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在中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反歧视的对策。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户籍限制:由于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的户籍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大部分福利和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中与学历较高的竞争者相比,更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3.工资差异:农民工通常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更加困难。
4.社会歧视: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与待遇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反映在工作场所,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条件、社交圈子等。
二、反歧视的对策1.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农民工就业歧视。
同时,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得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打破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宣传农民工的努力和贡献,促使社会对他们更加平等和尊重。
4.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支持服务。
结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范文
《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的完善,就业歧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业歧视不仅侵犯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反就业歧视立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反就业歧视立法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必要性1. 保护劳动者权益:反就业歧视立法能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受歧视。
2. 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反就业歧视立法,可以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3. 推动经济发展:消除就业歧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三、反就业歧视立法的现状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然而,由于就业歧视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现行法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明显的就业歧视现象;部分劳动者缺乏法律意识,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执法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处理就业歧视案件时存在一定难度等。
四、反就业歧视立法存在的问题1. 立法不够完善:现行法律体系对就业歧视的定义、范围、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全面覆盖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2. 执法力度不足:执法机构在处理就业歧视案件时存在一定难度,执法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劳动者无法及时维权。
3. 社会观念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存在传统的性别、年龄等观念,对反就业歧视立法产生一定影响。
五、解决措施1. 完善立法:加强对就业歧视的定义、范围、责任等方面的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执法机构对就业歧视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的效率和公正性。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推动企业自律:鼓励企业自觉遵守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提高企业形象。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与劳动权益保护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与劳动权益保护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工作为建设中国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受就业歧视,丧失了应有的劳动权益保护。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劳动权益保护措施。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城乡差距与户籍限制城乡差距导致了农民工被视为二等公民,他们所拥有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权利,使他们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与社会福利。
2.教育水平与技能要求农民工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往往缺乏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
这使得他们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资的劳动工作,容易受到就业歧视。
3.不公平的待遇与低工资许多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包括低工资、长时间工作、缺乏社会保障等。
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他们容易成为雇主欺压的对象,无法获得应有的劳动权益保护。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明确规定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措施,确保其在就业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2.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雇主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劳动监察机制,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雇主进行严厉处罚,以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3.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农民工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歧视和限制。
