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经典导读,综

合集下载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1. 档案学概述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和档案管理的学科,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服务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在信息时代,档案学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共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档案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形态、特点、结构、功能、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其中管理与服务是档案学的两个基本方向。

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服务是指提供给用户的检索、咨询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2. 档案学的特点档案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档案学的内容主要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档案学的理论研究要贴近实践,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档案学的知识面广泛。

档案学涉及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

档案是经过鉴定、保管、利用和归档等环节处理后的文件和资料,具有永久保存和传阅的价值。

3. 档案的基本原则档案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指永久保存、公开透明和服务社会的原则。

永久保存原则是指档案应当永久保存,不得随意销毁;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档案应当向社会公开,便于公众了解和利用;服务社会原则是指档案应当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4. 档案的分类与保管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和保存期限的不同,档案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历史档案和档案资料等多种类型。

公文档案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公文、会议记录、报告材料等。

业务档案是指各种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业务报表、经营合同、生产计划等。

历史档案是指经过一定的年限后,对研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价值的文件和资料。

档案资料是指档案中的各种弥补性文件和资料。

档案的保管是指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

档案应当通过规范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安全保管和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档案的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档案学推荐书目

档案学推荐书目

1. 王金玉:《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2. 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1958年3. 殷钟麟:《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1958年4. 刘国能:《体系论——中国档案事业体系》,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5.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6. 陈永生:《档案学论衡》,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7. 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 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9. 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 张辑哲:《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11.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中的动态审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2. 王健:《创新与拓展——档案管理e化之路》,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13. 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14. 吴品才:《文件纵横运动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5. 张斌:《档案价值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6. 刘耿生:《档案真伪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7. 王英玮:《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8. 周晓英:《档案信息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9. 李培清:《档案馆学》,档案出版社,1988年20. 何振:《档案馆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21. 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22. 宫晓东:《“维系之道”的道之维系——档案法治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23. 张世林:《档案信息利用法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24. 傅荣校:《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透视——基于效益和效率思路的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25. 刘越男:《建立新秩序——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6. 冯惠玲等:《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7.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28. 马长林、宗培岭:《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29. 薛四新:《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0. 黄霄羽:《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1. 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32. 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年33. 戴维·比尔曼:《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4. 国际档案理事会工作组编:《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档案出版社,1992年35. 中国档案学会外国档案学术委员会编:《<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报告选编》,档案出版社,1990年36.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37. 梁建洲等编:《毛坤图书馆学档案学文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38. 国家档案局编:《曾三档案工作文集》,档案出版社,1990年39. 中央档案馆编:《裴桐档案工作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40. 吴宝康:《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41. 吴宝康:《论新时期档案学与档案事业》,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42. 王金玉:《王金玉档案学论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43. 吴宝康:《当代中国档案学论》,档案出版社,1988年44. 陈兆祦:《文件论与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45. 《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6. 朱玉媛:《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论文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48. 毛福民:《永恒的事业——中国与世纪之交的国际档案事业》,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49. 严永官:《档案学术评论概要》,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50. 张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51. 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52. 陈子丹:《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53. 丁春梅:《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金波档案学导论

金波档案学导论

金波档案学导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波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学基本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的一门学科,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它研究的对象是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档案学的史学论证,档案学的纪录原理,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和档案学的实践工作。

金波档案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既包括档案学的理论研究,又包括档案工作的具体操作,是档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波档案学的实践工作主要包括档案资源利用和档案管理服务。

档案资源利用是研究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等,是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关键。

档案管理服务是研究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服务,包括档案分类、归档、检索和保管等,是保障档案资料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示例:金波档案学导论金波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馆藏和信息资源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利用等方面。

金波档案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档案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档案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今后从事档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金波档案学的概念和特点金波档案学的核心概念是“档案”,档案是机构、组织或个人产生的各种记录、文件和资料的集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金波档案学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利用,使之成为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化、保护权益的重要资源。

