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1000字论文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下面我们讲第二节——预防。
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先进的。
首先讲预防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预防?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防范于未然,把这个叫做预防。
孙思邈在《千金方》里明确提出来中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他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孙思邈把预防概括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这个思想和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观点是一致的。
高明的医生是治未病;差一点(的医生)治有病的,就是刚刚得病,他还行,早期就发现了,病之初就可以治疗;最次的医生才治真正已经得病那个病。
体现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第二个问题讲讲中医学的预防观念,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之一,概括为三个字,叫“治未病”。
一、未病先防。
所谓未病先防,是指在没有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我们前面讲的摄生就是未病先防的重要措施。
未病先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前面我们讲摄生基本原则下所提到的那些方法,比如,调节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锻炼身体,这在前面我们(讲)摄生原则里面讲到了。
除此之外,还强调一个避其毒气。
因为邪气不仅仅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对疾病的发生甚至生命具有决定作用。
因此,主张要想防止疾病的发生,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避其毒气,防止邪气侵袭。
除了这些之外,治未病的方法还有一个药物,药物预防,天花免疫。
天花免疫在世界免疫史上是中医学第一次提出来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那不是牛痘,西方医学就是用牛痘,咱们中医学讲用的是人生过天花的痘,用它来免疫。
这(是)在十六世纪提出来的,被世界免疫学界称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提出了好多药物预防的方法。
比如,现在感冒,最近广州出现了非典型肺炎,主张药物预防,用清热解毒的(药),什么板蓝根、大青叶,来预防,这些都属于治未病的方法。
中医内科论文2200字_中医内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医内科论文2200字_中医内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内科论文2200字(一):中医内科不容忽视的力量论文摘要:目的:研究普通内科与中医内科的互相作用与影响。
方法: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一是中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观对内科疾病的准确诊断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二是对中医内科的重视是普通内科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医内科对于某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结论:中医内科在普通内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医学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
要大力发扬中医内科在普通内科的应用。
关键词:普通内科中医内科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举现代化旗帜的当今社会,许多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总是困阻重重,中医学在发展中亦是如此。
但是并不代表中医在医学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弱。
普通内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在专科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对医疗模式进行反思后的重新认识。
目前医疗中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服务的终极目的并不只是治疗某种疾病,而是提高人体的健康程度,普通内科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应运而生。
而这与中医内科的许多观念,机理是相一致的,达到人体精、气、血、津液的真正协调,阴阳的平衡。
1中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观对内科疾病的准确诊断治疗具有积极作用1.1不可否认,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疾病的诊断更加直观,更加精准,但是设备再精良也只能针对某一特定局部病变进行特定的诊断,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自身的各个脏器,腑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通过泻下通腑法,使肺热下行,多选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两方共具辛凉解表,轻清宣肺功能,对肺系症状咳嗽,流涕,咳痰黄稠等进行治疗,同时治疗其所致的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是整体机能得到恢复。
而西医主要通过对病变部位病毒,病菌的抑制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病毒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
原发或合并感染时,根据感染程度选用抑菌药物口服或注射治疗,如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青霉素类如阿司匹林,都是针对病变部位细菌,局限性治疗,且易形成耐药性。
治病必求于本
【2019.02】□麻树文轩岐纵横橘井一瓢《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探索在复杂的疾病中寻求其根本的病因,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将古代哲学思想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具体体现,为中医药学健康正确的发展并久盛不衰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文:《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细论,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译文:黄帝说:阴阳是自然界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阴阳的规律变化关系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可以作为分析和归纳一切事物的纲领,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由于阴阳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所以阴阳既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也是事物毁灭消亡的由来,事物所以会产生复杂的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反相成的阴阳两方面。
