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
雷电颂郭沫若读后感
雷电颂郭沫若读后感雷电颂 -- 郭沫若读后感郭沫若的长篇诗集《雷电颂》是他一生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本诗集是郭沫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创作的,他以峻冷的笔触、激越的节奏和壮丽的词藻,描绘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复兴,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切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流连忘返。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郭沫若对历史的独特诠释所震撼。
郭沫若以大胆的想象和深入的历史研究,将雷电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震撼和人类的顽强。
他用雷电作为隐喻,描述了革命的浩劫和黎明的曙光。
他在诗中写道:“将大地划开,雷声中才能睡下,睡沉了才能寻幽,悟讽能扫净荡气。
雷电就是你民族的双手,雷电就是你抚育的女儿。
”这样的比喻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它让我安慰和鼓舞,告诉我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能够像雷电一样迎难而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其次,郭沫若的诗篇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人类的勇敢。
诗中经典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电光中的奔驰战士,感受到了狂风中的呼啸,听到了大地的颤抖。
例如,他写道:“撞穿铜顶的电流,撤去墓碑上的纹章……群岳东吼西啸,锋刃如飞戟。
”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风云变幻中的壮丽景象,也让我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敬畏之情。
最后,郭沫若在诗中探讨的个人命运更是让我着迷。
他深入探讨了个体与集体、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冲突,如何在激情与理智之间做出抉择。
他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忠诚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推动力的缔造者,他们的经历和决策引发了内心的激荡和思考。
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
郭沫若通过诗歌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深刻思考自己的生活选择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思考的作品。
这本诗集不仅带给读者视听上的震撼,更带给我们对历史、自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屈原的雷电颂观后感
屈原的雷电颂观后感《屈原·雷电颂》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楚辞》中的一篇诗歌,它以充满磅礴之势的诗句勾勒出了屈原对国家命运和自身悲剧的无奈与痛苦。
读完这篇诗歌,我深受感动,对于屈原的这种豪情壮志和悲情凄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雷电颂中展现了屈原壮志凌云的豪情。
全诗以雷电天降,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震撼,也透露出屈原壮志凌云、激情四溢的心境。
屈原长期寓居于世事纷扰的王宫,亲历了国家的荣兴和衰败,他的思维深入到国家和民众的疾苦之中。
他在诗中怒斥当时的社会腐败,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呼唤着国家的兴盛和民众的幸福。
屈原的豪情壮志鼓舞着人们追求美好,勇敢去奋斗。
其次,雷电颂中呈现了屈原艺术情感的独特表达。
整篇诗歌由上千字构成,围绕着人们对雷电的触动而展开。
诗中的描写浑然天成,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屈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诗歌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尤其是在描写雷电降临之际的那段诗句,“岂惟蟹奔逐,鳅鱼出尾鳞。
鲐背如削成,手戟斩乌贲。
势駒矫矫,造物分布奔。
出自泾鄣泱漭数千万。
”,通过对动物的形象描写,使雷电突然间显得更加有力而凶悍,使人心生敬畏和震撼。
最后,雷电颂中凸显了屈原的悲情凄凉和艰难际遇。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流亡之困苦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写道,“飞龙乘云风,腾蛇跃紫氛。
鸿连羽翮翩,不雨亦成雷。
弃名逾金石,国士如枯槁。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屈原无法接受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被陷害,也描述了他思乡的苦楚和与家人分离的伤痛。
整篇诗歌中充满了悲壮之情,让人不禁为他的命运而叹息。
总的来说,读完《屈原·雷电颂》让我对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他那壮志凌云的豪情以及悲情凄凉的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屈原的诗歌将自然力量与人类情感相结合,通过对雷电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荣辱、社会疾苦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伤。
这篇诗歌深情地感动着读者的心灵,激发着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8篇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雷电颂【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1.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点屈原及话剧《屈原》的背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热情激昂、激情澎湃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学法指导】1.听好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 nì 咆哮(某iò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某ī)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ǜe)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
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雷电颂》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歌咏雷电的威力和神秘感为主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以下是《雷电颂》的课文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晚,雨纷纷而至,门外东边屋角圈檐下,雷声咆哮,电光交错,突然一声巨响,震倒了门前的棚子;不多时,几百丈开外,一座楼房角门被雷击穿,门板四五丈远飞去,首尾掷在山下。
三声霹雳响后,天上仿佛银河落地,溅起了无数光点,便照得乌云深处也一派晴色,但愈发显露得一切都是多么的荒嵒和苍茫。
天空已在雷声中姜瑩瑩发亮发黑了几遍,大片的清光掠过树叶和带雨花的竹子,又屡屡斩破了云层。
听得山水长啸,草木抽响,放眼四垂,原野沸腾,妖气与鬼哭交集,似妇人泣婴的呜咽。
