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罗不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优质教学课件)

节,会读拼音词。 4、能根据图意说简单的 小 朋 友们 的 本 事 真不 话,认识“字、丝”两个 di 小 , 认 识 这 么 多 的 字 汉字。 二、教学过程: g 母和音节,今天,我 b d p q t e
修改补 记
ju
xu qi jia tuo 们继续学习声母。
1、出示灯片 1 问:图上画 请跟着老师念“写 字”,把“写字”的 着什么? “字” 读成一声,并 (大白鹅在黑板上写字) 读得轻 一些,短一些,就是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 个声母“Z”,板书 Z。

学 程

学情预设 与单韵母组成的 6 个音
3、能够正确认读 z c s Nhomakorabea应对策略
一、复习 出 示 卡 片 导 入 , 前 面 我 们 学 习 了tu 6 个韵母,14 个声母,现在老师要 考 考大家,我请小朋友来读声母、 音节 卡片。
二、新课 1.这节课谁学得最好,老师就奖给 他 一朵小红花。
2.教学 Z
课文分析
怎样准确找出《绝句》一诗中对偶的词 语? 杜甫擅长写绝句和律诗,这些诗是很讲 究对偶的。首先字数相等,如,“黄鹂”对 “白鹭”,它们都是两个字;其次词性要相 同或基本相同,例如“翠柳”对“青天”, “翠”和“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柳” 和“天”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同学们按 这些特点去找,一定能找出剩下的对偶的词 语。
小ü见了 j、q、x,两 点就不见了。
出示:ju、qu、xu、问: 被 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 点省略的规则:小ü 见 了 j、q、x,去 掉两点 还念ü。 2、指名拼读,谁能说说ü ( n 、 l 和ü相拼时ü
有 什么不同?
不 变,j、q、x 与ü 相拼 时,ü上两点不) 见了。

二年级下册15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15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15课《古诗二首》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原文: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
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
他时节。

6.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7.映日:日红。

8.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
别出色。

3.译文:
1.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
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
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绝句》
1.原文: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 是
虚指,指很多年。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万里,指十分遥远,
虚指。

3.译文: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
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古诗二首 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二首 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绝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写春天的 美丽景色。
拓展: 动物入春景,让春天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请你再积累两句,以动物入春景的诗句吧!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二首
《绝 句》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 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
白鹭 白鹭属鹳形目,鹳科,全世界只有几种。大多数白鹭有白色的羽毛,
初读感知 &
自读提示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 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 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初读感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xiǎo



识字写字
拂晓 春晓
慈爱 慈善
识字巧方法
一日花儿不 浇水(尧)
识字巧方法
兹心仁慈


jìng

我来说一说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无边无际的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 荷花显得更加的鲜红、艳丽。
◇着,远远的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刚刚发芽的柳树 上有两只小黄鹂在欢快地鸣叫
主题延伸
请把《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表达的内容画下来吧!
本课小结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 《绝句》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时候,黄鹂、
荷花 别样红 心中有情
笔下有神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的意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绝句》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六月美景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绝句》则以生动的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黄鹂、白鹭、雪山、船只,构成了一幅极具意境的画面。

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

可衍生注释:“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接天”形象地表现了莲叶的广阔;“映日荷花别样红”里的“映日”强调了阳光对荷花色彩的烘托。

运用片段:例子 1:哎呀,你说这西湖的景色,不就跟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说的一样嘛!那荷叶真的就跟要接到天上去似的,荷花红得哟,简直太耀眼啦!咱也学学诗人,好好欣赏欣赏这美景,多惬意呀!例子 2:嘿,你看那两只黄鹂鸟,多像《绝句》里的呀,叽叽喳喳叫得可欢啦!那白鹭飞起来的时候,可不就跟诗里写的冲向蓝天一样嘛,真带劲!这大自然可真神奇!例子 3:哇塞,每次看到那大片大片的荷叶,我就会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这画面感也太强了吧!真不愧是大诗人写出来的呀,太绝了!例子 4:你们说,这西岭上的雪是不是就跟《绝句》里说的终年不化呀,真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景象呢,真想亲眼去看看呀!例子 5:哎呀呀,每次读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我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场景之中,这诗的魅力也太大了吧,让人陶醉其中呀!。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教材简析】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口语交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ppt课件(优质教学课件)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 每个字 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公益
用语。 教学难点: 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
,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 行宣传
。 教学随笔:
19 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 足为奇”造句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 验的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 精神。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7、同:相同。

