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五郡六位农民保护文物先进事迹
文物201501--陕西子洲出土商代铜器_乔建军_王维国_闫宏东_申保发
圈足径 18.5、 高 23.2 厘米(封 二 ∶ 2; 图 一 三 、 一五 ∶ 2)。
盘 1 件(子洲 1118)。出土时受损严重,仅 收回口腹部残片两块。 由残件可知,此盘应为 侈口,口径较大,宽折沿,方唇,斜壁,浅腹,足部 形制不明。 残存盘腹内壁可见鸟纹及鱼纹各 一,鸟尖喙下弯,圆首圆目,短翅上翘,长尾下 垂,足前屈,作站立状;鱼尖嘴圆眼,鱼首略宽 于身,鱼身以两个不规则圆圈表现鱼鳞,上下 各有两鳍,“丫”形鱼尾。 盘腹内底正中残损 边 缘 依稀可见有龟尾尖,推测腹底应有龟纹。 此 盘 内 壁 鸟 、鱼 、 龟 纹 均 为 阴 线 纹 饰 , 线 条 均 匀,简洁灵动,阴线宽约 0.2~0.3 厘米。 腹外 壁饰三周凸弦纹。 据测算,此盘直径约为 46 厘 米(图一四、一五 ∶ 3)。
一铜器
追缴出土铜器共 6 件,均为礼器,包括鼎、 卣、觚、尊、瓿、盘各 1 件。
鼎 1 件(子洲 1113)。 口微敛,沿外折,方 唇,两直耳转角呈弧形,深腹微弧,近底部内收, 圜底,三足实心呈柱状,下端稍细。 口沿下呈带 状凸起,饰兽面纹三组,每组兽面纹均由一对 夔龙纹组成,以细窄扉棱为鼻,圆目凸起,龙身 曲折,龙尾内卷,云雷纹填地,三组兽面纹均在 两足之间。 鼎内底正中有一族徽符号,为站立
四十里铺镇
石家湾镇 子洲县
绥德县
裴家湾镇 尚家沟村
淮宁 河
无
义合镇
老君殿镇 铜器出土地点
石咀驿镇
崔家湾镇 定
关王岔村
பைடு நூலகம்
李家塔镇 清涧县
解家沟镇 黄
河 李家崖村 河
图一 铜器出土地点位置示意图
常剑、加忠雄三位同志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 了实地踏查。铜器出土地点位于关王岔村西北 约 2.5 公 里处 的 拓 家 塬 黄 土 山 峁 东 部 偏 北 的 半山腰, 地理坐标为北纬 37°21′07.34″, 东 经 109°56′05.95″,海拔 1191 米(图一)。 关王岔村地 处无定河支流淮宁河南的小支沟内,拓家塬为周 围最高的山峁,视野开阔,四周群山环绕。 此 地原 为典型的黄土梁峁区, 农田基建已将整个山峁 夷为平地。 现场目击者称,铜器出土时发现有较 多木炭,铜器埋藏深度距地表不足 2 米。 另外, 在铜器出土地点附近发现有木炭屑、 陶片及小 块碎骨,均未采集。 现将出土铜器简报如下。
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事迹75年间,胸有丘壑、各有专长的一代代莫高窟人,生活在大漠深处,甘之如饴。
无论是常书鸿、段文杰、孙儒僩、黄文馥、欧阳琳、李承仙、史苇湘,还是樊锦诗、李云鹤,还是现在年轻一代的莫高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胜于一切,凭着对敦煌的热爱、对自身职责使命和工作价值的清醒认识,他们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这里。
他们甘于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奔赴西北大漠,不畏满目黄沙,不计偏远闭塞,耐住孤独寂寞,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用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敦煌石窟保护的崭新局面和敦煌文化的赓续弘扬。
在过去艰苦的岁月,能够守在莫高窟,能够在大漠深处坚持下来就已经难能可贵,但是他们却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坚持“寓保护于研究之中”,在探寻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殚精竭虑,甘愿牺牲一切,宁愿奉献一生。
段文杰,被誉为“敦煌艺术导师”。
1946年国立艺专毕业后,因为受到张大千临摹壁画的吸引来到莫高窟,原本计划在敦煌画一年就回去,但面对莫高窟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交给莫高窟。
他潜心研究壁画里独特的构图形式,研究不同时期壁画所用的颜料、画法,苦练线描、晕染和传神技巧,抛弃了已经形成习惯的西方油画技法,总结出了一套临摹敦煌壁画的画法,并将这个画法教授给史苇湘、李承仙、孙儒僩、欧阳琳、黄文馥、关又惠等年轻一代,而这些画家们为了临摹敦煌壁画,也都甘愿放弃自己业已积累多年的绘画技巧,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像工匠一样守护和重现着敦煌壁画的神韵与风采。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第一。
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1963年,樊锦诗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从繁华的大城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北荒漠,同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莫高窟人工作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住土屋、睡土炕、坐土凳、用土桌、点油灯、喝咸水,而这一来竟然就是一辈子。
陕西扶风县新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器
陕西扶风县新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器宝鸡市考古队;扶风县博物馆【摘要】2006年11月8日,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6位村民在村北台地修渠时,发现西周青铜器窖藏,随即向宝鸡市文物局报告。
市文物局会同县文化文物局、扶风县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对现场进行了清理。
根据清理结果看此处系一西周青铜器窖藏,现将清理结果介绍如下:【期刊名称】《考古与文物》【年(卷),期】2007(000)004【总页数】12页(P3-12,封2-封3)【关键词】青铜器;扶风县;西周;陕西;文物局;城关镇;宝鸡市;会同县【作者】宝鸡市考古队;扶风县博物馆【作者单位】宝鸡市考古队;扶风县博物馆【正文语种】中文2006年11月8日,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6位村民在村北台地修渠时,发现西周青铜器窖藏,随即向宝鸡市文物局报告。
市文物局会同县文化文物局、扶风县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对现场进行了清理。
根据清理结果看此处系一西周青铜器窖藏,现将清理结果介绍如下:图一五郡窖藏位置示意图(▲为窖位置,1∶400000)图二2006FWXJ1剖面图(1∶12)一、地理位置和窖藏形制五郡村位于扶风县城关镇以西,原属辛店乡,东距扶风县城5.5公里,西南邻五郡沟水库300米,西邻岐山县益店镇6.7公里,北距西宝北线2.4公里(图一)。
该村在扶风县属中部台塬区。
海拔600米。
