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3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方面。

在这一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是多么的繁荣和先进。

一、中国古代的火药中国古代的火药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

它的应用极为广泛,从军事、民用到生产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的战争中,火药被广泛应用。

比如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唐朝就曾经使用过火药制造的燃烧弹来攻打叛军。

在宋朝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用火药炸开了晋阳城的门,成功攻占了城池。

此外,火药也被用于民用,比如用来烟火制作、医疗、铸造、及成分分析等等。

火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生产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发明,其中尤以四大发明为最著名的四种发明。

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发明之一。

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纸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

在唐代时期,造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一种主要的生产工业。

指南针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导航工具。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南菜园指南车和合悬图等工具进行导航。

南宋时期,为了开辟更大的商业交换路线,人们开始使用磁石来制作指南针,从而更加方便了商业交易的进行。

印刷术则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中国的印刷术起源非常早,在唐朝时期,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传播的速度,也促进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就是《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优美的诗歌、哲学和道德思想,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中国的绘画领域中,人们主要使用的是水墨画。

它是一种在纸张上使用水和墨进行绘制的技艺。

在唐代时期,水墨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总之,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极其发达,不仅有着世界闻名的四大发明和火药,也有着优美的诗歌、绘画和哲学思想等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鲁迅
(1)材料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 题?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封建社会后期
的腐朽未能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 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取决于社会环境。
指南针•水浮法
指南针•缕悬法
指南针• 指甲旋定法
指南针
罗盘
2、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有什么重大 意义?
促进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二)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
烧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 不可合三黄(即硫磺、雄黄和雌黄)等烧, 立见祸事” 。
——中唐 ·《真元妙道要略》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毕升
7.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 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8.人们认为烟火(如右图)就是喷气式火箭 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 至少可以追溯到( ) 9.南宋时期,人们印制的精美 书籍,采用的方式是( ) 10.我国的指南针由谁传入欧洲,并为后来欧 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 )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 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12.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北宋时发明的是( ) 13.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药 ②纸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①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② 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使整个作战方 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 的进步
③ 人们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我国是最早发明 火药的国家


发明: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图文并茂、便于大量印刷等。 缺点:刻字费时、费力;出现错别字难以修改;一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二)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的制作及排版过程
胶泥刻字
拆版
◎毕昇像
烧制字模 使字模变硬
排字固版 可以再次排版
印刷
◎泥活字版(模型)
◎《梦溪笔谈》中对毕昇 发明活字版的记载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 航海有什么好处?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 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二)火药
唐 朝 时 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 唐 朝 末 年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 元 时 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司南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 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 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 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
司南在光滑的盘 中转动,当它停下来 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司南(模型)
2.罗盘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 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 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 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
宋元时期 的科技与 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者及出现时间 活字印刷术的排版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发明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发展、应用及传播
发达中外交通
陆上丝绸之路 驿站制度 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明]宋濂等《元史·地理志》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3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它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

七年级历史第13课是一堂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了秦始皇、兵器制造和“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治理手段极其残酷,实行焚书坑儒、铁骨铮铮等政策,与此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如万里长城、阿房宫等,这些工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兵器制造的重要性兵器制造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制造了大量的兵器,包括弓箭、刀剑、战车、盾牌等。

秦始皇认为兵器制造是保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所以他将制造兵器的技术独占,让外国不能学习。

三、“八十万大军”的故事“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讲述了吴楚之战中的一个场景。

当时,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向南侵略吴楚两国,最终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中,虽然八十万的数字有些夸张,但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战争的状况。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精神非常重要。

四、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预测未来的趋势。

此外,历史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学习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13课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去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三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三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三课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 隋唐时期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人们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这种方法在当时提高了印刷效率,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排列在铁板上,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模压平,这样就可以印刷了。

印完之后,再将铁板加热,使松脂熔化,取下字模,下次还可以再用。

-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及欧洲等地。

欧洲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 指南针。

- 发明与发展。

-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 传播与影响。

- 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

例如,新航路开辟时,航海家们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从而能够开辟新的航线,发现新大陆,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2. 火药。

