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_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式表示被测量的真值落在 式表示被测量的真值落在 范围之内的可能性为95% (N - U N , N U N)
N :多次直接测量的平均值 一次直接测量值 间接测量值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区域。
§1‐4: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接 果
一、多次直接测量:(等精度) 测量列:x1,x2,x3,…,xn 仪器误差:ΔX仪
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在任何一次测量中,测量误差既不会是单纯的系统误差,也不会是 单一的随机误差,两者都有。 严格划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四、仪器误差:在正确使用仪器的条件下,测量所得结果的最大误差限
仪器 钢皮直尺
量程(mm) 0~150/300
分度值(mm) 1
四 预习
五 实验
六 实验
七 预习
八 实验
九
十
实验 操作考试 100分 30%
(20+40+40)×6=100分×6 70%
• • • 第一周之前必须在实验中心网站选定实验方案。 实验中心网站_首页右上方_大学物理实验选课系统 ID和Password都是学号, 都是学号 Password可以自行更改
§1‐1:测量与误差
分度值(mm)
Δ仪(mm)
估读(mm) 不估读
0.02/0.05/0.1 0.02/0.05/0.1
仪器 外径千分尺
量程(mm) 0~25
分度值(mm) 0.01
Δ仪(mm) 0.004
估读(mm) 0.001
仪器
准确度等级 a
Δ仪 量程×a% 量程
估读 0.1格
指针式电表 0.1/0.2/0.5/1.0/1.5/2.5/5.0
ΔA ≌ S Sx时的置信概率: 时的置信概率:
测量次数 2 3 4 5 6 7 8 9 10
置信概率 0.610 0 610 0.775 0 775 0.861 0 861 0.911 0 911 0.942 0 942 0.962 0 962 0.974 0 974 0.983 0 983 0.988 0 988
E
A0
x 100 % A
测量最佳值 公认值或理论值 公认值或理论值
§1‐2:误差分类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 或在测量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 确定规律变化。 或在测量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 来源:仪器缺陷 刻度不准、零点未校准、等臂天平不等臂 理论公式 公式本身具有近似性 实验条件 实验不能达到理论公式适用的条件和要求 测量环境 不符合测量要求,温度、压强等 操作习惯 个人习惯与偏向、斜视、读数总是偏大或偏小 个人习惯与偏向 斜视 读数总是偏大或偏小 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小、消除或修正 未定系统误差:比较复杂,用误差限进行估算
Sx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S x 区间半径: Sx 区间中心: Xi
(x
i 1
n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2
n 1
区间半径大小与置信概率的关系:
A0 xi S x
P=68.3%
A0 xi 2 S x P=95.4% A0 xi 3S x P=99.7%
x 比 Xi 更可靠,真值落在以 x
大学物 实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知识
耿在斌 F楼110 如何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x ( x U x ) 单位 误差的基本概念 本概 1. 误 2. 实验不确定度及估算 3 有效数字及运算 3. 4. 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实 《物理实验研究》 腾敏康 朱鹤年
课程介绍
n 时, 时 A0 xi S x n 时 时, P 68 3% P=68.3% P=68.3%
A0 x S x
实际测量中,n为有限次,区间半径为:
t ( p, k ) t ( p, k ) s x sx n
A0 x t ( p, k ) S x
P=68.3%
t ( p, k ) A t ( p, k ) s x sx n
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排除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后,在同样条件下,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各次测量值彼此还是会有差异。它们分散在一定范围内,其误差值时正时负, 绝对值时大时小,无规则地涨落,具有随机性。 来源:测量过程中一些随机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无规则,不可避免。 人的感官灵敏度 仪器的稳定性 实验环境的起伏 温度、湿度、电源电压 不规则的脉动和微小振动 杂散电磁场 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无限次测量,测量值符合正态分布(高斯)。
•
天平:△仪为分度值的一半
§1‐3:测量不确定度与实验结果的表示形式 确定度 实 果 式
一、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测量量的真值以 定的概率落在某 范围的估算。 测量量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某一范围的估算。 不确定度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U
1 n 1. 测量值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x xi n i 1
2 2. 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ΔA :对应于测量值的分散性 对应于测量值的分散性
2 ( X A ) i 0 i 1 n
如何评价测量值的分散性 均方根差: x
n
统计意义:任意一个测量值落在 统计意义:任意 个测量值落在A0 x , A0 x 内的概率为68.3% 68 3% 区间半径: σx 区间中心: A0
概率密度函数: μ 总体平均值,表示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σ 总体标准偏差,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σ 总体标准偏差 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σ越小数据精密度越高。 越小数据精密度越高
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
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小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有界性: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于零,误差不超过一定限度 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越来越趋于零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提高算术平均值的可靠性。
更正(P10_公式13_表3): )
t (0.95, n 1) sx A n
t (0.95, n 1) t (0.95, n 1) n
3.
