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高强混凝土抗渗标准

高强混凝土抗渗标准

高强混凝土抗渗标准高强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桥梁、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等领域。

为确保高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一、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指标高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指标包括渗透系数、吸水率、抗渗压力等。

其中,渗透系数是评价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K=Q/L∆tA,其中K为渗透系数,Q为渗透量,L为混凝土厚度,∆t 为时间,A为混凝土面积。

二、高强混凝土抗渗标准1. 抗渗等级高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

一般采用I、II、III三个等级,其中I级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12m/s,II级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11m/s,III级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10m/s。

2. 原材料要求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水泥应为P.O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P.O42.5级以上的矿渣水泥,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2017标准,骨料应符合GB/T14684-2011标准。

3. 配合比要求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应控制水灰比小于0.35,控制石灰石粉掺量小于20%,控制砂率在40%~50%之间。

4. 混凝土制作要求高强混凝土制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混凝土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min,搅拌机应具有自动计量、自动控制等先进设备;(2)混凝土浇注前应进行试块试验,试块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试块标准养护时间为28天;(3)混凝土浇注时应采用连续浇筑、振捣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4)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5. 检测方法高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1)渗透试验:按照GB/T50081-2002《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方法标准》进行试验,采用自行车轮荷载法、自由浸泡法等方法进行检测;(2)吸水率试验:按照GB/T50122-1999《混凝土吸水率测定方法标准》进行试验;(3)抗渗压力试验:按照GB/T50082-2009《混凝土抗渗压力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要求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要求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要求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配方设计:混凝土配比需要根据管桩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水泥种类和矿物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原材料准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好适量的水泥、骨料、细骨料和水。

水泥应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骨料和细骨料需要经过筛分,以确保颗粒的大小适合混凝土的配制。

3. 搅拌工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的搅拌工艺需要充分搅拌,以确保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充分混合。

搅拌时间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长或过短的搅拌时间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4. 浇注工艺:在浇注过程中,需要确保混凝土均匀流动,避免出现堆积和冷却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厚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5. 预应力加固工艺:在浇注完成后,需要进行预应力加固工艺。

这包括在管桩中设置预应力钢筋,并通过预应力拉力机施加预应力,以增加管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6. 养护工艺: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养护期后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免压蒸生产技术要求包括配方设计、原材料准备、搅拌工艺、浇注工艺、预应力加固工艺和养护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保证生产出符合管桩使用要求的高强度和耐久性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在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点:①注意对水胶比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控制在0.24至0.38之间较为适宜;②严格把控水泥用量,一般不得超过500k g/m3,同时控制水泥以及掺合料的胶结材料总量在600k g/m3之内;③严格控制煤粉灰掺入量,一般情况下煤粉灰掺入量不得超过胶结料总量的30%;④在泵送时,还需要控制好砂率,在32%至40%的范围之内较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进行有效的保证,针对不同强度的混凝992021.05 |土按照最佳砂率进行配比,其中C60混凝土砂率为40混凝土在运输与浇筑的过程中会损失一定的坍落度,以实现[3]。

4施工要点4.1拌合在该环节的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二次计量法来计算材料添加量,每添加量误差控制在±0.5%。

(2)在原材料拌和过程和过程中,多匹配强制式搅拌机来作为材料搅拌用具确保搅拌质量的合规性。

(3)在材料在搅拌机中完成一步提高拌和材料的均匀度,随后对材料质量进行检辆上,进行下一环节操作。

4.2运输进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运输作业时,应注意以下材料时,会在材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遮阳布,以免冬季材料运输时,时间需控制在90m i n以内,而夏季4.3浇筑进入到混凝土浇筑环节后,应注意以下内容:(分层浇筑活动中,需要控制好单层浇筑厚度和浇筑间制在60m i n以内,避免结构分层的情况出现。

(2)等结构,避免浇筑冲量过大,引起其他结构形变、破现离析的问题。

(3)在浇筑作业期间,还存在不同强性能混凝土浇筑,以确保浇筑质量的可靠性。

4.4振捣完成上述作业后,进入到混凝土振捣作业环节,捣环节,多选择机械振捣的方式来展开工作,所选振的基础上,加快振捣速度。

其次,在振捣过程中需要快振捣速度,多采用多点同时振捣的作业方式,单次续作业。

最后,为了防止混凝土振捣结束后表面出现抹灰作业,借此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4]。

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一、引言特种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了特殊的材料或者采用特殊的配合比例,以达到特殊的性能和用途的混凝土。

