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在具体学期,我参与了一次令人难忘的遥感实习。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让我对遥感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习目的本次遥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熟悉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掌握常见遥感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我们对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应用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遥感数据的获取在实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获取遥感数据。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遥感卫星,如陆地卫星、气象卫星等,以及它们所提供的数据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相关网站和数据平台,我们成功获取了多景遥感影像,为后续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2、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获取到原始遥感数据后,紧接着就是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操作。
辐射校正用于消除传感器本身和大气对辐射的影响,使得影像的亮度值能够准确反映地物的反射特性。
几何校正则是纠正由于卫星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影像几何变形,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图像增强与分类为了更清晰地识别和分析地物信息,我们进行了图像增强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这些操作有效地突出了影像中的地物特征。
之后,运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将影像中的地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水体、植被、建设用地等。
4、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在完成分类后,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的解译工作。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分析地物的变化情况,例如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等。
同时,将解译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灾害监测与评估等。
三、实习工具与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多种遥感软件和工具,如 ENVI、ArcGIS 等。
ENVI 在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功能强大,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和工具;ArcGIS 则在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将遥感解译结果与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1. 引言遥感是一种获取地面目标信息的无接触测量手段,通过感知和记录电磁辐射,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面的物理、地貌、植被等多种信息。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遥感实习,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新技术和应用。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遥感实习经历。
2.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遥感技术和工具,如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另外,我还希望通过实践了解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实习过程3.1 学习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阅读相关文献,我对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有关遥感数据的分类和解释方法,以及常用的遥感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3.2 遥感数据采集为了实践遥感技术,我们团队决定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农村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地实习中,我们使用无人机进行了空中拍摄,并使用GPS设备收集了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处理提供准确的参考。
3.3 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我们将拍摄到的遥感图像导入到遥感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可视性和准确性。
然后,我们使用分类算法将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分类的准确性。
3.4 应用实践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将学到的遥感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领域中。
我们以农田为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释,可以获取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我们还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分析林地覆盖率变化,以及水体污染程度等环境保护指标。
4. 实习成果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习了遥感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深入了解了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
遥感实习报告二

实习报告二:遥感实习心得与体会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我有幸接触到遥感技术,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学习了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 processing 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表面目标的辐射和反射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包括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图像增强、分类和提取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了如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在实习的第三周,我们学习了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局限性。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1. 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遥感技术发展迅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遥感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遥感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需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遥感的关键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遥感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今后,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是完成遥感项目的重要保障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遥感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团队协作。