窖藏位于扶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郡遗址内,据过去的文物普查结果,该遗址富含西周泥质和夹砂的红灰陶片,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米,是一处周、汉共存的古文化遗址。
窖藏所在地上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形成台地。
地层关系据所布探方看第一层为耕土层,厚20厘米,第二层为扰乱层,这两层土质湿度较大,黑褐色,富含腐殖质和近代瓷片。
第三层为春秋文化层,厚80厘米,呈红褐色,其中夹有白丝状碱类结体及零星粗绳纹陶片。
窖口开于第三层下,距现地表130厘米,窖藏外形呈上小下大的袋状,窖壁没有工具修整的痕迹,坑内填土相对纯净。
【事迹材料】文物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三一文库()/工作报告/事迹材料〔文物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多年来,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素质较高,大局意识和配合意识比较强。
长期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事业心、责任感较强,工作敢想敢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一、善于吃苦耐劳,奉献精神较强xx年,主抓文物工作,不断学习文物知识,在短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不讲任何条件,不讲代价,不打折扣。
近3年的时间将我县20多年前收集、征集的文物进行详细的整理,建立了文物档案;同时摸清了田野文物的底数,划定了田野文物界限;通过积极努力,将我县“阿不盖庙遗址”和“西土城城址”成功列为市级保护单位;建立了文物陈列室和文物展览室,成功举办了3次文物展览。
二、廉洁自律意识较强能够严格按照党纪政纪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财经管理制度,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不贪占集体财物,外事公道正派,为人忠厚老实,工作作风民主,团结同志,群众威信较高,得到了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
三、善于学习,专业知识较强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工作中,善于把理论和实际联系相结合,努力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拓创新能力较强。
1987年以来,创作30多首歌曲,获奖4首,其中《xx》获国家级二等奖,创作歌曲《xx》、《xx》获全市反腐倡廉歌曲征集活动三等奖和优秀奖。
1988年和XX年分别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四省区二人台大奖赛;参加了省、市群众文艺调演和xx省第六、七届戏剧节及省市电视晚会等,并获奖;撰写论文《xx》等10多篇。
xx年以来,组织xx县“彩色周末”文化活动,开创了xx县“彩色周末”文化活动的先河;xx年—xx年,收集整理大量资料,撰写“xx东路二人台”申报材料,于xx年年底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xx年国务院正式公布“xx东路二人台”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本世纪2003年1月19日下午4点多,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在挖土时,挖到了27件珍贵的文物。
此次发现,被考古界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发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锄头挖出了国宝宝鸡市眉县马庄镇杨家村是毗邻西宝高速公路的一个自然行政村,前几年因西宝高速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工程用土,该村就“靠土吃土”,日子也算红火,曾被宝鸡市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这几年,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的日子已经不可同年而语。
2003年1月19日是个春意浓浓的日子,天气很好,吃完上午饭后,杨家村一组村民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等5位村民相约给王拉乾家的庄基地拉土垫院。
一伙5人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到了村北砖厂的公用地,由于王宁贤身体不好,5人便商量由王宁贤、王明锁、王拉乾3人上坡掘土,其余二人在拖拉机边取土。
镢头在崖土上一镢一镢地掘进……下午4时30分,身强体壮的王明锁一镢下去,土崖上的土纷纷滑落后,一个拳头大小的洞露了出来。
好奇的3人借着阳光向洞里窥视。
这一看,可把3人惊呆了。
王宁贤事后回忆说,借着太阳光的照射,他看见洞里有一堆黄色的东西,他就一下子想到这可能是挖到“东西”了。
王宁贤的理由是这块方圆不过500米的土堆曾经挖出过许多“东西”,1954年,杨家村村民在整平土地时,在这里曾经“整”出过一只“骝金马”,后经文物部门鉴定为西周文物,1972年村民在种地时曾“种”出了一些青铜器;1985年,村民挖土时曾挖出过18件西周时期的扁钟,1992年也曾有过“东西”出现。
惊讶的5位村民在轮番窥探了一番后,大喜之余,就得想想该怎样处置这些“东西”了。
5个人中,王宁贤已近五十,身体不佳,家里负担颇重,王明锁,46岁,靠种地为生,日子也挺紧张;王拉乾,42岁,无一技之处,靠农忙时给人打工为生。
其余二人,除王拉乾的弟弟日子还算能过得去外,另一位张姓村民也在村中属于下等收入水平。
殷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殷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殷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下面是他们的事迹材料:殷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一、先进集体的基本信息1. 集体名称:殷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2. 所在地:安阳市殷墟镇3. 成立时间:20XX年4. 简介:该先进集体由一批致力于殷墟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组成。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使得殷墟的文物得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保护,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二、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1. 全面保护:先进集体通过探险发掘,积极寻找殷墟的文物遗址,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和文物保护工作。