特种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涉及到建筑、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港口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特种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有必要制定特种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以规范其应用和施工过程。

二、应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含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难燃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重质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应用。

三、技术要求1. 特殊功能混凝土(1)耐磨混凝土:硬度不低于HRC45,弯曲强度不小于60MPa,压缩强度不小于80MPa。

(2)防水混凝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

(3)耐久混凝土:抗碳化深度不小于30mm,抗氯离子渗透深度不小于50mm。

(4)抗冻融混凝土: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无明显裂缝和鼓包。

2. 高性能混凝土(1)抗压强度: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抗压强度不小于60MPa。

(2)抗折强度:抗折强度不小于10MPa。

(3)泵送性能:泵送混凝土应满足工程要求,不得有过度流动或分层现象。

3. 高强混凝土(1)抗压强度:强度等级不低于C80,抗压强度不小于80MPa。

(2)抗折强度:抗折强度不小于15MPa。

(3)泵送性能:泵送混凝土应满足工程要求,不得有过度流动或分层现象。

4. 自密实混凝土(1)密实性:孔隙率不大于5%,气孔直径不大于1.0mm。

(2)抗渗性: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

5. 难燃混凝土(1)防火等级:达到A级。

(2)耐火极限:不低于2h。

6. 防辐射混凝土(1)抗辐射性:抗辐射强度不小于10^5Gy。

(2)密实性:密实度不低于1.8g/cm^3。

7. 轻质混凝土(1)密度:不大于1800kg/m^3。

(2)抗压强度: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

(3)保温性能:保温效果好,热导率不大于0.1W/(m·K)。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一、原材料1.1 水泥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

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

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

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 骨料1.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1.2.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3)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中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中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一、引言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楼房、桥梁、隧道等。

而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性强等优点,因而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是一种由高强度水泥、硅烷烷基微珠、硅灰石、矿物掺合料、细石、高性能钢纤维等原材料组成的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和高耐久性的特点。

2. 特点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强度高:UHPC的抗压强度通常在150MPa以上。

(2)耐久性好:UHPC具有极佳的耐久性,可以抵御多种化学侵蚀,如酸碱侵蚀、氯离子侵蚀等。

(3)抗渗性强:UHPC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腐蚀。

(4)施工性能好:UHPC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施工时易于浇筑和成型。

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1. 材料规范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以下规范:(1)水泥:应选用高强水泥,标号不低于P.O 42.5。

(2)骨料:应选用合适的粗细骨料,如石子、石英砂等。

(3)掺合料:应选用优质的掺合料,如硅烷烷基微珠、硅灰石、微粉(4)钢纤维:应选用高性能钢纤维,长度不低于13mm,直径不低于0.2mm。

2. 配合比规范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灰比应不超过0.2。

(2)骨料用量应控制在最大固体体积的70%以下。

(3)钢纤维用量应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体积的1%至2%。

3. 浇筑规范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规范应符合以下要求:(1)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拌和和搅拌,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2)浇筑时应采用高压泵送或滑模模具浇筑,且应采用振动器进行振(3)浇筑后应进行充分的养护,在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前应做好保护措施。

C100高性能砼

C100高性能砼


1、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保湿、保温养护对保 证混凝土的强度正常增长和体积稳定性非常重 要。因此,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2、C100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低水胶比下的高 流态施工(0.24 ~ 0.26),混凝土中除去必 须的水泥水化所必需的水份外,几乎没有多余 的游离水份。因此,必须注意保水和浇水养护。


五、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出机后至运输到达工地的时间应在1 小时以内完成。 2、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加水,不得使混凝土 发生泌水和分层、离析。

六、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应在运输到达现场30min内浇筑完毕, 且自混凝土出机至浇筑完毕不宜超过1.5h。 2、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以500 ~ 600mm为宜。
340
5.0 395
340
315
335
285
290
290
÷¯ È Á ¶ ¶ (mm) 400 380 360 340 320 300 280 26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SP-8N AN-3000 861-H
ô¿ ² Á (%)

2、水泥品种的选择
选择北京地区生产工艺先进、活性高、质 量稳定的北京“京都”牌P· 042.5水泥和河北鹿 泉“鼎鑫”牌P· 042.5水泥,采用同一品种的外 加剂,在相同掺量下对比流动度的变化,从中 优选出“鼎鑫”牌P· 042.5水泥。