遥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遥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遥感课程设计的实验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主要理解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加深对遥感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
2、熟练掌握运用遥感软件如ERDAS IMAGINE 、ENVI、PCI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图像数据,使用遥感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完成了图像预处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图像增强、图像裁剪、图像分类等的内容。
三、课程设计主要运用到了原理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的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2、几何纠正通过计算机对离散结构的数字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逐个校正。
基本原理:利用图像坐标与地面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实现。
3、图像镶嵌因研究范围的要求,需要在几何上将左右两幅图像连接在一起,并且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调相近,没有明显的接缝。
遥感影像在镶嵌之前,必须包含投影信息、地理坐标信息,还要有相同的波段数。
在挑选遥感图像数据时要选择时间和成像条件相似的遥感图像。
4、图像分类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波段比值等方法来分类地物,提取相关感兴趣的地物特征。
如冰川面积、湖泊等水体,植被等。
在这次的课程实践中,我主要使用了5、多光谱图像的四则运算针对多源遥感图像的特点,可以利用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四则运算来达到或增加某些信息或消除某些影响的目的。
(1)减法运算可以增加不同地物间的光谱反射率以及在两个波段上的变化趋势相反时的反差。
如果是两个不同时相同一波段图像相减时,可以地面目标的变化信息。
(2)除法运算能压抑因地形坡度和方向引起的辐射量变化,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也可以增强某些地物之间的反差。
例如提取冰川面积就可以使用波段比值阈值法(可以使用Landsat卫星TM3/TM5,TM4/TM5)。
在本次实验中我就使用了减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具体地感受了他们比值的效果。
遥感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由外业建标调查和室内解译建库两部分组成,旨在掌握遥感影像处理、野外调查、室内解译、数据库建立和专题图制作等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目的1. 学习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掌握遥感影像校正、裁剪等基本操作;2. 掌握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野外作业能力;3.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遥感影像地物进行目视解译和划分;4. 掌握室内解译、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5. 根据遥感影像图,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三、实习内容(一)遥感影像处理1. 遥感影像预处理:利用ENVI软件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包括传感器校正、大气校正、太阳高度及地形校正等。
2. 遥感影像裁剪:使用ENVI软件中感兴趣区域选取的功能,裁剪出本次实习的区域范围。
(二)外业建标调查1.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2007》标准,对所调查区域的遥感影像地物进行初步目视解译、划分。
2. 野外调查:实地考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对遥感影像进行验证。
(三)室内解译1. 小斑区划:根据目视解译标志表,对遥感影像进行小斑区划。
2. 数据库建立:将小斑区划结果导入数据库,建立遥感影像地物数据库。
(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制作1. 根据遥感影像图和数据库,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2. 对专题图进行美化,提高可读性。
四、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裁剪等处理。
2. 我了解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野外作业能力。
3. 我学会了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对遥感影像地物进行目视解译和划分。
4. 我掌握了室内解译、小斑区划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为后续遥感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5. 我根据遥感影像图和数据库,成功制作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专题图。
遥感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遥感图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2. 遥感图像解译:运用目视解译、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3. 遥感图像分类: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4. 遥感图像分析:运用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5. 遥感应用: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四、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学习,了解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对遥感图像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习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
首先,我们对遥感图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然后,我们运用目视解译、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
接着,我们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最后,我们运用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协作。
每个团队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调、分工与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成果1. 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提高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完成了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大学生遥感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我校遥感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我们一行人在2023年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遥感专业实习。
二、实习前期准备1. 团队组建:在实习开始前,我们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了若干实习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
2. 资料收集:我们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
