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绪论

生物药剂学绪论

备注幻灯片放映大纲1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2 一、生物药剂学的发展1961年4月Wagner 的一篇综述:首次出现Biopharmaceutics的概念1937年Teorell的两篇论文:论文中明确阐述了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有关过程。

3 生物药剂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Kruger-ThiemerE.NelsonJ.G.WagnerJ.LevyM.GibaldiT.L.LooS.Riegelman4 "1978年,南京药学院首..."1978年,南京药学院首创开办了为期半年的生物药剂学师资进修班,较系统的讲授了生物药剂学内容,并设立了无味氯霉素晶型与疗效关系、四环素制剂体内吸收以及磺胺二甲嘧啶生物利用度实验,为我国生物药剂学的教学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5 二、生物药剂学的定义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6 剂型因素药物剂型及用药方法药物的理化性质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药物配伍和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贮存7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病理条件差异遗传因素8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91011 "转运(transport):ADE"转运(transport):ADE处置(disposition):DME消除(elimination):ME12 四、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的处方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设计缓控释制剂设计靶向制剂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13 理化性质与转运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膜渗透性粒径、晶型--溶出、释放稳定性--代谢14 剂型与处方工艺剂型--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处方工艺--溶出速率、稳定性--生物利用度15 设计缓控释制剂依据消化道各段pH值的不同,药物在肠道的转运时间不同,消化道中的酶或菌丛对药物及辅料的作用16 设计靶向制剂血浆中的调理素标记异物以便RES的特异性吞噬将影响靶向效率17 新的DDS18 中药制剂ADME19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溶出速率测定的方法建立各种新给药途径体外实验的方法建立模拟体内吸收的体外模型20 五、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现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21 "药物的吸收预测"药物的吸收预测22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研究口服给药新系统非肠道粘膜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皮下埋植给药系统23 "分子生物药剂学"分子生物药剂学药物与生物膜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载体的结构对药物生物转运的影响药物的细胞内靶向与胞内动力学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预测药物吸收基因给药药物对映体的生物药剂学研究24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25 "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在..."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26 "微透析技术在生物药..."微透析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将一种具有透析作用且充满液体的微细探针置于生物体内,与探针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测定其化学物质含量,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

(完整版)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完整版)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

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剂学: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第一章 绪论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任务 三、药剂学的发展与分支 四、药物剂型与DDS 五、药典与药品标准
国内药剂学的发展历史
几千年历史----“黄帝内经”有将中草药加工 成汤、酒、丸、膏、丹、散的记载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记载洗剂、栓剂、 软膏剂、糖浆剂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收集药物剂型近61种 19世纪后,受国外医药技术影响大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制剂有了飞速发展
代DDS
药剂学的分支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y) 以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
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 、质量控制内容的学科
注射剂的稳定性;固体制剂的溶出和释放
药剂学的分支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体内吸收 ,分布,代谢,排泄
药剂学的宗旨: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 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剂型的设计和选择必须考虑: 质量稳定 作用确切 使用方便 生产性、经济性 生物等效性
二、药剂学的任务
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 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 新技术与新剂型:微囊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
药剂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药物、药品、剂型、药物制剂、 药剂学、GLP、GCP、GMP、GSP的概念
掌握药用辅料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了解药剂学的历史和发展 了解药剂学的分支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任务 三、药剂学的发展与分支 四、药物剂型与DDS 五、药典与药品标准
一、概述
药用辅料(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系指 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 加剂,是除活性物质外,在安全性方面已 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 的物质。

药剂学课后习题答案

药剂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区分药物、药品、剂型、制剂的概念。

⑴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⑵药物剂型:dosage form 为了符合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需要而制备的给药形式。

⑶药物制剂:Pharmaceultical preparations 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2、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任务: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

⑵具体任务:1、制剂学基本理论;2、新剂型研究与开发;3、新技术;4、中药新剂型/生物制药剂型;5、设备研究与开发3、药剂学有哪些分支学科?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4、我国的第一部药典是什么时候出版发行?19535、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OTC: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6、处方:系医疗或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一种书面文件。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或助理)医师的处方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第9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①特点:(1)药物以分子或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吸收快药效快。

(2)给药途径多,如口服、注射、黏膜、腔道。

(3)易于分剂量。

老少患者皆宜。

(4)可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②不足:(1)携带不便,(2)有的稳定性差。

③质量要求:⑴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⑵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⑶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⑷外用的液体制剂应刺激性;⑸液体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⑹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制药专业)-已修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制药专业)-已修订

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代码:05101902 课程类型: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54 学分:3实验(训)学时:12 自主学习学时:4考核方式:分散一、课程教学目标生物药剂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间相互关系,并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的基本目的是:对体内过程进行定量描述,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力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具有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从事药学及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效,降低毒副反应,以及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卫生保健事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3.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4.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2.药物的体内过程;3.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4.生物药剂学的发展;5.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讲课时数] 3学时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目的要求]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2.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3.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4.掌握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5.熟悉口服药物制剂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1.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2.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3.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4.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5.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吸收与制剂设计[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讲课时数] 1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9,实验学时6。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用文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 1953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目前正在实 施的是2005年版。分一,二部,一部专门收载中 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及其 制剂。
3 国外药典 世界上有40个国家编制了药典,另外还有3种区 域药典和WHO装置编制的《国际药典》。如美 国药典简称UP,英国药典简称BP,日本药局方 简称JP,国际药典简称Ph.Int。
界面化学等。 2﹑新剂型及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2.1 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剂 2.2 药物传递系统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缓释及控释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是发展的主流。 2.2.1 缓释和控制系统
实用文档
2.2.2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本世纪后期医药
实用文档
3 按给药途径分类: •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
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 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 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 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药剂学概念 药物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制剂的含义:1.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2.制剂的研制过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 ➢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 ➢ 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 ➢ 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 ➢ 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 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监控、使用等 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