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ΔB :对应于仪器误差限 (P ≥ ≥ 0.95) ΔB = Δ仪 ( P ≥ 0.95 ) 不确定度Ux的估算:
2 2
一、测量 测量 目的:得到一个测量值,尽可能接近其真值。 方法:选定测量单位,计数,确定各种误差的综合影响(不确定度)。 构成:数值_不确定度_单位 → 测量值 例如测量 支铅笔的长度,得到: 例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得到: L=165.3±0.5 mm
二、测量的分类 直接测量:直接读出测量值 → 直接测量量 例:电压表测电压、米尺测长度 间接测量:由直接测量量经计算得到测量值→ → 间接测量量 例:测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R=U/I 例 测直径 高度计算圆柱体体积 V=1/4πD2H 例:测直径、高度计算圆柱体体积 欧姆表测电阻?量筒测体积? 组合测量:对一系列直接测量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它们的相关公式 及参数。 描点作图法:伏安法测电阻 S‐t图求v 逐差法 最小二乘法
为中心的某一区间的概率:
增加测量次数到n+m,得到另外一个平均值,继续增加测量次数, 得到另外 个平均值 继续增加测量次数 得到一系列平均值: x1 , x2 , , xn
Sx n
n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 x
n
i 1
( xi x )2
n ( n 1)
S x 的统计意义:真值A0落在x S x , x S x 内的概率为68.3%, S x 同样 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测量误差 真值:被测物理量的客观大小。 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真值A0的差别 Ɛ=x‐A0 误差Ɛ反应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误差估算:真值无法得到,所以绝对误差也无法确定,只能估算 近似真值(约定真值) 近似真值(约定真值):公认值 公认值 / 较高准确度仪器的测量值 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偏差:测量值x与约定真值A的差别 Δx=x‐A 相对误差: 百分误差:
三、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测量条件:一切能影响测量结果,本质上又能控制的全部因素。 测量人员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测量环境 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环境 等精度测量: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同 个人,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同样的环境 同一个人,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同样的环境 各测量值可能不相等,但没有理由认为哪一个数据更可靠 实验中对某个量进行多次测量,一般都是指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测量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 保持测量条件完全相同是极其困难的 保持测量条件完全相同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 如果某 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 果影响不大,这样的多次重复测量仍可以看作等精度测量。 精密度:测量数据的彼此接近程度,随机误差大小。 简称精度,最小分度。精度的倒数就是灵敏度。 准确度: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测量所能达到的最小误差 精确度:所有测量数据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N
(p 0 . 68 ) (p 0 . 95 ) (p 0 . 99 )
EN EN EN
N
N
UN 100% N UN 100% N UN 100% N
P=0.95是广泛采用的约定概率,可以不必注明。 本课程使用约定概率表示测量结果。
N ( N U N )单位 UN E 100% N N