- 发明与应用。

-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 传播与影响。

- 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 陆路交通。

-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初一历史第十三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三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三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的历史学习中,每一课都充满了知识点,而第十三课更是如此。

本文将对初一历史第十三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分裂局面的一个阶段。

公元420年至589年,中国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政权。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这一时期地方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二、南北朝时期政治1. 南朝时期南朝时期政权经过四次更迭,分别是刘宋、南齐、梁、陈,政权间的更迭多数是通过武力争夺完成的。

这一时期南方政权大多以君主专制为主,但君主实际掌握的权力有限。

2. 北朝时期北朝时期政权经过五次更迭,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朝时期政权更迭较为频繁,国力衰退。

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皇帝在政治上具有绝对权力。

三、南北朝时期经济1. 北方经济北方农业发达,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其中以谷物种植为主。

此外,官府的徭役和商业税收也是北方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

2. 南方经济南方以手工业发达为特点,丝绸、漆器、纸张等产品在南朝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南方的水利灌溉设施也相对完善,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四、南北朝时期文化1. 南朝文化南朝文化主要由儒家学派和佛教影响,文人雅士追求文化艺术的修养。

南朝时期名士辈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众多流传至今。

2. 北朝文化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但融合了汉族的文化以及鲜卑、契丹等民族的文化。

五、南北朝时期社会1. 南朝社会南朝社会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对农民实施剥削。

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2. 北朝社会北朝时期的社会以世族贵族为主,社会地位由血统决定,世袭制度影响社会流动性。

六、南北朝时期遗产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其中,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们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初一历史第十三课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预习导学]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预习导学]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2.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3.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资料,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优缺点?
【学习任务二】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期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学习任务三】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对比雕版印刷术,它有什么优势?
【学习任务四】活字印刷术是如何传播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习任务五】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学习任务六】归纳火药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学习任务七】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学习任务八】归纳宋元时期陆路、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

陆路:
海路:
【学习任务九】发达的中外交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下)_第13课_宋元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历史(下)_第13课_宋元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
印刷术
四大发明
指南针 火药
王选(左)与助手研究工作。王选教授是 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他负责 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使中国印 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迈入“电与光”的 时代。
一、活字印刷术
大约在7世纪,中国人受古代印章和拓石的启 发,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 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民 众 是 历 史 的 主 人 , 是 传 承 文 明 的 主 体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发展历程 火药
古代炼丹家发现--宋元时广泛运于战争
深远影响
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的胜利发挥巨大的作 用,推动社会进步。
提高印刷效率,促进 雕版印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活字 刷术 促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印刷术 北宋平民毕升活字印刷术
应当注意字要制成反 体,让字画凸出。
北宋泥活字版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对照雕版应刷术,活字印刷术有什么进步的 地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省时省力。因活字可以重复使 用,不用再一版一版地刻,节约了 许多时间,也节省了许多劳动力;
2、经济。节省时间,节省劳动 力,就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书的价 格降低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造纸术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轻便易携 带的纸张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有 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2、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知识传授的难 度,扩大了知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3、指南针在航海业上的广泛使用,为欧洲的 航海家们开辟新航线、发现美洲大陆和完成环球 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使世界从彼此隔绝的状 态走向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整体; 4、火药武器的普遍使用,结束了冷兵器战争 的历史,帮助欧洲的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主义的 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推到了整个世界 文明前进的步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

南针开始运用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于航海 转轮排字法 元祯《农书》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影响:大大促进 欧洲 由此又引起了无数变化。
(3)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的力量和影响。
依据材料分析,指南针的发明有何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4、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火箭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中国人发明 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 药开始应用 于军事上
北宋 震天雷
宋元时期火 药被广泛的 应用于战争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元代火器进一步发展。火铳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2
活字
活1版
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利用率高,成本低,排版错 3
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
但泥活字容易破裂、不易着墨。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一: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记 载“(活字印(刷1)术提)高若了止印印刷三的二效本率,,未降为低简了易书;籍若的印成数本十;百千本,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3.海路交通的发展特点
①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
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
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
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 海岸。

