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传感器敏感材料电流变+形状记忆合金

合集下载

第3章 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3.5-3.7

第3章 传感器敏感材料及器件3.5-3.7

图3-78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可变 形喷口 a) 喷口全关状态 b) 喷口全开状态
3.6 磁流体敏感材料

磁流体(又称磁性液体、铁 磁流体或磁液),是由强磁 性粒子、基液以及表面活 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一种 稳定的胶状溶液。该流体 在静态时无磁性吸引力, 当外加磁场作用时,才表 现出磁性。磁流体中的强 磁性粒子一般为直径在纳 米数量级的铁磁微粒,基 液通常为有机溶液或水, 使磁性粒子悬浮于其中。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则是包 裹磁性粒子,如图3-79所 示,以防止其因范德华力 和磁力作用而发生凝聚。
4. 温度记忆效应(TME)
SMA 的相转变温度可以在-150 ℃~200 ℃之间通过合金 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调节,相变的四个关键温度点分 别为:马氏体结束温度( Mf ) ,马氏体开始温度( Ms ) ,奥 氏体开始温度( As ) ,奥氏体结束温度( Af ) 。在SMA 逆 相变过程中,如果升温至某一温度Ts(As<Ts<Af )后停止升 温,然后降温至Mf以下,使样品完全处于M 相,在下一次 完全相变过程中出现动力学停止点,该停止点与上次停止 温度密切相关,故称为温度记忆效应(TME)。
5. 耐磨性能
近年来, 国内外对Ti-Ni 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大量研 究,对于空蚀、水射流磨损、喷沙磨损、干摩擦磨损、腐 蚀磨损和磨料磨损的研究结果表明,Ti-Ni 合金的磨损性 能优于传统耐磨材料,是摩擦磨损部件的良好选材,亦可 用于小型摩擦磨损部件的耐磨涂层。Ti-Ni 合金的良好耐 磨性与其相变SE 及M 自适应行为、良好的应变硬化能力、 热硬性和抗疲劳性有关。
从本质上讲,SMA 的SE 和SME 现象不同,机制相 似,区别仅在于SE 是应 力解除后产生M 逆相变使 形状回复到母相状态,而 SME 是通过加热产生逆相 变回复到母相状态。图370为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 的示意图。 图3-70 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的示意图。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通常是由2种以上的金 属元素构成的合金,故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 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材料、 超导材料中发现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可分为3种类型:
①单程形状记忆效应
②双程形状记忆效应 ③全程形状记忆效应
冷却
A
加热
M
可逆性
形状记忆合金 具有较 低的对 称性的 正交或 单斜晶 系,内 部是孪 晶变形 或层错
具有较 高的对 称性的 立方点 阵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时伴随有形状的变化。
形状记忆效应的实质: 是在温度的作用下,材料内部热弹性马氏体形成、 变化、消失的相变过程的宏观表现。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晶体结构变化模型
超弹性或伪弹性
产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形 状记忆合金,在Af温度以上 诱发产生的马氏体只在应力 作用下才能稳定地存在,应 力一旦解除,立即产生逆相 变,回到母相状态,在应力 作用下产生的宏观变形也随 逆相变而完全消失。其中应 力与应变的关系表现出明显 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弹性 和相变密切相关,叫做相变 伪弹性 或超弹性
双程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 全程形状记忆效应——当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 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 的高温相形状的现象。只能在 富镍的Ti- Ni合金中出现。
全程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原理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超弹性和伪弹性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忆合金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原理 大部分合金和陶瓷记忆材料是通过热弹性马氏体 相变而呈现形状记忆效应。 普通的马氏体相变是钢的淬火强化方法,即把钢加 热到某个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 却,钢转变为一种马氏体结构,并使钢硬化。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1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1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 )的概念。

这种材料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感知与驱动双重功能,即材料自身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它的研究呈开放和辐射性,涉及的学科包括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海洋工程、航空和医学等领域学科[1-2]。

迄今为止,已研究的智能材料主要有压电/电致伸缩陶瓷;形状记忆材料;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 );电、磁流变体等[3-7]。

作为智能材料之一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shape memory alloys ,SMA ),由于具有独特的形状恢复,自我驱动及机械功输出的特性,应用范围已经涉及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医疗等许多领域。

SMA 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是通过合金高温奥氏体(母相)到低温马氏体的马氏体相变及逆相变过程来实现的。

因此,下面分别介绍一下马氏体相变和形状记忆效应。

1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1.1 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的发现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1895年Osmond [8]将高碳钢经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命名为马氏体,以后人们就以这类组织的形态(针叶状)及其性质(硬度高,具有铁磁性)来描述马氏体,把形成这类组织的过程以及其晶体结构改变(面心立方→四角(正方))过程称为马氏体相变。