《药剂学》选择题题库(上)

《药剂学》选择题题库(上)

第一章绪论1.不属于药品的是A.血清B.兽用药C.抗生素D.中药材E.疫苗2.生理盐水按分散系统属于A.胶体溶液型B.混悬型C.乳剂型D.溶液型E.气体分散型3.我们把注射剂称为A.药品B.剂型C.制剂D.医疗机构制剂E.新药4.2015年版《中国药典》分为A.一部B.二部C.三部D.四部E.五部5.特殊药品不包括A.麻醉药品B.精神药品C.贵重药品D.放射性药品E.医疗用毒性药品6.BP是指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英国药典》D.《日本药典》E.《欧洲药典》7.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内容是A.药用辅料B.中药材C.化学药品D.生物制品E.成方制剂P是指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英国药典》D.《日本药典》E.《欧洲药典》9.EP是指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英国药典》D.《日本药典》E.《欧洲药典》10.JP是指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英国药典》D.《日本药典》E.《欧洲药典》11.ChP是指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英国药典》D.《日本药典》E.《欧洲药典》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颁布于()A. 1951年B. 1953年C.1954年D.1955年E.1956年13.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应用形式称为()A.剂型B.制剂C.药剂学D.药典E.处方14.柴胡注射液属于()A.剂型B.制剂C.药剂学D.药典E.处方15.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收载了各类药物剂型近40种。