8、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9、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10、映日:日红。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是虚指,指很多年。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万里,指十分遥远,虚指。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古诗二首一、原文及作者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

有《诚斋集》。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翻译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确实和其他季节不同。

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朝阳照射的荷花分外红艳。

2.《绝句》: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冲向蔚蓝的天空。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三、注释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无穷碧:无边的绿色。

●别样红:特别红艳。

2.《绝句》●黄鹂:黄莺。

●翠柳:翠绿的柳树。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

●东吴:指古代吴国的地区,这里泛指江东地区。

四、赏析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欢快。

2.《绝句》:(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出处这两首诗均出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是二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二、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景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毕、竟、映、绝、鹂、鸣、含、岭、泊”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并背诵两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美景和对友人的眷恋;借助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

15 古诗二首《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字笔顺)

15 古诗二首《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字笔顺)

第四笔起笔要比 “ 纟”起笔高
造句: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灭绝
了。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hán
“口”略扁
部首:人 结构:上下 组词:含量 含义 形近字:念 造句: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
花含苞待放。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后鼻音
lǐng
部首:山 结构:左右
组词:山岭 分水岭
形近字:玲
造句:秀丽的玉女峰在崇山峻
点写在横中线上
岭中格外引人注目。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部首:口 结构:上下
组词:东吴 吴语
形近字:吞
造句:三国时期,孙策骁(xiāo)
第二横比第一横长
勇善战,以气吞山河之势 打下了东吴的江山。
返回
组词:贫穷 穷苦
形近字:究
造句:贫穷的山村变得富裕起
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来了。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口”要写 得小一些
部首:艹 结构:上下 组词:荷花 荷塘 形近字:何 造句:小河沟里居然盛开着几
朵荷花。 返回
湖莲 穷荷 绝含 岭吴
笔顺:
jué
部首:纟 结构:左右
组词:绝句 绝交
形近字:色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5 .古诗二首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湖 莲 穷 荷 绝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含 岭 吴 ywaoei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ň左右ɑɡ
上下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这诗写得那叫一个美呀!原文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咱们先来瞅瞅这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哎呀,这说的就是西湖的六月呀,诗人一开头就点明了地点和时间。

你想想,在那炎热的六月,西湖该是啥样儿?接下来“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意思就是说,西湖六月的风光和其他季节那可太不一样啦!为啥不一样?咱们接着往下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哇塞!那莲叶一片连着一片,一直延伸到天边,满眼都是碧绿碧绿的,简直望不到头。

这画面,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别壮观?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这绿色的莲叶给填满了。

再看“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那红啊,不是一般的红,是那种让人看了就挪不开眼的红。

译文呢,大概是这样: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西湖游玩,正好是六月。

那景色真的和诗人写的一模一样!我站在湖边,望着那大片大片的莲叶,风一吹,它们就像绿色的海浪一样翻滚着。

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红的、粉的,好看极了。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荷叶和荷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美得不像是真的。

当时我就想,杨万里当年看到的景色,肯定比我看到的还要美,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精彩的诗句呢!这首诗把西湖六月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咱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置身于那美丽的西湖边,感受着夏日的热烈和荷花的娇艳。

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呀,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咱们依然能通过诗人的文字,领略到当时的美景。

怎么样,是不是对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希望大家都能像诗人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二年级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二年级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jué lí míng háng hán lǐng bó
绝鹂鸣行含岭泊

绝句 绝对

包含 含有

山岭 云岭

姓吴 东吴
鸣叫
两个黄鹂鸣翠柳,
蔚蓝的天空
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岭雪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
停泊
门泊东吴万里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 同的风景图画,是千古名句。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 概括而又贴切。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 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绝句
唐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他 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 国的大好河山。
晓慈毕竟映
晓出 毕竟 莲叶 荷花
净慈寺 西湖 无穷 映日

湖水 西湖

莲花 莲叶

无穷 穷尽

荷花 荷叶
毕竟西湖六月中, 春夏秋冬四季,
这里指六月以外 的其它时节。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无穷的碧绿
映日荷花 别样红。
红的特别明显
• 名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荷花的 壮观、大气。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 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 范作品。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T

赞 美 景 色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读拼音,写词语。
xī hú
lián huā
h西uā湖 h莲uán花g lí 荷 花
hé 黄鹂
二、先解释加点词,再解释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别样:特别,不一样。 诗意: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 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了解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 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因 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 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我会认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 jué lí míng
晓慈 毕 竟 映绝鹂鸣
xíng hán lín bó
知识提升
说说描写荷花和春天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描写了春天的黄鹂、白鹭、翠柳、天空、千秋雪、 万里船等构成的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 限热爱。
板书设计
动态
两个黄鹂
一行白鹭