随后在其他合金中也发现了马氏体,其形成和钢中马氏体近似,但马氏体的形态和性质各异,如Fe-Ni 合金中的马氏体硬度不高,低碳钢中马氏体呈条状状态,有色合金马氏体的硬度甚至低于母相,且不具有磁性。

1948年Cohen [9]认为,应摒弃以往以组织形态和性质来定义马氏体,宜着重研究其形成过程。

以后,一些学者根据马氏体形成的特征,提出马氏体相变的各种定义。

如Barrett 在1948年的相变讨论会上称马氏体相变为无扩散相变。

Hull [10]在1954年定义马氏体相变为“点阵变化时原子做规则运动,使发生相变的区域形成形状改变、原子不需要扩散的一种相变。

功能材料课件-形状记忆合金

功能材料课件-形状记忆合金

合金产生宏观变形 变形随之消失
变形在Ms以上进行 无双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阿波罗11号——天线
机械应用
自控元件
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水龙头上的温度调节装置
制作发动机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高温、低温时发生相变,
产生形状的改变,并伴随极大的应力,实现机械能、 热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课堂练习 简述形状记忆效应的种类及其特点。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镍钛系 铜系 铁系
其性能见P51 表5-2
镍钛系
基本特点:记忆效应优良、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 一系列的优点。但制造过程较复杂、价格高昂。
(一)Ti-Ni基记忆合金中的基本相和相变
母相是CsCl结构的体心立方晶体(B2)
铜系
基本特点:形状记忆效应好,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制造, 但强度较低,稳定性及耐疲劳性能差,不具有生物相容 性。 主要合金:主要由Cu-Zn和Cu-Al两个二元系发展而来
Cu-Zn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温度极低,通过加入Al, Ge, Si, Sn, Be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变温度,由此发展了的Cu-ZnX(X= Al, Ge, Si, Sn, Be )三元合金。加入其它组元进一 步提高性能(多元合金)
基于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 取向与分布的变化过程
分子链的取向与分布可 受光、电、热、或化学 物质等作用的控制
SMP 可 以 是 光 敏 、 热 敏 、 电敏等不同的类型。
形状记忆高分子(shape memory polymer, 简称SMP) 热敏型SMP的工作机制
课堂练习 简述形状记忆效应的种类及其基本特点
基于非热弹性可 逆马氏体相变
Fe-Mn-Si Fe-Ni-Si Fe-Cr-Si-Mn-Co

形状记忆合金 智能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智能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综述材实验0901 付朝丽1101090201摘要文章简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历史,详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并列举了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特性应用研究现状展望Abstract: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hape memory alloy, detai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pe memory alloys and lists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in various fields, finall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 words: shape memory alloy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s research prospects1前言1.1 历史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智能材料的概念。

所谓智能材料,即要求材料体系集感知、驱动、信息处理于一体,形成类似生物材料那样具有智能属性的材料,具备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

其中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简称SMA) 由于驱动作用显著、性能较稳定等特点,成为智能材料与结构中研究最多的驱动元件之一。

最早关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是由Chang及Read等人在1952年作出的,他们观察到Au-Cd合金中相变的可逆性。

后来在Cu-Zn合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1962年,Buehler及其合作者在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中也观察到具有宏观形状变化的记忆效应,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摘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效应、高阻尼特性、电阻突变效应以及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等一般金属不具备的力学特性,使其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机器人、机械制造、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本构性能和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制备应用研究进展1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1.1 形状记忆材料是指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的材料。

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将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定限度以内的变形后,再对材料施加适当的外界条件,材料的变形随之消失而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的现象。

通常称有SME的金属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

研究表明, 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 ,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

已发现的形状记忆合金种类很多,可以分为Ti-Ni系、铜系、铁系合金三大类。

目前已实用化的形状记忆合金只有Ti-Ni系合金和铜系合金。

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2Ti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 和CuAlNi) 。

1.2 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分类1.2.1 单程记忆效应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1.2.2 双程记忆效应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1.2.3 全程记忆效应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2 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2.1 形状记忆处理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通常是先制备合金锭,之后进行热轧、模锻、挤压,然后进行冷加工。

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探索

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探索

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探索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环境中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器件。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军事和环境监测等。

传感器的性能和功能的提升对于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目标至关重要。

近年来,智能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传感器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潜力。

智能材料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传感器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

它利用材料中的特殊性能,例如形状记忆效应、压电效应、磁敏效应等,来实现传感器的功能。

这些特殊性能使智能材料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并将这种响应转化为可用的信号。

通过智能材料技术,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种常见的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是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能够在外部刺激下恢复其记忆形状的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使用镍钛合金或铜铝合金制成。