改革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4.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他们遭受就业歧视的可能性。
5.加强工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努力组建和发展农民工工会组织,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咨询和法律援助。
同时,各种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行动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与劳动权益保护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匕 尿 巾 上 十 鄙 字 阮 罕 很
同时还发现农 民工报酬被 随意拖欠 、 恶意克扣 的现象也极为普遍 。接受 过调查 的农 民工说他们 回家前
工地负责人 总会扣 下 5 0 0 —1 0 0 0 元 作为押金 , 如果他们接着在工地 上千活就返还 , 如果不 回工地干活 扣下 的钱就永 远也要不会来了。 四是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严重缺失。在调查 中我们发现只有 7 % 的农 民工与用人单位签 了劳动 合 同。同时还发现农 民工的工作条件恶劣 、 劳动安全问题严重 。对于维权 , 多数农 民工表示 为了找份稳 定 的工作 , 没人敢要求用人单位给 自己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如 因工负伤 , 只要在 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是
不会找用人单位报销 , 只好 自认倒霉。几乎 没有人 知道用人单位 给特殊工作 岗位还要发放特殊津贴并
提供劳动保护措施 , 这就致使农 民工成为我 国工伤 的高风险人群 。
中因自身不能 的原 因如种族 、 性别 、 肤色 、 地域 、 社会 出身等 即使 自己后天努力也无法改变的因素而受到 不平等待遇。 在我 国的社会 现实中 , 主要存 在的就业歧视有性别歧视 、 年龄歧视 、 身高歧视 、 基于户籍
和地域的身份歧视 。农 民工作为生活在城市底层 的劳动者 、 特殊的弱势群体 , 在就业过程 中普遍遭遇到 歧视 , 这应该引起社会 的高度关注 。
三是劳动报酬方面 , 农 民工 的收入 普遍低于城市职工薪酬水平 。在接受过调查的人员 中 , 月均收人
《反就业歧视法律研究》范文
《反就业歧视法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就业歧视已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个体权益的侵害及社会公正的威胁不容忽视。
近年来,为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公平就业、推动社会公正发展,各国家纷纷加强了对反就业歧视的法律研究和立法实践。
本文将围绕反就业歧视法律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法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就业歧视的概述及分类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雇主或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或劳动者进行的不公平对待。
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种族歧视、宗教信仰歧视等。
这些歧视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业歧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按照歧视原因划分,可分为基于个人特征的歧视和基于社会环境的歧视;按照歧视对象划分,可分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性别、年龄和种族等特征的就业歧视问题。
三、反就业歧视法律的理论基础反就业歧视法律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平等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因个人特征或背景而受到不公平对待。
公平竞争原则则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各主体应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和条件。
这些原则为反就业歧视法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国内外反就业歧视法律现状及比较(一)国内反就业歧视法律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反就业歧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反就业歧视法》等,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打击就业歧视行为,推动公平就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困境,我国在反就业歧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
(二)国外反就业歧视法律现状及比较相较于我国,许多国家在反就业歧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对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进行了明确规定和处罚。
同时,这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反就业歧视法律,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农 民工 问 题 已成 为 我 国改 革 发 展 中 1 重 要 的 问 个
历史上 ,中国是 1 个等 级制度 森严 的国家 ,大 一统 的等级制思维仍然 根深 蒂 固地存 在 于人们 的内心深 处 , 对社会人进行三六九等划分 ,然后 加以区别对待是人们 的习惯性思维。具体 表现为外地人 与本地人 、城里人 与 乡下人的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认 同 ,导致人 们 已经趋 同于 对社会 人习惯 性地差 别对待 ,特别是那些 负责制定政策 的 国家各级政府管理者 ,固有 的偏见 和心 理定势影 响了 他们的管理 理念 和 管理 政策 ,这是 农 民工 就业 遭 受雇 佣 、人力 资本 投资和晋 升等歧视 的本质所在 。
河 北 农业 科学 ,20 ,1 ( ) 2 0 9 3 3 :19—1 1 3 Jun l f ee A cl rl cecs o ra o bi ut a S i e H u n 编辑 李 布 青
农 民工 就 业 歧 视 问题 研 究
朱 秀茹 ,白玉冬 ( 河北师范 大学职 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河北 石家庄 003) 501
0 0 3 ,C ia 501 h ) n
Absr c : M oe a d moe p a a t r e n cte , whc le itd t eg e te ly n r su e i o n rsd ta t r n r e s n swok d i i s i ih alvae h r a mp o me tp e s r n c u ty ie, a d n d v lp d h e o o i t e iy n c u ty i e Re t ce b t e y tm a d u tr e eo e te c n my n h ct a d o n rsd . sr td y h s se i n c l e, sme r a rsd n s u o u b n e ie t dic miae g is n x l d d t ep a a two k r , whc r un r be go p . c r i gt n y igt er a o s s r n td a an ta d e cu e h e s n r e s i ihwe ev l e a l u s Ac o dn o a a zn h e s n r l o h r be fd s rmiai g a an tt e p a a two k r n e ly n , t e c u tr e s r s a d in f a c f ft e p o lms o ici n t g is h e s n r es i mpo me t h o n e n m a u e n sg i c n e o i i rvn h mp o me tds rmi ain we ee p u d d mp o ig te e ly n ic i n t r x o n e . o K e r : Pe s n r es; Empo me td s rmiain; Re e r h y wo ds a a two k r ly n ic i n to s ac