3. 设备准备: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多种遥感设备,如无人机、卫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等。
我们提前学习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获取:我们利用无人机获取实习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大范围的数据。
2. 遥感影像处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影像预处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3. 信息提取与分析:我们针对实习区域的土地类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对遥感影像中的信息进行了验证和补充。
5. 成果展示:实习结束后,我们针对实习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报告、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四、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能力增强:实习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4. 职业素养提升: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实习总结本次遥感专业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遥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及遥感图像的处理技术;3. 了解遥感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4. 培养遥感图像分析和解译能力。
二、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信息,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分析和解译,以达到对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进行监测、研究和利用的目的。
遥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波辐射与散射: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形成各种电磁波;2. 遥感器:利用电磁波探测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信息;3. 电磁波传播: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云层等因素的影响;4. 遥感图像处理: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分类等处理,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应用效果;5. 遥感图像分析: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实现对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监测和研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遥感图像的获取:通过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遥感图像;(2)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3)遥感图像增强:通过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滤波等手段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4)遥感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5)遥感图像分析:对分类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
2. 实验步骤(1)遥感图像的获取:通过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遥感图像;(2)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利用ENVI软件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3)遥感图像增强:利用ENVI软件进行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和滤波处理;(4)遥感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5)遥感图像分析:对分类后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和提取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效果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提高了遥感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图像增强和分类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遥感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性。
因此,我积极参加了为期两周的遥感实习,旨在加深对遥感原理的理解,提高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使我更加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的第一周,我们主要学习了遥感基本原理和遥感数据类型。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学,我掌握了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光谱特性以及遥感图像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ENVI、ArcGIS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为后续的实习任务打下了基础。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开始着手处理实际的遥感数据。
首先,我们使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地理校正等。
在预处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了使用不同的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如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植被覆盖度计算和水质监测等应用。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通过两周的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讨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认识到遥感技术虽然强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限制,如数据质量、处理速度和准确性等。
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遥感技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紧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这次遥感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

遥感实习报告5则范文第一篇:遥感实习报告《遥感原理与应用》课堂实验报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成绩:□ 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美观;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严格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表规范;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合理,结果正确;遵守实验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实验原理较清楚,实验步骤基本合理,结果基本正确;能遵守实验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内容不完整;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步骤欠合理,结果不正确;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验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 11月 5日实验项目(一):遥感图像几何纠正(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原理方法;熟悉几何纠正中控制点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熟练掌握有关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步骤;针对变形的遥感图像能进行几何纠正。