当这些合金在外部温度或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变时,它们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的形状。

这种记忆形状的改变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形变传感器等。

形状记忆合金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航天、汽车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一种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是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是由陶瓷材料或晶体材料制成。

当施加电场时,压电材料会发生压缩或膨胀。

这种形变被转化为电压信号,并用于传感器的测量或检测。

压电传感器在振动、声波、压力和加速度等方面具有出色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声纳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除了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效应,磁敏效应也是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磁敏材料是一种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发生磁性或电性变化的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是由铁氧体、钕铁硼和铁磁金属制成。

磁敏材料可以被用于制造磁传感器和霍尔元件等。

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被广泛应用于导航、车辆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智能材料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记忆性能的金属合金材料,它可以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这种材料在工程、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原理和特性备受关注。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主要基于固态相变和晶体结构的特殊性质。

在常温下,形
状记忆合金处于一种称为马氏体的相态,此时材料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形状。

当受到外部力或温度变化等刺激时,马氏体会发生相变,转变为奥氏体相,从而使材料发生形状变化。

一旦外部刺激消失,材料又会恢复到原始的马氏体相态,恢复原来的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的这种特殊性质主要源于其晶体结构的特殊性。

在马氏体相态下,形状记忆合金的晶体结构呈现出一种扭曲的形态,这种扭曲结构使得材料能够存储和记忆原始形状。

当马氏体发生相变为奥氏体时,晶体结构重新排列,从而导致材料形状发生变化。

而当外部刺激消失时,晶体结构又会重新排列回马氏体相态,使得材料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除了形状记忆性能,形状记忆合金还具有超弹性和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这使得
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支架和植入物等医疗器械。

在航空航天领域,形状记忆合金也可以用于制造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材料,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基于固态相变和晶体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得它
具有形状记忆、超弹性和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这种材料在工程、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形状记忆合金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原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其具有可以改变形状的独特属性。

这种合金能够在经过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形状,这种能力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钛镍(TiNi)合金,也可以是铜铝锌(CuAlZn)合金或镍钛铝(NiTiAl)合金等。

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双相结构。

双相结构是由固溶相(A相)和细颗粒析出相(B相)组成的。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殊性质归功于这种双相结构。

当形状记忆合金处于较低的温度时,所处于的相是B相,此时合金处于一种弹性变形的状态。

一旦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合金会从B相转变为A相,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当应力消失后,合金会在冷却过程中逐渐从A相回转到B相,恢复其原始的形状。

这个过程被称为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主要是通过相变来实现的。

在相变过程中,合金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其机械性能。

实现形状记忆效应需要充足的形变应力和足够高的温度。

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可以通过合金成分的调控来改变,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

二、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领域形状记忆合金的独特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医疗器械形状记忆合金在医疗器械领域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钛镍合金可以用于支架和夹具,用于骨折固定和骨重建手术。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支架可以在低温下引导到目标位置,然后通过加热恢复到原始形状,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2. 汽车工业形状记忆合金在汽车工业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用于汽车座椅、门锁和变形机构等部件。

通过调节温度,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实现自动调整座椅形状,提供更高的舒适性和驾驶体验。

3. 航空航天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飞机外壳和涡轮发动机等部件。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可以承受极端的工作条件,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性能。