A.《佛洛伦斯药典》B.《神农本草经》C.《太平惠民和济局方》D.《本草纲目》E.《新修本草》16、新药是指()A.凡未在我国上市的药品B.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C.超过有效期的D.根据药典或药品标准等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剂E.被污染的药品17、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液,属于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D、按照物态分类E、接照性状分类18、药品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法典()A.剂型B.制剂C.药剂学D.药典E.处方19. 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B. 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C. 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D. 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E. 一个国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20、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A.研究药物制剂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B.研究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C. 研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D. 研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E. 研究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2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缩写是()A.GMPB. GSPC. GLPD. GAPE.GCP22、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缩写是()A.GMPB. GSPC. GLPD. GAPE.GCP23、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缩写是()A.GMPB. GSPC. GLPD. GAPE.GCP24、我国现行版药典是()A. 1995版B. 2000版C.2005版D.2010版E.2015版25、《中国药典》由()组成A.凡例、正文、目录、索引B. 凡例、正文、目录C. 凡例、正文D.凡例E.以上均不对26、不属于按分散系统分类的剂型是()A.浸出制剂B.溶液剂C. 乳剂D. 混悬剂E.高分子溶液剂27、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A.合剂B.胶囊剂C.气雾剂D.溶液剂E.注射剂28、靶向制剂属于()A.第一代制剂B.第二代制剂C.第三代制剂D.第四代制剂E.第五代制剂29、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A.溶液剂B.气雾剂C.片剂D.乳剂E.散剂30、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E、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均为剂型31、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32、药典的颁布,执行单位()A.国学药典委员会B.卫生部C.各省政府D.国家政府E.所有药厂和医院33、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A、年2年B、4年C、5年D、6年E、8年34、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A、凡例B、正文C、附录D、前言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1-5 BDBDC 6-10 CABED 11-15 ABABD 16-20 AADDB 21-25 ACEEA 26-30 ADDBD 31-34 DDCC第二章液体制剂1.关于液体制剂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分散度大B.大部分刺激性药物宜制成液体制剂C.给药途径广泛D.化学稳定性较好E.吸收快2.不属于液体制剂质量要求的是A.溶液型液体制剂应澄明B.乳剂或混悬剂应保证其分散相小而均匀C.药物稳定,无刺激性,剂量准确D.应不得检出微生物E.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3.属于半极性溶剂的是A.水B.甘油C.乙醇D.液体石蜡E.二甲基亚砜4.具有起昙现象的表面活性剂为A.季铵盐类B.氯化物C.磺酸化物D.聚山梨酯类E.肥皂类5.关于羟苯酯类防腐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被塑料包装材料吸附B.酸性条件下作用较弱C.抑菌作用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减弱D.与表面活性剂合用,能增强其抑菌效能E.溶解度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6.不能用作矫味剂的是A.甜味剂B.芳香剂C.泡腾剂D.胶浆剂E.着色剂7.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的是A.制成盐B.使用助溶剂C.采用潜溶剂D.加人助悬剂E.引入亲水基团8.溶液型液体制剂不包括A.糖浆剂B.甘油剂C.醑剂D芳香水剂E.溶胶剂9.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B.产生凝胶C.盐析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触变现象10.溶胶剂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剂A.产生凝聚而沉淀B.具有电泳现象C.具有丁达尔现象D.增加稳定性E.具有动力学稳定性11.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是A.乳剂B.糖浆剂C.溶胶剂D.混悬剂E.醑剂12.采用加液研磨法制备混悬剂时,通常1份药物加入几份液体进行研A.0.2-0.4B.0.3-0.5C.0.4-0.6D.0.6-1E.1-213.可作为W/O型乳化剂的是A.一价肥皂B.聚山梨酯类C.脂肪酸山梨坦D.阿拉伯胶E.泊洛沙姆18814.关于干胶法制备初乳剂叙述,正确的是A.乳钵应先用水润湿B.分次加入所需水C.胶粉应与水研磨成胶浆D.油水胶按比例称取并沿同一方向研磨至初乳形成E.干胶法比湿胶法难以成功15.供清洗无破损的皮肤或腔道用的液体制剂是A.洗剂B.搽剂C.滴鼻剂D.滴牙剂E.涂剂16.属于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是A.复方硫洗剂B.生理盐水C胃蛋白酶合剂D.石灰擦剂E.樟脑醑17.下列关于乙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B乙醇与水混合可产生热效应与体积效应,使体积缩小C.本身无药理作用D.含乙醇20%以上即具有防腐作用E.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18.关于溶解法制备溶液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剂溶解固体药物B.溶解度小的药物先溶C.附加剂最后加入D.溶液剂一般应滤过E.挥发性药物应后加入19.糖浆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错误的是A.水溶性固体药物可先用少量纯化水溶解后与单糖浆混合B.药物的液体制剂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搅匀C.醇性制剂与单糖浆混合时易发生混浊,可加入助溶或助滤剂D.可溶性液体药物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搅匀E.水性浸出药剂应直接与单糖浆混合20.混悬剂的稳定剂不包括A.润湿剂B.助悬剂C.乳化剂D.絮凝剂E.反絮凝剂21、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B.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增高的物质C.能使溶液表面张力不改变的物质D.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降低的物质 E.能使表面张力急剧增高的物质22、月桂醇硫酸钠属于()A.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抗氧剂23、下列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A.