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让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品质。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了拯救百姓,决心寻找贤才辅佐自己,统一天下。
2.2 故事情节刘备听说隆中诸葛亮才华横溢,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未能见到,第二次同样未果,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辅佐刘备,共图天下。
2.3 人物分析2.3.1 刘备:仁爱宽厚,英勇果断,渴望拯救百姓,寻求贤才。
2.3.2 诸葛亮:才智过人,隐居隆中,忠诚报国,具有高尚品质。
第三章:故事细节分析3.1 第一次顾茅庐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未能见到。
三人耐心等待,诸葛亮回来后,刘备诚心请教治国之道。
3.2 第二次顾茅庐刘备第二次前往隆中,依然未能见到诸葛亮。
在草庐中,刘备留下书信,表达自己的诚意。
3.3 第三次顾茅庐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辅佐刘备,共图天下。
第四章:故事意义及启示4.1 故事意义“三顾茅庐”展现了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忠诚报国的品质,体现了友谊、忠诚、担当等传统美德。
4.2 启示1. 做人要忠诚,对朋友、对国家要忠诚。
2. 求贤若渴,虚心请教,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克服困难。
第五章:课后作业1. 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第六章:人物关系分析6.1 刘备、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分析四人之间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关羽、张飞的忠诚陪伴,展现了一种团结、信任、互相扶持的友谊。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6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
立体的课堂结构,就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三顾茅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目标:1、感受刘备的省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
2、理解“大贤、怏怏、仰慕”等新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大声朗读课文,既给学生一个示范,又体现了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
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培养学生现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
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
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
三顾茅庐课件设计教案
三顾茅庐课件设计教案三顾茅庐课件设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通过对描写刘备的神态、语言、动作词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多媒体配套课件2、有关《三国演义》故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谈话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2、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生补充:《三国演义》)3、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生交流)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刘备字——张飞字——关羽字——李白字——5、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
(板书:三顾茅庐)二、检查预习情况1、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2、解释课题,补充课题。
引导: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
茅庐,茅草房。
请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在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试着说一说。
(生讲述)过渡: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3、“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夏侯、司马、玄武)4、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这个题目你想到过什么问题?通过三遍读课文,解决了吗?还想问自己或问我什么问题呢?(生交流)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推荐《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顾茅庐》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1、范读。
(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
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
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了解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3.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品质;4. 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品质;2. 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第一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一次顾茅庐,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情和态度;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
2.2 第二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二次顾茅庐,仍然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态变化;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3 第三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三次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的经过;2. 分析刘备的坚定信念和诚意;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刘备1. 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仁爱、坚定、有耐心;2. 讨论刘备为何三次顾茅庐;3. 引导学生从刘备身上学到品质。
3.2 诸葛亮1. 分析诸葛亮的品质:才华横溢、忠诚、谦虚;2. 讨论诸葛亮为何最终出山;3.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身上学到品质。
第四章:故事启示4.1 团队合作1. 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作关系;2.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4.2 坚定信念1. 分析刘备三次顾茅庐的信念;2. 讨论坚定信念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信念,勇往直前。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的故事内容,总结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品质。
5.2 作业布置1. 熟读故事,巩固知识点;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事中人物品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篇一」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_________”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学习感受或收获吗?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高兴。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了。
生:我学到了张飞和关羽脾气急,尤其是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刘备那样尊重人才。
生:学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是当时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师:是啊,我们把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叫做“贤人”。
生:我学到了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师:是啊,刘备诚心诚意地“求贤”,让我们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悼公“求贤”的文章——《祁黄羊》。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师: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按照习惯,读通课文,做上相关记号。
(收获、注意点、疑点)师:把你学习的所得告诉大家,好吗?生:我想提醒同学们几个多音字。
“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读lào,解狐的“解”读xiè。
师:真好,很细心啊!生:我学会了“辞职”一词的意思,辞职就是说辞去职务,所以悼公才要重新选人担任中军尉。
师:(出示小黑板)一起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短语或人名吧。
(征伐辞职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出以公心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生:齐读。
(有部分学生把“兴亡”的兴读成了“xìnɡ”)师:再读这个词语;“兴亡”(结果全读成了“xìnɡ”)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其中的意思。
生:应该读“”,因为文章说“国家的兴亡”是指国家的兴旺、兴盛和衰败、灭亡,根据意思应该读“xīnɡ”师:很好,能从意思去想字的读音。