可以证明:真值A0落在 X i x , X i x 内的概率也为68.3% 区间半径 σx 区间半径: 区间中心: Xi 所以:σx既反映了各测量值的分散性,也表明了测量值的可靠性, 区间半径σx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的大小 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σx的最佳近似值: 的最佳近似值
4. 5
例1:(P46) 现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度h,共测6次,测量 列如下,试用不确定度表示高度h的测量结果。
i 1 2.452 452 hi(cm) ( ) 2 2 2 450 2.450 3 2 452 2.452 4 2 454 2.454 5 2 452 2.452 6 2 450 2.450
Δ仪(mm) 0.5
估读(mm) 0.1
L测量=94.5mm Δ仪=0.5mm 表示L在区间 [94.0mm,95.0mm] 中的概率在95%以上 L=(94.5±0.5)mm
仪器 钢卷尺
量程(mm) 0~2000
分度值(mm) 1
Δ仪(mm) 1
估读(mm) 1
仪器 游标卡尺
量程(mm) 0~150
2A 2B
ΔA :用统计方法得到的A类分量。例:随机误差中的标准偏差 ΔB :非统计方法得到的 非统计方法得到的B类分量。例:以估算方法评定的仪器误差 类分量 例 以估算方法评定的仪器误差 二、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测量值 、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测量值_不确定度_相对不确定度_置信概率
N N U N N U N N U
5<n ≤10时,取A类分量ΔA=Sx,可使被测量量的真值落在 (x - S x , x S x) 范围内的概率接近或大于0.95。
t (0.95, n 1) n ≤ 5时,如果仍要求P=0.95,相应的 值为: n
n=2 ΔA=8.984 Sx n=3 ΔA=2.484 Sx n=4 4 Δ ΔA=1.592 1 592 S Sx n=5 ΔA=1.242 Sx
• 大学物理实验 A( (一):
一
二 基础知识
三
四 预习
五 实验
六 实验
七 预习
八 实验
九
十
实验 操作考试 100分 30%
上课50分+作业50分
(20+40+40)×4=100分×4 70%
•
在第三周之前必须在实验中心网站选定实验方案。
•
大学物理实验 A(二)、 A(三) :
一 预习
二 实验
三 实验
N :多次直接测量的平均值 一次直接测量值 间接测量值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区域。
§1‐4: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接 果
一、多次直接测量:(等精度) 测量列:x1,x2,x3,…,xn 仪器误差:ΔX仪
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在任何一次测量中,测量误差既不会是单纯的系统误差,也不会是 单一的随机误差,两者都有。 严格划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四、仪器误差:在正确使用仪器的条件下,测量所得结果的最大误差限
仪器 钢皮直尺
量程(mm) 0~150/300
分度值(mm) 1
四 预习
五 实验
六 实验
七 预习
八 实验
九
十
实验 操作考试 100分 30%
(20+40+40)×6=100分×6 70%
• • • 第一周之前必须在实验中心网站选定实验方案。 实验中心网站_首页右上方_大学物理实验选课系统 ID和Password都是学号, 都是学号 Password可以自行更改
§1‐1:测量与误差
分度值(mm)
Δ仪(mm)
估读(mm) 不估读
0.02/0.05/0.1 0.02/0.05/0.1
仪器 外径千分尺
量程(mm) 0~25
分度值(mm) 0.01
Δ仪(mm) 0.004
估读(mm) 0.001
仪器
准确度等级 a
Δ仪 量程×a% 量程
估读 0.1格
指针式电表 0.1/0.2/0.5/1.0/1.5/2.5/5.0
ΔA ≌ S Sx时的置信概率: 时的置信概率:
测量次数 2 3 4 5 6 7 8 9 10
置信概率 0.610 0 610 0.775 0 775 0.861 0 861 0.911 0 911 0.942 0 942 0.962 0 962 0.974 0 974 0.983 0 983 0.988 0 988
E
A0
x 100 % A
测量最佳值 公认值或理论值 公认值或理论值
§1‐2:误差分类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 或在测量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 确定规律变化。 或在测量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 来源:仪器缺陷 刻度不准、零点未校准、等臂天平不等臂 理论公式 公式本身具有近似性 实验条件 实验不能达到理论公式适用的条件和要求 测量环境 不符合测量要求,温度、压强等 操作习惯 个人习惯与偏向、斜视、读数总是偏大或偏小 个人习惯与偏向 斜视 读数总是偏大或偏小 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减小、消除或修正 未定系统误差:比较复杂,用误差限进行估算