劳动法案例中的就业歧视问题
劳动法案例中的就业歧视问题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因为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婚姻状况或残疾等非工作相关因素受到不公平对待。
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在解决和预防就业歧视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劳动法案例,探讨其中涉及的就业歧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一、案例一:性别歧视在某制药公司招聘过程中,面试官询问女性应聘者是否有计划结婚和育儿。
此举被认定为对女性进行性别歧视,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35条关于平等就业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不得要求或暗示应聘者提供与岗位无关的个人信息。
针对这种情况,女性应聘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投诉并要求公正处理;其次,寻求劳动仲裁或诉诸法院,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性别歧视案例中,除了追求个人权益外,还有必要倡导公平就业观念和推动性别平等相关法律的完善。
二、案例二:年龄歧视某家私人公司在进行员工升职时经常对年轻员工过于偏爱,并将中高龄员工置于不利地位。
这种行为被判定为年龄歧视,侵犯了《劳动合同法》第 11 条关于招聘与录用不得歧视、限制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岗位需要和劳动者能力、特长等条件公正设置晋升标准,并禁止将年龄作为晋升决策的唯一或主要因素。
在面对年龄歧视问题时,受害者可以尝试以下解决途径:首先,在内部组织内部寻求帮助,如通过投诉渠道向管理层反映问题;其次,在需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利用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公开揭露企业的不公行为,引起舆论关注,增加对雇主的压力。
三、案例三:种族歧视在某制造公司中,存在一些员工以及管理层成员对于特定种族的员工进行歧视和排斥。
这种现象被认定为违反《劳动法》第 24 条平等就业原则,并构成了种族歧视。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都是不被允许的,雇主应确保在招聘、录用以及晋升等环节中没有对特定种族的歧视。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业歧视作为就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给广大求职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就业歧视问题更加突出,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深入研究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现状1.性别歧视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一直存在。
尤其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和封闭的地区,女性在就业中常常受到性别歧视。
一些企业对女性员工的录用和薪酬待遇存在不公平现象,这使得女性在职场中的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2.年龄歧视年龄歧视是我国就业市场中的另一大问题。
部分用人单位对年轻人有偏见,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和稳定性,不愿意招聘年轻人。
与此对于年长者,一些用人单位也存在歧视现象,认为他们已经年龄大,身体状况可能不如年轻人,影响工作效率。
3.地域歧视在我国,城乡差别较大,一些用人单位比较倾向于招聘城市户口的求职者,而对农村来的求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地域歧视使得农村来的求职者在城市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也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就业差距。
4.身份歧视在我国,户口、身份证明等因素也成为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本地户口的求职者,而对外地户口的求职者持有排斥态度,导致外地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歧视。
以上种种就业歧视问题不仅损害着个人的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1.加强立法保障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应加强就业歧视相关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就业歧视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督促用人单位遵循公平原则,不得以性别、年龄、地域和身份等因素歧视求职者。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社会宣传等途径,加强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就业歧视问题的认识,倡导公平就业理念,培养求职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引导用人单位树立公平的招聘理念。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
何 为 就 业歧 视
受到影响。
无论国外还是 国内都对就业歧视进行 了解 读。国际劳工组 织通过
4、 身高与容貌就业歧视
的《 9 8 消除就业和 职业歧视 公约》 第 11 ) 一个关 于规 范就 15 年 ( 号 是 1 在我国 , 往往具备 了工作能 力只是招 聘的条件 之一。企业 或单位 业歧视问题的权威 性文 件 , 文件 中明 确就业 歧视 是 指基于 种族 、 该 肤 隐形的都会有关于容貌或身 高的歧视行为。 色、 性别 、 宗教 、 政治见解 、 民族 血统或社 会出 身等原 因 , 具有 取消 或损 5、 病 就 业歧 视 疾 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 、 排斥或优惠。1 _ 因对方患某种疾病而治愈对本 来合格的 求职者予 以排斥 、 或对 已 国内学者或者通过概括 的方式 , 或者 通过 列举 的方式也 对就业 歧 经在职工作的人员做出辞退处理 的行为就是疾 病歧视。2 1 以前, 0 0年 视进行了界定。如有学者认为 , 所谓就业歧视是 指因种族 、 肤色 、 别 、 在我国疾病歧视主要表现 为针对 性 乙肝病毒携带 者 ” 的歧视 , 而在我 国 宗教 、 民族 、 党派 、 年龄 、 国籍 、 户籍 等不 同而造成 的对 劳动者 就业 方面 约有 12亿人是 乙肝病毒携带者。2月 1 . 0日卫生部、 教育部、 人保部三 的剥夺或损害。 有学者认 为, 就业歧视是指在条件相 等或相近 的求职 部委联合下文要求 3 O日内废 止 乙肝 歧视。这表 明 国家 已经开 始着手 者的求职过程中 , 或者受聘者 在就业肘 因某些与 个人 工作能 力无关 的 解决疾病就业歧视 问题 。 