3、柱子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自上而下
地用塑料布包裹,保证混凝土自有水份不散 失,同时养护水能顺着柱臂向下流淌。在混 凝土终凝并具备一定的初始强度时(3 ~ 5MPa),即开始从柱顶浇水养护,保持柱臂 湿润。养护如图所示:

t6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6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6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6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适用于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阶段。

下面是1200字以上的论述。

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对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使用,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规范的制定目的是规范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第二部分:术语和定义本部分主要介绍在规范中使用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例如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术语的定义,以便于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规范。

第三部分:材料与构件3.1钢筋材料:包括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分类、材质要求、机械性能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3.2混凝土材料: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3.3构件的制作: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工艺要求、工艺流程等内容的规定。

第四部分:结构设计与施工要求4.1结构设计:包括承载力设计、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设计、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等内容的规定。

4.2施工要求:包括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要求、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第五部分:检验与验收5.1质量控制:包括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验标准、抽样检验方法、检测仪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5.2验收规范:包括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验收的程序、要求和标准等内容的规定。

第六部分:维护与修复本部分主要针对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修复工作进行规范,包括常见的结构损伤类型、修复方法、材料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第七部分: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一些相关的技术计算、实验方法、结构设计示例等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规范。

总结:《T6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技术标准,涵盖了材料与构件、结构设计与施工要求、检验与验收、维护与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技术规范

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技术规范

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技术规范一、引言高强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均高于普通混凝土。

为确保高强混凝土结构质量,需要对其强度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技术规范。

二、检测原理高强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进行回弹测试,根据回弹量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回弹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回弹针与混凝土表面接触后,将回弹针从混凝土表面放开,回弹针在混凝土内部受到反弹力,回弹的程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回弹针的回弹量,可以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

三、设备要求1.回弹仪:应符合GB/T9138-1988《混凝土回弹仪》标准要求,且校准合格。

2.钢尺:长度不小于2m,精度不低于1mm。

3.平板:应为光洁平整的钢板,长宽均不小于1m。

4.标准样品:应符合GB/T50081-2002《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规程》标准要求。

5.记录表:记录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

四、检测步骤1.制备标准样品:按照GB/T50081-2002标准要求制备标准样品。

2.测量标准样品的尺寸:使用钢尺测量标准样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记录。

3.测量标准样品的回弹量:将标准样品放在平板上,用回弹仪对其进行回弹测试,每个位置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回弹量。

4.计算标准样品的强度:根据回弹量计算标准样品的强度,计算公式为:fcu=K×(100-H)/100,其中,K为回弹仪的回弹系数,H为回弹量,fcu为混凝土抗压强度。

5.检测待测混凝土的尺寸和表面状态:使用钢尺测量待测混凝土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检查其表面是否平整、光洁。

6.测量待测混凝土的回弹量:用回弹仪对待测混凝土进行回弹测试,每个位置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回弹量。

7.计算待测混凝土的强度:根据回弹量计算待测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为:fcu=K×(100-H)/100,其中,K为回弹仪的回弹系数,H为回弹量,fcu为混凝土抗压强度。

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一、应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适用于各类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二、材料1.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应符合GB/T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

2.混凝土应符合GB/T5008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并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标号、配合比、强度等。

3.其他材料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三、设计1.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钢厂应当依据GB/T17107-1997《钢筋热处理工艺规范》或GB/T2975-1998《钢和铁的热处理状态标志和名称》记载和出厂时提供的有关热处理工艺参数和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进行评定,并报送国家建设部门批准。

2.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设计应当结合其强度等级、钢筋直径、肋形和肋距等特性进行,其中屈服强度不小于700MPa。

设计时应考虑钢筋的抗腐蚀性能和延性,应采取加强保护措施。

3.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布置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并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和抗台风设防的设计。

在地震和风灾后,应进行检查和维修。

4.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四、施工1.混凝土的配合比、制作方法、浇筑和养护应符合相应的建筑工程要求和规范。

2.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加工、贮存和运输应符合其规范的要求,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钢筋弯曲、捆绑过紧或受到其他的损伤。

3.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的连接应采用钢筋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三种方式之一。

4.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与混凝土的保护层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并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5.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装配、支撑和调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五、质量检测和验收1.新型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