因而治疗疾病也必须从病情的阴阳变化这个根本上来认识,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
所以清阳之气向上升腾,不断积聚而成为天,浊阴之气,向下凝聚,不断积累而成为地。
安静属阴,躁动属阳,有阳就有阴,事物就存在,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事物就不存在。
物质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如物质由液体变成气体,称为“气化”,是阳的作用,由气体变成有形的液体称为“成形”是阴的作用。
在四季气候变化中,寒是阴,热是阳,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了极点会生寒,这又说明阴与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本文以“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的道理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说明人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的产生,根源于阴阳的变化。
本,指的是阴阳。
因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细化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为万物之本,人为万物之一,所以亦本于阴阳,人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阴阳的失调。
治病必求于本的道理和意义
治病必求于本的道理和意义
古人有句老话:“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提醒我们,若想恢复健康,就应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不论我们所面对的是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身体健康问题,都应从根本上去治病,去了解真正的根本原因才能够有效地恢复健康。
首先,治病必求于本的道理是指,当我们面临身体健康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用药物、手术等急救措施而不能着眼于根本的原因。
今天的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得药物和治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但是,人们缺乏去治病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病因,去了解真正的根本原因。
只有去了解和思考病因、根本原因,才能更好地恢复自己的健康,而不是陷入一个偏激的治疗情况中。
其次,治病必求于本的道理也指当我们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做出一些急救措施而忽视了根本的原因。
现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很快,大多数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只有理清并找出心理上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恢复健康。
只有深入挖掘心理,才能慢慢发现心灵深处有些什么潜藏藏着却又极其隐蔽的原因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只有彻底解决这些根本的病因,才能真正的恢复健康。
最后,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在控制我们的健康时,要积极心态,要以勤奋的态度去追求健康的原因,去发现病因的根源。
健康是一种心态,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心世界的因素。
健康的内心,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总而言之,“治病必求于本”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一句早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古老老话,更是一种健康观念。
只有把它牢牢地践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够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温法:用温里祛寒的方法,祛除里寒证的
一种治法。 具体运用:
温中散寒
温经散寒 温肺化饮 温肾利水 温胃理气
清法:用寒凉的药物,通过清热、凉血、泻火
的方法,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里热实证。
具体运用:
清热 泻火 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清热泻肺 清心泻火 清胃泻火 清肝泻火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 活血、
复习思考题
1. 2. 3. 4.
5.
6. 7.
8.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什么叫治病求本? 什么叫正治法? 什么叫“寒者热之”? 什么叫“同病异治”?什么叫“异病同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八大基本治法是什么? 八法中,------法治疗表证, ------法治疗里寒 证,-------法治疗各种虚证,-------法治疗里 热证。 治则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意义。
一致时,就采取逆其证候性质而 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 寒者热之 虚者补之 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
反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
反时,就采取顺其病势的方药进 行治疗的一种法则。 如:伤食致泄泻,用通利法。 血虚便秘,用补血法。
治标治本(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标本同治
三、调整阴阳
阴阳应保持平衡 平衡破坏了叫阴阳失调 损其有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阴阳双补)
四、扶正祛邪
邪>正,邪胜则病 ,邪盛则病进 。
正>邪,正胜则不病,正盛则病退。
调节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正>邪。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
抗邪能力。
多用补法:药物、针灸、气功、推拿、
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心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
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
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
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
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
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
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
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
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
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