虽然此时天气渐趋清明,而且再无交加,然而心情却愈发惆怅起来。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作品风貌。
2.掌握《雷电颂》的基本意思和艺术特点,进而增加中文阅读能力。
3.通过理解、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素养。
2. 教学准备1.课本《雷电颂》及课件2.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过程3.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二十四孝》的相关视频,并以此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
3.2 学习1.让学生阅读《雷电颂》的课文原文,了解其基本情节和艺术特点。
2.以“雷电”的概念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以此加深对《雷电颂》作品的理解。
3.3 拓展1.通过阅读和分析《雷电颂》,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的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特点。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电的景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4 总结以“雷电”的主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4.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通过阅读题目、简答题和选择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雷电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 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 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 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 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 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 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 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你,你东君ì ) 稽首( qǐ )
u)( chú ) 踌躇( chó
音
鞺鞳( tāng )( tà )
nɡ ) 迸射( bè
罪孽( niè )
屈原
《雷电颂》的层次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qí) 的内心独白。 第一层: (1-8)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达对黑暗的愤怒、 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
(9-13)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听范读,谈感受
激情澎湃 气势雄浑
强者过招!
被镣铐所囚禁,全身充满了宣泄不出的力量! 披头散发,愤怒的双眼仇视着,颤抖着,他已 被黑暗压抑太久„„ 光明就在混沌之外! 风火雷电已轰鸣不已! 它们愿意赐予他力量! 咆哮吧!那个疯狂的,愿意毁坏一切黑暗的屈 原,那个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强者!
请说说下列形象的象征意义:
风雷电: 象征改变黑暗现实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对社会现实极端愤怒而乞求灵魂寄托的一方净土。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让你有了这 样的感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写作背景
《屈原》
全剧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 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雷电颂》
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 下去。这天正是农历五月五日。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农历五 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 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名平,字原,号 灵均,我国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战国时 楚国人。他用楚 辞的形式写了我 国第一首政治抒 情诗《离骚》, 是我国文学史上 浪漫主义诗歌创 作的源头。
戏剧知识简介(二)
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 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 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 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 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 )括起来。
《雷电颂》是人物的内 心独白,是屈原歌颂风 雷电、怒斥神祗的抒情 独白。
舞台上的屈原是 一个坚持真理的爱 国者、受到奸佞残 酷迫害的形象。
《屈原》这部历史剧在1942年国民党
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 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大大 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 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 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被国民党 当局禁演。 周恩来曾说:“……这是郭沫若借屈 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 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 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 了什么手法?仔细分析一下。
剧中角色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 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 没有阴谋„„的 小岛
象征意义
人间追求光明、正义 的变革现实的伟大力 量
整体喻意
郭沫若借屈 原的悲剧, 展示了光明 与黑暗,正 义与邪恶的 尖锐、激烈 的斗争,起 到了借古讽 今,古为今 用的作用。
雷电颂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雷电颂课后练习答案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雷电颂课后练习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及时地完成课后练习是检测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方法,那么你想知道雷电颂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答案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二语文雷电颂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雷电颂课后原文:...及时地完成课后练习是检测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方法,那么你想知道雷电颂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答案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二语文雷电颂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雷电颂课后原文: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优秀教案《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雷电颂》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雷电颂》课文及教案是的,教材不能随意改动。
