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Word版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a5b4e87375a417876f8f5d.png)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总结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
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
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5736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0.png)
矿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矿床类型矿床是指自然界中含有矿产的地质体,对于矿井开采来说,了解矿床类型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矿床类型有: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火成岩矿床、变质岩矿床、沉积岩矿床等。
不同类型的矿床有不同的产状、成因和分布规律,矿工需要根据矿床类型来设计开采方案和确定开采工艺。
1.金属矿床金属矿床是指含有金属矿物的矿床,如铁矿石、铜矿石、铅锌矿石、金矿石、银矿石等。
金属矿床通常分布于岩石构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有规律的地区,开采难度较大,通常需要进行深部开采和复杂的选矿工艺。
2.非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指的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矿床,如煤矿、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石膏、膨润土等。
非金属矿床的开采一般较为简单,但对于其中的特种矿石,如石棉矿、硼砂矿等,则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和技术难度。
3.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指由岩浆活动产生的矿床,如铜镍硫化物矿床、磷灰石矿床等。
这类矿床通常分布于构造活动区域,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床,其开采难度较大,对矿石的选矿技术要求较高。
4.变质岩矿床变质岩矿床是指在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如石英脉、蛭石矿床等。
变质岩矿床多分布于构造断裂带和褶皱构造带,开采方法通常采用深部开采和钻孔爆破爆破技术。
5.沉积岩矿床沉积岩矿床是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铁矿床、煤矿床等。
这类矿床分布广泛,开采成本较低,是矿石资源中较为丰富的矿床类型。
二、矿石成分及结构矿石是指含有矿物成分和规模化成矿的矿床产状的矿石体,是矿井开采的主要对象。
了解矿石的成分及结构对于矿山工作者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选矿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1.矿石成分矿石中主要包含有有用元素的化合物,如铁矿石中的铁化合物、铜矿石中的铜化合物等。
矿石成分常常是决定选矿工艺和矿石加工流程的关键因素。
2.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指矿石中矿物成分的组合、产状和分布等。
了解矿石的结构有助于矿山工作者合理地进行采矿和选矿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率。
三、矿井工程技术矿井工程技术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下采矿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技术手段的总称。
《煤矿地质学》重考点归纳总结 第七章 矿井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
![《煤矿地质学》重考点归纳总结 第七章 矿井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https://img.taocdn.com/s3/m/757e2b9333687e21ae45a903.png)
第七章矿井瓦斯•瓦斯,又称沼气,是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生成并保存在煤层和围岩中的多成分混合气体。
化学成分以甲烷(CH4)为主。
(11、17解)•瓦斯是地质成因的,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煤层及围岩中的瓦斯会进入到采掘工作面中,并因其存在而降低井下空气的含氧量。
当氧气下降到12%以下时,可导致井下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井下空气中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条件(5~16%),遇引爆火源可发生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矿井瓦斯•一、瓦斯的形成与分带•1.瓦斯成分及其性质•瓦斯成分:CH4(主要)、N2、CO2。
•狭义的瓦斯指甲烷(CH4)。
甲烷为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比空气轻,因而在井下它停积在巷道上部。
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5~16%,遇引火源即可发生燃烧或爆炸。
•CO2为无色、无嗅、略带酸味并有一定毒性的气体,它的比重比空气大,在井下主要分布在巷道的下部。
大量二氧化碳在井下突然喷出可使人窒息。
矿井瓦斯•2.瓦斯的成因•瓦斯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泥炭化阶段,泥炭转变为褐煤,这一阶段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可以产生甲烷。
•随着深度增加,地温进一步升高,约50~160℃时,煤化作用处于气煤到肥煤阶段,它不仅产生大量甲烷,而且在中晚期也是大量出油的阶段。
•当温度大于160~200℃时,煤转变为无烟煤,复杂的碳氢化合物遭到破坏,只能产生甲烷而不能生成石油。
矿井瓦斯❿3.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状态❿(1)游离状态瓦斯❿瓦斯分子存在于煤体、围岩的空隙中。
❿(2)吸着状态瓦斯❿吸附瓦斯:瓦斯分子被吸附在煤体或岩体孔隙的表面。
❿吸收瓦斯:瓦斯分子在煤体内部。
矿井瓦斯❿4.瓦斯的垂直分带随深度增加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相对含量有规律变化沿垂向可分三个带:CO 2-N 2带: CH 4< 10﹪ N 2-CH 4 带:CH 4< 10-80﹪ CH 4带:CH 4> 80﹪❿其中,前两个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其深度视地质情况而异。
❿“CH 4带”称为甲烷带,煤层瓦斯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的增长,但增长的梯度因地质条件而异。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cf9c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煤矿基本地质知识第一篇:煤矿基本地质知识聚煤期:地质历史中形成煤炭资源的时期,也称为成煤期。
主要分为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
含煤岩系:在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具有共生关系、多相组合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田: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煤层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板。
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垮落性能,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老顶)。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多为炭质页岩、泥页岩,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驾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多为粉砂岩、泥岩等。