卵磷脂 B.苯扎溴铵 C.吐温80D.十二烷基硫酸钠 E.泊洛沙姆24、在表面活性剂中,一般毒性最小的是()A.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氨基酸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D.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E.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5、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为( ) A.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大B.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C.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其浓度应大于CMCD.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大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26、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述正确的是( )A.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其HLB 值越大B.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其HLB 值越大C.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在油相或水相中的溶解能力D.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大其HLB值越小E.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27、亲水亲油平衡值为( )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和消毒28、临界胶束浓度为( )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和消毒29、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时的温度为(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和消毒E. 苯扎溴铵30、不宜制成混悬剂的药物是()A. 毒物或剂量小的药物B. 需产生长效作用的药物C. 味道不适、难于吞服的口服药物D. 难溶性药物E. 为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31、复方硫磺洗剂中加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的主要作用是()A.乳化剂 B.润湿剂 C.助悬剂D.絮凝剂E.增溶剂32、为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在药剂学上常用措施有()A.减少粒径 B.增加粒径C.增加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D.加热 E.降低介质粘度33、下列那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用().A. 西黄蓍胶B. 海藻酸钠C.硬脂酸钠D. 羧甲基纤维素钠E.触变胶34、炉甘石洗剂属于(A.溶液剂B.溶胶剂C.混悬剂D.乳剂E.高分子溶液剂37、《中国药典》规定,口服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A.0.5 B.0.6 C.0.8 D.0.9 E.1.038、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称为( )A.乳剂 B. 混悬剂 C. 糖浆剂D.溶液剂E. 溶胶剂39、下列关于沉降体积比的错误表述为().A. 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是指沉降物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体积的比值B. 沉降体积比在0~1之间C.《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口服混悬剂在3h沉降体积比不得低于0.9D. 沉降体积比越小说明混悬剂越稳定E. 沉降体积比越大说明混悬剂越稳定40、将司盘80(HLB 4)与聚山梨酯80(HLB 15.0)等量混合,混合物的HLB应为()A. 4.3B. 15.0C. 9.5D.13.0 E. 6.541、常用的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 吐温80B.聚乙二醇C.卵磷脂D.司盘80E.十二烷基硫酸钠42、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B.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增高的物质C.能使溶液表面张力不改变的物质D.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降低的物质 E.能使表面张力急剧增高的物质43.属于极性溶剂的是()A.聚乙二醇 B.水 C.乙醇D.液体石蜡 E.脂肪油44.下列剂型中吸收最快的是()A.散剂 B.混悬剂 C 胶囊剂D溶液剂 E胶体溶液45.以下可供口服或注射用的表面活性剂是()A 卵磷脂B 十二烷基硫酸钠C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 苯扎氯铵E 硬脂酸钠46.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称为()A合剂 B醑剂 C溶液剂 D甘油剂 E糖浆剂47、有“万能溶剂”之称的是( )A.水B.甘油C.乙醇D.二甲基亚砜E.脂肪油48、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表述正确的是( )A.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其HLB 值越大B.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其HLB 值越大C.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反映在油相或水相中的溶解能力D.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大其HLB值越小E.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49、乳剂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现象属于()A.乳析 B.转相C.破裂 D.败坏 E.分层50、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乳化液状石蜡时,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A.4:2:1 B.3:2:1 C.2:2:1 D.1:2:1 E.1:1:1 51、处方: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适量,制成复方碘溶液1000mL,碘化钾的作用是()A.助溶作用 B.脱色作用C.增溶作用 D.补钾作用E.抗氧化作用52、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A、分层B、絮凝C、转相D、合并E、破裂53、高分子溶液剂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可导致()A.盐析 B.絮凝C.沉淀D.聚集E.分层54、胃蛋白酶合剂中加稀盐酸的目的是()A.防腐 B.提高澄明度 C.矫味D.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E.加速溶解55、下列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A.溶液剂 B.混悬剂 C.溶胶剂D.O/W型乳剂 E.W/O型乳剂56、下面表面活性剂易发生起昙现象的是()A .卵磷脂B .肥皂C .吐温 -80D .十二烷基硫酸钠E. 苯扎溴铵58、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A 85%(g/ml)或64.7%(g/g)B 86%(g/ml)或64.7%(g/g)C 85%(g/ml)或65.7%(g/g)D 86%(g/ml)或65.7%(g/g)E 86%(g/ml)或66.7%(g/g)59、下列属于尼泊金类的防腐剂为()A.山梨酸 B.苯甲酸盐C.羟苯乙酯 D.三氯叔丁醇E.苯酚60、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不包括()A、粒子大小的测定B、絮凝度的测定C、溶出度的测定D、流变学测定E、重新分散试验61、制备复方碘溶液时,加入的碘化钾的作用是()A、助溶剂B、增溶剂C、消毒剂D、极性溶剂E、潜溶剂62、制备难溶性药物溶液时,加入的吐温的作用是()A、助溶剂B、增溶剂C、乳化剂D、分散剂E、潜溶剂63、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A、制成盐B、采用潜溶剂C、加入吐温80D、选择适宜的助溶剂E、加入阿拉伯胶二、配伍选择题[1~5]A.