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输血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6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____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____%,成份输血率≥____%。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如有违反规定的,按法规规定的处罚意见处理,并记入医技人员技术档案,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优,造成后果严重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及格。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二)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____%,成份输血率≥____%。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进行输血操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其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量。
2. 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血液制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血液质量检测:对待输血的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血液成分检测等,确保输血的质量和纯度。
4. 输血同意:在明确患者适宜输血后,应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相应的同意书。
二、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1. 输血前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血型,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
2. 输血前的核对:进行“三核对”操作,即核对血袋标签、患者身份和医嘱,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3.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量,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并发症。
4. 输血观察和记录: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和输血反应等相关信息。
5.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及时拆除输血管路,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记录输血后的处理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1. 输血反应的处理:对于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输液、氧气等。
2.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通过严格的血液质量检测和操作规范,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3. 输血后的随访和观察:对于输血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和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四、输血操作的安全措施1. 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输血操作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熟悉输血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七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能够帮助患者补充缺乏的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循环功能,并帮助恢复健康。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需要遵守一系列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靠。
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首先,为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疗机构必须及时进行输血相关的检测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适应症,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防止输血不相容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输血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医疗机构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和审核,确保输血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此外,安全输血制度还包括对输血设备和耗材的选择和管理,以及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在推行安全输血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并能够正确操作。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输血操作的监督和管理,例如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工作指引和标准操作程序来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输血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在医疗机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可靠。
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密切关注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提高输血操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
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为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应制定规范的安全输血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安全输血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输血制度篇11、确定输血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与患者当面核对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同时抽取血标本。
2、将抽取的血标本、输血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要有住院处的收费章)送到血库,双方核对无误后,携带输血同意书方可离开。
3、携带专用取血箱、取血单、病历(必须填写完整,并由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双签字)到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区、床号、血型,血液制备日期、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所配相合血液的献血码、血型、血量、以及血液的外包装,是否有破损,外观是否澄清,有无凝集,有无溶血,核对无误,双方签字,血液方可取走,出库的血液一律不得退回血库。
4、血液取到病区后应在4小时之内输注完毕,不得自行储血。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确认与交叉配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开始输血。
6、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过程中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和渗血,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无输血反应,做好记录。
7、遵照医嘱,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8、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9、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需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输血管路冲洗干净或更换输血器。
10、输血后,在输血记录单上签字放入病例中。
空血袋在输完血液后1小时内送回血库在4℃冰箱内保存24小时。
11、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应急程序”进行处理,并及时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单》,于3天内返回血库。
安全输血制度篇2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输血和护理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以下是一篇关于输血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文章。
一、输血安全管理制度1.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1.2 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负责输血相关的各项工作,包括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输血后的跟踪观察等。
1.3 输血科(室)应配备专业的输血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输血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输血技术水平。
1.4 医疗机构应制定输血操作规程,明确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措施。
1.5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过敏史等,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制品。
1.6 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性。
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制品种类、剂量等。
1.7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1.8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输血效果的评价。
1.9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安全进行监测、评估和分析,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1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护理操作、药物管理、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等。