基本顶:又称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为厚度及岩石强度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为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夹矸:煤层中有时含有厚度较小的岩层,这些岩层称为夹矸。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2类:简单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不含夹矸层,但可能有较小的矿物质透镜体和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这类煤层中含有较稳定的夹矸层,少则1—2层,多则数层。
煤层按倾角分为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至25°;中斜煤层25°至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至3.5米;厚煤层大于3.5米。
第二篇:煤矿地质一、解释下列概念:1、沉积岩:在地表及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的各种自然作用。
3、岩床:地下岩浆沿煤、岩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侵入体。
4、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工程基本线距控制的基础上,对各种地质问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5、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围岩中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209092dd88d0d233d46ad7.png)
地表类型: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系统。
海洋类型: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
颜色,条纹,光泽(金属,半金属,非金属光泽),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硬度,解理(极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断口,脆性和延展性,弹性和挠性,密度,磁性,电性,发光性,其他性质。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石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岩石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力侵入的能力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成煤条件:植物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煤的工业分析项目:包括测定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以及计算固定碳四个项目,他们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煤岩类型:宏观:光亮煤,半光亮煤,半暗煤,暗淡煤。
显微煤岩类型:单组分组分类:微镜煤,微亮煤,微惰煤双组分组分类:微亮煤,微暗煤,微镜惰煤。
地质作用(内地质作用、外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分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有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叫外地质作用。
分为分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煤变质作用:褐煤在地下受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天然焦、石墨等的地球化学作用。
名词解释矿物:矿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构造:地质学上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将岩层或岩体分割成许多岩块,但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节理。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baaa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4.png)
地质矿业知识点总结地质矿业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成因、矿产资源分布、勘查开采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学科领域。
它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形成、矿产勘查开采等方面对地质矿业知识进行总结。
地球地质构造地球的地质构造是地质矿业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指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形成的构造特征。
地质学家将地球的地质构造区分为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大层。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的地幔构成,它是地球表面的硬壳,厚度约为 5~70 公里,地幔则位于岩石圈下面,厚度约为2850 公里,地核则位于地幔下面,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地球地质构造的分布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的分布。
矿产资源形成矿产资源是指经济利用的地球内部自然矿物和岩石。
矿产资源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岩浆活动、岩石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深部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包括火山喷发和火山活动,岩石变质是指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遭受风化和侵蚀后重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
这些不同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种类和分布。
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对潜在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和探测的活动。
矿产勘查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和遥感勘查。
其中,地质勘查是通过地质勘探人员对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探,地球物理勘查则是借助地球物理学的方法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和形成情况,地球化学勘查则是通过采集地表物质进行分析,遥感勘查则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勘查是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提高已知矿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矿产资源开采矿产资源开采是指通过采矿技术、采矿设施对地下、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开挖、提取和利用的过程。
矿产资源开采主要包括露天矿开采和地下矿开采。
露天矿开采是指对地表露头的矿床进行露天开采,地下矿开采则是指对地下矿床进行采掘。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1bd4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9.png)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一、煤炭资源地质特征1. 煤炭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是在地质年代中,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沉积、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煤炭主要是由植物残体在地质条件下发生煤化作用形成的。