形状记忆合金功能材料学

形状记忆合金功能材料学

工程应用
现在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从精密复杂的机器到 简单的连接件、紧固件,从节约能源的形状记忆合金发动机到电流保护器管,反映 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奇异性能及小巧、灵活的特点。目前,我国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 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器、机械、汽车、建筑、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Ni-Ti合金丝目相很硬,在其母相状态下将其制成天线, 然后冷却至室温,使其转变为马氏体。Ni-Ti马氏体很 软,极易折叠成团状,放入卫星中便于发射。卫星进 入轨道后,团状天线被弹出,在太阳光照射下,使其 温度升到As以上,团状天线自动张开回复原始形状。
应力弹性马氏体: 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马氏体称为应力诱发马氏体,有的应力诱 发马氏体也属于弹性马氏体。
形状记忆效应的分类
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
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 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 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效应的分类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历程
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 1938年,美国的 Greningerh 和 Mooradian 在Cu-Zn合金中发现了形状记忆效 应,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51年美国的Lead在Au-Cd、In-Ti合金中发现形状记忆效应,他利用Au47.5%Cd合金的记忆效应制作升降机模型,但由于合金元素价格高、有毒, 没有进行实用化尝试而销声匿迹。 1963年美国海军研究所的W. Bueher等人发现Ni-Ti合金也有形状记忆效应, 并设计了新的机械实验装置,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1969年美国Raychem公司生产Ti-Ni-Fe记忆合金管接头用于F14战斗机上的液 压管路系统连接,这是SMA第一次成功应用。 70年代以后SMA真正进入实用化阶段。至80年代末SMA的研究才遍及世界。 90年代初,该合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已出现第三代形状记忆合金,且进 入商品化阶段。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由于SMA具有上述特性, 使得其在许多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以下是 SMA的一些典型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SMA可 以用于制作驱动器,用于实现
机器人的自主运动。此外,SMA 还可以用于制作可变形的机器 人手臂和腿部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SMA 可以用于制作智能驱动器,用于 控制机翼、火箭发动机等的关键 部件。此外,SMA还可以用于制作
形状记忆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之,形状记忆合金在未来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 重要的价值
x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期待着SMA在更多的 领域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
20XX
THANK YOU
UpSpace PowerPoint Template
形状记忆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与其他材料的结合:未来,SMA 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新的 复合材料或功能材料。例如,将 SMA与高分子材料结合,可以制 作出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高强度 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化时代
02 的到来,SMA的智能化应用将 会越来越广泛。例如,将SMA 与传感器结合,可以制作出具 有自适应能力的智能传感器
热敏元件和执行器
智能材料:在智能材料领域, SMA可以用于制作智能驱动器, 用于实现材料的自适应变形。 此外,SMA还可以用于制作温 度敏感材料等
医疗:在医疗领域,SMA可以用 于制作可变形支架,用于治疗动 脉硬化等疾病。此外,SMA还可 以用于制作牙齿矫正器等医疗设 备
形状记忆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形状记忆 合金
-
1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2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演示实验
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恢复一定的形状 仿佛记住了温度所赋予的形状一样
形状记忆合金记忆原理
在有些材料中, 即使是同一材料组成的晶体中, 在有些材料中 , 即使是同一材料组成的晶体中 , 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晶体结构, 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晶体结构 , 这种现象称为同素 异构。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炭的同素异构体。 异构。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炭的同素异构体。
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月面天线
宇宙飞船登月之后,为了将月球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发回地球, 宇宙飞船登月之后,为了将月球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发回地球,必须在月球 上架设直径为好几米的半月面天线。 上架设直径为好几米的半月面天线。要把这个庞然大物直接放入宇宙飞船的船舱 中几乎是不可能。但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则能使其成为可能。 中几乎是不可能。但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则能使其成为可能。 先用镍钛合金在高温下制成半球形的月面天线(这种合金非常强硬, 先用镍钛合金在高温下制成半球形的月面天线(这种合金非常强硬,刚度很 ),再让天线冷却到28℃以下 这时,合金内部发生了结晶构造转变, 再让天线冷却到28℃以下。 好),再让天线冷却到28℃以下。这时,合金内部发生了结晶构造转变,变得非 常柔软,所以很容易把天线折叠成小球似的一团,放进宇宙飞船的船舱里。 常柔软,所以很容易把天线折叠成小球似的一团,放进宇宙飞船的船舱里。到达 月球后,宇航员把变软的天线放在月面上, 月球后,宇航员把变软的天线放在月面上,借助于阳光照射或其他热源的加热使 环境温度超过奥氏体相变温度,这时天线犹如一把折叠伞那样自动张开, 环境温度超过奥氏体相变温度,这时天线犹如一把折叠伞那样自动张开,成为原 先定形的抛物状天线,迅速投入正常的工作。 先定形的抛物状天线,迅速投入正常的工作。

高中化学:形状记忆合金

高中化学: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即拥有"记忆"效应的合金。

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人造卫星上庞大的天线可以用记忆合金制作。

发射人造卫星之前,将抛物面天线折叠起来装进卫星体内,火箭升空把人造卫星送到预定轨道后,只需加温,折叠的卫星天线因具有"记忆"功能而自然展开,恢复抛物面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在临床医疗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造骨骼、伤骨固定加压器、牙科正畸器、各类腔内支架、栓塞器、心脏修补器、血栓过滤器、介入导丝和手术缝合线等等,记忆合金在现代医疗中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记忆合金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休戚相关。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以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为例,把这种弹簧放在热水中,弹簧的长度立即伸长,再放到冷水中,它会立即恢复原状。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可以控制浴室水管的水温:在热水温度过高时通过"记忆"功能,调节或关闭供水管道,避免烫伤。

也可以制作成消防报警装置及电器设备的保安装置。

当发生火灾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发生形变,启动消防报警装置,达到报警的目的。

还可以把用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放在暖气的阀门内,用以保持暖房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自动开启或关闭暖气的阀门。

