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如__焰_色__试__验__属__于__物__理__变__化__。______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原__子__核__内__部__的__变__化__属__于__核__变__化__。_____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错因:__如__N_a_H__C_O_3_和__N__aH__S_O_4_反__应__只__生__成__N__a2_S_O__4一__种__新__盐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5)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纯净物:由 12 __同__种__物__质____组成。
②混合物:由 13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___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14 __有___固定的熔、沸点 15 _无___固定的熔、沸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换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01 _颜__色__、02状__态___、03 _气__味__、光泽、密度、04 _熔__点__、
05 _沸__点__、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 06 _还__原__性__、酸碱性、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角度二 物质的分类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 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2.1物质的分类 新人教版(必修部分)
3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 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
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解析:解题时必须抓住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 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 的化合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的化合物)的概念。 同时熟悉常见物质的俗名: 纯碱(Na2CO3)、 石膏(CaSO4· 2H2O)、烧碱(NaOH)、绿矾(FeSO4· 7H2O)、石炭 酸(苯酚)、苛性钾 (KOH)、熟石灰 [Ca(OH)2]等。注意:水是 氧化物,臭氧是单质不是氧化物。
提示: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由同 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 和 O3、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 等。
二、分散系及分类 1.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
光亮的“通路” ,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 _______ 散射 而形成 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归纳· 探究】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3.丁达尔效应是不是一种化学变化?怎样提纯胶体?
提示: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可用渗 析法提纯胶体,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 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以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 的离子、分子分开。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课件(人教版)第3讲_物质的分类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答案] D
[解析] 胶体本身不带电荷,应该说“胶体粒子带电荷”,A 项 错误;通电时,溶液中若溶质粒子不带电荷则不能向两极移动,若 胶体分散质粒子不带电荷,也不能向某一极移动,B 项错误;溶液 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也没有规 律,C 项错误;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D 项正确。
程
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
集成较大的粒子,在重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4.Fe(OH)3 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饱__和___F_e_C_l_3_溶__液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__红__褐___色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 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Fe(OH)3(胶体)+3H+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例典2 例下列精关析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 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 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 光带,前者则没有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钠盐 硫酸盐
金属阳离子 酸根阴离子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2)树状分类法
酸碱盐 图 3-2
氧化物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2.物质分类方法的应用 (1)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
图 3-3
第3讲 │ 考向互动探究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ⅰ)_2_C__a_+__O_2_=_=_=_2_C__a_O__; (ⅱ)_C_a_O__+__H_2_O__=_=_=_C_a_(_O__H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大于4个。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
①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①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②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3)二者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分类,在物质与物质类别之间连线。
(2)树状分类法: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铁⑤小苏打⑥氧化钠4、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5、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道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2)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第1节物质的分类
得到的体系。________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________作用的物
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液、固),它们之间
可以有________种组合方式。
(2)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________ 、浊液和________ 。其中浊液又分为 ________ 和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进入导航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第1节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单化质合:物:
的纯净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速效提升·提素能 课时作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进入导航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第1节
知识梳理·打基础01
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进入导航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第1节
一、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物质是由 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1)分子: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微粒。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离子:带电荷的________或原子团。
进入导航
必考部分 第二单元·第1节
答案:1.原子 分子 离子 (1)化学性质 (3)原子 (4)1 个原子
2.相同核电荷数 (1)小于 4 (2)大于或等于 4 3.只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4.(1)单质 (2)化合物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课件(含高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稳定
存在。 原因:胶体粒子的 电性相同
,相互排斥;胶体粒子
的 布朗运动 。
③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 定向 移动的现
象。工业上可用静电除尘。
④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
反应据 的―反 热―应 效→应放吸热热反反 应应
据离反子―应参 ―中→ 与有无离 非子 离反 子应 反应
据 限反 度―应 和―进 方→行 向的不可可逆逆反反应应
[特别提醒]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 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 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 据。
。
[特别提醒]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 应,而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 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如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 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知识点二 分散系的分类及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 一种(或多种) 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 和 分散剂 。 (3)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2.胶体 (1)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①元素组成,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式,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②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③化合态。
⒉微观上:质子、中子、④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⑤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别间的关系及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图: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醇钠B.氨水C.乙酸D.蔗糖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①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①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①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①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4.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的液化B.由海水生产氯化镁C.乙烯生产聚乙烯D.由煤焦油得到苯、甲苯制硝酸苯、TNT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 第二章 物质及其变化3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3)
