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以及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归纳法这种科学方法,是细胞学说主要建立者2.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并把“小室”命名为cell——细胞,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3.魏尔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5.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错误),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统一结构(错误)。

6.辛格与尼克尔森提出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运用了科学方法——“提出假说”7.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一种科学方法),起始速度比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试管底,小颗粒悬浮在上清液中。

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

8.科学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有的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如N和O。

9、科学方法——建构模型,高中生物学用到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

10、斯帕兰札尼(必修一p76)意大利人,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注:胃液中有盐酸,盐酸在高中生物学中作用,①杀菌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②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③使食物中的蛋白蛋变性,易于分解。

)后来德国科学家发现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

11.巴斯德法国人,他研究发酵及酒类变质问题,证实了其中微生物的作用,提出加热灭菌的防腐方法——巴氏消毒法。

12.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3.萨姆纳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高中生物实验人员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人员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人员工作总结
作为高中生物实验人员,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有趣的实验项目。

在这些实验中,
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实验中的工作经验和收获。

首先,作为实验人员,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这包括佩戴实验
室服装和护目镜,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以及遵守实验室的操作流程。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其次,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实验所需的技术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需
要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样品处理、数据记录和分析。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操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且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除了技术和操作方法,团队合作也是实验人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
验中,我们需要与实验组的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协助,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验效率,同时也能够增进团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通过这些实验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验技术和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
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我可以继续参与更多的实验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中学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学问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

1958年,他参与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1-2 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

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1-10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8年,他通过探讨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1-10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9年,他发表了探讨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样性的显微探讨》。

5、1-10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探讨,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1-11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

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1-11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觉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视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觉由很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视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成为cell——细胞。

8、1-11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视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描述,发觉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1-11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

用显微镜广泛视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与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与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细胞(必修一书P10)★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建立者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列文虎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膜(必修一书P65)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提出假设)后人提取膜成分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荷兰科学家膜中脂质排列成连续的两层罗伯特森电镜观察“暗- 亮- 暗”提出“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静态结构荧光标记: 膜具有流动性桑格、尼克森膜流动镶嵌模型酶(必修一书P81)巴斯德显微观察,酿酒中发酵是酵母细胞的存在李比希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酵母死亡后裂解释放毕希纳酵母细胞提取液引起发酵,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取脲酶,证明为蛋白质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拉瓦锡物质燃烧需氧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缓慢燃烧”光合作用(必修一书P101)★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英格豪斯更新只有在有光,绿叶条件梅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恩格尔曼好氧细菌检测水绵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鲁宾、卡门标记H2 2 证明氧气来自H2O18O 、C180★卡尔文14C0 2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2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遗传(必修二)★孟德尔豌豆、“假说- 演绎”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基因”提出表现型、基因型魏尔曼理论推导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萨顿类比推理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到子代★摩尔根实验证明(白眼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道尔顿发现色盲、患者DNA是遗传物质(必修二P42)★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假说-演绎”DNA半保留复制,后人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克里克中心法则DNA(复制)—RNA—蛋白质(后人补充RNA复制,逆转录)进化(必修二P)★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内环境稳态(必修三P8)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坎农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稳态是中动态平衡现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动物激素(必修三P24)沃森默促进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斯他林、贝利斯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肯德尔从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甲状腺激素(28页)植物激素(必修三P24)★达尔文向光性鲍森.瞻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命名”生长素”后人提取证明为吲哚乙酸类林德曼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学95页)选修三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后代。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1)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3)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4)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英国的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19 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7)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8)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9)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10)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12)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13)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14)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1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发现好氧细菌是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但不了解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19)1845年,德国梅耶,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20)1864年,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21)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22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18O,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一、细胞学说: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罗伯特·虎克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施旺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细胞学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二、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克劳德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放。

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同位素示踪)。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

由此提出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四、酶的本质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证实酵母菌中存在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之为“酿酶”。

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五、光合作用萨克斯在法国科学家首次分离出叶绿素后发现叶绿素集中在一个更小的结构中,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普利斯特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但忽略了光对植物更新空气的作用。

(完整版)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

(完整版)高中生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大全

(完整版)⾼中⽣物科学史科学家成就实验⼤全序号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⑴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⑵① P 噬菌体侵染⼤肠杆菌:意义及其他78 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必修⼆P43-46DNA分⼦的结构必修⼆P47-4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952 年1953 年1957 年赫尔希和蔡斯威尔⾦斯和富兰克林【美】沃森英】克⾥克英】克⾥克② S 噬菌体侵染⼤肠杆菌:⑶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DNA衍射图谱为DNA分⼦的结构提供数据基础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法则的提出实验: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③⽤锡箔⼩帽罩住胚芽鞘的顶端,单侧光照射④⽤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的⼀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结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产⽣某种“影响” ,造成伸长区背光侧⽣长快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传递给下部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的⽣长,是因为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长探究历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及观点意义及其他14 种群增长模型必修三P66⽣态系统15 的能量流动必修三P93-96 1914 年1928 年拜尔温特美】林德曼认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种物质,并命名为⽣长素研究草履⾍的增长曲线,得到“ S 型”曲线⽣态学家)⾼斯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定量分析得出:能量流动是单向和逐级递减的1880 年英】达尔⽂1910 年鲍森·詹森13 植物⽣长素的发现必修三P46-48。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范文实验名称:观察鱼类的呼吸现象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的呼吸方式,探究其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材料:1. 淡水鱼(如金鱼)若干2. 水缸3. 水4. 水生植物(如水蕨、水藻)若干5. 水蕨和水藻的切片6. 显微镜7. 水温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水缸,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温与鱼类生活的水温相似。

