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课题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良。
而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教师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方式方法。
1. 什么是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指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与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和探索,形成教育教学改进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并进行总结、推广和交流的活动。
在幼儿园教师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2.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深入实践中,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实践能力。
- 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 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持,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3.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在幼儿园教师中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特点:幼儿园教育的学生为幼儿,他们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能够更灵活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
- 教师基础:幼儿园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
- 学校环境:大部分幼儿园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为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实施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在实施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确定研究课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确定与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
大班幼儿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望。
因此,如何有效地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课题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
2. 探索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课题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材料。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科学探究活动。
2. 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法(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探究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形式,如实验、观察、调查等。
(3)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4)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探究活动。
3.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1)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3)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安全。
(4)及时评价和反馈,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四、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组织教师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
(2)收集幼儿生活经验,确定探究主题。
(3)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2. 实施阶段(1)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观察幼儿的探究过程。
(2)记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行为、情感等。
(3)及时调整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3. 总结阶段(1)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幼儿园小班课题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二、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课题教研。
三、教研目的1. 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3.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四、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如不会穿衣服、不会洗手、不会整理玩具等。
(2)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3)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1)创设良好的生活自理环境①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②物品摆放:将幼儿常用的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方便幼儿取用。
(2)开展生活自理活动①日常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活动。
②游戏活动:设计有趣的生活自理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家园共育①加强家园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自理情况,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②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生活自理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4)教师专业成长①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②反思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效果。
五、教研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幼儿园老师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幼儿个体差异等问题,这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幼儿兴趣和能力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目的1.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依据。
2. 探索适合幼儿兴趣和能力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内容1. 幼儿兴趣和需求调查(1)调查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
(2)调查内容: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情感需求、社交能力等。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2. 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1)针对幼儿兴趣爱好的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针对喜欢音乐的幼儿,可以开展音乐律动、歌唱、乐器演奏等活动;针对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2)针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针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3)针对幼儿情感需求的教学策略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营造温馨、和谐、关爱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例如,开展情感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等。
(4)针对幼儿社交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例如,开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户外拓展等活动。
3. 个性化教学策略实施与评价(1)实施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幼儿的兴趣、能力、情感、社交等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研课题方案范文(5篇)
幼儿园教研课题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研课题方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研课题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幼儿园工作管理规程》和《幼儿教育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生命。
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
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
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
具体包括: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点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游戏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幼儿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情绪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如:情绪失控、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等。
为了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探究有效的幼儿情绪管理策略。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幼儿情绪管理现状,分析幼儿情绪问题的原因。
2. 探索有效的幼儿情绪管理策略,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3.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情绪管理指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情绪管理现状调查(1)调查对象:本园大、中、小班幼儿及家长。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
(3)调查内容:幼儿情绪表现、情绪问题原因、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2. 幼儿情绪管理策略研究(1)情绪认知教育: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2)情绪表达训练:鼓励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表达能力。
(3)情绪调节策略:引导幼儿运用深呼吸、放松肌肉、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4)情绪宣泄途径: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宣泄途径,如沙箱、宣泄墙等,帮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
(5)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情绪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3. 幼儿情绪管理策略实施效果评估(1)评估方法: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2)评估指标: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宣泄等方面。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情绪管理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幼儿情绪管理现状。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实施幼儿情绪管理策略,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幼儿情绪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本园幼儿情绪管理的策略体系。
大班的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幼儿兴趣和能力转变。
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尤为强烈。
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幼儿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2.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为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幼儿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设计模式。