他们不仅在保护和修复殷墟遗址中的历史建筑物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而且还对出土的各种文物进行细致的分类、整理、保存工作,使得更多的文物得以保留和展示。
2. 技术创新:为了保护和修复殷墟内的文物,先进集体不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通过建立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体系,他们提高了文物修复效率和质量,使得殷墟文物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3. 意识普及:先进集体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殷墟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人们爱护和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殷墟文物保护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 多方合作:先进集体主动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殷墟文物保护事业。
他们积极参与国内外的研讨会议、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各界分享经验,携手推进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5. 成果展示:先进集体以殷墟文物保护为契机,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项目。
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演出,先进集体将殷墟的历史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们,提升了殷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美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
最美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最美文物守护人先进事迹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文物是我们民族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人为活动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正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批批身怀使命的文物守护人挺身而出,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将文物守护工作进行到底。
在江苏省苏州市,有一位名叫李明的文物守护人,他在一次巡查中发现了一处古老寺庙的墙壁出现大面积龟裂的情况。
面对这一情况,李明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亲自动手修复。
他首先请来了专业的工程师对寺庙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然后筹集了修缮所需的经费和材料。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李明成功地修复了寺庙的墙壁,使其重新焕发出了古朴而庄严的风采。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名叫王磊的年轻文物守护人,他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块罕见的青铜器。
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表面上有许多生锈和损坏的痕迹。
王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修复方案。
他花费了数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系统的清理、修补和保护工作,最终将这件青铜器修复到了原来的辉煌状态,并将其展示在了博物馆中,供人们观赏和学习。
除了个人的努力,还有一些组织和团队也为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非营利性组织,他们通过募捐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修复了许多濒临毁坏的文物,保护了它们的完整性和独特价值。
这些先进事迹的背后,是无数文物守护人默默的付出和奉献。
他们在寒冬酷暑中,甘为人梯、冒险跋涉,用心守护着每一件古老的文化遗产。
他们是文物守护的守望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热爱。
文物守护人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让世界共同分享中华文明的辉煌。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2022【5篇】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2022【5篇】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1勇于担当守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马银国深知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在人均耕地不足0.1亩的高川乡,土地特别金贵。
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马银国把管好村民的“饭碗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
为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凡是发现擅自占用耕地私搭乱建等行为,马银国就像黑脸“包公”一样,严惩不贷,就连亲友都常常抱怨他“六亲不认”。
马银国在大光包进行地质灾害巡查。
一次巡查中,马银国发现村民王某擅自占用耕地乱搭乱建,当即要求停工。
王某的儿子捡起一块砖头砸在他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
马银国用纸擦了擦头上的血,仍坚守在现场,直到王某将违法建筑拆除。
事后,王某不但主动接受了处罚,还当起村里的土地动态巡查员。
有一年,马银国的侄儿结婚要建新房,找他想多批一点宅基地,也被他严词拒绝。
高山乡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保护矿产资源,马银国组织职工打击违法采矿行为,他也因此成了不法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天傍晚,马银国骑摩托车回家,一辆曾被查处过的矿山货车一直尾随着他。