2. 将一些金鱼放入水缸中,并观察它们的呼吸现象。

观察鱼鳃的运动和鱼体的动作是否有呼吸的迹象。

3. 在水缸中添加适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蕨和水藻,并继续观察鱼类的呼吸现象。

观察鱼鳃与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

4. 取一片水蕨和一片水藻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别是与呼吸有关的部分。

5. 测量水缸中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观察到鱼类的鳃膜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伴随着鱼体的喷水动作,说明鳃在呼吸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在水缸中加入水生植物后,观察到鱼类在植物附近停留的时间增加,说明鱼类借助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了呼吸效率。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水蕨和水藻的切片,发现它们具有丰富的气孔和气室,这些结构有助于水生植物的呼吸。

实验结论: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鳃的运动使水流通过鳃腔,从而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在鳃附近添加水生植物可以增加鱼类的呼吸效率,因为水生植物具有丰富的气孔和气室,增加了氧气的供应量。

此外,水温也对鱼的呼吸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呼吸能力。

实验思考:1. 为什么鱼类需要呼吸?与陆地动物的呼吸有何区别?2. 为什么金鱼在水生植物附近停留的时间增加?3. 除了水生植物,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呼吸?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鱼类的呼吸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索。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鱼类的呼吸机制以及如何保护水生环境,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高中生物实验心得体会(最新4篇)

高中生物实验心得体会(最新4篇)

高中生物实验心得体会(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生物实验心得体会(最新4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收获了许多吧,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教学总结吧。

高中生物科学家试验方法结论总结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

高中生物科学家试验方法结论总结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

高中生物科学家实验方法结论总结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 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2、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1.施莱登和施旺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

2.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研究,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3.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即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6.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7.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8.萨克斯通过半叶遮光实验(饥饿处理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9.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标记H2O和CO2)进行探究,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10.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1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12.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13.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15.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分别进行实验)说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6.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7.克里克和沃森通过构建模型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8.贝利斯与斯他林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和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

高中生物名人与实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生物种类、生物组织及其运作原理的科学。

自古以来,关于生命和生物的讨论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众所周知,生物学有着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贡献良多,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奥妙,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1. Linné克劳狄斯·林奈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分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物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现代生物学之父”。

林奈是18世纪的人物,他首次使用有序系统来为生物体进行分类,并采用现代拉丁语为物种命名。

成功地建立了现代生物分类历史上的分类体系,创造了生物学词汇,并推动了植物和动物的系统化研究。

2. 达尔文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自然学家,他是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的创始人。

达尔文的研究发现了物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进而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3. 门德尔格里高利·约翰·门德尔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生物学家,他在遗传学和生殖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遗传学之父。

门德尔通过对豌豆遗传性状的观察,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华生、基督巴瑞詹姆斯·沃特森和弗兰西斯·克里克是两位科学家,它们的发现为我们解开了DNA的奥秘。

他们在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对生物学的研究以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5. 默多克克里斯汀·默多克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对生物大分子的生命功能开辟了新天地。

他不仅为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和生态意义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制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高中生物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知识。

带我们做实验的老师们会指导我们如何操作,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pdf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pdf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pdf我呀,就跟你唠唠这高中生物里的那些科学家。

你可别觉得这是个枯燥事儿,这里面的人啊,那可都像星星似的,各有各的亮法。

就说孟德尔吧,我一想到他啊,就仿佛看到一个穿着旧衣服,戴着个眼镜,胡子拉碴的人在那片豌豆地里忙乎着。

他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那些豌豆,好像那些豌豆都是他的宝贝疙瘩。

那时候的环境啊,就一片安静,只有风吹过豌豆苗的沙沙声。

我就寻思啊,这人咋这么有耐心呢?他一天到晚就在那捣鼓豌豆,数这个,记那个的。

有人就问他:“孟德尔啊,你整这些个豌豆有啥用啊?”他就慢悠悠地说:“你可别小瞧这些豌豆,这里面可有大秘密呢。

”你看,他就这么执着,最后搞出了遗传学的大发现,这得多了不起啊。

还有那达尔文,我觉得他就像个探险家。

想象一下,他穿着那种老式的探险服,戴着个大大的帽子,一脸的严肃又透着好奇。

他在那些个岛上,周围都是奇奇怪怪的动植物。

那环境啊,到处都是没见过的花草树木,鸟叫虫鸣的,感觉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他就一边看一边记,心里肯定在想:“这些东西咋这么不一样呢?”有时候他可能也会发愁,对着那些标本皱着眉头,不知道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但他就是不放弃啊,最后弄出了进化论,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我再跟你讲那个沃森和克里克,这俩人啊,凑在一起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琢磨一件超级大的玩具。

