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_以浦市古镇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居民认知特征——以浦市古
第37卷 学术专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 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居民认知特征———以浦市古镇辰河高腔为例*谭 波1,钟 洋2(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 要:通过研究发现浦市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居民认知具有以下3个特征:(1)居民对辰河高腔的重要程度、发展现状和喜好程度等三个因子认知相对比较清楚。
(2)对辰河高腔的发展过程以及现今分布地区认知模糊。
(3)对辰河高腔剧种本身的一些知识缺乏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浦市古镇居民认知特征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了基于居民认知特征的浦市古镇辰河高腔景观基因保护与传承建议,以期能给浦市古镇辰河高腔非物质文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辰河高腔;浦市古镇;景观基因;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居民认知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6)S2-0084-08作者简介:谭 波,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2]。
景观基因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地理学者借用生物遗传学的概念,强调景观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基因遗传以及基因突变的情况,刘沛林等曾对景观基因进行了明确的定义[3],刘沛林教授清晰地指出景观基因理论就是以人文地理学的理念,以生物学中的基因为视角来分析景观中的基本元素[4]。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入选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入选最多的国家[5]。
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第24卷第5期2023年10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4No.5Oct.2023[收稿日期]㊀2023-06-09[基金项目]㊀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 湖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关联机制研究 资助(编号:XSP18YBC12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湖湘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廊道构建研究 资助(编号:17YBQ094)[作者简介]㊀李涛(1984 ),男,江苏赣榆人,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㊂1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㊂2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㊂3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㊂4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㊂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李㊀涛,车㊀轩1,王㊀宽2,李㊀晟3,李㊀坚4(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摘㊀要]㊀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结合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数据,运用GIS 空间分析法,选取最邻近距离㊁地理集中化指数㊁核密度等分析模型,揭示了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㊂研究发现,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最邻近点指数R =0.64<1,表明这些村落趋向于集聚分布,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㊂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在14个市州地理区域分布的空间基尼系数G =0.3,表明其在各市州分布不均衡㊂核密度分析发现传统村落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3个明显的集聚区,分别为怀化㊁湘西 张家界,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这3个集聚区拥有全省近80%的传统村落㊂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特征的主导因素㊂另外,土地开发强度ɘ公路密度㊁人均GDPɘ公路密度以及公路密度ɘ距水系距离对这种空间分异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表明这种空间分异是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结果㊂[关键词]㊀传统村落;㊀空间分布;㊀湖南省[中图分类号]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 [文章编号]㊀1673-0755(2023)05-0096-08DOI :10.13967/ki.nhxb.2023.0075㊀㊀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传统村落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㊂为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要求,自2012年12月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持启动了传统村落评选工作,以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至2023年3月已公示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计8155个㊂当前对传统村落遗产的研究,以历史文化方向[2,4]㊁保护与旅游开发方向[5,7]居多㊂历史文化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一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这对厘清村落形成㊁发展与变迁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㊂保护与旅游开发方向的研究,主要针对古村落的保护路径与经济开发模式,旨在以建筑遗产保护为基础,探索活化村落的各种旅游开发模式㊂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研究逐渐受到关注[8,10]㊂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来研究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能够从大区域范围上揭示其分布特征,这对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㊂本研究聚焦于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分布,采用最邻近距离㊁地理集中化指数㊁核密度等方法从湖南全省和各市州两个层面揭示湖南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叠加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借助地理探测器,来探索影响其空间特征的原因㊂旨在厘清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政府部门优化保护政策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㊂一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湖南省位于华中地区南部,长江中游,全省面积21.18万km 2㊂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省内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以山地(51.2%)㊁丘陵及岗地(29.3%)为主㊂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省内水系可以概括为 三湘四水 ㊂气候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光热充足,适宜进行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㊂截至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发布,湖南省共有704个中国传统村落(见图1),占全国传统村落总数的8.6%㊂图1 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本研究收集的传统村落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 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 ①,发布时间分布在2012 2023年间,共6批㊂基于传统村落名称,借助百度地图的地址反查工具获取所有传统村落的经纬度,最后再利用坐标纠偏工具,统一坐标系,得到本研究中六个批次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点数据㊂高程(2013年)㊁水系分布(2019年)以及土地利用数据(2020年)来自地理监测云平台②㊂GDP 与公路建设情况数据(2022年)来自湖南省统计信息网③以及各市州政府官方网站㊂二㊀研究方法(一)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距离可以表示地理空间中点状事物的相互临近程度,其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㊂点状要素空间分布依据最邻近距离可以由大到小分为均匀㊁随机和凝聚分布这三种类型[11]㊂基本原理就是用点状要素代表传统村落,在地理空间上对传统村落所代表点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㊂具体操作为利用ArcGIS10.2软件测算实际最邻近距离( R 1)与理论最邻近距离( R E ),两者的比值即为最邻近点指数R ,用R 来判断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的分布类型㊂其公式为:R =R 1 R E(1)式中, R 1和 R E 分别表示传统村落的实际和理论最邻近距离㊂采用公式(1)计算得出R ,当R 的值等于㊁大于或小于1时,分别说明其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㊁趋于均匀或凝聚分布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为随机型时,公式中 R E 可表示为:R E=12n /A =12D (2)㊀㊀式中,传统村落数量表示为N,研究区面积表示为A,传统村落密度表示为D㊂二㊀空间分布均衡性(一)空间分布均衡程度空间基尼系数是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12],本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比不同区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差异㊂将该系数作为度量传统村落在湖南省各市州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的指标㊂其公式为:G c =-ðNi =1r i ˑlnr ilnN(3)㊀㊀式中,N 表示整个湖南省地理区域内传统村落的数量㊂r i 表示第i 个地理区域内传统村落占湖南省传统村落总数的百分比㊂空间基尼系数取值0~1㊂如果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区域分布越不均衡,它的值就越接近于1;如果其区域分布越均衡,它的值就越接近0㊂(二)空间分布集中程度地理集中指数主要用于衡量研究对象的集中程度[13],广泛应用于经济㊁地理学等研究㊂本文用其衡量湖南省市域范围中传统村落的空间集中程度㊂其公式为:G =100ðni =1(N i T )2(4)㊀㊀式中,G ㊁T 和n 理集中指数㊁传统村落数量和全省的市域数量,N i 表示湖南省第i 个市域的传统村落数量㊂如果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在市域分布越集中,G 值就越趋近于100;而分布越分散,G 