实验器材:1、计算机;2、基准遥感图像、待纠正遥感图像;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ENVI软件。
实验要求:掌握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主要步骤;自己独立完成遥感图像几何纠正;对几何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实习时间及地点:2015年10月15日软件与数据源描述:ENVI提供以下选择方式:从栅格图像上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影像、地形图等栅格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从矢量数据中选择如果拥有需要校正图像区域的经过校正的矢量数据,可以从中选择控制点,对应的模式为Image to Map。
从文本文件中导入事先已经通过GPS测量、摄影测量或者其他途径获得了控制点坐标数据,保存为以[Map(x,y), Image(x,y)]格式提供的文本文件可以直接导入作为控制点,对应的控制点选择模式为Image to Image 和Image to Map。
遥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已经在测绘、农业、林业、环保、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遥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训内容1. 遥感基本原理学习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图像的获取、传输和接收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遥感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操作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我们选择了ENVI软件作为实训工具。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ENVI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像读取、显示、图像增强、图像分类、专题图制作等。
3. 遥感图像预处理在实际应用中,遥感图像往往存在噪声、畸变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
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等方法,提高了图像质量。
4. 遥感图像分类与专题图制作遥感图像分类是遥感应用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学习了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决策树分类等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专题图,为遥感应用提供可视化数据。
5.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森林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教学实训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了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分类与专题图制作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
首先,我们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等。
然后,我们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类,制作专题图。
最后,我们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讨论与交流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专题图制作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有关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传感器的成像机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专题信息提取以及遥感综合应用技术;2、锻炼自主编程设计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和熟练运用遥感软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在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学习过的有关遥感图像的相关知识,包括使用多项式对遥感影像的进行几何纠正,遥感影像的镶嵌,图像融合,使用模式识别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和处理,最终得到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专题地图,使用ERDA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专题要素并制作专题地图。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ERDAS软件,是成熟的商业化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能够对遥感图像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并且处理速度高,准确度好,同时操作方便,但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遥感专业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步骤3.1方案设计由于本次实习并没有向以往的实习一样有详细的实习步骤说明,需要自行设计实习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任务书中有关要求,结合课程所学知识,首先设计出总体方案,主要包括图像专题信息提取的流程,以及专题地图制作的流程。
然后对每一步进行细化,比如影像的几何纠正应该怎样进行,但应该注意这一部分应该不涉及到具体的软件操作,也就是说使用任意一个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按照设计的流程,在结合软件的具体操作,都应该能够正确的提取出感兴趣的专题信息。
3.2影像预处理由于实习提供的标准影像文件没有投影信息和地理坐标信息,为了能够使用该影像对需要处理的影像进行几何纠正,首先需要将相关的信息添加到影像中。
使用ERDAS打开标准影像sp_yc.img,点击快捷按钮中的影像信息按钮,弹出影像信息对话框,在地图信息和投影信息中可以看到没有相应的信息,此时选择Edit->ChangeMap Model,弹出地图模型对话框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修改左上角像素的地理坐标信息和影像投影信息,修改完成如下图。
遥感实习报告二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对遥感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于2021年8月1日至8月31日,在XX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习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座和与导师交流,我对遥感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2. 遥感图像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分类、分割等方法。
同时,我还学习了不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ENVI、ArcGIS等。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参与了多个遥感应用案例的分析。
这些案例涉及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4. 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对遥感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遥感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了职业素养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研究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遥感技术发展迅速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遥感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遥感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习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航天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图像融合等。