他们在那个小小的实验室里,周围摆满了瓶瓶罐罐,各种仪器,灯光昏昏暗暗的。

他俩可能一会儿争论几句,一会儿又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

有人就不理解了,说:“你们俩捣鼓这啥玩意儿呢?”他们就笑嘻嘻地说:“这可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呢。

”最后啊,他们就弄出了DNA双螺旋结构,这简直太厉害了。

这些科学家啊,就像一群神秘的魔法师,在生物这个大魔法世界里搞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惊喜。

他们有时候很辛苦,有时候也很快乐,但就是凭借着一股劲儿,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这么多宝贵的东西。

每次想到他们,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像他们还在我眼前捣鼓那些生物的秘密一样。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归纳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必修1第1 章1.19 世纪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着《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1665 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荷兰着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1838 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2 章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 年努力,终于在1953 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第3 章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细胞分开。

——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

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第4 章1、19 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3、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4、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5、1988 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总结
生物科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生
态系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科学家,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关于生物科学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我们经
常会进行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和探索生物现象和规律。

实验是我们认识生物世界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深入理解生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生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涉及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遗传、进化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我们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生物。

另外,生物科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学科。

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生物科学。

最后,生物科学是一门创新性很强的学科。

生物世界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我
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生物。

因此,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索,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物科学家,我深刻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和特点。


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大家也能够对生物科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共同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物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

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路线,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

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8年,他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9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5、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

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8、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1660年,他描述了蛙肺联结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出现的生物科学家出总结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组要内容: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核心内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

(进化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生物个体为单位,而不是强调群体的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自然选择是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导致的,而不是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会进行。

4.“优胜劣汰”不是进化论的内容,而是被误导的一个说法,达尔文本人,以及现代的生物学家,都不会有优劣去评价一个物种的群体或个体,因为适应与否,取决于自然的选择,如果环境变化了,那么所谓的适应与不适应的情况可能就会发生逆转,判断优劣,是不可能的。

1900年,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第二个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长。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孟德尔通过豌豆等植物的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一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973年,美国科学家科恩,第一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的DNA重组。

1773年,荷兰的英恩豪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阳光下叶绿体才能发挥作用)。

1796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植物细胞工程: 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生理学家崔徵等人,发现细胞分裂素含量和生长素含量的比例可调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

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尔文循环(光合碳循环):卡尔文通过同位素跟踪法研究植物如何固定二氧化碳而被命名。

1675年,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雨水、井水、河水中的微生物。

1858年,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不久,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克发现,这种滤过性因子具有生物的许多特征,并推测它能进入细胞内进行繁殖。

l9世纪后期,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

1905年,科赫因结核杆菌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了发酵原理,并发明“巴氏消毒法”。

如今这种方法仍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消毒。

酒精的使用(一)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1.作用:洗去浮色。

2.原理: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酒精。

3.使用:脂肪的鉴定实验。

在该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

(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作用:①解离;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原理:①解离原理: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别离开来;②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的原理: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95%的冷冻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

3.使用:①察看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1.作用:消毒杀菌。

2.原理: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以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结而得到功用,以到达消毒杀菌的目的。

高于体积分数为75% 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能够使得菌体外表迅速凝结,构成一层薄膜,阻止了酒精持续向菌体外部浸透,待到适事先机,薄膜内的细胞能够将薄膜突破而重新复生。

在此高浓度下,酒精迅速凝结蛋白质的作用往往随着其浓度降低而加强,因而,其消毒杀菌的效果也就越差。

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5%,也因不能顺利地渗入到细菌体内而彻底杀死细菌。

假如运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结,又不能构成薄膜,这样,酒精可持续向外部浸透,从而到达较好的消毒效果。

值得留意的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的杀菌才能不是相对很强,它对芽孢就不起作用。

3.使用:学习微生物的培育技术。

在接种开端时,待用肥皂将双手洗洁净后,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在停止接种操作。

(四)无水酒精1.作用:提取色素。

2.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均是无机物,能溶解在无机溶剂中,各色素在无水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且酒精无毒,方便操作。

3.使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别离。

人类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隐形:镰刀型贫血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伴X隐形:红绿色盲症、血友病伴X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不良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遇甲基绿呈绿色、RNA 吡罗红遇呈红色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显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显橘黄色脂肪+ 苏丹IV显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显紫色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因为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应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应通过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