金波档案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金波档案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历史学、图书馆学、信息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金波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经验。

金波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和信息资源,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府档案、企业档案、个人档案等各种类型的档案。

二、金波档案学的基本理论金波档案学的研究基础是一些基本理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档案学基本原理、档案馆理论、档案信息理论等。

档案学基本原理主要研究档案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价值等,为学生提供了档案学的理论基础。

档案学 复习要点

档案学 复习要点

绪论一、档案学的产生1 最早出现于欧洲(1) 1571年,德国,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登记室及其机构的管理》(2)1804,德国,约瑟夫.奥格第一次提出“档案学”名称(3)1885年,法国,朗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 档案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阶段,20世纪20、30至40年代,产生、初步发展出现标志:1935腾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1940,龙兆佛《胆敢管理法》出现背景:“行政效率运动”的促进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档案教育的创立●特点:●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限于机关档案●档案学的理论受图书馆学的影响较大●档案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

(2)第二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表现:●学科体系的形成●专业机构的出现●专著、专刊特点:●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明确的指导思想●借鉴前苏联档案工作理论(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与繁荣时期●表现与特点:●分支科目不断建立与完善时期●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活跃●注重对新生事物的研究二、什么是档案学1 概念:档案学是以研究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档案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与社会性2 实践性与理论性3 技术性和实用性第一章档案概念一、档案的起源(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中国文字的产生:传说:仓颉造字三坟五典考古发现:仰韶文化,6000年前龙山文化,45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3000年前殷墟甲骨文国外档案的起源:●古代埃及:第一王朝前(3000年前)文字出现,巴勒摩石碑,泥板档案,纸草档案●两河流域:4000年前,供奉祭祀费用的农场文件,3200年前,图形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档案,石刻档案:汉漠拉比法典●资料: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档案学相关书籍

档案学相关书籍

档案学相关书籍档案学是一门研究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它包括了档案的创造、保管、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档案学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国家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和社会进程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几本与档案学相关的经典书籍。

1.《国家档案学》(作者:陈超):这本书是档案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系统介绍了国家档案的定义、历史、理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它全面概述了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档案工作的发展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档案学理论与实务》(作者:李涛):这是一本综合性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档案学的理论和实务。

它包括了档案的构成要素、管理原则、分类方法等内容,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很大的帮助。

3.《档案学概论》(作者:邓立新):这本书是档案学入门的首选教材,它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档案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同时,它还介绍了档案的分类、编制、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了解档案学的入门读物。

4.《档案管理学》(作者:戴岩):这本书是档案管理的经典著作,它详细介绍了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

从档案的创造和收集到保管和利用,再到档案更新和销毁,都有详细的叙述和解释。

这本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5.《电子档案管理》(作者:张清源):这本书是介绍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著作,主要涵盖了电子档案的特点、建设与发展、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档案工作的新趋势,这本书对于了解和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非常有帮助。

以上是关于档案学相关书籍的简要介绍,这些书籍涵盖了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无论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对档案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够从中获益。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加深对档案学的理解和认识。

档案学理论基础知识共64页文档

档案学理论基础知识共64页文档
档案学理论基础知识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
6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档案学解读

档案学解读

档案学解读1. 档案学呀,那可不是一般的学问呢!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想想看,历史上那么多珍贵的资料,不就是通过档案学才得以保存和传承嘛!比如那些古老的信件、契约,它们不就是过去的“见证者”吗?2. 档案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秘密的大门。

你说,要是没有档案学,我们怎么能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呢?就像没有地图,我们怎么找到想去的地方呀!比如那些详细的历史记录,不就是档案学的功劳吗?3. 嘿,档案学可重要啦!它简直就是时间的守护者。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我们的记忆不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走啦?就如同没有灯塔的指引,船只在大海上会迷失方向。

比如那些珍贵的照片档案,不就是我们回忆的依托吗?4. 档案学,哇,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领域呢!它就如同一个时光机器,能带我们回到过去。