但是,教案是活的,怎么教取决于老师的智慧和才能。
虽然写教案需要学习大量的参考资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师建议,吸收同行经验。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第二册关于语文《雷电颂》的课文和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03010文本屈原的兄弟姐妹们戴着刑具,脖子上绑着长长的铁链,还穿着白天穿的神秘衣服,披着头发,在寺庙里游荡。
因为脚镣的原因,走路非常受限。
有时候我眼里含着愤怒站着。
当我的手动时,我会同时给他们两只手。
如果没有动作,拳头会在胸部弯曲。
屈原(向风和雷)风!你吼!吼!尽可能用力吼!在这黑暗的时间里,一切都睡着了,沉入梦境。
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是你咆哮的时候了,也是你拼命咆哮的时候了!无论你如何咆哮,都无法将他们从梦中唤醒,无法赶走逝去的生命,也无法吹散眼前的黑暗,这黑暗比铁还重,但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沙子和石头,或者至少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让洞庭湖、长江、东海为你翻浪,与你一起大声咆哮!啊,我想念洞庭湖,我想念长江,我想念东海,浩荡的海浪!磅礴无边的巨大力量!那就是自由,舞蹈,音乐和诗歌!啊,宇宙中最伟大的诗!你,风,你的雷,你的电,你在这黑暗中咆哮和闪耀的一切,你都是诗歌,音乐和舞蹈。
你们这些宇宙中伟大的艺术家,尽力发挥你们的力量。
让无尽的愤怒爆发这个黑暗的宇宙,阴郁的宇宙!它爆炸了!雷。
你的隆隆声是你车轮滚动的声音?你把我拖到洞庭湖边,拖到长江边,拖到东海边!我想看滚滚波涛,我想听雨的咆哮,我想流浪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私心也没有人的小岛!我想和你一起跳,和你一起发声,和无垠的大海一起,进入无垠无限的自由!啊,电!你在宇宙中的利剑!我的剑被拔出来了,但是你,你可以拔出我有形的剑,但是你不能拔出我无形的剑。
电,你宇宙中的剑,也是我心中的剑。
你快点,快点,快点!分裂,分裂,分裂比铁还强的黑暗!虽然你像水一样把它劈开,你把它抽出来,它又合上了,但至少你能让光出现一会儿,哦,多么灿烂耀眼的光啊!亮,我佩服你,我佩服你,我要向你鞠躬,我要向你磕头。
《雷电颂》浅析
《雷电颂》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散文诗。
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迸射出光明,再到毁灭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屈原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求得以充分体现。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它主要讲了: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上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自徘徊。
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
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
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雷电颂”是全剧高潮中最强有力的一个音符。
课文节选的是此幕的第二场,“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引起过无数爱国人士的共鸣。
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
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
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雷电颂》是屈原在自尊遭受最深、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叩问天地、表达自己理想的宣言书。
独白以诗意化的语言赋予自然雷电以神力,让雷电化作手中的倚天长剑,去劈开黑暗,去焚毁黑暗中的一切。
《雷电颂》淋漓尽致、不可遏止地抒发了屈原热爱祖国、坚持正义、渴望光明、反对黑暗的理想与追求。
《雷电颂》是正气歌,它以历史为题材,以戏剧为形式,以诗歌为灵魂,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表现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重点,具体表现在:1.想象奇特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恢弘,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象,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2.象征手法的运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雷电颂》
舞台剧改编
《The Avengers》专辑
这张专辑中的歌曲“Avengers”是由《雷电颂》中的音乐改编而来,成为了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Thor
Ragnarok》原声音乐:这部电影的音乐中融入了大量《雷电颂》中的元素,如北欧神话中的旋律、打击乐等等,为整部电影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震撼力。
人物塑造
对比衬托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凸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深入内心
作者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斗争,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和共情人物的情感。
环环相扣
整个剧情发展紧凑有力,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矛盾冲突
03
婵娟的纯洁善良与风伯、雨师的保守势力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永恒斗争。
主题思想
01
《雷电颂》表现了屈原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
02
通过象征手法,将巨大的自然力量与屈原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力。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03
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现力,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勇敢无畏的雷电、温柔智慧的水珠等。
郭沫若以此剧表达了反对侵略、争取民主的进步要求。
《雷电颂》是《屈原》中的高潮之一,也是整个剧作中最具象征性的场次。
作品地位
郭沫若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以雷电来象征人民群众的反抗与怒吼,以风、云、雷、电来象征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以神巫来象征反动的统治阶级,从而把抽象的、不可见的、难以捉摸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具象化、外化出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剧中人物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郭沫若写过的课文