因素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 机会以 及工资配 置、 升迁 、 培训J 会、 机 就业 6 学 历 就 业歧 视 、 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 , 从而使其平等就业 机会受到损害 的情况 ; 有学 随着中国现 阶段 的就业压 力增大 , 用人单位 要求的学 历层次越 来 者从 三个 方面列举了就业 歧视 的表现 : 第一 , 用人单位 的行为是否违反 越高。专科 生可以胜任的 工作岗位 非要本科生 , 科生 的岗位 非要 研 本 了公平就业 的法律规 定 ; 二 , 第 用人 单位 的行为 是否 有损 害事 实的存 究生不 可, 而且有不少单位 出现 了非名牌院校不 要等现 象。这一方 面 在 ; 三 , 单位 在 实施损 害 劳动者 权益 行为 时是 否具有 主观 过错 导致低学历人群无法找到工作 , 第 用人 增加就业压力 ; 另一方面导致 了人 才高 因素 。 消费现 象的 出现 , 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成本。 根据歧视 的程度不 同 , 歧视一 般分为 直接歧 视和 间接歧 视。直接 三 、 业歧 视 现 象 产 生 的 原 因 就 歧视也被称 为差别对待 。 是国外最早 的反歧视 法涉及 的一种 歧视 L它 5 1 社 会 因素 、 形 式。其 立法基础 是形 式平等 , 同情况 相同对待 。实践 证明 , 即相 直接 目前, 国每年适龄的劳动力增加迅速 , 我 每年大约有两千万 的人 口 歧视概念对 于处理极端 的和显而易见的歧视 非常有效 。这 些形式的歧 进入劳动年龄 阶段 , 而每年 退休的人 口才一千 万左右。如此 多净增 的 视 中 , 的故 意和公然表现 出的偏见昭然若揭 , 歧视 毫无掩饰。 劳动力人 口, 无疑给社会 造成 了巨大 的就业压 力。再加上不 断出现 的 间接歧视 , 也被称 为不 利后果 的歧视 或者差 别影 响的歧视 。在欧 下岗和失业人 口, 进城打工 的农民工等 , 场中 的就业竞争 激烈 , 而 市 从 盟指 令中 , 从立 法上明确 了其 定义 : 间接歧视 是指表面上看 似中性的 为出现各种就业歧视提供了土壤。 “ 规定和标准 , 将使( 属于特定性别 、 种族或信仰等的) 个人处于 与他人相 同时 , 可供就业的岗位却增加缓慢 。近两年 的经 济危机 , 造成 国际 比特别不利的地位 , 除非这种规定 、 标准或实践是基 于合法 的目的并有 国内诸多行业不景气 , 使得众多 的公司或企业破产 , 就业岗位不断的减 客观的法律理由 , 而且实现该 目的的手段是必要的和适当的。 少。因此 , 用人单位自然要精挑细捡 , 加入一 些不必要 的条件 , 以达到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就业歧视问题。
就业歧视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尤其是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业歧视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一、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现状就业歧视指的是在招聘、录用和职场晋升等环节中,以人的种族、性别、年龄、性取向等特征而进行不公平对待。
在我国,就业歧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性别歧视:在我国,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
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认为男性在工作上更加稳重、有责任感,而女性则会面临婚育歧视,很多企业会担心女性在结婚生子后不能全身投入工作。
2. 年龄歧视:年轻人面临着因为缺乏经验被歧视的问题,而年长者则可能因为年龄过大而被排斥。
尤其在科技公司和互联网行业,往往更加偏爱年轻人。
3. 学历歧视:招聘单位往往会对学历有高要求,当求职者学历不符合要求时,往往会遭遇就业歧视。
很多企业存在“985”、“211”高校占据了更多招聘机会的现象。
4. 地域歧视:一些企业对于应聘者的户口所在地或者学校所在地存在偏见,甚至有的企业直接明确了“外地人不考虑”的规定。
以上种种形式的就业歧视,都给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广大劳动者带来了不公平的对待和负担。
1. 社会观念滞后:部分用人单位和招聘者对于性别、年龄、地域等问题持有传统的观念,认为男性更稳重,女性更应该关心家庭,年轻人缺乏经验,外地人缺乏认同感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就业歧视。
2. 企业利益导向:部分企业只关心企业的利益,忽略员工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只看中应聘者的个人背景和外表,而非实际工作能力。
3. 缺乏法律监管:我国对于就业歧视的法律监管较为薄弱,导致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难以受到惩罚,加剧了就业歧视的存在。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就业歧视的法律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就业环节中不能因为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进行歧视,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然而在就业领域却常常受到歧视。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影响。
1. 歧视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普遍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就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不愿招聘他们或是提供低薪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随意扣发农民工工资,缺乏尊重和保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劳动权益的保护。
2. 根源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户籍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中受到限制。
其次,是教育歧视。
农民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者,是缺乏法律保障。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3. 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造成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者,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严重,根源复杂,影响深远。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消除歧视现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权利。
根据户籍制度规定,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稳定的居住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巨大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农民工劳动力价值低估和剥削现象。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他们通常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容易被雇主剥削。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工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
