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

合集下载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 人物简介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原版“李云龙”: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原版“李云龙”: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原版“李云龙”: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祝小茗
【期刊名称】《军事文摘》
【年(卷),期】2016(000)019
【摘要】<正>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号称'小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祝小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63
【相关文献】
1.开国中将李作鹏的毁誉人生 [J], 霞飞;孟雪松
2.开国中将吴法宪的荣辱人生 [J], 何立波
3.开国中将邱会作的起伏人生 [J], 陈立旭
4.原版“李云龙”: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 [J], 祝小茗;
5.傅连暲:从基督徒到开国中将的传奇人生 [J], 马荣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作者:红潮来源:《华声》2015年第12期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按理说。

王近山的婚变,应该属于个人私事,为什么会轰动全国、震惊中央?结缘美女护士,生下八个子女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王近山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其时,人称“小连长”。

就是这位小连长,后来却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

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

王近山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韩岫岩,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王近山已经是师长了,又符合当时部队婚恋的规定,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了。

一年后,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结婚了。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王近山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韩岫岩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韩岫岩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爱得死去活来,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了8个儿女。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

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

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

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看过《亮剑》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很真实,一改过去电视剧“高大全”的传统,让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显现在荧屏上,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人心。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亮剑》中李云龙原型,他就是:“王疯子”王近山。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

”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大家叫他“王疯子”,邓小平说,那时革命英雄主义。

近山将军“王疯子”绰号的由来得缘于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对掐,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白雀园大肃反,各级干部死伤惨重。

王近山所在团只剩下团长王宏坤(55年上将,建国后的海军政委)和几个营连干部。

总指挥徐向前让王宏坤接任军长时说了句话:“现在只有你当军长了”,王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的机枪连长王近山,让他出任团长。

对肃反、AB团极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用他的话说就是: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总比被肃反强。

亮剑中的授衔机制建设

亮剑中的授衔机制建设

亮剑中的授衔机制建设其实可以从“晋西北铁三角”的历史原型人物的身上寻找答案,《亮剑》虽然是文学创作,但其战史故事和人物经历必有出处。

李云龙的原型一般认为是绰号“王疯子”的二野名将王近山,丁伟的原型一般认为是四野悍将丁盛和钟伟的合体,孔捷的原型一般认为是出身红四方面军和八路军129师的战将孔庆德。

那么这几位原型人物在1955年都是什么军衔呢?王近山授开国中将,孔庆德也是授开国中将,而丁盛和钟伟都是授开国少将,《亮剑》作为革命战争电视剧为了避免人物对号入座,则展现为铁三角全部授予了少将军衔。

在解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下以历史原型人物为参考的话,分别授予少将军衔是否合理。

之前特别撰文介绍过,在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之初,所有的首批16名团长(含总部特务团)基准军衔为开国中将,所谓基准的意思就是最低应为中将,因为等同于红军师长级别,当然也有李天佑、陈锡联等上将的例外情况出现。

那么按此推算,八路军的首批营长基准军衔则为少将,而几位历史原型人物在1937年的军职分别是:王近山:第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

孔庆德:第129师385旅769团一营长。

丁盛:当时在红军大学学习,没有军职。

钟伟:第120师358旅政治部科长职务。

如此看来,这四位将军当时都是正营或者副团职,并且都是老红军,建国初期授衔时起线就应该是少将,至于能否达到中将,那就要看后来的战功以及“军队级别”的评定结果了,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是否战绩卓著、比如到底评的是正军级、准兵团级还是副兵团级等等,从履历上说,八路军首批正营职干部,授衔之前都至少已经达到了“副军级”。

其中王近山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二野的兵团副司令员、孔庆德是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8军军长、丁盛是四野第45军135师师长、钟伟是四野第49军军长,从职务上很容易得出结论,王近山是“副兵团级”干部,孔庆德是职务较高的“正军级”干部(授衔已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授中将衔是合情合理的。