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还广泛应用于各类温度传感器触发器中。

形状记忆合金另一种重要性质是伪弹性(pseudoelasticity,又称超弹性,superelasticity),表现为在外力作用下,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比一般金属大的多的变形恢复能力,即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大应变会随着卸载而恢复。

这一性能在医学和建筑减震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得到了普遍应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人造骨骼、伤骨固定加压器、牙科正畸器等。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合金材料,它可以在受到外界作用力后发生形状改变,并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种材料的原理是基于固态相变的特性,具有独特的记忆效应,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最早是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最典型的形状记忆合金是镍钛合金,也称为记忆合金。

它的记忆效应是通过固态相变来实现的,即在固定的温度下,合金会从奥氏体相转变为马氏体相,从而产生形状记忆效应。

当合金处于高温状态时,它会变得柔软并且可以随意变形;而当合金被冷却到特定温度时,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固态相变和形状记忆效应。

固态相变是指在固态条件下,材料的结构发生可逆性的相变,而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材料在经历形变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两个原理共同作用,使得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了特殊的性能。

形状记忆合金的固态相变是通过温度来实现的。

在高温下,形状记忆合金处于奥氏体相,此时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

当合金被冷却到特定的温度时,会发生相变,从奥氏体相转变为马氏体相。

在这个过程中,合金会发生形状记忆效应,即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当再次加热合金时,它会再次变为奥氏体相,形状也会再次变化。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在医疗器械中,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作支架、植入物等,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可以在体内完成形状的调整和恢复。

在航空航天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作航天器的折叠结构,可以在太空中完成形状的调整和展开。

在汽车制造领域,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可以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合金材料,它的原理是基于固态相变和形状记忆效应。

这种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3.2 形状记忆合金 已发现的形状记忆合金种类很多,可以 分为镍-钛系、铜系、铁系合金三大类。另 外,近年发现一些聚合物和陶瓷材料也具有 形状记忆功能,其形状记忆原理与合金不同,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目前已实用化的形状记忆材料只有Ti-Ni合金 和铜系形状记忆合金。表3-3为Ti-Ni、铜系, Fe-Mn-Si合金有关性能参数。
不仅对母相施加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会 产生伪弹性,而且在Mf温度下,应力能诱发 具有其它结构的马氏体。这种应力诱发马氏 体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仅能在应力下存 在,应力除去后,逆转变为原始结构马氏体 而出现伪弹性。
如图3-5,给出了Cu-Al-Ni合金单晶体的内部 组织变化及相变点温度、应力的关系。
图3-5 (Cu,Ni)3Al合金单晶的温度-应力状态图
由图可见,随着应力的增加,合金的 Ms点向高温移动。 当 合 金 急 冷 至 Ms 点 以 下 时 , 首 先 生 成 γ’1(2H) 马 氏 体 , β’’1(18R2)是由γ’l应力诱发产生的,β’1是由 β1应力诱发产生 的,进一步加载, β’’1 和 β’1 均转变为 α’1 。即应力改变了热 力学条件,诱发一种结构的马氏体向另一种结构的马氏体 转变,从而使合金呈现伪弹性。
母相受力生成马氏体并发生形变,或 先淬火得到马氏体,然后使马氏体发生塑 性变形,变形后的合金受热(温度高于As)时, 马氏体发生逆转变,回复母相原始状态; 温度升高至Af时,马氏体消失,合金完全回 复到原来的形状。但是具有热弹性马氏体 相变的材料并不都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这 一点可以从热力学上给予证明,在此不详 细讨论。
表3-1 形状记忆合金的母相与马氏体结构
注:符号所代表的相结构 B2—CsCl或 β’Cu—Zn型立方有序结构; DO3— BiF3或BiLi3型面心立方有序结构;B19—β’AuCd型正交晶格;FCT—面心正交 晶格; Ll2—AuCu3 I型立方有序结构;BCT体心四方晶体。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形状记忆合金
1.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 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 2. Ni-Ti系形状记忆合金 系形状记忆合金 3.铜-基形状记忆合金 铜 基形状记忆合金 4.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5.其他形状记忆合金 其他形状记忆合金 6. 形状记忆陶瓷 7.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2) 温度的单程与双程形状记忆
将高温母相冷却到开始在母相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温度称为马氏体开 将高温母相冷却到开始在母相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温度称为马氏体开 始相变温度M 继续冷却到马氏体相变停止的温度称为M 始相变温度 s,继续冷却到马氏体相变停止的温度称为 f;将处于低温 的马氏体相加热,到开始发生马氏体到母相的逆相变的温度称为A 的马氏体相加热,到开始发生马氏体到母相的逆相变的温度称为 s,继续 加温到某一温度,马氏体相全部转变到原母相的状态,此温度为A 加温到某一温度,马氏体相全部转变到原母相的状态,此温度为 f。通常
2
(1)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
合金在某一温度下变形后,仍保持其变形的形状, 合金在某一温度下变形后,仍保持其变形的形状,但当温度升高到某 一温度时,其形状恢复到变形前的原形状,即对以前的形状保持记忆特性, 一温度时,其形状恢复到变形前的原形状,即对以前的形状保持记忆特性, 称为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与普通材料的变形及恢复特性差别如图1 形状记忆效应。 称为形状记忆效应。形状记忆合金与普通材料的变形及恢复特性差别如图 所示。 所示。
图1 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 a) 普通金属;b) 超弹性;c) 形状记忆 普通金属; 超弹性;
3
普通金属和合金,在弹性范围变形时,载荷去除后可恢复到原来形状, 普通金属和合金,在弹性范围变形时,载荷去除后可恢复到原来形状, 无永久变形,但当变形超过弹性范围时再去除载荷, 无永久变形,但当变形超过弹性范围时再去除载荷,材料不能恢复到原来 形状而保留永久变形,加热并不能使此永久变形消除,如图1a所示 所示。 形状而保留永久变形,加热并不能使此永久变形消除,如图 所示。而形 状记忆合金在变形超过弹性范围时,去载后虽也有残留变形, 状记忆合金在变形超过弹性范围时,去载后虽也有残留变形,但当加热到 某一温度时,残留变形消失而恢复到原来形状,如图1c。另外, 某一温度时,残留变形消失而恢复到原来形状,如图 。另外,形状记忆 合金变形超过弹性范围后,在某一程度内,当去除载荷后, 合金变形超过弹性范围后,在某一程度内,当去除载荷后,也能徐徐返回 原形,如图1b所示 这一特性称为超弹性 所示, 超弹性。 合金, 原形,如图 所示,这一特性称为超弹性。如CuAINi合金,当伸长超过 合金 20%(大于弹性极限 后,去载仍可恢复。 大于弹性极限)后 去载仍可恢复。 大于弹性极限