值越趋近于0,前提是G 的值应当在0~100区间内㊂假设平均分布在湖南省14个市州的传统村落地理集中指数为G 0,那么当G >G 0时,说明湖南省市域中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当G -G 0为正时,值越大说明集中程度越高;当G -G 0为负时,则说明分布越分散㊂79第5期李㊀涛,车㊀轩,王㊀宽,等: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三)空间分布密度核密度估计法是一种空间密度分析法,主要用来表示点在整个区域内的集聚情况[14],该方法认为地理事件受空间位置的影响,但是地理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空间位置上㊂本文运用核密度法来表达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密度㊂原理为叠加在栅格像元中心的所有核表面的值之和就是每个输出栅格像元的密度,该值越高表明区域内点的集中程度越高,空间聚集性也越强㊂核密度估计法的公式为:f n x ()=1nh ðni =1k x -x i h éëêêùûúú(5)㊀㊀式中,k 为核函数;h 为搜索带宽,n 为搜索带宽范围内点的个数;x -x i 表示估计点到事件x i 的距离㊂三㊀研究结果(一)空间分布类型特征利用ArcGIS10.2空间分析中的 平均最邻近距离 (Average Nearest Neighbor),测度湖南省704个传统村落,得出实际最邻近距离为6257.7米,理论实际距离为9776.5米,最邻近点指数R 为0.64<1㊂这就表明传统村落的实际距离小于理论距离,然后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p 的值为0.00,Z得分为-18.27,通过检验(见图2)㊂由此可得出湖南省的传统村落趋向于集聚分布,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㊂图2㊀湖南传统村落物质遗产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结果(二)空间分布均衡性特征1.空间分布均衡程度由公式(3)得出空间基尼系数G 的值为0.3,反映出湖南省传统村落在省内的14个市州分布不均衡,且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怀化市和湘西州(表1),这两个市州的分布数量分别占全省的26.6%㊁25.3%㊂表1㊀湖南省14个市州的传统村落数量统计序号城市传统村落数量/个所占百分比/%1长沙市30.4%2株洲市40.6%3湘潭市30.4%4衡阳市28 4.0%5邵阳市48 6.8%6岳阳市40.6%7常德市30.4%8张家界市30 4.3%9益阳市15 2.1%10郴州市9413.4%11永州市9613.6%12怀化市18726.6%13娄底市11 1.6%14湘西州17825.3%2.空间分布集中程度根据公式(4)可以计算出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G =42.4㊂假设全省704个传统村落在14个市州内呈均衡分布,则可计算出每个市州的传统村落数量G 0为704/14=50.3个㊂此时研究区的G >G 0,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在整个市域范围内主要呈集中分布㊂利用Excel 绘制湖南省内各市州传统村落的洛伦兹曲线(见图3),可见湖南省传统村落在各市州内分布不集聚,近80%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怀化市㊁湘西州㊁永州市和郴州市㊂(三)空间分布聚集性特征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运用Arc-GIS10.2的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Kernel Density)分析工具得出,带宽(search radius)选择为25km㊂由图4可见,传统村落在整个湖南省区域范围内形成了怀化㊁湘西 张家界,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这3个明显的集聚区㊂次级密度区有邵阳㊁衡阳㊁益阳和娄底等地,其余区域聚集程度较低,呈分散分布特征㊂8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图3㊀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图4㊀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征四㊀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类型上趋近于集中分布,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怀化㊁湘西 张家界,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3个明显的集聚区,而且在区域和市域都分布不均衡㊂地形㊁海拔高程㊁水系㊁经济与交通等因素都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15-17]㊂本文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也考虑到每个区域的特点和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从海拔高程㊁坡度㊁距水系距离㊁公路密度㊁人均GDP 以及土地开发程度等影响因素出发,分析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㊂(一)自然地理因素海拔高程是影响传统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18]㊂一方面,海拔高,生存条件就会恶劣,区域内的交通布局也会受到限制㊂另一方面,海拔高程对降水㊁气候和植被都会有所影响㊂利用ArcGIS10.2将湖南省传统村落点数据与DEM 进行叠加(图5-a),可看出湖南省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0~200m 占18.2%,200~500m 占59.4%),集聚在以湘西州 张家界㊁怀化㊁永州 郴州为中心的丘陵地区㊂当海拔超过500m 后,传统村落数量逐渐减少㊂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在海拔500m 以上的占比为22.4%,超过1000m 海拔的村落数量不足1%㊂由此可知,湖南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区域,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且交通可达性好,这在长久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历史中是极具优势的㊂坡度也是影响传统村落选址的重要因素[19],其决定着农田耕作与村落建设的难易程度㊂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将得出的坡度结果进行重分类(Reclassfy),按>25ʎ㊁15ʎ~25ʎ㊁6ʎ~15ʎ㊁2ʎ~6ʎ㊁ɤ2ʎ等五个类型分类,各坡度范围的传统村落数量(见图5-b)可由湖南省传统村落与坡度分析结果进行叠加得出㊂可以看出,在坡度ɤ15ʎ的地区,分布着74%的传统村落,而坡度>15ʎ的地区只分布了26%的传统村落㊂传统村落在各坡度等级上的分布比例为10.4ʒ26.6ʒ36.6ʒ17.5ʒ8.9,由坡度比例可知,6ʎ~15ʎ比例最大,2ʎ~6ʎ次之,15ʎ以上逐渐减少,通常情况下,坡度大于25ʎ的区99第5期李㊀涛,车㊀轩,王㊀宽,等: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域则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㊂这说明湖南省的传统村落选址主要为坡度适中的地区㊂从湖南省选址的历史角度看,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明清的农耕社会时期,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发展限制,村落选址最直接考虑的就是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而坡度又是影响耕种适宜性的重要因素,因而村落选址优先考虑坡度适宜的地区㊂传统村落的选址与水系密切相关[20],水作为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不可或缺㊂同时,河流还承担重要交通运输功能㊂湖南省水系发达,水运是历史时期经济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村落选址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临水㊂利用ArcGIS10.2将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图和湖南省主要河流进行叠加,进行缓冲区分析,缓冲区范围分为1km㊁2km㊁3km㊁-5km㊁5km 以上5个等级,以此为基础分析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与水系之间的联系㊂由缓冲区分析(见图5-c)可知:44.7%的传统村落分布在距离河流1km 内,1~2km 的占19.5%,2~3km 的占14.5%,3~5km 的占12.4%,5km 以上仅占8.9%㊂距离主要水系3km 内的传统村落约占其中的80%㊂这表明,湖南省内大多数传统村落的选址对于水系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较为明显㊂图5 湖南省传统村落在自然地理因素上的分布情况注:a 表示高程,b 表示坡度,c 表示距水系距离㊂0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㊀㊀(二)经济社会因素交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传统村落影响很大[21]㊂根据湖南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各市州的公路密度,见表2㊂湖南省公路密度较高的长沙㊁株洲与湘潭,其传统村落分布数量最少,而路网较低的地区(怀化㊁湘西 张家界,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正是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区域㊂由此可见,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与交通便利性为负相关(见图6)㊂这些地区交通发展水平一般,因此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受到的外界干扰较少,区域环境也相对封闭,这种环境条件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受外来文化影响小,传统村落更容易得以保留㊂地域经济的发展是影响传统村落留存的另一重要因素㊂从湖南省统计年鉴(2022年)得出湖南省各地市人均GDP,见表2㊂由表2可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传统村落数量较少,而经济较差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反而较多㊂如上述的湘西 张家界㊁怀化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这3个集聚区的传统村落数量占全省的80%㊂这些地区的人均GDP排在全省的倒数位置,而分布数量最少的长株潭㊁常德及岳阳,其人均GDP处于全省的前列㊂由此可以得出,湖南省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传统村落分布影响很大(图6)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现代文明冲击较小,传统村落更可能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22]㊂表2㊀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与社会经济因素比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湘西公路密度(km/100km2)138.0130.6153.5135.2104.8134.5111.49181.660.7111.464.8181.181.3人均GDP(万元)13.69.310.0 6.2 4.09.38.2 3.9 5.5 6.4 4.6 4.1 5.1 3.3土地开发强度(无量纲)244.8244.2243.6242.5242.1240.0239.2232.8232.2223.7221.4219.5231.5218.8传统村落数量/个3432848433015949618711178图6㊀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与经济社会因素的关联㊀㊀利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3]来表达湖南省各市州的土地开发强度㊂由表2和图6可看出,有着较高土地开发强度的长株潭地区,分布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少,而开发强度较低的湘西㊁怀化以及永州,均分布有较多数量的传统村落㊂在土地开发水平较高的地区,传统村落面对快速城镇化的冲击,多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能被保存下来的就会更少㊂相比较而言,土地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比如传统农耕地区,其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种相对稳定的人地关系,使得传统民居建筑能够得以较好的传承下来㊂(三)因素交互影响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101第5期李㊀涛,车㊀轩,王㊀宽,等: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布差异的影响㊂本文对高程㊁坡度㊁距水系距离㊁公路密度㊁人均GDP和土地开发强度这6个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因素组合对传统村落分布的交互影响,来判断影响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交互因素,具体见表3㊂表3 