分层B.絮凝C.转相D.酸败E.合并1.乳滴表面的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的现象(合并)2.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乳剂变质的现象(酸败)3.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4.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絮凝)5.乳剂的类型发生改变的现象(转相)[6~10]A.灌洗剂B.灌肠剂C.洗剂D.涂剂E.搽剂6.供涂抹、敷于皮肤的液体制剂(洗剂)7.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搽剂)8.清洗阴道、尿道、胃的液体制剂(灌洗)9.经肛门灌入直肠使用的液体制剂(灌肠)10.用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口或喉部粘膜的液体制剂(涂剂)1-5DDB D E 6-10ED E CA 11-15DCC BA 16-20CC CE C21-25DBBE A 26-30BCDBA31-34CA C C 37-40DBDC 41-45DDBDA 46-50 BDBBB 51-55ABADA 56C58-60ACC二 1-5EDABC 6-10 CEABD第三章浸出制剂1.有关浸出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发挥药材成分的多效性B.成分单一,稳定性好C.服用体积减小,方便临床使用D.药效比较缓和E剂型覆盖面大,制剂品种多2.属于含糖浸出制剂的是A.汤剂B.酊剂C.流浸膏剂D.煎膏剂E.酒剂3.在浸出过程中有效成分扩散的推动力是A.粉碎度B.浓度梯度C.pHD.表面活性剂E.压力4下列浸出方法中,属于动态浸出过程的是A.煎煮法B.冷浸渍法C.渗漉法D.热浸渍法E.结晶法5.装渗漉容器时,药粉容积一般不超过渗漉容器容积的A.1/4B.1/3C.1/2D.2/3E.4/56.渗漉法的正确操作为A.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漉B.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渗漉→排气C.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粉碎→装筒→排气→润湿→浸渍→渗漉E.粉碎→润湿→装简→排气→浸渍→渗漉7.采用渗漉法制备流漫膏剂时,通常收集初漉液的量为( ) A.药材量的4倍 B.药材量的85%C.药材量的8倍 D.制备量的3/4E.溶剂量的85%8.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渗漉法适用新鲜及无组织结构药材的浸出B.浸渍法适用于黏性及易膨胀药材的浸出C.浸渍法不适用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的浸出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浸出E.渗漉液的浓度与滲漉速率有关9.酊剂制备方法不包括A.煎煮法B.浸渍法C.稀释法D.渗漉法E.溶解法10.提取中药挥发油常选用的方法是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水蒸气蒸馏法E.回流法11.酒剂的浸出溶剂是A.蒸馏酒B.红酒D.75%乙醇C.95%乙醇E.50%乙醇12.合剂与口服液若加入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应不高于A.20%(g/ml)B.25%(g/m)C.30%(g/ml)D.45%(g/ml)E.50%(g/ml)13.代赭石在煎煮时应采用的入药方式是A.后下B.冲服C.布包D.另煎E.先煎14.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 相当于原饮片A.1gB.2gC.2~5gD. 5gE.10g15.除另有规定外,含毒性药材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 ) A.0.1g B.2~5g C.0.2g D.5g E.10g16.需加防腐剂的浸出制剂为( )A.酒剂B.酊剂C.口服液D.流浸膏剂E.浸膏剂17.酒剂与酊剂的不同点是( )A.含醇制剂B.具有防腐作用C.吸收迅速D.浸出溶剂E.有效成分含量较高18.需要包煎的药材是( )A.草乌B.砂仁C.旋覆花D.羚羊角E.阿胶19普通药物的制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的是( )A.酒剂B.酊剂C.口服液D.流浸膏剂 E浸膏剂20.其制备工艺过程中需要灭菌的是( )A.酒剂B.酊剂C.口服液D.流浸膏剂 E浸膏剂21. 下列有关渗漉法优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有良好的浓度差B 溶剂的用量较浸渍法少C 浸出效果较浸渍法好D 适用于新鲜药材的浸出E 不必进行浸出液和药渣的分离22.下列有关浸出制剂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本上保持了原药材的疗效B.水性浸出制剂的稳定性较差C.有利于发挥药材成分的多效性D.成分单一,稳定性高E.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23.下列属于醇性浸出制剂的是( )A.中药合剂B.颗粒剂C.口服液D.汤剂E.流浸膏剂24.下列关于碘酊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碘、碘化钾均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B.碘化钾为助溶剂C.碘化钾可增加制剂的稳定性D.碘不应放在称量纸上称取E.需将碘先溶于碘化钾的浓溶液中25.需先煎的药材是( )A.石膏B.砂仁C.苏子D.羚羊角E.阿胶26.需要烊化的药材是( )A.草乌B.砂仁C.旋覆花D.羚羊角E.阿胶27.麻黄汤的制备方法属于( )A煎煮法B.浸渍法C.溶解法D.稀释法E. 渗漉法28.十滴水的制备方法属于( )A煎煮法B.浸渍法C.溶解法D.稀释法E.渗漉法29.制备工艺属于注射剂工艺的是( )A.片剂B.颗粒剂C.口服液D.汤剂E.流浸膏剂30.普通药物的酊剂每1ml相当于原十滴水的制备方法属于药材量的是( )A.0.1g B. 2-5g C 0.2gD. 5gE.10g31.药物的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量的是( )A.0.1g B. 2-5g C 0.2gD. 5gE.10g32.不适合煎煮药材的器具为A.陶器 B. 砂锅 C .不锈钢锅D. 铁锅E.以上均错误33.属于汤剂制备方法的是A.煎煮法 B. 浸渍法 C .蒸馏法D. 渗漉法 E.以上均错误1-5BDBCD 6-10ABAAD 11-15AAEAA 16-20CDCD C 21-25DDEAD 26-30EAECC 31-33BDA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1关于注射剂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B.适用不宜口服的药物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D.不能产生延长药效的作用E.可以用于疾病诊断2.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微生物是( )A.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阴性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沙门杆菌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B. 脂多糖C.蛋白质D.淀粉E.葡萄糖4.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是( ) A.原辅料带入 B.从溶剂中带入 C.容器具、管道、生产设备带入D.制备过程中带入E.从输液器中带入5.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无菌B.无热原C.无色D.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E.pH与血液相等或接近6.除去热原的一般方法为( )A.聚酰胺吸附B.一般滤器过滤法C.醇溶液调pH法D.药用炭吸附法E.改良明胶法7.不能除去热原的方法为( )A.强酸强碱处理B.强氧化剂处理C.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D.100℃处理E.药用炭吸附8.热原的性质不包括( )A.耐热性B.滤过性C.挥发性D.水溶性E.可被氧化剂破坏9.注射用水是指纯化水经( )制得的水A.离子交换B.渗透C.蒸馏D.电渗析E.滤过10.注射用水应于制备后( )使用A.14小时以内B.12小时以内C.15小时以内D.18小时以内E.20小时以11.注射剂的pH一般控制的范围是( )A.2~5B.3~7C.4~9D.5~10 E.6~1112.