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众人注视(zhǔ)纳粹(suì)焚尸炉(fén)B.婆娑(suō)堪称典范(kān)嬉笑(xǐ) 明媚暖和(méi)C.枯萎(diāo) 步履蹒跚(lǚ)装载(zài)紫荆花(jīnɡ)D.戕害(qiānɡ) 雏菊怒放(chú)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解析】A项,“粹”读cuì;B项,“嬉”读xī,“媚”读mèi;D项,“嚼”读jiáo。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B.掩映众人注视汽艇阳光明媚C.帐蓬草地碧绿详细情不自禁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解析】A项,“漂扬”应为“飘扬”。

C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绿树成茵”应为“绿树成阴”。

【答案】 B3.顺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邻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由于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逝竟然凝视B.消逝竟然凝视C.消逝竟然凝视D.消逝竟然凝视【解析】消逝: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

消逝:同“消逝”,侧重时间上渐渐成为过去。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同“竟”,表示出于意料之外。

“竟然”程度更重一些,语气较重。

凝视:全神贯注地看。

凝视:注意地看。

【答案】 D4.(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安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及报告计划文学阅读复习计划训练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及报告计划文学阅读复习计划训练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考点接——新和告文学限: 45 分作分: 60 分一、下边的,达成1-4 。

一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叶XX 年 2 月 8 日,在新浪微博的榜上,“挽救乞少儿”已成了排名第三的,甚至“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边。

一在微博世界里起,并快速延伸到生活中的打拐少儿和挽救乞少儿的行,正在热火朝天地睁开。

行的起是, 1 月 17 日,中国社科院研究于建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的信,封信,一个叫鑫的6 男孩,是福建泉州人,XX年被人拐并致残,成了街乞丐, XX年年初有网友在厦街并摄影,家人找未果,在仍旧着落不明。

“我怒极了⋯⋯公安部也有所作!”于建将封信到微博上表示。

当日,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此后凡是看到残儿童在街行乞,我就打110,并把 110 出警的状况在微博上。

几日的, 1 月 25 日,于建在微博里宣告,已在新浪及两大网站微博“顺手摄影挽救乞少儿”,并聘志愿者管理。

他呼吁网友如遇到乞儿童即拍并上,同敦促警方采纳相行。

一呼吁惹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应,截止 2 月8 日19 30 分,微博“顺手摄影挽救乞少儿”粉已达8.8 万余人,近来几日粉数目更是以每天上万人的速度增。

目前,微博已微博1800 余条。

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的乞少儿照片。

多著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队列。

《凰周刊》者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呼吁:“ XX年,和少儿拐打一仗。

”他告中国青年者,他在XX 年广、广西等地少儿拐状况,被拐少儿部分流向乞。

“在微博代,我可用微博系和各地志愿者拍乞少儿,而后警,通警察来和做DNA定比。

从前做不到的,今日可做到了。

我献、整合和集中我自己的源和力量,支持和助公安部的打拐行。

”全民打拐行也惹起了公安部打拐主任士渠的注意,他此表示支持。

2 月 3 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拐,人人有” ,“禁拐、禁利用少儿乞成全社会的共” 。

并表示“反拐工作任沉重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迎供给拐犯法索,每一条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推荐下载】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短新闻两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推荐下载】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短新闻两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键入文字]
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短新闻两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不最重要的是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小编今天推荐的是第三单元短新闻两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雏菊(chú) 恢复(fù) 冉冉升起(rán)
B、图案(tú’àn)陈迹(jì) 追逐游戏(zú)
C、凋谢(diāo)焚尸(fén) 万众瞩目(shǔ)
D、沼泽(zhǎo)处决(chǔ)婆娑起舞(su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祷告纳粹颠倒难以想象
B、废墟掩映绞刑惊惧万分
C、祷告嬉笑肯求心智健全
D、隐秘窒息凝重表情木然
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

黑格尔在其名著《历史哲学》中认为不同地域生活着的人们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平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着和机智。

这个观点也成为平原流域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具有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证。

然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第四十九卦是“革卦”:“革:巳日乃孚。

元亨,利贞,悔亡。

”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

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是如此。

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一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

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

正是这样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的政治体制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