因素交互影响分析结果坡度高程距水系距离公路密度人均GDP土地开发强度坡度0.47高程0.640.38距水系距离0.630.520.40公路密度0.870.920.960.51人均GDP0.690.720.680.990.64土地开发强度0.900.860.870.990.860.80分析发现,解释力较大的3个交互式影响因素分别是土地开发强度ɘ公路密度(q=0.99)㊁人均GDPɘ公路密度(q=0.99)㊁公路密度ɘ距水系距离(q=0.96)㊂这表明在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主要受经济发展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源条件的影响㊂公路密度㊁人均GDP以及土地开发强度这3个经济社会因素间的两两交互表现出较强的增强关系,且与另外3个自然地理方面的因素相比,其单个因子的q值都较大,表明湖南省3个经济社会因素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㊂另外,双因素增强关系远大于单因素,这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各因素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协同作用下的结果㊂五㊀结论与建议本文对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趋向于集聚分布,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㊂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在14个市州地理区域分布不均衡㊁不集聚㊂核密度分析发现传统村落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3个明显的集聚区,分别为怀化㊁湘西 张家界,以及永州 郴州地区,这3个集聚区拥有全省近80%的传统村落㊂这种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受经济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㊂另外,对这种空间分异现象解释力较大的3个交互式影响因素分别是土地开发强度ɘ公路密度㊁人均GDPɘ公路密度以及公路密度ɘ距水系距离,表明各影响因素间的协同作用对空间分异特征影响显著㊂地理环境㊁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地方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实现传统村落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㊂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具有集聚性特征,且已形成集聚中心,建议在这些集聚中心设立传统村落保护区,用以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文化㊂第二,位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的市州传统村落,会遭受较大经济建设与土地开发方面的冲击,此类传统村落应以修复保护为主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地区的传统村落应当兼顾经济发展与传统保护,从传统村落保护的系统性和地域性出发,划分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传统村落文化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完善的保护与修复政策㊂第三,位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较差市州的传统村落,其保存相对完好,并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如临近水系㊁地形地势多样,这些地区的传统村落可作为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㊁特色民俗旅游等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㊂将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㊂同时也要注重村落及自然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㊂第四,路网密度㊁人均GDP㊁土地开发强度等经济社会指标对传统村落影响很大㊂区域交通条件及经济较差㊁土地开发强度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保障,但也同时限制了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传承㊂应在保证传统村落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加强交通建设,稳步提升当地经济,并结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地进行土地开发㊂本文采用湖南省入围6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南省传统村落布局的总体特征,但由于仍有大量的村落尚未进入名录范围,未来应结合实地调研开展更大样本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㊂注释:①参见https:///gongkai/zhengce/ zhengceguizhang/㊂②参见/㊂③参见/㊂[参考文献][1]㊀翟洲燕,李同昇,常芳,等.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9):1067-1080. [2]㊀杨立国,胡雅丽,吴旭峰,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以皇都村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5):1164-1177.[3]㊀王堞凡.文化地理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旅游空间营造:以贵州省赤水市丙安村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3(3):51-56.2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4]㊀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5-17.[5]㊀朱烜伯,张家其,李克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影响机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229-237.[6]㊀黄杰,李晓东,谢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18,143(5):119-128.[7]㊀王云才,杨丽,郭焕成.北京西部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以门头沟区为例[J ].山地学报,2006(4):466-472.[8]㊀XU SHAOHUI ,DONG LIPING.Spatial Distribution andTourism Acti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Yunnan Province [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2,13(5):851-859.[9]㊀苗晏凯,罗萍嘉,常江.我国传统村落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 ].工业建筑,2021,51(1):24-29.[10]㊀孙莹,王玉顺,肖大威,等.基于GIS 的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研究[J ].经济地理,2016,36(10):193-200.[11]㊀周侗,龙毅,汤国安,等.面向集聚分布空间数据的混合式索引方法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1):7-10.[12]㊀王欢芳,张幸,熊曦,等.中国生物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经济地理,2018,38(8):101-107.[13]㊀汪洋.所有制差异下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度与企业动态资源误置:基于生产率分布的微观考察[J ].产业经济研究,2020(3):100-113.[14]㊀尹章才,康自强.时间地理支持下的核密度估计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64-72.[15]㊀陈斌,徐尚昭,周阳阳,等.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下的多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423-429[16]㊀凡来,张大玉.基于MGWR 的华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园林,2022,38(10):56-61.[17]㊀姜秀娟,张楠,黄金川,等.名人事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4):175-180.[18]㊀李子健.人地关系视角下鄂西南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识别与保护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19]㊀余凤荣.浙江省传统村落地理分布演化特征与历史文化景观分析[D ].宁波:宁波大学,2021.[20]㊀刘晓晖.水环境影响下的桃河流域传统村落选址与布局特征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2.[21]㊀陈蕊,刘扬.历代交通因素对滇西南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5):103-110.[22]㊀冯亚芬,俞万源,雷汝林.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2017,37(2):236-243.[23]㊀YAN HUIMIN ,LIU FANG ,LIU JIYUAN ,et al.Status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its impacts on land car-rying capacity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27(4):387-402.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Hunan ProvinceLI Tao,CHE Xuan,WANG Kuan,LI Sheng,LI Jian(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㊀Based on the lis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combined with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ata,thispaper uses the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o select the nearest distance,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nuclear density and other a-nalysis models,and revea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nan Province.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nearest point index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Hunan Province,R =0.64<1,indicates that these villages tend to be clustered and have a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of agglomeration.The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G =0.3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14cities and states in Hunan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ir distribution is uneven and not clustered in each city and state.