Sx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S x 区间半径: Sx 区间中心: Xi
(x
i 1
n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2
n 1
区间半径大小与置信概率的关系:
A0 xi S x
P=68.3%
A0 xi 2 S x P=95.4% A0 xi 3S x P=99.7%
x 比 Xi 更可靠,真值落在以 x
大学物 实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知识
耿在斌 F楼110 如何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x ( x U x ) 单位 误差的基本概念 本概 1. 误 2. 实验不确定度及估算 3 有效数字及运算 3. 4. 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实 《物理实验研究》 腾敏康 朱鹤年
课程介绍
n 时, 时 A0 xi S x n 时 时, P 68 3% P=68.3% P=68.3%
A0 x S x
实际测量中,n为有限次,区间半径为:
t ( p, k ) t ( p, k ) s x sx n
A0 x t ( p, k ) S x
P=68.3%
t ( p, k ) A t ( p, k ) s x sx n
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排除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后,在同样条件下,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各次测量值彼此还是会有差异。它们分散在一定范围内,其误差值时正时负, 绝对值时大时小,无规则地涨落,具有随机性。 来源:测量过程中一些随机的或不确定的因素。无规则,不可避免。 人的感官灵敏度 仪器的稳定性 实验环境的起伏 温度、湿度、电源电压 不规则的脉动和微小振动 杂散电磁场 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无限次测量,测量值符合正态分布(高斯)。
•
天平:△仪为分度值的一半
§1‐3:测量不确定度与实验结果的表示形式 确定度 实 果 式
一、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测量量的真值以 定的概率落在某 范围的估算。 测量量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某一范围的估算。 不确定度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U
1 n 1. 测量值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x xi n i 1
2 2. 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ΔA :对应于测量值的分散性 对应于测量值的分散性
2 ( X A ) i 0 i 1 n
如何评价测量值的分散性 均方根差: x
n
统计意义:任意一个测量值落在 统计意义:任意 个测量值落在A0 x , A0 x 内的概率为68.3% 68 3% 区间半径: σx 区间中心: A0
概率密度函数: μ 总体平均值,表示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σ 总体标准偏差,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σ 总体标准偏差 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σ越小数据精密度越高。 越小数据精密度越高
随机误差的标准正态分布:
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概率小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有界性: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于零,误差不超过一定限度 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越来越趋于零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提高算术平均值的可靠性。
更正(P10_公式13_表3): )
t (0.95, n 1) sx A n
t (0.95, n 1) t (0.95, n 1) n
3.