2. 煤炭的地质特征煤炭常常存在于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褶皱带、断裂带、煤田盆地等地质构造形式。
煤炭的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地下水、煤矿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3. 煤炭矿床的分类按照其地质构造、沉积特征、采矿条件等不同,煤炭矿床可以分为构造煤、沉积煤、火山煤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煤矿对开采方式、采矿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二、煤炭开采工程1. 煤矿地质工程勘察煤矿地质工程勘察是确定煤炭矿床的规模、分布、储量、煤矿地质条件等重要依据,为煤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矿山设计与规划矿山设计与规划是根据煤炭矿床规模、坡度、厚度、品位、采矿条件等因素,确定矿山的开采方式、采煤方法、矿山设施布置等内容的过程。
3. 煤炭开采方法常见的煤矿开采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巷道开采、综采开采等。
这些开采方法根据不同的煤矿地质条件、煤矿规模和采矿技术的发展选择。
4. 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矿井内部的气氛清新,并且有效地排出有害气体和矿井瓦斯,防止矿井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5. 煤矿电气工程煤矿电气工程主要是设计和建设煤矿的电气系统,包括照明、输送、排水和通风等设施。
同时也要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煤矿地质环境保护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三、煤炭资源利用与开发1. 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煤炭资源可以通过燃烧、气化、液化等方式进行利用,其中煤炭的燃烧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而气化和液化是未来煤炭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2. 煤炭资源开发技术目前,煤炭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洗煤、煤泥处理、煤焦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的污染排放。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
![煤矿地质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338b40fe4733687e21aa39.png)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21、地层年代表中相应的每个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word资料15页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word资料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3dd995187c24028915fc3c1.png)
基础地质资料1、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井巷。
2、接近含水层、导水或可能导水的断层带或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或通过之前。
3、打开防水隔离煤柱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
5、接近可能涌水的钻孔时。
6、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层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7 、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并有出水征兆时。
8、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二、突水征兆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淋水由小变大,铁锈色水迹;工作面气温降低,出现雾气及硫化氢气味;有时听到“嘶嘶”水叫声;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楠及底鼓。
2、冲积层突水预兆:突水部位发潮、滴水并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有间歇性流砂出现,水色时清时混,水量、砂量逐渐增加,甚至流砂大量涌出;底板发生涌水、涌砂。
三带:冒落带、裂隙带、整体移动带。
水文地质台帐:1、气象资料台帐,2、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帐,3、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帐,4、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帐,5、抽放水试验成果台帐,6、井下水文钻孔台帐。
7、水质分析成果台帐,8、封闭不良钻孔台帐,9、井下突水点台帐。
底板带压开采应研究以下问题:1、查明石灰岩灰厚度、岩性、水位、富水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岩溶发育分布规律隔水层岩性,力学性质和厚度变化等情况。
2、查明补给水源和补给关系,地下水迳流带动态规律。
水化学变化情况。
3、研究实施截流、堵源措施的可能性和具体部位。
4、圈定出可能突水危险区,预计最大涌水量。
5、确定探放水的具体位置。
6、预测、预防和处理岩溶塌陷。
探水结至断交线最小距离不得小一20米。
水压大于1.96mpa时,每增加0.098Mpa水压,超前距离增大0.5M计算。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
![煤矿地质学考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31579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0.png)
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煤矿地质学考试(kǎoshì)总结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所有由地球的自然(zìrán)动力使地壳、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zuòyòng)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3.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4.煤炭资源/储量(chǔ liànɡ):储量是资源量的一局部,来源于资源量,没有资源量就没有储量。
5.矿井充水:指矿井开采时,矿区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种来源水,通过各种方式流入矿井的现象。
6.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8.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没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2.3%,即煤层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