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found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formed three distinct clus-ter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namely Huaihua,Xiangxi Zhangjiajie,and Yongzhou Chenzhou regions.These three clusters account for nearly 80%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province.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causing thi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feature;In addition,the ratio of per capita GDP to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per capita GDP to highwaydensity,and highway density to distance from the water system have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i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henome-non,indicating that thi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Key words :㊀traditional villages;㊀spatial distribution;㊀Hunan Province(本文编辑:魏玮)301第5期李㊀涛,车㊀轩,王㊀宽,等: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4年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范文
《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湘南地区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汉族传统村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正在经历着显著的演变。
这一演变的背后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既有自然环境的变迁,也有人文社会的影响。
本文以湘南汉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形态的演变机制及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沿革。
村落的布局往往遵循风水理念,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空间秩序。
同时,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湘南传统村落呈现出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空间布局特点。
此外,受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湘南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空间结构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三、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机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变迁、人文社会影响和经济发展推动三个方面。
1. 自然环境变迁:湘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这些自然因素对村落的空间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气候的变化,村落的布局和功能区划也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自然环境。
2. 人文社会影响:湘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家族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对村落的空间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村落的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3. 经济发展推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四、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适应性研究面对空间形态的演变,湘南汉族传统村落展现出了一定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风格的延续与更新: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建筑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2. 空间布局的优化与调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和调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地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的地方。
在湘西地区的建筑中,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独具特色,而且在建筑布局上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它们受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的深刻影响,充分展现了湘西的独特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一、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特点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外观和建筑结构上。
1. 建筑外观特点湘西传统建筑的外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屋顶形态独特,多为坡顶、歇山顶或悬山顶,屋顶覆以青瓦,屋檐下垂,檐角翘起,构成了独特的屋檐特色。
在屋顶的设计上,往往还会加入一些木雕或彩绘的装饰,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其次是建筑立面色调较为丰富,多采用青灰、朱红、乌黑等颜色,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既能凸显建筑的古朴风采,又能体现出一种浓厚的地方特色。
建筑的窗户和门扇也是湘西建筑的一大特色,窗棱为木雕、花格或透窗,门扇则为雕刻精美的木门,这些窗户和门扇的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还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质朴和温馨的感觉。
首先是建筑材料多为木质和石质,屋顶采用青瓦覆盖,梁柱搭建采用木料,墙体多为石砌或土坯墙,这些建筑材料的选择,既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又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其次是建筑的结构设计简洁而稳固,遵循了比较严格的传统格局,房屋多为平房或阶梯式建筑,进深较浅,周围常被院墙围合,这种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和安全。
1. 空间布局特点首先是建筑的整体布局多为围合式,将多个建筑按一定的顺序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房舍群,内部有天井或庭院,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提供一定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其次是建筑的室内空间多为多功能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设置不同的房间,房间的大小和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都是以宽略舒适为主,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
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保护
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保护
刘俊;朱超
【期刊名称】《建材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了适应性的将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进行有效识别与具体保护,拓展与建构理论方法进行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传承与保护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
从文化遗产景观的维度建构基因识别因子体系,旨在更全面地了解和描述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并依托湘西民族聚落的基本构成形式进行室内外方案设计的因子归类。
研究结果呈现出五类关键的景观基因,涵盖室外设计方面的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以及室内设计方面的建筑基因、装饰基因、陈设基因和遗传基因,其共同构建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图谱。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刘俊;朱超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2
【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特征识别与传承
——以大研古镇为例2.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多尺度"识别与"双系统"解译——以
川西羌族聚落研究为例3.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图谱研究
——以陕南地区蜀道沿线传统聚落为例4.景观基因理论视角下湘南传统聚落景观要素识别5.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作者:张正君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9期摘要:旅游是一种相对高层次的需求,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获身体和心理的放松,从而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旅游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古镇休闲旅游的发展。
通过研究古镇休闲旅游的发展对于完善古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古镇旅游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休闲旅游为研究内容,探讨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利于今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关键词:古镇旅游经济发展措施一、发展古镇休闲旅游的必要性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各个地区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同时将每年的国家法定休假日调整到115天,这两个数据的出现意味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公众已普遍有休闲时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享受多彩的休闲旅游生活。
体闲旅游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现象和经济水平,同时会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影响着整个文化政策。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休闲旅游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普遍性的休闲方式,发展古镇休闲旅游也显得非常的有必要。
