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发展,问时也包括道德、思想、情感和意向的发展。
2.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加强基础教育,逐步延长普通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结合;4、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综合化;5、成人继续教育的迅猛发展。
3.当代中外教育内容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1、教育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2、体系的综合化;3、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体差异。
4.试述教师劳动的一般特点。
1、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2、塑造与改造的统;3、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5.在实施复试教学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在编班时,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人数多少、教室大小以及教师的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
在编班时,要以尽可能地减少各年级之间的相互干扰为原则。
(2)在编排复式班的课表时,要注意安排好直接教学和自学、作业,尽可能使异科目搭配。
(3)培养学生小助手,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例如,协助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组织班上学生复习、做作业,以及维持课堂秩序等。
(4)注意培养学生从事自动作业的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6.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能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8.简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9.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1)道德品质教育;(2)政治教育;(3)思想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1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中包含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与论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是每个人追求幸福和完善自我的终极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物质、精神和社会能力。
物质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生活方面的能力,如获得物质财富和发展职业技能等;精神能力是指个体的智力、创造力、思考能力等;社会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相互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如理解、关爱、合作和领导等。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追求个体的利益,更是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即从每个人按需分配的社会形态。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出发点的。
二、基本原则与路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与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需要保障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这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教育自由等。
只有在这些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人才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能力。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和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社会公平基础上进行。
社会公平是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机会和资源的关键。
只有社会公平的提高,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提醒我们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关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和分析中国国情,科学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和总结。
其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追求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为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4.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5.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要实现,需要抓住发展这个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6.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谋划未来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浪潮中,科学发展观应不断拓展视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与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与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为基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阐述。
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与原理。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便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即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受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存在着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并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能达到社会的最终目标。
因此,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人所得报酬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就是消除剥削,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而消除剩余价值的产生。
四、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还包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遭受着被剥削和压迫。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的过渡阶段。
五、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受到私有制和剥削的限制,人成为商品的奴隶。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从而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够全面发展身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与原理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学说和观点对于社会发展的解释也各有不同。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发展观点,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解释。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在经济基础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在经济基础的支配下发展变化的。
这种观点使我们更加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剩余价值的剥削,也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的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方法。
第四,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最终会导致劳动者的觉醒和反抗,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到来。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含义、核心观点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旨在为革命实践和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即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还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性,即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种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观点1.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辩证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性,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过程。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一切事物统一发展的规律。
3.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摆脱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又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方法和道路选择。
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指导着社会变革的方向。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指导。
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社会矛盾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指出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想体系,提出了对经济发展的独特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优越性,以及历史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资本主义经济以利润追求为基础,通过无限制的竞争和私有财产制度推动生产力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对立关系,资本家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剥削工人,而工人则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利润,这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利益冲突。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按需分配、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并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消灭剥削关系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消除社会的阶级对立,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积累的大规模积累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促进全人类社会主义意识的觉醒,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实现人们自由平等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其次,我们应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关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
最后,我们应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的。
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取消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在物质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这包括食物、衣着、住房等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追求物质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附属品,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弘扬正义、真理和美善的道德标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核心观点,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首先,在政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目标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其次,在经济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和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历史的规律、历史的演进以及历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结果。
历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必然性,主张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2. 历史的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促使社会形态的变革。
3. 历史的辩证法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还提出了辩证法观的思想。
辩证法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矛盾的、冲突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运动和解决,社会可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还包含了一种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社会的演进是基于客观经济条件和阶级矛盾的变化而发生的,而不是任何个别人的主观意识所能左右的。
5.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认为,历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理想是消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共同繁荣和自由发展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的实践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通过有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目标不断前进。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必然性,强调阶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辩证法观的思想,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历史的最终目标。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1

课程名称:行政职业能力研究与训练论文题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号:201313005姓名:张世玉摘要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人劳动的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想,奠基于人的活动规律,也即实践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之上,主要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制度)等维度,努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道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统一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引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是现实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也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对于正确认识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观等三个方面。
本文就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一一分析和论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能源学院 10021051100200518 陈哲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视⾓,对时空、发展、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诸范畴进⾏了解释与辨析,揭⽰了科学发展的时空规律和基本⽅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领分为1.以⼈为本 2.全⾯ 3.协调 4.可持续从科学发展观的这⼏⽅⾯在马克思基本主义的理论之上,我们可以对科学发展观进⾏较为全⾯的讨论分析。
那么如何⽤马克思的相关基本原理论述可续发展观,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原理来浅谈下科学发展观。
关于“以⼈为本”的马克思主义1、以⼈为本的唯物史观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为本”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揭开了宗教神学和唯⼼史观披在⼈类社会历史上的神秘的、唯⼼主义的⾯纱,认为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类社会是在⼈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定的⽅式进⾏⽣产活动的⼀定的个⼈,发⽣⼀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产的联系,⽽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彩。
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定个⼈的⽣活过程中产⽣的。
”历史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切、拥有这⼀切并为这⼀切⽽⽃争的,不是“历史”,⽽正是⼈,现实的、活⽣⽣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的的⼈的活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对⼈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去分析揭⽰⼈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奥秘。
物史观主张以⼈为本,但并不认为⼈在⾃⼰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所欲。
马克思就指出过,“⼈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因为⼈们在实践活动中还⾯对着⼀个按照⾃⾝规律运⾏着的客观对象、客观实际、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共