建筑工程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

建筑工程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

XXXXXXXXXXXXXX工程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汇报目录1、建筑业10项新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2、建筑业10项新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53、建筑业10项新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74、建筑业10项新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115、建筑业10项新技术——索构造预应力施工技术136、建筑业10项新技术——大型钢构造滑移安装施工技术187、建筑业10项新技术——管线综合布置技术208、建筑业10项新技术——预拌砂浆技术229、建筑业10项新技术——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2510、建筑业10项新技术——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281、建筑业10项新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新技术名称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编号?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2.2使用位置-2F~3F构造柱工程量1382.35m3造价设计图号GS-08~GS-10、GS-19 专业混凝土工程设计做法说明:XXXXXXXXXXXXXX工程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 HS-HPC〕是强度等级为 C60 的 HPC,其特点是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建筑塔楼柱,与普通混凝土构造具有一样的配筋率,可以显著地缩小构造断面,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到达更高的耐久性。

1、主要技术容HS-HPC 的水胶比≤28%,用水量≥200kg/m ,胶凝材料用量 650~700kg/m ,其中水泥用量 450~500kg/m ,硅粉及矿物微细粉用量 150~200kg/m ,粗骨料用量 900~950kg/m ,细骨料用量 750~800kg/m ,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或氨基磺酸高效减水剂。

HS-HPC 用于钢筋混凝土构造还需要掺入体积含量 2.0~2.5%的纤维,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

2、技术指标(1)工作性:新拌 HS-HPC 混凝土的工作性直接影响该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流动性慢,不利于超高泵送施工。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坍落度≥240mm,扩展度≥600mm,倒筒时间≤10s,同时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目的】
本规程旨在指导和规范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达到快速、准确地获取高强混凝土强度值的目的。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采用高强混凝土表面破坏法测定高强混凝土强度值的工程检测。

【基本要求】
1. 检测材料要求:高强混凝土样品应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同时应符合材料技术规程规定。

2. 试验环境要求:在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5℃~20℃,并保持相对湿度≤85%,试验前需确保样品达到试验温度。

3. 设备要求:符合GB/T9138-2014标准规范的高强混凝土强度试验设备。

4. 检测方法:响应击穿试验法或定型机法。

【试验流程和操作】
1. 样品的取样:按GB/T9138-2014标准的要求,从高强混凝土中取样,然后制备试件进行检测。

2. 样品的烘烤:将取样后的试件放入烘炉中,控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使样品预热至指定温度,然后取出进行检测。

3. 击穿试验:将样品放入强度检测仪中,穿击上规定的不同重量的横压件,观测样品的表面改变,记录强度值和击穿重量。

4. 定型机试验:按照GB/T9138-2014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步骤,将定型机压制高强混凝土试样,按规定时间、压力放松试样,观测样品状态,然后得到试样强度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
1. 数据记录:应按照GB/T9138-2014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并加以细致操作,记录制备试件饱和吸水性和水份含量、击穿重量等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检测结果应当详细、准确,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重新检测,直到检测结果达标为止。

【结束条件】
取得准确的高强混凝土强度值。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PPT课件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PPT课件

原材料:
➢ 水泥:冀东52.5普硅 硅粉:天津铁合金厂
➢ 砂子:FM=3.1
石子: 5~20mm碎石
➢ 高效减水剂DFS-2
水胶比:0.23
性能
➢ 和易性良好:拌合物坍落度20.5cm(2h基本无损失)、无离析泌水、泵
送顺利(泵压18~20MPa)
➢ 现场制作15cm立方试件,28h强度125~131.6MPa
受压状态下的断裂能
NSC
强度
35MPa
曲线下的面积
0.11m2
试件面积
0.00735m2
试件长度
200mm
压状态下的断裂能 0.17N·mm
HSC
105MPa 0.23m2
0.00735m2 200mm
0.36N·mm
3.10.1 高强混凝土
2 混凝土高强化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技术途径?:
➢ 胶结材料本身的高强化 ➢ 高强度的骨料; ➢ 强化胶结材料与骨料的界面结合力
第三章 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High Strength/Performance Concrete
3.10.1 高强混凝土
楼高:601米
楼 高高4度41为.8 米95,m的共第26层以下墙壁C 8 0 1混 地 达040凝下碎 高 C.层8土室石 度5;0米强,底最 为;度碎板大4:5石最粒2Cm最8厚径的0大;为第粒210径2m61m层4;m以m下; 墙高壁 核 心度筒为混57凝0m土的剪第154层以下墙壁C60,
天津永定新河大桥
3.11.1 轻骨料混凝土
挪 威 海 上 石 油 钻 井 平 台
3.11.1 轻骨料混凝土
新西兰一座轻混凝土构件建造的体育场
3.11.1 轻骨料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是国家规定的关于高强混凝土的相关技
术要求。

