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型城镇化课件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讲座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讲座PPT课件

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造城运动与牺牲农民利益的城市化
从涂脂抹粉,到大拆大建,到异地造新城
地方土地财政的规模巨大。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一项相当于地方财政的比例就超过
20%,可以说,土地财政的规模相当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50%。 征地使农民遭受巨大牺牲,三无农民。国研中心的调查显示,征地之后
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开发商拿大头,占40%到50%;政府拿走 20%到30%;村级组织留下25%到30%,而农民拿到的补偿款,只占整 个土地增值收益的5%到10%. 土地违法事件层出不穷。
一、城市化: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
•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趋势(诺瑟姆曲线)
•我国建国以来的城镇化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 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 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十六大:“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 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二、中国城镇化历程和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成就
配合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涌现了一大批城市和城市群,提升了城市形象 有利于改善民生 重塑了城乡关系 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快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52.6% vs 35%, 重物轻人的“伪城市化”
2012年的实际城市化率只有35%,名义城镇化率是 51.27%,其中有1亿多人是“城镇化”了三分之二, 或者说“城镇化”了一半,这1亿多流动的外来务工 人员还没有得到市民的待遇,住房、教育、医疗、社 会保障等却未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是重大的问题,不 能回避。

高中地理讲座:新型城镇化课件

高中地理讲座:新型城镇化课件

城市
1978年比1949年增加
2008年比1978年增加
1949年 1978年
2008年
(个)
(个)
城市合计
132 193
61
655
462
200万以上人 3 10

7
41
31
100~200万
7 19
12
81
62
50~100万
6 35
29
118
83
20~50万
32 80
48
151
71
20万以下
84 49
4、中国新型城镇化
2013年3月5日中国十二届人大开幕式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将出任中国 总理的李克强提出未来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中国的城镇化是作为最大内需潜力所在,改革则是作为最大红利所在,两者 结合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城镇化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总抓手。 李克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之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 的是体现为以物为主,直接造成了土地城镇化远高过人口城镇化。 如何从以物为主转身走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其中最大转身并非是基础设施、 土地开发这种“硬转身”,而是牵涉到制度改革层面的“软转身”。
硬的行政化指令与城市化之间有什么矛盾呢?无论抑制还是推进,行
政指令主导的城市化跟另外一些方面的现实问题都有冲突。因为在城市化 的过程中,人口的空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有很多因素是我们驾驭不了的, 专家不完全知道,政府也不完全知道。所以我们的体制在处理这种变量的 问题上不能没有弹性。
1997年国务院作出了“暂停审批县改市”的决定,民政部也对撤县设市进入 了严格管理与控制的阶段。
2013年2月19日江苏南京完成全部“县改区”,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关注。江 苏省近年来一直加快“撤县设区”的步伐,本次南京成为全部是区的省会城市,对 其它省会城市也大有触动,据了解,目前,湖南长沙等也开始积极争取全部实现 “撤县改区”,以期进入省会城市全部是区的行列。

4.1案例:新型城镇化战略_PPT课件

4.1案例:新型城镇化战略_PPT课件

20 06
城区人口增长指数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指数
非农业人口增长指数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
20 08
城乡用地不集约
我国城镇人均实际建设 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80-120平方米
133平方米
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建 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
顺应时代要求:创新驱动、内需主导、绿色低碳。
国际城镇化规律: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
国家 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 %) 所用时间( 年)
英国
法国
26.0 - 70.0
25.5 - 71.7
90
120
美国
日本
28.2 - 69.9
32.7 - 72.1
80
30
■新型城镇化要着眼于“四个转变”
体制机制: 双轨制
户籍制度体制严重阻碍人口城镇化进程


限制 人口 流动
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




城乡间限制 人口流动

限制 人口 流动

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 削弱农民进城落户的能力
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土地 产权
金融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内涵及要求
对城镇化的理解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 Online,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2010年人均GNI采 用PPP衡量法。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 82
19 84
19 86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新型城镇化( 共39张PPT)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新型城镇化( 共39张PPT)
答案提示:5、C 6、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分别是: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 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 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 台。围绕“创新”和“生态”两大主线, 重视“产业集聚力”和“新型城镇化推动 力”两大动力,走现代化、市场化、绿色 化的发展路径。 材料二 下图为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图。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 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从而解 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 题。
(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 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 不一样,不同地域特色不一样……不能强调甚至只允许一种方式。 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 要超前。
知识梳理: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 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知识梳理: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透露,将 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第二批试点的地方名单不久就会公布。 北京市顺义区等111个城市(镇)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 合试点地区,将在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
答案提示: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 源;利于高新产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知识梳理: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新型城镇化PPT

