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文明乡风建设
新农村建设文明乡风建设一、文明乡村建设的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乡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与城市相对衔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明乡风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可以培养农民的精神文明,提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与乡村发展的步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打破传统农村观念的束缚,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推动农村生态保护文明乡村建设对于农村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使小农户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从事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环保型产业,减少对土地、水源、空气等资源的破坏,实现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文明乡村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民生保障。
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使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接轨,减少农民因公共服务不足而造成的不便和不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加强农村治理文明乡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治理。
通过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的自治、法治、德治,促进农民自治组织的发展,打造和谐乡村社会,增强农村的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培养农村文化文明乡风建设可以培养农村文化。
通过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激发农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与宣传,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七、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文明乡风建设重视农民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文明乡风建设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消除农村城市二元格局,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互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人居环境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村庄、清新的空气以及方便快捷的基础设施,都会使农民感到舒适和满足。
其次,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农村。
一个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良好的人居环境将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
二、人居环境改善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人居环境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人居环境改善包括四个方面:住房条件的改善、村庄环境的美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提升。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三、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政策,激励农民改善和修缮住房。
其次,要加强对村庄环境的管理和美化。
加大对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水平。
另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方面的投入。
最后,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乡风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方面,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能够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乡风文明是农村与城市相比的一种优势,也是吸引城市人口回流农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与农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与农村治理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如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维护乡风文明,有效推进农村治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乡风文明的重要性乡风文明是农村社会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一个地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乡风文明的存在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农村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建设尤为重要。
通过宣传乡规民约,加强道德教育,营造正向氛围,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
同时,要建立健全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农村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四、农村治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治理薄弱、农村规划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发展的进程,也制约了乡风的提升。
五、加强基层治理要解决农村治理薄弱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基层治理。
因此,应该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使基层治理真正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动力。
六、推进农村规划农村规划是农村治理的重要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村规划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避免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乱象和矛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七、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农村社会秩序的良好维护是农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加强社会管理力量,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乡村社会的安定和谐。
八、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等方式,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只有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他们才能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更大的认同感,积极参与到农村治理中。
九、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农村环境的整治是农村治理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环境监测,对乱倒乱排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要注重农村环境教育,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
十、总结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和农村治理是相辅相成的。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农村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案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案愈加重要。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局。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优质的乡风文明是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乡风文明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在农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道德规范。
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文明礼貌用语、讲排头、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倡导诚信守约,创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文化繁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要重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各类文艺、体育和科普活动,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热情,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四、加强法制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有法治作为保障,要加强农村法律意识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法律素养。
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推进乡土风俗保护乡土风俗是每个乡村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乡土文化传承创新,保护好农村的传统村落、古建筑和乡土文化遗产,让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六、弘扬劳动精神农村是劳动创造美的地方,要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光荣”的思想。
开展丰收节、劳动节等活动,强化农民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倡导劳动创造美、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七、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要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也在不断发展改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其中农村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的推动对于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文化建设是传承乡土文化和培养农民文化素养的过程。
传承乡土文化是保护浓厚的乡土文化传统,使其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培养农民文化素养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身份和乡村特色的象征。
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农耕文化展览等来实现。
同时,政府也应出资支持乡土文化的调查研究和记录编纂工作,以保留和传承乡土文化。
三、推动农民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是培养农民自信和拓宽发展空间的关键环节。
农村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供包括文化、科技等在内的各类知识。
同时,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使得农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四、传承乡村传统工艺乡村传统工艺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珍贵瑰宝。
通过传承乡村传统工艺,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技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拓宽收入来源。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传统工艺的支持力度,开展相关培训和推广活动,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五、建设农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建设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通过建设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和知识获取。