走到俗称“老虎嘴”的危险路段时,货车突然加速超车,险些把他逼下百米深崖,幸亏他早有警觉,紧急避让,才幸免于难。
“利诱、威胁、谩骂、纠缠,甚至直接报复,这些都吓不退我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
”马银国说,保护自然资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的角色是一名自然资源卫士,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他作为一名基层自然资源人的坚持。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篇21993年底,马银国从高川乡政府广播员的岗位调到当时的高川乡国土所。
“在征求家人意见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
”马银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国土员任务重,待遇差,费力不讨好,还要得罪人。
”一边是家人的反对,一边是组织的重托,最终,马银国选择了基层国土所的工作,挑起了守护绿水青山、保护自然资源的担子,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土人。
四川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物素材
四川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物素材一、兰章树兰章树出生在自贡市富顺县农村,从13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土陶制作技艺,已有四十余年制陶经历。
20多岁时,他来到彭州桂花镇双红村,被当地的土陶文化所吸引,更看中了这片能让他施展才华的沃土,从此在这里安家。
兰章树从小学习制陶,经过多年勤学苦练,他早早地便熟悉掌握了制作土陶的各门技艺。
在了解到桂花镇土陶厂虽然很多,但都是利用平窑进行制陶,没有一家是开龙窑的,兰章树萌生了扎根下来自己办厂,让这延续了百年的窑火重新烧起来的念头。
198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兰章树创办了桂花龙窑土陶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把土陶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不过社会在变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用陶的需求在不断地下降。
半辈子都与泥土打交道的兰章树,看着好不容易复燃的龙窑又面临被废弃的危机,身边许多的陶窑受到市场的冲击改为砖瓦厂,这让兰章树十分着急和焦虑。
经过深思熟虑,兰章树做出一个大胆的选择——对产品结构进行变革。
土陶厂引进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引进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设计人才。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时尚的设计,兰章树的土陶厂运作开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兰章树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桂陶的魅力。
现在土陶厂经营着景观陶艺、花盆系列、喷泉水器系列、雕塑系列、陶瓷浮雕系列等多个系列,在秉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二、道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这项流传千年的技艺传承下去。
”道安说。
从小,道安就喜欢书法和美术,初中开始,她就进行了系统的美术学习,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在夜校学习绘画。
1980年,18岁的道安高中毕业后,通过美术考试进入成都金银制品厂,开始了一直渴望从事的传统工艺品制作。
最初,道安被分配到新产品设计试制组,跟随温晓秋老师学习银花丝制作技艺。
银花丝技术是中国工艺几千年浓缩的精华,我有责任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重新认识它。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陇县。
陇县。
古称陇州。
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
位于关中平原西部。
陕西省宝鸡市西北。
东临千阳。
南接陈仓区。
西北部与甘肃清水。
张家川。
华亭。
崇信。
灵台五县毗邻。
宝中铁路和204省道贯穿全境。
为陕。
甘。
宁“三省通衢”和边贸重镇。
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地区。
地势西高东低。
最高点海拔2466米。
最低处海拔米。
属黄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千河。
北河等。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600毫米。
年均气温℃。
矿藏资源主要有煤。
大理石。
陶土等。
宝汉高速。
212省道公路和宝中铁路过境。
中文名称,陇县。
外文名称,Longxian County。
别名,陇州。
行政区类别,县。
宝鸡副中心城市。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宝鸡。
下辖地区,东风镇。
八渡镇。
东南镇等。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17。
邮政区码,721200。
地理位置,关中西部。
宝鸡市西北。
面积,2418平方公里。
人口,万。
方言,周朝国语。
雅言——陕西西府方言。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关山牧场。
龙门洞。
景福山。
药王洞等。
机场,宝鸡机场。
火车站,陇县站。
车牌代码,陕C。
行政代码,610327。
特色文化,陇县社火。
陇州刺绣等。
户籍人口,万。
GDP,亿。
人均GDP,25696元人民币。
历史沿革。
陇县古称陇州。
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
《元和郡县志》卷2:陇州“因山得名”。
故治在今陇县南。
北周明帝二年移今治。
隋开皇五年改汧源县。
元省汧源县入陇州。
1915年改为陇县。
仍因陇州为名。
陇县建制较早。
商代为矢国领地。
周代为秦非子驻地。
是秦人重要的发祥地。
秦始皇26年为“汧邑”。
汉高祖元年改邑为“县”。
置陇关。
故有”秦都陇关”之称。
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由此关经过。
北魏孝明帝时于“汧县”又置“东秦州”。
因魏废帝二年改秦为“陇州”。
历经五代。
宋。
元。
明。
清。
辛亥革命后改州为陇县。
读五年琱生尊铭文札记.doc
读《五年琱生尊》铭文札记罗卫东北京语言大学汉字研究所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城关镇五郡西村六位农民为修水渠垫基础,在挖土时发现青铜文物27件(组),其中两件“大口尊”①上铸有长篇铭文。