产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整体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是一种由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过程,包括变革和发
展两个方面。
在每一个阶段,社会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根本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促进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地主阶级,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成为主导。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没
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理想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按需分配,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得以统一。
这种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经历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发
展的必然性。
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指明了方向。
只有不断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观,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指导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从人类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人是社会的根本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权等方面,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科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创新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只有坚持以科学创新为引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关系,统筹规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强调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念。
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注重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推动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发展中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科学发展观提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必须是全
面的,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协调发展,强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取得平衡,避免出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
同时,科学发展观注重长远性,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求,更要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最后,科学发展观主张创新驱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必须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不断壮大内生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发展观注重培养人才,鼓励人们大胆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观念。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着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展开全文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含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实质:指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发展。
因为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事物的质变,不是量变。
事物质变中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为此要具体分析,不能把一切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3)基本条件: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事物失去了联系就不能发展,孤立的事物不仅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能发展的。
(4)原因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叫根本动力,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是事物质量互变规律的重要内容。
(6)发展的趋势、道路和途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发展并非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发展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向完善、由旧时代向新时代的必然过程。
这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的斗争推动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
这种矛盾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
3. 社会革命的必然性: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引发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行动,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创造条件。
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的重要划分。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出现的最早阶段,主要特征是以采集、狩猎和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人们没有私有观念,共享资源。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奴隶制为主要生产关系形态。
奴隶社会的特点是社会分工明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以封建地主剥削农民为主要特征。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地主阶级通过占有土地获得剥削的权利。
4.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为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消除剥削和社会阶级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与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与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阶级斗争理论。
这两个理论相互交织,在解释社会变化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展现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中的不断变革和演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固有的矛盾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这种矛盾会导致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辩证法则用于分析和理解社会矛盾的本质。
在这种观点下,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变革看作是一种不断出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
二、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由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特别尖锐和激烈的。
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压迫。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三、社会发展观与阶级斗争理论的相互关系社会发展观和阶级斗争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动力,解释了为什么社会会不断变革和演进。
而阶级斗争理论则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为社会发展观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在实际运用中,社会发展观和阶级斗争理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社会发展观指导人们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矛盾的实质。
同时,阶级斗争理论则激发了人们的阶级意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进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阶级斗争理论对政党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和论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和论断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和论断。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和论断。
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论断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断变化的矛盾驱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不同阶段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还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历史上,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社会阶段都包含着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社会变革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论断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一切事物发展规律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具有辩证的性质,包含着矛盾和对立统一的关系。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的一切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关键观点之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意味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矛盾的特殊性则表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来实现的,矛盾的解决则促使事物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三、无产阶级专政观点和论断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社会发展观点。
在概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复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概念和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强调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演进。
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私有制经济基础为基础的,其中不同的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对应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强调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这些矛盾和冲突包括阶级矛盾、经济利益冲突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新的社会形态得以产生。
这种观点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其他学派的社会发展理论有所不同。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强调了历史辩证法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包括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矛盾和对立驱动着社会的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认为,社会发展是非线性的,并且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也不是线性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下,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强调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强调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也强调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以及历史辩证法的运用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①马克思强调,在未来的社会中,“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⑤为此,马克思主张通过阶级的解放、社会的解放,最终达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3⑤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一927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地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
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论述了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他们看来,社会发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9](P27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和发展观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和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论证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既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指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认识论出发,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实现社会发展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高度,强调和重视人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如果后者不能适应前者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任何社会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提和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改造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服务的。
马克思、恩格斯改造社会、实现其理想社会之所以没有陷入空想,就在于他们把理想实现的根基扎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发展进程之中。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内在动力是生产力。
第三、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过程的考察,科学地论证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同时,他又深刻地指出:“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同自然史的发展一致的方面,又有同自然史的发展根本不同的方面。
因此,认识和把握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
马克思精辟地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栓桔。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周恩格斯也明确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③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马克思、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存在内在规律的进程。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都对主体的价值选择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界的规律,社会客体即社会关系也制约和规定着主体的活动。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价值选择活动提供一种客观的可能性空间,即选择的自由度。
人们不能突破和超越规律的支配和约束而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人的价值追求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形成、作用过程并非是外在、互斥的关系,而是内在一致的同一过程。
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又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四、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活,一部分是政治生活,一部分是精神生活。
社会发展不仅包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社会发展是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必须辨证地认识社会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全面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论证了“社会有机整体”的思想,贯穿了社会有机体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观念。
“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
”[4](P925)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根据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可以把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经济、政治、文化,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辩证的统一体。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生活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反过来,文化、政治对经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对物质文明也起制约和反作用。
三者具特定的功能作用,缺一不可,社会发展是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
如果只抓经济建设,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忽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就不能协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