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应对敏感话题的核心素质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应对敏感话题的核心素质养

当下,中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节目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和社会连接的互动桥梁,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其媒介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因此,主持人的媒体素养变得至关重要。而主持人面对敏感话题的媒体素养更是很少被广为提及却影响深远的。

一、核心素养中对“明确目的”以及“基调”的把握

(一)把握基调

当主持人遭遇敏感话题,首先就要明白,自己所代表的媒体,甚至国家对事件的倾向性,当然必须是主流的,并且客观的。从刚刚在交通事故里我就举过类似的例子。当一件事情没有最后定论,主持人一定要思路清晰,把握好基调,调整好语气以及情绪。

(二)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则是指:我们要明确播音员,主持人的播出目的,稿件播出后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笔者在选择挑战敏感话题的原因(即第一部分第二块)曾经提到过一部小说《天职》。在这里,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到这个故事。因为接下来

笔者要说到的重点就是社会效果和天职的联系。作为媒体的传声筒,党和政府的喉舌,播音员是我们的职业,而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作为一个有义务推动社会和谐进程的中国人,我们的天职是什么,有多少在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有思考过呢。笔者想到了当初彭宇事件发生时,如果说更多的主持人,或者说的大一点,更多的媒体发出正义的声音,也许我们今天的社会将不会如此冷漠,不会一次又一次出现“不敢扶”的悲剧。

二、主持人核心素养中对背景的把握

白岩松有一次在《新闻1+1》节目中,戴上了绿领巾,说:“我是故意戴上绿领带的。戴上这条领带其实是特别想跟西安一群刚开学就戴了绿领巾的孩子们说两句话,白叔叔和你们一样戴过绿色的领巾。”以此声援戴过“绿领巾”的小学生。首先,在我们的知识背景中,少先队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肯定谁都抢着当。而在越来越看重学习成绩的现代教育体制中,往往忽略了素质教育,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当下是一个谁都知道的秘密,为了和别的区,别的学校,甚至别的班级竞争,老师认同了这个模式。为了和别人家的孩子竞争,父母被迫接受了这样的模式,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人呼吁,却又一直被忽视的素质教育成了家长们心中的敏感话题。

白岩松深知这一点呢。在这种模式下,“课本教育”只

会越来越畸形。终于在“绿领巾”这一事件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注意他说话的方式,他没有采取直接的批判,而是用行动鼓励了被戴上差生帽子的孩子们。

不得不说,我最欣赏的不是白岩松的才华,而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坐在这样的位子上,难免好逸恶劳,难免会“随大流”,而他却保持住了自己作为一个主持人的责任感。他用他的智慧,一次次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影响了社会风气,也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一线的准播音员树立了榜样。

三、主持人核心素养中对分寸感的把握

(一)从大事中看分寸

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八一大楼与哈格尔举行会晤。范长龙直言,“你在与东盟防长的一些讲话和在日本政界和争议领土的讲话,讲话讲得挺硬、态度很鲜明。但是,中国人民包括我个人看了以后十分不满意。”

这句话既有力度,更有分寸。试想一下,如果他说得不是“不满意”,而是“很生气”,那么会有什么后果?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需要分寸,我们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更加需要注重分寸。

白岩松在应对高铁相撞事件时说:“如果一个人四肢都很健全,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吗?答案是不能,因为他可能脑子有问题,是个智障,那么他还是一个残疾人。”这段话影射了高铁相关部门个别官员不作为。我们的高铁跑

得再快,铁路修的再畅通,如果指挥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的铁路系统永远是不健全的。

一个媒体人,通过恰到好处的拿捏分寸,说出了民众的心声,同时也给部分官员敲响警钟。如果他说的不是这段话,而是:“一些官员不作为,铁路机制不健全!”那么也许当时,他就被撤换下来了。分寸拿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二)主持人采访时的分寸把握

刚刚以大见小,现在让我们以小见大。

杨澜在节目中采访乒乓球运动员王楠,在提到王楠08

年被张怡宁打败未能卫冕冠军的时候,杨澜非常巧妙的问了一个问题,她说:“听说您的母亲08年去世了,那个时候你很累吧。”

这个问题直指王楠08年的种种遭遇,未能蝉联冠军的事情当然也在内。这种“敏感问题”,往往没人敢去问,却又让受众更加想要知道,到底王楠在应对这一年是怎么样的心境。通过这个问题,主持人打开了王楠的话匣子,避免了尴尬。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应对方式。这种发问的角度和方式,分寸把握的非常好。通过这个例子,笔者感悟到,如果在采访中发问分寸拿捏准确了,那么你就能从采访对象那儿获得你想要的,却恰恰是采访对象不愿意,或者不方便提及的信息。

四、技巧:借悠悠之口说出本台的观点

我们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看到,主持人会用到这么几个词:“有人说”,“有网友回应”,“不少观众朋友反应”。这些词其实很聪明很巧妙,因为“网友”“有人”“观众”说话可以说相较于主持人来说限制很少,他们往往说出的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但碍于特殊情况,主持人无法直接说出这样的观点,

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前后不符,那就是你这人可真马来西亚”一个大媒体如果直接在节目中斥责马方政府是极其不得体不合时宜的行为。因此主持人用了“网友”的口,发出媒体的声音。这就是借悠悠之口说出本台观点的例子。

笔者在这里要再次提醒:是说出本台观点,不是本人观点!当一个主持人要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不能随意使用,随意列举。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关注。所以在借“悠悠之口”的时候,也不能“口无遮拦”,往往还要加以修饰删减,做一定的包装,再说出口。

作者简介:

王岚昕(1991-),女,安徽宣城人,职称:无,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