[1]2.满足浦市古镇旅游发展的要求发展休闲旅游是由湘西州浦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
浦市古镇地理位置特殊,是坐落于沅江西岸的小镇,与怀化的辰溪隔水相望,宋代时在浦市镇南一公里的浦溪河口形成了集镇,元代设千户所,明时设置巡检司,清代的辰州俯治所在此。
这里是湘西南部地区和辰溪、麻阳等地的商业中心,自古便有“万物集散,商贾云集”之誉,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繁多,文化习俗独特,是湘西四大名镇之首。
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该地许多景点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旅游局的保护对象。
浦市古镇至今还保存有6条商贸街道、8座古戏楼、6公里城墙和14座城门、15省(地)会馆、22座货运码头、48条巷街、数以百计的封火墙“窨子屋”、76座寺庙道观和92座作坊。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形态特征研究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 n d d i v i d e T u j i a t r a d i t i o n l a s e t t l e m e n t l a y o u t
势 平 坦 ,水 运 便 利 ,如 龙 山县 洗 车河 古 镇 。洗 车 古 镇 位 于 猛 西 河 与 洗 车 河 汇 合 处 , 以河 为 主 干 形 成 以 河 为 发 展 轴 的 双 面 沿 河 街 道 。 聚落 内 部有 七 条 巷 道
以北 ,土家族 聚落选址也 因此 大多倾向于南 向的山
河汉 型、临江型;山地型主要有 山麓型 、山腰 型、
台地 型 。
s h pe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s e t l e me n t s i n T u j i a n a t i o n —
2 . 地 理 环 境
除了传 统风水 学的影响外,历史发展也 是影响 聚落选址 的文化 因素之一。部分聚落为躲避战乱 , 选 址 于 山顶 或 悬 崖 之 上 。 虽 然 这 些 区 域 并 不 适 宜 居
住 , 但 地 势 险 要 , 视 野 开 阔 , 易 守难 攻 。
研 究对象 ,在对 传统聚落 自然环 境与社会人文 分析 的基础 之 上,将土家族 传统聚落布局分 为散点式、线 型以及 组团 式三种 形式,探讨了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
Xi an q l
■ 陈冬晓 张 斌 ■ Ch e n D o n g x i a o Z h a n g B i n
《2024年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范文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湘西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主。
这些民族的传统木构民居,不仅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还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智慧和建筑艺术。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木构民居面临着现代生活需求和传统建筑模式之间的矛盾和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特点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这些民居通常采用坡屋顶、挑檐、马头墙等设计元素,既有利于排水防洪,又能增加空间层次感。
此外,传统木构民居还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分析(一)优势1. 文化价值: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建筑成为了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2. 生态环保:传统木构民居采用天然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同时,其坡屋顶、挑檐等设计元素有利于排水防洪,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
3. 空间布局:传统木构民居的空间布局合理,既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又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不足1. 结构安全:传统木构民居的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弱,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
2. 功能单一:传统木构民居的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如便捷的交通、舒适的居住环境等。
3. 维护成本:传统木构民居的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
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改进措施(一)结构安全性的提升通过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木构民居的结构安全性。
例如,可以引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传统的榫卯结构相结合,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湘西南传统苗侗聚落空间文脉传承策略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湘西南传统苗侗聚落空间文脉传承策略研究作者:解明镜向卉文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05期[作者簡介]解明镜(1980—),男,山西汾阳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村落建筑与艺术。
[摘要]传统聚落是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承载着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文化特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湘西南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众多典型的传统聚落,选取绥宁县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聚落建筑空间网络结构展开研究,并揭示其特征价值下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结果表明聚落空间形态受到自然人文双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奠定其整体空间格局,但内部空间节点传承着苗侗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部分空间节点设计体现出防御性价值。
进一步基于文脉传承视角下,提出聚落空间保护和文化振兴策略。
研究成果在丰富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研究理论、传统聚落空间网络保护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对乡村振兴规划、民族文化传承具有启示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脉传承;传统苗侗聚落;建筑空间;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3)05-0154-07Abstract: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re the result of people’s interaction wi th nature in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carry the survival wisdom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 which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Southwest Hunan is a minority inhabited area with many typical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this study, four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Suining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settlement buildings, and reveal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under its characteristic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settlement is influenced by both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ys down its overall spatial pattern, but the internal spatial nodes inherit the ideology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Miao and Dong people,and the design of some spatial nodes reflects the defensive value. Furth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spatial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the settlement is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thnic minority settlement researc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patial network protection system, and have inspirational effect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and ethnic culture inheritance.Key words: cultural inheritance;traditional Miao and Dong settlement; architectural space; social network一引言传统聚落作为地域文化的根源,承载着民族智慧、乡土记忆,其空间形态反映着聚落的“生长肌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湘西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湘西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邓利娜张璟珩吴吉林李敏杰文国权蒋涛李逸杰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20年第08期摘要: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上揭示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
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凝聚型,在地理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核心多边缘少”,县域尺度上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花垣县和龙山县;(2)元朝、明朝和清朝是现存湘西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三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3)险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稍显闭塞的交通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布局。