难道你不想知道以前的故事吗?像那些古老的文献,不就是档案学带我们领略的奇妙世界吗?5. 档案学呀,可别小看它哦!它不只是一堆资料的整理,而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呀。

这就好像建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础怎么行呢?比如那些精心归档的档案,不就是档案学扎实工作的体现吗?6. 哎呀呀,档案学真的太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朋友,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你不觉得吗?像那些突然被发现的珍贵档案,不就是它给我们的礼物吗?7. 档案学啊,真的是超级神奇的呢!它仿佛是一条连接古今的纽带。

没有它,我们怎么能和过去对话呢?比如那些历史档案中的故事,不就是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吗?8. 哇塞,档案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呀!它就像一个记忆的宝库,装满了无数的宝贝。

你能想象没有它的世界吗?就像没有星星的夜空一样暗淡。

比如那些重要的档案记录,不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吗?9. 档案学,真的是很有魅力的哟!它好比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过去的种种。

难道你不想好好欣赏一下吗?像那些详细的档案分类,不就是它绘制的美丽图案吗?10. 嘿,档案学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呢!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讲述者,默默地诉说着历史。

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

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有感引子获赠此书已有八月有余,本该早些时候写些文字出来,争奈2012年是我的多事和幸福之年,人生之中两件大事都在今年完成。

俗世颇多,消耗的心力也多。

虽一直有一丝责任和愧疚压在心头,但无奈心智和精力无法集中一直不改动笔。

如今大事一定,我终于可以气定神闲,仔细梳理自己的读书心得,也算对自己和丁海斌老师有个交代。

与丁老师结识是在《档案界论坛》的在线访谈,但是自我感觉真正对丁老师的深入了解是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阅读老师的著作和论文,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老师的睿智和迸发出的思想之光深深吸引了我。

读老师的著作和文章就好像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谆谆教诲,声音在远端,但力量却在身周。

一直很诧异老师这如许的思想光辉到底是从何而来,读完《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一书掩卷而思,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从原论说起。

何为原论?“原”指原本与原理。

原本即事物真实的本源性的事实;原理即与事物本质性规律相关的命题、观点或理论。

原论即以本推原、溯本归原,或称本原之论,这是一种古今中外哲学家们常常采用的思维方式。

(本书《前言》第1页)从内容上来讲,本书是以哲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解读档案学的问题;从方法上来讲,本书是以哲学和历史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指导,研究档案世界的问题。

一般而言,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理论,档案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历史学就更不待言,长久以来,档案学被很多学者称之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从这一点来讲,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解读档案学本是很正常且顺其自然的事。

但是笔者以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其支撑自身发展的独特理论和方法,而我们的很多档案学者在运用和借助其他学科发展自己的学科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哲学,其结果是产生了很多移植和挂靠的畸形之作。

“档案学是吾本始之学,历史学、哲学是吾所宗之学。

以所宗反哺所本,本是吾所应为之事。

我之学术所以以历史学、哲学为宗,是因为它们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性知识和方法,是学术之宗”。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档案学是一门围绕着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展开的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是档案学研究的根基和基本理论。

为了更好地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下面将从档案学的概念、特点、分类、价值、原则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关于档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档案学的特点1.对象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是一门以档案为中心的学科。

2.实践性强:档案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

3.信息载体:档案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具体记录。

4.历史性:档案学关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研究档案时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

三、档案学的分类档案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按照档案的种类分类: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

2. 按照档案管理的范畴分类:分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

3. 按照档案的保存载体分类: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微缩胶片档案等。

四、档案学的价值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档案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五、档案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2.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完整地保留所有相关信息。

3.保密性原则: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4.便捷性原则:档案应方便检索、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档案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档案学——精选推荐

档案学——精选推荐

第一讲 档案概述第一节档案的性质一、档案的概念1.档案的起源与演变档案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当人们进行相互交往,需要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时,只能依靠语言。