本实验以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内容1. 遥感图像获取:获取一幅遥感图像,了解遥感图像的基本特征。
2. 遥感图像预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3. 遥感图像增强:对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亮度增强、滤波等操作。
4. 遥感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5. 遥感图像融合:将多源遥感图像进行融合,提高图像质量。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遥感图像数据等。
2. 遥感图像获取:从遥感图像数据库中获取一幅遥感图像。
3. 遥感图像预处理:a. 辐射校正:利用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公式,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
b. 几何校正:利用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公式,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c. 大气校正:利用遥感图像的大气校正模型,对遥感图像进行大气校正。
4. 遥感图像增强:a. 对比度增强: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
b. 亮度增强:采用线性变换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亮度增强。
c. 滤波:采用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滤波。
5. 遥感图像分类:a. 监督分类:选择训练样本,建立分类模型,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b. 非监督分类:采用ISODATA、K-means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
6. 遥感图像融合:a. 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小波变换等。
b. 对多源遥感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图像。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遥感专题信息提取与专题图制作”设计报告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专题图制作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有关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传感器的成像机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专题信息提取以及遥感综合应用技术;2、锻炼自主编程设计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和熟练运用遥感软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在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中学习过的有关遥感图像的相关知识,包括使用多项式对遥感影像的进行几何纠正,遥感影像的镶嵌,图像融合,使用模式识别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和处理,最终得到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专题地图,使用ERDA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专题要素并制作专题地图。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ERDAS软件,是成熟的商业化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能够对遥感图像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并且处理速度高,准确度好,同时操作方便,但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遥感专业知识。
三、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步骤3.1方案设计由于本次实习并没有向以往的实习一样有详细的实习步骤说明,需要自行设计实习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任务书中有关要求,结合课程所学知识,首先设计出总体方案,主要包括图像专题信息提取的流程,以及专题地图制作的流程。
然后对每一步进行细化,比如影像的几何纠正应该怎样进行,但应该注意这一部分应该不涉及到具体的软件操作,也就是说使用任意一个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按照设计的流程,在结合软件的具体操作,都应该能够正确的提取出感兴趣的专题信息。
3.2影像预处理由于实习提供的标准影像文件没有投影信息和地理坐标信息,为了能够使用该影像对需要处理的影像进行几何纠正,首先需要将相关的信息添加到影像中。
使用ERDAS打开标准影像sp_yc.img,点击快捷按钮中的影像信息按钮,弹出影像信息对话框,在地图信息和投影信息中可以看到没有相应的信息,此时选择Edit->ChangeMap Model,弹出地图模型对话框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修改左上角像素的地理坐标信息和影像投影信息,修改完成如下图。
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我在遥感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项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际项目,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包括了我在实习期间所参与的项目概述、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以及实习感想等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概述: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土地覆盖分类的遥感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覆盖进行精确分类。
我负责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分类结果的验证。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对研究区域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采集。
我学习了如何使用遥感软件来获取和下载卫星影像数据,并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此外,我也学习了如何使用地面调查数据来验证遥感分类的准确性。
三、空间分析: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分析工作,以评估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其中,我主要使用了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空间分析。
通过分析,我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和发现,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热点区域的分布。
四、实习感想:通过这次遥感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流程。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遥感软件来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并了解了遥感分类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进行空间分析。