郭沫若写过的课文
《雷电颂》
《雷电颂》是五幕话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作者郭沫若,该篇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
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大敌当前之时,尽管积极抗日,却还不忘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静夜》
《静夜》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此诗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借此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全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
雷电颂朗诵稿
雷电颂朗诵稿
风,你咆哮吧!雷,你轰隆吧!电,你疾闪吧!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在这黑暗的夜空中翻滚、怒吼、疾驰。
你们的声音,如同千军万马奔腾,如同狂风暴雨席卷,如同雷霆万钧震撼。
你们是自然的使者,是生命的赞歌。
你们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寂静中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你们是力量的象征,是勇气的标志。
你们敢于挑战黑暗,敢于对抗压迫。
你们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让世界感受到了力量。
你们是生命的源泉,是希望的火种。
你们在黑暗中燃烧,在寂静中爆发。
你们的存在,让生命得以延续,让希望得以燃烧。
风、雷、电,你们是自然的奇迹,是生命的赞歌。
让我们一起感受你们的存在,一起感受你们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向风、雷、电致敬!向自然、生命、力量致敬!。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雷电颂》课文原文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呵!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赏析:《雷电颂》是一篇结构严谨的散文诗。
它通过屈原在庙中对风、雷、电的呼唤和赞美,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全诗充满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战斗意志。
雷电颂课文原文
雷电颂课文原文雷电颂课文原文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屈原舞台剧雷电颂舞台说明
屈原舞台剧雷电颂舞台说明
屈原舞台剧雷电颂(《雷颂》)是一部著名的古典舞台剧,由长安节度使、政治家和文学家张居正创作,以诗歌为形式表达古代中国的历史。
该剧以中古时屈原的生平为基础,将言语、舞蹈以及文本、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一部集叙事、抒情和诗歌于一体的舞台剧。
《雷颂》共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即序部(黄昏吟)、第一幕(长安节度使)、第二幕(石门诗会)、第三幕(遂宁太守)和第四幕(洛阳节度使)。
剧中叙述了屈原从被贬至黄河至被追赶至石门至投江至安葬至相招和谐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作者张居正运用自身的政治观点示警全国,谴责政治腐败,启发人们对社会的反思和自我修养。
剧中有许多强烈的感情表达,比如屈原投江之前,他诉说自己的心声,用悲痛的语调抒发自己的无奈;他尊重自己的先人,希望为他们贡献一片辉煌的明天;他热爱家乡,一颗心在江面上涤念;他让他的爱晶莹剔透,发出聆听天地的令人震撼的声音;他对社会的不公正的现状表示激烈的抗议,将更多的精神投入到宣告公正的斗争中……这些都是张居正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并且以情感的形式表达他的思想和理智。
舞台上表演时,管弦乐队伴奏,演者能够夸张、生动地表现出屈原的感情变化;舞台装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包括背景墙、椅子和模型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剧中的氛围。
另外,剧中的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屈原的思想和情感。
《雷颂》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会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舞台剧。
这部著名的古典舞台剧不仅对理解古代历史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探索当下社会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它也是当代人们不断反思和改革自己的行动指南,它鼓舞着当代人们勇敢地走向伟大的目标。
《雷电颂》 郭沫若
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思想感情?
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 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 诗人未来的热烈追求。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 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的人。
《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 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 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 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2. 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 整齐,铿锵有力。 3.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 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 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 伟大精神。
课堂练习 1、屈原,( 战 )国时( 楚 )国 人。我国最早的( 爱国 )诗人。 《离骚》 代表作有( )。 2、《雷电颂》选自( 郭沫若 )的( ),这是一部( 历史剧 )。 《屈原》 作者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现实,这是 一种( 借古讽今 )的写法。
这样屈原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 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
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 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 要灭亡。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 《离骚》。他慢慢老去,但是复兴楚国 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
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 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 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郭沫若 (1892~1978) :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 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开贞.