但语言既不能持久,也难以远传,这样,只能通过记忆来相互转告。

然而,人们的记忆自居力毕竟有限,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人们开始借助于某些实物来帮助记忆。

最初被人们用来记事事.的方法是"结绳"和"契刻"。

《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在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些"结绳"与"契刻"的符号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备忘、信守和凭证的作用,但它们毕竟只能帮助人们回忆起某些忘却的记忆,而不能表达确切刀的、完整的,抽象的概念.因此,"结绳"与"契刻"不能称本之为档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文字、出现了私有制和国家,为句iF了适应统治上的需要,便产生了文书。

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曾董事有类似记载。

唐朝张怀璀在《书断》中写道:"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

随着文书的产生与使用,也就形成了早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以文字的方式在一定的书写材料上表达思想意图的一种书面记录。

文书一旦完成处理程序,为了备查,人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其中具有查考价值的一部分保存起来,这就形成了现代概念中的档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数量日益增多,档案的载体、名称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灿烂浩瀚。

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些甲骨档案大部分是在占卡活动中形成的。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崇拜神灵和祖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生活,如祭祀、天时、年成、征伐、旬夕以及田猎、疾病、生育等,无不取决于占卡的征兆,以致形成了大量的甲骨档案。

档案学相关书籍

档案学相关书籍

与档案学相关的书籍
与档案学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书籍:
1. 《档案学概论》
这本书是档案学专业的基础教材,系统介绍了档案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涵盖了档案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 《档案学导论》
这本书是档案学专业的入门教材,主要介绍了档案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档案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3. 《档案学原理与方法》
这本书是档案学专业的核心教材,系统介绍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档案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4. 《档案管理导论》
这本书是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5. 《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
这本书是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6. 《档案管理实务》
这本书是档案管理方面的实践教材,主要介绍了档案管理的基本操作和具体实践,包括档案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操作。

7. 《档案保护技术学》
这本书是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档案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档案保存环境控制、档案保护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与档案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档案学专业的知识。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1. 引言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和利用的学科,它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档案学的基石,它包括档案的定义、分类、特征、价值和管理原则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档案的定义和分类2.1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由组织机构、个人或家庭在实施活动过程中产生、接收、积累并保存起来的各类记录的集合。

档案以其固定的形式记录了过去的事实和现象,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现性。

2.2 档案的分类档案根据来源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多个类别。

其中,公文档案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公文事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业务档案是各种行业和领域中产生的档案,如医院的病历档案、学校的学籍档案等;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中记录个人参加和离开工作以及工作表现等情况的档案;财务档案是组织机构进行财务活动的记录。

3. 档案的特征和价值3.1 档案的特征•记录性:档案是对过去活动的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原始性:档案是按照产生时的原始状态进行保存,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

•珍贵性: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和历史变迁,具有特殊的珍贵性。

•专一性:档案根据分类原则进行编制和管理,具有专一性。

•永久性:档案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可以为后人提供参考。

3.2 档案的价值档案具有历史价值、行政价值、法律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的价值。

•历史价值: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对研究历史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价值:档案是组织机构行使职权和管理活动的依据,保证了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

•法律价值:档案是法律文书和证据的来源,对于司法机关和法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档案记录了社会的文化遗产和人类的智慧,对于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档案的管理原则4.1 保存原则•完整性原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随意删除或篡改档案的内容。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档案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文献、信息、知识的所有方面。

在这个学科中,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和研究。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重点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的目的、档案的类型和档案的价值等等。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获取、管理、保管和利用的学科。

首先,档案学包括了理解档案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包括档案的内容,还包括档案的形式、载体和存放地点等等。

此外,档案学还研究如何识别、获取、整理和分类档案,以及如何建立档案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最终,档案学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利用档案,她是研究创造和管理知识、文化、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工具。

二、档案学的目的档案学的目的是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维护档案的完整性是指保护档案免受损坏、丢失或篡改等威胁。