关键词: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影响因素;湘西中图分类号:F3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8-0108-06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o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prefecture is cluster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balanced in geographical regions;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cores and less edges”; on the cou nty scale,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uayuan County and Longshan County; (2) the Yuan Dynasty,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are the main period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prefecture; (3) the distribution and layou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Xiangxi prefecture are affected by the dangerous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closed traffic and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ic conditions.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Xiangxi prefecture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年代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
《2024年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范文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湘西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尤以土家族、苗族等为代表。
在这些地区,传统木构民居不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文化遗产的珍贵载体。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木构民居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以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特点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而著称。
首先,在建筑风格上,这些民居多采用坡屋顶、挑檐、马头墙等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其次,在结构特点上,传统木构民居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稳固的建筑结构。
此外,这些民居还具有通风良好、冬暖夏凉等优点。
三、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挑战尽管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具有诸多优点,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它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木构民居在舒适度、安全性、功能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其次,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建筑风格和结构上受到冲击。
此外,传统木构民居的维护和修缮成本较高,也给居民带来了经济压力。
四、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策略为了使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应加强对传统木构民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建立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鼓励居民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其次,在改进和优化方面,可以根据现代生活需求,对传统木构民居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优化。
例如,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功能性。
可以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木构民居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
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生活需求,增加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湘西自治州“中国村落”调查内容
湘西自治州“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内容一、村落概况1.村落的区位与区系、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山地面积、气候特征(需配图)。
2.村落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民族成分及比例。
3.村落的历史演变(有关家族迁移的神话传说,家族的历史故事)4.村落形成的原因。
5.村落的分布格局(需配图)。
6.村落的主要物产。
7.村落的传统特色产业(需配图)。
8.村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医疗、收入、公共服务等)(需配图)。
二、文化遗产(一)物质文化遗产(需配图)1.重要文物、特色民居及庙宇、祠堂、戏台、书院、学堂、商铺。
2.作坊(榨油房、染房、铁匠铺、缝纫铺、药铺等)、供销社。
3.古树、古道、古桥、古亭、古井、古墓、渠堰、牌楼等。
4.特色建筑——介绍建筑物的文化意义、建筑理念、建筑布局、建筑用材、建筑工艺、建筑年代、建筑过程、建筑人的生平,等等。
5.代表性的历史遗物——石碓、石磨、犁铧、桐油灯、煤油灯、风笼、饭篓、渔具等(图片展示及文字介绍)(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需配图)1.民间文学。
包括传说、故事、山歌、民谣、民间谚语等。
2.传统音乐。
土家族传统音乐有宗教祭祀类(梯玛歌、告祖歌、摆手歌等),习俗礼仪类(括哭嫁歌、打溜子和习俗节日演唱歌曲等),劳动生产类(挖土锣鼓、酉水船歌、劳动号子、山歌)和情歌小调类(土家族织锦情歌和劳动生活、节庆集会当中传情达意的歌曲)。
苗族传统音乐有苗族民歌、器乐(鼓(苗鼓)、竹柝、铃、大锣(寨锣)、土锣、包包锣、钹、木鱼。
吹奏乐器有竹笛、唢呐、双管竹唢呐、牛角、长号、树皮号、海角、木叶、二胡(苗语称“蛇皮鼓”)、牛角琴)和乐舞(苗鼓舞)三大类。
注意收集歌词、演唱时录音和照相。
3.传统舞蹈:祭祀礼仪类舞蹈(土家族毛古斯舞、湘西土家族铜铃舞、土家族跳丧舞、苗族绺巾舞、苗族司刀绺巾舞、跳香舞等);生产劳作类舞蹈(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等);节庆游艺类舞蹈(土家族摆手舞、九子鞭、板凳龙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接龙舞、苗族团圆鼓舞、苗族调年舞、苗族狮舞、苗族舞龙、苗族童子鼓舞、地花灯、龙山跳花灯、古丈地花灯、解放岩花灯、文武茶灯、潭溪筷子舞等)。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
湘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建筑布局的特点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其中的传统建筑形态以及建筑布局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形态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形态特点:1. 简约朴素湘西传统建筑形态朴素简约,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整体呈现出朴素自然的风格。
建筑中常使用的材料有砖、石、土、木等,这些材料有着很好的保温和通风效果,在湘西的气候条件下更具有实用性。
2. 反复参差传统建筑的立面、屋顶和内部空间布局都呈现出反复参差的形态。
建筑外观呈现出层层迭起的效果,对比鲜明。
屋顶呈曲线状,较为典型的形态是如牛角般的屋脊。
在内部,建筑布局也多以错落有致,不规则排布的形态为主。
3. 装饰富于变化传统建筑的装饰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特点。
在建筑的门窗、梁柱、壁画等处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装饰。
门窗的造型简洁而有力,以简单的线条和雕刻取代过于繁琐的图案。
梁柱的装饰也少见追求华丽的造型,更多的是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的雕刻。
壁画则是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大特色,多以人物、动植物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布局特点:1. 院落式布局湘西传统建筑的布局以院落式为主,即针对居住的需求而设计的中央开放空地,与家庭建筑一起构成整个布局。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同时提供了方便的通行口和居民之间的交流空间。
2. 层次分明传统建筑的布局层次分明。
它们往往会以家庭建筑为单位,建筑群之间有着明显的高低差。
每个家庭建筑都是独栋或者半独栋,一般只有两层高。
与此对比的是,建筑群的主建筑往往会比家庭建筑更高,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3. 两院三进湘西传统建筑的房间布局一般是两院三进,前后院落之间有一座建筑,构成了一个包含内院、前厅、正厅、后厅、侧房等房间的生活空间。
这种布局充分尊重了家庭居住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同的房间在空间上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总之,湘西传统建筑形态朴素、简洁,布局合理、四通八达,体现了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典范之一。
湘西浦市古镇景点介绍
湘西浦市古镇景点介绍
湘西浦市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中古镇景点也是不容错过的。
1. 芦洲古镇:芦洲古镇是湘西地区最著名的古镇之一,它坐落在洞庭湖畔,沿江而建,是一座浓郁的水乡古镇。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别样的渔家风情、尝到地道的湘菜美食,还能体验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精致的乡村民居。
2. 赵家祠堂:赵家祠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宗祠建筑群,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建筑遗址之一。
这里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是一处汉族古建筑精品。
3. 曲沅古镇:曲沅古镇位于浦市县北部,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民间文化的古镇。
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古井、古街、古巷等,是感受原汁原味湘西风情的好去处。
4. 落雁古镇:落雁古镇位于浦市县西南部,是一座以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为主的典型古镇。
这里有许多古井、碑碣、祠堂、寺庙等,可以深入了解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5. 河溪古镇:河溪古镇位于浦市县南部,大多数建筑均为明清古建筑,设计精美、风格独特,是一处观赏古建筑的好去处。
在这里,您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湘
西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肖湘东;陈伟志
【期刊名称】《江苏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群中,湘西民居是有其地方特色的,其中的院落空间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文章从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湘西民居中庭院、天井、晒坝、抱厅三种院落空间类型,并探讨了选择性的继承中国古老村落的空间特点,以创造新的未来的地域民居建筑文化.
