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试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特点与要求
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绪论 (1)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构成与特征 (3)(一)行政监督的定义 (3)(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构成 (3)(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征 (4)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5)(一)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存在的问题 (5)1. 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多元化,行政监督缺乏合力 (5)2. 专职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力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5)3. 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不高 (6)(二)行政监督客体的不均衡性 (6)(三)行政监督的过程存在的缺陷 (6)1. 内容与形式有失偏颇,偏重于事后监督 (7)2. 监督信息不对称,监督无法深入 (7)(四)行政监督的法律依据欠缺,法制化程度不高 (7)三、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8)(一)健全行政监督中的行政主体 (8)1. 科学合理的分配权力 (8)2. 实行监督监察机关的纵向“垂直领导体制” (8)3. 加强培养,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 (8)(二)正确把握行政监督客体的范围,真正做到全面有效监督 (9)(三)完善行政监督的内容与形式,建立行政监督的均衡机制 (9)(四)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立法,实行行政监督的法制化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中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从国家的层面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力的划分。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
行政监督体制是为了保证行政体制的有效运行而对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监督和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也随之进行。
行政监督体制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构成与特征监督制度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行政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行政监督工作。
行政监督体制也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行政监督学理论知识点总结行政监督学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概述行政监督是指政府对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公务员及其他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察和监管,确保他们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
行政监督学作为行政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行政监督的原则、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公正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行政监督的特点1. 行政性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具有强制性和强权性的特点,通过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来实现。
2. 法定性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确保依法监督和行使权力。
3. 综合性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规划、决策、执行和结果评估等各个环节。
4. 纠错性行政监督主要以纠正并防止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为目的,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监督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进行,确保监督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公正原则行政监督应当公正、公平、公开,保证对违法行为和失职行为的公正处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 独立原则行政监督应当保持独立性,避免与被监督对象的利益产生冲突,确保监督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4. 可控原则行政监督应当在法定范围内进行,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保证监督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四、行政监督的方式1. 行政检查通过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行为、决策、执行等进行检查,查验是否合规、合法,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2. 行政指导通过提供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宣传和法律咨询等方式,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依法履职。
3. 行政裁决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裁决,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4. 行政处罚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违法行为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权益。
5. 行政许可和审批通过对行政行为的许可和审批,确保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合规性。
五、行政监督制度1. 内部监督行政机关内部建立监督机构,对内部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确保依法行使权力。
论我国的行政监督(同名21142)
论我国的行政监督(同名21142)论我国的行政监督第一章引言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行政监督的内涵与意义2.1 行政监督的内涵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和专业部门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包括政党)或者是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多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活动合法、合理,增强行政领导的“公仆”意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保证行政机关正常地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
简言之,行政监督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促活动。
2.2 行政监督的意义行政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重要地位。
加强行政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对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起着促进作用。
因此,不断完善系统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优化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对行政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则督促纠正;对严重违法乱纪现象,则依法处理,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和作用钱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秋行政管理摘要:法治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公权力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规制,而当今社会行政权的扩张在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违法行政权力的现象。
审视目前我国现有的行政监督体制,仍然可以发现很多缺位,滞后和监督不力的问题。
为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使权力的运行结果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明确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和作用,增强行政监督之实效,以准保行政机关准确、全面、高效地依法行政,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行政监督;行政权力;监督体制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它是保障国家的行政活动依法进行的制度,具体来说,说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实施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的行为,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这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基本准则。
一、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由于制定主体和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行政监督主体的多层次性和管理对象的多元化。
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党的机关、司法机关、纪检监督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及社会舆论等。
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党委委员会,是行政法制监督的最重要的主体。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抽象得政行为的监督。
如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务院行政法规的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地方政府规章的监督,其他要方国家权力机关对相应地方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如认为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同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可以撤销相应抽象行政行为。
此外,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还包括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监督。