这通常涉及到建立安全的存储和保管方案,使档案系统能够有效地回应紧急情况和威胁,例如火灾、洪水、自然灾害等等。

同时,还需要实施恰当的保密措施,以确保档案不会被破坏、盗窃或滥用。

另一方面,档案学的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可用性。

可用性指的是档案可以轻松地被检索、使用和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根据档案的类型和内容建立适当的档案检索和索引系统,并确保这些系统能够达到快速、准确和简洁的标准。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展示和公开档案的途径,以便研究档案的人可以使用、分享和获得档案。

三、档案的类型档案是一种文献记录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类。

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分类方式是按照档案的来源和内容分类。

根据来源来分类,档案可以分为官方档案和非官方档案。

官方档案是由政府、机构或官方组织创建和维护的。

这些档案通常包括政府文件、立法文件和文件存档等。

非官方档案是由个人、组织或机构创建和维护的,包括日记、信件、照片、录音磁带等。

而根据档案的内容来分类,档案可以分为行政性档案和非行政性档案。

行政性档案是指政府和机构在开展行政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件记录,例如各种政策、规定、决策等等。

档案学推荐阅读书目

档案学推荐阅读书目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精选10篇)如今,在大家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篇1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坐着“东风牌”时光飞船,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这里的房子真是高耸入云呀!除了学校只有四层以外,别的房子至少都有一百多层!同行的导游小姐姐介绍说:“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稀缺,这里的房子建得特别高,每一寸土地上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了!”我听完连连感叹,原来妈妈说的果然是对的,土地果然越来越贵呀!每一栋房子的外面全是用高科技纳米技术制作的超隔音太阳能材料,这些材料储存起来的太阳能能够让大楼里的人们在断电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活半年以上。

走进大楼,我发现这里的电梯也很奇特,它没有电梯间和按钮,只要你走到固定的圆圈内,说一声要上几楼,它就会立马带你飞到几楼。

当你想下楼的时候,同样走到圆圈里,再说一声,就可以下去,这简直和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了呢!随后,我跟随导游小姐姐来到了蔬菜基地。

一走进去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一个半球形的巨大空间,周边有多个小拱门供人进出。

“为什么里面没有人呢?”我好奇的问导游姐姐,她笑着对我说:“这里所有的苗圃、菜地都是由全自动机器人进行打理的。

你看,那边就是我们的操控大屏。

”我顺着小姐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大屏上面不断滚动着每一颗植物生长的数据,只要的缺水了,只能系统就自动给那棵植物加水,真是厉害极了!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二十年里,我的家乡真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刻我深深的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建设我的家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400字篇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二十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今天终于有了空,我要回家乡看看。

档案学经典概念

档案学经典概念

档案学经典概念
1. 档案:指用于组织、管理和保存各类文书和资料的系统,以及这些文书和资料本身的集合。

档案记录着个人、组织或国家的活动和历史。

2. 档案学:研究档案的组织、管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档案学关注档案的产生、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以及档案制度的建设等问题。

3. 档案文件:指各类文书和资料,如政府文件、企事业单位的文件、个人文件等,都属于档案文件的范畴。

4. 档案馆:一种专门负责管理和保存档案的机构,提供档案的查询、复制和其他相关服务。

档案馆也是研究档案学和提供档案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

5. 档案管理:指对档案进行组织、管理和调度的活动。

包括档案整理、目录编制、存储安排、保管控制、检索和查询等一系列工作。

6. 档案评估:对档案文件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档案文件的长期保存价值,为档案管理提供依据。

7. 档案保护:保护档案免受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病虫害等因素的损害,在制度、设备和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8. 档案利用:指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检索、阅读、复制等方式获取档案信息和知识。

9. 档案价值:档案文件包含了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和价值,包括法律证据、研究资料、知识宝库等。