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1.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

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

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

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

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

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新闻点评是对新闻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说,形式上要求简练明快,内容上要求扼要准确,立场上要求是非分明。

答题要求:读懂新闻,评中要害,评得有理,评得生动。

答题步骤:某某事件怎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上的某种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2课+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2课+Word版含答案.docx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耸.入云天( ) ②揽.月( )③酝酿..( ) ④横亘.( )⑤九霄.( ) ⑥翌.年( )⑦橘.红( )答案 ①sǒnɡ ②lǎn ③yùn niàn ɡ ④ɡèn ⑤xiāo ⑥yì ⑦jú(2)多音字①供⎩⎪⎨⎪⎧ 供.给( )供.品( )②空⎩⎪⎨⎪⎧ 太空.( )空.闲( )③闷⎩⎪⎨⎪⎧ 闷.热( )沉闷.( ) ④喷⎩⎪⎨⎪⎧ 喷.香( )喷.射( )⑤露⎩⎪⎨⎪⎧ 透露.( )露.马脚( ) ⑥辟⎩⎪⎨⎪⎧复辟.( )开辟.( )答案 ①ɡōnɡ/ɡònɡ ②k ōn ɡ/kòn ɡ ③mēn/mèn ④pèn /p ēn ⑤lù/lòu⑥bì/pì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摧( )催( )璀( ) (2)⎩⎪⎨⎪⎧ 煌( )惶( )湟( )(3)⎩⎪⎨⎪⎧ 捷( )睫( )婕( ) (4)⎩⎪⎨⎪⎧ 霄( )宵( )消( )答案(1)摧残/催化/璀璨(2)辉煌/惶恐/湟潦(3)捷报/迫在眉睫/婕妤(4)云霄/元宵/消灭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同凡响:(2)惊天动地:(3)一鼓作气:答案(1)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错点提醒:易用错对象。

)(2)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3)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玉雕展览上,看到那些巧夺天工的作品,不由得佩服工匠们技术水准的不同凡响....!()(2)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班里进步了好几个名次,成为他们互助组里惊天动地....的大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1课+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配套测试: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1课+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 包身工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体会本文形象的语言、鲜明的特点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夏衍.( ) ②猪猡.( ) ③惺.忪( ) ④皮辊.( ) ⑤嘈.杂( ) ⑥水门汀.( ) ⑦籼.米( ) ⑧谄.媚( ) 答案 ①yǎn ②luó ③xīnɡ ④ɡǔn ⑤cáo ⑥tīnɡ ⑦xiān ⑧chǎn (2)多音字①称⎩⎪⎨⎪⎧相称.( )称.赞( ) ②壳⎩⎪⎨⎪⎧ 锭壳.( )甲壳.( ) ③屏⎩⎪⎨⎪⎧ 屏.息( )屏.障( ) ④哄⎩⎪⎨⎪⎧ 气哄.哄( )哄.骗( )起哄.( ) ⑤拗⎩⎪⎨⎪⎧ 拗.断( )拗.口( )执拗.( ) ⑥轧⎩⎪⎨⎪⎧倾轧.( )轧.钢( )轧.票( ) 答案 ①chèn/ch ēn ɡ ②ké/qiào ③bǐnɡ/pínɡ④hōnɡ/h ǒn ɡ/hòn ɡ ⑤ǎo /ào/niù ⑥yà/zhá/ɡ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蠕( )儒( )嚅( )(2)⎩⎪⎨⎪⎧ 裸( )踝( )稞( ) (3)⎩⎪⎨⎪⎧ 陷( )馅( )谄( )(4)⎩⎪⎨⎪⎧ 懒( )漱( )喇( ) (5)⎩⎪⎨⎪⎧ 忪( )讼( )松( ) (6)⎩⎪⎨⎪⎧ 蓬( )篷( )逢( )(7)⎩⎪⎨⎪⎧揩( )楷( ) 答案 (1)蠕动/儒学/嗫嚅 (2)裸露/脚踝/青稞(3)陷阱/馅饼/谄媚 (4)懒惰/漱口/喇叭 (5)惺忪/诉讼/轻松 (6)蓬勃/帐篷/相逢 (7)揩油/楷书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褴褛:(2)见机:(3)不假思索:(4)三差二错:(5)一听天命: 答案 (1)(衣服)破烂。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复习训练题(带答案)考点链接(八)——新闻和报告学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一、下面的,完成1-4题。