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由其性质和法律地位决定的,这是对行政行为的全面监督,反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权力机关对行政实施监督,可以保证政府在法定的范围内活动,保证政府的政治方向和目标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公共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政府管理 (1)2 公共政策 (1)3 社会保障 (2)4 非营利组织管理 (3)5 电子政务 (3)1 政府管理1)政府在突发性事件管理中的误区与对策2)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3)政府失败与重塑政府4)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创新5)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6)服务行政——二十一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7)行政伦理与行政责任研究8)政府绩效评估初步探究9)行政问责制的相关问题研究10)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1)关于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2)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13)论行政效率测评1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15)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16)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17)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8)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特点和要求19)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20)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21)论政府机构精简中富余人员的安置22)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2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24)政府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5)论渐进模型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26)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研究2 公共政策1)试论政策制定系统的优化2)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3)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4)论我国政策咨询机构的建设5)论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功能6)试析农业保护政策7)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8)再就业政策分析9)城乡劳动力协调就业政策分析10)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11)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现阶段我国土地政策分析13)现阶段我国科技政策分析14)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分析15)当代中国教育政策分析16)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分析17)公共政策的冲突分析18)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19)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其对策20)我国公共政策输入机制探析21)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创新22)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分析2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24)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分析25)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26)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3 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2)社会保障问题研究3)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影响及其调整4)农村养老方式研究5)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分析6)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供给途径探究7)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8)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呀研究9)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10)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11)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2)基于土地的农村养老模式研究13)家庭养老研究14)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15)社会救助的城乡整合研究16)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17)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18)社会保障预算问题研究1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0)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求分析21)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4 非营利组织管理1)非盈利组织初步研究2)非营利组织营运管理体系探究3)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研究4)环保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研究5)扶贫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研究6)非盈利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7)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研究8)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9)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10)非营利组织的行销管理11)非盈利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分析12)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分析13)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4)中国农村的非营利组织研究15)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创新16)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治理17)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18)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与培育研究19)非营利组织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研究20)非盈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5 电子政务1)电子政务与政府转型研究2)电子政务的发展障碍与对策分析3)电子政务与电子治理研究4)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5)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研究6)电子政务标准化问题研究7)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8)电子政务与政府成本研究9)电子政务中的政府行为研究10)电子政务对传统管理的影响研究11)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12)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13)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研究14)电子政务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5)电子政务与政府公共关系研究16)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17)电子政务与突发性事件管理18)电子政务与政府形象重塑19)电子政务条件下的公务员素质建设20)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研究。
第十章_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概述 二、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一、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及特征 由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依法 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 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行政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行政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1.权力机关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依法对相应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监督层次最高 监督权威最大 监督范围最广 具有法律效力
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形式
听取和审查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向本级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提出询问和质询。 改变和撤销政府违宪违法和不适当的决议、决定、法规和规章, 监督政府遵守和实施宪法和法律情况。 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组织人民代表视察和检查政府工作。 罢免或撤销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职务。 受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宪违法行为的申诉、 控告。 对政府组成人员和职能机关进行述职评议活动。
4.社会监督
社会团体的监督 公民个人的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措施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监督机构内在动力不足 监督体系设置不合理 监督法制化程度低,缺乏可操作性 偏重于追惩性监督,全程性监督尚显乏力 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效力比较小 新闻舆论和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弱 行政监察监督缺少独立性 司法监督绩效不高
浅议我国行政监督
浅议我国行政监督实现依法治国、廉洁、高效的行政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行政监督机制,但我国现行政府行政监督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政府行政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必须从分析现行政府行政监督机制的几个主要的监督主体入手,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新的机制的作用下,一切不依法行政、一切消极腐败低效率行为均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惩处,最终促成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系统,达到宪法所规定的建立一民主、法治国家的目标。