利用智能材料制备新型传感器

利用智能材料制备新型传感器

利用智能材料制备新型传感器智能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出智能响应和控制,具有许多有益应用。

其中之一就是利用智能材料制备新型传感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安全。

智能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如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聚合物等。

这些材料的智能响应可以用于制造传感器,其物理性能使它们成为一种极好的感应器件。

利用智能材料制备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同时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

压电材料是一种独特的智能材料,其能够在受到外界压力作用时产生电压变化,从而实现电-机械能转换。

利用压电材料制造传感器,可以实现测量物理量、声波探测、防盗报警等多种功能。

例如,压电材料可以制造出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温度对材料产生的压力变化,实现精准的温度测量。

另外,压电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气体传感器,通过测量烟雾中的气体成分,实现对烟雾的检测和预警。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智能材料,其能够在受到外界温度、电场、磁场激励时,从一个形状转变成另一个形状。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传感器,可以实现加速度、形状变化等多种功能。

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制造出血压传感器,通过测量自身的形状变化,实现对血压的监测。

另外,形状记忆合金还可以用于制造垂直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重力对材料形状的影响,实现对垂直方向加速度的测量。

聚合物是一种智能材料,其能够在外界电场作用下产生应变,还可以受到光照作用而发生形变。

利用聚合物制造传感器,可以实现大气污染测量、光照度测量等多种功能。

例如,聚合物可以制造出CO2传感器,通过测量CO2对材料产生的应变,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监测。

另外,聚合物还可以用于制造可撕式电池,通过对光线的感应,控制电池的开关。

利用智能材料制造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多更细致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军事安全、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从可穿戴设备到科学研究,都需要利用智能材料制造出精密的传感器来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