他们经常遭受歧视、侮辱和不公平对待,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无助、无尊严。
其次,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各种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中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这加深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为解决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需要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权益保障。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基本权益,并提供更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其次,在劳动力市场上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剥削。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升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媒体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曝光力度,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
企业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供更多机会和平等待遇给予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规制探讨
[ 键 词 ] 民 工 ; 业 歧 视 ; 度 性 根 源 ; 法 关 农 就 制 立 [ 者 简 介 】 丽 华 (9 4 )女 , 西 省 社 会 科 学院 法 学研 究所 副 研 究 员。 ( 西 南 昌 30 7 ) 作 赖 17 一 , 江 江 3 0 7
社会身份和职业 相结合 的称谓 。即拥有农业户 E社会身份 的 l 农民, 从事着 以劳动换取工资 的工人职业 。农 民工生 活和工 作于城 市 , 身份背后 的相关政 治权 利 、 民权 利却在农 村 , 其 公
两 者 问 存 在 矛盾 , 农 民工 生 活 、 业带 来诸 多 困 境 。农 民工 给 就 就 业 歧 视 是 我 国 特 有 的 制 度 性 因 素 导 致 的一 种 就 业 歧 视 类 型 。农 民工 就 业 歧 视 问 题 已经 成 为 我 国城 乡 差 距 不 断 扩大 的 重 要 因 素 , 重 影 响 着 我 国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良性 发 展 进 程 。 严
2 97 0 8 0
老 区 建 设
L Ao QU S JL N HE
农 民工就业歧视法律规制探讨
●赖 丽 华
[ 提
要 】 大的农民工群 体遭受着严重的就业歧视 , 庞 给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带来 了严 重危 害。 国目前对禁止农 我
民工就业歧视 的立法相 当薄弱。文章认为应从破解制度性根 源着手 , 行户籍制度改革 , 进 完全取消户籍背后捆绑的 不平等待 遇。在技 术上 , 尽快 建立以《 禁止就业歧视法》 为基本法律 的 系统的反 就业歧视 法律 体 系, 以完善的立法遏
在 择 业 阶段 ,主 要 表 现在 农 民 工求 职 过 程 中 遭 遇 择 业 机 会 不 平 等 歧 视 。尽 管 我 国 《 法 》 《 动法 》 定 “ 华 人 民 宪 和 劳 规 中 共 和 国公 民在 法 律 面 前 一 律 平 等 ” “ 动 者 享 有 平 等 就 业 和 ,劳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
农 民工群体虽然庞 大 , 缺乏组织 , 但 是一个弱 势群体 , 存 本 的劳动保护 , 以至于 出现工伤事故也得不到应有 的补偿 。 在着许多就业歧视问题 。 () 1 就业机会歧视 。农 民工因为身份或户籍等非相关 因素 农 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非常 复杂的社 会现象 ,是深刻的
形成 了城 乡 二 元 的 户籍 管 理 制 度 。通 过 户籍 制 度 限 而 是 因为 他 们 没 有 城市 户 口而 不 被 允 许 。因 此 , 民 工 只 能进 管 理 制 度 , 农 入 次 级 劳 动力 市场 ,而 次级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又 由于 农 村 劳 动 力 制农 民的居住 地和务农 身份 ,有 效地将农村人 口控制在城市
我们在分析其 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 到损害 。在我 国城 市社 会中普遍存在 历史原 因和现实共同作 用下产生的结果。所以 , 着两个劳 动力 市场 : 一个是收人高 、 动环境好 、 劳 待遇好 、 福利 产 生 的原 因 时 , 能 单 从 一 个 方 面 进 行 , 多 角 度 、 维 度 地 不 要 多 优越 的劳 动力市场 , 可以叫做“ 初级劳 动力 市场” 这是属于城 去 分 析 。 , 市人 的; 另一个是收入低 、 工作环境差 、 待遇这是属于农 民工 的。 ,
() 2 就业待遇歧视。农民工因身份或户籍等因素 的限制被
革 与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时 期 的 客观 要 求 而 提 出 的 一 项 战 略 任 务 , 迫接受低 工资或 同工不 同酬 的待遇 ,有 的甚 至被拖欠工资和
其 目的是确保每位公 民共享改革开放 的文 明成 果。而农 民工 克扣 工资 , 工资待遇歧 视 , 目前表现最 多的歧视 , 是 通常 表现 作为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出现 的一个庞大群体 ,在就业中存在 为 具 有 相 同生 产 能 力 的工 人 获 得 不 同 的劳 动报 酬 ,其 形 式 大 来 自各方 面的歧视 ,严重影 响农 民工社会 保障的落实和制度 致 有三种 : 一是工 资低 , 二是同工不 同酬 , 三是私营企业 主故 的确立。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 民_ T的合法权益 , 而且也正在影 意克扣 、 拖欠农 民工 的工资。 响中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 和社会 的稳定 ,成 为和谐社会 中不和
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关键词 : 民工 ; 业待遇 ; 平 ; 视 农 就 公 歧
中图分类号 :214 F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9 1 —1 90 1 7 —1 8 2 0 )00 2 —2 现 , 市 居 高 不 下 的 农 民 工 犯 罪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 入 自救 式 城 收
使农 民工被迫接 受 低 工资 和 同工 不 同酬 。在 调 研 中发 现 , 籍制
接近半数 的农 民工每 天工作 时 间在 1 小 时 以上 , 大高 于 2 大
我 国是 在资本稀 缺 的发 展 阶段上 推 动资 本密集 型 的重
平均 的劳动时间 , 而他们 的收入 却大 大低 于平 均 收入 , 被调 工业发展 , 政府 为压低 重工业 发展 的投 资 成本 , 首先 实行 统 垄 收购 、 输和分 配 , 运 以低 价 查对象 月收入 在 1 0 50元 以下 的人数 占到 了七 成 以上 。这 购统销 政策 , 断农产 品 的定价 、
No 1 2 0 . 0, 0 9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本文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通过对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分析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们意识到全面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来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确保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公平和和谐。