【总页数】3页(P15-16,30)
【作者】肖湘东;陈伟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2
【相关文献】
1.四川院落民居景观特点及修护——安仁古镇的院落兴建 [J], 郑洁;牟江
2.三峡库区民居院落初探--兼析库区民国时期院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J], 赵炜
3.江南传统民居中“图”与“底”辩证研究——以徽州古民居水景院落空间为例[J], 陈虹宇
4.山地小型院落的空间特色——以泰山关帝庙院落空间特色为例 [J], 王欣言;秦海
燕;刘兵
5.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 [J], 柳红明;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西传统民居空间组织研究
湘西传统民居空间组织研究龚燕贵【摘要】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mountain-river environment,settlement pattern and residential custom,the paper introduce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village location selecting method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and describes organization feature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sidence and transition space,which embodies special national custom,and shows people's active living attitude in mountainous region.%从山水环境、聚落类型、居住习俗等方面,介绍了湘西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方法,阐述了民居外部、内部及过渡空间的组织特点,体现了特有的民族习俗,呈现出了山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11【总页数】2页(P2-3)【关键词】村落;民居空间;山水环境;居住习俗【作者】龚燕贵【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之地,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境内传统民居数量众多、保存较好、特点突出,广泛分布于村镇、山寨之中。
作为活动轨迹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居住空间,它的形成与演变,凝结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体现着特有的民族习俗,呈现出山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民居空间组织的理解,不仅局限于建筑自身空间布局,还应把握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能动关系,从居住环境、关联空间、空间演变等方面深入研究。
《2024年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范文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现代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湘西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其传统木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巧的结构而闻名。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探讨其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二、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特点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而著称。
首先,在材料选择上,传统木构民居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在结构上,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构造方式,使得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此外,传统木构民居在空间布局上讲究内外有别,空间划分合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居住习惯和文化传统。
三、现代适应性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湘西地区的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传统民居的功能需求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家庭对居住空间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的储物空间、活动空间等。
其次,传统木构民居在防火、防潮、保温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此外,传统木构民居的维护和修缮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现代适应性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首先,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民居的内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例如,增加储物空间、活动空间等,使民居更加符合现代家庭的居住习惯。
其次,在材料选择上,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民居的防火、防潮、保温性能。
例如,可以在木材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增加民居的防火性能;采用防水材料和技术,提高民居的防潮性能;采用保温材料和技术,提高民居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传承和培养民族建筑工匠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木构民居的维护和修缮。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湘西地区某村落的传统木构民居为例,该村落近年来在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传统木构民居的现代适应性。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形态特征研究
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形态特征研究
陈冬晓;张斌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本文以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土家族传统聚落布局分为散点式、线型以及组团式三种形式,探讨了土家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总页数】2页(P372-373)
【作者】陈冬晓;张斌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 [J], 李军环
2.论民俗文化与传统聚落形态发展关系研究——以闽台文化区域传统聚落为例 [J], 王雅萍;文闻
3.传统聚落文化记忆对公共空间形态的构建特征研究——以贵州安顺雷屯为例 [J], 周红; 王梦妮
4.湖南沅水流域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选址与形态特征研究 [J], 曾慧子; 张超; 赵鸣
5.川东北传统农耕聚落形态简析
——以四川省南部县太华乡雍氏传统农耕聚落为例 [J], 李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访湘西浦市镇 遗落在沅水边的繁华往事
探访湘西浦市镇遗落在沅水边的繁华往事
尹忠
【期刊名称】《环球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7(0)3
【摘要】周家大院的构造为三厅三井,前厅接待客人。
后堂住内眷。
房屋为杉木
结构,窗楼隔扇、门额照壁上还雕刻着花草、鸟兽等图案,栩栩如生。
“灵官”手执钢鞭,口中念念有词,忽地断喝一声,钢鞭往台下一指。
几个青面獠牙的“鬼魅”便挥着刀叉、铁链、铜锤冲下舞台……
【总页数】10页(P62-71)
【关键词】沅水;湘西;木结构
【作者】尹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2
【相关文献】
1.浅析近代以来湘西商业名镇的衰落--以浦市镇为例 [J], 杨亚雷;胡旭
2.探访羊楼洞万里茶源的繁华往事 [J], 雷虎;沈瑛;阮传菊;周神州
3.湘西浦市沅水边的遗落明珠 [J], 尹忠;
4.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湘西州浦市镇等四镇调研 [J], 孙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西小南京--浦市
湘西小南京--浦市
左超林
【期刊名称】《西部大开发》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 在山峦绵亘、溪河纵横的武陵腹地中,有一条流淌了千万年的河流叫沅河.它从云贵高原莽莽群山的褶皱里,从树的脚趾间,汩汩溢出,一路汇聚,一路壮大;越过险滩,绕过暗礁,奔入湘西境内,沿岸,便有一座灿烂了几百年的集镇叫浦市.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带水,远眺,江如脐带,城如胎盘.宛若一幅瑰丽多彩、古意盎然的民俗画卷,尽情地舒展在世人面前.曾几何时,那一江的繁忙,一镇的繁华,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名扬天下的"湘西小南京".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左超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湘西浦市文化圈谱牒文献收集整理对策浅议 [J], 胡云;
2.湘西浦市沅水边的遗落明珠 [J], 尹忠;
3.基于SWOT-AHP量化分析的湘西州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r——以浦市古镇为例[J], 杨惠;孟霏