在未来,智能材料继续发展和创新,传感器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均匀介质理论——对现有理论综合考虑后的见解 当平行板极板间电介质含有介电系数悬浮微粒时,出现 极板上的面电荷密度的不均匀性分布,从而引起极板间电场 的畸变,即除去垂直于极板的电场力F外,尚存在阻碍极板 旋转运动的剪切应力,即出现电流变现象。 此理论可以解释即使不存在粒子链结构,也可出现电流 变效应。 但该理论并未能对电流变特性进一步作出定量的描述。
v Lord公司的流动夹具装置是根据固定电极结构进行设计 的,如下图所示。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为一活塞结构,装置由 一速度控制器调控可变速电机的转速,再通过齿轮减速箱带 动导杆,并随之使滑块移动,滑块带动活塞使ERF材料在套 筒内受到挤压。工作电压则施加于套筒两侧,由此便可测得 材料的动屈服应力、响应时间等参数与外加电场间的关系。
当电场拆除后,又瞬即恢复原有液态的流动特性,响应时 间为毫秒至微秒数量级。当ERF呈现液体状态时,沿电极 方向存在出现剪切形变产生的阻力, 称为剪切应力;当ERF 呈现固体状态时,所 产生的阻尼称为屈服 应力。在不同电场作 用下,粒子分散型ERF 的结构变化如右图所示:
3.4.3 电流变体的结构及组成
该理论提出了悬浮粒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新形式,即通 过分散介质粒子周围带相反电荷离子层与相邻粒子胶核的相 互作用,而将微粒自身的极化效应放在次要地位,这样,微 粒表面特性——畸变双电层的交叠才是ERF效应的关键因素。 这时离子可在层中自由运动,但不会逃逸层外。 分析结果可以解释,在外电场频率f >104Hz时,双电层 中荷电离子仍能充分的自由运动而没有出现ERF效应衰减的 实验结果。而另一方面该理论也反映了电流变材料具有粒子 链结构的特征。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圆满的解释导 致材料电流变特性出现几个数量级突变的本质;在解释实验 结果时,计算所得双电层的Debye长度太大,甚至大大超出 了实验中的电极间距,结果从另一侧面又出现了新的无法解 释的矛盾。
Chapter 3.4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sensing materials 电流变敏感材料
Fanli Meng (孟凡利) mengfanli@
3.4 电流变敏感材料
v3.4.1 电流变液体 电流变现象(效应)是指在外电场控制下,能在微秒 量级的短时间内产生黏度、阻尼性能及剪切强度可逆 性变化的现象(或效应)。 具有这种效应的材料被称为电流变材料,由于该材料 在未加电场时一般呈液体状态,故又称为电流变液体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ERF)或电黏性液体。
v ERF通常由下列三个主要成分组成。 (1) 连续介质(溶剂) 连续介质为电流变体具有液体特性的载体。 (2) 分散介质(悬浮粒子) 分散介质为不溶于连续介质的亲水(液)性多孔性悬浮微粒。 (3) 表面活化剂 为了使分散介质微粒具有浸润性和渗透、分散、絮凝能力, 避免沉淀效应,且具有较优良的稳定性,应该尽可能降低粒 子的表面能力,还需引入表面活化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化 剂、阳离子表面活化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化剂等。 此外,也常见引入的附加成分为水或其它极性液体。
均一型ERF为液体与结晶固体间的中间相,如液晶,其中 分子有一定取向,在无电场的情况下分子紊乱排列,在电 场作用下则形成归正排列,因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黏度提 高,如下图所示:
粒子分散型ERF在无外电场作用时,分散介质粒子呈自由悬浮 状态,施加电场后,由于粒子被极化,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 形成粒子链,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逐步发展成为支蔓、团簇, 直至网络,从而液体黏度上升,直至具有固态剪切强度。
Chapter 3.5 Shape memory alloy sensing materials 形状记忆合金敏感材料
Fanli Meng (孟凡利) mengfanli@
Basic Concepts
v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利用 应力和温度诱发相变的机理来实现形状记忆功能 的一类材料。 v 特点是:将已在高温下定型的形状记忆合金置于 低温或常温下使其产生变形,当环境温度升高到 临界温度(相变点)时,合金的变形消失,并可恢 复到定型时的原始状态。 v 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升 温后合金的变形消失、形状复原的现象。
ERF材料的特点: v 材料形态在固态属性和液态属性间快速转变,响应速度很 高,为毫秒数量级或更低; v 材料表观黏度的转变,乃至从液态至固态的变化是完全可 逆的; v 表观黏度随电场大幅度地无级变化,转换可由一简单的电 场信号进行控制,从而主要用作为电—机特性转化元件, 易于实现计算机控制; v 由于控制相变的能量极低,应用中能耗量极低。
盘式ERF转子阻尼器结构图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曲线所示。图中实线为未施外电场时转子 振动振幅的转速曲线。图中虚线为外施电场后的转子振动振 幅转速曲线。
ERF转子阻尼器降低临界转速振动振幅原理曲线
考点
v 电流变敏感材料的基本概念 v 电流变敏感材料的应用示例
思考题