新型城镇化PPT

首先德国政府对各地的城镇历史文化遗产及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有计划地对其 进行修补、改造和提升,并不断更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将德国原汁原 味的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到小镇里,让每个小镇充满了德式风情。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 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 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 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我国 一些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由此 产生一系列问题。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 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3、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 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提出要让绿色 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 流
新一轮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消化已经转换用途的土地来实现有限的数量扩张,加大 力度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品质。
要建立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低碳城市,首先城市体系的建立规划,合理的 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另外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 “伪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1、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
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 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 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 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 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 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城 镇化并不自然导致城乡一体化,如 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使传统的城乡 二元格局的利益分配由失衡走向平 衡,实现国民利益分配均等化和无 歧视?这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 用。

解析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解析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敢问路在何方
--解析新型城镇化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目录
第一篇 发展现状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篇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四篇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篇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六篇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七篇 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八篇 规划实施
全面放开 有序放开 合理放开 合理确定落户条件 严格控制
12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农村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1 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 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 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
2.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 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2.3 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 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 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
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 ➢ 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导致乡土特色和民
俗文化流失 2.6 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 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 ➢ 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
7
一、发展现状
3、发展态势--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10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新 型 城 镇 化 主 要 指 标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6新型城镇化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6新型城镇化课件
微专题❻ 新型城镇化
【精 讲 点 拨】 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 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 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 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 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 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辐射能力强
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地方的城镇,每一个 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
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要树立牢固的人本思想,
人本气氛浓 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
的为人服务的功能
3.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
要求
规划起点高
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 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
途径多元化
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在基本原则 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
聚集效益佳
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 做强,不能外强中干
考法二 结合示意图考查城镇化发展
[202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部分)。读图,完成3~4题。
3.城镇化水平中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B.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 C.城乡间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课件】10 第十讲:新型城镇化建设

【课件】10 第十讲:新型城镇化建设

17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趋势(诺瑟姆曲线)
18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3、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2000-2012年 城镇化率:36.2% 增至52.6%,年均提高1.4% 城镇人口: 4.6亿 增至 7.1亿,年均增长近2080万人
19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4、传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0
讨论:关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度”
1、城镇化的温度
31
讨论:关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度”
2、城镇化的速度
有质量的速度——未来城镇化速度的基本特征。
32
讨论:关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度”
3、城镇化的角度
见物不见人以人为本 造新城? 新区盲目扩张? 半城镇化?
33
讨论:关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度”
27
三、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方法
3、可持续的城镇化。 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引领,构建 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色消费模式,增强绿色保障能 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是城市环境治理。中国城市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空气 污染、水土资源、交通拥挤。 二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改变不合理的土地财政。 三是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地方税体系,建 立财政转移支付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 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 改革、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 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
新型城镇化发展
2014年2月12日
1
内容提要


一、新型城镇化的作用—为什么要新型城镇化?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三、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方法—怎样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PPT课件
这种布局模式是在政府有效引导下实 现的,同时也是对大城市无序扩张的 一种自然反应。
通过多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组团布局实现区域性功能共享
主题化实现一镇一品特色
和谐构筑大小适宜的主题特色城镇 群。
在此基础上通过便捷交通、生态走廊、 特色公园和主题产业区将大量的小镇 群进行串联和激活,最终形成了一个 充满活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城 镇体系。
多个中心构成,德国的高速铁路即城际特快列
车由德国铁路营运,营运速度为时速300公里,
联络德国各大城市及周边国家。数千个城镇通
过纵横交错的交通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
了人202员1/3/和26资源流动顺畅的坚实保障。
19
④、制定村庄更新的有效政策
德国村庄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在德国 城镇化历程中村庄更新扮演了重要角色。德国政府 也特别注重城市土地和开放空间的利用效率,对城 镇区域内产业布局、就业安排、交通组织和城乡生 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统筹规划,以此来降低 土地和开放空间的无序消耗,最终实现城镇化和城 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 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021/3/26
3
二、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飞速发展,199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 30.4%,按照诺瑟姆S型曲线的规律,我国将在接下来的阶段中进入城镇 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 化显得尤为紧迫,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探讨开始在学术界出现。
①、构筑多中心共生城镇群格局
②、注重建设主题鲜明的小镇Leabharlann ③、搭建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④、制定村庄更新的有效政策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

(完整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新型城镇化完美版1-引言1-1 背景和目的1-2 范围1-3 术语和缩略词2-城镇化的基本概念2-1 城镇化的定义2-2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 城镇化的对策和政策3-城市规划与建设3-1 城市规划的意义和目标3-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3-3 城市建设的步骤和流程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1-1 公路建设4-1-2 铁路建设4-1-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4-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2-1 水库建设4-2-2 水利工程建设4-3 供水与排水工程建设4-4 电力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城市产业发展5-1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5-2 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5-3 优化城市经济布局5-4 促进企业发展和创新6-农村城镇化与农业发展6-1 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增长 6-2 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6-3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6-4 农民工城镇化和农业转移7-城镇化管理与政策法规7-1 城镇化管理机构和职责7-2 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7-3 城镇化相关法规和条例8-城镇化的挑战与对策8-1 城市规模过大的问题8-2 城乡差距的挑战8-3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9-结论9-1 总结9-2 展望未来附件:附件1:城市规划案例分析附件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附件3:产业园区建设实施计划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将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达到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2-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和布局,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3-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供水排水、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4-农村城镇化:将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包括农民工城镇化和农业转移。

