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

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

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

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

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

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

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

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

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

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

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

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

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

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

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

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

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

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

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

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

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

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七)中

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

(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外

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

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系的特征。这一切让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的建

筑了解了中国建筑的深刻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有着自身特有的建

筑特色,但是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实践,更多的将外国

的建筑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

建筑形式。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艺术性。

建筑最重要的是设计,在《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介绍了,如

何设计空间,如何用点、线、面来设计空间。在《建筑:空间、时

间秩序》在序言中就讲到了设计首先是一种意识很强的目的性的努

力设计师首先必须把问题的现有条件详加整理,弄清来龙去脉,收

集相关的资料加以消化。丹麦诗人兼科学家p.海恩这样说过:“艺术

在于解决问题,当人们在解决问题以前是不可能有什么模式的。问

题的形式就是答案的一部分。”建筑的形式都是有点线面三者共同构

成的,因此了解三者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书中较详细的讲述了

点线面三者的几本特点,例如:1.点能和它所处的范围之间,造成了一个视觉上的紧张关系。2.一条线的方向影响这它在视觉构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条垂直线可以表达一种与重力平衡的状态;反之斜线

是动态的,在视觉上的活跃因素,可以使之处于不平衡的状态。3.面首要的是识别它的特征和形状,它决定与形成面之边界的轮廓线。

面起着限定容积界限的作用。面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

经过一个学期的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理论知识,让我

学到了建筑的真正涵义和其内在的美。让我对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了解建筑。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在读书中养

自己的灵感。我相信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可以找到

建筑的灵感,吸收其中的精华并用于自己的设计中,使自己的设计

更加丰富。在以后的时间中多读书,更看书,充实自己的头脑,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具有创作的灵感。

【篇二: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后感

作者:c.亚历山大 h.纳斯

《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所做的关于

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创建城市整体

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解决。而

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能得以

解决”。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形式。

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感的

城市”。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

的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

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

是大的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

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

乎都忙于解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wholes”。

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和

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

发展过程。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

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

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

1. 渐进的发展。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一种合理的大小

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

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

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经营某项

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

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

3. 构想。这条法则确定单个建筑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建筑是“由健全的现有建筑的构想中产生,而不是由头脑内的某个概念产生”,“每个项目都必须先被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将其表达为一种构想”,即它是什么,建在哪?

4. 正向城市空间。“每座建筑在其附近都必须创建既有机联系又优

美典雅

的公共场所”,保证行人空间、花园、街道、停车场由周围的建筑物

形成,同时建筑的体量必须是简洁美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