(30分)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叶铁桥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

“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颁布发表,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办理。

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余人,比来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

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 800余条。

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

《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本身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

“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辨别和做DNA鉴定对比。

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

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本身的资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链接(八)——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30分)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叶铁桥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

“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

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

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 800余条。

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

《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

“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

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做到了。

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

”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

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

”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

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 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 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 785人、妇女11 839人。

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向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

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

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

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

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

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

2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士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

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

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6分)()A.于建嵘想把110出警的情况记录并将它发在微博上,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于建嵘的大无畏精神并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微博打拐已经收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 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 595起,打掉2 757个犯罪团伙。

C.韩红和濮存昕的加入,壮大了微博打拐的队伍,同时他们的名人效应也给民众以巨大的感召力,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

D.新闻在介绍“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E.“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这件事说明广大百姓的社会责任感很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这个社会的“文明”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A项文中没有对“个别部门的不作为提出批判”。

B项应是“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的阶段成果。

C项“名人也以此提升了人气”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DE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篇新闻是以倒叙的方式安排,“微博打拐”的特点渗透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只要找到事件的发展顺序,即可找到该事件的“特点”和做此类题的规律。

答案:①在微博世界里发起,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照并上传到微博,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②得到广大网友的有力支持,他们行动迅速;③引起警方、官方、媒体、人大代表的重视;④互动性强,传播迅速;⑤微博打拐,力量并不微薄。

3.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特色的能力。

新闻的“时效性”要抓住新闻的“快”“新”和产生的效果来答,注意要结合这则新闻,将理论和文本相结合。

X|k | b| 1 . c|o |m答案:首先,本文通过倒叙的写法,并不断突出时间,以此来体现出“微博打拐”事件报道的快速、及时,这是新闻的时效性“快”的特点;其次,本文将“微博打拐”这一个诞生不到一个月的新生事物报道出来,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的“新”的特点,并在文中不断渲染“微博打拐”引起的关注与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4.这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会产生怎样深远的社会影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

(9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做此类题,要从这则新闻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①使拐卖儿童与儿童乞讨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②使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从网络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③使人们思考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方法,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打击与解救方法;④使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有望得到立法,走上法制的道路,从根本上打击拐卖儿童与解决儿童乞讨现象。

见解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30分)中国首善陈光标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祖籍安徽,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8年,陈光标光荣地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代表。

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

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多亿元人民币)。

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陈光标自己组织12人的慈善团队赴日救灾。

陈光标如此慷慨,他究竟有多少钱呢?2010年10月12日发布的《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排在2010年百富榜第406位,5年累计捐赠额高达9亿元。

“这个数字,根据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应该差不多。

”陈光标曾表示。

也有数据显示,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5亿元还是50亿元,陈光标都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有钱人,但是绝对算不上中国最有钱的人,他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陈光标进入公众视野,并以高大的形象深入人心,始于2008年那场巨大的灾难——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陈光标就调集了60台工程机械与120多人的救灾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

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的形象不断被拔高。

2010年9月,在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中国慈善行的前夕,陈光标对外宣布,他将在死后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裸捐让陈光标在2010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在陈光标“裸捐”的号召下,已经有超过上百名国内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响应。

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中发出倡议: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

对于裸捐的意义,陈光标做出了如下解释:“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够轰轰烈烈地为自己的国家干一番事业,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文明和进步,无疑是幸福和快乐的。

同样,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兄弟姐妹共享,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我经常说,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

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陈光标的裸捐逻辑是如此淡定。

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捐的不是钱,而是一种理念,通过这种理念来唤醒人们的灵魂与良知,并且是在呼唤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陈光标的“裸捐”善举以及今年以来在中国台湾等地的高调行善,在海峡两岸不断发酵,引发了不同意见,既有人为他喝彩,也有人说他是在趁机炒作、沽名钓誉。

“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陈光标理直气壮地说,“你说我沽名钓誉也好,贪图名誉也罢,我都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