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2)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2)

一、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 拓展延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Hale Waihona Puke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 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 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 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课堂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儒 《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 仪礼 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 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儒家 , ________,记录 等的问答,记 小戴礼记 仪礼 述 . 周礼 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5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53张PPT)
孔子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
本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 》
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 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请注意理解“ 天下为公 ”这个关键词, 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大同 ” 社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 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 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 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 过、奋斗过?
孔 子 : 大 同
孟 子 :
幼老 吾吾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2.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 本特征的 ?
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具体阐述: 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人人都能受到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社, 会关爱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都能珍惜

实践
相长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道理:“教学相长”——教人和学习是相 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 进步与发展。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包含了什么说理方法)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师小结
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guān
fèn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wù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xīnɡ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 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 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虽有嘉肴
虽然
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自我反思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厌恶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因果/并列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这样一来
同。
用门闩插上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 ;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 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22《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 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文学知识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 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 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 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 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 《周礼》合称“三礼”。
字词学习
yáo
嘉肴
qiánɡ
自强
yuè
兑命
xiào
学学半

zhǎnɡ
wéi
ɡuān
弗学 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 矜


fèn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男有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虽有嘉肴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 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 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 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 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 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两课时页)(38+45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两课时页)(38+45页)

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 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2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
作品简介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 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包括 《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 《大学》《中庸》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 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记”的意思是记 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 的各种资料记述。
《礼记》全书内容广博,门类杂 多,多用短小生动的文章阐明某一 道理,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 警句,精辟而深刻。全书气势磅礴、 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6.这篇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举例分析。
“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 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 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 “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 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 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 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
写作背景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学记》是中 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 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 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其中许多看 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本文提出的 “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然值得重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ppt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后能自强(强:强大) B.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解释红色词语的意思: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 故人不独亲其亲 4.不独子其子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男有分,女有归。 7.盗窃乱贼而不作 8.故外户而不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选贤与能(与:和) B. 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 讲信修睦(修:培养) 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 是谓大同(是:这)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恶:厌恶) 故外户而不闭(户:窗户) 2.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同“举”,推举) B.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 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职守) D.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 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史记》,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章首句总领全篇,然后从多个层面分述“大同”社会的理想之境。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D.文章多用骈句,增强了铺排的效果和文章气势。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 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儿女。 这样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 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 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废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要及时婚配。
《礼记》的两则短文给我们提供了与《庄子》 不同的说事论理的风格。整齐而对称的对偶句 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 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一气呵成的排比句 式,形成了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 礼也。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虽有佳肴》
朗读
yáo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参考句子: 虽有异香,弗嗅,不知其沁也; 虽有清泉,弗饮,不知其甘也。
13
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 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14
《虽有佳肴》
类比论证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拓展延伸
孔 子 : 大 同
拓展延伸
民 族 、 民 生 、 民 权 孙 中 山
——
积累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学半 通“敩”,教导。 ①学学半
学学半 学习。
通“敩(xiào)”,教导。
一 词 多 义
亲 亲其亲 以……为亲。
亲其亲 父母。

子其子 子其子
以……为子。 子女。
②兑命

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假 字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做“大 同”社会。
讲授新知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
一(1、2句)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二(3、4句) “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三(5、6句) 总结全文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拓展延伸
“大同”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 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 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 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 呼吁过、奋斗过?
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2.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扫清阅 读障碍。 3.初步感知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
讲授新知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精品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精品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自主翻译,疏通文意。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
大道之行也 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修,培养。
才能的人。贤,指品德 高尚。能,指才干出众 。与, 同''举'', 选拔。
描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此
图谋之心闭塞 而不会兴起。
作乱害人 兴起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
闩上。户外,从外面把门带 上。闭,用门闩插上。
这叫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全文的总结语。
3.检测重点字词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
能,为社会效力。
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有残
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 自己的私利。
五、比较阅读,理解思想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相同点
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形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如:《虽有嘉肴》中“是故”之前,两相对举,结构相同,语 气一致,明快有力,增强了类比说理的效果;《大道之行也》 中“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男有分,女有归”等对偶句 简洁凝练,同样有铺排效果和较强的气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完整课件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3.4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 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 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 选拔) 2.矜、寡、孤、独、废状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养 (通“鳏”, 指状元成老才路 而无妻的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 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归宿 今义: 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作乱 今义: 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 以为……亲, 以为……子) 2.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 老年人, 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课文解读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 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 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
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 造成铺排效果, 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