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论文(范文大全)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论文(范文大全)第一篇: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论文目前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的增长,但药品费用、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乱收费等现象也导致“看病贵”。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控制乱检查、乱收费是当前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手段。
,我guo目前de卫生体制、机制还不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导致看病难问题的原因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医疗资源80.O集中在城市,2O.O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
2.乡镇以上医院投入不足,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即使在大型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流程不优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
3.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身处农村基层的群众有了多余的钱,便有边远的农村向集中的县级及其以上的医疗机构集中,导致了求大于供的暂时局面,2导致看病贵问题的原因1.医药费用价格昂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政府限价、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对合资药、进口药全面放开,不少药品医院可以得到折扣。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临床普遍使用的药品技术含量高,治疗效果好,但价格昂贵,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2.高、精、尖仪器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医疗技术及诊疗手段发生了更大变革,医疗单位为了提升档次,大量重复购置大型诊疗设备,如CT、MRI、CR等检查设备,增加了就医的成本。
3.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近年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广泛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直接致使医疗费用提高。
中医治病实质论文
中医治病实质浅探【摘要】中医是以“治病必求于本”、“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执行着“辨证论治”的诊疗方式,从《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思想的表述可以看出,中医所治者为得病之“人”,而非病人所患之“病”。
中医诊疗模式关注是人体的生理状态,采取因势利导、恢复生理的治疗方式,而非现代医学单纯祛除病因的对抗性治疗。
【关键词】中医实质;治病求本;以平为期;生理传统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特点,“有是证用是方”,故而被西医学认定的病因不明、只能对症治疗的功能性病变、疑难杂症等,中医却能给予相应的治疗。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治疗的是人的生理状态,而非使人生病的病理因素。
中医治疗原则的根本大法是“治病必求于本”,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以阴阳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明确指出“阴阳”为本。
“阴阳”作为一对描述世间对立制约关系的矛盾范畴,在人体内同样表现为正与邪,气与血,物质与能量等的相对的变化关系。
而另一方面,作为治疗理念的“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主张“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治病的重点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其本质在于“治人”而不是“治病”。
这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人体“自稳态”学说: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自稳态”被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1],即生理功能的异常,故疾病的治疗也应着眼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67条中述及“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在没有外界治疗因素干预的状况下,疾病何以能够自愈?唯有自身生理机能的恢复正常方可如此!再看中医治病八法中“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皆是补正固本以及疏通经络以期恢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而治愈疾病,而并非直接针对病症本身[2]。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论文3篇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论文3篇健康、疾病和伦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身体伦理的基本问题。
健康的生活可以使人平安长寿,免患许多疾病;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们带来疾病。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论文篇1在写感想之前,先说说我当初选这门课的动机吧。
说实话,刚开始选这门课最重要的原因,是听上过这门课的同学说,老师从来不点名,也不留作业,考试手写篇3000字的论文就可以了,而且保过。
其次,我自己一向注重锻炼与饮食作息,很少得病,觉得上不上这门课都无所谓,这就为翘课去干其他事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最后,小学期选课时看到这门课排在晚上,不占用白天时间,还可以随便翘。
于是,很纯粹的抱着这种心态,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传说中的“水”课。
然而上当我真正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原本第一节课就不打算去的,但是后来想想,第一节课,还是先听听老师是怎么安排教学以及最后的考核方式吧。
但是,这第一节课却改变了我对这门课的看法。
首先是老师讲课的内容。
这节课是由施老师讲的,内容是关于糖尿病。
之前对糖尿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高中所生物课所学的胰岛功能降低,导致血糖含量高;以及糖尿病的表面现象,即三多一少,并认为糖尿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
通过上课才知道,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病以及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糖尿病被称作是“无声的杀手”,它的一系列并发症非常可怕,对人的心、脑、血管、肾、神经、皮肤等都有危害。
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产生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等,进一步恶化糖尿病病情,大大增加死亡率。
肾功能衰竭,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另一可怕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