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ΔB :对应于仪器误差限 (P ≥ ≥ 0.95) ΔB = Δ仪 ( P ≥ 0.95 ) 不确定度Ux的估算:
2 2
一、测量 测量 目的:得到一个测量值,尽可能接近其真值。 方法:选定测量单位,计数,确定各种误差的综合影响(不确定度)。 构成:数值_不确定度_单位 → 测量值 例如测量 支铅笔的长度,得到: 例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得到: L=165.3±0.5 mm
二、测量的分类 直接测量:直接读出测量值 → 直接测量量 例:电压表测电压、米尺测长度 间接测量:由直接测量量经计算得到测量值→ → 间接测量量 例:测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R=U/I 例 测直径 高度计算圆柱体体积 V=1/4πD2H 例:测直径、高度计算圆柱体体积 欧姆表测电阻?量筒测体积? 组合测量:对一系列直接测量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它们的相关公式 及参数。 描点作图法:伏安法测电阻 S‐t图求v 逐差法 最小二乘法
为中心的某一区间的概率:
增加测量次数到n+m,得到另外一个平均值,继续增加测量次数, 得到另外 个平均值 继续增加测量次数 得到一系列平均值: x1 , x2 , , xn
Sx n
n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 x
n
i 1
( xi x )2
n ( n 1)
S x 的统计意义:真值A0落在x S x , x S x 内的概率为68.3%, S x 同样 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测量误差 真值:被测物理量的客观大小。 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真值A0的差别 Ɛ=x‐A0 误差Ɛ反应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 误差估算:真值无法得到,所以绝对误差也无法确定,只能估算 近似真值(约定真值) 近似真值(约定真值):公认值 公认值 / 较高准确度仪器的测量值 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偏差:测量值x与约定真值A的差别 Δx=x‐A 相对误差: 百分误差:
三、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测量条件:一切能影响测量结果,本质上又能控制的全部因素。 测量人员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测量环境 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环境 等精度测量: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同 个人,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同样的环境 同一个人,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同样的环境 各测量值可能不相等,但没有理由认为哪一个数据更可靠 实验中对某个量进行多次测量,一般都是指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测量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 保持测量条件完全相同是极其困难的 保持测量条件完全相同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某一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 如果某 条件的变化对测量结 果影响不大,这样的多次重复测量仍可以看作等精度测量。 精密度:测量数据的彼此接近程度,随机误差大小。 简称精度,最小分度。精度的倒数就是灵敏度。 准确度: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测量所能达到的最小误差 精确度:所有测量数据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N
(p 0 . 68 ) (p 0 . 95 ) (p 0 . 99 )
EN EN EN
N
N
UN 100% N UN 100% N UN 100% N
P=0.95是广泛采用的约定概率,可以不必注明。 本课程使用约定概率表示测量结果。
N ( N U N )单位 UN E 100% N N
可以证明:真值A0落在 X i x , X i x 内的概率也为68.3% 区间半径 σx 区间半径: 区间中心: Xi 所以:σx既反映了各测量值的分散性,也表明了测量值的可靠性, 区间半径σx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的大小 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σx的最佳近似值: 的最佳近似值
4. 5
例1:(P46) 现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度h,共测6次,测量 列如下,试用不确定度表示高度h的测量结果。
i 1 2.452 452 hi(cm) ( ) 2 2 2 450 2.450 3 2 452 2.452 4 2 454 2.454 5 2 452 2.452 6 2 450 2.450
Δ仪(mm) 0.5
估读(mm) 0.1
L测量=94.5mm Δ仪=0.5mm 表示L在区间 [94.0mm,95.0mm] 中的概率在95%以上 L=(94.5±0.5)mm
仪器 钢卷尺
量程(mm) 0~2000
分度值(mm) 1
Δ仪(mm) 1
估读(mm) 1
仪器 游标卡尺
量程(mm) 0~150
2A 2B
ΔA :用统计方法得到的A类分量。例:随机误差中的标准偏差 ΔB :非统计方法得到的 非统计方法得到的B类分量。例:以估算方法评定的仪器误差 类分量 例 以估算方法评定的仪器误差 二、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测量值 、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测量值_不确定度_相对不确定度_置信概率
N N U N N U N N U
5<n ≤10时,取A类分量ΔA=Sx,可使被测量量的真值落在 (x - S x , x S x) 范围内的概率接近或大于0.95。
t (0.95, n 1) n ≤ 5时,如果仍要求P=0.95,相应的 值为: n
n=2 ΔA=8.984 Sx n=3 ΔA=2.484 Sx n=4 4 Δ ΔA=1.592 1 592 S Sx n=5 ΔA=1.242 Sx
• 大学物理实验 A( (一):
一
二 基础知识
三
四 预习
五 实验
六 实验
七 预习
八 实验
九
十
实验 操作考试 100分 30%
上课50分+作业50分
(20+40+40)×4=100分×4 70%
•
在第三周之前必须在实验中心网站选定实验方案。
•
大学物理实验 A(二)、 A(三) :
一 预习
二 实验
三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