【关键词】关键词:就业歧视、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监督机制、解决对策、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就业歧视是指在招聘、录用、晋升、薪酬等方面对某一群体进行歧视性对待的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国就业歧视问题严重,涉及到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婚姻状况等多个方面。
长期以来,就业歧视不仅影响着受歧视者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也阻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针对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仍有许多隐形的歧视现象存在。
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根源和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这一部分将主要探讨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存在的背景和现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就业歧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影响深远,不仅会导致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阻,还会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消除就业歧视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
公平就业机会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决就业歧视还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研究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过程中,探讨其意义不仅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我国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我国就业歧视问题存在已久,在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广大劳动者造成了不公平和困扰。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2 非 正 式 制 度 歧视 、
过各种 方式寻 求政府的保护。由于城市政府受到本地居 民要求就业保 护的压力 , 出台了一 系列保护本地居民就业 , 排斥外地劳动力的政策。
2、 府 职 能 缺位 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元经济 , 以及制度安 排对二元经济的强化 ,
一
培训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同时由于农民工就业具有灵活性大和职业 转换快的特点 , 用人单位对农 民工培训I 动力不足 , 投入也不够。
5 职 业歧 视 、
、
农 民 工歧 视 的现 状
1 户籍制度 下的“身份歧视” 、 ,
在劳动力市场上 , 某些劳动力 即使有能 力完全 胜任工作 而因 非经 身份是 特定社会结构模式 中所占据 的一个位 置 , 是地位 的不 同表 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 , 把农业人 口和非农业 人 口确 定为农村 居 济的个体 特征和其他因素而被 限制或 禁止 进入某 些行业 , 或者被 排挤
使城乡经济差距扩散至其它领域 , 导致城乡全方位 的不平 衡 , 最终在文
吸收农村劳动力并非当地政府 的 目标 , 政府部 门严重 忽视农 民工
化上产生城市人对 农村人 的歧视 。这种非正式制度与 正式制度遥相呼 的利益保障 , 民工利益受到侵犯时 , 当农 各级政府管理部 门经 常相互推 应, 使农村劳动力在 向城市 的转移过程中受到正式制度 阻碍的同时 , 也 诿 , 相反 , 工商、 税务 、 治安管理 人员对农 民工的查 抄、 款却是经 常性 罚 受到城市居民心理上的排斥。从 某种 程度来讲 , 它是正 式制度 的催化 的。可以说政府 的政策导 向在 一定程 度上更有利 于保护 市民 的利 益 、 剂, 放大了正式制度 的作用 , 加剧 了正 式制度对 城乡 劳动 力市场 的分 雇主的利 益而不是农民工的利益。这就加剧 了农民工与主体社 会的分 割, 并使这种 制度在 情感上合理化 , 不仅使城市居 民对这种歧 视心安理 离 , 也间接切 断了农 民工的政治参与。 得, 也使农村居民顺从 天命 , 自己的弱势 地位为 情理之 中。 因此 , 视 非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 正式制度歧视使城 乡劳动力市 场分 割成为一种 合情合 理 ” 的社 会存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探究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探究作者:张儆博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腾飞而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
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已经对就业歧视有了明确的界定:“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生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时,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相貌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在我国,具体表现在女性就业歧视、就业健康歧视、就业残疾歧视、基于户籍和地域的就业身份歧视、就业年龄歧视等。
在我国,遭受就业歧视的最大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城市农民工群体虽然庞大,但缺乏组织,是一个弱势群体。
农民工始终不能融入城市生活,缺乏组织的农民工群体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处处都受到歧视,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的歧视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就业机会歧视从理论上来说,凡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都应当有报名应招的平等机会,任何人或用人单位都不得加以剥夺、排斥、损害和限制。
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里,农民工的应招权被限制和应招机会被剥夺、排斥、损害的现象十分普遍。
2.就业待遇歧视2.1低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没有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使其报酬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2.2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从事同种工作、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提供等量劳动之后提供不同等的报酬。