除以上两点,糖尿病还会引起周围血管发生病变,使下肢疼痛、溃烂,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残废和截肢;然而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糖尿病还会引起眼部病变,导致失明。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第一篇: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学是以预防和治疗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
它运用护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去无微不至的关心人,照顾人,治愈人们受损或缺失了的身体机能,抚慰人们被病痛伤疾摧残了的肉体和心灵。
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更需要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去面对、正视人世的痛苦;去治愈、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
然而现实不容我们乐观。
一段时间以来,医德医风出现一些“滑坡”,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时有发生。
个别医生不关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病的载体,看到的只是病人身上的器官,身上的病,甚至只关心金钱,缺少抚慰病人的心灵,这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
所以强化卫生职业精神教育越来越放在了重要地位。
什么是卫生职业精神?怎样加强卫生行业文化建设?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陈竺说,一个行业、一支队伍最关键的是“精、气、神”,而“精、气、神”的内在驱动力,是这个行业、这支队伍的核心价值观。
医疗卫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坚阶段,医疗卫生队伍亟需一种价值观来凝聚共识、武装头脑、振奋士气。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卫生行业文化建设,而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是我国卫生行业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灵魂,是广大医务人员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以及抗震救灾时勇往无前、舍己救人的精神动力,成为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的道德准则。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那么何为“精”,何为“诚”,如何做到“大医精诚”?晋代学者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关于细菌论文关于超级细菌的论文细菌论文
关于细菌论文关于超级细菌的论文细菌论文超级细菌,指中国式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一旦人类,特别是免疫力低的患者感染这种病菌后,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
但目前为止,这种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医院,医院病人容易被感染,对于正常的、抵抗力没有下降的普通人,现在看来没有很大的威胁,不用像防非典那样来防范。
2.起因抗药性细菌引发的疾病是全球性问题,其中威胁最大的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它们都是普通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
2.1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
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
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
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
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2.2超级细菌的诞生究其原因在于西药防治感染性疾病思路的错误,这就是片面注重通过杀灭细菌来保护人体机制,而不是追求细菌与人体的和谐与平衡。
《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印度、巴基斯坦、英国发现新的病原菌耐药机制”认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药基因”,而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如同“筛选压力”,选择并进化这些整合有“耐药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终成为人类的噩梦——临床上的“耐药菌”。
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
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读后感】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三篇】,欢迎品鉴!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1“大医精诚”,是千年来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已所长,经略财物”。
他的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深深地钦佩南丁格尔放弃锦衣玉食,投身救死扶伤的精神,更为她的仁爱之心所感动;我欣赏非典女杰——叶欣护士长的坚强勇敢、从容不迫、无私无畏的白求恩精神。
是她们,为护理事业指明了方向,是她们,为护理后辈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修养身心,涵养德性,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是当前活动的主题,我更希望能成为永恒的主题,让修身行动成为公民的一种习惯,让修养身心,涵养德性在每个公民心中生根发芽,这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作为医务工作者,身在伟人故里,博爱之乡,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的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作为板芙医院的一员,我真心地希望,通过修身行动,我们能看到更多患者的笑脸,听不到患者的抱怨,没有医疗纠纷,事业蒸蒸日上,同事之间更多真诚的问候与微笑。
大医精诚读后感1000字2我的学医生活生计已过两年半了,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熟悉。
治病求本之四层次
治病求本之四层次治病求本,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般治疗方法,都是“治病必求于本”的具体体现。
治病求本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为中医论治疾病的总原则。
治病求本是辨证论治的准绳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则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所导致,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治疗的总目的就是调节阴阳,以平为期,使偏盛偏衰的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学十分重视治病必须探求疾病的本质,因而治病求本是中医论治疾病的准绳。
何为本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标本,这对临证时能正确处理现象和本质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标本不明,治疗就无主次。
《素问·标本病传沦》指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所谓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用来说明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内脏病为本,体表皮为标;久病为本,新病为标等等。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