10. 档案流程:指档案从产生到保存和利用的全过程,包括文件的创建、流转、分类、归档以及查询、调阅、借阅和销毁等流程。

档案学——精选推荐

档案学——精选推荐

档案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档案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范围和意义 (1)第二节我国档案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2)第三节档案学的学科体系 (5)第四节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5)第五节档案学的研究方法 (7)第二章档案 (9)第一节档案的定义 (9)第二节档案的一般属性 (14)第三节档案的作用 (15)第四节国家档案全宗及其组成 (21)第三章档案工作 (23)第一节档案工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第二节档案工作的矛盾、规律、性质和原则 (26)第三节档案机构 (34)第四章档案的收集 (38)第一节档案收集工作概述 (38)第二节档案室的收集工作 (40)第三节档案馆的收集 (42)第五章档案的整理 (45)第一节档案整理工作概述 (45)第二节全宗 (49)第三节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55)第四节案卷目录和档号 (64)第六章档案价值的鉴定 (69)第一节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概述 (69)第二节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71)第三节档案保管期限表 (77)第七章档案的保管 (81)第一节档案保管工作概述 (81)第二节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83)第三节档案库房管理 (85)第四节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 (90)第八章档案的检索 (91)第一节档案检索工作概述 (91)第二节档案检索语言 (93)第三节档案著录标引 (106)第四节档案检索工具 (123)第九章档案的提供利用 (132)第一节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概述 (132)第二节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 (134)第三节开放档案 (138)第十章档案的编研 (140)第一节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141)第二节档案参考资料 (142)第十一章档案的统计 (152)第一节档案统计工作概述 (152)第二节档案室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158)第三节档案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159)第四节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的统计工作 (160)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档案学有一个整体性的大致认识,从而明确档案管理学仅是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读书笔记模板

《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第二章古代经典上 行文书档案
第一章古代经典下 行文书档案

第三章古代经典平 行文书档案
第四章古代经 典民间私人文
书档案
后记
第一章古代经典下行文书档案
第一节制和诏 第二节令 第三节檄文 第四节谕和教 第五节其他下行文
第二章古代经典上行文书档案
第一节奏和疏 第二节书 第三节表 第四节状 第五节札子 第六节奏折和揭帖
第三章古代经典平行文书档案
第一节关 第二节刺(名刺、名帖) 第三节移 第四节咨 第五节函 第六节牒 第七节照会
第四章古代经典民间私人文书档案
第一节契约 第二节书信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书
方向
民间
研究生
平行
硕士

经典
文书
档案 档案
节奏
档案
文书

经典
照会
私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本科学生和档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习古代文书档案管理知识的有力补充, 是便捷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档案价值的直观素材。为了更加快捷地、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档案的概貌, 本书以传世的文书档案汇编为主,以近年出土文书档案为辅,从中精挑细选了部分文书档案而编著而成,供读者 阅读、学习和了解掌握古代文书档案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档案学经典导读期末论文(2013届)题目: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专业图书情报学生姓名邵巍学号 12013001668 任课教师周铭2014年2月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档案史概念的引入、学科研究内容和现在问题的探讨,对中国少数名族档案史、名人与档案史、档案断代史和中国档案史的学科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档案;档案史;档案事业1 前言中国档案史作为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本文主要选取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做大致的梳理和分类,以期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中国档案史是指档案学科体系中研究中国档案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客观规律与客店的分支学科。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档案的起源和发展演变;(2)档案库、档案室、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教育机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档案宣传出版单位、国际档案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历史;(3)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纂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实践的发展历史;(4)档案工作法律、法令、料理、通则和办法的制定及其实施的历史;(5)档案事业史上的时间和历史人物。

中国档案史研究现阶段主要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对这门学科命名。

以前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后来改称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其中也有一些称之为“档案工作史”、“文书档案发展史”、“中国档案管理史”等,不过,“中国档案史”的叫法比较普遍。

从习惯上称“中国档案史”到正式命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反映了档案界对此探索的过程。