2.3拖欠工资情况严重3.就业安全保障歧视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不得随意修改劳动合同条款或终止劳动合同,解雇劳动者即使是合法解雇,用人单位也应当向被解雇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收入保障,法律例外规定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
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
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
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
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就业权利保障一、我国法律法规等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一)《宪法》规定公民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是所有促进平等就业和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的基础。
《宪法》虽然规定了我国公民具有平等权,但是过于抽象,均是原则性规定。
首先《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仅规定平等,没有规定禁止歧视;仅正面赋权,没有反面禁止歧视。
其次我国《宪法》没有违宪审查制度,这是反就业歧视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宪法》没有确立反就业歧视的诉讼机制,《宪法》司法化也是部分学者的诉求。
①(二)劳动法规定禁止就业歧视《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劳动法》第十二条仅列举了四种就业歧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其中不包括户籍等歧视,并且没有兜底条款。
这种规定范围远远小于第111号国际劳动公约(本章第六项将详细说明)的范围,这对保护农民工就业歧视也极为不利。
(三)就业促进法保护农民工平等就业《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就业促进法》第三章为“公平就业”,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第六十二条规定:违法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就业促进法》一大进步是对就业歧视规定了兜底条款,这对《劳动法》进行了改善。
另外专列条款保护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平等权利,禁止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最后在法律责任里规定劳动者可以针对就业歧视向法院提起诉讼,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
这些条款对保护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值得肯定。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就业促进法》实施以后,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很严重。
虽然《就业促进法》规定一系列保护农民工公平就业条款,但是仍处于“宣示”层面,并且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等原因,虽然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但是农民工提起就业歧视诉讼的极少。
这需要配套措施的实施,政府监管,改善社会大环境,才能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四)国际公约规定平等就业我国已经批准关于禁止歧视的三个国际公约,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和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有关的就是《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其中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歧视”包括: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
这三个国际公约均已获我国批准,具有法律渊源的地位,我国现行法律虽然对就业歧视进行全面的规范,但是正在努力向国际公约所规定的的内容靠近,值得提倡。
然而农民工是由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中国现象”,国外没有户籍制度,国际公约没有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专门规定,国外也没有就反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立法判例。
所以本文将不怎么涉及国外立法判例,对国际公约的原则性规定则努力学习借鉴。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一)就业机会歧视就业机会歧视是指农民工因为身份或者户籍等非相关因素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到损害。
②在城市居民印象中,农民工没文化、没技术、穿着老土、举止粗鲁、素质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可知,农民工就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散见于交通运输。
他们主要从事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在大家眼中也多以“脏、乱、差”出现。
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歧视使得在农民工找寻就业机会时,很难突破大家的印象,企业单位也很少会给予农民工其他的工作机会,这也间接造成了农民工在就业机会上处于弱势地位。
(二)就业待遇歧视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是指农民工因身份等非能力因素而和城镇居民受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歧视,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经济上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政治上,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却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社会上,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却难以获得市民身份。
③从“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中可知,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来看,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直辖市月均收入最高,达到2302元每月,其他城镇月收入均在2000元上左右。
农民工工资待遇极低,远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