2.2 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部,负责护理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3 护理部应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并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4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遵守医疗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2.5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防止患者受到伤害。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血液储存和运输的预防措施
血液储存条件的控制
确保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符合血液保存要求,防止血液变质 和细菌滋生。
血液运输过程中的防护
采用封闭、保温、保湿的容器盛放血液,避免血液在运输过程中 受到外界污染。
血液接收时的检查
对接收的血液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没有受到污染,并核对血 型、数量等信息。
输血过程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医源性感染。
输血器具的消毒
使用一次性、无菌的输血 器具,并对输血器具进行 彻底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输血环境的清洁
保持输血环境的清洁卫生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清 洁,防止空气中细菌污染 。
03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措施
VS
培训形式
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学术会议等,提 高医务人员对安全输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
对受血者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
向受血者宣传输血知识和注意事项,强调自我保护和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性。
培训形式
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专题讲座、提供咨询等方式,向受血者普及输血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05
安全输血的法律法规和规 范性文件
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和制度
输血后血袋回收制度 临床用血退回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调配制度 临床用血出入库登记制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血站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和制度
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输血科工作制度
临床输血申请审核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引言概述:安全输血制度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输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安全输血制度的内容。
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1 完善的输血申请和审核流程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输血申请和审核。
这一流程包括患者信息的录入、输血指征的确认、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等。
通过严格的审核,可以避免输血不必要的风险和浪费。
1.2 安全的血液采集和标本处理为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应佩戴手套、消毒皮肤,并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进行采集。
采集后,还需要正确标记标本,避免混淆和错误。
1.3 完善的血型鉴定和配血流程输血前,需要进行患者的血型鉴定和配血。
医务人员应使用可靠的血型鉴定试剂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在配血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血液制品,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二、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控制2.1 确保输血血液的正确配送和储存输血血液在配送和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医务人员应确保输血血液在正确的温度下储存,并在输血前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2 严格的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输血速度、输血血液的预热和过滤等。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3 输血反应的处理和报告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浮现输血反应。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反应,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对于严重的输血反应,还需要启动输血事故应急预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输血后的监测和随访3.1 输血后的观察和监测输血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输血反应的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3.2 输血后的相关检查和评估输血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等。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文(4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文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是为了保护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1. 确认输血适应症:在给予输血之前,医生必须确保受血者确实需要输血,并且根据受血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
2. 核对患者信息:在给予输血之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等,确保输血给予正确的受血者。
3. 血液筛查:所有用于输血的血液制品必须经过必要的筛查,确保没有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
4. 注意血液品质:输血前必须检查血液制品的血型和配型,确保与受血者血型相符;同时确保血液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相关的要求,保证血液的质量。
5. 输血前确认:在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须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血液类型和配型,并与血袋上的信息进行核对。
6. 输血时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7. 输血设备和操作规范:使用合适的输血设备和器材,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包括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具、细菌过滤器等。
8. 输血记录和报告:输血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输血相关的信息,如输血时间、血液类型和配型、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9. 输血反应处理:如果发生输血反应,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积极治疗、抗过敏药物等。
10. 输血后观察:输血完成后,必须继续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的后果或感染。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措施,确保输血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文(2)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
控制方法:加强输血环节管理,重点患者唯一身份信息识别、标本唯一身份识别及患者与标本一致性保证等。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在输血过程中,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规定和管理方法。
安全输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输血的成功率和恢复效果,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安全输血制度要求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筛查。
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疾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确保受血者没有输血禁忌症和潜在的传染性疾病。
对于血液供应者,要进行血型和配型的鉴定,保证输血的配对准确性。
其次,安全输血制度要求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集、贮存和运输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采集血液前要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剔除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不适宜捐献血液的人群。
采集到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贮存,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
另外,安全输血制度要求在输血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卫生标准。
输血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输血过程中要使用无菌器材和新鲜血液,遵循消毒、防护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其他污染。
此外,安全输血制度还要求对输血反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输血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输血相关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统计,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最后,安全输血制度还要求对输血后的护理进行规范和指导。