课时规范练3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湖北武汉部分校联考)下列关于厨房用品有效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醋:乙酸B.白砂糖:葡萄糖C.小苏打:碳酸氢钠D.花生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酯2.(河北保定摸底)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性质稳定,常温下能长期保存B.CPU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物表面生成Cu2(OH)3Cl的过程是非氧化还原过程]m(n<2)是新型絮凝剂,其中Fe显+3价D.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盐是( )A.CaCl2B.H2SO4C.Ba(OH)2D.Na2CO3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联考)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硝”即硝酸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矾”的成分为FeSO4·7H2OB.“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C.“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D.“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陶瓷、青铜器、书画作品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保存完好的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其材质属于合金D.“素纱襌衣”所用的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6.(安徽“江南十校”第一次联考)《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题,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2024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及应用
解析:文楼汤包的汤汁里含有许多物质,A项符合题意。
考点二 传统文化与化学
基础梳理
1.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
目录
CONTENTS
1
考点核心梳理
2
典型精研
3
真题研练
4
教学后记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
基础梳理
1.宏观物质与微观组成
2.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易错提醒】
物质组成、分类的“四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 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则为混合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 物,而由H2、D2混合得到物质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 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制造过程里元素种类不变, B正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正确; 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 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练习1 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将水直冷制冰 B.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 C.《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D.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2.1 物质的分类 新人教版
第1讲 物质的分类随堂演练巩固1.(2012浙江绍兴期中改编)宣传科学,介绍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教育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 )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油B.稻草可变成酒精C.昆虫通过释放气态化学物质传递信息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解析】 A 项不符合元素守恒,水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而油(无论是汽油还是食用油)都含有碳元素,A 项属于伪科学;稻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经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一步可生成酒精,B 项不属于伪科学;昆虫通过释放气态化学物质(称为信息激素)传递信息,C 项不属于伪科学;利用干冰的制冷作用进行人工降雨,D 项不属于伪科学。
【答案】 A2.(2012安徽合肥一模)下图所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X Y Z A干冰 氧化物 纯净物 B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 化合物 C淀粉溶液 胶体 分散系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解析】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答案】 D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的原因:323Al H O ++ 3()(Al OH 胶体)3(2011H ++北京理综,9)C.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能量——热能D.用过两种墨水的钢笔笔尖堵塞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解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作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过程,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A 项正确;能量只能转化,而不能凭空生成,化学反应中的放热现象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项错误;用过两种墨水的钢笔笔尖堵塞是因为两种墨水均为胶体,其中的胶粒带不同性质的电荷,相遇时发生了电荷中和,使胶体微粒发生聚集,形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实质上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D 项正确。
【答案】 C4.(2012浙江桐乡模拟)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分类都正确的是( )A.FeO 氧化铁 碱性氧化物B.23Na CO 小苏打 盐C.422()12KAl SO H O ⋅ 明矾 盐D.4CuSO 硫酸铜 酸【解析】 FeO 的名称是氧化亚铁,不是氧化铁,A 项错误;23Na CO 俗称苏打或纯碱,B 项错误;4CuSO 属于盐,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 结合
原子(或原子团)
±ne±ne-
离子
2、物质的简单分类
(1)、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 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 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分类的标准:根据组成或性质 (3)、常用的分类方法:
物
例如C、N、O等元素既有游离态(金刚石、N2、O2、
质
O3等)又有化合态,而碱金属、卤素、磷、硅等元
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一)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 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如1 1H、 2 1H(D) 、 3 1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 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 HCOOCH3均为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 (如MnO4-,MnO42-为不同离子)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3、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按反应物、生成 四种基本类型 物组成形式分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按是否有电子转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 分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放热反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表现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组成不变,无新 微观实质 分子生成,可能有化
学键的断裂
伴随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 生改变
蒸馏(分馏)、蒸发、
包括范围
升华、盐析、吸附、 渗析、潮解、焰色反
应、金属导电等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组成改变,旧 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发光、放热、气体生 成、变色、产生沉淀 风化、裂化、皂化、 干馏、电解、水解、 变性、同素异形体转 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考纲要求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5、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二者的转化关系。 6、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 子的检验方法。 7、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典型剖析
【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①焰色反应 ②发光发热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盐析 ⑥O3变成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例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C)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按反应的热效应 吸热反应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8、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 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 9、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游离态和化合态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②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物质
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数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分类
【单讨质论】
化合物
根据组成和性质分类
非 金 属
请金指出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属酸
碱
盐
氧 化 物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思维拓展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答案 不一定。一般情况下,含有一种元素的物 质就是纯净物,但若是金刚石与石墨、氧气与臭 氧混合在一起则属于混合物。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我们应学 会对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 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 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 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 的效率。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高考、 物
物理 变化
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
不变,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质
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的
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
变 化学
发生了变化
化 变化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判断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二者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 在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人教版
特别注意点:
(1)风化一般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潮解时若生成了结晶水合物属化学变化。 (3)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晶体硅熔化时,共价健断裂应属于物理变化。 (5)发生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 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上述现象的变 化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 分子、原子、离子有何异同?
比较项目
相 概念 异 点
电荷 相同点
原子
分子
离子
化学变化中的 保持物质化 最小微粒(“核 学性质的一 变”不属于化 种微粒
学变化)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电中性
电中性
带(正或负) 电荷
均有大小、质量,不停运动,微粒间有间 距、存在相互作用,均可直接构成物质。
相互联系
分子
①交叉分类法 ②树状分类法
(3)、常用的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可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问题:钠对于盐左边几
种纯净物从钾其组盐成的 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 么盐?从阴硫离酸子盐来看,
又属于什么碳盐酸?盐
(3)、常用的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