《文博》2007年第1期在“国宝新发现”栏目公布了其中一件青铜尊的铭文拓片,《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公布了《五年琱生尊》甲、乙两件铭文拓本。
这两件尊和此前已有著录的《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都是研究西周社会的重器,郭沫若、杨树达、林沄、李学勤、刘桓等学者曾就后两器进行过详细探讨。
笔者就所看到的《五年琱生尊》铭文拓片,结合此前阅读的相关资料②,试读“”、“”两字如下:一释此字在两件琱生尊上均有,一字清楚,一字模糊。
自《五年琱生尊》铭文拓片公布后,有多位学者考释过此字,下面依据时间顺序介绍。
袁金平先生将其隶定为,认为“当分析为从火,蔑省声,读为‘幭’。
《说文》:‘幭,盖幭也。
从巾蔑声。
一曰禅被’”③。
陈英杰先生释读为“蔑”,认为是“馈赠、进献之义”④。
徐义华先生认为此字与“”字“不识”,他推测“当是金、帛类的礼器”⑤。
王辉先生认为此字是“熾”的异文,“赤色”的意思⑥。
吴镇烽先生认为此字当读为“緆”,意思是“细布”⑦。
李学勤先生将此字隶定为“”,该字读为“币”,“即行礼用的帛”⑧。
辛怡华、刘栋二位先生认为此字不识,“从戈,疑为兵器类,不应是丝织物”⑨。
首先我们认为此字与金文“蔑”字有别,依据《<殷周金文集成>引得》⑩检索到《殷周金文集成》11中“蔑”的金文字形有如下几组:上列“蔑”字形,左下部均不从“”。
《说文解字》:“蔑,劳,目无精也。
从,人劳则蔑然,从戍。
”《说文通训定声》:“按许说此字误也。
当云从,伐声,结字似戍耳。
”《金文形义通解》12在“解字”栏分析“蔑”左下之形是“象以戈加诸人胫”或“象以戈击颈”等形。
而《五年琱生尊》“”形左下部分与人、戈都无关,因此该字释为“蔑”是值得商榷的。
陈英杰先生提出“(蔑)偶尔省掉‘目’上之‘’,如竞卣(笔者按:参见上列05425-1字形),这个字形是释读琱生尊‘蔑’字的关键证据”。
文物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文物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多年来,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素质较高,大局意识和配合意识比较强。
长期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事业心、责任感较强,工作敢想敢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一、善于吃苦耐劳,奉献精神较强某某年,主抓文物工作,不断学习文物知识,在短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不讲任何条件,不讲代价,不打折扣。
近3年的时间将我县20多年前收集、征集的文物进行详细的整理,建立了文物档案;同时摸清了田野文物的底数,划定了田野文物界限;通过积极努力,将我县“阿不盖庙遗址”和“西土城城址”成功列为市级保护单位;建立了文物陈列室和文物展览室,成功举办了3次文物展览。
二、廉洁自律意识较强能够严格按照党纪政纪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财经管理制度,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不贪占集体财物,外事公道正派,为人忠厚老实,工作作风民主,团结同志,群众威信较高,得到了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
三、善于学习,专业知识较强四、在某某期间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某某省文物局安全保卫工作规范化管理规定》,加强值班工作,定时和不定时地检查线路,消除隐患,真正做到了无着火、无盗窃等案件,确保了良好工作状态和环境。
在某某期间没有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
五、事业心强,不甘落后某某年以来,群众文化工作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某某年至某某年,文化馆连续4年被市委宣传部命为“彩色周末”先进单位,某某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某某年被省文物局评为文物工作先进集体。
某某年---某某年,连续6年被市文化局评为“优秀文化干部”;某某年被某某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某某年被某某省文物局评为“某某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六、完成风电项目的文物调查工作围绕全县经济工作重点,协调有关部门,对拟在我县建立12家风电项目做了文物调查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16•【字号】陕政发[2008]45号•【施行日期】2008.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陕政发〔2008〕4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经省政府2008年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将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54处)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依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西部强省建设。
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由省文物局会同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
各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对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做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落实保护措施。
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违反法律规定的工程建设。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的,必须严格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已有的有碍文物保护的建筑和设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予以拆除或迁建。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八年九月十六日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按类别排序)一、古遗址(54处)1.名称:鱼化寨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村北A区:东至西安外事学院(北校区)锅炉房,西至学院围墙,南至操场边缘,北至目前学生宿舍楼。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主要先进事迹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主要先进事迹标题:感恩传承,用心守护文化瑰宝第一段:引言作为全国文物系统的一名先进个人,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瑰宝的重任。