输血后,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后的并发症。
在输血后的护理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受血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总之,安全输血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保护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安全输血制度还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测机制,不断提高输血质量和服务水平。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输血过程中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以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输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安全输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安全输血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输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受血者的健康,降低输血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二、安全输血制度的基本原则1. 严格的血液筛查:确保供血者的血液安全,通过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排除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
2. 血型鉴定和配血: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血型和配血方式,避免输血不匹配导致的不良反应。
3. 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包括血液成份的准确测定、储存条件的控制和有效期的管理等。
4. 输血操作的规范化:确保输血操作符合规范,包括血液采集、标本标签、输血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输血速度的控制等。
5.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对输血过程中可能浮现的输血反应进行监测和处理,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三、安全输血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1. 供血者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输血史等,排除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排除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输血的情况。
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等。
2. 受血者筛查: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询,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输血史等,排除可能存在的输血不良反应风险。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排除不适宜输血的情况。
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
3. 血型鉴定和配血: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血型和配血方式,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型鉴定可以通过血型试验、凝集反应等方法进行,配血可以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等方法确定。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安全可靠,防止输血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输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失血、贫血等疾病。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传播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输血制度。
二、安全输血制度的目的安全输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三、安全输血制度的主要内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医疗机构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 确认输血血型: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匹配。
- 确认输血需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输血的血液成份和数量。
- 准备输血设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设备,并确保其无菌。
2.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范:- 核对患者身份:在输血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赋予正确的患者。
- 核对血液标本:核对输血血液的标本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匹配。
- 输血前的检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适宜输血。
-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血液的性质,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引起输血反应。
- 输血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3. 输血后的处理措施在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监测患者反应:在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病情发展,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 处理输血残留物:将输血所使用的输血管、输血袋等设备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记录和报告:对输血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血液成份、输血量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一套为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而建立的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安全输血制度包括从献血者筛查到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涉及到献血者的资格评估、血液采集、血液测试和检验、血液保存和储存、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输血的实施和监测等。
首先,安全输血制度要求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和评估。
献血者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条件,如年龄、体重、身体健康状况等。
他们还需要回答一些问题,以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是否有传染性疾病、是否有慢性疾病等。
此外,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还会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其血液质量合格。
这些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筛查等。
其次,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安全输血制度要求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器材,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会被采集到专用的采血袋中,这个袋子具有防止血液污染的功能。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还需要进行标本的正确标识和记录,以保证输血过程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第三,血液样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各项检测和测试。
这些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性疾病筛查、免疫学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适用性。
实验室还会对血液样本进行保存和储存,以备将来的使用。
第四,安全输血制度要求进行血液的配型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不会发生血型不合适引起的输血反应。
配型过程中会检测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以确定适合的输血血液类型。
交叉配血是通过将受血者的血液样本与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合反应,以验证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风险。
最后,输血过程中的实施和监测也是安全输血制度的重要环节。
在输血前,医务人员会核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输血。
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会对受血者进行监测,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的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安全输血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1.输血前准备(1)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液配型等。
(2)血液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包括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传染病筛查等。
(3)血液保存:确保血液保存和运输的质量,按照规定条件保存血液,并核对血液有效期。
2.输血设备准备(1)输血器具: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针等。
(2)输血设备检查: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具完好、无损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输血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对输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输血采样:在输血前后,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检测血红蛋白、病原体感染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