文化活动中心则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如音乐、戏曲、体育等,充实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培育文明农民行为习惯文明的农民行为习惯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基础。
2024年开展乡风文明活动计划(四篇)
2024年开展乡风文明活动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乡风文明就成了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
因为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乡风文明来实现,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乡风文明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乡风文明来营造,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连队响应县妇联的号召,努力做好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现将活动计划做以下简要汇报:一、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大力提倡新风尚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在于通了几条路,建了几座楼,更重要的在于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
我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注重薄弱环节和典型引导,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着力建设适宜的人居环境。
我连队根据我连实际情况制定出今年的环境整治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以规划为依据,与连队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连队绿化相结合。
重点是规范围墙、整齐板障、净化街面、绿化连队和美化庭院。
三、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活动场所为进一步加强我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努力完善内部活动设施,确保文化活动室作用的发挥。
管理好连队图书室,完成好连队健身器材活动场所等各项工程建设,为农牧职工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
四、狠抓各项工作,切实将措施落到实处1.开展美化绿化评比活动。
以实施连队环境整治为契机,组织发动农牧职工定期对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田间空地、邻居间隙乱堆放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柴草进行清理整改,引导职工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鼓励农民种花植树,清洁、美化庭院。
开展“清洁示范户”活动,在连队职工中评出____户典型进行示范宣传,在职工群众中逐步树立以“洁、净、美”为荣、以“脏、乱、差”为耻的观念。
2.开展____文化体育活动。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关注乡风文明的塑造。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方案。
2. 建立文明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首要任务是建立文明村庄。
通过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供清洁的环境和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生活福利。
同时,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形成诚实守信、友善和谐的乡风。
3. 培养优秀农民优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4. 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的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寄托,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于塑造乡风文明至关重要。
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乡村戏剧、书法展览等,激发农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5. 建设和谐社区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乡村整体发展,也要注重个体建设。
建立和谐社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强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6.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推广废物分类和垃圾减量等环保行动,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并形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7. 强化农村治理农村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
可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组织机制,强化村民参与决策的权益,提高农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8. 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能推动乡风文明的塑造。
可以通过规划景点、整合资源等方式,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提升乡村形象。
9. 建立诚信农业系统诚信农业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认证机构和溯源体系的建立,规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农民对诚信农业的宣传和认同,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乡风文明
6. 村民集体意识弱化。目前,绝大多数乡村以分散经营替代集体经营,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集体经济的弱化使得村民之间交流的动因、交流渠道和交流平台减少,交流时间缩短,农民集体参与意识弱化,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缺乏使农村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隐患。
7. 农村社会治安和稳定问题值得关注。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增强,社会治安和稳定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农民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维权意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农民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调解,成为引发刑事案件的隐患。
《规划》从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和加强领导两个方面指出如何建设文明生态村。要将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纳入市县、乡镇财政预算计划,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投入,将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去,多渠道落实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切实加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建立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层层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市县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要深入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正 文】
一、乡风文明的内涵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乡风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农村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指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几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乡风文明建设成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精神支撑。
2. 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广东和海南等省早在2001年前后就开始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并且收到良好实效。“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各省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各地应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好专项配套资金,抓好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影剧院和体育场所建设。通过加强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增强环境建设力度,将乡风文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环境建设促进人的行为转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免费论文浏览入库时间:2006年6月13日9:54)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王华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
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
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引言:新农村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切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乡风文明与社会和谐的相互促进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良好的乡风文明能够促使农民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社会和谐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乡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加强对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农民自身的自觉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而农民则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并发扬乡村务实、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
三、注重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乡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村文化是农民群体的精神家园,对于培养农民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要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就需要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激发农村居民的文化兴趣和参与度。
五、发展乡村合作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乡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乡村合作经济中,各方共同受益,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六、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农村社会管理的规范与完善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整治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整治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整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乡风文明的整治涉及到农村的社会秩序、道德水平、文化传承等方面,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更关乎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整治的重要性和措施,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一、培养农村居民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农村是人文素质建设的重要阵地,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底线。
乡风文明整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农村居民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品德,可以使农村居民更加尊重他人、关注他人,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农村居民更加注重环境卫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农村文明水平。