3. 分析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4.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兴趣特点分析(1)幼儿兴趣的形成和发展(2)幼儿兴趣的多样性(3)幼儿兴趣与认知发展的关系2. 基于幼儿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1)活动设计原则(2)活动设计步骤(3)活动设计案例3.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1)活动组织与实施(2)活动评价与反思(3)活动资源整合4.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策略(1)教学设计理论培训(2)教学设计实践指导(3)教学设计成果展示与交流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探究式学习、幼儿兴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案例,分析其设计、实施及效果。
幼儿园全员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优质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成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点。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 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满足幼儿多样化需求。
3. 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明确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 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和方法。
3. 提高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4. 优化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5. 推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1)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2)幼儿园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3)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2.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方法(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幼儿园课程方法的创新与实践(3)幼儿园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1)教师专业素养与课程实施能力的关系(2)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策略(3)教师课程实施能力评价体系构建4. 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优化(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2)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3)幼儿园课程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5.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3)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整合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教师、幼儿及家长对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需求与期望。
3. 经验总结法:总结幼儿园课程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幼儿园教研课题范本(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佳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教学方法。
3. 构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的调查,了解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方法研究(1)阅读材料的选择: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2)阅读活动的组织:设计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阅读策略的指导:教授幼儿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4)阅读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阅读。
3.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构建(1)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游戏、故事、绘本等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专注阅读等。
(3)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活动、阅读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阅读表达、阅读评价等能力。
(4)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幼儿园教研主题30篇
幼儿园教研主题30篇一、活动目的及意义: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针对这一特点,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一)准备阶段:二月份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有关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理论文章。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二)实施阶段:三至六月份大班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活动采取分阶段、分主题的办法逐步落实。
第一阶段:摸索开展阶段(以诵读为主):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性情。
5、利用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幼儿齐读、幼儿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坚持天天吟诵。
教研活动园本课题的命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为此,构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课题意义1. 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通过构建特色课程,有助于幼儿园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特色课程的建设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有助于拓宽幼儿园的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特色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 提升幼儿园品牌形象:特色课程是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明确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梳理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为特色课程构建提供依据。
3. 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4. 探索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研究(1)梳理国内外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相关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分析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内涵、特点、原则等。
2. 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研究(1)调查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2)分析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幼儿发展需求。
3. 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构建(1)制定幼儿园特色课程目标,包括幼儿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课程发展目标等。
(2)开发幼儿园特色课程内容,包括课程模块、课程单元、课程活动等。
(3)设计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策略,包括课程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建立幼儿园特色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应用等。
幼师组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 探索幼儿园教研活动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策略。
- 优化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幼儿园教育理论研究,为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 实践意义: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幼儿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分析幼儿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 研究幼儿核心素养的特征,如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等。
2.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 分析当前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等。
- 评估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
3. 基于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 设计符合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教研活动方案。
- 研究教研活动的设计原则,如目标导向、活动性、参与性等。
4.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 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
- 研究如何调动幼儿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5.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评价、家长评价等。
- 研究评价结果的应用,为教研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核心素养培养和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的教研课题(3篇)
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探讨如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小班幼儿学习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
2. 《小班幼儿情绪管理教育研究》- 研究如何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3. 《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研究》- 探讨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轮流等。
4.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支持策略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讲故事、唱儿歌、游戏等方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5. 《小班幼儿艺术教育实践研究》- 探索如何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简单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7. 《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 探讨如何设计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8. 《小班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游戏、故事、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9. 《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指导研究》- 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促进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0. 《小班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如何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选择教研课题时,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保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探讨如何通过游戏和生活实践,帮助幼儿提高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小班幼儿社交技能培养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集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手段,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沟通等社交技能。