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如何求本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交争的复杂过程,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同时,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区别,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个体之差异对疾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只有善于从众多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矛盾的主次,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医学启源》指出,“凡治病,必求其所在”“则知其本,而不致差误也”。
治病必求于本
4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求本”的 “本”,指体质阴阳属 性
5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的 “本”,指疾病证候
6
病例分析
刘XX,男17岁,患者于3月中旬劳动后,淋浴 感寒而致发热(39℃),经西药治疗两周发热仍未退。住院期 间,每日下午体温波动于38.5℃上下。经西医多种检查未能 明 确诊断。发热至今已三月余。来诊时每天下午4点至夜间2 点 发热(38.5℃),烧前先有恶寒,继而身热,无汗,伴有头晕, 咽干,胸部觉隐痛,随后汗出热退,饮食尚可,二便一般。 舌 苔自厚,质红。脉细稍数,略显浮象。辨证:阴虚发热,营 卫
8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分析
不和。治法:养阴清热,调和营卫。方药:青蒿10g,鳖甲10g, 秦艽6g,地骨皮12g,玄参12g,银花15g,天花粉15g,鲜生 地12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僵蚕6g,鲜石斛30g,灯芯 1.5g,桂枝3g,甘草6g,鲜茅根30g,银柴胡3g .服上方4剂 后,热势稍减,下午体温38.9℃,胸部时痛,脉滑稍数,上方去 桂枝加常山3.5克,银柴胡改为3.5克,继服6剂。7d后药后曾 有2d体温正常,后又达38℃,苔白较厚,脉细数。患者日哺发 热,属于阳明气机不畅,积热不清,上方加焦槟榔10g,蝉蜕 3.5g,继服6剂。7d后烧未大作,昨日体温37℃,右侧耳痛,流 黄水(素有中耳炎),别无不适,脉沉细稍数,舌苔白,上方再 进4剂。此后近日发烧未作,一般情况良好。
治病必求于本
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石志敏
1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首见于《素问· 阴阳应 象大论》:“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宋· 林亿注释 道:“阴阳与万类 生死变化,犹然在于人身,同相参合,故治病 之道必先求之”。前 人对病“本”之涵义表述不一,但结合临床实 际看,“本”当指疾
2023最新-良药苦口利于病议论文优秀9篇
良药苦口利于病议论文优秀9篇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良药苦口利于病议论文优秀9篇,欢迎阅读。
良药苦口利于病议论文篇一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蔡桓公由于没听取扁鹊的忠言,最终病入膏盲,不治而亡。
反之,唐太宗李世民接纳了魏征的逆耳良言,使得当朝得以出现大唐盛世的局面。
这些都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认真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之处,若有则改之,若无则加冕。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许许多多的忠言。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不要吃来路不明的东西……“不要”两字可谓逆耳,听取了妈妈的忠言,没有做一些妈妈说不要做的事,我们远离了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从而健康地成长。
上学后,老师教育我们,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学习,做个三好学生这是忠言,我们照着老师所说,接纳了这些忠言,我们收获了友谊,获得了知识,我的学习生涯变得快乐。
长大后,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我们从书本中,生活中学习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这些也是忠言,正是有了这些忠言的指引、约束,我们人际关系和谐,工作顺利,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愉快,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人们才能安享幸福的生活。
这许许多多的忠言并不是都能让人接纳,然而正是由于有些人没有接纳,我们身边时常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
他们为所欲为,违法乱纪,欺世盗名,扰乱人们的生活秩序,被人们所唾弃。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人难免会犯错,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地,这时,有人出来好言相劝,那将是无比幸运的事情,很有可能制止了你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过错。
不要将别人的劝说当成对你的攻击,即使那人说的话有些直白,听起来严厉而不动听,他是没有恶意的。
你只需静听,然后思考、分析是否在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感叹,要是我当初听某某的话就好了。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支点之一,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之第一篇: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养生保健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对中医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浅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突出。
该文提出了将健康管理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整合本产业资源,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带来发展资金,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产业中国古代即有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下医治已病等思想,都体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理念。
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简、验、廉、效的特点有相似性,由此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1 中医药健康产业份额少,服务单一我国的医疗体系仅面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应对,并且这个体系还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用于健康服务产业现有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人群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却仍处于萌芽阶段[1],以单一中医技术为主打的如按摩、足疗、药浴、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此类服务机构并不能系统地满足民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整个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缺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机构。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宋代欧阳修曾说过一句话,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医治病患的,必定是从病因根源的生发处去治愈;擅长匡正弊病的,必定是要从弊端根本的起源处去解决。