4.民间信仰对社区秩序的整合与调适——以湘西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为例 [J], 明
跃玲;文乃斐
5.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以湘西浦市古镇为例 [J], 李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门上修有城楼与城垛,派人守卫。这 12 座城门,是过去城 乡来往行人的主要通道,现今仍留有清代建造的城门遗址八 座,其分别为东面“永定门”( 即今日吉家台) ,东南面“安定 门”( 即今日县农场) ,南面“大定门”( 即今日一小附近) ,西 面“文昌门”和“铁城门”( 即今日浦市医院与耐火材料厂一 带) ,西北面“镇山门”( 即今日印家桥上首) ,北面“得兴门” ( 即新桥头) ,东北面“得盛门”与“镇河门”( 即今日红桥与 寨尾头) 。城门楼的翘角飞檐下悬有大字楷书的城门横匾, 使门楼显得雄伟壮观。
一 浦市古镇的布局特点
浦市是一个因 军 事 而 立、因 商 业 而 兴 的 古 镇,地 处 湘 西 自治州沅江中游西岸,泸溪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 来是兵家不可忽视的水路要津,也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 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 人类的活动。据《辰 州 府 志 》和《泸 溪 县 志 》记 载,早 在 南 宋 中期浦市古镇作为军队集散地被正式确立为军事机构,明清 之际,这里更成为重要的军事战备要点。
( 二) 典型街巷。浦市古镇太平街和正街是保存较为完 好的历史建筑 区,已 被 列 为 省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正 街、太 平 街两侧巷弄普遍较窄,部分地段仍然保持明清、民国时期的 石板街、踏步、明水沟并行的历史格局。
表 1 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 河道) 数量、总长度
序号 1 3 5 7
名称 长度 m
简介及主要特色
序号
正街 2500
石板街
2
岩门溪 700
从古镇北穿街而过
4
天后宫街 640
水泥路
6
后街 1500 石板街,前店后宅,多为历史建筑 8
名称 长度 m
河街 1500
浦溪
750
45 个巷弄 2800
上正街 800
简介及主要特色 临沅江
从古镇北穿城而过 老房院落、新建筑皆有 水泥路、前店后宅,多为历史建筑
浦市古镇东临 沅 江,西 依 护 城 河,浦 溪、岩 门 溪 各 自 南、 北穿城而过。街区面积约 2 平方公里,一条长约 2. 5 公里的 主街贯通南北,前后还有两条与正街平行的河街与后街,各 长 1. 5 公里,另有 45 条巷弄,依山取势,纵横交错,贯穿于三 大主街之间,形成大街生小街,小街连大街,街街相连相通的 木排形状。结 合 镇 中 地 形,街 巷 分 布 呈 现 出 北 密 南 疏 的 特 点。现存的历史建筑多集中于古村中北部,即太平街和十字 街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南大片为耕地及绿地,另外村中还零 星地分布有部分闲置地。
二 重要街巷空间
( 一) 概况。浦市古镇历史建筑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现
存历史街巷共计 52 条,总长达到 11190 米( 表 1) 。从史实记 载中我们可以部分了解到当年的街巷情况: “长条形红岩石 街面,道宽四米多,全长五里有余,沿街两侧,商铺建筑展列 成巷……”[2]浦市古街道现今当算正街留存最为完好: 长条 形红岩石街面,道宽四米多,全长五里有余,沿街两侧,商铺 摊点展列成巷,自古以来就有每逢阴历二、七赶集的习俗,赶 集当天,正街上人声鼎沸,古村民乘船来到镇上,出售和采购 物资,或好友相聚。浦市古镇主街除此条正街外,还有河街、 后街两条街,其构架模式类似正街,道路长度较正街短,约三 里多。除以上 3 条主街外,另有 45 条曲径通幽的巷弄,依山 取势,纵横交错,贯穿于其中,浦市全境四通八达,进出便当 ( 图 2) 。
( 五) 古驿道。高山坪驿道全长 60 余里,建于明朝洪武 至万历年间,是汉苗民族冲突、融合的产物,朝廷为了加强对 苗族地区的控制,驿道便应运而生,以利于传递信息和运输 军需物资。驿道东起浦市古镇,西连凤凰县、乾州。浦市镇, 作为当时湘西四大名镇之首,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转中 心。明清时期,大量军用民用物资均经这里运达目的地。古 驿道是那一时期经济、军事及各种历史事物的重要见证。时 至今日,这条驿道在当地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浦市境内 起始处的石板有所断裂之外,大部分路段保存相对完整,其 完整性和长度在省内罕见。
( 责任编校: 简子)
图 1 浦市古镇的空间环境 ( 三) 城墙。据史实记载,为了防边,浦市周边环城修有 长达 5 公里的坚固城墙,且呈现出一种酷似船形的形态,上 游地 段 形 似 船 头,高 而 略 窄,下 游 地 段 貌 似 船 尾,宽 扁 而 略 低,全境东西宽 约 五 百 米,南 北 长 约 两 千 米。如 今 古 镇 的 城 墙已毁,没有丝 毫 遗 迹。但 是 在 沅 江 沿 岸,加 固 的 河 堤 能 体 现出古时浦市城墙的实用性和坚固性。 ( 四) 码头。浦市古镇地处沅江中游,曾是沅江流域不可 或缺的一个中转站、集散地,商贾云集。明清时期,在依偎古 镇的十里江边,沿线建有供商船停泊的码头十余座,生活码
图 2 浦市古镇街道布局图
( 三) 街巷尺度。古镇内部道路大体可分为主干道、次要 道路和入户巷道三个等级。主干道宽约 8 ~ 10m,次要道路 宽约 5 ~ 7m,在狭窄地段机动车要避让行驶,入户巷道在 3m
参考文献:
[1] 薛林平,刘思齐. 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名 城,2010,( 10) .
以内,这些都满足了古代人生产生活的实际尺寸,即驴马车 通行的基本尺寸。
通过对上述研 究 和 分 析 可 以 看 到,浦 市 古 镇 选 址 考 究, 空间格局独特,交通组织丰富,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凸显 其珍贵的价值。而由于种种原因,聚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 坏,值得欣慰的是,浦市古镇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希 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浦市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同 时也希望有更多人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术价值。其聚落空间格局较为完整、清晰,特别是古镇太平街和十字街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保存十分完
好,空间十分丰富。
关键词: 湘西地区; 浦市古镇; 聚落空间格局; 街巷空间
中图分类号: K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4681( 2013) 01 - 0076 - 02
被誉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的泸溪浦市古镇,尚存的历史 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浦 市镇为例,分 析 湘 西 地 区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的 传 统 聚 落 空 间 特征。
( 一) 基本格局。浦市古镇整个轮廓大致呈规则形,犹如 木排。其选址和布局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于风水的迷信: 风 水学中认为山阳水阴,山无水变,水无山不合,山主人丁,水 主财禄[1]。沅江在浦市段的河道变宽,走势曲折,酷似太极 八卦,浦市古镇中心及其背后的武陵山南支余脉则正位于太 极八卦的阳鱼鱼腹位置; 而古老冲、江东村等地则位于阴鱼 位置; 沅江则构成了阴阳鱼的分界线,整个八卦内呈西北部 丘陵起伏、东南地势平坦之势,整体上形成了抱阴负阳的空 间格局( 图 1) 。
* 收稿日期: 2012 - 11 - 30 作者简介: 刘亚南( 1988 - )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
总第 111 期
刘亚南: 湘西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以浦市古镇为例
77
头多座,另有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官 船 和 渔 船 停 泊 专 用 码 头 多 座。石 堤 纯 然一色方形青石板砌成,堤底直起水底与码头连体,堤坝出 岸高近十米,堤顶面宽约八米,整个石堤依江而建,绵延十余 里,两端吻合大山。
[2] 林兆武. 福州尚干古镇空间形态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7.
Study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Xiangxi area
LIU Ya’nan (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1,China)
Abstract: The settlement spacial pattern of Pushi ancient city is complete and clear,especially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re reserves of Taiping Street and Shizi Street where the preservation is rather complete and the space is quite rich. Site selection,space pattern, typical street scale and other aspects of Pushi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Xiangxi area; Pushi antient town; settlement spatical pattern; street space
第 27 卷 第 1 期 2013 年1 月
长沙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Vol. 27 No. 1 Jan. 2 0 1 3
湘西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
———以浦市古镇为例
刘亚南
(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浦市古镇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湘西地区古村镇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