在我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始终以人类的视角出发,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物,让它们得以延续下去。
第二段:热血铸就的初心我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从小就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这份热情,让我选择了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
我深知文物是国家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我始终坚守着初心,用心守护每一件文物。
第三段:独具匠心的工作方法在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我不断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我坚信,保护文物不仅仅是简单地保存,更要让它们活起来,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力量。
因此,我经常尝试新的修复技术和展示手法,力求将文物展现得更加生动、鲜活。
第四段:情感与责任并重在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我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一个守护者。
每当我面对一件破损的文物时,我都会用心感受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我会对它们倾注情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最认真、细致的态度进行修复和保护。
我深知,文物的安全和完整不仅仅是一个责任,更是对历史和祖先的尊重。
第五段: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文物保护者,我始终将传承和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不仅仅是修复和保护文物,还积极参与文物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保护我们的文物。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教育,我们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为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价值。
第六段:感恩与展望作为一名全国文物系统的先进个人,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感谢我的同事们的合作和鼓励,感谢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我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进步,为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文化瑰宝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尾段:回顾与展望回顾过去的工作,我深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
每一次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成功,都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满足。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扶风县庄白村窖藏青铜器(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扶风县庄白村窖藏青铜器(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兴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兴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三年兴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三年兴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三年兴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三年兴壶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65.4cm 口径20.1cm 最大腹围129cm 腹深48.4cm 重26000g西周中期。
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窑藏出土。
西周中期后段新兴这种形体庞大的壶。
颈腹共饰三道波曲纹,盖顶中部饰长冠风鸟,围以连续鳞纹,盖缘及圈足分别饰兽目蛟连纹和兽体卷曲纹。
盖榫外侧铸铭60字,记受王赏赐,铸造祭祖的礼器。
该器形体庞大,造型庄重,纹饰古朴,是西周中期青铜壶器的典型作品。
整器束颈垂腹,下承圈足,大圆顶盖,兽耳对称,双环贯耳。
除盖顶饰团鸟纹,其腹、腰、颈用两条素带相隔,环饰曲波纹,宽疏有序,线条流畅。
器盖、底圈足饰窃曲纹,形成对应。
盖榫外侧有铭文六十字,大意为:周王三年九日丁已丑日,周王在郑地举行飨礼,王命虢召兴,赏赐兴羔俎。
兴为答谢天子之赐,作祖考祭器,以纪荣宠的经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十三年兴壶西周十三年兴壶 - 解释西周十三年兴壶,西周中期。
1976 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59.6cm,口径16.9cm。
腹围108cm,腹深44cm,重26000g。
长颈,扁腹,龙首衔环,颈饰凤鸟纹,盖缘和腹部饰鳞纹,盖顶饰长冠凤鸟,圈足饰波曲纹。
盖榫和颈外壁同铭文56字,大意为:十三年九月戊寅日, 父陪同在成周的师徒宫入见周王,接受命服的册赐.此壶为懿王十三年铸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兴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兴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陵方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陵方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陵方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周陵方罍陵方罍(lei)【西周早期】1976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罍:盛酒或盛水器。