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一直处于不够完善的状态,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乡风文明整治应该着重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例如,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修建幼儿园、学校和医疗服务机构,完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整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来弘扬农村文化,加强青年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农村也应该积极融入现代文化,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乡风文明整治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复杂工作,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因此,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也是乡风文明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党组织和村委会的作用、推行村民自治等方式来实现。
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五项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五项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首要任务。
要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繁荣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水平。
2、生活宽裕,就是农牧民生活要实现新抽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根本目标。
要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消费结构,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乡风文明,就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
4、村容整洁,就是苏木乡、嘎查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关键环节。
要搞好苏木乡、嘎查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牧区居住环境。
5、管理民主,就是苏木乡、嘎查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有力保障。
要深化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和谐苏木乡、嘎查村。
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
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现代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新农村的全面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
这五项要求是指:产业振兴,生态宜居,社会和谐,治理有效,乡风文明。
下面分别对这五项要求做详细介绍。
首先,产业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产业是农民的经济支柱,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实现产业振兴,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培育壮大农村新型主体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繁荣。
其次,生态宜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建设绿色农村,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社会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凝聚全村力量,促进农民自治,实现村民自治、农民自治、村民自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第四,治理有效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依法推动村务公开,加强村民参与,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最后,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礼仪,推广文明新风,努力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建设新农村五项要求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五项要求,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让农民生活得到实质性改善,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希望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字数:466)。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的几点思考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01引言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教育落后、乡风文明缺失等。
乡风文明建设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根基。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传统文化流失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农村文化受到冲击,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现代文明冲击一些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创新和特色,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资源,导致文化空洞化。
缺乏创新和特色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乡风文明建设需要资金支持,但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文化设施不完善村民参与度不高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一些农村地区文化设施不完善,如缺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使得村民难以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
一些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群众基础。
03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01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以乡风文明为抓手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
教 育 内容 贴近 实 际。 围绕 经 济 社 会 发展 这 一 中心 , 以社 会主 义核 心 价
校 教 育 、社 区教 育 、 家庭 教 育 齐 头 并
二 、努 力创建 创 新 ,丰 蔷 值 观 和 荣 辱观 教 育 为 重点 ,把 “ 荣 展 示 良好 的道 德 风 尚和 行 为 举 止 ,聘 风 文 明建 设 内 涵 八
Y 新 农 村 建 设
一 ‘ I NONG CUN I N J AN SHE
以乡风文 明为抓 手 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梁 国林
1— 晓镇位于北 仑区最南端 ,三面 F
这 个 平 台 ,邀 请 农 业 专 家对 农 民开 展
进 机关 、进 社 区 、进外 来人 员”“ 六
—
二兰 批 山 一 临 ,仑 区 实 首 茶 训 , 花 木 、果 树 等 栽培 和 养 育 技 术 环 , 面 海北 浙 省 培 叶、 实施 了 “ 加农 户 ”一 体 化 H f 中心 镇 ,也 是 是 江 施 企业
“ 南加速 ” 的重点 区域 ,近 年 来经济 快 技 术 培 训 方 式 , 由宁 波海 和 森 食 品有 培 训 ,共 举办 各类 培 训班 l ,培 训 0期 农 民 3 0多 人 次。 广 泛 开 展 了 “ 法 0 送
讲, 组织 了 “ 习 十七大 、 学 建设 新春 微 型党 课 挑 战赛 和 十 七届 三 中全≤
识 竞 赛 等 。 以 “ 何 当好 村 干 部 ” 如 重 点 ,开 展 了村 干 部 教 育 培 tI J。j l 党 员 干部 警 示 教 育 大 会 、深 化 廉
树新 风 、促和谐 ”为主题 ,积极开展 了 乡风文明建设 活动 ,促进 了新农村 建设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思考时,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使乡村居民逐渐树立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规范乡村行为,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使法律的威慑作用得以发挥。
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乡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这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让乡村居民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还应当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让乡村居民有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对象,提高道德素质。
第三,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乡村居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增强,从而在行为和精神上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第四,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乡村是我们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做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乡村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行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性和智能化,保证农田的稳定供水,提高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修炼,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需要加强同乡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助,加强与乡村其他组织的沟通合作,让乡村居民形成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
同时,也需要倡导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为乡村居民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
最后,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培育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引导全县农村村风民风、生活居住环境、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传统农耕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文明和谐、繁荣兴盛、精神焕发的农村新气象。
二、工作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在每个新农村建设普及点上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并每年选择5-10个重点村庄着重打造“乡风文明示范村”,实现农村村风民风、生活居住环境、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
三、工作内容1.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习惯。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加快构建覆盖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设施高效利用。
推进文化下乡工程,配套建设好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开展农村文化市场“扫黄打非”专项治理。
实施农村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推动优秀文化遗产等合理开发利用。
3.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大力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积极弘扬好人文化、孝道文化、家风文化和村规民约文化,坚决抵制各种陈规陋习,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炫富、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
推进农村殡葬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文化传承与乡风民俗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文化传承与乡风民俗一、概念解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简称“示范村”,是指在新农村建设中,经过政府或相关部门的甄选和认定,作为典型、标杆的农村发展模式。