这些经验和技能对于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期间,我还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协调一个项目团队的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结:通过这次遥感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我在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遥感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为我今后的遥感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遥感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在某遥感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据获取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遥感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校正、增强等数据处理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
3. 遥感应用实践:在实习中期,我参与了多个遥感应用项目,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负责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结果分析等工作。
4. 遥感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ENVI、ArcGIS等遥感软件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提高了遥感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学习遥感基础知识,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算法,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提升了遥感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多个遥感应用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1. 遥感技术的重要性: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遥感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二、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2.1课程设计步骤流程图: (3)2.2.原理与方法 (3)1、影像格式转换: (3)2、波段组合: (3)3、几何校正: (3)4、影像拼接与裁剪: (3)5、分类,分类后处理与精度评定: (3)6、专题地图制作: (4)三、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4)3.1影像格式转换 (4)3.2波段组合: (4)3.3几何校正:(以左影像为例) (5)3.4影像拼接和裁剪: (7)3.5影像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
(8)3.6专题图制作: (11)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14)4.1格式转换: (14)4.2波段组合: (14)4.3几何校正: (15)4.4影像拼接与裁剪: (15)4.5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 (16)4.6专题地图制作 (17)五、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有关理论知识;2、运用专业遥感软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各种处理以及专题信息提取等综合应用,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自主编程设计,加强对遥感图像处理算法的理解和提高编程实践能力;4、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2.1课程设计步骤流程图:2.2.原理与方法1、影像格式转换:课程设计所提供的影像格式是bmp格式,而Erdas默认处理的影像格式是img格式,故必须应用Erdas将所有的bmp格式转换成img格式,方便处理。
2、波段组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影像分别是TM的6个波段,故在格式转换之后需将6个波段组合成多波段影像,注意要分别针对左右两张影像进行组合。
3、几何校正:由于传感器的几何畸变以及大气畸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像,所得的TM影像存在几何畸变,为了消除几何畸变,我们必须对左右两张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遥感工作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手段,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遥感工作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数据等。
通过学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遥感图像获取与处理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如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滤波等。
3. 遥感图像分析与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分析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变化检测等。
此外,我还了解了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操作。
具体包括:(1)利用ENVI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滤波等处理;(2)运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3)利用变化检测方法分析遥感图像的时间序列变化;(4)根据遥感图像制作专题图,如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覆盖度图等。
四、实习收获1. 知识储备:通过实习,我对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技能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ENVI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经验: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实习总结本次遥感工作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二、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2.1课程设计步骤流程图: (3)2.2.原理与方法 (3)1、影像格式转换: (3)2、波段组合: (3)3、几何校正: (3)4、影像拼接与裁剪: (3)5、分类,分类后处理与精度评定: (3)6、专题地图制作: (4)三、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4)3.1影像格式转换 (4)3.2波段组合: (5)3.3几何校正:(以左影像为例) (5)3.4影像拼接和裁剪: (7)3.5影像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
(8)3.6专题图制作: (11)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14)4.1格式转换: (14)4.2波段组合: (15)4.3几何校正: (15)4.4影像拼接与裁剪: (15)4.5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 (16)4.6专题地图制作 (17)五、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加深理解和巩固遥感原理与应用的有关理论知识;2、 运用专业遥感软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各种处理以及专题信息提取等综合应用,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自主编程设计,加强对遥感图像处理算法的理解和提高编程实践能力;4、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科学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2.1课程设计步骤流程图:2.2.原理与方法 1、影像格式转换:课程设计所提供的影像格式是bmp 格式,而Erdas 默认处理的影像格式是img 格式,故必须应用Erdas 将所有的bmp 格式转换成img 格式,方便处理。
2、波段组合:课程设计所提供的影像分别是TM 的6个波段,故在格式转换之后需将6个波段组合成多波段影像,注意要分别针对左右两张影像进行组合。