3. 《小班幼儿注意力培养方法》- 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注意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小班幼儿情感表达与情绪管理》- 研究如何通过故事讲述、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情绪管理。
5.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激发》- 探讨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故事讲述等活动,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幼儿园园本教研课题方案
幼儿园园本教研课题方案幼儿园园本教研课题方案(通用8篇)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园本教研课题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园本教研课题方案篇1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对幼儿园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园本教研能让教师在教研中获取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和能力,它的目的是促使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帮助老师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功实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园本教研还能提出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为适应我市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以园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和区域推进园本教研制度的行动策略,进一步推进我园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通知》精神,以《纲要》和柳州市“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实施方案为指导,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以解决幼儿园课改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促进幼儿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园本教研制度。
搭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与专家交流对话、沟通与协调、互助与合作的平台,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以人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接受到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的同时,能够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我们的教师能尽快步入成长的快车道,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推动我园保教质量迈上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解析 幼儿园教研
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课题解析一、引言幼儿园教师校本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园教育领域的具体问题,由幼儿园教师自主选择并开展的教研活动。
通过校本教研,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整个幼儿园的发展。
二、校本教研的意义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教研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3.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校本教研可以促进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性的教研氛围,共同促进教学改进。
三、校本教研的实施方式1.确定教研课题。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应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教研课题。
2.制定教研计划。
教师应该根据教研课题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3.开展教研活动。
教师根据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4.成果展示与分享。
教师应将教研成果进行展示与分享,向其他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介绍教研的过程和成果,取得认可和支持。
四、校本教研的难点与对策1.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2.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教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研成果的深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通过教研组织和教师共同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3.教研成果转化难。
教研成果往往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需要加强教研成果的跟进和应用。
五、结语校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发掘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园教研主题30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本学期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二、教研重点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
为此本学期我们通过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具体(1)积极借阅幼教刊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且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参与本园观摩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及授课水平。
(2)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纲要》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探索、切实落到实处。
积极参与教师再培训教育2、注重业务培养,提高保教质量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各个环节,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活动延伸,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内容有:(1)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本级教师共同探讨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及教学方法。
各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先教案后行课,格式统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2)观摩交流,主要观摩本园教师的公开课,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课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由开课老师就这堂课的有关问题作介绍,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并从中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3)开展评比活动,适时开展两操评比、教育随笔、教玩具制作等各种评比活动,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努力营造我园良好的教育氛围。
(4)实行随机查课,“推门听课”的制度,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每周4——5节)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予评价(记分——作为月考依据)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1)建立教研活动轮值制。
中班园本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学越来越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
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旨在探讨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
2. 分析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3. 探索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4. 提高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生活化教学策略概述(1)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定义及起源(2)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特点(3)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2.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1)中班幼儿的生理特点(2)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3)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4)中班幼儿的情感需求3. 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语言领域的应用(2)生活化教学策略在数学领域的应用(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科学领域的应用(4)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艺术领域的应用(5)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健康领域的应用4.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能力提升(1)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认识(2)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方法(3)教师如何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4)教师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评价四、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1)组织教师学习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了解其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
(2)组织教师学习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提供依据。
2. 实践探索阶段(1)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幼儿园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分享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经验。
3. 总结评价阶段(1)教师总结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对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能力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幼儿园片区园本课程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片区园本课程教研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园本课程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幼儿园片区园本课程教研活动方案,以期为片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活动目标1. 提升片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课程。