9.瓦斯梯度:在瓦斯风化带以下,深度每增加一单位时,相对甲烷涌出量增加的量10.古生物:一般将更新世及以前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二.填空1.矿井地质图件三大图:矿井地质剖面图、矿井地质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划分:地核、地幔、地壳3地质年代表:奥陶〔O〕志留〔S〕白恶〔K〕4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5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6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7老窑积水特点:突发性、呈酸性状态、破坏性强8煤炭地质勘查的程序划分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9地下水的分类有哪些:1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10地质作用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1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含义可行性评价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12矿物的摩氏硬度计有哪十种标准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三.简答1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有哪些: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4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5喀斯特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2地质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的成煤期一.石炭-二叠,成煤植物为孢子植物,成煤煤质好二.侏罗-白垩,成煤植物为裸子植物,其中早-中侏罗成煤规模大三.新生代第三纪,成煤植物为被子植物4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图件两局部。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9843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9.png)
煤矿地质学知识点大一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煤炭的形成、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的评价以及煤炭勘查与开采等内容。
作为大一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煤矿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煤的形成煤是由古代植物经过演化、压实形成的有机岩石,它是一种可燃的矿石。
煤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植物残体的堆积、物质分解和压实化学反应等过程。
煤炭的形成与煤层的厚度、煤质等因素有关。
二、煤层的分布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但分布并不均匀。
煤层的分布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煤质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大一学生主要了解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包括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内蒙古等地区。
三、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质特征,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炼焦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类别。
它们在燃烧特性、能源利用以及煤炭加工利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应用价值。
四、煤炭资源的评价煤炭资源的评价是指对煤层的储量、品质和可采性等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统计学和煤质分析等内容。
这些评价结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煤炭的勘查与开采煤炭的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技术,对潜在的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和确定,目的是为了实现煤炭的开采利用。
煤矿地质学的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煤炭的勘查方法和技术,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六、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如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
煤矿地质学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七、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煤炭的高效利用、清洁燃烧以及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等内容,为煤炭资源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煤矿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涉及到煤的形成、煤层分布、煤的分类、煤的勘查与开采、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煤的可持续利用等知识点。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8375c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d.png)
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煤矿地质学复习要点⼭科⼤采矿⼯程第⼀部分矿物与岩⽯⼀、矿物1.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在地质作⽤下,有⼀种元素或两种以上元素组合在⼀起,具有⼀定的外部形态、物理性质和⽐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的⾃然物质。
它是成地壳岩⽯的基础。
通常,⾃然物质多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少数呈液态(如⽯油、⽔银)和⽓态(如天然⽓)。
⾃然界中,有⼀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然⾦Au,铜Cu、⽯墨C等,也有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形成的矿物,如⽯英SIO2,⽅解⽯caco3等。
2.矿物的⾁眼鉴定⽅法通常,对矿物⾁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1)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单体及集合体的形态。
1)矿物单体的形态结晶习性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往往⽣成某⼀习见形态的趋势。
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成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向延伸:呈柱状、针状。
如六⽅柱状的⽯英。
②⼆向延伸:呈板状、⽚状、鳞⽚状。
如⽚状云母、板状⽯膏等。
③三向等长:呈粒状。
如⽴⽅体的黄铁矿。
晶⾯特征主要指晶⾯条纹。
如⽴⽅体的黄铁矿晶⾯上条纹互相垂直,⽔晶的柱⾯上有平⾏的横纹。
2)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取决于个体形态和集合⽅式。
常见的集合体的形态有针状、柱状、纤维状、板状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取决于矿物的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
1)颜⾊颜⾊是矿物对光线中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由于矿物对各种波长的光波吸收不同,则呈现的颜⾊也就不同。
取不吸收的可呈现⿊⾊,基本不吸收的呈现⽩⾊,质吸收其中某些⾊光则呈现混合⾊。
根据成因不同,颜⾊可分为以下三种:①⾃⾊指矿物本⾝固有的颜⾊。
它是由矿物化学成分中含有的⾊素离⼦所引起的。
⾃⾊⽐较固定,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
产⽣⾃⾊的另⼀个原因,使矿物晶体的结构构造引起的。