而丁盛和钟伟的职务刚刚达到“副军或者正军级”,授少将衔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是授衔的原则。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7期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副兵团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均评定个人级别,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并规定应以“德”、“才”、“资”的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来确定其等级。

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在《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中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其中,兵团级干部分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的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同时还规定,“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副兵团级干部一共有42人。

具体授衔情况如下;副兵团级上将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副兵团级中将22名: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

不过,对开国将帅所授军衔的酝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员等问题进行研究。

经过与会人员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

1月16日,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预授名单。

开国中将排序探究

开国中将排序探究

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开国中将1986年6月起,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1—3集》,其中的开国中将就是按姓氏笔画排序。

2013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13—40卷》收录的开国中将也是按姓氏笔画排序。

按姓氏笔画,177名开国中将的排序如下:丁秋生、万毅、王诤、王必成、王近山、王尚荣、王宗槐、王秉璋、王恩茂、王道邦、王辉球、王紫峰、韦杰、文年生、方强、方正平、邓逸凡、孔从洲、孔石泉、孔庆德、甘渭汉、卢胜、田维扬、邝任农、皮定均、成钧、毕占云、匡裕民、朱明、朱辉照、向仲华、庄田、汤平、刘飞、刘忠、刘少文、刘西元、刘兴元、刘先胜、刘志坚、刘转连、刘金轩、刘昌毅、刘浩天、刘培善、刘道生、孙毅、孙继先、朵噶·彭措饶杰、杜平、杜义德、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苏 静、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旷伏兆、吴先恩、吴克华、吴法宪、吴信泉、吴富善、吴瑞林、何德全、邱会作、邱创成、余立金、余秋里、张震、张藩、张才千、张天云、张仁初、张令彬、张达志、张池明、张贤约、张国华、张经武、张南生、张祖谅、张翼翔、陈康、陈仁麒、陈正湘、陈庆先、陈先瑞、阿沛·阿旺晋美、林维先、范朝利、欧阳文、欧阳毅、罗元发、罗舜初、周彪、周仁杰、周玉成、周希汉、周志坚、周赤萍、周贯五、冼恒汉、郑维山、胡奇才、赵镕、赵启民、钟汉华、钟赤兵、饶子健、饶正锡、饶守坤、姚喆、贺诚、秦基伟、袁子钦、袁升平、莫文骅、聂凤智、聂鹤亭、顿星云、晏福生、钱钧、倪志亮、徐立清、徐深吉、徐斌洲、郭 鹏、郭化若、唐天际、唐延杰、陶 勇、萧向荣、萧望东、萧新槐、黄火星、黄志勇、黄新廷、曹里怀、常乾坤、崔田民、康志强、阎揆要、梁从学、梁必业、梁兴初、韩伟、韩练成、韩振纪、彭林、彭明治、彭嘉庆、覃健、程世才、傅连暲、温玉成、曾绍山、曾泽生、曾国华、曾思玉、谢有法、赖 毅、鲍先志、詹才芳、蔡顺礼、廖汉生、廖容标、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赛福鼎·艾则孜、滕◆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开国中将(部分排名)。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简历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1934年6月至1935年8月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

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战斗。

1935年5月参加长征。

同年9月至1936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王近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30岁当上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39岁当上大军区副司令员,40岁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中等身材,眉黑肤白,眼睛和善,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白面书生的人,却有一个与他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智歼日军“战地参观团”后,毛泽东专门接见王近山王近山当红军连长时,一次战斗中,与敌人反复厮杀,最后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被尖石穿了一个窟窿,血流如注,他硬是用带血的石头将敌人砸死后,自己才昏迷过去。

他当红军团长时,每次攻城作战都跑到前沿指挥,一两次攻不下来,他就命令竖梯子,亲自爬城墙。

由于他每次作战都拼命往前冲,到后来,每次打仗时,要派七八个警卫战士紧紧地跟着他,见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时,就把他拖下来,然后,几个战土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这时,他总是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嘴里直骂娘。