依法治国、廉洁、高效的行政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也是当前中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现实生活中人治、腐败和效率低下等现象十分严重,这既不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日益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这标志着中国的法制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人治传统漫长而久远,推行法治将须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使前者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并从制度上保证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使后者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和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
所有这些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反腐倡廉一直是党和政府大力推行的工作,近几年其力度不断加强,但腐败现象却愈演愈烈,不仅在政府担任公职的官员腐败,而且相当数量的国企领导者也腐败。
腐败的方式也日益多样,从单纯的贪污受贿发展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甚至买官卖官。
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市场经济要求高效率,对政府机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然而中国政府机构膨胀、人员众多、职能不清、遇事扯皮等现象严重,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行政改革势在必行,对低效率行为的监督也亟待加强。
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必须确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
政府监督机制是指由若干监督主体构成的、具有特定职权、职责和对象的、相互分工合作监督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使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要求的结构体。
《行政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一、导论(一)名词解释:1、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2、行政管理3、威尔逊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二)简答题: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原因。
2、简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三)论述题1、试述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科学发展观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二、行政环境(一)名词解释:1、行政环境。
2(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环境及其意义。
23(一)名词解释:1、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3、决策职能。
4、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5、“守夜人”。
6、行政职能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职能的特点。
2、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3、分析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4、行政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及其作用。
5、简述我国的行政职能体系及意义。
6、简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过程。
7、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8、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
9、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解析“政府干预经济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市场长久失败的地方以及政府去干预并不会带来‘政府失败’的方面”的观点。
2、结合实际阐述政府监管职能及其有效实现方式。
3、联系我国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际,论述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4、试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5、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6、从政府职能转变出发论述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7、案例分析(略)。
四、行政组织(一)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
2、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3、行政目标。
4、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5、非正式组织。
6、行政组织结构。
7、编制。
8(二)简答题: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行政组织有哪些基本特性。
3、简述行政组织的法制化特征。
45、行政组织机构有哪些类型。
4、案例分析。
五、行政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与管理。
行政监督与我国行政监督体制
行为的少; 监督机构与人员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
于被监督主体,影响其独立性、权威性。
3、监督程序不完备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应成为 一个封闭回路,不能有中断。
侧重于纠偏于既遂,轻视防患于未然;
►
四、行政监督的意义与作用
促进依法行政 激励服务行政 推进民主行政 推进廉洁行政
五、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监督体系:两大体系,但力量缺乏整合, 没形成合力;
监督主体:主体不全,权威性不够; 监督程序:侧重于纠偏于既遂,轻视防患
于未然; 监督依据:流于原则性规定,缺乏操作性
1、监督体系:两大体系,但力量缺乏整合,
谁 都不负责任。 应建立起一种追究监督部门的责任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强化监督力 度,使监督机构不仅要有权力,而且要强调责任。
监督体系:两大体系,但力量缺乏整合,没形成 合力中国现在国家监督力量很多:
审计机关监督, 财政有监察专员, 国家发改委有稽查特派员, 金融领域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还有其他各种专项监督等。 问题: 监督部门多,人数不少,这一方面造成重复监督、
4、监督依据缺乏操作性
监督形式流于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操 作性;
监督法规缺乏彼此的协调与配套;
六、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思考
1、理论界的探索 监督立法 监督研究 监督体系建设
2、实践工作者的建议 完善监督体制 整合现行监督力量 提高现行监督机构的地位 提升监督人员素质
二、监督体系
1、行政监督:(内部监督体系) ①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
行政领导人对其下级工作人员的监督。 ②业务监督:上级对下级的业务监督为主管监督、部门之间的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
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试卷_含答案(共5篇)
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试卷_含答案(共5篇)第一篇: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试卷_含答案2006年一、解释以下概念或问题(5×8=40) 1分权制行政体制 2国家行政机关的立法性职能 3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每一个政府的核心使命”,包括哪些内容?4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 5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 6行政监察 7行政效能 8行政功能测量法二、简要回答和分析下列问题(10×8=80)1.行政行为中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及其相互关系2.行政职能的政治性、社会性及相互关系3.经验决策、科学决策的联系与区别4.什么是理性决策模式?它有哪些特点?5.行政效率的政治价值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
6.当前我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7.分税制的涵义及原则8.行政领导决策职能的科学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1.试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构与管理方式变革的趋向,并举例分析之。
2.联系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实际,分析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2005一、解释以下概念或问题1、行政权力2、行政责任3、非程序化决策4、渐进决策模式5、人事行政体制6、财务行政7、我国司法监督8、行政要素评分法二、简答1、霍桑实验所总结的人际关系原理包括?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目标?3、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4、简述我国公务员职务分类制度的基本内容5、简述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6、简析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主要特点7、什么是审计?审计的主要任务?8、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机关的工作监督范围及内容三、论述1、联系我国实际,论述行政领导的主要方法2、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际,阐述人事行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4 一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的基本要素2行政管理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3组织的含义4简析西蒙提出的两种决策前提5不确定型决策的悲观分析法 6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形式二简答1、行政管理中的人主原理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2、行政组织设计应注意哪些原则和问题?3、简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般情况4、为什么行政管理必须要运用法律手段?5、简析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6、简析组织效率、管理效率、机械效率及相互关系。
行政监督2046921901
思考题
1.倒卖倒买进口汽车的非法活动如此猖 獗说明了什么?
2.对这一非法活动的监察和处理需哪些部 门配合工作?