静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千秋雪
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个带颜色的词语,描绘出 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 的画面。
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 驶往东吴的客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是诗人看到窗前初 融的冰雪而想起近旁的西岭。 “千秋”指漫长的岁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课文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课文解析
因为诗人在屋内远望西岭,眼前的一切画面都是从窗口看到的,西岭雪山仿佛固定在窗框之中,眼前的一切像存在于画框中的壮美的
雪门山泊图东。伟吴||抱万里负船。。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
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晓出净播慈,寺送对林子中方国》《文绝句学》和课文日解析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
青天:蔚蓝的天空。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 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指诗人在屋内远望西岭, 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 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万里船:指即将 泊:停泊。 驶往东吴的客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秋雪: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千秋”是虚指,指很多年。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情。
吏”、“三别”等名作。 因为诗人在屋内远望西岭,眼前的一切画面都是从窗口看到的,西岭雪山仿佛固定在窗框之中,眼前的一切像存在于画框中的壮美的
雪山图。
黄鹂
也有称“黄莺”、“黄鸟”等,黄鹂是 一些中等体型的鸣禽,是黄鹂科黄鹂属29种 鸟类的通称。体羽一般由全黄色的羽毛组成。 雄性成鸟的鸟体、眼先、翼及尾部均有鲜艳 分明的亮黄色和黑色分布。雌鸟较暗淡而多 绿色。
颜色绿 莲花之美
红的光 彩照人
写的是西湖哪一时节的景色?哪句诗是写景?哪句诗是议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了哪两 种景物?读了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想象到西湖满湖翠绿的莲叶一直铺到天边,使人仿佛 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 得格外鲜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林子方:作者的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此诗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杜甫的《绝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的是六月西湖荷花盛开的独有美景,语言浅白,表达了诗人喜爱和赞美西湖美景的情感;《绝句》则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动静结合,远近交错,声色相衬,描绘了诗人所居的草堂周围明媚的春景,表达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再表达的全过程。

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就应该视作达成教学目标,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读读指定的两个诗句,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夏日西湖景色的美好和春景的明媚艳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 不是
哪个词告诉你的?
一行
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 鹭正飞向哪儿?
青天
青天是什么意思?
蔚蓝的天空
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 快,画面里的色彩, 诗中都体现出来了, 你找到了诗中表示颜 色的字了吗?
黄、白、青、蓝
窗含西岭千秋雪
春意浓浓,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 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 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 的西岭雪山。
题目“绝句”是什么意思?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 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 国诗歌体裁。
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 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 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 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 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4)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什么心理?。 (5)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船只 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 停着
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
是去哪的船?
东吴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因为从东吴到四川 成都非常遥远,所以诗 中用了一个词----万里。 现在大家明白这句诗的 意思了吧。
杜甫除了这首《绝句》之外,还 有两首绝句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 课下学习一下这两首诗。
诗人正陶醉于 黄鹂鸟悦耳的 鸣叫声中,忽 然眼前出现了 白鹭。
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成鸟的夏羽全 身乳白色;鸟喙黑色;头有短小羽冠; 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 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 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 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 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 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 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 与荷花一样美好。
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
蓝色的天空, 碧绿的荷叶, 红红的荷花。
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能说给大家听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提示:“慈”的读音是“cí”,不要念成 了“zí”。 “映”是的韵母是“ing”,不是“in ”。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划分的节 奏来读,语速稍慢,读出对西湖的夏天 的赞美之情。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 住字形。
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 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
其中“含”是包括,囊括的意思。 “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 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 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 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 则是框中的画,这么高的山可以 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 可见“西岭”之远。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 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 达对友人的眷恋。
1.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上面, 点点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这样的 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背诵这首 诗了解这首诗的意境。 2.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 家课下搜集至少两首描写荷花的诗 句,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 以给诗句配上自己的画哦!
15、古诗二首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学 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构 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在当时称 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 其一部分。亦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 民间疾苦,较为深切。诗与尤袤、范成大、陆 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 家”。有《诚斋集》。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
如果把诗爱、小巧玲珑的黄 鹂鸟在什么地方? 柳树间
诗人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
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
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
鸣叫
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会
在翠绿的柳间怎样的鸣叫呢
?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杜甫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 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 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 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 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湖=氵 + 胡 莲=艹 + 连 荷=艹 + 何
晓:天刚亮。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 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