(3)输血速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观察监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2)不良反应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快速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药物等措施。
5.输血感染预防制度(1)供血者感染筛查:对供血者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可靠,定期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并设立质控机构进行质检。
(3)输血器官消毒:对输血器官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三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安全输血措施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输血安全,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则是指为减少输血感染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
以下是相关的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内容:1. 血液筛查与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前,应与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进行一系列检测,包括传染病标志物筛查、血型鉴定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一次性使用器械:输血时要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输血前核对:在输血前核对献血者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等,确保输血的正确性。
4. 适当选择输血方法: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方法,如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输注等,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感染风险。
5. 安全配血:进行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血型配血规则进行,确保输血安全和免除输血的不良反应。
6. 输血前血液备样:在输血前提取患者的血液备样,用于后续的质控与追溯。
7. 输血监测与评估:在输血过程中要进行监测与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输血反应的观察与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8. 抗感染预防: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预防,减少输血感染的风险。
9. 进行输血知情同意:在进行输血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取其知情同意,了解输血的风险和效益。
10.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总之,通过以上的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输血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二)是指在进行输血操作时,为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在执行输血操作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制度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防止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1. 预先筛查献血者:确保献血者没有潜在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禁忌症,例如艾滋病、丙型肝炎等。
2. 血型鉴定和配血: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并进行配血。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输血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权益,确保输血安全。
第三条输血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防止输血相关感染和输血反应的发生。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输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输血安全。
二、输血申请与审批第五条临床医师在申请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病员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员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应纳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主管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三、输血前的准备第八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制度,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第九条血液领出库后30分钟内进行输血,评估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到血库取血。
血液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血库。
取血前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如遇特殊情况(患者体温高、心率快等)先征求医生及检验科老师意见再进行取血。
第十条输血前应将血袋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含钙药品、酸性及碱性药品等),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向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不受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则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责任,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
以下是一份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提高医疗机构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患者不受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适用于所有临床科室和输血相关人员。
二、工作要求1. 输血前准备(1)根据患者需要,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输血,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
(2)核对预输血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核对输血前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4)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应的安全告知。
(5)核对输血配血单和血液制品标签,确认患者的身份、血型等信息与配血单和标签一致。
2. 输血操作(1)按规定使用洁净的输血室或病房,并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洁。
(2)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帽子、口罩、手套等。
(3)按照规定程序获取血液制品,并进行标签核对。
(4)使用血液适应性确证试剂,确认患者血型与输血血液制品相匹配。
(5)进行适当的血袋和输血管的预冷处理。
(6)传递血袋和输血管前,必须进行标签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和输血品质量等信息无误。
(7)血袋传递及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和床位号等信息。
(8)将输血器具连接于静脉通道后,在输血前应进行30min观察,若无异常反应后方可开始输血。
(9)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情况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 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应及时拆除输血器具。
(2)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患者反应情况等,保存至患者病历中。
(3)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输血后,建议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5)输血器具和空包装物应按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安全输血措施的重要性安全输血措施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取的各种措施。
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输错血型、传染病感染等,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则是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以保证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输血感染的发生。
二、安全输血措施的内容1. 严格的血液筛查: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的筛查,排除携带传染病的风险,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
2. 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在输血前,需通过多重检验手段,确保血液的血型和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输错血型的情况发生。
3. 完善的输血标识:在进行输血时,需要对输血袋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输血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配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严格的消毒措施:对输血操作的仪器、用具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规范的穿刺操作:针对输血时的穿刺操作,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以减少穿刺风险和感染风险。
6. 注意输血血液的储存和保存:输血血液的储存和保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避免血液的质量下降。