参考要点
1、本案中,倒卖倒买进口汽车的非法活动如 此猖獗,说明了我国的行政监督非常薄弱,行政系 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都存在许多漏 洞,以至于公司、个人、军队、公安、邮电的一些 人能大胆地倒卖倒买走私进口汽车。从这个案例中, 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是行政监督非常薄弱;二是 行政权力没有受到有效制约;三是一些公务员和单 位、个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 导致腐败"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三、外部监督系统
1.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监督的效果看,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
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 第二,从监督的层次看,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
监督。 第三,从监督的主体看,立法监督是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之外的权力机关实施的。 第四,从监督的范围看,立法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的抽象
对行政管理活动合法性的监督首要的任务是对行政 立法行为进行监督
对行政立法行为监督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行政立法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第二,行政立法是否符合规定的原则
第三,行政立法是否符合立法技术要求
第四,制定该行政法律规范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 性
2.对行政活动合理性的监督
3.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奉公、遵 纪守法进行的监督
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
1.民主性
行
行政监督2046921901
1.经常性原则 2.公开性原则 3.确定性原则
5.客观性原则 6.广泛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7.公正性原则
二、行政监督的手段
1.检查 2.调查 3.审查 4.报告
5.考核 6.督导 7.批评 8.工作检评 9.行政奖惩
三、行政监督的方式
1. 全面监督与特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2.自我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审计监督是对监督对象的经济活动实 施的监督
第三,审计监督是综合经济监督
第四,审计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形 式。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第一,检查权
第二,调查权
第三,建议权 第四,通报权 第五,处理权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应遵循下列审计程序:
第一,准备阶段 第二,实施阶段 第三,终结阶段
主管监督是指上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 的工作部门所实施的监督
2.专门行政监督
专门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 门监督机关对行 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的专业 性监督。
专门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1)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指我国政府 中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 行政和廉洁奉公所实行的监督
3.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4.积极性监督和消极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5.经常性监督、定期性监督和不定期性监督 相 结合的方式
6.效能监督与廉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节 行政监督系统
一、行政监督系统的含义 行政监督系统是指由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
同内容及不同效力的行政监督所构成的相对独 立的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
三、行政监督的任务和作用
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
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一、引言行政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行政监督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就当代中国行政监督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二、当代中国行政监督的概述1. 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受到社会公众、媒体、司法机关等多方面的监督,以保证政府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2. 当代中国行政监督的重要性行政监督对于有效实施法治国家的理念,维护公众利益,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中国,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已成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当代中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1. 行政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全面、系统性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行政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
2. 行政监督的主体力量薄弱在行政监督的实践中,社会公众、媒体等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渠道和途径来实施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3. 行政监督的效果尚不明显在行政监督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行政监督的效果不够明显,无法有效提升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当代中国行政监督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行政监督法律体系应加大立法力度,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明确行政监督的范围、程序和依据,确保行政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2. 加强行政监督的主体力量应提高社会公众、媒体等的监督意识和能力,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行政监督,为行政监督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和渠道。
3. 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应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的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监督部门、完善行政监督程序和机构设置等,确保行政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4. 提升行政监督的效果应加强行政监督的法治教育,增加公众对行政监督的了解和认知,提高行政监督的效力和成效。
行政监督学+word版
行政监督学第一章 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涵义、内容和特征(一)涵义: 行政监督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从监督主体的角度出发: 狭义: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对其行政执行过程进行的监督。
(内部监督) 广义:除包括内部监督外,还包括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以外的各种政治力量、组织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外部监督) 国家权力的监督核心是依法监督 行政 社会权力的监督 体现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力 监 督 行政组织和人员自身及上下级之间 广 内部监督 行政职能部门自身及上下级之间 义 (自我监督) 政府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内部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特征 法制性 多样性 强制性 全民性 公开性 经常性 区别于其他监督方式的标准:监督客体的特殊性 (三)行政监督的内容和类型 行政监督的内容是由行政监督的任务决定的。
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在于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原理、原则、法律和法规所要求的行为,防止和纠正行政活动中的偏差和失误,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职守则地进行行政管理,从而使政府职能得以正确实现。
1.行政监督的内容: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对行政司法的监督对行政活动合理性的监督 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及职业道德情况的监督 2. 行政监督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监督主体不同:立法机关监督、审判机关监督、政党监督、群众团体监督、新闻单位监督从隶属关系上:上行监督、下行监督、横向监督、纵向监督等从行政职能上:人事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收监督、统计监督等。
……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和意义(一)行政监督的作用: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我国权力制约机制中的关键因素 保护国家、社会、集体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 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 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监督的意义有助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有助于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政治方向 有利于防止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 有利于增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三、行政监督的原则和手段 (一)行政监督的原则经常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其他原则(二)行政监督的手段法律规范手段经济诱导手段(高薪养廉)行政制约手段心理约束手段(警示教育)第二章中国行政监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行政监督制度的产生(一)中国行政监督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1、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基本条件)2、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3、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为行政监督制度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西周的“巡狩”和“述职”“巡狩”:周天子在春秋两季视察诸侯守职的活动。
