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了解高聚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和分类;了解高聚物的基本结构与重要特征;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及改性、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了解几种重要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及感光性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四、有关说明:
教材: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2、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a、内容提要:
本章将在热化学的基础上进而讨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这三个大问题,并介绍大气污染中的热点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b、学习要求: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或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a、内容提要:
前面几章中讨论的化学反应过程一般都不伴随非体积功,本章所讨论的化学反应过程却伴随着非体积功(电功),因此学习电化学时应该抓住化学反应产生电功(电池)和电功引起化学反应(电解)两个方面。本章在介绍原电池组成和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电极电势及其在化学上的应用,并简单介绍化学电源、电解的应用、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护的原理。
3、水化学与水污染
a、内容提要:
本章简述溶液的通性及应用,着重讨论可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适当介绍水体污染。
b、学习要求:
了解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明确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能进行同离子效应及溶液pH的有关计算,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平衡移动;初步掌握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基本计算。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了解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含实验12学时)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性质:必修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2.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化学与水处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对于自身专业价值的认识;3.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七、适用学科专业给水与排水工程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内容】(1)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化学的地位(3)化学的发展史(4)化学与给水排水的关系(5)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6)课程要求与考核【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地位(2)认识化学学科的地位(3)理解化学与给水排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对给水与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性;难点:化学与给水排水工程的关系。
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6学时)【内容】(1)关于反应热的几个基本概念(2)反应热的测量【(1)(2)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3)热力学第一定律(4)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3)(4)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5)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5)用一大节2课时来完成】【基本要求】(1)掌握与化学反应热有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反应热测量的方法(3)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方法(4)掌握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与反应热有关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难点:反应热的测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6学时)【内容】(1)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2)化学反应的判断(3)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4)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5)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规则(6)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7)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8)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9)温度的影响和阿仑尼乌斯公式(10)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化学反应的判据(2)掌握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方法(3)理解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及多重平衡规则(4)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5)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平衡常数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化学反应的判据、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反应的判据、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难点: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Chemistry B)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特别是农林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1.分散系2.化学热力学基础3.化学平衡原理4.化学反应速率5.酸碱反应6.沉淀-溶解反应7.氧化还原反应8.配位化合物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物质化学变化的各种规律、物质的重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为此结合化学变化的能量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来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各类平衡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为有关后继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打好必要的化学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基本化学原理为主。
先从能量变化角度来介绍化学热力学知识,继而从一般的化学动力学知识和平衡原理开始,讲授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然后将这些原理、规律和基础知识应用于各类平衡之中加以深化。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在农业生产上遇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分散系1、了解液体的蒸发过程、理解蒸气压的产生及影响因素2、掌握溶液中物质的组成量度3、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二)化学热力学基础1、了解内能、焓等状态函数的概念2、了解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的途径无关3、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热化学中的应用4、理解从物质的运动观点来了解熵函数的物理意义5、掌握利用自由能状态函数来研究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三)化学平衡原理1、掌握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应用标准自由能变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利用自由能函数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理解(四)化学反应速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概念。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计划学时:普通化学与实验A64(实验16),普通化学与实验B48(实验8)适用专业:非化学、化工类各专业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基本概念:系统、环境、相。
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计量方程。
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定压反应热、定容反应热。
焓与焓变。
3.自发过程,混乱度和熵。
化学反应的ΔrHP和ΔrGP的计算。
吉布斯函数变与反应进行的方向。
4.标准平衡常数KP,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KP与ΔrGP的关系。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5.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
活化能、基元反应、反应级数。
质量作用定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1.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通性: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拉乌尔定律。
溶液的依数性。
2.单相离子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3.多相离子平衡和溶度积。
多相离子平衡的移动和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4.一般配合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某些应用,螯合物。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1.氧化和还原,氧化数。
2.原电池的组成和电极反应,电极电势。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中的应用。
吉布斯函数变ΔrG与原电池电动势、ΔrGP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3.电解和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金属腐蚀的防护。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1.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性,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
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和意义。
s、p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和近似能级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外层电子构型。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科学。
《普通化学》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面向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力学航天、测绘计量、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技能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当今化学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方向,了解化学与各专业领域的密切联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的生产、科学实践打好必需的化学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关系和反应速率理论、溶液化学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和近代物质结构等。
2、掌握化学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元素周期律及重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规律,配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3、了解当代化学发展的大致情况和主要方向。