2. 提高片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培养片区幼儿园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片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课程理念与目标(2)课程内容与组织(3)课程评价与反思2. 教学方法与策略(1)游戏化教学(2)情境教学(3)问题导向教学3. 教育教学研究(1)课题研究(2)案例研究(3)行动研究4. 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培训(2)教师反思(3)教师交流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2:00-5:002. 活动地点:片区内各幼儿园轮流承办3. 活动形式:(1)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3)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4)案例研讨: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案例研讨,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5)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五、活动实施1. 成立园本课程教研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本教研课题一、园本教研:(一)、什么是园本教研?“园本”,以幼儿园为本,以教师和幼儿为本;“教研”,教育教学研究。
园本教研”:以园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机构内部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探索活动。
概括一句话:——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育教学研究。
(二)、园本教研和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有质的区别:第一,教研组织从行政性向专业性回归。
传统意义的教研以专业研究人员和管理者为研究主体,园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教师是研究的主人。
第二,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
过去我们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一个既定的教材教法的框架下实现的,教师应当是课程方案的忠实执行者。
因此教研研究的是课程实施的技术性知识。
现在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因为设计好的课程与教师执行的课程和幼儿体验到的课程之间不应当是完全吻合的,必须对课程加以改造,以适应不同背景下儿童的发展需要。
园本研究研究的是幼儿的学习。
第三,教研目的从为完成教学计划走向教师专业发展。
过去认为,教师发展是在入职前实现的,就是在专业院校完成的。
教研主要是集体性备课,熟悉教材,掌握教法,对教学技能的熟练,以及统一进度、检查、督促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教学管理的色彩强于研究性。
现在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入职以后的幼儿园中实现的。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法就是融工作、学习、研究于一体,即在教学过程中研修。
第四、教研动机从任务驱动走向问题驱动。
传统教研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园本教研是为了专业发展,最大区别就是教师的主体性。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因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专业发展是通过研究实现的,而教师的研究就表现为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教研内容从主要研课走向研究一日生活过去搞教研主要是研究课: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都是为了上好常规课。
园本教研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实施途径,教学的形式不只是上课。
教研内容应当是一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研形式也多种多样。
(三)、园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为了幼儿园:园本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层次。
在幼儿园中:园本教研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点是幼儿园,研究要扎根于本园的实践,以本园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
(四)、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力量: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园本研究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的三要素。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二、园本教研现状分析:(一)、幼儿园普遍开展了针对实践的教研活动并已形成初步的规范性,但还缺乏明确的园本教研的理念。
教研形式日趋多样化,但教研主题较为单一。
教研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动的形式普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全园性的、以年龄班组为单位的、课题组形式的以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共存。
普遍制定了教研制度,但制度的执行不力。
(二)幼儿园教师在观念上普遍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意义,但在行动中缺乏开展高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但还未能完全理解园本教研的理念。
表1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1)教研=负担(2)在教研活动中“参而不与”。
教师参与教研实践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有效反思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
表2教师在具体教研情境中的个人行为从表2可以看出,80.97%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有经常性的反思,这说明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
但是,只有35。
75%的教师会将自己的反思整理、归纳成文字,并且大部分教师的文字归纳常常会写成经验总结。
可以说,教师还普遍缺乏深刻、有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而,幼儿园教师要真正履行园本教研的理念,自身基本教研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之一。
(三)、“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已经出现,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教师的同伴互助行为有所增加,但“学习型组织”还没有真正形成。
表2中的数据显示,分别有67.78%和66.67%的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会与同伴有主动交流与分享的行为。
但同伴交流的情况大多发生在亲密要好的同事之间以及带同一个班级的几个教师之间。
幼儿园定期的、有组织的集体研讨活动是教师同伴互助的典型形式,大多数教师认为这种集体探讨对自己在教学改进方面有所帮助,但也有14.50%的教师感觉到这种集体研讨常常是组织者和几个骨干教师的“双簧戏”,对普通教师来说很难有真正的体会与心得,因而也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教师接受的专业引领有所加强,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接受的专业引领一方面来自于园内的教研管理者或骨干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来自于园外的专业研究者以及教研人员的指导。
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惑。
尽管绝大部分教师有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意愿,但他们在实际进行教研活动时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
表3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问题与困惑从表3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大困难主要集中于“工作负担重”和“自身学习提高的压力大”而造成的“无暇研究”。
同时,资料、信息等基础条件的匮乏,研究选题、科研方法等专业指导方面的缺位,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的瓶颈性问题。
并且,园所管理层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如果不能体现为各种具体的行为,就难以真正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四、教师有效园本教研策略:(一)开展行动研究园本教研中,教师的研究是一种教育行动研究。
我们的界定: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由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合作开展的,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持续、系统而公开的探究活动。
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1、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1)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回顾"(2)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践对照(3)通过比较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的经验(4)通过向家长征询意见2、设计方案:(1)查阅相关资料概念解释(2)确定研究题目(3)思考行动的几个方面:—对幼儿做什么?—对家长做什么?—教师自身态度和行为有什么改变?—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有什么调整?—教师与家长配合做什么?……3、采取行动:(1)在实践中有意识去尝试新的做法(2)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行动(3)在尝试中记录、总结:——记录自己的行动过程——记录自己的体会——记录家长的反馈——记录幼儿的反应与变化4、进行总结:总结是把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形成研究论文:有理论上的概括,更应包含鲜活的事例和真实的情感。
(1)、整理和描述教师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与体验,"说自己的话"(2)、评价和解释对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3)重新设计提出自己今后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任何总结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二)、经常自我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
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可见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那幼儿教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写教学反思呢?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一、实话实说——写得、失一节课下来,教学的状况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尽人意。
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
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如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课后应记录下来,日后查找资料,再补充解答。
二、及时反馈——写师、生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
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
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
如公开课效果不好,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这里面就要反思教师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学习相关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吗?活动中你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呢?你的提问语言能够让幼儿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吗?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
三、综合分析——写教、学教学反思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
一节课过去了,教师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本内容幼儿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应用如何?儿童的主动性有没有得到发挥?提问的效度怎样?理答和追问的方式、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效吗?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效果怎样?幼儿的学习出现困难吗?幼儿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
一个主题延续了一段时间,做完后教师同样要综合分析:通过这几个活动,能不能完成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具体活动哪些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效果反应好;哪些内容幼儿缺乏兴趣、远离生活经验,效果不够理想?主题展开中是如何在预设中进行有机生成的?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激励幼儿自主探索、多元表达?再者,也可进一步反思,在主题背景下如何兼顾领域平衡……教师应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