7. 规范的输血速度控制: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8. 密切观察输血效果: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三、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重要性1.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是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风险。
2.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是输血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对输血工作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确保输血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有利于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输血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内容1. 输血前的筛查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筛查工作,包括供血者的病史、检查、血型配型等,以排除携带传染病的风险。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例(四篇)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例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涵盖全血及成分血的使用。
临床用血应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严禁血液资源的浪费与滥用。
二、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与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临床用血状况进行检查、分析与总结,并开展临床合理用血及科学用血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三、设立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与记录,检查本院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工作。
四、临床医师与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正确运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应达到或超过____%,成分输血率应达到或超过____%。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必须对临床用血进行核查,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
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如有违反,将按法规规定的处罚意见处理,并记入医技人员技术档案,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若造成严重后果,当年考核将评为不及格。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例(二)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涵盖全血及成分血的使用。
临床用血应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严禁浪费与滥用血液资源。
二、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与规范管理。
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人员对临床用血状况进行检查、分析与总结,并开展临床合理用血及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
三、设立输血科,隶属于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与记录,监督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工作。
四、临床医师与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正确运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应达到或超过____%,成分输血率应达到或超过____%。
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制度(3篇)
一、总则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输血相关操作,包括血液接收、检验、配血、输注等环节。
三、职责分工1.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接收、检验、配血、输注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申请、输血同意、输血观察等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输血相关感染的控制和监测。
四、操作规程1. 血液接收(1)接收血液时,核对血液品种、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检查血液外观,如颜色、粘度、有无凝块等。
(3)血液验收合格后,及时将血液送至输血科。
2. 血液检验(1)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等。
(2)检验结果异常时,及时报告临床科室。
3. 配血(1)根据患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临床需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
(2)配血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信息。
(3)配血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血液信息,确认无误。
(1)输注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信息。
(2)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即查对血液品种、查对血型、查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标签。
(3)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注,及时报告医生。
五、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输血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2. 输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3. 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 定期对输血相关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和监测。
六、记录与报告1. 记录输血相关操作过程,包括血液品种、批号、检验结果、配血结果、输注时间、输注量等。
2. 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3. 定期对输血相关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七、监督与考核1.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输血操作进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 >血浆 >血小板 >红细胞
病毒的感染力比较
HIV 强感染力 百万分之一毫升就可导致感染 HBV 强感染力 HCV 需一定量病毒才会导致感染
输血的安全战略
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及质量体系。 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 严格筛检血液。 科学合理用血:只给需要输血的患者输注所
类型三:不重视自体及亲友互助供血
输血方式的选择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输血方式的选择——自身输血
储存式自身输血 由输血科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监护
稀释式自身输血 术前诱导麻醉后采集,由麻醉师负责实施
回收式自身输血 术中有麻醉医师负责实施
大力开展自身输血
避免由输血传播疾病 避免血细胞及蛋白质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 避免输血反应:发热、过敏、溶血、移植物抗
类型二:血液品种、剂量选择不科学
血液品种的选择
紧扣临床症状,“需要什么,补什么” 注意平衡选择,维持患者血液生理稳定 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选择(自身、同型或配合
型) 机采PLT应ABO同型输注(Rh/配合型)
血液输注剂量——原则
RBC类制品输注量以维持血液供氧能力为目标 PLT、FFP及冷沉淀输注量以维持出凝血功能
2、核对输血申请 姓名、年龄、住院号、 科别、床号等患者信息。
3、采集血样过程确保: 在采集血样时,床边核对 正确的患者: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的身份 正确的标识: 床号、姓名、住院号;
与申请单一致 正确的标本量
标本无溶血、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
4、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 血样标识与申请 单信息,血样量、有无溶血,无误后采血 者签字送输血科,并进行护理记录。
类型四:不熟悉输血流程,操作不规范
临床输血流程
评估输血适应症
输血科配血及发血
签定 《输血治疗同意书》
提出输血申请
检测患者免疫组合
对需输血患者 进行备血
临床核对及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及反馈
疗效评估 资料保存
实施输血 ——输血申请:《输血治疗同意书》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
《同意书》连同病历保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科学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就是输注安全的 血液制品,仅用于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 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 和治疗的疾病。
发达国家的用血情况
每例手术平均用血87ml 红细胞输注指征:Hb<60g/L 代血浆的广泛应用 所有临床用血浆必须病毒灭活 回收式自身输血已经成为常规
成分输血比输全血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成分血的有效成分活性强。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有效成分易于保存与运输
类型一:输血适应症控制不严, 滥用血制品
在临床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 血,越来越多的用血安全事件是由于临床 错误用血引起。病人是否需要输血,需要 输注何种血制品,都必须根据实验室诊断 结果、结合各种输血的适应症进行判断, 血液使用同临床药物一样,要特别强调用 量,尤其对新生儿、青少年等患者,过量 输注,可能引起死亡等严重的后果。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据文献报道,错误输血的原因:10%在于医生处方 和护士采样,36%在医院血库和51%在血样收集和管 理,而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操作程序错误的 25%。
血液标本是安全输血的源头!