治疗病患,要从病因根源的生发处去治愈;拯救弊病,要从弊端根本的起源处去解决。
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从中医思维里医人治本的思路,扩展到上医医国、针砭时弊的思想。
无论是身患疾痛、治病就医,还是人生症结、问题解决,甚或是社会治理、深化改革,都是同样的道理。
与“治本”原则相对的,就是看似见效快、实则隐患多的“治标”方法。
“治标”之法,也就是俗话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顾表面现象的暂时压制,也许更是转移了矛盾,也许更是加深的隐疾,也许更是潜伏了危机。
“治本”的法则,虽然可能见效缓慢,却是在深入机理、探寻病因、调理整体、改善系统,从本质上扭转弊病、从根源上转危为安。
《文子》:“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这就是古代谚语常说的“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选择“治本”比安于“治标”的人更加需要勇气:因为他时刻要面对被众人怀疑的孤立、被时间打击的寂寞,还要面对在水滴石穿折磨信心时,自我心理上的畏惧与动摇。
一个肯直言、敢担当、有魄力的社会决策者、问题医治者,他宁愿良苦用心地陪你熬过猎猎严寒、走过漫漫长途,只是为了真正领你迎来世界的春回,而不是简单用一缕热气换你一次体尝暖意的迅速感激,然后再弃置你于寒意更甚时、他早已转身离开。
“治标”是急速解决当下,“治本”是谋求根本长远。
如果能够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那就是远近兼顾、那就是缓急从容。
那就是真正的善医者,有当机救急、有长线疗治;那就是真正的救弊者,有近搏疾行、有远见卓略。
近者信之,远者怀之,善医国者,国民安之。
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
为中国医学而读书作文
为中国医学而读书作文
中国人民经历了数千年的坎坷和艰辛,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中医致力于通过探索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改善人们的生活,为保护保健民众健康而不懈努力。
发展到今天,在中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加入到医学队伍中的新生代医师不仅要拥有传统的智慧,还要通过研究学习,使自己在现代医学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这个社会里,正在攻读医学的学生是一群志存高远的人,他们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目标,克服困难,为未来的追求而不断努力。
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医学生首先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努力弄清疾病的发展机理,解决药物的作用机理,把握新药的作用机理,追求科学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自己在现代医学上的综合能力。
此外,社会素养和道德水准也是重要的:在攻读医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驼牛守则精神,把仁爱、正义、责任、誉籍等观念体现在实践中,尽可能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实现自身价值。
最后,把心比心、尊重彼此,温和的态度,有 must的沟通及交流,是成为出色的医生的必要条件。
尊重患者的意见,尊重患者爱人的看法,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热心给予患者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既是医生本身需要的也是医学界的共同责任。
凡此种种,正在攻读医学的学子都要牢记在心,在发展中国医学的宏伟进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只有将学术的追求、职业的素养、社会的道德和作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一支对社会有着重大贡献的医学队伍。
为此,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提高职业素养、崇尚科学为精神,拥抱新知识,以实践加强学习,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实现安康健康的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病必求于本1000字论文篇一:治病必求本(本科内经选读论文)治病必求本黄帝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 指治疗疾病时需寻找发病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治疗,是临床疗效的保证,作为一种治疗原则,指导了几千年来的中医医疗实践,也是中医学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中医温和且贴近人民生活的治疗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巧妙结合“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找出疾病之根本。
治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 正治”与“反治”。
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宜采取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
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着的基本准则。
疾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病机的变化,必有其关键所在,疾病症候虽然繁杂,也必然有其主次真假之别。
即是表明中医在辩证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之主要方面,寻求疾病的根本所在。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是一致的,然而有时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则与其本质不一致,出现了假象。
为此,确定治疗原则就不应受其假象的影响,要始终抓住对其本质的治疗。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此皆属正治之法。
大凡病情发展较为正常病势较轻,症状亦较单纯的,多适用于本法,如风寒外感病人,用辛温解表法即属正治,胃寒而痛者,用温胃散寒法,即为正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就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
前者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即真寒假热的患者;后者用于热极反见寒象,即真热假寒的患者。
二者治疗的实质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
即为反治。
诚如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认为:“经日:治病必求于本。
本为之根也,源也。
世未必有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
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
”同时又指出人体:“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统血而矢出者;有思虑伤脾,脾虚不能消谷而作泻者。