在战场上,像王近山一样“疯”的将军并不多见。

所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王近山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奉党中央命令带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

当得知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时,王近山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他们即将创造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收获极丰的战例。

原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太岳根据地时采用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到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一进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的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十六团。

军神:王近山

军神:王近山

近山开始‎反思党的错‎误。

1966年‎元月,C军出现叛‎徒,王近山遭到‎国防部长林彪等中央‎军事领导人的猛烈批评‎,他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策划了作战‎行动,一举击落了‎台湾来犯飞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近山因坚‎决抵制两派‎造反组织冲‎击野战军机关的行为‎,并果断开枪‎镇压,被诬陷为反‎革命、大军阀,被隔离审查‎,他的几乎所‎有老部下,都泪如雨下‎,抢着要救他‎,可被他拒绝‎了。

1968年‎,一代名将王‎近山用楚云‎飞送给他的‎枪自杀而死‎。

国民党金门‎驻防副司令‎官楚云飞沉‎痛哀悼了他‎的老战友、老对手,高度赞扬了‎他在抗战期‎间的丰功伟‎绩。

1978年‎,王近山被平‎反。

现附上王近‎山中将自杀‎片段:王近山冷笑‎道:“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以后。

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

我找你来不‎是为了和你‎争论这些理‎论,因为我这辈‎子就没闹明‎白过,你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尽管你比我‎有文化。

我只想告诉‎你,我王近山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我王近山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

那是老百姓‎的死法。

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王近山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

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

“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佚名
【期刊名称】《天津政协公报》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lt;正&gt;看过电视剧《亮剑》的同志,无不被剧中主人公李云龙那过人
的胆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所折服、所感动。

李云龙的原型是:
【总页数】6页(P41-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邓小平与"疯子"战将王近山 [J], 晓安
2.一代战将王近山的曲折人生 [J], 尹萍;徐智明;吴小铁;
3.“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J], ;
4.疯子战将王近山 [J], 陈冠任
5.疯子战将王近山 [J], 陈冠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甘岭战役真相曝光

上甘岭战役真相曝光

上甘岭战役真相曝光,美国人50年没想明白!在上甘岭战役里,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保持了半个世纪,这场战役的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谁都没想到最后演变成一场恶战,战役历时43天,双方伤亡四万多人。

策划这场战役的进攻行动是当时联合国军克拉克,具体执行者是美方第八集团军范佛里特,因为上甘岭的地形特别小,守方最多只能放两个连在上面,所以美方当时计划伤亡人数为250人左右,在上甘岭战役一开始的一场小战役中,敌方叛逃者报告了美方将大举进攻上甘岭五圣山的情报,但是情报被忽略了。

所以战役开始时美方不了解我方的防守布局,我方也不知道对方将从哪里进攻,双方在世界战争史上都闹出了天大的笑话,随后战役竟一拖再拖,最后上甘岭就演变成双方为了争脸面而互不认输的绞肉机战场。

开战第一天美军投入7个步兵营、18个炮兵营、200架飞机,共投放航空炮弹600枚,打了30万发炮弹,我方应战的是第15师的两个连和一个排。

一天之内,我军打掉子弹40多万发、上万颗手雷,失守五百多座高地,这一天中国军队死伤550人,而攻方军队伤亡将近2000人,上甘岭注定是血流成河的地方,双方进行了拉锯式的争守,所以战争一度十分惨烈,在这块狭小战场内,中美双方10万多人拼命厮杀,在43天的时间里,一共有四万多名士兵倒在这片土地上,所以很多人都说上甘岭是“绞肉机”一点也不为过。

“那就是朝鲜战场上的‘淮海战役’”这句话是秦基伟中将回忆录里关于上甘岭战役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

在上甘岭战役爆发前,朝鲜战场上其他几处已经在进行,当上甘岭战役在面积仅3.7平凡公里的地方爆发后,其他几处的战斗却同时暂停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五圣山上。

