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1.生态环境状况:我国自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但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2.生态文明建设的取得成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
例如,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也出现了一些光明的亮点。
例如,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地方政府因绿色发展而获得了经济效益。
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并且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意识不强。
2.生态保护不足: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生态保护不足的问题,一些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的威胁。
3.缺乏生态文明的意识:一些地方和个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三、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环境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2.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倡导环保消费,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3.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重点区域的保护力度,完善生态保护体系,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5.结合法律法规制定: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总结总的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要加大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加强生态保护。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新时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新时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新时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观点。
一、新时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家乡是每个人情感的根基,也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家乡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目前,家乡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这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下降等。
2. 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家乡的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采资源和大量排放废物。
这种发展模式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3. 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在家乡的一些地方,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环保意识。
这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
三、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 制定科学的规划:制定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
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监测与控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家乡生态环境的监测与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3. 加大环保投入:增加环保投入,提高家乡的环保设施和设备,加强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共同守护家乡的美丽。
4.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影响农民增收。
该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且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但规模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发展。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报告的范文:一、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绿色生产、低碳生活,以及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许多企业也积极响应,采取了绿色生产方式,推广低碳技术。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1.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人对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深
入。
2.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存在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
3.企业在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
3.鼓励企业增加绿色生产的投入。
五、结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政策执行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绿色生产的投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好的生态文明。
最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最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转变不了什么的,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峻性,他们才会有所转变的。
一些事情假如你没亲身体会过你是永久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阔人民。
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焦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期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最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2】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秀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有其历史的必定性和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新的提升。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是源于我们党对工业文明和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的反思。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历史上,一些古代文明因生态良好而兴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态恶化而衰败。
比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破坏而衰落。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在制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灾难。
上世纪50年月,发生于英国的伦敦雾,1.2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
80年月发生于印度的农药厂爆炸,2.5万人直接丧生、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久残废。
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丧生。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江河污染、大气灰霾、物种削减,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7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报告的特点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 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 属于单向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 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 了解下情, 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7篇)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融资、公司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等方面。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调查目的及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垃圾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以便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建美丽家乡。
调查过程: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垃圾处理情况,也去了村委会询问。
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近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修建了垃圾处理中心,村委会也努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村里的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居民点分散、环保意识差等原因,垃圾问题依然严峻。
基本情况与分析:1、经济发展。
在我们的祖辈,乡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可称之为垃圾: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九年过后还能当抹布;剩菜剩饭可以喂猪,猪粪可以肥田,秸秆用来取暖,烧成灰又可以肥田!所以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归于“垃圾”行列的,换言之,垃圾是“富贵病”。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分析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次调研,旨在推动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
2. 调研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成都市长期以来重视的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成都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
然后,组织调研团队对成都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4. 调研结果经过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4.1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成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成都市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大量的植被覆盖为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等,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最后,成都市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了成都市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4.2 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问题尽管成都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成都市的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理念转变、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
5. 建议与措施为推进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5.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成都市应加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同时,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监管。
5.2 推动绿色发展成都市应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
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
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
18个百分点。
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
1%。
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报告的核心是什么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
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
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
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本次的调查报告:第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调研目地和实际意义:掌握故乡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江河水源污染和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实际意义取决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住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浓淡,好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一同基本建设大家美丽的家乡。
实地调查: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参观考察过故乡的河堤,也来到村民委员会了解。
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中,我获知前两年,县上增加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委员会也勤奋的做招商引资工作工作中,村内经济收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收益,促使在一定水平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
流过村内的一条江河遭受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工厂向河中排出废水,生活垃圾处理往河中倒。
过去清澈的河水,而如今废弃物四处飘浮,边沿好像污浊的排水沟一样。
许多地区全是这般,因为前两年单方的追求完美经济收益,对环境污染难题沒有妥善处理。
进而造成自然环境并沒有获得非常大的改变,反过来还使一部分空气污染更为比较严重。
基本情况与剖析:1、平林开扩土地资源,绿态比较严重遭受毁坏,因为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资源欠缺,为了更好地开扩大量土地资源室内空间,进而开展了平山伐林,造成了大量的当然生态环境保护遭受毁坏,大量花草树木被伐,绿化展现指数上升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另外也促使生活垃圾处理也随着增加,我国在很早以前以前就施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规,另外也执行了很多对策,严禁大家随处倒垃圾,废旧物品回收运用,大城市还设立专业的收垃圾场地,有专业的工作员清除垃圾,殊不知在农村,这一切的工资待遇仅仅空白支票,沒有专业的回收垃圾场地,大家为了更好地便捷,全是会随处找一个地区就倒,江河、山坡地、角落里变成大家扔垃圾最“照顾”的场地,积堆成山的废弃物招来了钟爱废弃物的小动物,释放出一阵阵异味,河流在大家的照料下,清亮身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裤子,此后望不上里,街道社区上散播着的是大家不自觉顺手扔的废弃物,没人扫,这种废弃物如同四处飘流的天涯浪子,沒有固定不动滞留的地区,飘到哪去便是哪里废料再次运用的不足全方位,在这种生活垃圾处理里,有很多包装袋,纸袋子,旧衣物,旧玩具,这种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物件,尤其是包装袋,包装袋归属于一级环境污染品,大家选购物品的产品袋使用过一次以后都是会顺手丢掉,而不是再次运用,伴随着大家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旧衣物、旧玩具已被大家远远地抛之而去,有一些以捡破烂谋生的便会捡这种回来运用,比较之下她们比大家更明白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8篇

调研报告是及时记录自己在调研活动中的收获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调研活动写,写调研报告也是锻炼我们写作能力的机会,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__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
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__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
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
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
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力度,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成效,我们开展了这次调研。
本次报告旨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成效1. 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对水域环境的监管和保护;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各地和企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投入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项目的投入。
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增加森林覆盖率,修复退化草地等。
这些生态保护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并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由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清洁、低碳的绿色产业的转变。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和成效1. 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快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推进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低碳城市建设我国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低碳城市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推广节能环保型建筑,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动城市绿化、节水和节能等。