《行政监督》word版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重点理解:1、行政监督的特点、原则和作用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活动,这是广义的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对象的双重性;监督内容的双向性;监督主体的层次性;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行政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行政监督的重要作用:(1)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监督机关的廉政建设。
通过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对监督所揭露出来的问题的处理,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
(2)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得力妥当的措施,使其造成的损失得到弥补或减少到最小程度。
(3)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1)一般行政监督。
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其特征:主体与对象之间具有领导服从关系,具有普遍性和较强的约束力;属于政府系统和组织内部的监督,具有内部监督的各种优点和不足;层级监督的内容最为广泛,包括了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主要形式有:工作报告、检查、专案调查、审查、备案、批准、提出议案、改变和撤消、惩戒等。
(2)行政监察。
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内专司监察职能的监察部门对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的监督、纠举和惩戒活动,它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专门监督。
行政监察机关是人民政府内行使监督权的职能部门;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试析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管理
试析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管理广大朋友们,关于“试析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管理”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承接十八大关于行政权力监督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规定,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于行政权力监督的重视不断增强,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行政权力在监督和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从行政权力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行政权力监督的含义和特征(一)行政权力监督的内涵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这里我们重点研究和探讨的是广义的行政监督,就目前来说行政监督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监督。
具体可以理解为行政监督就是指包括有行政机关在内的其它的国家机关、政党性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对国家行政行为的监督行为。
(二)行政权力监督的特征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的行政监督来说,我国的行政监督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监督形式,从监督的体系来看,我国的行政监督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监督形式。
我国行政监督这种独特的形式是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密切相关的,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关于我国行政监督的特征,下面一一详细列举:第一,行政监督主体多样化。
在行政监督中,不仅有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还有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公民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
第二,行政监督的范围较广。
社会的的进步和发展要求行政监督不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方面,还要扩大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监督,力求行政监督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第三,行政监督目的的明确性。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统一而系统的行政监督,保证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和实体性。
第四:行政监督从内到外是有机的统一。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和行政机关以外的其它行政监督是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行政监督体系的。
(三)行政监督的作用行政监督能够更好地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促进政府勤政廉政建设;行政监督还能够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效率,促进行政体制和机制完善和进步,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增强其执行政策能力;行政监督能够保证国家政策的正确执行,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使政府能够更好的承担起其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行政监督能够更好地保证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行政监督能够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府在政治统治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也急剧扩大,行政权力不断取得实质性扩张。
而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有些地方已呈现滞后趋势,若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将极大地影响行政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影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对于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政府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再从实际出发,对比西方国家行政监督体制,深入分析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廉政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行政监督制度重点建设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形成多元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行政监督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
但是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难以完全扼制转型期腐败事件高发的态势,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监督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出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的途径。
意义:中国的行政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行政监督,是以人民群众的监督为基础、同专门机构密切结合的行政监督,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国家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使政府及工作人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一贯强调,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领导的人民政府要接受监督。
他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文献中,详细地论证了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对于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他指出:加强对党和政府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这表现在可以促使党和政府做到兼听则明,谨慎从事,在工作中减少失误;有利于防止家长制作风,实现民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清除政府工作人员中的腐败现象,维护政府威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因此行政监督体制改革能够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从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同时也是医治行政监督弊端的良药,通过改革建立起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自我完善,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强化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最重要的便是发展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
同时,反腐倡廉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建立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第一、加强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基本途径。