5-城镇化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机构。

6-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考虑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中国新型城市化 PPT

中国新型城市化 PPT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 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机遇和挑战
工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必然推进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 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将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 -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 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 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 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 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湖北省未来发展状况
中远期,逐步转向以本地城镇化为主的城镇化模式,加强大 中城市和县城的就业吸纳能力。2030年前后,形成较为完善 的人口合理流动机制,基本依靠本地城镇化实现人口从乡村 向城镇的迁移。 6.总结 “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指: ——实施独特、自主、开放的区域发展路径; ——实施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与城镇化协调共进 的产业战略: ——双向推动的城镇发展战略; ——开放的非均衡空间战略;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 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 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 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 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 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 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具体体现在上图中常住人口户 籍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紧张
(亿亩)
城人乡口增用长和地耕集地减约少态程势度并存不高 (年)
(亿人)
3.86
城乡用地集约程度不高

万 平 方 千 米 开 发 区 荒 芜 闲 置 城乡粗放用地情况普遍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
资源约束日趋加剧
环境状况总体恶化
我国人均水平
世界平均人均水平
林地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水 /通用格式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目前尚 未有标准的定义。比较认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是以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 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 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 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 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 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 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再到鼓励支持农民进城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 1978年是中国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平 均每年递增5.68%,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 23.01%,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建制市由 193 个增加到300个,建制镇由2713 个猛增到 9140 个。
• 1984-1992年是中国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 1992年全国建制市增加到517 个,建制镇激 增到1.45万个,城镇化率达到27.46%,比 1984 年提高了4.45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0.56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主讲:马知民
提纲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二、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 四、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 展
十八大报告
•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 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 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到2011年底,生活 在城镇的人口数量增 至6.9亿,城镇化率 达到51.27%。
(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今后10 年,中国城 镇化率还将继续快 速上升,根据联合 国的预测数据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 达到53.2% 城镇人 口将达到 7.6亿左 右。
(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评价
1%的城镇化增长率
1000万人入城
37.15% 10万亿替代出口
66万亿新增投资需求 城镇化贡献率
中国城镇化将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
人口城镇化不彻底
中国城镇人口构成
城镇户籍人
口4.78亿
未享受同等 社会待遇人
口2.34亿
农民工 1.64亿
城镇间流动 人口 0.7亿
近3亿农民工和
城镇间流动人口无法 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草地
//通通用用格格/式式通用格式/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通用用格格式式

/通用格式/通用格式 煤
中国按亿美元产值的标准煤 (后万备吨/耕通)用地与格分式发布达国家的比较 主要集中铁在矿石自然条件较为石油 我国恶资劣源的现西状部与世地界区平均水平比较
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 大气污染严重
重视表面建设 热衷新城建设和高档地产开发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偏向富人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概述
(一)我国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 城镇: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总称。
• 城镇化:是指传统农业 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 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 转化为城市人口、城镇 的数量增加、城市规模 扩大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过程。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研究“中 国要走城镇化道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问题。
• 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 2020 年世界城镇化率达到 54.9%,城市人口将超过42 亿。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53.2% ,城市人口将超过 7.5 亿。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演变
• 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 • 支持小城镇 重点发展大城市 大中小
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 中国的制度变化: • 由限制农民进城 允许、引导农民进城
• 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速度、与世界城镇化水平之间相比,还有较 大的差距。2008 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5.68%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24个百分点。2008 年中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高于中等收 入国家 ,但城镇化率低于2.44 个百分点, 同 时也低于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 。
1992-2003年是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率27.46% 提高到40.53%,年均 提高1.19 个百分点2003年建制市达到 600 个,建制镇达到20226 个。
2003年至今是中国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 2009 年城镇人口为 62186 万,城镇化率 达46.59%,比2003 年提升6.06个百分点 。
二、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率:52.57% 城市:665个 镇:3400多个
二、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 率平均以1%的速度增长, 相当于每年造了一个上海市 (2096万人)。
日韩:40年 美德:80年 英国:120年
二、为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将成为中国 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1200亿居民消费
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
资源浪费严重
当前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弊端
城市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金融风险凸显
百姓对城镇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既要面对大量农村人口转移 的客观事实,又需要满足城 镇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建国以来城镇化率
60 50 40 30 20 10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 1998年中央提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重要途径 。
• 2000 年“十五计划”中首次把“积极稳妥 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 之一。“十一五规划”继续高度关注城镇 化问题,强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
《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 报告2008/2009》提出:21 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