四、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大同”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 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例如从“
”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
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 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 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一、理解“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 尚和睦,防止争斗。
二、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不知. 其善也 B.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是故谋闭而. 不兴
【解析】A项,代词,代指木。/助词,的。B项,知道。/同“智”,见识。C项,使, 让。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冰__,__是__水__凝__结__而__成__的__,__却__比__水__还__要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木 直 中 绳/ 以 为 轮/其 曲 中 规 11.【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
3.默写填空。
(1)《虽有嘉肴》开篇以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 教学相长 ”的道理。
(2)《大道之行也》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一句与 《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写出出自 《<礼记> 二则》的成语。(至少写5个) _教__学__相__长____鳏__寡__孤__独____夜__不__闭__户____选__贤__举__能____老__有__所__终____天__下__为__公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 【注释】①中(zhònɡ)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 (róu):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槁暴:晒干。④参:检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件
继而引入“___虽__有__至__道____”,进而又以“教” 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教__学__相__长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学习引导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因此
困惑
自我反思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需要保持的良好习惯。只有 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那 么,“教”与“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二者中到底谁 更重要呢?让我们前往《虽有嘉肴》中寻找答案吧!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探讨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预学检测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正义》,又名《小戴礼 记》。《学记》是 《礼记》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 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今义: ______返__回_________
第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 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第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可采用教的方式 学习,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他的反映,如果他明白,可表明你确 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 合称“三礼”。
疏通文意
虽然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好处 所以
困惑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
创作背景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 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 他的侄子戴圣。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 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 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 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公共
同“举” 培养 所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以……为亲 以……为子 有终老的保障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的人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财物
3.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人在学习过程中,有的错在贪求太多(而难以消化),有 的错在所学太少(而浅陋狭隘),有的错在把学习看得太容 易,有的错在畏难而止步不前。 (指出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种错误)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 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整体感知
2、文章翻译
4.与:通
大道:古代指政
“举”,选
治上的最高理想。 举,推举。
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行:施行。 为:是,表判
修:培养。
断。
分(fèn):职分,
指职业。
恶(wù):憎恶。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旨:味美。
学习目标
•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 情,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 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 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 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 现实的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作品简介
•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 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 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 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 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 虽 有 嘉 肴 》
整体感知
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yáo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jiāo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深入理解
1.开头一句“虽有嘉肴”有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7.根据提示填空。 (1)《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好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美味的 )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 . (3)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 (4)故曰:教学相长 也( . (5)非问无以广 识( .
)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不知其旨 也 B.男有分,女有归 . . C.盗窃乱贼 而不作 D.选 贤与能 . .
)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A.故人不独亲 其亲 B.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 . . C.处处志 之 D.壮 有所用 .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yá 自强 ( qiǎng ) 教学相长 ( zhǎng ) o ) . . . 兑 命( yuè ) 学 学半( xiào ) 与 能( jǔ ) 修睦 ( mù ) . . . . 男有分 ( fèn ) 矜 ( guān ) 货恶 ( wù ) . .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 请阅读《大道之行也》,然后答题。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故 外户而不闭 . B.天下为 公 . 故 曰:教学相长也 . 不必为 己 . C.货恶其弃于 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 . . D.其 此之谓乎 . 货恶其 弃于地也 .
10.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
(二)(岳阳中考) 【甲】《虽有嘉肴》原文略。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 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
◆有关资料 几种大同社会的构想 1.老子描绘的大同世界:没有欺压 ,没有贵贱,平等,博爱,人人劳动 ,
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2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太平世界:环境优美 ,没有战乱 ,没有剥削 ,
没有压迫,人人劳动,个个享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晚清思想家 , 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 也曾描绘 出一个“大同”世界,即无私产、无阶级、无家庭、无邦国、无帝王、人 人相亲、人人平等。
22 《礼记》二则
◆文学知识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 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战国
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分为四类:记礼节条文;
阐述周礼的意义;解释《仪礼》之专篇;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
◆主题解说
《虽有嘉肴》: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至道 ( .. (3)教然后知困 ( . (5)不独子 其子( .
最好的道理 )
困惑
)
(2)弗 学( .

)
(4)讲信修 睦( 培养 ) . ) )
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6)盗窃乱贼而不作 ( 兴起 .
3.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学 学半 B.选贤与 能 . . C.然后能自反 也 D.北冥 有鱼 . .
(2)《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
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虽有嘉肴》是怎样一步一步论述的? 生:全文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
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
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
“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2)师:《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大同”是一回事吗?它们指什么?
生:二者不是一回事。“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 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 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
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 (家家户户的)大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