列有关注射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剂均为澄明液体必须热压灭菌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C.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D.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E.注射剂应无热原13.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应为无色的澄明液体,pH5.0~7,0B.经过灭菌处理的纯化水C.本品应采用带有无菌滤过装置的密闭系统收集,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D.注射用水的储存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E.灭菌后可用于粉针剂的溶剂14.将青霉素钾制为粉针剂的主要目的是( )A.免除微生物污染B.防止水解C.防止氧化分解D.减轻局部疼痛E.方便使用15.下列不属于输液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氨基酸注射剂C.血浆代用品D.鱼腥草注射液E.山梨醇注射液16.热原致热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B.胆固醇C.脂多糖D.磷脂E.淀粉17.以下关于输液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12小时为宜B.输液灭菌时一般应预热20-30分钟C.输液可见异物检查合格后应检查不溶性微粒D.输液灭菌时间应在达到灭菌温度后计算E.全自动吹灌封设备可将热塑性材料吹制成容器并连续进行吹塑、灌装、密封操作18.关于灭菌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的方法B.灭菌后要求SAL≤10C.细菌的芽胞具有较强的抗热性,不易杀死,因此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胞为准D.在药剂学中选择灭菌法与微生物学上的不尽相同E.化学灭菌法不能杀死芽胞19.有关检查热原的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法定检查法为热原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家兔法比鲎试验法更准确可靠C.鲎试验法比家兔法灵敏,故可代替家兔法D.鲎试验法对所有内毒素均敏感E.家兔法适用于各种剂型的制剂20.输液剂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热灭菌法B.热压灭菌法C.煮沸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低温间歇灭菌法21.可用作静脉注射用脂肪乳的乳化剂的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B.甘油C.泊洛沙姆188D.苯甲酸钠E.甜菊苷22.在注射剂中,硫代硫酸钠的作用是( )A.抑菌剂B.等渗调节剂C.抗氧剂D.润湿剂E.助悬剂23.与一般注射剂相比,输液剂的质量要求增加的项目是( )A.无菌B.无热原C.可见异物D.渗透压E.不得添加抑菌剂24.输液配制通常加入0.1%~1%的药用炭,药用炭的作用不包括()A.吸附热原B.吸附杂质C.吸附色素D.稳定剂E.助滤剂25.凡是对热敏感、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制备注射剂时,宜采用的制法是( )A.灭菌溶剂结晶法制成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B.冷冻干燥制成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C.喷雾干燥法制成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D.无菌操作制成溶液型注射剂E.低温灭菌制成溶液型注射剂26.易水解的药物宜制成( )A.注射剂B.大输液C.注射用无菌粉末D.混悬型注射剂E.乳浊型注射剂27.滴眼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中,混悬液型滴眼剂( ) A.不得有超过70μm的颗粒 B.不得有超过65μm的颗粒C.不得有超过60μm的颗粒D.不得有超过55μm的颗粒E.不得有超过90μm的颗粒28.不能作为注射剂溶剂的是( )A.纯水B.乙醇C.大豆油D.丙二醇E.聚乙二醇29.有关滴眼剂叙述错误的是( )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B.正常眼可耐受的pH为5.0-9.0C.混悬型滴眼剂要求粒子大小不得检出大于90μm的粒子D.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E.增加滴眼剂的黏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慢,不利于药物的吸收30.滴眼剂开启后最多可以使用的期限是A.1周B.2周C.3周D.4周E.24小时31.可加入抑菌剂的制剂是A.肌内注射剂B.静脉注射剂C.椎管注射剂D.手术用滴眼剂E.心内注射剂32.注射剂灭菌后应立即检查A.热原B.漏气C.可见异物D. pHE.装量33.滴眼剂的制备过程一般为( )A.容器处理-配液-滤过-无菌分装-灭菌-质检-包装B.容器处理-配液-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C.容器处理-灭菌-配液-滤过-质检-包装D.容器处理-配液-灭菌-滤过-无菌分装-质检-包装E.容器处理-配液-滤过-无菌分装-质检-包装34.滴眼剂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的作用是( )A.调节渗透压B.调节pHC.调节黏度D.抑菌E.稳定35.高温法破坏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A.耐热性B.滤过性C.被吸附性D.水溶性E.酸碱性36.用重铬酸钾酸溶液破坏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A.耐热性B.滤过性C.被吸附性D.水溶性E.酸碱性37.用药用炭除去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A.耐热性B.滤过性C.被吸附性D.水溶性E.酸碱性38.硼酸( )A.滴眼剂中作渗透压调节剂B. 滴眼剂中作抑菌剂C.滴眼剂中作黏度调节剂D.滴眼剂中作抗氧剂E.滴眼剂中作助溶剂39、最有效的湿热灭菌法是()A.热压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煮沸灭菌法D.气体灭菌法 E.干热灭菌法40、热压灭菌所用的蒸汽是() A.过饱和蒸汽 B.饱和蒸汽C.过热蒸汽D.流通蒸汽 E.不饱和蒸汽41、下列药物中属于气体灭菌剂的是()A.甲醛 B.尼泊金甲酯 C.苯甲酸 D.山梨酸 E.75%乙醇42、必须采用加热灭菌而又不耐高温的制剂应选用()A.热压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煮沸灭菌法D.化学灭菌法 E.低温间歇灭菌法43、无菌装配的环境洁净度要求是()A.B级 B.D级 C.A级D.E级 E.C级44、用于配制注射剂的水是()A.纯化水 B.制药用水C.注射用水D.灭菌蒸馏水 E.灭菌注射用水45、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的是()A.纯化水 B.制药用水C.注射用水D.灭菌蒸馏水 E.灭菌注射用水46、不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干热灭菌法 B.热压灭菌法C.紫外线灭菌法D.辐射灭菌法 E.气体灭菌法47、氯化钠的等渗当量是指()A.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完整版)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必须版)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必须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吸收: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 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透过细胞膜向机体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是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或进入体循环后, 受体液环境、肠道菌丛体内酶系统等的作用导致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 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各包括哪些方面?剂型因素: 剂型种类、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制剂处方、配伍药物在处方及体内的相互作用, 以及制备工艺、贮存条件和给药方法等。

