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1832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9.png)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女娲造人》教案5- 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6683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0.png)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通过默读、圈画、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发明性想像改编神话。
3、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设计】一、师生对话导入课文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生:喜欢!师: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段。
(投影──中国古代神话。
)师: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生(齐答):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
投影文字──片1:盘古开天;片2:夸父追日;片3:钻木取火;片4:女娲造人。
)师: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
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生: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师: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投影:课题《女娲造人》和女娲造人画像。
)二、学生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1、教师逐步引导: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学生一脸迷惑与期盼。
)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
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齐读后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大致意思,老师示意一位学生回答。
)师:感悟能力不错!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朗读译文。
(教师点击译文。
)学生朗读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12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f18f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9.png)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12篇)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制造性想像修改神话。
3、拓展延长,激发同学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同学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课前预备同学: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老师:预备相关资料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珍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请同学们扫瞄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老师:投影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等〕;同学:说知名称。
老师: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生疏,能说说你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同学:说〔如精卫填海、黄帝的故事、女娲补天等〕;师:今日我们重点观赏《女娲造人》,投影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1、同学读一读《风俗通》的记载文字,然后说说大致意思,再朗读课后练习一中的译文。
2、同学与对话。
A、我依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期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爱哪一篇,为什么?:袁珂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尽快给回应。
〔要点: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B、假如喜爱,请把它推举给你的伴侣。
:袁珂这是听了刚刚同学们的评价后反应,那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情节先复述给班里的同学听听,好不好?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1、看课文,做好复述预备2、一位同学复述同学评议老师补充:自我对比,课外改良后说给你们的伴侣或父母兄妹听听。
五、师生共同探究课文的魅力。
老师引导:这篇课文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它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亮的人物形象、美妙的情感。
如今让我们再围绕鲜亮的人物形象、美妙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0e6189168884868662d60d.png)
《女娲造人》教案【精华】《女娲造人》教案3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8b51f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0e.png)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女娲造人》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女娲造人》。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无论是安徒生童话里荒唐可笑的游行大典,还是郭沫若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借助想象的文学体裁——神话。
在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自然的缺乏认知以及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让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于是便有了神话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袁珂根据《风俗通》改编的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来解释人类的起源的。
二、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同学们,《女娲造人》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我们我们的自主学习将围绕着以下三个主问题展开,它们分别是:·【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学习任务二】作者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来塑造神话人物的?·【学习任务三】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与改写?三、任务驱动,开展学习(一)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1)回顾已学,温故知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尝试着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里所习得的学习经验和收获运用到本课的自主学习当中。
首先,请大家回顾《皇帝的新装》和《天上的街市》两篇课文,思考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与想象的。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0caf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6.png)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6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寻找人类起源。
2、力量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予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育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开心,感受制造的欢乐,思考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颖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4)早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这里,开头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黄昏,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很多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沟通一下吧。
(学生沟通资料)好,今日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
(书写标题)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5)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好,有哪位同学情愿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1)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日,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实行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详细的竞赛规章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下列问题;和组员争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章大家已经很清晰了,那么在进展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认真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预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展争论,好,现在开头。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5d7f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b.png)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女娲造人》的故事。
(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优美词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劳动,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2)简要介绍女娲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女娲造人的科学依据和传说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女娲、人类等。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优美词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事主题思想的感悟。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女娲造人的故事在现代社会有何启示?(2)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女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欣赏与感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4d6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语文女娲造人的教案设计
![语文女娲造人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24ae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6.png)
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
(2)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想象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神话故事,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及意义。
2. 学会欣赏古代神话故事,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
3.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
(2)简介女娲造人的传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及意义。
(2)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哪些优秀品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简短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点评。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收集其他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下节课分享。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并正确书写生字词。
2.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d2f0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a.png)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 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 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 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g)、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g)、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g) 、掘起(jué) 、掺和(chān) 、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 、搅混(jiǎo) 、溅落(jiàn) 、踪迹(zōng) 、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1288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b.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揉泥造人怎样造人挥藤造人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bdd3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c.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____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c5037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5.png)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难点)3.感受女娲的形象,理解女娲造人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理解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难点: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体会女娲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困扰着人们,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和解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二)作者简介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