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 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鼎盛时期。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走出去
双向交流 发达的中外交通, 共同发展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际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其核心是政府将土地分成若干份,分配给农民耕种,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2. 租庸调制:是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其中“租”是指农民向政府缴纳的田租,“庸”是指农民向政府提供的无偿劳动,而“调”则是指农民向政府缴纳的物品。

3. 土地兼并:是指地主和富农占有大量土地,使得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资源,从而导致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

4. 两税法:是唐朝中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其核心是按照土地和人口的标准征收税收,以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

5. 租佃制:是指农民将土地租给地主或富农,以获取租金和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6. 宋代田庄:是指宋代时期一些大地主拥有的大型农业综合体,其中包括田地、山林、池泽等资源,以及农民、工匠、奴隶等劳动力。

7. 矿冶业:是指金属矿藏的开采和冶炼行业,在唐代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矿冶业,而宋代则更加发达。

8. 纺织业:是指手工纺织业,在唐代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手工纺织业,而宋代则更加发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48张PPT)

伯 造纸术 指南针12、13世纪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阅读62-63页“发达的中外交通”子目,第一、二 三段请标注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 (1)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 (2)宋代_________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时逐渐形成完 整的 制度。 (3)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丝绸之路: (1)宋元时期 和 有了较大的发展。 (2)宋代的海路可通往____________________,远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驿站制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 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 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想一想:元朝建立了遍布 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 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 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元朝驿站 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二)中外交流
看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 雕版印刷技术都 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1.活字印刷术
阅读教材59-60页“活字印刷术”子目,请标注
印刷术的演变、影响及传播
演 变
隋唐
宋代 元代 元朝中期
雕版印刷术 毕昇——(泥)活字印刷术
转轮排字法
王祯《农书》
铜活字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火药,尤其是火药 武器的发明和推广,结 束了冷兵器的时代,使 战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大大增强。当火药武器 的制造方法传到欧洲, 更是加速了欧洲乃至世 界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巩固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加快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 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 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 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 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 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 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
看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 雕版印刷3、技印版术刷都墨图有哪些缺点与1、不雕2、 版 足雕 使版 ?用制木版材图图
3、印版刷墨图
【印刷术】 — “文明之母”
变 期的雕北版宋印出刷现技活术字,印都刷有技死了术哪字比些起显为隋著唐的活时 字
变 技术改进呢?
死版为 活版
省工省料 + 省时
泥、陶活字 木活字 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应用 ____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
到_宋__代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
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
竹筒,发明了火__铳__,这比以前的突 火枪威力更大。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2.火药的影响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 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 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 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印改刷术革、火创药新、指南针科这三教种兴东西国,已
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
二邓种小在战平争上:,科第三学种技在航术海上是,生由此产又引力
起了无数的变化。
一江个泽宗这教种民教变派化:,如科一此个之教赫大兴赫,有以国名致的没战人有略物一,个能帝比国,
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伟大事业中产生更大的
材料研读
朱彧[yù] 在1119年写成《萍州
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 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 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 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 水罗盘(模型) 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 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 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教案
引言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教案,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
2.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
3.认识秦朝对统一中国所做的贡献;
4.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秦朝的政治制度;
2.秦朝对统一中国的贡献;
3.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环节
1.导入: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介绍秦兵马俑,并引导学生关注于其中的历史背景;
2.讲授:讲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统一中国的贡献;
3.练习:让学生完成填空和选择题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就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探究;
5.拓展: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秦朝的其他历史事件。