Electrorheological (ER) fluids are suspensions of extremely fine nonconducting but electrically active particles (up to 50 micrometres diameter) in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fluid.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these fluids changes reversibly by an order of up to 100,000 in response to an electric field.
当外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大后,由于双电层的交叠所产生 的静电作用力显著增加,材料的剪切强度也因此而增大。下 图为在外电场作用下,悬浮粒子双电层交叠,形成“双叠层” 电子云示意图。该理论定性地解释了ER效应在多相系统中所 出现的一些实验现象,为ER效应对电场强度、微粒体积含量、 电场频率及温度等的依从关系以及在电场升高后出现的“电 流变饱和”现象。
3.自控无级变速离合器 下图所示为一个可自动控制的无级变速离合器,其中主动轴 与传动轴之间充以ERF。当未施加外电场时,两轴间容器内 填充的ERF成液体状态,不存在传动力矩,传动轴为静止状 态。当极间施加外电场时,ERF黏度增加(直至完全固态化), 从而使主动轴与传动轴之间存在所设计的转速比;当ERF黏 度进一步增大后,传速比 随之逐渐减小;直至ERF呈 现刚体特性时,传速比下 降为1。在转轴高速旋转时 (约8000r/min),屈服应力 可达10kPa以上。
3.4.4 电流变效应机理
其机理尚未完全被理解,目前较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几 种观点: 1.微粒极化成纤理论(静电极化理论) 该理论指出:“ERF效应的根源是电极化现象,该效应 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的极化率。在外电场作用下,被极化了的 分散悬浮偶极子微粒中所携带的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成链或网 状结构,从而使材料的黏滞特性改变,呈现了电流变效应。” 极化成纤理论十分简单、明了,且十分形象地阐明了电 流变体的某些基本特性,但该模型还不全面,尚应寻求新的 形成机理来描述电流变体的形成原因。
ERF液压活塞系统油路示意图
5.ER阻尼器 盘式ER阻尼器为Nikolajsen所设计,这是一种用于降低电机 转子越过其临界转速时产生过大振动振幅的装置,从而可以 增加转子的支承刚度和外加阻尼,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当 对施加于转子盘片与外壳 间的外电场强度进行控制 时,可使腔内ERF的黏度 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达 到转子越过其临界速度时 振动振幅得到控制(减小) 的目的。
v 根据ERF的应用情况,从原理上分析,具有两种不同的结 构形式。 ① 固定电极结构——外力作用在ERF材料上,使ERF流过施 加电压的电极板之间,如下图(a)所示。 ② 滑动电极结构——两极间通以电压,外力作用在一个电极 上,使电极以一定速率相对于另一电极运动,如下图(b)所示 。
v 常用于测量ERF材料主要参数的同心圆柱流变仪(如 Couette流变仪,如下图所示),即根据滑动电极结构设计。 其中内圆柱接电源,外圆筒接地,内圆柱以角速度相对于 外圆筒运动,外圆筒安装在 一测距传感器上,根据角速 度与转矩值指示,可获得ERF 材料的剪切应力、剪切应变、 静态屈服应力、剪切应变速 度、电流密度等值。
2.双电层变形机理 该理论认为,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颗粒外围的电荷扩散 层由原来的平衡对称结构沿电场方向产生了场致诱导畸变 (field-induced distortion),即沿电场方向电子云被拉伸, 电荷呈两极分布,如下图所示。这时,即便分散微粒的介电 系数很低,但由于变形的双 电层间产生静电作用,也 能使得ERF在受到垂直于 电场方向的剪切应力作用 时,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从而表现为使流体表观黏 度增加,表现出ER效应。 电场诱导粒子双电层畸变示意图
通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电流变材料,至少应具备如 下特性指标:电流密度i<20μA/cm2,零电场黏度
η0≤0.1~0.3Pa·s,动态屈服应力
间t<10-3s,工作温度
τy
≥2.0kPa
(当E=4.0kV/mm时),介电强度E>1.0kV/mm,响应时
top
=-40~200℃,此外尚要
求较好稳定性、不沉淀、无电泳现象、无毒、无腐、 阻燃。
3.4.2 电流变材料
v 一种具有特殊组分和结构的液体材料,在直流外电场作用 下,产生黏度可逆化快速变化的效应被称为ER效应。电场 强度增大,液体黏度增大阶段称为正效应,而电场强度减 小,黏度降级阶段,称为负效应。
含水系——含水 Si O 2粒子等 H 2 AlP3O10 ⋅ 2H 2 O M(x /n)[(AlO 2 ) x (SiO3 )n ] ⋅ yH 2 O ER体又分为 金属盐水溶液/云母等 粒子分散型 非含水系——导体(Ag, C 等) 粒子分散型 半导体(聚苯胺、聚吡咯等) 及均一型两 电流变体 电介质(TiO 2 ,钙钛矿,强电介质等) 大类,大致 液晶(胆甾型、向列型、高分子型) 如右图所示。 极性硝基苯、非极性苯季铵盐等 均一型 强电解质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微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