此皆以回护中气为本,勿治其标。
《黄帝内经》谈到,阴阳、内外、先后、寒热、上下、清浊……是对立的,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所以,“治病必求于本”必与“标”相联,如何辨别“标”与“本”才是治疗之精髓。
如何划分“标”与“本”?不同病症,中医认为有不同的“标”和“本”。
如以正气和邪气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位内外而言,病在内脏为本,病在躯体为标;以发病先后而言,原发性疾病为本,继发性疾病为标。
求“本”是我们必然的过程,治“标”则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得分轻重缓急、掌握标本先后。
“急则可先治其标,缓则必当求其本”;有时又可“标本兼顾”。
如病人出现大出血、高热、休克时,这些症状虽然是标,但如不及时处理,可危机生命,这时就必须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首先解除这些症状,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其病本,治标可以应急,治本方能长治久安,这就是《内经》所言的“标而本之”。
现今临床对“治病求本”的认识主要是指治疗某些疾病时,必须要寻求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也正是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把“治病求本”的正确思想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中医药疗效,坚持“治病必求于本”。
篇二: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3篇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3篇学位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000字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一: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科技腾飞下的音乐流行音乐源于西方,它是19世纪的产物,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
西方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发源地。
如今,世界各国的流行音乐形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实际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发展成了有别于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音乐体系。
并非大众所理解的流行的音乐。
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以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现代编曲技术为理论依据。
其特点为风格多样、节奏相对比较复杂、音色多样。
包括所有的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
随着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通讯与传媒的日益完善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流行音乐的概念最早来自西方。
流行音乐指流行风格的音乐,它包括流行歌曲,还有爵士乐、摇滚乐等器乐形式的作品。
流行音乐的风格类型并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
音乐的流行与传播是分时间、空间的。
首先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里流行的音乐风格显然不同。
就像我喜欢的一首流行乐曲王力宏的《心跳》,无论是这首歌的MV或是创作都是喜爱之至。
『心跳』在力宏的创作歌曲当中,是首非常特别的歌,他摒弃了学院派的创作手法,不从乐理著手,而是由最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发,旋律和歌词浑然天成,在短短的字句当中,一语道尽对于感情的态度。
是一首让人在繁杂喧闹中,会想要静下来倾听的好歌。
这首歌曲每个乐器,包括吉他、钢琴、贝斯、鼓声,都是由力宏ㄧ人编写弹奏完成,在弹奏的过程当中,力宏常常不断一遍又一遍演练弹奏,希望歌曲能够透过最纯手工的弹奏,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新专辑的歌曲非常的力宏,因此在视觉得呈现上面符,力宏特别请到他纽约的好友摄影师Seamus来台负责所有MV的掌镜工作。
Seamus在今年一年就拍摄了6部电影以及其他的电影短片,是目前好莱坞非常具有潜力的新锐摄影师,力宏希望透过Seamus自然光的风格摄影,帮每支MV创造不同以往的摄影风格,赋予MV更具生命力的视觉表现。
如果没有现代科技迅速的发展,并且与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怎么众多粉丝如痴如醉。
如果没有MV与歌曲的相结合,仅仅是享受这歌声虽然也是种妹的享受,但是却不及MV的展示方式来的直接。
那样更能触动我们的心,也许在我看来这是种更直接聆听音乐的方式吧。
科技不断腾飞,更多的高科技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的身边,就像我们身边的音乐,音乐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媒介,现在这个媒介也将是逐渐的科技化。
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科技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将科技和音乐的创作完美的结合。
即使是普通的原创歌曲,如果巧妙的加入科技元素,就是另一番享受。
所以科技的长翅腾飞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铺垫。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二: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 SS2 1.2.1)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
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
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
2.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3.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
4.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三、过程与方法5.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
6.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
7.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8.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对具体内容的表述要精当。
图像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寻找文与图的最佳结合点,多用而不滥用图像。
学生作业应围绕课文来设计,但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要有启发性。
关于1000字论文范文篇三: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1000字)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强与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大学校园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我们大学生正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就业与创业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