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
1、采血护士(医生) 采集配血血样,护 士必须有初级以上护士职称,实习、进 修护士不得进行。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外伤、宫外孕等急性失血,Hb<70g/L
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hr纠正贫血至Hb70- 80g/L
胸外、神外等大手术,手术前后维持Hb ≥ 100g/L或Hct ≥ 0.30
主动脉破裂、伤口持续性大量出血或创面弥漫 性出血、纠正低血容量后缺氧症状明显、心肺 代偿功能不良、高龄患者的手术,维持Hb70 - 100g/L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PT及APTT>正常对照值的1.5倍 急性大失血 创面弥漫性渗血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补充抗凝血酶Ⅲ 有明确指征行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Plt<50×109/L的术中、术后的预防性输注 Plt<100×109/L,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如血小板无力
《献血法》摘要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 多不得超过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 用血时免交或减交费用的规定
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 速度输注。
输血指征
一切以病人疗效来评价 Hb、Hct是输血的眼睛 中国人600-800ml出血能否不考虑输血 凝血机制的动态测定 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
常见问题
把血制品当成高档营养品或免疫增强剂滥用 根本不考虑输血风险 社会关系或人情因素干扰了医生的输血决定
为目标
血液输注剂量——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失多少,补多少”,或补 至相关参数完全达正常水平
足量晶体或并用胶体液扩容是治疗失血性休克 的主要输血方案;将其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 用于大量输血
特殊病种或患者,输血方案需灵活掌握
常见问题
血液品种选择不当 联合应用血液制品时配比不当 超量输注严重 偶见剂量明显不足
症、低体温、药物的副作用),创面出现不可 控渗血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Plt >50×109/L 无需输注 Plt 10-50×109/L 酌情输注 Plt <10×109/L 立即输注
冷沉淀的输注指征
甲型血友病患者有外伤或活动性出血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g/L) DIC低凝期 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严重感染患者,特别是感染导致的DIC
5 、全血、血浆和白旦白不宜当营养品使用 1) 白旦白在体内半存期太长 2) 氨基酸释放缓慢 3) 主要氨基酸 ( 如色氨酸 ) 含量低 4) 口服食品或肠胃外营养疗法效果好 5) 有输血感染风险
6 、输全血能抑制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 1) 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2) 输 RBC 免疫抑制轻 3) 输洗涤 RBC 几乎无免疫抑制作用
关于安全输血
内容
血源的安全保证 临床合理有效用血 实施输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
护理要素
定义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 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 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 至发生的并发症,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是最 严重、最主要的输血危险。防范输血风险,保 证输血安全,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输血安全的基本要求
杜绝人为差错 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输血安全的基本原则
输血疗效显著大于输血负面影响时,才应输血, 负面影响程度可以接受.
当前输血安全最大的问题有三个:
1.血液检测的窗口期问题 2.临床不合理用血造成的自身抗体和同种抗 体问题 3.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问题
完好
十 对
一 确 认
一对床号 二对姓名 三对住院号 四对血型 五对血袋号 六对血交叉结果 七对原始血型 八对血制品的种类 九对血制品的剂量 十对输血前用药
最后再次确认患者血型与配 血报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
双人核对
凡血液外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领取: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现象;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样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细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 签名:配血者、复检者、发血者、取血者共同签名
输血风险
免疫反应
输血传染病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急 迟 发 肺 G P P荨抗
性 发 热 部 V T T 麻 Ig
溶性
浸 H P R疹 A
血溶
润D
严
反血
重
应反
休
应
克
乙 丙艾 H C 其 肝 肝滋 T M 它
病L V V I Ⅰ
高危制品 凝血因子制品
较安全制品 红细胞
安全制品 白蛋白 其他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制品
更新旧观念
1 、输全血起不到预防血细胞减少的作用 1) 人体有维持血液生理平衡的功能 2) 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迅速破坏
2 、输全血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1) 全血中的免疫球旦白含量低 2) 全血中的抗体含量少 3) 静注丙球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3 、输全血解决不了营养问题 4 、输全血或血浆不能促进伤口愈合
宿主反应 避免发生输同种异型血的差错事故 扩大血源 刺激患者红细胞再生 为稀有血型的患者提供血液储存
输血方式的选择——亲友互助献血
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 到中心血站献血,有血站进行初复检和调配合
格血液
心脏 手术 后回 收机 器血
常见问题
轻率放弃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未按要求做到全程可控、记录完整 医护人员对互助献血态度消极或完全不重视
为何必须合理用血?
血液资源宝贵 WHO 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一 献血制度处于向无偿献血过渡期 筛选检测不能做到绝对可靠
窗口期 试剂敏感性 操作误差
有些病毒还没有检测或还不知道 临床存在不合理输血