三、课程基本内容绪论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化学热力学基础: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恒容热效应与热力学能变;恒压热效应与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H mθ,Δf H mθ。
2、化学反应的方向:自发过程与化学反应方向,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
计算化学反应的Δr S mθ和Δr G mθ。
用Δr G m和Δr G mθ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θ(T)与Δr G mθ的关系。
有关平衡常数计算。
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4、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普通化学是针对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旨在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实验操作、工业实践以及科学前沿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术语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
3、理解化学与生命、环境、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应用,了解化学在工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的作用。
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理论。
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
理解化学反应和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2、化学实验操作和技术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进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3、化学应用领域了解化学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理解化学在工农业、医药、能源等领域的作用。
4、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科学写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建议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
2、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化学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注重学科交叉应用的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各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4、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问题回答等。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学时:72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结构课程,对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
课程通过对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不低于72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
二. 各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1.授课内容化学概论;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授如何从理论上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适当介绍能源中的燃烧。
2. 基本要求了解化学学科对与本专业的关系;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Qv)的原理,熟悉Qp 的实验计算法,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的关系;了解Qv与化学反应的内能的关系;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θ)的近似计算,适当了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1.讲授内容讲授并介绍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并适当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
2.基本要求了解化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或△rGm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mθ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元素反应的影响;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概念;能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元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环境化学元素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

2024普通化学课程大纲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主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2 化学键和分子构造- 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 分子构造和几何形状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1.4 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第二章:无机化学2.1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的定义和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应用2.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位2.3 重要无机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和应用第三章: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类别- 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等有机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2 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 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变化- 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应用3.3 重要有机物- 高分子化合物和聚合反应- 有机物的功能性和应用第四章:化学分析4.1 定性分析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标记试剂的使用和分析结果的判断4.2 定量分析方法- 重量法和容量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的操作和计算4.3 分离和提纯方法- 蒸馏、结晶、萃取等分离技术- 过滤、净化和分馏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生活5.1 化学能源和环境- 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5.2 化学与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作用- 化学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5.3 化学药品和医药-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药物合成和临床应用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了解重要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能源、环境、食品和医药领域。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87/72 适用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日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1、了解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聚沉。
了解乳状液的形成、鉴别与应用。
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双重性及其对溶胶的保护与敏化作用。
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非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等几大平衡,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常见的热、功、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热力学函数,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运用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熟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反应速度理论;了解反应的可逆性,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等温式,了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
3、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规律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熟悉各类化学键的形成与特点,重点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熟悉分子间力、氢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和技能方面:通过对普通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能独立的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性性设计性实验。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面向致远学院生命班,向学生介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原理以及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研究我们的世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课程不仅从微观角度阐述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的问题,更着重培养理科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本理论课程配合相应的实验课,由每周两次的课程讲授和一次讨论课组成。
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微观层次理解物理化学涉及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集中讨论和生命体系尤为相关的水溶液物理化学及配位化学问题。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面向对象:致远学院生命班教学目标:本课程配合相应的实验课,不仅从微观角度阐述与生命体系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概念和问题,更着重培养理科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主要内容:原子的电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水溶液的平衡体系,电化学,配位化合物及现代新型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研发进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原子的电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主要内容: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化学键理论及分子结构预测重点与难点:原子轨道的概念、分子轨道和化学键的组成第二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相变主要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本质,相变的一般规律重点与难点:根据宏观现象定性判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化学热力学主要内容:热力学能、熵、焓、和自由能的概念及微观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一、第二及第三定律重点与难点:熵和自由能的微观统计意义。