全剧分为五幕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 是全剧的高潮。
字的读音:
睥睨pì nì 鞺鞺鞳鞳tāng tà 迸射bè ng 波澜lá n 污秽huì 发泄xiè 稽首qǐ 咆哮pá o xià o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雷电颂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 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减少私家车使用。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型电器、绿色建 筑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从《雷电颂》看当代环保意义
敬畏自然
通过《雷电颂》中对自然力量的 描绘,引导人们敬畏自然、尊重
自然。
环保意识
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传播环保 理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
节奏感强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交错,整散 结合,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押韵自然
文中的押韵并非刻意为之,而 是在自然表达中形成的,更显 得贴切自然。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自然诗歌比较
东西方自然观念差异
东方自然观念
强调“天人合一”,将自然视为 与人类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整 体,注重从自然中汲取哲理和人 生智慧。
跨文化交流在理解《雷电颂》中作用
增进文化理解
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 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雷电颂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拓展审美视野
跨文化交流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 元化的自然诗歌作品,从而拓展我 们的审美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学体 验。
促进文学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 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06
知识拓展:当代环保理念与实践
当代环保理念简介
01
02
03
可持续发展
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 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 需求的能力。
绿色低碳
倡导节能减排,发展清洁 能源,降低碳排放,实现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 调发展。
环保实践活动案例分享
《雷电颂》
自然元素的运用
诗人借助自然元素,如风、雨、雷、 电等,来表达情感和刻画人物形象, 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感。
强烈的感情色彩
激情与豪迈
整首诗歌充满着激情与豪迈的情感,诗人通 过强烈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 的坚定信念。
悲愤与反抗
诗歌中流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不公和黑暗现象的悲愤与反抗,反 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雷电颂》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7
目录
• 《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 《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 《雷电颂》的影响与评价
01
《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作者的生活经历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欧洲文艺 复兴和浪漫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强烈 的反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他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不满,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和追求美好的愿望。
希望与憧憬
在强烈的感情色彩中,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 的希望与憧憬,激励人们为真理和自由而奋 斗。
04
《雷电颂》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激发了抗日文学的创作
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了后世的作家和诗人创作出 大量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
推动了戏剧的创新
作品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创新,为后来的戏剧创 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时代背景的影响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动荡和变革之中,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艺界涌现出一批追求个性解放、呼吁民主科学的先进分子,郭沫若便是其中的代 表人物之一。
作品创作的直接动机
郭沫若在观看屈原的《离骚》演出时 ,深感屈辱和愤懑,决定创作《雷电 颂》,以表达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对 正义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歌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2],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3],吹参差兮谁 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4]吾道兮洞庭。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5]兮兰 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6]侧。桂櫂[7]兮兰枻[8],斫[9]冰兮 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10],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 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11]。 捐余玦[12]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为你打扮好美丽的 容颜,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下令沅湘风平浪静,还让江水缓缓 而流。盼望你来你却没来,吹起排箫为谁思情悠悠?驾起龙船向 北远行,转道去了优美的洞庭。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 桨木兰为旌。眺望涔阳遥远的水边,大江也挡不住飞扬的心灵。 飞扬的心灵无处安止,多情的侍女为我发出叹声。眼泪纵横滚滚 而下,想起你啊悱恻伤神。玉桂制长桨木兰作短楫,划开水波似 凿冰堆雪。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树梢把荷花采撷。两心不 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 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 信却对我说没空赴约。早晨在江边匆匆赶路,傍晚把车停靠在北 岸。鸟儿栖息在屋檐之上,水儿回旋在华堂之前。把我的玉环抛 向江中,把我的佩饰留在澧水畔。在流芳的沙洲采来杜若,想把 它送给陪侍的女伴。流失的时光不能再得,暂且放慢脚步逍遥盘 桓。