②他⾊是指混⼊矿物中的带⾊杂质或⽓泡等所引起的颜⾊,它与矿物本⾝的内部构造和成分⽆关。
他⾊随杂质成分的不同⽽发⽣变化。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283c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a.png)
采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矿石地质学知识1. 煤矿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地、高原等地形,属于火山岩、沉积岩层地质矿床。
2.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矿煤层地质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煤层产地、煤层数量、煤质等。
3. 煤矿的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球物理勘探、无人机勘探等多种方法进行。
4. 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煤层含量、煤质、地质构造、煤矿的可采性等。
5. 煤矿的地质条件对采煤过程中的采煤技术、安全生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采煤工程学知识1. 采煤工程主要包括井下采煤和露天采煤两种采煤方法。
2. 井下采煤主要包括硬岩煤、综采、柱状矿等多种采煤方式。
3. 井下采煤的主要设备有采煤机、重型支架、运输设备等。
4. 井下采煤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爆破、掘进、支架、清渣、运输等。
5. 露天采煤主要包括装载、运输、清理、破碎等过程。
6. 采煤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产量、生产率、采煤效率等。
7. 采煤工程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安全、高效、低成本等。
8. 采煤工程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源、土壤等。
三、采煤机械知识1. 采煤机械主要包括连续式采煤机、破碎装载机、轮式装载机等。
2. 采煤机械的主要作用是开采煤炭、提高生产效率。
3. 采煤机械的结构主要包括采煤机、轮式装载机、破碎装载机等。
4. 采煤机械的性能主要包括采煤效率、功率、可靠性等。
5. 采煤机械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井下、露天、煤炭加工等领域。
四、安全生产知识1. 采煤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
2. 井下采煤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瓦斯、火灾、顶板等。
3. 采煤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包括排除隐患、预防事故、提高救援能力等。
4. 安全生产的主要监管机构包括煤矿安监局、国家安监局等。
5. 安全生产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煤矿安全规定》等。
六、环境保护知识1. 采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大气、水源、土壤等。
2. 采煤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污水处理、煤尘防治、废弃物处理等。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b784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0.png)
个人整理的煤矿地质资料知识从传统时期至今,煤矿开采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呼声越来越高,但作为目前主要的燃料之一,煤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考虑到开采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个人整理煤矿地质资料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煤的基本知识煤是一种化石燃料,一般形成于地下一千米左右的白垩纪或第三纪大陆演化过程中。
它是由植物残渣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下形成,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和水。
煤的分类与组成根据固定碳和热值的含量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类,从“软煤”到“硬煤”的级别较之有差异。
在煤的质量检测中,固定碳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煤品质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2.形成地质背景在理解煤炭的开采,必须了解煤的形成地质背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煤的含量、品质、结构、分布以及在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煤床是经过数百万年的生物体残留物在地质过程、压力、温度、氧化或还原等作用下形成的。
在地质过程中,不仅矿床形成要素的物质发生了有序的利用,而且还有时空相互的互动,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浆侵入、断裂等。
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煤的组成、分布、矿床类型均可能呈现出区别于其他煤矿的特点。
3.地质条件对采煤的影响在采煤过程中,地质条件是对矿井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方面如下:(1)煤层厚度,是影响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条件。
不同厚度的煤层需要采取不同的开采方式和设备。
(2)煤的性质,是关键的技术参数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考虑。
煤的可燃性、膨胀性、水分含量、自燃性等特性会对采矿安全和煤炭利用带来潜在的危险。
(3)周围岩性,高岭土含量以及裂缝发育的岩层都可能会影响采煤方式的选择、煤的接触面积和矿井稳定性的评估。
(4)地质构造、断层以及地温和地应力,是影响矿井运行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构造和地质环境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采煤安全。
4.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保障煤炭质量,双重起着重要作用。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360d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矿地质问题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开发利用、煤矿灾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煤矿地质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首先,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煤炭及其赋存环境。
煤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经过生物、物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燃料。
煤炭赋存于地壳中的煤矿中,其成因与赋存环境直接相关。
煤矿地质学主要研究煤层的形成、演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煤层的特征、成因等。
其次,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和矿井地质。
矿山地质主要研究矿山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为矿山的选址、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是指研究矿井内部的地质情况,主要包括矿井构造、矿井岩层、矿井水文地质等。
矿井地质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勘探地质是煤矿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成矿规律等。