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审查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共行政活动是否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后果。
因此,实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确性和高效性,维护宪法、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且为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
加强行政监督,可以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对各种官僚主义、拖沓推诿和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和惩戒,对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
第三、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手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立严格的民主监督程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促使政府机关切实按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保障社会的政治民主,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
问题:我国行政监督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在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政勤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缺位、滞后和监督不力的问题大量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行政监督法制化程度低行政监督立法是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体制的前提和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在行政监督立法方面已迈出了较大步伐,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有关行政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促进和保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奉公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从实践来看,我国监督权涉及的一些重要领域尚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有关保证监督机构行使职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特别是对行使监督权的形式和程序、监督对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臵方式等都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监督立法的这种滞后,直接导致了行政监督工作程序不严格、标准不细致、弹性因素强等问题的产生,造成了监督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二)专门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行政监督体现着监督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种制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监督主体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
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专门监督机构(包括监察和审计部门)都处于附属地位而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这种附属型的隶属关系,使专门监督机构在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受制于监督客体,监督人员往往屈从于长官意志,严重削弱了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而现阶段在我国的省、市、县三级政权中,专门监督机构之一的行政监察部门与同级纪委实行的是合署办公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使监察机关地位有所提高,有利于发挥党政联合监督的整体作用。
但这种监督体制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党的纪律监督得到了强化而行政监察职能却有弱化的趋势。
目前的监察机关更多履行的主要是从事反腐败工作的办案职能,而对如何保证行政机关政令畅通、勤政高效等方面则监督不够。
另一方面,监督机构在同级党政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样没能走出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模式,无法显示其权威性和独立性,难以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
特别是对同级政府机关领导班子及其“一把手”难以实行真正的监督。
(三)监督主体未能形成合力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体制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监督主体多,机构多,方式和渠道多,这是一个优点,但如果不把各种监督整合好,这种优越性也难以发挥出来。
近年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我国在事后监督特别是查办大案要案方面切实发挥了部门、地区之间密切配合的办案协调机制和整体合力。
但目前各种监督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各种监督主体又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等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运行高效的有机整体,使监督工作难免存在“交叉带”和“空白带”,造成有的问题多方插手,有的事情无人过问,尤其是对那些界限不清的疑难案件,经常出现各监督部门互相推诿、扯皮,无人监督的状况,导致了监督机制弱化,削弱了行政监督的整体效能。
(四)监督主体缺乏监督力度在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主体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既体现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形式,又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意志和法律赋予的权威,因而它应该是代表国家或人民的意志,对国家行政机关实行的最有权威的监督。
但目前,人大监督是法律地位高而实际地位低,理论上应有的权力与现实中实有的权力有差距,监督工作依然是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监督制约的法规不完善,力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强度不够;手段不配套,深度不够;尚未真正体现人大作为权力机构对行政机关应有的监督权。
(五)监督人员素质影响监督效能行政监督人员是行政监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行政监督效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这样一个非常重视“人情”的国度里,相当部分行政监督人员政治素质不高,不注意坚持原则,不依法行政。
在实际工作中,或因怕得罪人,或因外界干预而放弃监督;甚至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也分不清是非界限。
相当部分行政监督人员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水平较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监督的效能。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要有效解决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现存的弊端,进而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以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一)加快行政监督立法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这不仅意味着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也意味着行政监督应依法进行。
有关监督的法律既是对行政监督权力及其行使的规范,又是这种权力及行使的保障。
从我国目前行政监督法规不完善,监督缺乏可操作性的现状来看,首要工作是加快行政监督立法进程,制定一系列专门监督法律、法规。
为此,必须加快制定《行政监督程序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反腐败法》、《罢免法》、《追究法》等法律法规,促进行政监督的进一步制度化、法制化。
通过各种专门监督法律对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监督的对象和范围、监督的方式和手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义务和权利等作出明确规定。
以达到依法强化监督、细化监督、增强可操作性的目的。
只有完善监督法制,才能为健全行政监督法律机制,依法实行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规范程序和保障。
(二)使监督机构具有独立性“从世界各国已有的监督机构及其发展趋势来看,监察机构的特点是其享有广泛的授权并具有独立性,它只向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负责,接受它们的领导,而不从属于任何政府部门,其编制也不纳入公务员系列。
”⑤在当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已实行了监察权独立,产生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如新加坡、泰国、瑞典、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腐败现象之所以很少发生,就与监督权独立有关。
我国应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赋予专门监督机构必要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具体设想如下,可以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设一个最高专门监督机构以替代监察部,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在此最高专门监督机构下设地方各级监督机构,受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上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
这样既有利于把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同级政府的监督权落到实处,同时可以保证国家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虽然在各级人大法定权力进一步归位之前,这一新的监督体制不可能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但至少可以改变因行政监督机关(监察机关)隶属于同级政府而带来的种种弊端。
而在上述独立监督体制建立之前,有必要通过健全专门行政监督体制以确保行政监察部门的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