生物因素: 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及遗传因素等。

3.简述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 请举例说明。

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指导合理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第二章 4."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正确吗?请分析原因。

第三章不正确。

因为随着生物药剂学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药物在一定中所产生的效应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外, 还受到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 甚至在某种情况下, 这种影响对药物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不正确。

第四章药物的吸收1.名词解释胃空速率: 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多晶型: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 由于结晶条件不同, 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 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晶。

溶出速度: 是指固体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在特定的溶解介质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

《药剂学》讲义(全)

《药剂学》讲义(全)

《药剂学》第一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一)剂型的概念剂型:任何一种药物(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生物制品、中药提取物、基因药物等)用于防病治病,必须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如丸剂、冲剂、片剂、膜剂、栓剂、软膏剂、胶囊剂、气雾剂、滴鼻剂、乳剂等),这些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制成药物的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二)制剂的概念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三)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药剂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2.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有: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五个方面;3.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一)剂型的重要性1.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1)人体有多种给药途径(2)药物剂型必须根据给药途径的特点来设计与制备,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剂型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剂型的重要性(1)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剂型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即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它能反映出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给制剂的特殊要求,但同一种制剂可能其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不同,所以出现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里。

按给药途径分类常见的剂型,如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

药剂学-第一章-绪论

药剂学-第一章-绪论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掌握) 第二节 药剂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掌握) 第三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熟悉) 第四节 药物剂型与DDS(掌握) 第五节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 第六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熟悉) 第七节 GMP、GLP与GCP (熟悉) 第八节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了解)
第一节为适药应治剂疗学或的预防概的念需与要任务
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Dosage form)。
1.药物
药物是有目的地用于诊断、缓解、 治愈或预防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物 质。
2.药物剂型 3.药物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 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 体称◆制品剂同种不(一同,P种的称re剂药为pe型物r药a可t物io以n制有s)剂。, 简
• 甲壳胺及其衍生物还可制成凝胶剂、生物黏附剂、伤口 愈合剂等,可利用其胶体及成膜性达到不同的制剂效果 。
辅料的作用
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 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4.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 辅料的应用不仅仅是制剂成型以及工艺过程 的顺利进行的需要,而且是多功能化发展的 需要。
◆ 同一种药物也可以 制成多种剂型
制剂:制剂的研制过程。 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 药物的传递系统:新剂型、新制剂、新技术的总称。
包含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征;药物的 作用机制。
方剂:按医师临时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具有明确
的用法和用量的药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科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药剂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药剂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7.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约15min)
8.药物剂型的分类(约8min)
9.药物传递系统(约10min)
11.药品标准与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约10min)
药典
部颁、局颁药品标准
药品管理法规
《中华人们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记住缩写字母)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13.总结(5min)
作业布置
课后题。
教学反思
刚开始接触一门新课,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较容易带入内容。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记住缩写字母)
知识产权
12、附加:剂型选择的原则(约15min)
(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
(3)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
五方便: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
(4)生物有效性参数和生产条件要求
“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5.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约15min)
《汤液经》: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
《新修本草》:由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具有药典的性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可视为中药药剂发展史上的 Nhomakorabea一个里程碑。
6.药剂学的任务(约10min)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调剂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 绪论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 绪论
6
一、药剂学的性质
药物制剂: 指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例如银翘片、氯化钠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
辅料:填充剂 、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 增溶剂、助悬剂、乳化剂、pH调节剂、等渗 调节剂、矫味剂、防腐剂。
相关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化学、高分子材 料学、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生理学、解剖 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
机、高效包衣锅、 挤出滚圆 制粒机、离心制粒机
18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临床药剂学
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分子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19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是运用物理化学 的原理,研究和解释药物制造和 储存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 用以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推动 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剂型和新技术 及其应用。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八章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第九章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第十章
第四章 药物多晶型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第六章 微粒分散体系 第七章 流变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设计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液体制剂
7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1.可以改变药物作用速度 ---注射剂、气雾剂起效快,片剂、胶囊 起效慢
2.可以降低或消除原料药的毒副作用 - 缓、控释制剂
布洛芬在乙醇、丙酮、 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
8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张丽锋zhlf7@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一、生物药剂学的由来苯妥英钠、地高辛中毒事件异烟肼、奥美拉唑普萘洛尔,泼尼松片1961年,Wagner总结了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标志着生物药剂学的形成。

二、生物药剂学定义:bio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剂型因素:化学性质:不同的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等。

物理性质: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度。

剂型及用药方法:不同剂型、给药途径。

制剂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影响药物吸收状况。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和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影响药物稳定性。

生物因素:种族差异:不同种属、同一种属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功能的差异,药物反应性不同。

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节律、妊娠期、各种疾病等因素能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变化;遗传因素:药物代谢酶的比较大的个体差异;三、药物的体内过程分布代谢药物制剂结合型药物游离型药物血浆蛋白吸收血液循环排泄口服、皮肤、粘膜、肌注、皮下注射等给药途径游离型药物结合型药物组织代谢物体外组织蛋白、受体疗效ExcretionSystemicCirculation Target Non-targettissuesAbsorptionMetabolism Distribution基本概念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向体循环转运的过程。