勘探地质旨在确定煤层的位置、厚度、品质等,并通过勘探方法进行筛选,为煤炭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煤矿地质学还关注地质灾害问题。
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管柱、顶板和底板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来解决。
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勘察煤矿地质条件来了解其地质特征。
地质勘探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探测和研究,通过测量、采样、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煤炭资源的勘探。
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煤炭的品质和成分。
总之,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地质、矿山地质、矿井地质、勘探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矿井地质总结
![矿井地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b7c3c3650e52ea541898d0.png)
矿井地质总结矿井地质总结Manuscript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总结一、名词解释:(10×4'=40')1、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2、设计损失:指根据煤层条件,采用不同的采煤方法,以及为了保证开采工作的安全,在作开采设计时,规定允许永远遗留在地下的那部分储量。
3、岩床和岩墙:地下岩浆沿断层或裂隙上冲,切穿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形成的墙状侵入体称之为岩墙;地下岩浆岩煤层或层间侵入形成的层状侵入体称为岩床,具有多种形态,大致可分为层状、似层状、串珠状和树枝状。
4、岩溶陷落柱:陷落柱是指溶洞上方的煤层及其围岩垮落形成的柱状塌陷体。
5、瓦斯涌出量:指在开采过程中,煤体或岩体单位时间内的瓦斯涌出量(m3/min)。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涌出量,即矿中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m3/d,m3/min),二是相对涌出量,是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平均日产一吨煤的瓦斯的涌出量(m3/t)。
6、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采掘过程中煤与瓦斯的突然喷出。
7、矿山地质勘探: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8、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称为石门,为开采水平服务的石门称为主要石门,为采区服务的石门称为采区石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称为煤门。
9、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大环节之间的枢纽,担负运输煤炭、矸石、材料、设备及人员的任务,并为矿井的供电、排水、通风等服务。
10、矿井透水事故: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专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矿山开发程序及地质工作阶段可分为准备时期、矿山基建时期、矿山生产时期三个阶段。
2、矿山地质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又分为基建地质、生产地质、闭坑地质和矿区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勘查等四个组成部分。
3、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4、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
5、斜坡变形的形式有松动和蠕动,斜坡破坏的形式主要有崩塌和滑坡。
6、确定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的方法主要有类比法、统计法、价格法、地质方案法和综合方案法等几种。
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系统性五种。
8、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计算法三种。
9、生产探矿的主要技术手段有探槽、浅井、钻探和地下坑探工程。
10、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
11、影响工程网度(间距)的因素有矿床地质因素、工作要求、生产因素、经济因素等。
12、矿山地质取样按取样目的与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物理取样、矿物取样和矿石加工取样四类。
13、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可分为综合图件、综合台账、综合文字资料及计算机资料。
14、褶皱构造中褶曲的形态有两种:向斜褶曲、背斜褶曲。
15、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16、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7、生产矿山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为五分,从低到高分别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准确探明的。
18、矿山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地质统计法两大类。
19、凡是地表没有直接出露的矿体,称为盲矿体(或隐伏矿体)。
20、依据接触面产状和围岩产状关系,可将接触构造分为整合接触构造、交错接触构造、超覆式接触构造等。
21、地层年代表中相应的每个时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
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名称和划分单位。
22、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法、象限角表示法。
23、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24、逆断层的基本特征是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
25、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
这些工作是指在找矿评价和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
26、矿山地质工作的组要内容是:生产地质工作、矿山地质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矿区找矿勘探工作和推进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27、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统一性、客观性、明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
生产勘探的地质编录:钻探、槽探、井探、坑探地质编录。
28、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可靠程度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29、矿山地质工作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
30、确定生产勘探工程间距的方法有类比法、验证法和计算法。
31、生产采场地质编录:包括露天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坑下采矿场地质编录。
32、在采矿生产过程中,按取样地点可分为爆堆取样、采矿掌子面取样、矿车取样、贮矿取样、皮带取样。
33、根据矿产勘查工作成果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4种。
34、平均品位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
35、露采剥离前,矿山地质部门已进行工程密度很大的生产勘探工作,矿体总的边界已经控制。
二、选择题1、在岩层产状中如:N65。
W/25。