陕西4年间有12批农民发现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
陕西4年间有12批农民发现和保护国家珍贵文物陕西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这里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良好传统。
作为文物大市――宝鸡市的诸多重大考古发现,例如,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西周早期瞧国墓地茹家庄遗址、岐山董家村西周青铜器窑藏等,都是由当地农民群众发现后及时报告而得到科学发掘的。
进入新世纪,自2003年至2006年短短4年中,陕西省眉县、扶风县、凤翔县、陈仓区、金台区的12批31位农民先后发现、保护了370多件商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成为文物自觉上交的先进典型,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国宝重器汇聚京城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为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激发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宝鸡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承办的“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于6月5日至15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
展览精选2003年以来宝鸡农民发现并保护的12批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文物精品36组计164件,包括2003年9月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2003年9月宝鸡金台区长青村商代墓葬、2006年10月扶风县红卫砖厂商代墓葬、2006年11月扶风县五郡村西周青铜器窖藏中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在其他地点发现的重要文物。
在6月5日下午的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陕西省副省长赵德全、宝鸡市副市长刘桂芳、陕两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以及12位“护宝”农民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6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国家文物局授予12位农民代表“文物保护特别奖”殊荣,当王宁贤、杜天佑、王焕堂、侯启恒、罗红社、代西存、李都堂、王生贵、唐东海、刘文昌、刘东林、李军娃12位农民代表从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于中接过奖牌时,他们占钏色的脸庞上写满了自豪。
丰邢叔簋的故事
丰邢叔簋的故事
丰邢叔簋,是国家一级文物,西周晚期青铜器。
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
扶风县法门镇一处西周晚期青铜器窖藏出土,通高18厘米,口径21厘米,腹深12厘米,重6千克。
腹鼓,敛口,上腹饰一周窃曲纹,腹下部饰瓦楞纹,圈足下接兽首三扁足,双耳上端均饰卷鼻兽首,是典型的西周青铜器形制,具有简洁而庄重的时代风格。
器物制作工艺反映了西周青铜器高超的铸造水平。
然而,1984年11月,丰邢叔簋被盗,流失海外。
直到2024年1月,国家文物局才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
1月28日,文物安全
运抵北京,结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历程,重归祖国怀抱。
经组织专家实物鉴定,并与历史档案照片、拓片资料反复比对核验,从造型风格、装饰工艺、铭文书体、锈蚀面貌、伤残痕迹等方面综合判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一级文物。
如需更多关于丰邢叔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文物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风五郡六位农民保护文物先进事迹
2006年11月8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刘东林、刘银科、刘邦劳、刘锁乾、刘广后、刘东后等六位农民在修水渠时,发现青铜器窖藏,及时报告宝鸡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和扶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抢救和清理,使27件(组)西周珍贵文物得到安全保护。
刘东林,男,1946年1月15日生,61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刘银科,男,1948年4月15日生,59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刘锁乾,男,1944年3月4日生,63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刘邦劳,男,1946年1月19日出生,61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刘广后,男,1948年11月27日出生,59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刘东后,男,1948年4月15日出生,59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农民,初中文化程度。
五郡村原隶属扶风县新店乡,撤乡合镇后并入城关镇。
它东距扶风县城5.5公里,西邻岐山县益店镇6.7公里,北距西宝北线2.4公里,属于扶风县中部台塬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村民经济来源以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为主,民风淳朴。
五郡西村位于扶风县文物保护单位五郡遗址区域内。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曾出土过青铜编钟等文物。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法》宣传力度的加大,村民对文物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文物保护意识普遍较强。