分布:指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随血液向组织、脏器及体液的转运过程。

代谢:在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结构转变,又称生物转化。

排泄:指药物或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吸收、分布、排泄 消除(elimination)------代谢、排泄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排泄四、研究内容与发展☐研究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根据生理功能或节律设计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中西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药物吸收预测⏹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非注射途径给药研究⏹分子生物药剂学五、学科间关系药剂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物因素生物因素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Oral Drug Absorption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药物因素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口服制剂崩解溶出小颗粒溶液吸收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药物吸收必须通过生物膜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1935年Danielli Davson经典模型classical model 脂质双分子层1972年SigerNicolson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不对称性、流动性1975年Wallach晶格镶嵌模型无序和有序的相变过程生物膜组成:膜脂(磷脂、糖脂、胆固醇)、蛋白质和少量糖生物膜性质:流动性、不对称性、半透性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transcellular pathway)脂质途径和借助载体转运细胞旁路转运(paracellular pathway)微孔途径二、药物转运机制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载体媒介转运: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膜动转运:胞饮或吞噬作用(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单纯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不耗能Ficks d C/d t =-DAk (C GI -C )/h =KC GI转运物质一定脂溶性,分子型膜孔转运:0.4~0.8 nm 微孔,水性孔道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以通过C GI C(二)、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特点:逆浓度梯度、载体、消耗能量、竞争抑制性、饱和现象、结构和吸收部位特异性、受代谢抑制剂影响。

转运物质:内源性物质米氏方程:-d C/d t = V m C/(K m+ C)转运速度被动转运载体媒介转运浓度促进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在细胞膜载体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载体、不消耗能量等。

转运物质:水溶性不好,脂溶性也比较差,如单糖类,氨基酸,季铵盐等极性物质。

药物溢出泵(drug flux pump):P-糖蛋白P-gp effluxCaco-2 细胞(三)、膜动转运(mambrane mobile transport)细胞膜通过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入胞endocytosis)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出胞exocytosis)这个过程称为膜动转运。

粘附----凹陷----断裂----修复胞饮(pinocytosis)、吞噬(phagocytosis)转运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膜动转运(入胞)总结Absorption mechanism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类脂、膜孔浓度差脂溶性药物水溶性小分子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载体、能量饱和现象内源性物质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载体、浓度差饱和现象极性药物膜动转运membranemobiletransport大分子化合物P-gp外排(P-glycoprotein efflux):与吸收反方向肠道代谢(CYP3A4)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部位pH 长度吸收表面积作用其他胃1~3 褶皱、小崩解溶出被动转运弱酸性药物小肠4~7 2~3米褶皱、绒毛,主要部位所有物质微绒毛、很大所有转运途径大肠7~8 1~2米光滑、小储存糟粕结肠和直肠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消化系统因素循环系统因素疾病因素一、消化系统因素(一)胃肠液成分与性质不同部位的胃肠液有不同的pH值。

酶类对药物的降解: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胆汁酸盐: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糖蛋白:吸附药物阻碍药物吸收。

不流动水层(stagnant layer):400nm溶媒牵引效应(solvent drag effect):促进作用(二)胃排空与胃空速率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运动方式:全胃性的慢紧张性收缩以波形向前推进的蠕动胃空速率:gastric emptying rate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正比(-d V/dt=KV)em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5点食物的理化性质:流体食物较固体食物胃排空快 粘度和渗透压:粘度小、渗透压低时,胃排空快 食物的组成:糖类>蛋白质>脂肪药物: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吗叮啉)延缓排空药物(抗胆碱药,抗组胺药) 其他:身体位置、精神因素等药物的排空速度:大多数药物:扑热息痛,空腹服用吸收部位局限的主动转运药物:维生素B2,饭后 易被胃酸破坏或有刺激性的药物:阿司匹林,饭后(三)药物在肠内运行分节运动:环型肌的收缩与舒张,起混合作用蠕动:推进内容物粘膜与绒毛的运动:粘膜肌层收缩,更有利于吸收(四)食物的影响胃内粘度增加,吸收水分,影响崩解和溶出速度 改变胃排空速率,影响吸收速度或吸收量高脂肪食物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灰黄霉素高蛋白食物影响以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左旋多巴(五)药物在肠内的代谢:消化酶、肠道菌群产酶二、循环系统因素(一)血液循环:血流速度与透膜速度(二)肝首过作用:liver first pass effect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三)淋巴循环:大分子药物三、疾病因素(自学)(一)疾病可改变胃内酸碱度:溃疡病(二)改变肠内停留时间:腹泻、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第三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解离度与脂溶性溶出速率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一、解离度与脂溶性(一)解离度pH—分配学说Henderson-Hasselbalch (H-H)方程:/ C i )弱酸性药物pKa –pH = lg ( Cu弱碱性药物pKa –pH = lg ( C/ C u)i 例题:水杨酸、奎宁药物在肠内的吸收不符合pH-分配假说,一般较高,原因:吸收表面的微环境pH较低,大约5.3左右分子型和离子型药物的平衡转化有膜孔途径小肠吸收表面积大(二)脂溶性二、溶出速率(dissolution rate )(一)溶出速率理论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

Noyes-Whitney 方程:d C /d t =DS (C s-C )/h =kSC sCs C胃肠壁Dh(二)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药物的溶解度:pH的影响粒子的大小:微粉化多晶型:稳定型、亚稳型、不稳定型、无定型 溶剂化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三)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衍生物或前体药物,或改变给药途径液态无定型A 型B 型熔融骤冷>80°C 缓慢冷却熔融室温放置315 h 棕榈氯霉素的晶型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