按年代程序纪录)履历事变.代表做:《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写,是尔国现存纪年体史书籍中做用最大的一部).别的,纪年体史书籍另有孔子《秋秋》、"秋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秋秋左氏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等.纪年体以时间为核心,按年、月、日程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履历最早用的也是最烦琐的要领.其便宜是给人以精确的时间概念,比较简单反映出史事爆收战死长的时代背景;其缺面是没有简单集结反映共一履历事变前后的通联.补充要领是,正在纪录史事时,偶尔要逃道往事,偶尔也附戴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纪录,即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共二部)最早的一部秋秋时期左丘明做的《国语》;较佳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背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籍代表做).3、纪传体——史书籍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坐传记的办法记道史真.即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便是为人物坐传,代表做《史记》.比圆《三国志》《史记》等皆是纪传体.《史记》是尔国履历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格式——以往代为断限的史书籍.此体裁独创于东汉史教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籍》,写下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天皇四年(23年)西汉王往230年的履历.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中,其余的二十四史皆属此体.其中《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往,仍旧属于断代史的范畴.纪年体战纪事原终体的史书籍,以往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畴.5、纪事原终——纪事原终体,是以事变为核心的著史体裁.它取纪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原终体裁,每事一题,为一博篇,把分别的资料,准时忙先后加以集结敍述,兼有纪年体战纪传体的便宜,详於记事,便当阅读.它建坐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原终》.小结:■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 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国别体按国家分类纪录履历.《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核心纪录履历.二十四史(包罗《史记》)■纪事原终体以事变为主线按年月程序道事.《竹书籍纪事》◆通史纪录从黄帝到做家死计年代的履历.《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纪录往代履历.除《史记》中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概如下:纪年体:某年爆收了某事国别体:某国爆收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干了某事。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就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就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就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就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就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就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就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就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就是纪传体。

《史记》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她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就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年体——史书编着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着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着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着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
1、编年体——史书编着的一种体裁。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

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着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

今人所着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着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
■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国语》、《战国策》
■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

《竹书纪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

《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

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他们的模式大体如下: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

《竹书纪事》
◆通史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

《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载朝代历史。

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他们的模式大体如下: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