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文化传承和乡风民俗的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文化传承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有机融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需要传承和发扬。
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示范村在文化传承中,不能盲目复古,而应该积极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之更符合时代的需求。
三、古建筑与家风家训很多示范村都重视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传承载体。
古建筑的风格独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通过修复和利用,可以为示范村注入浓厚的历史氛围。
与此同时,家风家训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通过制定和遵守家风家训,可以促进乡风文明,传承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新一代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四、民俗活动和传统节庆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示范村应该注重民俗活动的开展和传承,例如年味浓厚的春节庙会、传统的婚礼仪式、节日的祭祀活动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带动经济发展。
五、艺术与文创产业艺术和文创产业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补充和拓展。
通过在示范村中引入艺术表演、文创产品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可以开拓农民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艺术和文创产业还可以为农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六、农耕文化的传承农耕文化是乡村的根基和灵魂。
示范村在文化传承中应该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组织农耕技术培训、农民体验活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精髓。
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
但目前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从机制、载体、建设阵地等多方面建设乡风文明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意义、存在问题、建设方法正文: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术机构到媒体,从政府到农民,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术研究也达到高峰。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乡风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农村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指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
几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乡风文明建设成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精神支撑。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
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
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
”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之文明城市创建,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村民集体意识弱化。
目前,绝大多数乡村以分散经营替代集体经营,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集体经济的弱化使得村民之间交流的动因、交流渠道和交流平台减少,交流时间缩短,农民集体参与意识弱化,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缺乏使农村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隐患。
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硬件支持。
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3、农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乡风文明缺乏建设者。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
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不仅阻碍了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农村教育落后,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延续性。
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小孩一般留守随其祖父母辈生活,隔代抚养现象普遍。
而祖父母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孙子辈的养育仅限于温饱和平安,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孩子缺少家庭辅导、家庭管教和家庭温暖。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同样也是愚昧的,这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的乡风文明是相悖的。
历史造成祖辈没文化,当今父辈去打工,孙辈教育少,乡风文明建设后继无人,缺乏延续性。
4、精神生活困乏,乡风文明建设缺少氛围。
因精神生活困乏,村民打牌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气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5、贫困人口较多,影响乡风文明建设。
政府现有社会低保体系以及有关部门各类相关活动和载体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
过多的贫困人口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
6、农村社会治安和稳定问题值得关注。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增强,社会治安和稳定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维权意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农民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调解,成为引发刑事案件的隐患。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乡风文明建设。
7、封建迷信现象有所抬头。
许多农村建起了大小庙宇,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出门办事都要选吉日,还要到寺庙烧香拜佛,占卜问卦,预测吉凶。
封建迷信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互抵触的。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建设方式(一)主要经验1、创新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一是乡风文明传播语言和传播方式要创新,要让深奥的理论简明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传播方式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让先进文明思想、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扎根。
二是要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
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三是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农村村规民约。
通过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遏制农村打牌赌博、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现象,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2、稳定乡风文明建设队伍。
组织保障是乡风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形成基层各级政府党政部门、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共同互动,形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合力。
要把群众看作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乡风文明建设不能靠外部强制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要以民为本,因势利导,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
3、要推行长效机制。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协作,努力形成多部门配合、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式1、依靠长效机制驱动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
乡风文明反映的是: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良好,文化修养、科学素养、道德水准不断提高。
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但是,乡风文明相对于其他目标,很难用数字和指标来考量。
精神文明创建又有着以虚促实、持久长效的特点。
因此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有关要求以机制、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以文化阵地促动乡风文明。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也是在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3、依靠典型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积极发现、挖掘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推进全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4、使用合适载体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四德”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在农村大力建设公益广告牌,积极发挥舆论作用,努力营造宣传氛围,弘扬社会正气,抵制不良陋习,净化农村舆论思想环境。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
乡风文明重在建设,要继承并发扬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传统文化美德,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以文明乡风来加强村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民主参与意识,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1、姬汝茂.论基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 [J] .社会科学家,2010年1月第1期,98-101页2、姜长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J].农业经济,2006年第6期,7-10页3、姜长.“三农”问题的多维透视[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5,304-308页4、张晓山.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聚焦“三农”——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5)[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10页5、詹成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部署[O],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05.12.286、林卫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56-58页7、黄祖辉,张栋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轴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1029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4),90-100页8、梁贤.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观与方法论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 2007(6),46-48页9、赵乔华.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200810、赵增彦.经济欠发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理论导刊,2010年第08期,73-75页1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