第四部分化学动力学主要内容: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的速率方程重点与难点: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以及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第五部分平衡常数主要内容:平衡常数的建立与应用,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根据自由能预测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平衡常数第六部分水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体系主要内容:均相和异相中的平衡及平衡常数、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重点与难点:异相中的平衡第七部分电化学主要内容:原电池、电极电势、非标准状况下的电极电势、电解、电镀及腐蚀重点与难点: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和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第八部分配位化合物主要内容: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晶体场理论重点与难点:晶体场理论第九部分新材料主要内容:各种新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发展重点与难点:各种新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三、教学进度安排TA – office HourDiscussion classes: Once per weekScores: Final 35%, Mid-Term 25%, Presentation 20-25%, Discussion 5-10%, Home Work 10%.四、课程考核及说明:期中考试:25% + 期末考试:35%+ppt & presentation: 20-25%+ 平时作业:10%+ 讨论课:5-10%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 (Theodore L. Brown; H Eugene LeMay, Jr.; BruceE.Bursten), 10 E, Pears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Pearson Prentice-Hall, Inc.).。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实验实验学时:24 实验学分:1.5课程性质:独立授课实验指导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适用专业:农科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程简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讲授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普通化学实验是学习普通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学会正确地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掌握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检验方法;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整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继续学好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台秤、全自动电光天平、电子天平、温度计、水浴锅、大气压计、真空泵、恒温干燥箱、常压过滤装置、热过滤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等三、实验基本要求与考核1、课程独立开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的实践活动。
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写出实验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必须将实验原始记录交指导教师审核签名,清洗、整理好实验仪器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3、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不得互相抄袭,报告要按时交,同时要提交有教师签名的预习报告。
4、普通化学实验成绩按百分制,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
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书:1、张淑民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2、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介绍化学的定义;第二节化学变化的特征;第三节化学的疆域;第四节学习要点,学习方法及课程安排(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共1学时。
第二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二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第三节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第四节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第五节真实气体(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共2学时。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87/72 适用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日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1、了解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聚沉。
了解乳状液的形成、鉴别与应用。
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双重性及其对溶胶的保护与敏化作用。
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非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等几大平衡,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常见的热、功、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热力学函数,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运用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熟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反应速度理论;了解反应的可逆性,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等温式,了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
3、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规律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熟悉各类化学键的形成与特点,重点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熟悉分子间力、氢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和技能方面:通过对普通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能独立的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性性设计性实验。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 Chemistry课程编码:总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适用对象:水利类、生态类、土建类、机械及材料类等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课单位:理学院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制定时间:2014年9月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2011《大学化学》韩选利,张思敬,张凤云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普通化学实验》,李聚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普通化学》是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同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化学的发展授课学时: 1基本要求:1-1 大学化学课程简介1-2 化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3 现代化学的发展1-4 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重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难点:课程学习方法及与专业关系第2章物质结构基础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波粒二象性、统计性);2-1 了解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和电子云的基本概念;2-3 了解s、p、d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示意图;2-4 掌握周期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周期表的关系;2-5 理解元素按s、p、d (或d、ds)、f分区的情况,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2-6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
重点:四个量子数;原子和离子的电子分布式;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的关系;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原子、离子、分子、金属晶体的特征;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配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引言: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理科及工科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着重培养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涉及到的实验技巧和安全知识。
本文档旨在为普通化学教学制定一份大纲,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安排和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和原理。
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培养实验技巧和实验安全意识。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能正确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同时,学生应了解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和风险预防措施。
3. 培养化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化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4. 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和案例研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课程大纲: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 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1.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1.3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互关系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2.1 化学键的种类和强度2.2 分子结构的影响因素2.3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3.2 反应类型的分类和特点3.3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研究4.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4.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4.3 化学强度和电化学概念的讲解5. 化学实验和实验技巧5.1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5.2 常见实验方法和技巧的实践5.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实例。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应用来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深度。