四川省新繁县人。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字音教学1.教师板书以下词语的拼音,学生朗读:o女娲(wā)神通广大(shén)澄(chéng)澈掺(chān)和o揉(róu)团蓬勃(péng bó)枯藤(kū téng)绵延(mián yán)o幽(yōu)光灵敏(mǐn)寂寞(jì mò)模(mú)样o莽莽榛榛(mǎng zhēn)(四)初步感知故事1.教师提问: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o学生思考并回答:女娲看到周围的景象非常孤独,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想要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2.教师提问: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o学生回答: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是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3.教师提问: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呢?o学生回答:女娲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五)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1.教师展示《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两则记载:o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9f81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4.png)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2.分析女娲的形象,体会神话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
2.分析女娲的形象。
2.难点
1.感受神话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法、讨论法、想象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神话故事视频,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主阅读,解决字词问题。
2.概括女娲造人的过程。
3.精读课文
1.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
2.体会神话的想象和夸张。
4.总结
1.总结神话的特点和女娲的形象。
5.拓展
1.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
6.作业
1.写一篇自己创作的神话故事。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b83367ff00bed5b9f31de5.png)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 21 课女娲造人课文(自读课)
女娲造人
学校丛台区紫苑中学作者陈丽华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积累“女娲澄澈灵敏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过程方法: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
2.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3.合作研讨法。
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教学用具】U盘多媒体设备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教学过程】。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9b22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5.png)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女娲造人》教案执教: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张穗欢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详略有致的安排写作结构,并会运用到写作上。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演绎与扩充,体会想象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详略有致地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融入写作。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类的起源导入,引出神话出现的原因--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所以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想象化、人格化,并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出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我国就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就是--女娲造人。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风俗通》进行思考,引出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应根据写作中心安排文章的详略。
1.请学生朗读《风俗通》,其他同学思考《风俗通》中分为了几层意思。
2.学生回答分3层意思的缘由。
3.师问:如果老师就以《风俗通》为材料,让你去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我们应该着重写哪个层次呢?为什么?4.生回答,引出目标二--在进行文章扩写时,需根据中心选择重点描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5.师板书:根据中心,详略得当。
三、通过课文与《风俗通》的比较,找出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的方法。
1.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扩写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袁珂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扩写的。
请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和《风俗通》进行对比,回答老师的问题。
2.进行朗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生共同评分。
3.学生总结出课文进行扩充的方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师总结并板书: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5篇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50bf79e53a580217fcfe43.png)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5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篇教学设计采用了“主问题”设计的理念。
学生带着主问题对全篇课文进行研读,在教师的点拨下,为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人物形象而进行圈点勾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及发言、讨论、辩析等表达活动。
教学步骤:一、积累一组词语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识别、积累词语。
1.雅词2.四字短语二、研讨一个问题1.主问题: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要求:阅读全文。
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
自读课文,并拟出发言要点。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
她有人的孤独感。
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
·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
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女蜗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女蜗造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d905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e.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课文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8.评价与反馈: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故事吗?”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逐步引导,深入理解: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应逐步引导,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课文情感,进一步理解女娲造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想象丰富的魅力。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激发学生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体会神话想象丰富的魅力。
【教学难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阅读法、讨论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走进神话王国!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应该接触过不少的神话故事吧,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答)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四幅图,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神话故事吗?第四幅图片讲述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女娲娘娘除了补天之外,她还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事吗?(引出课题:女娲补天)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再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并设问,可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师正音
女娲( wā)澄澈( chéng chè)揉团(róu)
莽莽榛榛( mǎng mǎng zhēn zhēn)
2、解释词义(学生抢答)
澄澈:清澈透明。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到难以忍受的地步。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形容本领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熟悉生字词,扫清了阅读障碍,便于学生理解文意。
3、作者简介(指名讲,师补充)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准》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对文章作者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
三、初读课文, 感知情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设计意图:文章较长,请几名学生朗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请你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分四小组,派代表PK(要求: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内容完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对学生复述做要求,是为了锻炼他们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他们的胆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派代表比赛,激发竞争意识,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3、学生再读课文后讨论:(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2)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3)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4)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她感到非常孤独;她用了两种方法造人:一种是用黄泥掺和水揉团造人的,另一种是用枯藤挥洒泥点溅落地面造人;女娲造了男人和女人配合造人让人类繁衍生息;她造出来的人刚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开口喊:“妈妈”,女娲则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为“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熟悉故事情节。
四、细读课文, 理解形象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女娲的语句,说一说女娲的形象。
讨论后明确:她是一个“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等,可见她是一个能力非凡、神通广大的神;她又是“人”:寂寞孤独、忙碌疲倦、勤劳、慈祥、情感丰富等,可见她又是一位勤劳、聪明、有创造力并充满母爱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从具体描写中畅言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
师小结:女娲创造了人类,犹如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一般,我们要感谢她,赞颂她。
五、对比阅读 ,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风俗通》译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在原文基础上改编的?找出添加了哪些内容?你最喜欢作者想象的哪一部分?
师生交流后展示:(1)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的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喜欢的内容加以评说,有助于他们理解女娲形象,进一步感受想象的魅力。
2、师问: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师生交流后明确:(1)女娲造人的情节是想象的。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
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阐释这个问题,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是神话的亮点。
假如没有这种想象,神话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2)这种想象合乎情理。
因为一个个揉团造人,时间长了,肯定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才用了更省力的方法造人。
作者在改写过程中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其思想感情和行为合乎情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
认识神话的特点与美好,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
六、拓展延伸
插上想象的翅膀,请你说说“假如你是女娲,你会怎样造人呢?女娲造出的第一个人会跟她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发挥想象,强化学生认知,让学生再次感受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和魅力。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漫游了美丽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还有很多未知领域,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感受那创造成功的喜悦吧!
八、布置作业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对未来人类外形和生活的想象与推测的小短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逐步学会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女 娲 造 人
袁 珂
造人原因:荒凉寂寞 添点人气
揉黄泥团造人
造人方法 挥藤洒泥造人
繁衍生息:男女配合 创造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