课文中说什么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生:中军尉的人选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为中军尉的职责很重大。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军尉的职责更是重大,所以祁黄羊荐贤时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郑重”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郑重”一词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优秀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优秀教案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葛亮的描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
“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讲述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掌握故事《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3. 学习故事中表现出的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刘备为了拯救百姓,决心寻找一位能辅佐他的贤才。
他听说了南阳人诸葛亮的才智,决定上山拜访。
2.2 故事情节刘备第一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可惜诸葛亮出门了。
第二次上山,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但他留下了书信表达诚意。
第三次上山,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在茅庐中长谈,诸葛亮答应辅佐刘备。
2.3 故事启示本故事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望、诚意和执着,以及诸葛亮的谦虚、智慧。
学生应从中学习到尊重人才、珍惜机遇、坚持不懈的品质。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主要人物刘备:蜀汉王朝创始人,仁爱宽厚,渴望人才。
诸葛亮:卧龙,南阳人,才智过人,谦虚谨慎。
3.2 人物关系刘备:寻求贤才,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起初不愿意出山,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答应辅佐刘备。
第四章:故事讨论4.1 讨论话题1. 你觉得刘备为什么能够请到诸葛亮?2. 从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品质?3. 如果你是刘备,你会如何说服诸葛亮出山?4.2 讨论方式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话题进行探讨,汇报讨论成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1. 复述故事《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2.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从故事中学到的品质;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体现尊重和诚意。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章:深入学习故事背景6.1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英雄的时代。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三顾茅庐》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并进行创意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故事中的人物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对故事主题的深入分析和创意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三顾茅庐》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任务单、讨论卡片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顾茅庐”的背景故事。
(2)简介课文作者及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相关题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精神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深入分析故事主题,引导学生领悟人物精神品质。
5. 创意表达(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创意表达。
(2)分享创意表达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况,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创意表达: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
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引导自学(8分钟)明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自学要求:(大屏幕出示)(一)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画出生字词语。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二、展示反馈(时间:7分钟)(一)文学常识1.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2.作品:《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3.补充背景介绍:《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第三次终于相见。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三顾茅庐》的情节设计教案
《三顾茅庐》的情节设计教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拜谒.(hè)鹤氅.(chǎng)末胄.(zhòu)衣冠.(guān)B.应诺.(nuò)愧赧.(hè)倾颓.(tuí)民殷.(yīn)C.侥.幸(jiǎo)谬.举(miù)存恤.(xù)束缚.(fù)D.纶.巾(lún)赐.教(cì)箪.食(dān)沔.水(miǎ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B.牛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高三同学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D.学校要开运动会,同学们箪食壶浆....,做好了一切准备。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
(把“承受”改为“承担”)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
(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把“在心里”去掉)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阿尔茨海默病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把“所以”改为“因此”)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C.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D.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
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三顾茅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
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二、初读课文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三、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
你怕冷,自身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
(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四、作业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1.投影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仔细阅读,交流体会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初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文章脉络。对下节课的学习有帮助。
作业设计:
1、抄写和积累词语。
课题
8三顾茅庐
备课日期
4.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备课日期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指生读书信,评议。
通过这个训练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习题、和教材中例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训练的目的。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教学反思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齐读课题
2.按要求自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邀请
恭恭敬敬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拜访 辅助 诸葛亮
2、理解下列比喻句中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8三顾茅庐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二、三段,找出写刘备诚心诚意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1、放录音范读全文。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
(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交流体会
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写书信,古筝曲伴奏。(日期:建安十二年冬)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
三、小练笔: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投影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