3. 碳排放减少的政策措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碳排放减少的政策措施,如设置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高碳排放行业实行限排政策,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等,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篇1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__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具体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许多地方,许多曾经被污染然严峻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洁净整齐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
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
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导致许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峻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亮透亮,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
许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忱,对污染问题没有准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
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
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乐观协作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掌握了环境的连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始终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6篇生态文明调研报告篇1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代表活动方案”的安排,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8月19-20日由常委会杨红军副主任带队,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大路街道、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和高新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
除调研组成员外,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有关部门,镇街人大(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应邀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开展前我们还通过向社会各方面人员发放调查表、在璧山网上征集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委托镇街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按照区委“三区一美”战略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从治河、治污、创模到生态创建不断探索实践,在成功创建“市级生态区”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区建设,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优势也在不断延续、巩固和提升。
1002份民意调查表反映,对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表示“满意”的952份占95%,“基本满意”的48份占4.8%,“不满意”的2份占0.2%;从246名受访网民反映的情况看,认为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很好”的126人占51.2%,认为“好”的111人占45.1%,认为“较好”的6名占2.4%,认为“较差”的3名占1.2%。
调研组认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__年就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又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考核机制等。
20__年制定了《璧山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报人大常委会审议,20__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将工作指标细化分解,较好地落实了相关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同时制定下发了年度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考核。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概述家乡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部分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现状、生态资源利用情况等。
2. 问卷调查:针对家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行为习惯。
3. 专家访谈:与环保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现状:家乡的自然环境较好,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
但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
2. 生态资源利用情况:家乡的森林、水源、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发和疏忽保护等问题。
3. 公众意识:家乡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较强,认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如乱倒垃圾、乱扔烟蒂等。
4. 政府措施:家乡政府积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四、问题和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 加强监管力度:增加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规执行氛围。
3. 提升环保技术:加强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4.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森林、水源、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遏制过度开发现象。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分享经验,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五、结论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政府、居民、企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居民群体、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覆盖范围广泛。
实地考察则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扶贫等方面展开,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详实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以下为具体调研结果:1. 生态文明意识调研显示,绝大部分受访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对生态文明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并愿意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关部门在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受访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差距。
2. 生态环境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地区存在着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
然而,多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恢复。
3. 生态产业发展调研结果显示,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等领域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村扶贫带来了机遇。
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4. 生态补偿机制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生态产品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贡献突出的地区或单位进行奖励。
然而,仍有部分地区和单位对该机制的认识和运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推动每个个体的行动。
2. 提高环境管理和监测能力,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3. 在生态产业发展中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进一步挖掘绿色产业潜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_调研报告_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生态文明建设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
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
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
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
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
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
18个百分点。
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
1%。
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
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短缺和生态失衡等。
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XX年1月至XX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篇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经济发展又对生态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1.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然而,由于执行和监管不力,一些政策和法规的落实效果还不够显著。
2. 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仍然存在,且相关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也需要变革。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
3. 基础设施与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逐渐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因此,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时,应注重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解决方案1. 健全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定、执行和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使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
2. 调整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推动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3.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
为深入了解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XX等县区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二五”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及“绿色湖南”建设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永州”、“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去年9月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流域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相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从2011年开始,围绕“绿色永州五年行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XX 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XX的决议》和《关于建设绿色XX的实施方案》三个纲领性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法治先进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湘江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9个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53.3万公顷,覆盖率达6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3.9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同比下降10.35%;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8.8%。
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如今的潇湘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永州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永州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在肯定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反差”。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调查结果显示(见下表),“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
通过实地考察得知,我市煤矿、锰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等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见下表)。
3、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
以大米产业为例,目前我市粮食加工企业近400家,但由于品牌多、散、杂、乱、小,大米产业从基地到市场出现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加工能力过剩,产业形不成规模,制约了大米品牌的做大做强。
据粮食部门资料显示,2012年1~11月我市粮油工业总产值只有57.6亿元。
尽管有天龙粮油、银光米业、舜皇米业等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但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除大米外,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4、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
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
如近年来我市在中心城市城郊10公里范围内选择200多个村,作为市直和中央、省驻永单位及区直单位联系对象,开展的“联村建绿”活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未来XX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1、规范矿业秩序。
严禁非法开采。
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
加快科技进步。
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
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
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
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
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
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
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
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
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
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
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1、优化农业结构。
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10余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
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以永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永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狠抓质量安全。
根据2013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科技兴农。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注重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1、完善发展规划。
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依托潇、湘二水和湘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湘江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章,构建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要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把湘江旅游经济带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精神,进一步编制、细化好永州湘江段旅游规划,加大旅游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湘江两岸风光带”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2、打造特色项目。
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合利用永州的“山、水、洲、田”,作特色发展大文章。
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沿岸农家游”、“绿洲度假村”“渔家乐”、“田园农家游”,如“异蛇度假村”、“理学寻根园”、“女书观赏村”等等之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我市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