四、教学手段
1.图片或视频;
2.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
3.填空和选择题等练习;
4.实地考察和阅读等拓展手段。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完成的填空和选择题等练习;
2.学生的探究报告和阅读反思。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统一中国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探究,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笔记》
一、南北朝时期
1.时代特征
(1)南北分裂
(2)文化交融
(3)民族大融合
(4)地方分权
2.南朝
(1)刘宋
(2)南齐
(3)南梁
(4)南陈
3.北朝
(1)北魏
(2)东魏
(3)西魏
(4)北周
二、北朝的政治制度及文化
1.北朝的政治制度
(1)郡县制
(2)官僚制度
(3)科举制度
2.北朝的文化
(1)洛阳城
(2)洛阳文化
(3)北魏《颜氏家训》
三、南朝的政治制度及文化
1.南朝的政治制度
(1)封建制度
(2)文化官僚制度
(3)科举制度
2.南朝的文化
(1)建康城
(2)建康文化
(3)吴子光《吴越春秋》
四、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与变化
1.宗教
(1)佛教
(2)道教
(3)儒教
2.科技与文化
(1)造纸术
(2)印刷术
(3)湘妃竹简
(4)乐府诗
(5)笛箫琵琶
3.南北朝时期的互动与交流(1)战争
(2)联姻
(3)通商
(4)接纳
五、南北朝时期的成就与局限
1.科技文化
(1)造纸术、印刷术、乐府诗(2)笛箫琵琶
2.地方民族文化
3.分裂局面fillna。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知识点+测试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知识点+测试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知识点+测试部编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知识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泥活字)● 元朝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有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 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朝时制造成指南针(罗盘)。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与航海。

※●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领域。

宋朝时制造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元朝时金属做筒,发明了火铳。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发达的中外交通※●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发达的驿站。

●元朝时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宋代的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和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交通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发明创造、天文历法、生产技术等传入亚洲各国及西方国家,对欧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入中国。

外来的科技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说明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明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明朝的基本状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对于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

2.教学难点: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28张PPT)
7年 耗时长、成本高、利用率低 。
印刷术的演变史
隋唐时期 北宋
雕版印刷术 泥活字印刷术 (毕昇)
毕昇
制版方法
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 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 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 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
美丽的烟花。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
,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
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那么,大家知 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是我 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发明 是什么? 它们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 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如何?
人教版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掌握活字印刷 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发展、应用传播及 影响。 2、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 及影响。 3、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印刷术的演变史
隋唐时期
雕版印刷术
隋唐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唐咸通九年刻
世界现存最早的、有确切题款纪年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第一自然段: 回答: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 它的缺点是什么?
唐朝。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材料一: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 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 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请你算一下,要 刻完我们这本历史课本(12.6万字),按每天刻50字算需要多长时间?
A
2. 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 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术的革新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3课

1.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 ) A.泥活字 B.木活字 C.锡活字 D.铜活字 2.欧洲出现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800年 3.把指南针传到欧洲去的是( ) A.日本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 4.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制成了能指示方向 的仪器,叫做( )。 A.指南针 B.司南 C.罗盘针 D.磁铁 5.沈括生活在北宋,他的著作( ),记载 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就。 A.《授时历》 B.《神灭论》 C.《梦溪笔谈》 D.《金刚经》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有什么不足之处?
每印一页书就要刻一块版, 书印好后,雕版也就被废弃, 费工、费力、易出错
活字印 毕升(毕昇) 刷术 发明人:________
北宋时 时间:________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升
北宋泥活字(陶活字)
泥活字加工工序
泥活字版
活字印刷术的四道工序 :
B
A
• 材料分析题 •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 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萍州可 谈》 • 材料二: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 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 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
• 回答: • 1、材料一的情况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宋在指南针的 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D
B
A
A
10.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 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时期。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1.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叙述不正确的( )。 A.活字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B.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D.活字印刷术是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孟頫像
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 元代——赵孟頫
苏 轼

苏轼的书法黄 庭 坚Fra bibliotek黄庭坚书法
米 芾
米 芾 《 苕 溪 诗 卷 》
《 米 芾 书 四 条 屏 》
蔡 襄
蔡襄书法
蔡 襄 的 字
——司马光《进书表》
阅读史料,思考:司马光为什 么要呕心沥血,编写《资治通鉴》 这样一部巨著?
北宋王朝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冲 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加之北 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困难,促 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把目 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上 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 借鉴。
宋词
苏轼(北宋)——《念奴娇.赤
壁怀古》 李清照(两宋之交) 辛弃疾(南宋)
苏轼像
“三苏祠”
李清照像
李清照纪念馆
辛弃疾像
文武全才的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像
《感天动地窦娥冤》
绘画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元代)
张择端像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人物 时代 著作 著作内容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战国到 五代
黄帝到 汉武帝
著作体裁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司 马 光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资 治 通 鉴 》 稿
……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 生休戚,善为可法,恶为可戒者, 为编年一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