九歌 少司命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 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 夫[4]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5],儵[6]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7]沐兮咸池,晞[8]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9]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10]。
九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⑴,冲风起兮水扬波⑵。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⑶。 登昆仑兮四望⑷,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⑸。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为兮水中⑹?乘白鼋兮逐文鱼⑺, 与女游兮河之渚⑻,流澌纷兮将来下⑼。 子交手兮东行⑽,送美人兮南浦⑾。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⑿。[1]
温煦明亮的光辉将出东方,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 轻轻扶着我的马安详行走,从皎皎月夜直到天色明亮。 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长长叹息着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者安于此景回还皆忘。 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 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 说法不一。
⑵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⑶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 皇太一。
⑷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⒃君:此处指东皇太一。[2] [3]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吹竽鼓瑟声悠扬。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九歌·东君
我和你河伯畅游在九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掀动波浪。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1]
雷电颂
目录
作者简介 历史剧《屈原》
屈原简介 《雷电颂》层次 人物形象分析
艺术特点
《 九歌》是《 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
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中国古代诗歌 集。战国楚人 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 或加工而成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 《 九歌》。
九歌·东皇太一⑴ 吉日兮辰良⑵,穆将愉兮上皇⑶; 抚长剑兮玉珥⑷,璆qiu锵qiang鸣兮琳琅⑸。 瑶席兮玉瑱zhen⑹,盍he将把兮琼芳⑺; 蕙肴蒸兮兰藉jie⑻,奠桂酒兮椒浆⑼。 扬枹fu兮拊fu鼓⑽,(疑此处缺一句) 疏缓节兮安歌⑾,陈竽瑟兮浩倡⑿。 灵偃蹇qian兮姣服⒀,芳菲菲兮满堂⒁; 五音纷兮繁会⒂,君欣欣兮乐康⒃。[1]
⑽枹(fú):鼓槌。拊(fǔ):敲击。 ⑾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⑿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⒀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 姣服:美丽的服饰。
⒁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⒂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 一作:渺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暾tun1将出兮东方,照吾槛2兮扶桑3。 抚余马兮安驱,夜晈晈4兮既明。 驾龙辀zhou5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6。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7兮顾怀8。 羌9声色兮娱人,观者憺dan10兮忘归。 緪geng瑟11兮交鼓,萧12钟兮瑶13簴ju14。 鸣篪chi15兮吹竽,思灵保16兮贤姱hu17。 翾xuan18飞兮翠曾19,展诗20兮会舞21。 应律兮合节22,灵23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24。 操余弧25兮反沦降26,援北斗27兮酌桂浆。 撰28余辔兮高驼chi29翔,杳冥冥30兮以东行。[1] [2]
秋天的兰草和芬香的蘼芜啊,茂密地在堂前满布着。 绿油油的叶
子,白色的花朵,沁心的幽香阵阵地偎近了我。凡是人都有他所 喜爱的儿子:少司命之种哟,你为什么使我愁啊!你瞧,一片繁 盛的秋兰,紫茎上翠绿的叶子,葳蕤下垂。莺莺燕燕,满堂都是 美人,你,闪耀的眸子,在暗暗地对我传情。你进来时,那么沉 默,你走了,也没有和我招呼,你驾乘着旋风和云旗,飘然远行。 今天,我感受到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生生的别离:回忆她去最大 的愉快,没有能超过我俩初恋的滋味。你便是这样穿着荷花的衣 服,系着蕙草的飘带,陡然来了,又匆匆去了。晚上,你寄宿在 天国的郊外,你为谁老逗在那高高的云际啊!我想和你在天池沐浴, 在初升的太阳里晒乾你的头发。戏瞻望着你,少司命之神,怎么 还不见你来哟!迎着风,我失意地发出悲壮的歌声。少司命之神, 你以孔雀的翅膀作车盖,翡翠的羽毛作旌旗,你飞登于九天之上, 清除着扫帚星。你手举长剑?保护着人类的小主人,芬香的少司命 之神啊,你为万民主持着公正。
⑸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 声响。
⑹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 器物。
⑺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⑻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⑼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