11月8日下午,五郡西村组长刘东林带领刘银科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北坡上的楞坎边挖土,为村上修水渠整理基础。
快六点钟时,刘东后的镢头挖到了硬东西,发出“咣”的一声。
有人还以为是石头,刘银科说:“先甭急,把土刨了再看”。
大家便用铁锨顺地面铲过去。
好家伙,两边齐茬茬地露出了两排发绿的铜钉头。
“是宝贝!”大家一阵紧张。
几个人丢下铁锨,围了上来,用手刨了刨疏松的土,果然露出了一件满身带钉的大家伙。
“是编钟!”因为村上以前出土过编钟,刘银科他们一眼就认出来了。
大家小心地把这个宝贝抬上架子车放好,又往下刨了刨,还有!又是一个编钟,里面还有12件矛、3个斗和一些车马器小件。
再往下刨,又出来一个编钟。
后来,又出来了两件编钟,里面还藏有鼎、簋和一些铜管等。
宝物越挖越多,土里面还露出了3件。
大家又紧张、又兴奋,更多的是害怕。
还不知下面是什么情况,再刨下去可不是个办法,让外人知道后出了问题,那他们的责任就大了。
几位老民对早年村上出土文物情况记忆犹新,特别是半月前上宋乡红卫村出土文物的事更是传遍了整个村子。
组长刘东林说:“地下宝贝是文物,属于国家的,咱们要弄清楚”。
刘银科和其他人一致同意。
他们决定对文物先进行登记。
刘东林回家拿来笔和本子,刘银科执笔登记。
但由于东西太多,又叫不上名字,简单登记了一阵,大家认为这不是他们能干的事,赶快报告政府。
文物太多,目标大,绝对不能走露风声。
他们商定,由组长刘东林和刘银科回家打电话,不能把出文物的事给各自家里人说,其他四个人留下来看护好现场,谁都不能回家。
六点多,刘银科和刘东林急急忙忙赶到刘银科家。
先拨打了村支书家里的电话,但电话停机。
又翻开电话号码簿查找县上文物局的号码,找了好一阵子,没有找到。
只好拨114,查到了宝鸡市文物局文物科电话。
电话一拨就通,文物科张建荣接完电话后,立即报告副局长刘宏斌。
刘宏斌又一次与刘银科电话核实了情况后,告诉他们守护好现场,文博人员马上就到。
在立即向局长任周方电话汇报后,他通知扶风县文化文物局毕远志局长组织人员赶往现场。
毕远志一边组织机关人员赶往现场,一边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报告了情况,并通知县公安局和县博物馆派人去现场。
7时许,毕远志赶到五郡村,联系上了刘东林和刘银科,主动出示
了工作证。
两位村民认真地看了证件后,才放心地把他们带到了文物出土现场。
县文化文物局、博物馆和县公安局干警陆续到达文物出土现场后,联系村上解决拉电照明,保护现场。
8时多,县委书记王拴虎、县长王琳、县委副书记傅宇剑、副县长田晶、王天勋和县公安局局长张德林等也很快赶了过来。
随后市文物局局长任周方、副局长刘宏斌、文物科长陈亮、考古队队长刘军社、书记辛怡华、助理研究员王灏和宝鸡日报社记者等也赶到。
市县领导对六位农民保护文物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详细询问了发现经过,商定了工作方案。
次日零时左右,在当地村组干部和公安干警的配合下,将已出土的24件(组)文物安全运回了扶风县博物馆保管。
9日上午,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文物处长周魁英、宝鸡市政府副秘书长肖炳良等领导参加了“保护扶风上宋红卫出土文物表彰大会”后,专程赶到了五郡文物出土现场,亲切接见了6位护宝功臣。
宝鸡市考古队经过3个多小时的发掘和清理,最后3件青铜器被一一提取出来。
9日下午,宝鸡市委书记姚引良闻讯后亲赴扶风县博物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全部出土文物,询问发现抢救经过,充分肯定广大群众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并要求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
代市长王宏听到市文物局汇报后,要求加强对现场和出土文物的安全保护,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大力宣传群众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和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提高宝鸡著名度,推动人文宝鸡建设。
10日上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得到报告后,专程赶到扶风,指导工作,观看出土文物,高度评价了六位农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
该窖藏共出土文物27件(组),有青铜鼎1件、簋2件、尊2件、斗3件、编钟5件、矛12件,汉白玉杖头饰1件,马器1组(103件)。
其中,两件平底大口尊形制、铭文相同,通高31、口径32.5、腹深29、腹底径14厘米。
口外侈,颈微束,腹直而下收,底平。
颈饰重环纹,腹饰三角纹,细直棱纹衬底。
腹内壁有铭文113字,记载了周生为了了结因超占土地和奴隶而引起的官司,给他的宗君召伯虎的母亲赠送礼品,请求为其说情,试图从轻处理的事件;凤鸟纹簋通高17.5、口径24、腹深13厘米,侈口、深腹,喇叭形高圈足。
颈饰长尾凤鸟纹,圈足饰环带纹。
腹内底铸有铭文4字:“作父辛□”;瓦棱纹簋通高14、口径19、腹深9厘米。
平折沿,深腹,圜底,喇叭形圈足。
腹饰瓦棱纹,圈足饰两道弦纹。
腹内底有铭文6字:“伯湄父作宝簋”;三件斗形制、大小相同,通高5.7、口径7.2、柄长9厘米。
敛口,鼓腹,圈足,腹一侧附兽首鋬,一侧有扁平曲体状柄。
上腹饰三角鱼形纹,下腹饰瓦棱纹,圈足饰镂孔鱼鳞纹,柄饰镂孔双首共身龙纹;十二件矛形制大小相同,通长35.2、銎径2.9、銎长9厘米。
圆銎有穿,双面利刃,中起棱脊,尖锋;五件甬钟通高53.5-47、甬长14-18、舞长23-25、舞宽18-20、铣间长28-31厘米。
体成合瓦形,甬中空,平舞,侈铣,曲口。
幹上饰乳钉纹,一钟为索旋,一钟无旋,其余各钟为环旋。
舞部饰云纹,钲部多素面,一钟钲部有徽号,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变形窃曲纹。
五件钟为两次铸成,其中两件时代相对略早。
一钟甬部有铭文17字:“胡仲衍作宝钟胡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
这批青铜器保存完好、器形硕大、造型精美,时代多为西周晚期,个别为西周中期。
两件平底大口尊,器形独特,纹饰别致,属首次发现,尊内铭文多达113余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城关镇五郡群众自觉保护青铜器窖藏的典型事件经中、省、市有关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11月21日,省、市、县在西安联合组织举办了“宝鸡扶风五郡新出土青铜器新闻发布暨专家研讨会”。
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
12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隆重召开会议,对在这次文物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奖励刘银科、刘东林、刘邦劳、刘锁乾、刘广后、刘东后每人1万元。
同日,以扶风红卫村和
五郡村出土文物为主的《宝鸡群众保护文物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