在此次战役中,美军调集了6万余人的兵力,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和3000多架次飞机,他们对志愿军两个连所在的阵地上,顷刻间就发射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

当时志愿军战士也丝毫不示弱,在整个战役中击退了美军900多次冲锋,在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团秘密入朝后,也给了美军一次痛击,令美军阵地寸草不生,报销了联合国军一个营,据抗美援朝一些老兵介绍,喀秋莎火箭炮全力轰炸后,许多联合国军的士兵不是被弹片所杀伤的,而是让强大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火力给震死的。

军衔的评定1

军衔的评定1

军衔的评定1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55年将帅评衔的具体工作中,负责单位和领导一方面要尽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纠正一部分干部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队工作,尽可能评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满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没有意见。

因为只有评得适当,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的目的。

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础上,根据评衔的条件和标准,反反复复地比较,多方面征求意见。

中央和军委领导也很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指示。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

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

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表态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

那时候,刘少奇、周恩来已经主持党务、政务工作,他们拒绝元帅军衔尚可理解,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毛泽东之外,另一个没有元帅军衔的人。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五家渠一小四一班王雨眠共和国的历历上有一颗将星,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15岁参加红军。

王近山年龄不大,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参军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一次战斗中,他和敌人肉搏,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地活下来。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是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的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10月22号那天,王近山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4个连的战士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临汾韩略村一带。

当天下午,部队得到情报,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临汾开出来,支援扫荡的日军。

途中经过韩略村里的一段公路,公路是一条五里长的沟,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

王近山认为韩略村群众基础好,地势适合打伏击战。

23日,他带领连以上干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24日凌晨,部队进入设伏阵地。

不一会,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大摇大摆的开进韩略村西南公路。

这时一位农民挑着柴草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的卡车微笑。

突然,农民不见了,柴草着火。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铺天而来的“麻雀”,密密麻麻地落向了敌阵,向着日军迎头痛击。

鬼子们顿时血肉横飞、死伤大半,敌人的汽车也开始起火爆炸。

紧接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勇猛地冲下山崖,与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韩略村及附近村里的民兵老乡也赶来参战,许多人拿着菜刀、棍棒、锹镐在阵地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此时的敌人心惊肉跳,后路已被截断,前路又被堵死,在狭窄的路沟里只有挨打的份。

在我军密集的枪弹、手榴弹和刺刀、大刀的猛烈打击下,敌人的指挥完全失灵,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的一次演讲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次演讲是为大学生纪念“中国红文化”而进行的,演讲结束之后,心怀澎湃的大学生们将无数的掌声与鲜花送给了王近山,与鲜花同来的还有爱情,然而这份爱情的来源确是王近山的妻妹,与妻子相比,其妻妹是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当两人相遇时,彼此也产生了种种情愫!王近山的妻子名叫韩岫岩,是解放战争时期出名的革命人士,韩岫岩一家八口尽皆参军,并且变卖了所有财产支援革命,在那个时期,韩岫岩不仅是医院的“院花”,更是革命的英雄。

面对种种压力,王近山依然决然的选择申请离婚而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即便曾经的老首长、好同志相劝也充耳不闻,最终这份离婚协议被批了下来,然而与协议同时下批的还有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于此同时其妻妹也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离开了他。

王近山在农场这一干就是5年,期间曾经在王家干过活的黄慎荣选择到农场照顾王近山,小黄说:“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

”这期间王近山艰难度日,他在战场上受过7次重伤,所以生活起居都很不方便,“如果没有小黄,我想我坚持不下来”后来王近山这样说过。

一代名将落身于农场,或许没有人脉,王近山将再难觉醒,但是曾经在部队搭建出的人脉,让王近山在次找到了希望!于是在1968年末,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参谋长肖永银前来探望王近山,期间肖永银给王近山出了个注意,让他写下了三封信,第一封是写给毛主席的检讨信,而第二第三封则是有肖永银拿着一封,另一封交给曾经的好战友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总司令许世友。