SW为那种表示方法( D )A、倾角表示法B、方位角表示法C、倾向表示法D、象限角表示法2、在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对比中张节理节理面特征(CD )A、节理面平直光滑B、裂缝小成闭合状态C、节理面弯曲粗糙 D、裂缝较宽,常被岩脉填充3、断层根据两盘相对运动可分为( ABCD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组合断层4、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由于(A )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B、岩体中含有水C、岩体为非均质材料D、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大5、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ABC )A、有徒峭便于集水的适当地形B、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C、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D、坡面植被稀少,固体物质坚固。
6、矿石平均品位计算中加权平均法的条件:( CD )A、矿石矿化比较均匀B、品位、厚度变化不大C、矿石矿化不均匀D、品位、厚度变化大7、查明矿产资源中121b表示:(B)A、探明的预可采储量B、探明的基础储量C、控制的预可采储量D、控制的基础储量8、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方法中无限推断法包括:(ABCD)A、地质法B、形态法C、几何法D、统计法9、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原则:(ABCDE)A、统一性B、客观性C、明确性D、及时性E、统一性10、生产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ABCDE)A、统一性原则B、代表性原则C、继承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E、生产性原则11、矿山建设阶段地质工八的特点( A B D )。
A、针对性B、继承性C、系统性D、生产性12、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B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13、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14、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C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 D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C. 抗剪断强度 D.抗剪强度16、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 C )。
A.无法确定 B.上老下新 C. 上新下老 D. 同一时代17、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 C )。
A.正断层 B.平推断层 C. 逆断层 D.阶梯断层18、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 D )。
A.宙 B.代 C. 纪 D.统19、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下列哪种形式( C )。
A.崩塌 B.滑动 C. 松动 D.弯曲20、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 D )。
A.无法确定 B,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21、—幅完整的地质图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下列哪个图件( B )。
A.钻孔分布图 B.地质柱状图 C. 踏勘路线图 D.测点分布图22、斜坡的破坏方式有滑坡和下列哪项?( D )A.流动 B. 松动 C. 流砂 D. 崩塌2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B )。
A. 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 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24、在综合地层柱状图上不能反映的是(C)A、地层单位及代号B、地层厚度及地层岩性C、褶皱和断裂情况25、下面哪一个是属于岩浆岩的构造( C )A.片麻状构造B.层面构造C.流纹状构造D.板状构造26、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A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27、露天开采时,某些生产勘探工程间距取决于台阶高度及爆破间距。
台阶高度与采场生产能力和工程设备有关,一下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正确的是D。
A、地质钻探B、断面法C、平台探槽D、验证法28、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C。
A、服务生产B、管理生产C、地质综合研究工作D、监督生产29、生产勘探工程水文布置原则C。
A、统一性B、系统性C、全局性D、勘探线、网和水平勘探30、采矿工程地质编录A。
A、开拓工程地质编录B、采场掌子面地质编录C、坑下采场地质编录D、探槽编录31、综合地质编录按成果性质的分类那一项正确BA、矿石质量台账B、综合台账C、资源储量台账D、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报告32、特殊地质取样那一项正确DA、矿石爆堆取样B、掌子面取样C、潜孔钻矿粉取样D、X射线荧光分析品位测得取样33、矿石、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取样包括DA、岩石的比重B、硬度及抗压强度C、抗拉抗剪切强度D、岩石标本取样3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是指BA、111B、111bC、121bD、122b35、块段地质可靠程度的地质条件正确的是BA、变化的B、控制的C、一般的D、经济的36、生产勘探工程布置原则中,当矿体走向发生改变时,勘探线方位也发生改变是属于( C )A、系统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生产性原则37、生产勘探主要目的是提升储量级别,为此必须加密工程,通常加密一倍,必要时加密2-4倍。
每当工程加密一倍,勘探工程量可增加( B )倍以上。
A、1-3B、2-3C、2-4D、3-438、下列不属于采矿工程地质编录的选项是( A )A、槽探工程地质编录B、穿凿工程地质编录C、硐室工程地质编录D、开拓工程地质编录39、综合文字资料不包括的选项是( D )A、生产勘探总结报告B、专题科研、技术总结报告C、专项试验、测试总结报告D、矿石质量总结报告40、大型运矿汽车(20-50t)的取样,应采用( A )点拣块法采取试样。
A、3B、4C、5D、641、原始地质编录不包括( D )A、生产勘探地质编录B、生产采场地质编录C、采矿工程地质编录D、水文地质编录42、刻槽法是在探槽规定的位置,按一定的规格、取样长度用取样钎、锤或取样机开凿槽子,将槽子中取下来的( A )矿石作为样品的取样方法。
A、全部B、一半C、1/3D、1/443、下列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是( B )A、煤B、铁C、锌D、稀土三、判断题1、地质图的地层图例,如果放在图的下方,应按照自左至右,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 )2、断层只能造成地层的缺失,不能造成地层的重复。
(× )3、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 )4、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 )6、由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裂隙称作解理。
(×)7、残积物是洪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8、已知岩层的走向,便可知道该岩层的倾向。
(×)9、含有软弱夹层的沉积岩边坡最易发生顺层滑动。
(√)10、某地区的地层时代出现缺失,据此即可判定该地区必有断层存在。
(×)11、坚硬的岩石不可能产生韧性变形。
(×)12、岩层的褶皱构造中,岩层向下拱起的弯曲称为背斜褶曲;岩层向下凹的弯曲为向斜褶曲,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背斜为山,向斜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