它明确了制备、检验、施工及管理等有关方面的要求,为保
证建筑物使用寿命、加强结构安全性和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依据。

首先,高强混凝土的原料及抗压强度要求是一般混凝土的两倍,
因此必须使用优质粉煤灰。

粉煤灰的质量和来源也有所限制,必须经
过配料、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检测,才能进行制备。

高强混凝土
的抗压强度及抗裂使用性能非常重要,因此在选用原料时要求非常严格。

此外,高强混凝土在搅拌时不宜过多搅拌,以免分散其中的气泡,使得混凝土失去其高强度特性。

同时,施工人员要求在搅拌和浇注后,立即混凝土进行弹性衬垫平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此外,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也要求较高,施工前应进行充分
的检验,并采取相应的抗冻施工措施,保证其高抗冻性能。

此外,混凝土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施工人员应按照要求
定期检查混凝土,以避免构件出现抗渗和抗拉等问题,保证构件使用
性能稳定。

总之,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标
准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我们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稳定,保证建
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齐市⾼性能混凝⼟相关技术要求乌鲁⽊齐市⾼性能混凝⼟相关技术要求⼀、原材料1.1 ⽔泥1.1.1在⼀般情况下,配制⾼性能混凝⼟必须选⽤硅酸盐⽔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泥(P.O型),不得使⽤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泥。

选⽤的⽔泥应符合现⾏国家标准《通⽤硅酸盐⽔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表⾯积应⼩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性能混凝⼟,应选⽤强度等级不低于52.5MPa的⽔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泥》(GB748-1996),对混凝⼟所处环境⽔中SO42-浓度⾼于20250mg/L或环境⼟中SO42-浓度⾼于30000mg/L的⾼性能混凝⼟,宜采⽤⾼抗硫酸盐硅酸盐⽔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中硫铝酸盐⽔泥(《硫铝酸盐⽔泥》,GB 20472-2006)的⽅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普通硅酸盐⽔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法解决。

具体配合⽐需满⾜本⽂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泥、低热硅酸盐⽔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泥》(GB200-2003),对于⽔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体积⾼性能混凝⼟,可以选⽤中低热硅酸盐⽔泥。

1.1.5 由于⾻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碱活性⾻料(即《普通混凝⼟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法标准》GB/T50082-2009碱-⾻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砂、⽯质量及检验⽅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于0.20%,引起AAR)时,可选⽤低碱⽔泥。

⽔泥中的碱含量应不⼤于0.60%或由买卖双⽅协商确定。

1.2 ⾻料1.2.1⾼性能混凝⼟采⽤的细⾻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砂。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业标准《普通混凝⼟⽤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高强混凝土联锁块施工工艺标准

高强混凝土联锁块施工工艺标准

高强混凝土联锁块施工工艺标准1.概述xxxxxx工程堆场、集卡通道、轮胎吊跑道基础间的填档部分、口岸查验场地等采用高强混凝土联锁块铺设;设计要求高强联锁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50MPa,单块最小值不小于42MPa,厚度为10cm。

砌块垫层采用中粗砂,厚为30mm。

高强连锁块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生产厂家已报业主、监理确认。

连锁块运至现场,经业主、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锁块的铺设。

2.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xxxxxx工程后方陆域高强混凝土联锁块施工。

3.高强连锁块铺设施工工艺3.1 高强连锁块铺设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砂垫层施工→连锁块铺设→填缝→碾压→洒水填缝。

3.2 施工准备1)、检查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平整度、标高、压实度,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垫层用的中粗砂,使用前需过5mm的筛已除出砂中的大颗粒,确保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

其级配要求如下:填缝砂为干砂,其级配要求见下表:3)、连锁块出厂前按《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的要求进行抗压强度、吸水率、抗冻性等性能的检测,并出具合格报告,进场后按2万块为一验收批进行抗压强度的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至铺设现场。

高强混凝土连锁块的质量要求(《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6.4.4.1.2)3.3 测量放样用钢筋桩按10m×10m做方格网分区,使用水准仪校核坡度、坡向,并拉施工线,(考虑砂的虚铺厚度,砂垫层铺设厚度暂按4cm进行控制,等试验段完成后在进行调整),同时按2×2m设置砂浆灰饼;沿连锁块铺设方向拉纵横施工线,施工线应呈直角,依线铺设连锁块,为保证连锁块施工缝平直,需随时校正施工线。