1969年“九大”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之前,许世友将王近山的信面呈毛主席,并且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婚变一掳到底,降为大校,被逐出军队到地方农场,十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时间追溯到1978年5月的中南海,一份关于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份由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将军亲笔撰写的悼词。

曾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沉思片刻,果断拿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几个字圈去,用雄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二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

同时,邓小平明确指示,王近山同志的后事按大军区领导规格办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号称“小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3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江泽民同志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杨尚昆同志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李先念同志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至此,历史终于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但却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
王近山是红四军,二野军典型的猛将,在1955年的时候授予中将军衔,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近山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共青团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共产党。

二十岁成为红四军最年轻的师长。

许世友,以及其他上将军衔的人当时在红四军中职位都比他高。

王近山虽然打战很厉害,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提升重用,但是也正因为他年轻,资历浅,所以和其他资历老的将领相比就只能是中将。

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因为他授予军衔的时候也年龄不大,和其他老将领一对比就排在了中将的位置。

解放前,王近山打战越来越厉害,官职也迅速提升。

但是王近山的脾气暴躁也是有很多不足的。

他还打了没有命令的胜仗,虽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但是在听从安排指挥上王近山还是比较不够成熟的。

有一次王近山对于安排的职位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产生不满,认为其他兵团的司令员不如他,邓小平还曾对他劝说,认为他打战能力上确实比得过其他人,但是其他方面又有许多不足,因此才当副司令。

中将和上将军衔的区别就在于曾担任的军职位上,王近山为什么只是中将,因为他当时担任的多是副司令类的军职,加上王近山年龄都比其他上将的年龄小,资历也浅,授予中将也是符合事实的。

王近山将军子女近况王近山和他的第一个妻子韩岫岩共生育了
八个子女,离婚后孩子全由妻子韩岫岩抚养。

王近山是中将级别军官,从默默无闻的一个稚嫩小红军做到中将军官,期间走过了多少枪林弹雨,又多少次直面死亡。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自己的子女格外的疼爱。

王近山参加过红军长征,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多场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网上很少有关于王近山将军子女近况的介绍,毕竟王近山的历史和战绩再怎么光辉荣耀,那也只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并不能对子女产生多大影响。

王近山因为和妻子的妹妹相互爱恋而毅然离婚,并因此被开除了党籍,职务也被撤销。

没有了生活保障的王近山当然没法担负子女的抚养问题,并且子女全都站在妈妈的阵营一侧。

说到王近山将军子女近况,想来现在的他们也都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都做了爷爷奶奶也未可知。

当年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的父亲的心情,或许他们已经理解了。

韩怀智和王近山关系韩怀智和王近山都是中国近代的中将,只不过两人的年代不同,王近山比韩怀智入党参加革命时间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获得中将军衔,韩怀智则晚了三十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封中将军衔。

网络上曾出现过传闻,韩怀智的孙女是某内地女演员,而王近山则是他孙女的外公。

这则传闻将韩怀智和王近山两位将领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翻阅两位中将的详细简历不难发现,传闻虚假成分偏多。

在1941年王近山受了战伤,在129师医院养伤。

韩怀智曾经负责八路军区指挥中高级军官训练,和王近山有过接触,韩怀智对王近山的婚
姻状况有些了解。

但两人仍然并没有真正的什么亲戚关系。

王近山是红军的师长,韩怀智是抗日战争后才参加革命的,王近山上高级将领,级别比韩怀智高。

韩怀智是河北人,曾经参加开辟河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主要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指挥革命战斗。

王近山是湖北人参加四川陕西革命根据地开辟,参加了红军长征。

两人相同的是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韩怀智担任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而王近山因为婚姻影响曾经被撤销职务开除党籍,在1978年因病早逝,终年六十三岁。

韩怀智2004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韩怀智和王近山都是中国革命抗战中的著名将才,他们是战火里活下来的革命战士,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在新中国军事上担任着重要的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