但正式命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此争论的停止,之所以更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档案史”所囊括的研究面太过狭窄,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及其历史发展。

但是“档案事业”这一概念的直到19世纪才被提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提法又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档案工作。

所以在学科名称的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商榷,在本文中暂用“中国档案史”的提法①。

2 主题通过对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逐一归类,并根据前言部分档案史研究内容5个方面进行对号入座,将这些数学期刊①张会超. 将中国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J]. 档案管理,2005,05:66-67.论文分为以下几类进行介绍。

2.1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既是中国档案史的分支,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部门史。

但迄今为止,对这门边缘学科的创建尚未引起档案界的重视。

将少数民族档案史作为第一部分提出,是因为我院陈子丹老师正是该分支学科的领军人物,“少数民族档案史”这一概念正是由陈子丹老师提出,并撰写大量论文加以论述。

在陈子丹、周铭老师的《云南回族档案史料略述》②(2008)中,以云南回族档案史为例,全面的介绍了其铜牌、碑记、墓志、匾联、谱牒、文告、印信等各类史料的形式、内容、价值和特点,并对近年来云南回族档案开发利用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尽的总结,说明其在管理环节的开发利用已初见成效。

之后陈子丹老师在《少数民族档案史在中国档案史中的地位问题》③(2011)一文中,提出了“少数民族档案史”这一概念,它作为通史、国别史、断代史和学科史之外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突出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贡献。

中国的历史朝代大多是由汉族人建立,但元、清是蒙古、满族人建立,而辽、金、西夏也曾与宋朝平分天下,对辽、金、西夏、元、清朝的档案史研究,也应划为少数民族档案史的研究内容,不仅扩充了其学科的研究范围,而且也对汉族档案起到补充作用。

通过个别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论述以及概念的提出,陈子丹老师在《关于创立“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的构想》④(2012)和《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研究三题》⑤(2011)中,分别论述了少数民族档案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立的重要意义,所以说陈老师近几年的文章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郑慧的《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述略》⑥对广西的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纸质和石刻档案史料的编纂方面的成果做了详尽的论述。

高晓波的《民族档案史料的利用与挖掘》⑦(2013)中,谈及少数民族档案利用的难度,并详细的介绍了民族档案的整理、分类、编纂的方法,将少数民族档案史从理论环节上升到了实践的高度。

2.2 名人与档案史近年来名人与档案史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中国古代历史名人、近代著名人物和外国知名学者。

首先在在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中,吴荣政的《王充与<论衡>:中国档案史的通人与宏篇钜制》⑧(2011)中,谈及王充如何撰写了20余万字的《论衡》,介绍了王充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见识,渊博的学问和非凡的写作才华,并借此启示从事文书档案史学工作的后人。

之后吴荣政在《颜之推与<颜氏家训>:中国档案史上的奇才与档案文献汇编的珍品》⑨(2011)中,再次介绍了中国档案史上的奇才颜之推的生平,并对其所著的《颜氏家训》分析后,指出该书对档案文献编纂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其次,近代著名档案学家对档案史的贡献也有提及。

张浩在《略论傅振伦的档案思想及其启示》⑩(2010)中,②陈子丹,周铭. 云南回族档案史料述略[J]. 大理学院学报,2008,07:20-23+35.③陈子丹,脱凌. 少数民族档案史在中国档案史中的地位问题[J]. 档案管理,2011,02:26-28.④陈子丹. 关于创立“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的构想[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01:138-145.⑤陈子丹. 中国少数民族档案史研究三题[J]. 山西档案,2011,05:15-16.⑥郑慧.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述略[J]. 档案学通讯,2012,06:91-93.⑦高晓波. 民族档案史料的利用与挖掘[J]. 兰台世界,2013,29:109-110.⑧吴荣政. 王充与《论衡》:中国档案史的通人与宏篇钜制[J]. 档案学研究,2011,05:92-96.⑨吴荣政.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中国档案史上的奇才与档案文献汇编的珍品[J]. 档案学研究,2012,03:87-91.⑩张浩. 略论傅振伦的档案思想及其启示[J]. 湖北档案,2010,03:16-18.介绍了傅先生的生平和档案思想,其中提及傅先生是最早向国人介绍外国档案馆和外国档案学理论的学者。