高强连锁块的铺设布置见下图:3.4 砂垫层铺设人工将已筛分好的中粗砂均匀摊铺在基层上,并沿灰饼用3米左右刮尺刮平,厚度要求均匀平整,松铺厚度暂按4cm进行控制,等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在进行调整,确保连锁块面层经碾压后的砂垫层的厚度与设计相符(灰饼在铺设完砂垫层后铲除)。

cecs104-99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99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99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指针对高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高强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材料要求1.水泥: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强水泥,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骨料:骨料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具备均匀性和密实性。

3.控制剂:高强混凝土使用控制剂进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塑性、耐久性和稳定性。

4.水:使用干净的淡水,并要合理控制用水量。

二、设计要求1.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形式,合理计算设计荷载,并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

2.结构设计:根据强度设计理论和规范要求,确定结构的构造形式、受力状况和使用要求。

3.钢筋设计:合理选择钢筋种类和数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三、施工要求1.材料准备:在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组织材料供应和质量检验,并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浇筑工艺: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成分和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浇筑方式和温度控制,防止混凝土中出现裂缝和变形。

3.钢筋安装: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焊接或扣环连接。

4.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包括覆盖阻隔材料、喷水养护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质量验收要求1.钢筋焊接质量:焊接点应焊透、焊牢,无裂纹、夹杂物和气孔等缺陷,焊缝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压力试验:按规定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尺寸和几何要求:对结构的尺寸和几何要求进行检查,保证结构的水平度、垂直度和几何形状符合规范的要求。

五、维护与修复1.混凝土维护:高强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包括检查和修复裂缝、防水处理、防腐防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强混凝土技术要求
1、混凝土原材料
1.1、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并按有关规定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1.2、配制高强混凝土宜选用标号不低于525号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立窑生产的水泥宜根据其质量稳定性,慎重选用。

1.3、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
2.6,含泥量不应大于1.5%,且不容许有泥块存在,必要时应冲洗后使用。

1.4、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

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20%以上。

仅当有可靠的依据时,方可采用卵石配制。

粗骨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强度等级较高时粒径适当减小。

粗骨料宜采用二级级配。

1.5、用作高强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一般应选用Ⅰ级灰。

对强度等级较低的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也可选用Ⅱ级灰,应尽可能选用需水量比小且烧失量低的粉煤灰。

其他掺合料的要求均需符合《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要求。

1.6、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外加剂,应根据现场需求添加,其质量应符
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2008及《混凝土泵送剂》JC473-92的规定。

外加剂应经质量检测并试配后选定。

确保正确添加使用。

1.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饮用水,严禁使用碱、氯含量超标的海水或工业废水等其他水。

2、混凝土配合比
2.1、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的拌合物工作性和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充分考虑施工运输和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并经现场试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自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

对于有侵蚀性作用介质环境的结构物,所用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耐久性的要求。

2.2、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值,以满足强度保证率的要求。

超出的数值应根据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确定。

当缺乏可靠的强度统计数据时,C50和C6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标准值的1.15倍。

2.3、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的水胶比(水与胶结料的重量比)宜采用0.25~0.42。

强度等级愈高,水胶比应愈低。

2.4、配制C50和C60高强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量不宜大于450kg/m3,水泥与掺合料的胶结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50kg/ m3。

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高效减水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确定。

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结料总量的30%。

砂率宜为28%~34%。

当采用泵送工艺时,可适当提高。

2.5、砼配比计量准确。

砂、石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测定值调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

严禁在拌合物出机后加水,必要时可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掺量宜为胶结料总量的0.4%~1.5%.为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和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损失,可采用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载体流化剂。

3、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
3.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各材料的投放量和投放顺序,并充分搅拌均匀。

抗渗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内。

混凝土出罐车和入模温度均应符合规范及现场实际要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2、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以下资料: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混凝土合格证、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环保(放射性)检测报告、碱含量及氯化物含量检测报告;抗渗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

3.3、商品混凝土供应方应根据具体施工环境、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浇筑的方量等数据调节外加剂的使用,以满足混凝土运至现场的各项技术性能(和易性、强度等)应符合施工和设计要求。

3.4、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根据现场混凝土使用量及运输距离等确定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严格控制发车时间,保持现场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自出盘到运至施工现场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并要求现场必须有一个以上混凝土运输车等待;罐车在运输中罐体处于旋转搅拌状态,运输中防止混凝土热量损失、表面冻结、离析
等现象。

3.5、混凝土入罐车前和出罐车时按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标养和同条件试块,在规定期限内按时试压,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真实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