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是指农民工因身份等非能力因素而和城镇居民受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歧视,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经济上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政治上,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却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社会上,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却难以获得市民身份。
④从“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中可知,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来看,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直辖市月均收入最高,达到2302元每月,其他城镇月收入均在2000元上左右。
农民工工资待遇极低,远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
(三)就业保障歧视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可知,农民工劳动时间2011年平均每天工作8.8小时,这超出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2011年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比例普遍较低。
从全国来看,五项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中,参保率最高的是工伤保险,仅为23.6%,最低的为生育保险,为5.6%。
,农民工的低社会参保率触目惊心。
农民工受到就业歧视后救济困难,没签订劳动合同的无法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仲裁;签订劳动合同的向法院起诉很难被受理,即使受理也因为举证困难等因素极难胜诉。
参看四川大学人权法研究中心2011年7月发布的《中国法院和仲裁机构禁止就业歧视案例选》中,选定的二十个案例中没有关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案例,该文中也指明农民工同工不同酬歧视案件真正进入司法程序的较少或没有产生全国性重大影响。
⑤可知,农民工就业歧视很难进入救济程序。
三、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一)个人原因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使得其无法从事很多需要高学历、高能力的职业。
这并不是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分层问题,但是也造成了农民工只能从事脏、乱、差职业的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可知全体农民工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7%,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3%,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
然而,从表中可知,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文化水平有在逐步提升。
(二)制度原因大部分学者认同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户籍制度。
其一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制度上分为两个群体,这是对农民工群体身份产生的直接歧视,农民工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保障上都不及城市工人,换句话说,就是“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这是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其二是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区别使得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造成的就业歧视,然而这是不同区域流动时所有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不止是针对农民工产生的,而争取这部分利益的大部分是中高收入者,所以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的区别使得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将只作为次要原因,不多做讨论。
(三)法律原因我国法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仅在《促进就业法》中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违法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这种原则性规定对受到就业歧视的农民工保障困难,没有严格的法律责任,没有完善的诉讼体系。
农民工在遭遇就业歧视时,首先诉讼成本高,农民工一般会直接找寻其他工作机会,较少提起诉讼;其次在未建立劳动关系时,无法寻求社会保障部门仲裁,也失去了就业歧视救济渠道;最后,我国法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和原则性,农民工起诉就业歧视很难获得胜诉。
这些救济困难使得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四、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建议(一)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文件中,立法层次低、修改变化多、地区差别大、规定过于“宣示”性使得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实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责任承担,使得就业歧视后的维权道路艰难。
而美国既有综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对反就业歧视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制定我国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于2007年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其中有反就业歧视的内容。
但是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和《就业促进法》的主体和主旨上不同,因而制定我国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是必要的。
对现行法律没有定义的就业歧视进行定义,对部分法律法规没有涵盖的就业歧视(就如本文的农民工就业歧视)进行补充,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范围,确定法律责任以及保障司法救济途径,确保遭受就业歧视的人们能够有途径申诉,是接下来要完善的目标,对我国人民树立平等观念有很大促进作用,也当然地解决了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二)政府部门加强反就业歧视的行政执行1.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美国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执行机构——联邦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及各州相应的反歧视机构;英国于2007年设立统一的反歧视机构——平等及人权委员会(ehr)消除歧视,促进平等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