2. 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3. 问题解决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用弹式热量计测量等容热效应(Qv)的原理,熟悉 Qp 的实验计算法, 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的关系;了解 Qv 与化学反应的内 能的关系;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rHmθ)的近似计算,适当了 解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大气污染 1.讲授内容 讲授并介绍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并适当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 基本要求 了解化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 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rGm 或△rGm 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mθ的关 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元素反应的影响;了 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概念;能用阿 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催化剂 对化学元素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环境化学元素中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 注:讲授完第一,二章后,建仪安排 CAI 辅助教学一次,内容:化学反应 一般规律。 第三章 水化学 水污染 授课内容 简述溶液的通性及应用,进而讨论可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再讨论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最后介绍水的污染及其处理。 基本要求 了解溶液的通性(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明确酸
从氧化还原反应出发,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半反应式,电极电势的概念; 讨论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电势的应用;介绍电解池中电极产物及电解的 应用,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护的原理。
2. 基本要求 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能应用电极电势 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 度;了解摩尔吉布斯函数△rGmθ与原电动势,△rGmθ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 数的关系;联系电极电势概念,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 了解电解在工程实际中 的某些应用;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原理。
3
仿1
无水二氯化锡的制备
3
真2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3
实
3
络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3
验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的普通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酸度计、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真空泵、干燥器、烘箱、气体分析器、电导仪等的正确
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
2)掌握无机物制备、分离、提纯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学时 4 6
2 6 6 2 8 6 2 6 2 选讲 25 70
五、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淅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组编《普通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淅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组编《普通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5 桂林工学院化学教研室编《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大连理工大学编,无机化学(四版),高教出版社,2001.6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2001.4 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高教出版社,1999 张勇,胡忠鲠主编《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
注:讲授完第三,四章后,建仪安排 CAI 辅助教学一次,内容:溶液化学
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 授课内容 讲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状态和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周期系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并介绍化学键,分子的空间构型及晶体的基本类型等有关分子 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2.基本要求 联系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量子化,波泣二象性,统计性),了解波函 数,四个量子数和电子云的基本概念,了解 s,p,d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 示意图;掌握周期系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长周期表的 关系,明确原子(及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和元素按 s,p,d,ds,f 分区的情况;联 系原子结构了解元素的某些性质的一般递变情况,了解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基 本要点以及键长,键角和键能的概念;了解分子电偶极矩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区 分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能联系杂化轨道理论(sp 型)说明一极性分子典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在明确化学键,分子间力(以及氢键)的本质及特性的基础 上,了解晶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六章 金属元素化学与材料 授课内容 讨论金属单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并适当联系物质结构作简要解释;介绍 某些工程上常见的金属和合金材料的性能与用途,以及为改善材料某些性能或 防止金属腐蚀而进行的表面加工处理中的有关化学原理。 2. 基本要求 联系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了解金属单质的熔点,硬度以及导电性等物质性 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实例;联系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了解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以及在常温和高压下与氧结合能力的变化情况;了解金属的配合特性以及一般 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某些特殊配合物的概念,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基本 要点以及配合物的一些实际应用;联系周期系和物质结构,了解工程上某些金 属及合金材料与化学有关的特性及应用;了解金属材料表面加工与处理过程中 和有关化学原理。
3)掌握某些物质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4)培养正确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 的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CAI辅助教学 第三章 第四章 CAI辅助教学 第五章 第六章 CAI辅助教学 第七章 第八章
内容 热化学 能源 化学反应的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理
大气污染 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 水化学 水污染 电化学 金属腐蚀 溶液化学 物质结构基础 金属元素化学与材料 过渡元素与配合物 非金属元素化学与材 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 材料 实验 合计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普通化学实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所学普通化学 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 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1.实验课程内容:包括下列五个方面,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要求选择具体 内容。(详见下表)
序号
实验名称
1
化学反应热的测定
3
验 10
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
3
11
甲酸铜的制备
3
12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和纯度检验
3
综1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3
合2
水的纯化及其纯度测定
3
应3
常见电化学过程实验
3
用4
基本离子的鉴定
3
与5
卤素元素
3
设6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3
计7
希夫碱及其过渡元素合成
3
实 8 从印刷电路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和氯化亚铁
3
验9
废干电池的综合应用
2
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
3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4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
5 化6 学7 原8 理9 实 10 验 11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解离平衡 沉淀反应
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溶度积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平衡 原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定 配合物形成时性质的改变
分光光度法测定
Ti(H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70 学时)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普通化学是非化学化 工类理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结构课程,对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 的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本课程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勘 技、水工)、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 水资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通过对物质结构理 论基础、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际密切有关的重要元素和 化合物、新技术。新材料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近代化 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在工程技术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 一些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本课程总学时不低于 70 学时,其中实验 25 学时,多媒体教学 6 学时。(每 讲授完两章安排一次上机)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热化学 能量 1.授课内容 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讲授如何从理论上计算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适当介绍能源中的燃烧。 2. 基本要求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备 5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和 6 硫酸铝钾(明矾)的制备及其单晶的培养
提7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合成
纯8
微型实验法制备十二钨磷酸
时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实 9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测定
碱的解离平衡,分级解离和缓冲溶液的概念,能进行溶液 pH 的基本计算,能进 行同离子效应,等离子平衡如缓冲溶液的计算,了解配离子(络离子)的解离 平衡移动;初步掌握溶度积和溶液解的基本计算;了解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了解环境化学中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某些处理方法的原理。
电化学 金属腐蚀 1.授课内容
2
O)
3+ 6
、Cr(H
2 O)
3+ 6
和
12
(Cr-EDTA)-的分裂能△(10Dq)
1 元
2 素
3 化
4 学
5 实
验6
7
S 区元素实验 硼、碳、硅
氮、磷 氧、硫 铬、锰 铁、钴、镍 铜、银
化
固体释氧剂过氧化钙的制备和产品质量分
1
合
析
物 2 固体碱熔氧化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微型实验
的3
氯化铵的制备
制4
华同纹,杨骏英,陈景祖等,《 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