孙丽在《韦庆远与中国档案史研究》11(2012)和《吴宝康与中国档案史研究》12(2012)两篇文章中,,分别对两人的生平及其中国档案史著述,以及两人在中国档案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在中国档案史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笔者对两位大家在档案史方面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最后,在外国档案界的名人也有涉猎。

张静在《现代档案学史最具影响力人物——谢伦伯格》13(2012)中,介绍了谢伦伯格的生平,并对其提出的“文件双重价值论”和“双重来源原则”进行了阐述,因其理论作为现代档案学建立的根基,使他成为现代档案学史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李刚在《美国档案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兼论早期档案学家的专业认同》14(2010)中,介绍了詹姆士和利兰如何创立“历史手稿委员会”、“公共档案委员会”并推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建设。

他们是美国档案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奠基人,所以被称为美国档案事业史上的“双子星座”。

2.3 档案断代史近年来在档案断代史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先秦、元明两代以及民国档案史的相关问题。

王辉在《1980年~2010年先秦档案史研究综述》15(2012)中,对三十年间先秦档案研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对先秦档案史研究的看法。

王兰香在《试论元朝的档案及其档案的相关立法》16中,介绍了元朝的档案及档案立法在其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元朝的档案制度在继承和发扬了唐宋时期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照刷磨勘文卷制度,该制度对后世研究元代档案史起到重要的作用。

肖剑、赵彦昌在《明代史馆及档案史籍编纂》17(2010)中,比较了明代在史馆沿革及档案史籍编纂方面,弱于唐宋两代,但其在编纂过程中形成的对编纂人员的管理制度和鲜明的编纂特点,对当今的档案史籍编纂工作仍有一定的启示。

黄小忠在《浅谈档案史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18(2011)中,对民国时期三种不合理档案史料利用倾向做出分析,对档案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中国档案史的学科建设对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材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制度建立和研究成果展示等方面。

赵彦昌在《关于<中国档案史>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19(2009)中,介绍了现有教材的不足,并对中国档案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重写《中国档案史》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强调了重写教材的必要性。

曹丽荣在《论档案史学习与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之联系》20(2013)中,强调了11孙丽,刘京京,徐少龙. 韦庆远与中国档案史研究[J]. 兰台世界,2012,11:3-4.12孙丽,刘京京,徐少龙. 吴宝康与中国档案史研究[J]. 云南档案,2012,02:35-37.13张静. 现代档案学史最具影响力人物——谢伦伯格[J]. 中国-东盟博览,2012,12:302.14李刚. 美国档案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兼论早期档案学家的专业认同[J]. 档案学通讯,2010,05:99-102.15王辉. 1980年~2010年先秦档案史研究综述[J]. 档案管理,2012,04:67-68.16王兰香. 试论元朝的档案及其档案的相关立法[J]. 兰台世界,2012,17:27-28.17肖健,赵彦昌. 明代史馆及档案史籍编纂[J]. 黑龙江档案,2009,04:6-7.18黄小忠. 浅谈档案史料在民国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J]. 档案学通讯,2011,05:99-101.19赵彦昌. 关于《中国档案史》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 档案学通讯,2009,06:83-86.20曹丽荣. 论档案史学习与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之联系[J]. 才智,2012,18:345.档案史和档案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档案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档案工作人员从档案史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要求,值得借鉴。

郭欣仪、姜玉平在《学科制度理论与中国档案学史研究》21(2012)中,引入了学科制度这一概念,并对其学科制度的结构加以论述,最后又强调了学科制度理论对档案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冯子直在《希冀中国档案文化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22(2013)中,对《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要继承已有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考古学、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