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

合集下载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 的菊花元稹古诗 的拼音和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作品鉴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 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其中咏菊 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菊花元稹 译文

菊花元稹 译文

菊花元稹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菊花元稹译文菊花元稹译文《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秋丛,即丛丛的秋菊.【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平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平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平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阅读训练】: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参考答案】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元稹写菊花的诗

元稹写菊花的诗

元稹写菊花的诗
《菊花》原文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译文
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菊花》的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
á。

7.尽:完。

8.更(gèng):再。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
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商,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 “爱菊图 ”语. 言直白浅露 ,平铺直叙 ,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 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 ,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 . 第一个层面 , “秋丛绕舍似陶家 ”以,“陶家 ”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 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 , “遍绕篱边 ”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 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 ,品头论足 .第三个层面 , “日渐斜 ”三字证明诗人 欣赏菊花时间之长 ,尤其是一 “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 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 ,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
同为咏菊诗 ,元稹这首诗却能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 ,看似平淡 , 却含蕴极深 ,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 .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 , 其诗云 : “千花万卉凋零后 ,始见闲人把一枝 . ”与元稹咏菊诗相比 ,其高 下不可同日而语 .难怪此诗一出 ,即广为传诵 ,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 诗念念不忘 ,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 : “赐酒盈杯谁 共持 ,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 ”相“思只傍
花边立 ,尽日吟君咏菊诗 ”只,此二句 ,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 ,相思之 苦了 .
【阅读训练】 :
1.第一句 “绕 ”字写出菊花的景象 ,第二句 “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 情态 .(2 分)
2.说说诗人 “偏爱菊 ”的原因 .(2 分) 3.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日“渐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 练附答案
元稹《菊花》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 【注释】 : 陶家 :陶,指东晋陶渊明 . 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 【翻译】 :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 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 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赏析】 : 元稹( 779 年- 831 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 微之 ,别字威明 ,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 ,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 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 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 ”.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 ,故后世诗文中每以 “陶家菊 ”、 “陶菊 ”称菊花 . 菊花 ,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 ,与梅、兰、竹一起 被誉为花中 “四君子 ”.

《菊花》 元稹(唐)

《菊花》 元稹(唐)

《菊花》元稹(唐)
【原诗】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②似陶家③,遍绕④篱⑤边日渐斜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⑦更⑧无花。

【注释】
①-秋丛:指丛丛秋菊。

②舍:居住的房子。

③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④遍绕:环绕一遍。

⑤篱:篱笆。

⑥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⑦尽:完。

⑧更(gèng):再。

【译文】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绽放,好像是到了陶渊明的家。

我绕着篱笆一遍又一遍地观赏,不觉太阳已经西斜。

并不是在百花中我独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盛开和诗人赏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零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前两句运用比喻反映菊花满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两句从菊花凋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

元稹的菊花拼音版

元稹的菊花拼音版

元稹的菊花拼音版 导语: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 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 稹的菊花拼音版以及这首古诗 的赏析。

元稹的菊花拼音版原文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 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 以应读 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

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 阳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1/5《菊花》赏析 咏菊, 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 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丛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 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 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 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菊花元稹的诗意

菊花元稹的诗意

菊花元稹的诗意 导语: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 法,寓有深意。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菊花元稹的诗意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 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诗意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 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 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雅, 如陶 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 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 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 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 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 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 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 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菊花元稹古诗 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 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唐代诗人元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传颂。

其中,他的《菊花》这首诗更是被誉为唐代“菊花诗”的典范之一。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刻细腻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一番赏析,一同感受元稹的诗意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上片,后两句为下片。

整首诗以描写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首先是上片的第一句,“暮云收尽溢清寒”,这句话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在这个季节里,天空中的云彩收敛,清寒的气息弥漫。

这样的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也为后面的菊花描绘打下了基调。

接着是上片的第二句,“银汉无声转玉盘”,这句话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现了宁静和祥和。

在这样的夜晚,银河静静地转动,宛如一轮玉盘悬挂在天空。

这样的景象给人以安宁和舒适的感觉,也为下文的“明月”描写做好了铺垫。

然后是上片的第三句,“此生此夜不长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匆匆,对此感到惋惜和无奈。

这样的感慨也与前文对秋天的描绘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是上片的第四句,“明月明年何处看?”,这句话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明年”则暗示着岁月的更迭。

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是下片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话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明月代表着远方,而故乡则是诗人心中的牵挂。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菊花唐元稹古诗我翻译。

菊花唐元稹古诗我翻译。

菊花唐元稹古诗我翻译。

《菊花》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有用(1156)没用(369)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菊花唐元稹古诗译文

菊花唐元稹古诗译文

菊花唐元稹古诗译文菊花唐代:元稹秋丛拖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横。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解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上去犹如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看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慢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解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比涅(shè):定居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着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横(xiá):太阳渐渐落山。

横,弯曲。

因古诗而因上一句押韵,所以音同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有用()没用()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拖舍似陶家”的“拖”字写下屋外所种菊花之多,散发出环境清幽,例如陶渊明家之美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知秋菊之多,花开之丰。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使人心情惬意。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钟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代普雷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驳斥句式陡地一转回,表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够凌风霜而不高阁,单一制积极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菊花元稹翻译

菊花元稹翻译

菊花元稹翻译菊花唐元稹秋丛拖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横。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者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钟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上开过之后便不能看见更好的花掉了。

注释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天下:回去。

⑻更(gèng):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拖舍似陶家”的“拖”字写下屋外所种菊花之多,散发出环境清幽,例如陶渊明家之美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知秋菊之多,花开之丰。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使人心情惬意。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钟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代普雷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驳斥句式陡地一转回,表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够凌风霜而不高阁,单一制积极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爱好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对外开放的菊花并使他情不自禁,快乐无法比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菊、舍、遍、渐、偏”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诗、图对照,品读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你能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菊花吗?
2.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

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

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

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

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

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

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

有《元白长庆集》。

(板书:菊花元稹)
(二)古诗学习,三步走
第一步:知音(知道读音,做到读准字音)
学生提出“知音”方法(如,查字典等工具书、问同学、请老师帮忙等等)
1.自由读,选择自己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指名读、老师范读)
3.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字的读音
4.齐读全诗
第二步:明意(明白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提出方法,老师相机补充(借助课下注释、对照插图、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等等)
自主学习
1.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3.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教师相机提问:
1.秋天的菊花开得怎么样?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丛、绕)
2.陶家是谁的家,作者怎么就想到了陶家?(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3. 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4.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一遍又一遍地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

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完后,再也没有花了。

第三步: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1)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表达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2)哪句诗交代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分析:“此花开尽更无花”一句道出元稹爱菊原因,从字面看,菊花在百花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

其中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爱菊?
分析:“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表现出来。

2.发挥想象,读中感悟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配背景音乐)
(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
(2)诵读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指名读、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3.小结,《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诗人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诵《菊花》并背诵
(三)作业布置:搜集、诵读有关描写菊花的诗句。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

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

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

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三首之一《菊花》,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菊花》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古诗。

菊花是诗人们喜爱的歌咏题材。

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不畏风霜,有的人爱菊是因为菊花蕊洁香远,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则是:不是因为百花之中我最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就没有别的花可欣赏,人们的爱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来了。

诗人的立意新颖别致是咏菊诗中难得的篇章之一。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见前面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见前面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由于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对词句的理解、情感的体会、引发想象是难点。

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采用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2、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以古诗学习,三步走的方法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