3、几何校正:由于传感器的几何畸变以及大气畸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像,所得的TM 影像存在几何畸变,为了消除几何畸变,我们必须对左右两张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这里是以spot 的全色波段作为基准影像进行校正。
同时,几何校正的精度将影响影像拼接和分类的精度,必须进行精校正,将误差控制在1像素以内。
4、影像拼接与裁剪:分别对左右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之后,我们需要将其拼接成一张影像进行处理。
影像拼接能够很好的检验几何校正的精度,若出现明显的裂缝,则必须返回到几何校正进行检查和调整,直至拼接效果满足要求并进行裁剪操作,将裁剪下来的影像,作为分类的基准影像。
5、 分类,分类后处理与精度评定: 分类波段组合几何校正 影像拼接与裁剪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专题地图制作影像格式转换这里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A、非监督分类:先目视判读需要分为几类,本次实习中时6类,然后选择监督分类算法,如K-均值和IsoData算法,调整参数,进行分类。
B、监督分类:基于非监督分类的先验知识,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选取相应样本,使用最大似然法,得到分类后影像。
精度评定:A、混淆矩阵:利用Erdas,对分类的影像生成混淆矩阵,看各个类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需要重新选取样本,直至所有类都达到90% 以上。
B、随机点:利用Erdas生成255个随机点,然后进行目视判读,检查分类的精度,最后要求总的精度达到85%以上。
分类后处理:这里分为聚类统计(Clump)和去除分析(Eliminate)A、聚类统计(Clump):无论是利用监督分类还是非监督分类,分类的结果中都会产生一些面积很小的图斑。
无论从专题地图制图的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
都有必要对这些小图斑进行剔除。
聚类统计是通过对分类专题图像计算每个分类图斑的面积、记录相邻区域中最大图斑面积的分类值等操作,产生一个Clump类组输出图像,其中每个图斑都包含Clump类组属性。
B、去除分析(Eliminate):去除分析是用来删除原始分类图像中的小图斑或Clump聚类图像中的小Clump类组,它将删除的小图斑合并到相邻的最大的分类当中。
而且,如果输入的图像时Clump聚类图像的话,记过Eliminate处理后,将分类图斑的属性自动恢复为Clump处理前的原始分类编码。
6、专题地图制作:将所得的专题地图即经过分类后处理的监督分类影像,加上格网、比例尺、图例以及标题等地图信息,并且输出为tif格式。
三、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步骤:3.1影像格式转换第一步:点击工具栏Import,并设置对话框如下所示第二步:点击确定,则得到一副img影像,分别对其余的不买票影像进行相同操作。
3.2波段组合:第一步:进行影像属性设置,打开一幅img影像,点击工具栏中的第三个按钮,然后再点击Edit->change map model,设置对话框如下所示。
然后对每一张img影像进行设置。
第二步:点击工具栏Interpreter,选取Ulities,再选取layer Srack。
第三步: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并按照这个方法将右边图像组合成多波段影像。
3.3几何校正:(以左影像为例)第一步:设置spot影像的坐标系参数如图所示:第二步:选取几何校正模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并分别选取6对控制点和6对检查点,确保每个检查点的中误差小于1,并且要求总的中误差小于1。
如图所示:第三步:对影像进行重采样,得到效果图如下:第四步:校正精度评定:除了在第二步中用检查点进行精度评定之外,还可以通过将spot影像和校正后的影像一起显示进行判读。
操作如下,首先正常打开spot全色波段影像,然后再同一个View中打开校正后的影像,并将Raster Option中的Clear Display前面的勾点掉。
然后点击view-Utility-blend或者swipe和flicker。
3.4影像拼接和裁剪:第一步:点击Dataprep->Mosaic Image->Mosaic Tool,添加两张校正之后的影像。
第二步:设置好参数以及拼接的条件,然后点击Process->run Mosaic,得到拼接后的影像如图所示:第三步:分别对拼接后的影像和spot影像进行裁剪,并且保证两张影像裁剪的范围是一样的。
然后点击DataPrep->subst Image,设置对话框,进行裁剪,得到的Tm效果图如下3.5影像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
影像分类:A、非监督分类:直接点击Classifier->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选择输入输出路径,并设置分类的类别数,并且点击OK即可。
B、监督分类:第一步:打开待分类影像,点击Classifier->signature Editor,利用AQI工具进行样区的选取,下图是我的分类表:第二步:生成混淆矩阵,点击Evaluate->Contingency,设置如下:第三步:检查混淆矩阵,保证每个类的精度达到90%以上,若为满足要求,则需要对样本区域进行调整,直至符合。
我的混淆举证表如下:第四步:生成分类后的影像分类后处理:A、Clump处理:点击Interpreter->GIS Analysis->Clum,选择输入图像和输出图像的路径,得到处理后的影像如图所示:B、Eliminate处理:点击Interpreter->GIS Analysis->Eliminate,选择clump处理的图像作为输入图像,将得到的效果图的颜色进行更改,最后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精度评定:生成255个随机点,然后进行目视判读,填写每个随机点所属的类别,并且评定随机点的精度,要求总的精度大于85%,部分精度表如图所示:3.6专题图制作:第一步:点击Composer->new Composer,设置参数如图所示第二步:选择工具,在composer窗口内选择一块区域,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viewer,再点分类影像(预先打开),然后再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Use Entire Source,再点击OK即可。
第三步:添加房里格网:点击,再点击map窗口,设置单位为Centimertere,然后点击Use Full Grid,再点击Copy to Vertical,如图所示:点击OK即可第四步:添加比例尺,点击,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面设置如下图所示,然后再将比例尺拖到合适地位即可。
第五步:添加图例,点击,再将对话框设置成如图所示一样即可第六步:添加图名和指北针。
点击Annotation->Style,设置如图所示,分别点击,完成指北针和名字的添加。
最后得到的专题地图如图所示: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分析与评价:4.1格式转换:格式转换的结果就是将所需的bmp格式的影像转换成img格式,需要注意的是每张转换后的影像都要修改Map Models。
4.2波段组合:波段组合就是将装换成img格式的6个波段的影像组合成一个多波段影像。
4.3几何校正:这里几何左边影像校正的结果进行说明,首先在选取控制点和检查点的时候,必须保证所有点的中误差小于1,如图所示:这里可以看到我左边影像每个点的中误差都小于1,并且总的中误差为0.7左右,完全符合几何校正的精度要求。
当检查点的中误差大于1时,则说明控制点选取的不合理,这时候应该首先检查控制点是否分布均匀,然后采用排除法进行纠错,直至中误差满足要求。
以上只是一种检验精度的方法,还需要进行动态连接,即将校正后的影像和Spot影像联合显示,目视判断精度是否足够。
如图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看出,两张影像符合的相当好,故精度满足要求。
4.4影像拼接与裁剪:影像拼接就是将左右两张影像拼接在一起,并且拼接可以检查上一步两张影像几何校正的精度,如果出现明显的拼接缝或者错位现象,则需要返工,下图是我所作的拼接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张影像拼接的较为准确,除了边缘地区稍微有一些错位之外,其它地方较好,故满足要求。
拼接完之后,选取拼接效果较好的部分裁剪下来作为待分类的图像。
由图可知,中间的影像拼接效果非常好,故裁剪该部分影像作为待分类影像。
4.5分类、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定:分类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主要是提供一个先验知识,分类效果不良好,不能进行使用。
下图是我所做的监督分类效果图:从这张图上我们并不能得知分类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这就需要借助混淆矩阵和随机点法进行判断。
混淆矩阵要求所有的类的精度达到90%以上,如果没有达到,则必须修改样本,直至符合精度。
随机点精度要求总精度达到85%以上,如果没有达到,则需要进行返工。
当分类精度达到要求后,可以进行分类后处理,就是Clump和Eliminate处理,将分类后影像的小图斑去除,是整幅分类影像看起来更为舒服和自然。
下图是处理后的影像:对比以上两张影像,我们发现影像上的一些小图斑消失了,使整幅影像看起来更为简洁,可以用来制作专题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